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花了一陣子詢問專業人士,有關囤房稅跟土地活化等問題,年齡從30-70都有,大致上可以整合出一些共同意見,這篇算是意見整理,重謄成一份較有連貫性的說法。 首先,就是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囤房稅對於打房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沒有。 請從圖一開始看,這張用電表可以看出,台灣空屋最多的是農業縣市,而不是六都。...

  • 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7 11:50:05
    有 432 人按讚

    花了一陣子詢問專業人士,有關囤房稅跟土地活化等問題,年齡從30-70都有,大致上可以整合出一些共同意見,這篇算是意見整理,重謄成一份較有連貫性的說法。

    首先,就是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囤房稅對於打房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沒有。

    請從圖一開始看,這張用電表可以看出,台灣空屋最多的是農業縣市,而不是六都。帳面上數字的空屋,大部分都來自繼承鄉下老屋,也就是你的阿公那一輩住鄉下,你爸來台北打拼,辛苦買了一棟房子,然後阿公這兩年掛了,鄉下老屋就被你爸繼承,帳面上就有了兩棟房屋。

    但這棟鄉下老屋基本上已無價值,甚至被農地包圍,距離最近的交通要道與大眾運輸中心,可能車程都要30mins。除非遇到很好的機運,不然繼續擺著幾十年,恐怕也就只是擱著,賣不掉也租不掉。

    依照目前資料來看,較多年輕朋友想要居住的六都,空屋最多的問題是房屋老化,超過40年以上的老屋繼續租售,但其居住功能與消防安全實在難以加強,與其砸大錢修築,不如直接把公寓都更成大樓,還可以增加空屋率。

    但,最多人擔心的是,這不是會提供炒房的誘因?坦白說,有需求才會炒房,你看過建商炒作開車2小時才能抵達的地方嗎?1小時跟30mins的區域,價格就等比下降了,這從591等房屋仲介網查一查就知道。

    對於投資客炒高房價的對策其實不多,想要用囤房稅來處理,效果極低。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你幾棟房子以上才算囤房,有無清楚定義?若清楚明訂第4間以上要課徵囤房稅,也是沒啥用。

    一個炒房大戶是炒不起一個區域的,要很多小炒家才玩得起來,對這些持有房屋個位數的炒家來說,大不了找家人當人頭持有。對有十位數的大戶來說才會痛,但說要有多痛,取決你的稅率,稅率若沒有高到炒房的利潤,也是沒有用,但要高到多少才叫做合理?

    另一個方案是,把囤房標準,從個人擴及家人,這也有幾等親的標準,而且非常容易打到無關人。設想一家4兄弟,總共8間房,這算合理還不合理?每人平均2戶,似乎不算囤房,但實際上是3人各有1間,剩下1人有5間,他就算囤房,你要怎樣確保可以課稅到他,以及不會讓他分散房屋給家人持有。

    我們現在合併第二張圖來看,可以發現雙北的空屋率低於10%,鄰近的桃園與基隆超過10%,但房價所得比幾乎只有雙北的一半。這說明了北部地區不是空屋不夠多,是人們不想住得離雙北太遠。若拿桃園當作例子,我們會發現桃園的房價也是跟交通設施有完全正相關,距離交流道與軌道建設超過30mins以上的地區,房價相較之下幾乎是一半而已。

    若要增加雙北地區的空屋供應,擴大生活圈機能來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擴大交通建設,把桃園南北多兩條軌道運輸串起來,讓人們可以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抵達雙北,不然怎樣打房都沒有用,需求就是在那邊。

    另一條路就是工業區的30年計畫,也可以稱小型的區域平衡。從基隆到桃園,算是北部生活圈的範圍內,小型工業區還是很多,有不少閒置工業區土地沒有開發。這些工業區土地不是沒人要租,是地主不想要租,他們想要的是變更地目,等待政府的大型開發案,一次賺他個十億八億,所以寧可閒置,組團體遊說政府開發,也不肯出租。

    這不是不可能,馬英九時代還真的讓步過,桃園航空城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先畫了大餅,規劃未來是自經區,讓每個地主都寧可等,也不要出租土地。這有兩個副作用,一個是閒置土地與廠房太久,形成治安死角,另一個是人口被推到市區,更加擁擠。

