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單狹縫中央亮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單狹縫中央亮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單狹縫中央亮帶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StoryTeller 說故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味道故事:【茶餐廳情意結】 小時候,每週日,我都會和家人到大角咀一間茶餐廳吃早餐。 安在天花板的舊式風扇不停轉動,在樸素的燈泡下,重複投射經過精準計算的影兒。回想過來,那真是一個昏昏欲睡的設計,卻又矛盾地帶來無比實在的動感。 穿著白色制服的侍應飛快地穿梭在桌與桌之間狹隘的通道上。那個胸前的小...
單狹縫中央亮帶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味道故事:【茶餐廳情意結】
小時候,每週日,我都會和家人到大角咀一間茶餐廳吃早餐。
安在天花板的舊式風扇不停轉動,在樸素的燈泡下,重複投射經過精準計算的影兒。回想過來,那真是一個昏昏欲睡的設計,卻又矛盾地帶來無比實在的動感。
穿著白色制服的侍應飛快地穿梭在桌與桌之間狹隘的通道上。那個胸前的小口袋,掛著小學生夢寐以求的原子筆,還能像魔術帽一樣,變出一本小小的筆記簿。間或,送貨叔叔會抬著一個個沉甸甸的紙皮箱,直接探入神秘的廚房深處。那是我不能觸及的領域,只好把視線停留在廚房門外擺著那紅通通的關公像。
每週,我坐在不同的位置,看著同一個場景。早餐卻從火腿通變成了雞翼米,蛋也從熟轉成生。一開始,吃什麼都是媽媽下的主意,慢慢,我在茶餐廳裡學習為自己選擇。這是從為媽媽的熱奶茶和爸爸的熱檸水落糖中逐漸發現的,原來有人喜歡一羹,有人只要半羹。
有時,媽媽會從桌子和玻璃墊中間的夾縫中,把寫滿潦草數字的單拔出,叫我把數字加起來。我從小不太喜歡數學,對這個臨走必備的任務缺乏好感,但我很喜歡留意那天的單有沒有一個小小的摺角。那是侍應們比較空閒時才會摺的,目的是讓單卡在桌子邊沿,不用費力用牙籤把它挖出來。
然後,我會把單和錢帶到門口旁的收錢櫃檯。那裡坐著茶餐廳唯一一個不穿制服的人。他穿著合身的格仔襯衫,頭頂中央禿得光亮亮。「伯伯,早晨。」聽到我的叫喚,他會抬起頭對我慈祥一笑。爸爸是家中長子,所以伯伯這個稱呼於我而言,只屬於茶餐廳的他。伯伯喊了很多年,卻一直到中五,做通識功課時,才透過所謂的訪問,真正聽起他的故事。
訪問後不久,功課還沒交,因為市區重建,茶餐廳忽然關了。這個消息其實知道很久了,我的功課正正便關於市區重建。那時伯伯還叫我不用擔心,他衣食無憂,開茶餐廳純為興趣。只是大概掛滿區內老樓的反對橫額,還有食客之間的討論持續得太久,這天終於來臨時,才如此猝不及防。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茶餐廳裡,還有兩隻會突然在我腳旁冒起的貓。牠們不喜逗留,往往擦過便走。聽媽媽說,牠們是隔壁另一間茶餐廳養的,有時會穿過連結兩者後門的小巷跑來這裡解悶。可惜,那間茶餐廳也不在了。從此以後,我的味蕾彷彿缺了一角,無論到哪裡,都找不回來。
這才發覺茶餐廳原來曾經和我如此緊緊地連在一起,是只開空調的食肆無論如何都不能取替的。
Storyteller:Claudia @tuesdaywithjelly
Illustrator:奶茶通俗學™ | Milktealogy™ @milktealogy
#EveryoneisStoryteller #睡前故事 #Claudia #tuesdaywithjelly #奶茶通俗學 #Milktealogy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單狹縫中央亮帶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憶的保留與新生:高雄車站的故事】
(陳信諭 醫師)
(這是陳醫師2017年的舊文,在228時,也重新和大家分享高雄車站的前身今世。由於當時高雄車站尚未通車,因此部分語句有重新經過調整)
