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學系課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學系課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學系課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808的網紅陳儀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雲海國小永安分班大自然課程,點亮石碇山村創生》 一邊滑著手機「拈花惹草」學當「公民科學家」,一邊巡禮閒置校園訴說兒時記憶,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老中青近百位居民5月2日齊聚翡翠水庫湖畔的雲海國小永安分班,為沉寂三十多年的「永安國小」慶祝新生,也宣示要用環境教育開展地方創生事業。 選在五一勞動節連續...
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學系課程 在 陳儀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雲海國小永安分班大自然課程,點亮石碇山村創生》
一邊滑著手機「拈花惹草」學當「公民科學家」,一邊巡禮閒置校園訴說兒時記憶,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老中青近百位居民5月2日齊聚翡翠水庫湖畔的雲海國小永安分班,為沉寂三十多年的「永安國小」慶祝新生,也宣示要用環境教育開展地方創生事業。
選在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在台北植物園與嘉義樹木園南北兩地進行「2021城市自然大挑戰」活動,教導志工使用手機軟體「iNaturalist(愛自然)」學當公民科學家建立地方動植物名錄。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在新北市環保局的經費支持下也主動爭取加入,用青銀共學環境教育的方式,選在翡翠水庫湖畔跨出地方創生的第一步。
「城市自然大挑戰」是始自2016年的全球活動,最早從美國加州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和舊金山的加州科學館兩地拓展,號召全世界的公民科學家、自然觀察者、學生、非政府組織志工,每年使用「iNaturalist(愛自然)」進行為期4日的在地動植物同步調查。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今年以「訪花者與牠們的產地」為主題,教導志工找尋植物園內的昆蟲與開花植物,石碇永安則是第一個加入這項活動的地方社區。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研究員李俊緯指出,石碇永安社區雖因翡翠水庫限制開發而發展受限,卻也保留完整的森林生態,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還保存烏來杜鵑、食蛇龜等珍稀物種,非常具有發展森林療癒、環境教育解說、生態旅遊的潛力。在「iNaturalist(愛自然)」開設的「新北石碇永安社區植物誌」就有超過千筆觀察紀錄,辨識的物種超過五百種。
講到石碇永安許多人可能不熟悉,但若介紹這裡以「千島湖」聞名,就知道這是北宜公路上距離台北市區約四十多分鐘車程,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的觀光景點。
社區內有一座現為雲海國小永安分班的「永安國小」。身兼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永安里里長蕭敏玲說,校園因當地人口外流而學童數不足,於民國80年代併入雲海國小成為永安分班,校舍也因學童由校車接送至位於北宜公路上的校本部上課而閒置。後經石碇區公所李浩榕區長與里辦公處合作,由區公所爭取代管永安分班校地轉型環境教育用途,始成為地方創生的契機。
永安分班校園接壤著名景點「失落的村莊」而與下方的翡翠水庫相連,「失落的村莊」落寞述說永安里當年被水庫淹沒前的茶業發展盛況。負責人、現為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武雄就說,「永安國小」是在地居民在宮廟宗教信仰以外社區認同與情感凝聚的重心,因為老一輩的居民不僅參與捐地興建永安國小,中壯年居民的兒時記憶也在此度過。
永安里居民以種茶與製茶為生,是文山包種茶製茶技術傳承重要地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武雄表示,文山包種茶是石碇先有,之後才傳入坪林,茶農土地被徵收做為翡翠水庫淹沒區前,永安茶葉生產量不只銷往台北,連坪林都到永安買茶,而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辦理製茶競技,也在永安的台灣省茶葉製造示範工廠進行。後來水庫興建淹沒示範工廠,永安國小也遷移到現址,但不敵人口外流而逐漸閒置。
如今,永安茶業盛況故事,除了聽耆老訴說,或是偶遇翡翠水庫水位下降露出製茶工廠遺址可供遙想之外,乘載永安居民記憶的「永安國小」如何活化,成為在地與出外子弟引頸期盼的大事。因此蕭敏玲里長推動農村再生,希望結合農業生產、產業文化、生態保育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等多用途功能,活化永安國小作為環境教育場域與振興社區產業的中樞。她的構想不僅獲得雲海國小劉世和校長的支持,在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的引薦下,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響應地方創生政策,投入經費修繕永安國小部分閒置教室,不僅為在地居民注入一股強心針,也為永安社區推動地方創生跨出第一步。
在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的協力下,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支持修繕永安國小閒置教室,猶如在失落的村莊點亮一盞明燈;新北市環保局支持永安社區居民參與林業試驗所的公民科學家計畫,為永安國小軟體活化跨出第一步。接下來永安社區在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社區林業計畫支持下,將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保育瀕臨絕種的食蛇龜。石碇永安的地方創生行動,正透過各界以「大隊接力」的方式薪火相傳,重新擦亮永安茶鄉的綠色金字招牌,指日可待。
#地方創生
#公民科學培力
#環境教育
#森林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