    解決方案是,推動工業區土地閒置稅,沒有出租超過一定時間,就課以重稅。逼地主將土地活化使用,即使短期倉儲出租也得做。目的在於,讓工業區重啟機能,增加勞工就業機會,一旦工作機會變多,相關消費店家也會變多,10年後就會有勞工住宅的需求,依法規就得要設立學校跟公家機關。也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產業聚落發展模式,只是這次由政府側面推動。

    對地主來說不見得是壞事,長期出租會有固定收入,而20年後產業聚落興起,白領階級會推動此區的住商發展,屆時順水推舟參加都更,轉成住商大樓,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只是花很久時間而已。但就以國家整體角度來說,總比硬劃設開發區,吸引大量投資客炒房,然後賣不掉形成鬼城,還卡住大筆資金無法流動來得好。

    不過,以上的說法是著眼在北台灣的開發,國家整體角度來說,國土規劃與區域平衡會比較好。像是柯文哲說甚麼首都生活圈,基本上就是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世界上的大都市多是自然形成,在區位適合的條件下茁壯,洛杉磯整個生活圈將近3分之1個台灣,溫哥華人口只有雙北一半,生活圈面積兩倍以上不止。

    要拿東京都當例子,也得看看人家周邊支撐的衛星都市有多少,地理環境與交通如何,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台北人應該積極的開發金山、萬里、瑞芳與八里吧?怎麼看來沒多少人提過的樣子,更不要提多丘陵地形的困難。要弄首都生活圈,更快速的方法倒是有一個。

    遷都到台南,把雲嘉南高全部整合進去。平原遼闊不用說,有足夠的地方夠我們玩模擬城市與鐵路大亨,重新設計規劃一個超巨大的新首都,保證花的錢會比把北部丘陵地弄成世界奇觀來得省。不想圖利南部人,那不然遷都到我老家桃園,還沒開發的空地比台北市多的多,平坦又不會遇到火山跟地震危險,重新規劃的潛力鐵定高於台北,為何不?

    咳咳

    我的意思是,囤房稅跟首都生活圈這些,長期效益遠遠不如你新都市開發,以及國土重劃。中期來說,拉多條軌道建設,輕軌啥米都好,延伸到新北的偏鄉或是桃園的沿海區,都還有促進區域發展的效果。就算短期好了,你不如成立物業管理中心,把大量租房統一管理,或是發放年輕夫婦或是單身的租屋津貼,也還是比單純打房來得快。因為就算現在台北市房價腰斬,年輕朋友還是買不起。

    除非我們要共產主義,直接宣布每人最多持有1間房,超過的就沒收,公家配發給大家,要嗎?

  • 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17 11:30:48
    有 2,645 人按讚

    花了一陣子詢問專業人士,有關囤房稅跟土地活化等問題,年齡從30-70都有,大致上可以整合出一些共同意見,這篇算是意見整理,重謄成一份較有連貫性的說法。

    首先,就是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囤房稅對於打房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沒有。

    請從圖一開始看,這張用電表可以看出,台灣空屋最多的是農業縣市,而不是六都。帳面上數字的空屋,大部分都來自繼承鄉下老屋,也就是你的阿公那一輩住鄉下,你爸來台北打拼,辛苦買了一棟房子,然後阿公這兩年掛了,鄉下老屋就被你爸繼承,帳面上就有了兩棟房屋。

    但這棟鄉下老屋基本上已無價值,甚至被農地包圍,距離最近的交通要道與大眾運輸中心,可能車程都要30mins。除非遇到很好的機運,不然繼續擺著幾十年,恐怕也就只是擱著,賣不掉也租不掉。

    依照目前資料來看,較多年輕朋友想要居住的六都,空屋最多的問題是房屋老化,超過40年以上的老屋繼續租售,但其居住功能與消防安全實在難以加強,與其砸大錢修築,不如直接把公寓都更成大樓,還可以增加空屋率。

    但,最多人擔心的是,這不是會提供炒房的誘因?坦白說,有需求才會炒房,你看過建商炒作開車2小時才能抵達的地方嗎?1小時跟30mins的區域,價格就等比下降了,這從591等房屋仲介網查一查就知道。

    對於投資客炒高房價的對策其實不多,想要用囤房稅來處理,效果極低。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你幾棟房子以上才算囤房,有無清楚定義?若清楚明訂第4間以上要課徵囤房稅,也是沒啥用。

    一個炒房大戶是炒不起一個區域的,要很多小炒家才玩得起來,對這些持有房屋個位數的炒家來說,大不了找家人當人頭持有。對有兩位數的大戶來說才會痛,但說要有多痛,取決你的稅率,稅率若沒有高到炒房的利潤,也是沒有用,但要高到多少才叫做合理?