若在市區,聽到人家說要去「車頭」,大家第一印象應該是高雄車站吧。
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完成,市區內一舉多出七座新車站,這樣的印象或許正在逐漸改變。
在鐵路地下化通車、中博地下道拆除後,雖然高雄車站距離全部完成還要兩年以上,就像是通過一個漫長的隧道,從我高中以來,十多年一直是「大工地」的高雄車站,終於可以看到盡頭的光亮。

★★最久的臨時車站★★
2017年夏季,傳出高雄車站天花板掉落的新聞,令人發覺這座車站確實已經老了。繞著車站走,外面的隔熱材和外牆已經開始斑駁,站內充滿歲月痕跡,特別是幾處閒置的商店,看來更乏人清理。站內看來最新穎的,反而是牆上貼的大幅地下化願景圖、新車站和綠廊,即將在明年實現。
高雄臨時車站自 2002 年啟用,是台灣使用最久的臨時車站。
這十五年,是半代人的時間,我仍依稀記得高雄車站廣場前的鯉魚、挑高的大廳、和狹小的後站。但現在進出車站的這代學生,應該已經沒有舊車站的記憶了吧。
移到一旁的老車站,以「高雄願景館」的面貌風光開幕。但不知是否等了太久,那些本來是展示「願景」的展品,早一步在願景達成前凋零。目前已重新修繕,改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

★★延宕和凋零的高雄車站★★
回到車站遷移的開始,2002 年到 2007 年,進行的並不是「鐵路地下化工程」,而是捷運紅線高雄車站的工程,鐵路本體並沒有施工。因此,2018年以前的「捷運高雄車站」也是位在永久站南側的臨時站。
其實,地下化工程早在 1996 年開始規劃,1999 年完成左營至鳳山地下化計畫,但經建會因規模龐大並未核定。直到 2006 年謝長廷擔任院長任內,才又核定此項計畫。但後來又陸續追加左營與鳳山計畫。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直到 2009 年,地下化工程才真正開工。途中又遇到中油管線遷移等諸多問題,讓計畫幾經延宕。
就在計畫不斷延遲之下,高雄車站也逐漸凋零。
左營新光三越開幕後,左營站的進出總人次就已超越高雄車站;近兩年,捷運左營站人流也穩定超越高雄車站。左營車站儼然站穩大高雄最大交通樞紐的位置。
反而高雄車站周邊的幾個商圈,隨著商圈轉移、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欲振乏力。缺乏明確的建設期程,也讓民間投資卻步。
在計畫過程中,多次的計畫變更,中央與地方的協調困難,缺乏不同工程間的整合等等,都是台灣大型建設屢見不鮮的問題。

★★公民參與 X 高雄車站★★
幾經波折的高雄車站,卻有個少見的亮點,就是車站本體的「公民參與」嘗試!
原本的工程顧問公司,找了知名的 SOM 來做車站設計,先是被民間批評對老車站量體缺乏尊重,背後卡在超大頂棚沒有單位想維護的窘境。工程多次修改,改了個小頂棚方案,卻越改越糟糕。
2013 年,許多公民團體組成「高雄車站公民參與行動聯盟」,除了直接對官員提出訴求,也在雄中與願景館辦了多場論壇與工作坊,邀請市民來參與對車站的想像。
在雄中的那幾場,有眾多每天搭火車上學的學弟、畢業的學長、有鐵道迷、有世居周邊的居民,紛紛發表對車站的看法。
加入民眾意見後,雖然最後並非重新競圖,都發局還是擋下了車站都審案,讓工程公司重新更換合作團隊,找來 Mecanoo 規劃車站。
雖然過程並非人人滿意,但此行動已寫下了台灣公民參與都市重大開發案的典範。在眾多官僚爭論推托的曲折過程中,讓我們看到對高雄有期待、想付出的市民,願意關心公共議題。
我想,民主就是在這一連串衝撞的過程中產生的吧。
★★想像我們的城市★★
早年,隨著港市發展,現代化都市計畫因此而建立。高雄車站,承載著帝國前進基地的期許,也見證過再殖民的殘暴鎮壓,也終於能凝聚更多市民的記憶與夢想。
我們真心期盼,這樣的美事不應該只是特例,我們更應該在制度上創造鼓勵公民參與的機制,讓「公民參與」的精神,深入到市民對城市公共議題的日常關懷。
讓我們一起來想像,一起打造屬於我們的城市吧。
