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單身長者公屋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單身長者公屋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單身長者公屋面積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民黨 會見行政長官 就2018施政報告提出建議 政府現正展開2018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副主席容海恩女士,及副主席潘國山先生,今天(1日)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會面,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涉及土地房屋、教育、醫療、長者福利、交通、社區等多方面範疇,合共四十三項建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hket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樓價高企,對不少有意置業的年輕人來說,可謂難以負擔。不少年輕人趁求學時期,已透過申請非長者一人公屋,為未來上車置業的踏腳石。今期會帶大家參觀剛收樓,實用面積僅得150呎的啟晴邨1至2人公屋單位。...
單身長者公屋面積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民黨 會見行政長官
就2018施政報告提出建議
政府現正展開2018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副主席容海恩女士,及副主席潘國山先生,今天(1日)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會面,就施政報告提出建議,涉及土地房屋、教育、醫療、長者福利、交通、社區等多方面範疇,合共四十三項建議(見附件)。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表示:「新民黨今天與行政長官會面,提出對今年施政報告的建議,當然我們認為最重要的範疇,首要是土地房屋,新民黨認為政府要為房屋定位。今時今日,香港在房價高企及土地房屋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房屋應該要『去商品化』。政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照顧市民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有足夠及市民可以負擔的房屋供應。」
「在土地供應方面,我們原則上不反對填海,但知道政府在本港填海遇到很大困難,例如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十八項選項中,東大嶼都會是很宏大的構思,雖然能提供約1,000公頃土地,但造價可能達5,000億港元,非常昂貴,需時很長,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考慮仿傚澳門,向中央政府申請在香港以外的水域填海。以澳門為例,成立特區時沒有自己的水域,每次填海皆向中央政府申請,直至2015年12月國務院通過新行政區域圖,明確澳門水域範圍及調整陸地界線,管轄面積因而增加近三倍。我們建議最好在大嶼山以西位置填海,長遠甚至可以填海達1,000公頃,這樣填海造地可以很快,成本又低,又不受本港很多程序的約束。建議可以將葵涌貨櫃碼頭搬出去,葵涌原有300公頃貨櫃碼頭及後勤用地可以釋放出來用來建屋或其他用途。」
葉太表示:「有見樓價不斷攀升,在土地供應未趕上之前,政府應考慮推出物業『限購令』,香港永久居民優先購買,這樣可以控制需求,降低市場期望,減少市場以為香港土地短缺,房價只升不跌的期望。」
「另外,新民黨原則上不反對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釋放新界土地的潛力,過往亦曾有成功的例子。但我們認為公私營合作應由政府主導,根據政府的規劃主導,有必要就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以公眾利益為先。我們反對成立獨立組織負責公私營合作的審批,因為所謂獨立人士並非公職人員,不受法律規管,而涉及運用巨大公權,風險很大,可能有利益輸送的嫌疑,應該避免。」