    另一個方案是,把囤房標準,從個人擴及家人,這也有幾等親的標準,而且非常容易打到無關人。設想一家4兄弟,總共8間房,這算合理還不合理?每人平均2戶,似乎不算囤房,但實際上是3人各有1間,剩下1人有5間,他就算囤房,你要怎樣確保可以課稅到他,以及不會讓他分散房屋給家人持有。

    我們現在合併第二張圖來看,可以發現雙北的空屋率低於10%,鄰近的桃園與基隆超過10%,但房價所得比幾乎只有雙北的一半。這說明了北部地區不是空屋不夠多,是人們不想住得離雙北太遠。若拿桃園當作例子,我們會發現桃園的房價也是跟交通設施有完全正相關,距離交流道與軌道建設超過30mins以上的地區,房價相較之下幾乎是一半而已。

    若要增加雙北地區的空屋供應,擴大生活圈機能來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擴大交通建設,把桃園南北多兩條軌道運輸串起來,讓人們可以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抵達雙北,不然怎樣打房都沒有用,需求就是在那邊。

    另一條路就是工業區的30年計畫,也可以稱小型的區域平衡。從基隆到桃園,算是北部生活圈的範圍內,小型工業區還是很多,有不少閒置工業區土地沒有開發。這些工業區土地不是沒人要租,是地主不想要租,他們想要的是變更地目,等待政府的大型開發案,一次賺他個十億八億,所以寧可閒置,組團體遊說政府開發,也不肯出租。

    這不是不可能,馬英九時代還真的讓步過,桃園航空城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先畫了大餅,規劃未來是自經區,讓每個地主都寧可等,也不要出租土地。這有兩個副作用,一個是閒置土地與廠房太久,形成治安死角,另一個是人口被推到市區,更加擁擠。

    解決方案是,推動工業區土地閒置稅,沒有出租超過一定時間,就課以重稅。逼地主將土地活化使用,即使短期倉儲出租也得做。目的在於,讓工業區重啟機能,增加勞工就業機會,一旦工作機會變多,相關消費店家也會變多,10年後就會有勞工住宅的需求,依法規就得要設立學校跟公家機關。也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產業聚落發展模式,只是這次由政府側面推動。

    對地主來說不見得是壞事,長期出租會有固定收入,而20年後產業聚落興起,白領階級會推動此區的住商發展,屆時順水推舟參加都更,轉成住商大樓,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只是花很久時間而已。但就以國家整體角度來說,總比硬劃設開發區,吸引大量投資客炒房,然後賣不掉形成鬼城,還卡住大筆資金無法流動來得好。

    不過,以上的說法是著眼在北台灣的開發,國家整體角度來說,國土規劃與區域平衡會比較好。像是柯文哲說甚麼首都生活圈,基本上就是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世界上的大都市多是自然形成,在區位適合的條件下茁壯,洛杉磯整個生活圈將近3分之1個台灣,溫哥華人口只有雙北一半,生活圈面積兩倍以上不止。

    要拿東京都當例子,也得看看人家周邊支撐的衛星都市有多少,地理環境與交通如何,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台北人應該積極的開發金山、萬里、瑞芳與八里吧?怎麼看來沒多少人提過的樣子,更不要提多丘陵地形的困難。要弄首都生活圈,更快速的方法倒是有一個。

    遷都到台南,把雲嘉南高全部整合進去。平原遼闊不用說,有足夠的地方夠我們玩模擬城市與鐵路大亨,重新設計規劃一個超巨大的新首都,保證花的錢會比把北部丘陵地弄成世界奇觀來得省。不想圖利南部人,那不然遷都到我老家桃園,還沒開發的空地比台北市多的多,平坦又不會遇到火山跟地震危險,重新規劃的潛力鐵定高於台北,為何不?