我們認為,一個「前瞻」的城市,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要成為具有歷史厚度的城市,必須珍惜有形和無形的歷史資產,讓市民的共同記憶有所連結,讓我們更清楚城市為何是現在的樣貌,更清楚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回顧高雄鐵道發展史★★
歷史上,高雄的主要車站曾經出現過五代車站。應該不少人都知道,高雄第一座火車站不是在「大港埔」,而是在「哨船頭」一帶。
鐵路會在這裏興築與選址,和高雄港的發展息息相關。
19世紀的鐵路建設,為國家經濟與軍事發展重要基礎。日本時期,為了運輸軍需物資,先在清國修築的官道上鋪上輕便軌道供台車行駛,稱為「台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1895年底,打狗到台南的軌道就已完成,終點就鋪到接近哨船頭附近,以利銜接海運,後來縱貫線的工程物資便由這裏上岸運輸。
同時,總督府以發展全台縱貫鐵路列為優先建設,並由南北兩端分頭興築。因清國所建路線選線與施工標準太爛,故北段大部份廢除重建。南段則於1899年底在打狗動工,往台南建設(清國時期縱貫線的規劃最南只到台南)。隔年底就通車到台南。
1907年又興建打狗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1912年再延伸為屏東線。

★第一代火車站:鹽埕埔庄
1900年通車的第一代高雄車站「打狗停車場」,位置在鹽埕埔車路頂,山下町十七番地,大約在今日鼓山一路87巷口,也就是第二代車站北方500公尺,當時車站的南邊就是海了。
由於縱貫線完成之初抱持速成主義,因此可以推測當初木造站房也只以實用為考量,在第二代站房完工後就拆除,今天已難尋覓存在過的證據。

★第二代火車站
而由於港口鐵道業務量不斷上升,1904年總督府開始往車站南方填築碼頭用地,1908年第二代「打狗駅」就落成在海埔新生地上,而周邊填海造陸的新市街(淺野埋立地),也在1908年「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後,形成了高雄第一個棋盤狀的現代都市計畫區。
不論是行政,金融,商業等機能都集中在車站周邊。車站延著碼頭往魚市場延伸的鐵路,稱為濱線(Hamasen),就是「哈瑪星」名稱的來源。在2017年9月,這個歷史地名也將重新成為輕軌車站的正式站名。
打狗車站擴建後,鐵道和碼頭的轉運更為便利,現代化船舶已經能直接靠港,鐵道也鋪軌到碼頭上,中間不需再由駁船轉運,便於提供米糖等物資外銷的海陸聯運機能,是高雄現代化港市之始。
1920年日本政府「地方制度改正」,打狗改名高雄,哈瑪星一帶成為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車站也改名高雄駅。但在港市蓬勃發展下,僅4年高雄街就升格為高雄市,市區也繼續往東擴張,「市區計畫變更」也跨過高雄川納入三塊厝,苓雅寮等地。港口設施在1937年也已經完成到高雄川口。
可以說這時期,高雄的市區、鐵道、港口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代火車站:大港埔
1930年代,高雄市人口超越台南,高雄港吞吐量直追基隆,自然需要更新的計畫。在1936年公布的「大高雄計畫」中,高雄駅遷移大港埔的現址,位居都市計畫中軸線位置,整個市區以環狀臨港線為界,範圍和設計居住人口均擴充數倍,預計以1965年飽和人口40萬人為目標。
順道一提,雖然1950年代高雄人口就超過設計的40萬人,但缺乏都市計畫概念與施政能力的中華民國政府,將這個計畫一直沿用到1970年代以後。
第三代高雄駅在1941年6月20號落成,這時候已經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不到半年了,在軍部執政下,國內氣氛轉向「忠君愛國」,「不惜一戰」等口號。採取興亞式建築的高雄駅,似乎也反映著大日本帝國的自信滿滿。
同年,東港線、鳳山雙軌化也陸續完成,鐵路隨著港區也擴大到苓雅寮,戲獅甲工業區,新高雄車站成為高屏平原的集散核心,高雄市除了港口機能外,也被賦予南向商工基地的角色。
然而,二戰很快就轉向對日本帝國不利的走向,1944年開始,美軍多次空襲台灣,攻擊目標集中在高雄港周邊,高雄港駅也被完全燒毀。現在看到的站房是戰後重建的混凝土建築,位置稍稍偏南一點,已非原始木造站房。
