雖然這篇嘉義縣野鳥學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義縣野鳥學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義縣野鳥學會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嘉義縣東石鰲鼓濕地是台灣重要候鳥棲息地,最近有一對冬候鳥鸕鶿在樹梢上築巢孵蛋,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說,這是台灣本島首次有鸕鶿築巢孵蛋的紀錄。...
雖然這篇嘉義縣野鳥學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義縣野鳥學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義縣野鳥學會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嘉義縣東石鰲鼓濕地是台灣重要候鳥棲息地,最近有一對冬候鳥鸕鶿在樹梢上築巢孵蛋,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說,這是台灣本島首次有鸕鶿築巢孵蛋的紀錄。...
嘉義縣野鳥學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嘉義縣東石鰲鼓濕地是台灣重要候鳥棲息地,最近有一對冬候鳥鸕鶿在樹梢上築巢孵蛋,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說,這是台灣本島首次有鸕鶿築巢孵蛋的紀錄。
嘉義縣野鳥學會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漂亮欸這種鳥!覺得台灣不錯的話,可以住久一點喔!
#嘉義 #鰲鼓濕地 #鸕鶿 #鳥 #賞鳥
嘉義縣野鳥學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一樣的麻雀——山麻雀】
聽到麻雀,你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什麼呢?是「好吵!」、「數量好多!」、「會把稻穀吃光光」等等負面印象嗎?還是「圓滾滾好可愛」、「有如鄰居一般親切」?抑或是…「麻雀雖小」?
無論如何,我相信大多人腦海中想像的物種是在臺灣都市中成群飛舞的「樹麻雀」。你知道嗎?台灣不是只有一種麻雀喔!翻開鳥類圖鑑,你或許還會再看到兩種——山麻雀與家麻雀。其中,家麻雀並不是常駐在台灣的種類,牠如果出現,很有可能是迷路了。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三者之中色彩最豔麗的山麻雀。
雖說山麻雀是其中最美麗的,但可不要把牠想像成五顏六色的喔~山麻雀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把一般麻雀的色彩飽和度調高了!跟雌雄同型的樹麻雀不同,山麻雀的公鳥和母鳥外觀有很大的差異,公鳥較醒目,母鳥就低調許多。
那麼,我們要如何從外觀分辨樹麻雀和山麻雀呢?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將會發現山麻雀的臉頰並沒有黑斑,山麻雀公鳥的背和腰部為鮮艷的栗紅色,而母鳥則有一道粗粗的米色眉毛。
山麻雀的名字裡有個「山」字,但牠偏好的環境並不是原始山林,牠反倒喜歡生活在有人活動的中小型聚落,這種環境或許有點農墾地、茶園、廢耕地,再鑲嵌著一點森林。山麻雀會取食農人拌入土壤中的稻穀,依傍著山間的農村環境生活。因此,說山麻雀是一種里山的生物,一點都不為過!
山麻雀屬於次級的洞巢鳥,到了繁殖期,需要找到合適的樹洞或是石縫築巢,牠們本身不具有鑿樹洞的能力,卻必須透過洞巢來繁殖。在自然環境下,牠們會利用五色鳥或是小啄木的舊巢,但是當巢位附近有所損壞,山麻雀不一定能有效的修補。後來有人發現,牠們居然會利用人造物的孔洞!諸如電線桿、鐵管或是路燈的縫隙等等,就可能看到一對山麻雀爸媽來來去去,忙著育雛。
山麻雀很捉摸不定,基礎資料也還不完整,過去的族群數量也只能依賴鳥友的觀察來粗估。曾被估計只剩下500隻的山麻雀,在2008年被列為I級保育類。到了近年,嘉義大學的助理教授蔡若詩在2017與2020年進行族群數量的估算,兩年分別的平均數為1433隻和1756隻上下。雖然相較以前的估算多,但數字還不夠理想。
山麻雀的適應力明明很不錯,為什麼牠在臺灣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呢?牠們究竟面臨了什麼危機?有人猜想,或許正因為牠們是次級的洞巢鳥,自然環境中的樹洞可能不足以提供牠們繁殖;另一個可能性,則是依傍著農村的牠們很容易接觸到農用藥劑或鳥網。
為了守護山麻雀,嘉義林管處、台灣濕地聯盟、嘉義大學、嘉義縣野鳥學會、梅山鄉的國小與鄉民們,紛紛各司其職,除了透過學術研究補足山麻雀的基礎資料,也配合山麻雀的習性,設立人工巢箱與餌站,讓山麻雀不用煩惱吃飯和育兒的事。
保育山麻雀的觀念透過環境教育、宣導友善農業的方式進入社區,當地居民紛紛對牠產生關懷,有的居民自主印製山麻雀形象的摺頁,而嘉義縣瑞峰國小也有多處牆面都貼著山麻雀的意象。這些成績著實讓人感動,或許人們只要稍微留心、多一些友善環境的意識和行動,比鄰的生物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