    咳咳

    我的意思是,囤房稅跟首都生活圈這些,長期效益遠遠不如你新都市開發,以及國土重劃。中期來說,拉多條軌道建設,輕軌啥米都好,延伸到新北的偏鄉或是桃園的沿海區,都還有促進區域發展的效果。就算短期好了,你不如成立物業管理中心,把大量租房統一管理,或是發放年輕夫婦或是單身的租屋津貼,也還是比單純打房來得快。因為就算現在台北市房價腰斬,年輕朋友還是買不起。

    除非我們要共產主義,直接宣布每人最多持有1間房,超過的就沒收,公家配發給大家,要嗎?

  • 嘉利世建設寓之東京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06 21:52:35
    有 12 人按讚

    #日本 #游泳

    同為海島國家,日本全國上下對於「游泳必修」極為重視。圖為日本的古泳術展演(武士落水自救術),近年來許多民間人士在精進泳技的同時,也致力於水泳傳統的復興。 圖/法新社

    到了戰後,日本在1947年將游泳列入學校課程,不過當時僅為「遊戲」教學,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小朋友對游泳的興趣。為了增加游泳的師資,在1951年由文部省與日本水泳聯盟,共同舉辦「學校教員對象水泳講習會」,日本現代的游泳課程,即由此時開始發展。

    不過當時日本剛從戰敗的殘破,逐漸復興,一切的基礎設施仍十分簡陋,合格的體育建設也缺如,更別說是標準游泳池了。所以除了少數戰前即存在的場館之外,就只能利用海水浴場,甚至於河川等,作為臨時游泳訓練的場地。一切從簡的結果,導致安全設備不足,溺斃事件時有所聞。

    也因此,游泳這項運動,不但教育當局認為具有相當危險,家長也不同意,小孩更是怕水,雖然中小學校仍有相關課程,但並非必修,多年下來也讓日本的中小學生,具備游泳技能者僅為少數,直到1955年,發生了第五次紫雲丸海難事故。

    過去24小時政經角力文化視角全球瞭望作者群世界盃足球濟州島四三南韓性風暴+

    WhatsApp回應
    0
    從溺水悲劇中學習:日本國民的「游泳必修」
    2018/09/04 陳威臣
    同為海島國家,日本全國上下對於「游泳必修」極為重視。圖為日本的古泳術展演(武士落...
    同為海島國家,日本全國上下對於「游泳必修」極為重視。圖為日本的古泳術展演(武士落水自救術),近年來許多民間人士在精進泳技的同時,也致力於水泳傳統的復興。 圖/法新社
    前國民黨發言人、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的楊偉中先生,日前與妻小前往庫克群島度假時,不幸溺斃,讓各界震驚。這個悲劇,加上最近宜蘭發生短短兩天內,有8人遭海浪吞噬而多人死傷,再度喚起許多人對於水上活動安全的重視,以及是否要更加普及游泳的討論。

    在日本,每個中小學,都會將游泳課程列入必修,這項已實施五十幾年的制度,讓日本的小朋友們,多少具備游泳的能力。然而之所以日本各級學校,會有游泳課,其實是有著一段悲傷的歷史。


    日本最早開始推廣現代游泳課程的,是日本第一位國際奧會委員嘉納治五郎(1860-1938)。他在擔任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在的筑波大學)校長時,推廣各種運動,除了傳統的柔道之外,也鼓勵東京高師的學生,從事游泳運動,結果東京高師畢業的學生,到各個學校服務後,也開始普及游泳運動,也因此嘉納治五郎被稱為「學校水泳之父」。

    在大戰之前,現代游泳教育,大多與軍事訓練有關。圖為三笠宮崇仁親王(黑帽者)在東京...
    在大戰之前,現代游泳教育,大多與軍事訓練有關。圖為三笠宮崇仁親王(黑帽者)在東京水域的渡河訓練。 圖/美聯社
    日本最早開始推廣現代游泳課程的,是日本第一位國際奧會委員嘉納治五郎。他在擔任東京...
    日本最早開始推廣現代游泳課程的,是日本第一位國際奧會委員嘉納治五郎。他在擔任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在的筑波大學)校長時,積極推廣柔道與游泳等運動。 圖/日本國會圖書館
    到了戰後,日本在1947年將游泳列入學校課程,不過當時僅為「遊戲」教學,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小朋友對游泳的興趣。為了增加游泳的師資,在1951年由文部省與日本水泳聯盟,共同舉辦「學校教員對象水泳講習會」,日本現代的游泳課程,即由此時開始發展。