★★再殖民屠殺的見證★★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台灣,受到戰火波及的鐵道雖然迅速修復,但高雄車站卻成為另一樁悲劇的舞台。
1947年228事件發生後,憲兵佔領高雄車站,並在站房二樓架設機槍,高雄對外鐵路交通遭到切斷,糧食無法進入高雄。3月5日雄中自衛隊進攻高雄車站試圖驅逐憲兵,卻被開火壓制,雄中畢業生顏再策中彈喪生。
3月6日高雄鎮壓開始,民間推派的處理委員會在市府被逮捕槍決,彭孟緝命令部隊攻擊高雄車站和雄中一帶,第21師獨立團第3營開拔到場後,便開火掃射車站與地下道人群,死傷慘重。
3月6日至7日,軍隊調來迫砲砲擊雄中並派出步兵攻堅,雄中也成為228事件中唯一遭到國府軍攻擊的學校。
就像是筆者前幾天提到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場景,在高雄車站前,中國軍隊對著所謂的「同胞」人民開槍,除了槍彈下的死傷,往後數十年白色恐怖下對歷史的扭曲與壓抑,讓相關的記憶成為禁忌,更長年在台灣人民心中投下恐懼。
我就讀高中時,雖然已是民主開放的年代,但還是對發生在自己城市的血腥歷史所知無幾。
★★城市蔓延造成的衝突和陷阱★★
隨著經濟發展,過去作為城市邊界的鐵道開始被蔓延的城市翻越,在數十年未重新檢討都市計畫下,眾多的矛盾成為城市中暗藏的陷阱。
例如,臨港線旁凱旋路埋設的油管,在1970年代前還在田野之間,卻很快的在短短數十年被密集的住宅所包圍,但是,周邊的居民乃至地方政府,卻是渾然不覺有何危險。

★都市縫合:第四代/臨時火車站
在北高雄逐漸從農田與水塘轉變為高樓大廈之際,鐵道成為交通的阻隔。1970年代之後,南北向的主要幹道陸續興築立體交叉,中博地下道也在1987年貫通,此時隨著台北地下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鐵路地下化」儼然也成為每次選舉候選人的政見。
在高雄車站地下化工程終於被核定後,龐大的站區先後進行了多項工程,高雄車站進入超過20年的大施工期。
2002年3月28日,臨時車站先行啟用。雖說是臨時車站,但引進了「準跨站式站體」的概念,站內空間也比原先擴充。在超乎預期的十多年服務後,給予「第四代高雄車站」的地位應該是不為過。

★第五代
隨著文資保存的意識提升,和台北車站的命運不同,市民與市府均有保存高雄車站的高度共識。2002年8月,重量3500噸的車站建築,下方被挖空裝上滑輪,花了3天移動85公尺,推到原址的東南側。
市府當時就拍板敲定,第三代車站未來將移回原址,成為第五代車站的軸線核心。新車站配合舊車站的設計,也將是全台唯一。
值得一提的是,遷移工程是由當年興建第三代車站的清水營造公司台灣分公司吉普營造所延攬。據當時市長謝長廷所述,高雄爭取2009年世運時,世運副主席與秘書長來高雄參觀,跟謝市長說:「一個有能力保留火車站的城市,也一定有能力舉辦國際性運動賽會」。
★★文資保存應該要更完善★★
然而,在風光保存車站之餘,對於鐵道文資的保存意識與實踐卻有更多令人憂心之處。
2002年,高雄港站南號誌樓因興建橘線被直接拆毀。後續雖在「打狗驛保存聯盟」等團體努力下,高雄港站取得歷史建築地位,並改為「打狗鐵道故事館」,然而台鐵仍一直有開發全站區的計畫。2015年高雄港站土地的保留運動,更引起鐵路工會與市民團體的對立。
高雄車站本身雖獲得保留,但在新車站設計的過程中,對於舊車站遷回原地後的利用方式,能否保有部分車站機能,比如說售票,服務中心等,都未得到確定。
而前幾年多位市議員主張舊車站無用,要拆毀舊車站,更讓人看到了地方政治人物對歷史與文化的漠視。
高雄具有台灣最豐富的鐵道文史資源,最多形式的軌道運輸,一頁軌道運輸史,更是和港市的發展與茁壯密不可分。濱線復駛,鐵道博物館......等等計畫,在地方被提及多年,卻常常是有了希望,更多失望。
★★未來展望★★
作為在地高雄人,我一向主張「軌道建設,以人為本」,屬於全體高雄人的記憶,也更該在建設的過程中妥善保留,或轉化嵌入未來的發展之中。回顧高雄車站百年回憶,我們這代更有責任,串連大家的過去記憶與未來期望,訴求更好的公民決策參與機制,讓高雄人對自己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與認同!
