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單車坐墊角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單車坐墊角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單車坐墊角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單車坐墊角度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閱讀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的讀後感,有科學方法地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我從去年以來, 在不同的 Podcast 及文章中聽到看到大家推薦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 這本書, 許多想法讓我耳目一新, 於是買了這本書來閱讀,我最近剛讀完, 和大家分享我的讀後感。 ...

單車坐墊角度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2 04:29:20

【凱鈞話趨勢-電動車】便捷、智慧隨行!精選11家人氣電動車,節能減碳新寵兒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家都避免在室內群聚,也會多安排戶外空曠地方運動散心,當作休閒娛樂。即使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需留意通風與安全性,建議平時可備台代步工具來滿足交通所需。近年來全球節能減碳環保意識抬頭,各式電動代步工具...

  • 單車坐墊角度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14 13:07:29
    有 1,042 人按讚

    閱讀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的讀後感,有科學方法地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我從去年以來, 在不同的 Podcast 及文章中聽到看到大家推薦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 這本書, 許多想法讓我耳目一新, 於是買了這本書來閱讀,我最近剛讀完, 和大家分享我的讀後感。


    書中一開始提到了英國自行車隊的傳奇故事:


    從 1908 年長達 110 年以來,沒有一位英國選手在全球重大的環法自行車賽中奪冠,甚至連單車廠商都不願意賣車給他們使用,怕會影響商譽。


    2003 年,戴夫.布萊爾斯福德擔任英國自行車隊國家隊教練,與前任教練最大的不同,就是布萊爾斯福德異常投入他所謂「微小增長的總和」- 這套哲學的要旨,就是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當中找到微小的改善空間。


    布萊爾斯福德跟他的教練團隊一開始做的小調整,可能在你的料想之內:重新設計單車坐墊,使其更為舒適;在輪胎上塗抹酒精,增加抓地力;要求選手穿上電熱式緊身褲,讓肌肉在騎車時維持理想溫度;使用生物反饋感應器監控每個選手對不同訓練的反應;在風洞測試不同的布料,讓室外比賽的選手換穿室內比賽服,因為那更輕,也更符合空氣力學。


    然而,他們並未止步於此。布萊爾斯福德跟他的團隊繼續在被忽略、未被料想到之處尋求百分之一的改善:測試不同的按摩油,看哪種能讓肌肉最快恢復;雇請一名外科醫師來教導選手如何洗手,以減少感冒的機率;為每個選手找出能帶來最佳睡眠品質的枕頭與床墊;他們甚至把後勤卡車的內壁漆成純白,以便察覺到往往會被看漏的細小塵埃,避免其影響到精確調校過的比賽用車。


    當數百個這類微小的改善累積起來,成果來得比所有人的預想都快。


    2008 年,英國車隊拿下六成的北京奧運金牌,2012 倫敦奧運他們創下九項奧運紀錄與七項世界紀錄。接著英國隊在六年內五度於環法自行車賽登頂。


    我們每天持續在做的微小行為,日積月累下來就會成就我們的成就。 書中說到 “Success is the product of daily habits—not once-in-a-lifetime transformations. (成功是每日習慣的結果,而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大轉變)”


    “Your outcomes are a lagging measure of your habits. Your net worth is a lagging measure of your financial habits. Your weight is a lagging measure of your eating habits. Your knowledge is a lagging measure of your learning habits. Your clutter is a lagging measure of your cleaning habits. You get what you repeat.” 你目前有的結果, 都是你習慣的延後呈現, 你的財產淨值是你財金習慣的延後呈現、你的體重是你吃東西習慣的延後呈現、你的知識是你學習習慣的延後呈現、你的髒亂是你清潔習慣的延後呈現, 你當下得到的,就只是你一直重覆做的習慣的結果。


    我們設定目標, 總覺得我們一定可以靠意志力來實現, 但真實情況是僅僅依靠意志力是無法每次都到達目的地的!我們需要有一個習慣、一個系統,讓我們很自然的去接近我們理想的狀態。


