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嘉義縣國土計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嘉義縣國土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義縣國土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義縣國土計畫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緗亭,需要您相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個人質詢 Part 10-國土計畫法對嘉義縣不公平 國土計劃法將農地劃分為許多等級,嘉義縣為國家糧食重要生產地,許多良田農地劃設為最優良的農1,這代表著嘉義縣背負著國人糧食安全之重擔,【糧食國家隊】聽起來很驕傲!但是這也意味著嘉義縣犧牲都市發展換取國人糧食安全,永遠都是農業大縣、沒有稅收,然後也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涂醒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 嘉義縣國土計畫 在 林緗亭,需要您相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0 20:27:55
    有 332 人按讚

    個人質詢 Part 10-國土計畫法對嘉義縣不公平

    國土計劃法將農地劃分為許多等級,嘉義縣為國家糧食重要生產地,許多良田農地劃設為最優良的農1,這代表著嘉義縣背負著國人糧食安全之重擔,【糧食國家隊】聽起來很驕傲!但是這也意味著嘉義縣犧牲都市發展換取國人糧食安全,永遠都是農業大縣、沒有稅收,然後也拿不到更多的中央統籌分配款。
    同樣是土地,台北市、嘉義市的地可以開發,嘉義縣的地卻會被國土計畫法綁住為農地開發不了,這對嘉義縣民來說非常不公平,為何我們配合國家政策當個乖寶寶,生產安全糧食供給全國人民食用,而我們的地卻沒有價值?不只農地的問題對嘉義縣來說不公平,水資源保留地的問題對嘉義縣也不公平,曾文水庫、湖山水庫主要集水區都在嘉義縣,導致嘉義縣山區有著相當多的開發限制,然而因為水庫出水口都不在嘉義縣內,所以嘉義縣無法優先使用這些水資源,限制開發又無法優先使用,這對嘉義縣而言也是相當不公平。

    希望縣長能夠向中央說明,為農民發聲、勇敢捍衛嘉義縣的權益!

    #國土計畫法好難
    #謝謝提點我教導我國土計畫法的老師們
    #嘉義縣國土計畫法

  • 嘉義縣國土計畫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3 17:59:13
    有 27 人按讚

    【縣市國土過關】嘉義縣:不服「老」 人口預估再增5萬 阿里山另訂土管
    https://e-info.org.tw/node/226574

    👨‍🦳 全台老化指數最高的縣市,在嘉義!嘉義縣國土計畫希望能用 #產業園區 帶動發展動能,增加就業機會,以改善目前青年人口外移的窘境,預期人口再增5萬。

    但審查委員對此不太買單。直指「改善生活品質比引入人口還要關鍵」也有委員提出,嘉義縣 #非都市慢活 特色鮮明,也會是吸引人來定居的一大優點,開發並不是唯一方式。許多擴大都市計畫遭退回,皆改列未來發展地區。

    而國旅觀光熱點 #阿里山國家遊樂區,在小組審查就因環境容受力受到討論。國家風景管理區提出需求,希望透過因地制宜的 #土地使用管制,兼顧住宅與觀光發展,經大會同意另訂之。而國有林班地的合法使用議題,營建署認為屬於跨縣市共通問題,傾向回歸林務局等單位研議,不另由地方政府建立土地管制措施。

    ---
    💡全國18縣市的「#縣市國土計畫」正進入最後審議階段,這是台灣前所未有的歷史任務,環境資訊中心場場跟追,帶來【追蹤縣市國土計畫】系列報導。
    💡【追蹤「縣市國土計畫」 專題報導總整理】
    https://e-info.org.tw/spatial_planning2020
    💡【QA一次看懂:你該知道的縣市國土計畫】
    https://e-info.org.tw/node/223993

  • 嘉義縣國土計畫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3 15:00:31
    有 58 人按讚

    【縣市國土計畫:#嘉義縣】
    嘉義縣境內擁有知名的 #阿里山國家森林風景區 ,將近四成陸域土地屬 #國土保育區。針對國有林地、好美寮國家級濕地等區域,發展與保育該如何平衡,備受矚目。

    