單狹縫中央亮帶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GameStop時勢 造就屌絲英雄
近日GameStop(當然還有AMC、Bed Bath & Beyond和BlackBerry等)挾空倉事件,搞到全球市場震盪(本來已超買),當然被很多人吹捧為又一個小小散戶大衛,戰勝華爾街哥利亞巨人,振奮人心的神話!最新的Superhero,當然不再是Batman般,住在豪華大宅(還有私人Man Cave)、英俊瀟灑的超鑽單身億萬富豪。搖身一變,最新的人民英雄,是本來被傳統社會定性為loser(失敗者),一個跟阿媽一齊住,整天躲在地牢上網、打機,在Reddit的Wall Street Bets(WSB)群組上吹水,收了政府派錢,然後經新興網上券商「羅賓漢」(Robinhood),如遊戲般day trade期權度日的所謂「kid」(年輕人,在中國匿稱為屌絲)。
既然390萬名WSB的屌絲是英雄,那麼奸角就肯定是都市傳說(urban myth)中的傳統華爾街,由始作俑者專寫做空報告的Citron,到愚蠢做空GameStop的Melvin Capital,再到斗膽「幫拖」兼駁嘴的Steve Cohen。Citadel創辦人Ken Griffin也有夾錢「拯救」Melvin Capital,但他是正是邪則較難講,因為他的Citadel,正是Robinhood所謂免佣交易流量的最大接盤者,亦即是擺明以front run食硬散戶,賺取不義之財的最大贏家,亦因此已曾被美國證交會(SEC)罰款。
我不想評論道德上誰是誰非,市場上這種標籤沒有太大意義,但法律上極可能兩邊都有問題。首先最矚目的是GameStop的Short Interest(做空數量),直到數天前,竟然高達發行股數的140%,亦肯定是吸引WSB群眾挾空倉的最大誘因,其他如業務改革,以及Chewy共同創始人Ryan Cohen加入GameStop董事局和買入12.9%股份等新聞,都只是次要。
做空比例140%,怎麼可能?簡直荒謬!有另一說法做空比例只是流動股量的140%,對比發行量只約100%,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我幾乎肯定做空比例這麼高的最基本原因是美國對做空的監管一向模糊,naked short(不用借貨的「赤裸做空」)一直存在,法律上是灰色地帶。如同樣事情在香港發生,肯定是犯法的,在現今制度下也不太可能發生。但其實很久以前,「殼王」陳國強的成名作之一正是在1990年代初的挾國際德祥空倉事件,非常類似。他們一幫人發現國際德祥空倉比例超於股數,所以進行挾倉大行動,正股加窩輪一齊挾,結果也是挾高10倍以上埋單,跟今年至昨天,GameStop升了17.4倍,也不遑多讓,但當然規模較小,但據聞當年有不少經紀亦因此而「走佬」。
GameStop股價大幅挾高 美證交會應介入
那麼挾高GameStop的所謂散戶又是否值得崇拜的真英雄?他們在網上公開呼籲大家齊心協力挾高股價,絕對有操控股票的嫌疑。他們的自辯是傳統華爾街,一向都有所謂的「ideas dinner」,即一班大鱷摸着酒杯底,討論如何聯手操控某隻股票。這類事情肯定有,但未必如他們想像中普遍,因為現在的Big Tech公司,動輒過萬億美元市值,怎操控?