    “You do not rise to the level of your goals. You fall to the level of your systems.” 你不會提升到你設定的目標, 而總是落到你持續系統的層次。


    比如說一個業務員,他/她想要的目標可能是是每個月業績 100 萬元, 但要從實行的角度來看, 他/她可能會分析他/她一週要 25 萬元, 等於是每天要 5 萬元, 打電話成功率可能只有 5 %, 所以要達到這樣的目標, 他/她的系統可能是每天打 100 通電話, 不論當天是否超過業績, 就要把這 100 通電話不多不少地打完, 日積月累每天 100 通電話培養的習慣, 更可以讓這個業務員達到理想的業績。


    身分認同也是一個習慣累積的重要因子:
    新年新希望,大家總是在一月的時候目標遠大的設下許多目標, 但往往堅持不了多久,為什麼會這樣呢? 作者提到你要把目標放在成為哪一種人, 而不是只是一個結果。 書中舉例來說, 有兩個人都在戒菸中, 當他們的朋友又遞上一根煙要請他們的時候, 一個說: "不了, 我在戒菸", 而另一個說: "不了, 我不抽菸" (原文是說 I'm not a smoker), 你覺得哪一個人戒菸成功的機率更大呢?把自己預想成你想要變成的人,在培養習慣上更有效果。


    而形成一個習慣,主要有 4 個步驟模式:
    cue (提示), craving (渴望), response (反應), and rewards (獎勵)。 如果說你每天去上班都會經過一個甜甜圈店, 甜點的香氣給你提示, 讓你的身體渴望可以吃到甜食, 於是你就會進店裡買, 最後你吃到甜點的滿足給大腦獎勵完成這一次的行為迴圈, 持續幾次之後, 這就會變成你的一個習慣。


    因為以上形成習慣的模式, 作者提到我們要想養成好的習慣, 就要從這個模式軌跡來實行:


    1. Make it obvious 讓要做的習慣很明顯。比如說養成吃水果的習慣,就把水果放在家中最明顯的位置。


    2. Make it attractive. 讓要做的習慣很有吸引力。比如說買你最喜歡的水果,讓你看到就有想要吃的慾望。


    3. Make it easy. 讓要做的習慣很簡單。 像是可以吃比較容易吃的水果 (香蕉、藍莓等不用削皮的水果)。


    4. Make it satisfying. 讓要做的習慣令人滿足。 吃完你喜歡的水果, 你也會因為健康而很開心滿足。


    最最最重要的技巧是, 我們在嘗試新的習慣的時候, 可以先從很小很簡單的行為來當作完成目標, 比如說要養成去健身房的習慣, 可以一開始規定自己每天去 2 分鐘, 時間一到就要馬上離開。 2 分鐘內可以做任何想做的運動, 當我們的習慣累積, 每天已經可以完全不會抵抗的去健身房之後, 就可以再慢慢調整時間及做的運動內容。 “A habit must be established before it can be improved. (習慣必須先養成才能改進)” 。


    總結來說,這本書提到一些重點:
    1. 習慣是每一個細小改變複利而成的。我們所有的狀態都是習慣的延後呈現而已。


    2. 如果想要達成一個目標,忘記設定目標這件事, 專注於你的系統,把系統設置好、按系統行事,目標常常可以一起達成。


    3. 最有效改變習慣的方式,不是專注你要做的目標,而是成為什麼樣的人,身分認同讓你從心理層面的認知來影響實際的行為。


    4. 行為改變有 4 個準則: 讓要做的習慣很明顯、讓要做的習慣很有吸引力、讓要做的習慣很簡單、讓要做的習慣令人滿足。


    去年 12 月我寫了一篇: 如何訂定職業及人生的目標?那時候的我有些迷惘、無法決定中長期目標。 在看完了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這本書之後, 我算是找到一些答案, 我應該要藉由我想要成為的身份來建造我的系統,從容易之處開始塑造,慢慢走、培養我人生的積累,在接下來的旅程完成一些我想要達到的自我實現。