葉太補充:「新民黨認為要進一步完善鐵路網絡,港島區應盡快興建南港島線(西段),因城規會已同意重建華富邨,薄扶林將來會增加10萬人口,很需要鐵路通過華富邨、香港仔及數碼港。我們希望港鐵克服困難,將杏花邨延至小西灣。至於新界就需要興建荃屯鐵路。至於東涌東新市鎮,於2022年預算有很多人口遷至,因此我們促請盡快興建東涌東站。另外,我們不反對馬料水填海,希望政府憑馬料水填海或將來規劃新發展區,可以預先興建好鐵路及其他網絡配套,以疏導新界東西目前已相當擠塞的鐵路或其他公路。」
副主席容海恩女士關注長者福利、醫療、交通及科技等範疇。她表示,「在地區聽到很多市民反映,希望可以增加長者$2乘車優惠,因此爭取有關優惠措施年齡限制下降至63歲,甚至60歲,方便長者利用公共交通出行,提升生活質素。」
她又認為,科技可改善市民生活。「香港各區交通擠塞問題嚴重,政府欠缺改善問題的措施,我們建議善用科技,改善交通擠塞,讓市民出行更方便。」另外,作為法律界專業人士,容海恩女士關注法庭的科技及數據運用,「例如家事法庭,如果可做好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到單身家庭,爭取贍養費,但政府在此方面數據比較缺乏,我們建議善用科技大數據,開放不同政策局的數據,改善市民的生活。」
副主席潘國山先生關注新界東地區的醫療服務,「我們希望政府完善或加強夜診服務,例如沙田,醫院的夜診服務只到晚上9時。威爾斯醫院目前是新界東聯網主要的公立醫院,緊急的救護服務、急症室及夜診服務均非常欠缺。因此希望加強如圓洲角診所的夜診服務。長遠而言,建議政府把當區夜診服務延長至晚上12時,未來甚至增至24小時服務。」
單身長者公屋面積 在 On8 Channel - 岸仔 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佢做得芒果佬。。。個孫啦,但講政策吾輸蝕,而且順眼好多,更無粗口,九西选民必聽。
上回說完退休保障,今次介紹土地房屋政策。實際上,住屋並非福利,而是基本人權。
香港房屋供不應求已至嚴峻地步,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3.9年,甚至有單身人士輪候10年仍未能上樓的案例;近年落成的私人樓宇,首期或租金過高難以負擔,有需要的香港人上樓無期。
要舒緩房屋問題,必先審視供求問題。盲目增加房屋供應並不能解決問題,需求不減,則適度增加供應,以平衡供求為原則。
房屋需求
除了顧及本地適齡人士的需要外,必須先控制每年來港定居人口數目,方可控制住屋需求,當中包括收回每日150個單程證審批權,以及制訂移民政策,控制移民人口,以舒緩需求量。
土地及房屋供應
政府必須就房屋供應之問題對症下藥。要增加房屋供應,必須從土地、公屋及私樓問題著手,改善現有制度,並按需要加建樓宇。
土地
「土地問題」絕對關乎房屋供應量,而2012年政府唯一對外公佈之土地數據顯示,香港仍然有4000公頃官地、約1192公頃棕土地、932公頃鄉村式發展用地,以及392公頃住宅用地,土地資源充裕,應將部份土地撥予房屋興建,以增加供應量並降低市值租金。故政府必須向市民公佈土地運用及規劃數據,使市民發揮監察作用,善用土地資源。政府增加公屋住宅用地,與此同時,為避免發展商囤積土地,加設土地空置稅;提高新發展區私人樓宇地積比率,並透過賣地條款,加推「限呎樓」,規限住宅單位的最低數目和單位的面積,以提供更多中小型單位予香港人居住。
公營房屋
公屋設立之原意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供予基本住屋需要。現時香港公屋單位數量不足,部份住戶入息則超出規定,即所謂「富戶」。該批富戶未有遷出單位予有需要人士,間接延長公屋輪候時間,低收入人士遲遲未能上樓,喪失其原有功能。要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必須在每年皆有大量新申請個案的情況下,盡快增加公屋供應,包括遷出單位及建屋,盡早令輪候市民上樓,方能平衡公屋之供求。當中包括加建公屋,達成目標落成量,甚至增加目標落成量。因加建公屋後使需求量逐漸回落,目標落成量亦會因應需求逐年調低。非長者一人申請公屋輪候時間甚長,故政府需改善公屋設計,同時添置更多一人單位,令更多單身人士有所居。並且改革富戶政策,收緊現有的資產及入息限額、罰則。在私人樓宇政策之配合下,更多誘因使公屋富戶遷出單位並置業,故可挪出更多公屋單位予有需要人士。