雖然很多人誇張地說今次事件又是一個重要歷史分水嶺,但此事不應會對全球市場,尤其中國,有太大長期影響,但短期波動仍未完結,GameStop的short interest仍超過100%,似乎即使Melvin已投降,仍有其他人接力做空。至周四WSB人數已升至420萬,股價已挾至500美元(開市前),情况危險,其實極需要SEC馬上介入。
需要留意的下一步發展將是SEC的行動和取態。SEC候任主席Gary Gensler的提名尚未通過,已碰上此小風波,SEC管理層青黃不接,亦是至今反應緩慢的原因之一。如反應快一點,或可停止GameStop交易,進行調查,甚至下令取消部分最離譜交易(在全球不少市場有先例可援)。事到如今,取消交易已不可能,調查仍是必須的,但即使發現有操控股價情况,又如何對上百萬散戶興問罪之師?情况類似暴動騷亂中,能捉到的暴徒永遠只是少數。SEC可以做的是收緊做空條例,嚴防naked short,然後可能需要聯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或其他監管機構,考慮如何監控網上言論,但當然必遇上捍衛言論自由的巨大阻力。另一監管方向是如何控制Robinhood等平台的KYC程序、風控、孖展借貸和期權交易額度等。
我看事永遠宏觀,企圖走前一步,多理解事情背後的意義。對今次事件,我有4個觀察:
(1)當然無法準確預測今次GameStop挾空倉事件,但這種由散戶主導的市場震盪是可料到必然會發生的,Tesla的神話,亦可說是這個散戶主導市場的第一個最成功例子。
散戶主導市場成新趨勢
這個散戶主導市場的新趨勢,本身亦是由4個原素所推動出來的。第一是資訊的普及性和分佈性,嚴重減低專業投資者相對散戶的優勢,情况類似Wikipedia(維基百科)已完全打敗過去修訂極慢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甚至中央圖書館的資料搜集模式都已完全過時。第二和第三個原因,當然是COVID疫情延續近一年,全球很多人失業、WFH、學生SFH,加上無限QE、零利率,再加政府派錢,形成Betting from Home的新文化,賭的是政府印出來的錢,表面上佣金又免,近期似乎賺錢又很容易,網上Reddit群組更呼籲齊心打大鱷,何樂而不為?第四是我多次指出過的世界虛擬化,生活遊戲化的大趨勢。對很多人來說,投資/投機此遊戲,與打Fortnite和War of Warcraft的分別不太大。投資甚至比Fortnite更好玩,因為即使打Fortnite打得叻,也未必很容易賺到錢,所以虛擬世界的成功,對改善現實世界的生活幫助不大。但如果投資/投機得好,當然可以隨時發達,可極速搬離阿媽地牢!