    書中還有很多科學方法、例子、以及詳細說明,我推薦你閱讀 Atomic Habits 原子習慣這本書來細細品嚐體會:


    Amazon 連結: https://amzn.to/38NTXWH


    博客來中文書連結: http://bit.ly/3cTuj6l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矽谷人物專訪、及各式矽谷新奇事務。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20/03/atomic-habits-reviews.html

  • 單車坐墊角度 在 捷安特自行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27 21:30:00
    有 114 人按讚

    Expedition E+ | 遠征
    看車子的名子就知道這是一台可以伴你長途旅行的一台自行車。
    『悠遊大地、探索非凡』有這台車讓你的生活空間變得寬廣。
    在天地間尋找心靈的狀美!

    🔋捷安特是如何打造一台適合長途旅行的車呢?
    提供最舒適的騎乘環境,車架幾何的設定就是為了長途騎乘,全新的休旅車上半身騎乘角度為(47-52度),讓你可以休閒的騎乘。你最在乎的,我們也在乎!在長途騎乘,最讓能困惱的就是屁股痛,在這台車上更搭配義大利SelleRoyal矽膠坐墊,騎乘時可以享受到柔軟的支撐,讓整段旅程更舒適愜意。

    🔋多功能擴充,給你旅程中必備裝置
    一台好的旅行車必須配備旅途中騎乘者所需要的
    『後貨架』給你強固的貨架,馬鞍袋放上就能出發!
    『前後泥除』天有不測風雲,完善的配備給你騎乘好品質
    『油壓碟煞』晴天、雨天都維持一樣的制動力!
    『前後尾燈』車上標準配備,安全,是唯一回家的路!

    🔋給你源源不絕的動力,讓路平了、坡小了
    車上搭載捷安特最新倍力動能科技『GIANT-VIC中置電機』,提供三種輸出模式,可依你的喜好選擇適合的模式,當你在踩下踏板你會尋到矯健的從前!!電池使用『新普科技高鋰電池360Wh(36V-10Ah』高容量、高續航力!

    你再也沒也藉口不出發單車旅行了!
    GO~出發吧 > https://pse.is/HKJ8M

  • 單車坐墊角度 在 Wanderlust Channel 旅行以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0 02:58:22
    有 518 人按讚

    《旅行以前》總是想著要多準備幾件衣服,多準備幾件褲子,保暖衣物多帶幾件,外套多帶一些,帶個拖鞋,又準備一雙涼鞋,接著又怕下雨天很冷還要騎車於是又準備一雙防水的登山鞋,接著在帶兩台相機,怕沒瓦斯準備柴爐,怕沒燃料準備了兩個爐頭一個汽化一個瓦斯爐,騎在單車上旅行怕輪胎會磨平又多帶了一條備胎•••••有時候想想真的是多餘了

    《旅行以後》

    經過這一趟艱苦的旅程,教會我們的一件事

    人活著其實不需要那麼多

    有時候一套耐穿的衣褲就足夠了

    一條強壯的外胎•••夠了•••真的夠了

    我們的旅程一萬兩千公里,我的SURLY從來沒有破過胎,一次都沒有••••

    只有Mo的輪胎破了兩次,都是很明顯的鐵釘刺破,其餘內胎都完好,也沒一直洩氣,騎了兩個禮拜輪胎都硬邦邦

    以前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說:人要知足••••

    我真正懂了••••••

    未來我想追求的生活是《極簡生活》

    與夠用的物品生活,是快樂的。

    少了物品的空間,是清新的。

    素樸的極簡生活,是擁抱物質文明現代人未來該追求的生活方式。

    旅行以後的未來我想追求的是

    《Minimalist travel-極簡旅行》

    什麼是Minimalist travel-極簡旅行???