私人樓宇
劏房問題不容忽視,此問題之根本原因,在於私樓租金過高,加上未能合資格申請公屋或正輪候公屋之市民,缺乏經濟能力負擔首期或租住私樓單位,劏房乃因應市場需要下之產物。在租金只升不跌的情況下,更出現「劏上劏」之惡性循環。配合土地空置稅及「限呎樓」,令私樓市場增加供應乃首要之事。其次,則是協助市民,使之有足夠能力置業或負擔房租,故夾心階層住屋貸款計劃應予以恢復。此計劃曾於1993年至1997年間推出,旨在令更多中等入息家庭有能力購置私人樓宇;如今若重推此計劃,則可以協助夾心階層家庭置業。政府亦需增設房屋空置稅,同時加推租務管制,並立例保障租戶權益,多管齊下以改善如今租金過高的情況。
政府以自由經濟為名,任由發展商於地產市場中牟取暴利,絕非良策。理想的房屋政策,應提供充裕條件予市民選擇置業或租住,而非迫使其蝸居劏房一隅,任予租務市場宰割。
單身長者公屋面積 在 游蕙禎 Yau Wai Ch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回說完退休保障,今次介紹土地房屋政策。實際上,住屋並非福利,而是基本人權。
香港房屋供不應求已至嚴峻地步,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3.9年,甚至有單身人士輪候10年仍未能上樓的案例;近年落成的私人樓宇,首期或租金過高難以負擔,有需要的香港人上樓無期。
要舒緩房屋問題,必先審視供求問題。盲目增加房屋供應並不能解決問題,需求不減,則適度增加供應,以平衡供求為原則。
房屋需求
除了顧及本地適齡人士的需要外,必須先控制每年來港定居人口數目,方可控制住屋需求,當中包括收回每日150個單程證審批權,以及制訂移民政策,控制移民人口,以舒緩需求量。
土地及房屋供應
政府必須就房屋供應之問題對症下藥。要增加房屋供應,必須從土地、公屋及私樓問題著手,改善現有制度,並按需要加建樓宇。
土地
「土地問題」絕對關乎房屋供應量,而2012年政府唯一對外公佈之土地數據顯示,香港仍然有4000公頃官地、約1192公頃棕土地、932公頃鄉村式發展用地,以及392公頃住宅用地,土地資源充裕,應將部份土地撥予房屋興建,以增加供應量並降低市值租金。故政府必須向市民公佈土地運用及規劃數據,使市民發揮監察作用,善用土地資源。政府增加公屋住宅用地,與此同時,為避免發展商囤積土地,加設土地空置稅;提高新發展區私人樓宇地積比率,並透過賣地條款,加推「限呎樓」,規限住宅單位的最低數目和單位的面積,以提供更多中小型單位予香港人居住。
公營房屋
公屋設立之原意為出租予低收入居民,供予基本住屋需要。現時香港公屋單位數量不足,部份住戶入息則超出規定,即所謂「富戶」。該批富戶未有遷出單位予有需要人士,間接延長公屋輪候時間,低收入人士遲遲未能上樓,喪失其原有功能。要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必須在每年皆有大量新申請個案的情況下,盡快增加公屋供應,包括遷出單位及建屋,盡早令輪候市民上樓,方能平衡公屋之供求。當中包括加建公屋,達成目標落成量,甚至增加目標落成量。因加建公屋後使需求量逐漸回落,目標落成量亦會因應需求逐年調低。非長者一人申請公屋輪候時間甚長,故政府需改善公屋設計,同時添置更多一人單位,令更多單身人士有所居。並且改革富戶政策,收緊現有的資產及入息限額、罰則。在私人樓宇政策之配合下,更多誘因使公屋富戶遷出單位並置業,故可挪出更多公屋單位予有需要人士。
私人樓宇
劏房問題不容忽視,此問題之根本原因,在於私樓租金過高,加上未能合資格申請公屋或正輪候公屋之市民,缺乏經濟能力負擔首期或租住私樓單位,劏房乃因應市場需要下之產物。在租金只升不跌的情況下,更出現「劏上劏」之惡性循環。配合土地空置稅及「限呎樓」,令私樓市場增加供應乃首要之事。其次,則是協助市民,使之有足夠能力置業或負擔房租,故夾心階層住屋貸款計劃應予以恢復。此計劃曾於1993年至1997年間推出,旨在令更多中等入息家庭有能力購置私人樓宇;如今若重推此計劃,則可以協助夾心階層家庭置業。政府亦需增設房屋空置稅,同時加推租務管制,並立例保障租戶權益,多管齊下以改善如今租金過高的情況。
政府以自由經濟為名,任由發展商於地產市場中牟取暴利,絕非良策。理想的房屋政策,應提供充裕條件予市民選擇置業或租住,而非迫使其蝸居劏房一隅,任予租務市場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