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嘉熙歷史成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嘉熙歷史成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熙歷史成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熙歷史成交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中環十一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李嘉誠和李澤鉅做刁的保密功夫一向做得非常好,今次長實(1113)以約78億元出售成都商住項目「南城都匯」,一如往常,沒有洩漏風聲,但原來他賣的不僅是個項目,就連和黃成都的所有員工也被中資打包,客觀效果是,內房買家的部分資金由境內變境外,員工卻由境外變境內(至少在心態上),典型是有錢有辦法,無錢信中國...

  • 嘉熙歷史成交 在 中環十一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5 17:43:25
    有 471 人按讚

    李嘉誠和李澤鉅做刁的保密功夫一向做得非常好,今次長實(1113)以約78億元出售成都商住項目「南城都匯」,一如往常,沒有洩漏風聲,但原來他賣的不僅是個項目,就連和黃成都的所有員工也被中資打包,客觀效果是,內房買家的部分資金由境內變境外,員工卻由境外變境內(至少在心態上),典型是有錢有辦法,無錢信中國憲法。

    由於長實的成都員工也是在公告發出當日才得知公司易主的消息,而且只獲口頭通知,員工似乎感到傷心和憤怒,觸發過百員工聯署、打指模聯署呼喊,把矛頭指向管理層。

    根據內媒引述網上的訊息,和黃成都將按照經理級、主任級、一般級三個級別分別獲得和黃浦記給予的N加1-2的補償金;而全體員工就不滿並聯署,斥長實管理層不透明,沒寫出補償金的執行標準和支付時間。

    長實見狀,隨後發出一封致和黃成都公司全體員工的告別信,提到已與禹洲集團、瑞卓置業就員工的工作安排達成協議,會把所有員工的勞動合同平移至到新公司。

    不過,翻查報導,早於去年已經有成都媒體爆料,有關李氏有意放售成都項目的消息,長實也提到早在2019年5 9日已訂立出售目標股份及轉讓相關股東貸款的股份購買協議,其後經過四次條訂及補充,才完成交易,那班員工可能有點反應魯鈍。

    事實上,長實這單交易有趣之處,不單單在於交易本身如何幫金主調錢出境外,更在於時機之巧合,甫公佈售出成都項目,翌日中國就要關閉美國的成都總領事館,到底是純粹巧合,抑或李氏政治感敏銳,就視乎你有underrate香港最強商人的能耐。

    而提到成都美領館,有一點倒想提提,就是2012年的王立軍事件,話說當時重慶市前公安副局長王立軍,與當時的巿委書記薄熙來決裂後,曾出逃待過美國駐成都領館尋助庇護,後來他「自願離開」,促成把薄熙來拉下台,引爆中共高層政治內鬥,算是奠定習近平政位的重要關鍵,奈何美領館很快就要閉館,一切歷史或許只能列入新建成的「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讓中國人民思考人生,飲水思源。

    魑魅魍魎:成都外交之亂 李嘉誠笑到最後
    https://bit.ly/39qfHd2

  • 嘉熙歷史成交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2 20:05:20
    有 1,528 人按讚

    【雲林北港曾是台灣一哥】

    上次說到前新北一哥,是一府二鹿三新莊的新莊,雖然新莊很厲害,但依然排在二鹿,鹿港的後面。不過更早有一句諺語是「一府二笨三鹿」,硬是把鹿港擠到了後面,這個笨港就是現在的雲林北港,與新港鄉南港村一帶。

    #笨港是漢人第一個落角處

    因為笨港可是漢人來台灣,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在十七世紀荷蘭人的地圖上就有Ponkan笨港的標誌,Ponkan有可能是平埔族語。中國移民就稱呼為笨港。

    #最早是海盜的巢穴

    笨港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天啟年間,當時中國沿海很多活不下去的人,紛紛出海做買賣或當起海盜,而台灣那時沒有朝廷官兵,算是個三不管地帶,因此就吸引了商人、海盜來到此地,把台灣當成交易轉運站,來自日本的商人(海盜)顏思齊,在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就領著一群漢人,把笨港當作根據地,進行中國沿海與日本的貿易(搶劫)。

    #台灣是打工度假的首選

    顏思齊死後,鄭芝龍繼承了他老大的地位,不久鄭芝龍被明朝招安,從海盜變成了朝廷水師,那時福建大旱,鄭芝龍看到有一批勞工好便宜阿,於是號召他們到台灣打工度假,由於這些打工仔攜家帶眷來到台灣,但打工仔們需要從笨港登陸,再往台灣各地去開墾,於是許多日用品、農具、種子,甚至牛隻都必須先在笨港採購,而台灣的農產品、原住民的鹿皮、鹿肉等,也會運到此地來做買賣,於是笨港就越來越繁華,成為台灣中南部的對外門戶。

    #巔峰

    康熙56年的記載「笨港:商船輳集,載五穀貨物」、「臺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可見笨港那時是海放台灣各大城鎮,真正的台灣一哥。雍正到乾隆中葉,是笨港發展最快速的時期,人口大量增加不斷擴展。乾隆年間,稱笨港為小台灣,因此有了「一府二笨三鹿」的美稱

    #那笨港是怎麼沒落的呢?