身為全國人口負成長與老化指數最高的城市,計畫人口數卻大增,引起審查委員質疑。嘉義縣政府以 #產業園區可帶動人口與住宅成長動能 回應,但效果待商榷。


    嘉義縣每年約有468萬旅遊人次,以阿里山國家遊樂區聞名。不過遊客人數遠遠多過長居人口, #生態容受力是否會發生問題?交通部也表示,目前在規劃中,並沒有看到阿里山旅遊的 #聯外交通配套,旅遊承載力存疑。

    ■ 縣市國土計畫進度表:
    #新北市:https://e-info.org.tw/node/222955
    #苗栗縣:https://e-info.org.tw/node/222810
    #花蓮縣:https://e-info.org.tw/node/223340
    #基隆市:https://e-info.org.tw/node/223459
    #桃園市:https://e-info.org.tw/node/223485

    #新竹縣:https://e-info.org.tw/node/223481
    #總共18縣市陸續進行中...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 嘉義縣國土計畫 在 涂醒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11-13 19:33:44

    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打造觀光夜市文化區、眷村文化區
    3. 規劃阿里山茶文化街、彌陀路咖啡街、舊城區徒步街等

    ※平衡東西區域,全面發展嘉義
    1. 建構藝文新廊道,再現「畫都」光榮
    2. 成立青年創意產業園區
    3. 公園特色化

    ※縣市合作,互利共榮
    1. 推動大阿里山觀光特區
    2. 嘉義縣市資源整合,觀光、產業行銷一條龍
    3. 嘉義市為研發行銷中心
    4. 嘉義縣為製造重鎮

    二、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實現鐵路高架化,整合轉運站機能
    1. 優先編列市府預算,協調中央立即動工
    2. 檢討火車站周邊土地使用

    ※廢除垂楊路BRT專用道,打造安全行車環境
    1. 恢復機慢車專用道
    2. 設置交管行控中心
    3. 規劃大眾運輸網絡系統
    4. 成立嘉義市公共運輸與智慧發展處

    ※建立環市自行車系統,形塑單車友善城市
    1. 鼓勵市民以自行車取代機車
    2. 建構Smart-Bike系統
    3. 廣設自行車租借系統
    4. 定期舉辦自行車比賽

    三、打造健康防老園區
    ◎涂醒哲:讓嘉義市蛻變為台灣的佛羅里達,是「防老」不是養老!
    ◎涂醒哲:人口老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就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除了養老,更要防老!我要打造嘉義市為銀髮樂活的健康城市,還要創造就業機會,以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與老人共享天倫。

    ※建構衛星防老社區,創造就業機會
    1. 成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吸引廠商進駐設立企業總部
    2. 導入TMO「Tow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市鎮管理組織)營造機制
    3. 提供健康管理、教育與社福、護理師等醫護工作機會。
    4. 衛星社區以增加五萬人口數為目標
    5. 各行各業預計可增加20%營業額
    6. 打造雲嘉嘉特色商圈

    ※營造幸福住宅社區,共享天倫之樂
    1. 吸引有老人的家庭移居嘉義市
    2. 標榜環保綠建築、無障礙空間設計
    3. 興建出售或出租的一般與老人住宅
    4. 公共空間管線地下化
    7. 輔導社區營造、商圈經營與城鎮營造

    ※善用嘉義豐沛醫療資源
    1. 全面盤點醫療資源,避免重複浪費
    2. 園區規劃電動公車交通服務
    3. 開辦日間照護與護理之家
    4.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與健康生活輔導計畫
    ※提高重陽敬老津貼,老人長壽久久久
    1. 設籍本市3個月以上並實際居住者
    2. 年滿65歲至79歲,每人新台幣5,000元整
    3. 年滿80歲至89歲,每人新台幣6,000元整
    4. 年滿90歲至99歲,每人新台幣9,000元整
    5. 年滿100以上,每人新台幣12,000元整

    四、建構「食品安全」首都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1. 培植嘉義市專業認證分析實驗室
    2. 推動食育自治條例
    3. 仿效日本推動校園食農教育
    4. 根據地方特色,建立食品安全優先防禦順序
    5. 啟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嚴格管控、源頭管理
    1. 要求食品業者提供添加化學物質清單
    2. 訂定新上市食品申報與核可機制
    3. 不定期、不定點抽查
    4. 加重罰責、提高檢舉獎金

    ※建立「集體訴訟」求償平台
    1. 協助受害者求償(含括民眾、廠商)
    2. 由市府協助集體訴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