新晉富豪化身民粹教主
(2)特朗普才剛下台一周,新一代的變種民粹主義已開始冒出來,且已有新教主出現。一如近年全球很多的社會運動,可漂亮地說沒有領袖,都是民眾自我組織的。話雖如此,但其實這些運動一般都有一些領軍靈魂人物,特朗普就成為了過去五六年全球所謂右翼,其實主要是種族主義的民粹主義代表,並大力經社交媒體散播此思想病毒。
明顯在特朗普離去後,思想病毒馬上變異,從實體世界的暴力襲擊國會山莊,跳到網絡世界金融攻擊做空者(總比暴力好)。特朗普的基本盤(base),主要為極右傾的中低下階層,缺乏良好教育的中南部白人,今次變種民粹的鐵粉為略懂電腦和投資,教育水平較高,可能較多在東西岸,人種較複雜的年輕人。新教主可說是Chamath Palihapitiya,一名斯里蘭卡出生,年幼時以難民身分移民到加拿大,大學畢業後才搬到加州,在facebook工作,然後做基金發達的新晉億萬富豪。他是Tesla的最早期投資者之一,是CNBC的常客嘉賓。
Chamath是個很能言善辯的人,極具感染力,也有極大野心。雖已發達,但又想以他的投資改變世界,最近更想參政,競選加州州長之位。但他如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 一樣,因為是移民,所以永不可參選總統。
但Chamath跟特朗普一樣,也是一個善於玩弄民意的煽動者(demagogue)。數天前,GameStop已開始被炒高,他就故意「抽水」,在Twitter上宣布他買入一批GameStop的115美元2月call期權,表明支持WSB一方散戶。周三他又接受CNBC一個長達半小時的訪問,他聰明地首先宣布已獲利平倉,且將把所有利潤捐到一個中小企基金,扮演善長仁翁。在訪問中,他只不停攻擊華爾街對冲基金,擁有不公平的資訊和資金優勢,且經常得到政府拯救,而很多散戶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則遭遇財政沒頂之災,甚至失去居所。
這種煽動民粹言論,其實與2016年班農(Steve Bannon)的說法完全無異,當年他也是說他父親在金融海嘯中失去所有積蓄,所以他願意出來幫助特朗普參選。這些故事都很煽情,是否完全屬實根本不重要,但事實是擁有最大道德風險,政府包底free put的是銀行,非對冲基金,而當散戶亦得到很多的直接和間接幫助,包括債務重組,以盡量減少被銀行call loan情况。今次COVID疫情,當然幾乎每個美國成年人都已收到兩張支票,總數最多2600美元,可能再有1400美元,失業金亦已獲增加和延長,不少人下崗收入比上班還要好!
最重要是Chamath跟特朗普(表面上)一樣,都是富豪(billionaire),而且他就是華爾街的新代表,大部分財富來自投資,但就虛偽地假扮是站在貧窮散戶一邊,仍是權貴圈外的outsider。他連華裔的糟糠妻都已放棄,現任女友為一位意大利富N代兼模特兒!
不論左右,我勸喻世人對所有demagogue都要非常小心。
倘美國變得更分裂 中國雖得益不可取
(3)Chamath的言論,可能有助他自己政治前途,但對美國社會修補裂縫一點幫助都沒有。他除了火上加油,增加所謂貧富之間的仇怨外,更不停以kids來稱呼這批新WSB英雄,即故意增加年輕人和中老年人之間的矛盾。此舉非常危險,從香港經驗已見過,非常有效分裂社會。更極端點,Chamath之類,會否主張完全放棄治疫,殘忍地讓大量老年人死亡(當然年輕人也可以重病和死亡,新變種病毒更有迹象顯示影響年輕人較多)?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對美國有好處?
其實如果美國真的變得更分裂,狹窄來說最大受惠者可說是中國,將導致更多資金流向疫情、經濟和社會都更穩定的中國。但當然一個更不穩定的美國,亦可能令到全球安全更受威脅。拜登對中國的取態仍未確定,但如民粹壓力加大,不論左右,大概率對中美關係沒好處。
(4)說到底,挾空倉這件事只是頗具娛樂性,分散注意力的擾攘,美國以至全球應該100%集中精神對付仍日益嚴重的COVID疫情。新的英國、南非和巴西變種,感染力最少比原來的高50%,理論上可導致10倍死亡總數!最新研究顯示死亡率也或高了30%,乘起來總死亡人數可以更高!現今疫苗更可能對南非株病毒效力較細。
唯一應付方法是與時間競賽,加速接種疫苗,拜登已把目標提升至每日150萬人,能否做到仍未知。大部分其他國家的步伐更慢,連香港都未開始,發展中國家更慘,更不公平,估計到年底,最多只有10%的人會得到疫苗接種。
投機散戶不懂見好就收 恐悲劇重演
P.S.大家還記得去年6月,美國一個年輕人Alex Kearns在Robinhood平台亂炒期權,他以為自己輸了數十萬美元(有說他看錯報告),結果自殺身亡的新聞?非常可惜,不禁想像假如他當時沒有自殺,到了今日,幾乎肯定他必是WSB大軍之一,甚至可能已發了個小達。
但倒過頭來,如這些WSB投機者,不懂見好就收,又將出現多少個如Alex Kearns般的悲劇收場?
(中環資產持有Tesla及facebook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