    不過當時日本剛從戰敗的殘破,逐漸復興,一切的基礎設施仍十分簡陋,合格的體育建設也缺如,更別說是標準游泳池了。所以除了少數戰前即存在的場館之外,就只能利用海水浴場,甚至於河川等,作為臨時游泳訓練的場地。一切從簡的結果,導致安全設備不足,溺斃事件時有所聞。

    也因此,游泳這項運動,不但教育當局認為具有相當危險,家長也不同意,小孩更是怕水,雖然中小學校仍有相關課程,但並非必修,多年下來也讓日本的中小學生,具備游泳技能者僅為少數,直到1955年,發生了第五次紫雲丸海難事故。

    雖然中小學校仍有相關課程,但並非必修,多年下來也讓日本的中小學生,具備游泳技能者...
    雖然中小學校仍有相關課程,但並非必修,多年下來也讓日本的中小學生,具備游泳技能者僅為少數,直到1955年,發生了第五次紫雲丸海難事故。 圖/維基共享
    「紫雲丸」是日本國有鐵道宇高航路(岡山宇野至香川高松)的連絡船(即火車渡輪),由於戰前的連絡船在二戰期間幾乎都被盟軍擊沈,所以戰後為了復員,並滿足四國至本州之間日益龐大的運輸量,因此向盟軍最高司令部(GHQ)申請建造3艘可以搭載鐵道車輛的連絡船,以符合需求。紫雲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1946年開始建造,1947年下水服役。

    開始營業的紫雲丸,排水量1,450噸,可搭載1,500名旅客,以及14輛國鐵ワム60000形貨車,成為往來宇高兩地的重要交通。不過這艘船自服役開始,就命運多舛,短短的2年內,居然就發生過4次海難事故,但當時物資貧乏的日本,在每次的事故後,還是將紫雲丸拖回去修理,然後繼續使用。

    1955年5月11日清晨六點多,紫雲丸載著781名旅客與60名船員,自高松港出發,前往對岸的宇野港,卻在濃霧中與另一艘宇高連絡船「第三宇高丸」對撞而沈沒,最後造成168人死亡的悲劇,其中有高達100位是小學生。

    由於海難當時,船上載有非常多來自廣島縣,前往四國修學旅行後,準備返家的學生,事後經過調查,發現死亡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游泳的能力,加上當時有許多小朋友沒能拿到救生衣,最後遭到溺斃。這次的嚴重海難,成為日本國有鐵道五大事故之一,也震驚了日本社會。

    在政治與行政成為穩定態勢的狀況下,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加上日本取得1964年的奧運主辦權,因此在1959年開始針對公立體育設施,進行預算補助,標準游泳池就是其中之一;而1961年更開始實施《體育振興法》,1964年東京奧運之後,擬定「體育設施整備五年計畫」,將日本各級學校,納入體育設施的整備,而擁有游泳池的學校也逐漸增多。

    197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高度發展,國家預算增加,並有鑒於過去發生的悲劇,致力於提升學生的游泳技能,因此大量興建校內游泳池。各級學校擁有游泳池的比率也由1960年代的不到20%,提升到1990年代,小學超過80%、中學及高中超過70%的比率,而中小學的游泳課,也在東京奧運之後,列為必修課程。

    而普及游泳之後的日本,每年溺水的人數,由1970年代之前的每年4,000多人,降低到2010年代的1,500人左右,而溺斃的人數更是由最高峰的3,700多人,降低到目前不到1,000人,可以說效果十分顯著(資料來源:日本警察廳警察白皮書)。

    目前日本全國共有2萬8,000所學校,擁有游泳池,學校教員具備游泳能力者,更是高達90%以上,除了教授游泳技能外,也實施游泳的正確觀念,例如不輕易地在危險地帶玩水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不再重蹈過往的悲劇。

    台灣自2010年開始推動「泳起來專案」,在中小學校推廣游泳課程,但卻因經費與預算的關係,而向學生收費,結果在2016年遭到監察院糾正。同樣身為海洋國家,游泳其實是相當重要的技能,然而卻因某些狀況,政策只做半套的結果,讓台灣會游泳的人數不若日本,而每年在台灣因溺水死亡者,比率也高居不下。

    為了讓台灣的下一代,能夠擁有游泳的技能,並且能得到正確的游泳觀念,不輕易至危險地區玩水,也不在大風大浪時靠近海邊,中小學的游泳課程,相信是必要而且應該要由中央政府編列預算支持,以讓台灣的游泳環境更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