    笨港有一條母親河,叫做笨港溪,但笨港溪變幻莫測,常常一個大雨就造成氾濫,三不五時就來一下的洪水,也澆熄了笨港如日中天的氣焰。

    乾隆15年(1750)開始,洪水就不斷肆虐笨港,最初洪水迫使了溪流改道,變成直接貫穿笨港市中心出海,水流把笨港一分為二,從此笨港溪以北稱為笨北,以南就是笨南。

    嘉慶二年(1797年),濁水溪因為颱風過境,突然改道注入笨港溪,兩溪合體後,威力驚人,幾乎摧毀了笨南。

    #台灣開發史永遠有這兩派人馬鬧事

    笨南大多是泉州人,只得往笨北遷移,但笨北可是世仇漳州人的地盤,雙方經過多次械鬥,漳州人敗陣,被迫讓出地盤,逃往新南港(今天的新港),之後幾個颱風,笨南又滿目瘡痍,加上日後街道淤塞。長期鬥毆加上天災侵襲下,笨南就被遺棄了,只剩下笨北,和漳州人的新根據地新南港(現在的新港)。

    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的恩怨情仇,當然也與這兩派人馬有關,兩者一直在爭,誰才是笨港媽祖廟的no.1,礙於篇幅,有空再說。

    清朝中葉後,笨港就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幾個新興城鎮,他們如何興起的,又怎麼下去的,那就下次再說了。

  • 嘉熙歷史成交 在 股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24 06:05:38
    有 430 人按讚


    十大坐艇新盤巡禮(大表按連結)

    有網友今年上車,見市況逆轉,問是否撻訂更好。第一,上車前如果已計好數,自己供得掂的話,現階段只能頂硬上焗住上會,撻訂只是倒錢落海。第二,自住唔怕跌,是安慰的說話,但記住,每個樓市周期、供樓年期以十年廿年計,笑到最後供甩甚至賺錢離場,是鬥耐力,撻訂離場只輸不贏。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套用在股樓身上,視乎大家所揸的,是藍籌定細價股,抑或是潛力盤定偽豪宅。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經典名句:"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rhymes." (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大概是指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有一定的規律,就像押韻一樣。盤點十大坐艇新盤前,用廿年前經驗回望,其實相同的事,廿年後重演一遍。

    97年樓市爆破,當時三大經典坐艇新盤,分別為深井浪翠園、荃灣愉景新城,以及青衣灝景灣。愉景96年底賣第一期,呎價不足5,000元,97年初賣第二期,呎價上到逾6,000,同年9月金融風暴前推第三期,呎價谷上至超過7,000元。越賣越貴、越貴越搶,越搶越加價,這套賣樓方程式,在過去兩年可謂大行其道,亦埋下坐艇深潛的結果。

    97年買入灝景灣及愉景的住戶,某部份都曾經負資產的慘痛經歷,但隨住近數年樓價飆升,蟹貨已鬆綁,沽樓已有賺。反觀,同樣曾是蟹貨重災的浪翠園,97年第3、4期部份單位賣到每呎9,000,第5期97年中開售,差不多所有單位每呎也超過萬元。望青馬橋的深井,被視為豪宅區,結果偽豪宅敵不過風暴,樓價高位跌七成比比皆是,直至今年中樓市見頂,某部份97坐艇貨,仍未重返家鄉,這就是買樓的金科玉律(地點.地點.地點)。

    過去兩年新盤推出數目超過40個,只計算累售數目100個或以上,預期未來十大坐艇新盤,主要是劏盤,或者是偏遠偽豪宅、卻吊高嚟賣。

    第十位:元朗 PARK YOHO Milano

    首推平均呎價萬三、最後越加越貴,近五百個已售單位均呎超過萬五,以樓盤位處偏遠錦田北都有如此成績,托賴新地包裝改名一流。

    第九位:屯門 御半山

    又是新地出品的劏房豪宅,位處半山,不過是偏離屯門市中心的半山,近500已售單位平均呎價約1.66萬元,一期未賣完,二期不日推售,如何收科拭目以待,但肯肯定的,是御半山要返家鄉,要「預半生」。

    第八位:粉嶺 高爾夫.御苑

    2017年3月開售至今,逐些逐些沽出近300伙,平均呎價逾1.7萬元,貴同區超過四成,返家鄉會幾遠,樓盤名高爾夫.咁遠。

    第七位:大埔白石角 嘉熙

    供應重災的白石角,嘉華嘉熙累售708伙,均呎近萬九元,位置差出入唔方便,區內數大盤要去貨,最少是嘉熙價打八折。

    第五、第六位:大圍珀玥、薈蕎

    兩個大圍新盤劏房折實呎價分別近2.3萬元及2萬元,後者更位處半山近殯儀館及火葬場,如只計新界區,薈蕎「瀨嘢」程度,同浪翠園有得揮。

    第四位:大角咀 利奧坊.凱岸

    「M巾盤」利奧坊.凱岸沽出的400餘伙,折實平均呎價2.56萬元,用同系利奧坊.曉岸最新一宗成交呎價2.05萬元比較,即輸兩成。

    第一、二及三位 西營盤63 Pokfulam、瑧蓺及翰林峰

    三大蟹盤,估計全部集中在西營盤,合計千個劏盤單位,平均折實每呎三萬元。最經典,是曾登上A1頭條的千萬劏房,瑧蓺一個221呎開放式戶,以1,052萬成交,呎價4.64萬元。

    P.S.:CCL最新報179.2,按周跌0.68%,距離年底預測目標135,還要多跌24.5%。CCL連跌8周近4%。年底前還有五篇,大家不妨畀吓意見,想睇甚麼樓市數據及題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