    在Google搜尋打上極簡旅行,或許沒什麼人在討論,但在Google打上Minimalist travel,卻跳出一堆介紹,簡單來說就是《帶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好》Minimalism極簡主義下的旅人,崇尚著Minimalist travel-極簡旅行,帶著需要的行李,可能是5公斤,可能是6公斤或許就能在這個世界旅行兩年

    對於單車旅行這件事,或許沒辦法將行李壓至最低,但極簡旅行這件事是可以套用在單車旅行上,Bikepacking就是一個例子,但這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旅行,我想要的旅行是自由的,不被拘束,我們的旅程真的不應該為了行李及單車限制住

    旅行時很多地方想去但又因為單車及行李而作罷,當單車上的行李是四個大容量馬鞍袋時,行進道路、狹窄地形、牽車在人行道逛街時一切都是那麼的不自在不自由•••擔心行李擋到行人,擔心撞到旁邊的東西,

    單車旅行是一項極度自由且沒有限制的旅行,能夠很容易深入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也能很容易與人親近,很容易獲得資源與幫助

    我們經常在一個非常熱鬧的城市待上好幾晚

    例如美國的舊金山

    在暑假旺季,房價紛紛上漲的時期,我們就這樣在舊金山野營了將近兩個禮拜

    單車旅行是一個能將你帶入這塊繁榮都市體驗這城市的文化,同時也能夠趁著夜晚來臨時,帶著你離開這個土地,騎向沒有人的大自然

    但這麼無拘無束的旅行

    《為何我的旅行要被單車限制住? 》

    《為何我的旅行要被行李限制住?》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從Bikepacking去思考,有什麼辦法我能不被這兩樣東西限制住,能自由自在的暢遊這個世界???

    真正的自由旅行?

    我想了很久,行李勢必得在減少,衣物在減少,攝影器材在減少,腳架重量得在減輕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重複思考著

    最後我認為單車旅行一定要結合Backpacker

    是的,一定要有個背包,行李能背著走之後

    你的旅行將會有更多的無限可能,旅行人生將有更多條路線可以走,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譬如說單車上鎖在露營區,就能去附近的山岳Hiking個3-5天,到了一些國家公園跟景點,找到告示牌的鐵桿就能上鎖,能去的地方更多了••

    第一 平常騎車時背包是掛車上,當要藉由客運、鐵路、飛機、船等等各交通運輸工具時,背包一卸,單車一拆一鎖,完全不需要擔心又輕鬆又簡單又快

    第二 當要Hiking時,單車一丟一鎖,背著背包能去山上三天兩夜,不需要擔心太多行李也不需要擔心一定要找到能停車的地方

    第三 當行經沙地,還有夜晚來臨時,我會找隱密的地方紮營時,通常會有超級陡的陡坡,以及很多障礙物的樹林,這時背包卸下,接著往後背上,單車變輕後,很容易能通過這些地方,順利找到很隱密或很美的景點紮營

    第四 在歐洲大城市怕小偷偷車,通常我會拆前輪跟坐墊接著,鎖頭跟前輪、坐墊、安全帽一鎖,背包一背•••四處遊走逛街也不太需要擔心

    總之好處很多,騎乘起來真的輕鬆很多•••

    我想這就是未來我想要的旅行方式,單車旅行並不是為了騎車而騎車,而是要更簡單更自由才對

    任何人並不該為了單車旅行而付諸更多的金錢去購買裝備,真的不需要搞的太複雜,瞭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每個人都能用最簡單最自由的方式去實現,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騎著單車去旅行

    《極簡主義、極簡生活、極簡旅行》

    三者本該就有所關聯

    《旅行》就像是換個地方《生活》,換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當你瞭解或許就能享受這個世界的自由•••••

    哦,對了!! 我們回台灣了😊

    #Fjällräven

    #hanwag

    #Helinox

    #SurlyBikeTaiwan

    #蛙不停單車

    #旅行以後

    #WanderlustChanne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