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單塔斜張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單塔斜張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單塔斜張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單塔斜張橋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萬的網紅大人物 - 創意生活設計好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串連淡水八里的 #淡江大橋,主橋塔首支基樁打設,要拚2024年完工! #大人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園#青埔#青塘園 青埔特區位於桃園高鐵站周遭,橫跨桃園兩區四里,大園區橫峰里、中壢區洽溪里、青埔里和芝芭里,總開發面積為460公頃,住宅區約佔152.89公頃,公園加綠地面積約為36.72公頃,預計營造總人數60000人的優質居住環境。 青塘園原本是一座農業灌溉用的埤塘,有調節防洪的功能...

  • 單塔斜張橋 在 大人物 - 創意生活設計好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6 21:36:00
    有 99 人按讚

    串連淡水八里的 #淡江大橋,主橋塔首支基樁打設,要拚2024年完工!

    #大人物

  • 單塔斜張橋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8 08:00:58
    有 77 人按讚


    #社論
    猛邀國外建築師,政府推本土文化的錯亂

    台中巨蛋體育館競圖日前公布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案獲選,該案隨後卻遭指與隈研吾在澳洲達令港甫落成的市民中心猶如同款,引爆建築界長年對國際競圖機制不當的不滿,更深層的則是對政府不重視本土建築文化的憤怒。

    台灣國際競圖從二千年後開始蓬勃,歷年成果固然為台灣創造不少景點,也對國內競圖評審公開化等有幫助。但正如曾任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的建築師陳柏森所親見,國際競圖原意是希望帶動台灣建築師創作力,但後來在執行面出現不少問題,最普遍的就是國外建築師不熟悉台灣歷史、地理,就把既有想法塞進來。

    建築界舉證歷歷: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的台中國家歌劇院,源於他在比利時根特市文化廣場國際競圖落敗的設計案;日本建築師坂茂的台南美術館,源於他剛輸掉的香港M+美術館國際競圖。儘管兩館並非為台灣量身定作,名家手筆仍有相當品質,再加上建築競圖必備的「說故事」能力,仍贏得競圖。然而或許也正因並非量身打造,兩館在各自專業所需的音效、展場設計,都招致不少批評。

    部分國際建築師熱中的實驗性,及其建築難度與施作高價,也讓這些建築興建十分坎坷。國家歌劇院號稱全球首創「美聲涵洞」(Sound Cave)概念,主建築由五十八面曲牆組成,曾被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工程流標五次,預算增加一倍餘;淡江大橋一開始設定八十五億預算,偏偏相中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全球最大單塔斜張橋」設計,流標七次,預算增至一百廿五億後才動工;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使用特殊高價玻璃,得跨海向西班牙訂做,營造廠不堪虧損倒閉。

    這回台中巨蛋競圖,基於「別拿路邊攤價格做米其林建築」的前車之鑑,雖對預算與落成可能較嚴謹把關,但獲選作品是否夠原創卻有爭議。連對岸建築界聞之也心領神會稱是同一概念快速複製的「建築快時尚」,因為隈研吾也給過江蘇周庄、浙江千島湖類似設計,並稱立面源於「千島湖竹編」,就像這回稱台中巨蛋立面纏繞構想源於「大甲藺草編」。

    當他國建築界對部分大師早已提高警覺,台灣卻還樂此不疲,難怪建築界憤怒至此。尤其,國際競圖機制往往埋著國內建築師與國外相比的兩大不平等條約。

    國內建築師做台灣重大公共工程的設計費,依不同類型約在內政部營建署規定工程造價的百分之四到五,這與歐美設計費普遍為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上差異甚大,建築界早就長年爭取。然而各級政府只有在舉辦國際競圖時,為吸引國外建築師,才將設計費率提高二、三倍至百分之十三起跳,讓不少建築師怒道「把台灣建築師當什麼」。

    更可議的是,近年各級政府為省國際標設計費,又冒出「變相國際標」。這種競圖不見得對全球開放,而是鼓勵國內建築師事務所找國外建築師設計,若獲選,設計費就可從原一般造價費的百分之四到五,略增到百分之六點二,評分總分還可加分。這讓堅持建築界也應有「國家隊」的建築師,痛批簡直把國內建築師當「文化買辦、仲介」。

    國際競圖亂象不斷,各界該回到原點,探問台灣究竟在何種狀況下需要國際競圖,又能為台灣深耕何種功能?在廣招國際大師之前,政府難道不該先看向自己土地、修改不平等條約,為台灣建築師翻鬆早該有的文化沃土,讓他們茁壯?

    在各文化產業普獲國家資源挹注,也戮力發展本土性時,政府更該正視為何建築業猶如文化孤兒?許多國家的建築歸文化部管,台灣相關法規卻都放在工程會、營建署下,不具文化思考;當台灣將本地建築都視為可量化的工匠業,再去國外廣邀大師建案,這恐怕是在談本土文化時最嚴重的錯亂。

  • 單塔斜張橋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24 10:42:44
    有 6,410 人按讚

    #執政者不能只會懲處
    #會做事的人才能改變陋習
    #我主張翻修採購法與國內工程發包制度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新建工程已經三次流標,打算追加預算繼續招標。柯P市長跳出來批評沒有財政紀律。他說明明預算只有這麼多,給出的設計竟然能超出預算範圍,這分明就是想增加預算。他表示解決的方案很簡單,「主事者是誰,出來!」一副要嚴加懲處的樣子,好像這樣就可以不用追加預算。

    我覺得柯市長只看到冰山的一角,一個想做事的執政者,應該要找出問題真正癥結,並提出有效改善的方法。國內工程發包多年來在「防弊」的心態下,編預算、發包、施工已經變成一個很不健康的過程,容易造成工程流標,這遠非懲處主事者就能解決。台北市藝術中心工程只是「中度複雜」,就整垮一家老字號的理成營造?柯市長叫主事者站出來,就會讓台北市藝術中心順利進行嗎?

    如果我是執政者,我主張採購法與國內工程發包制度應該要大幅翻修,給廠商接受挑戰的動機和誘因,讓國內工程發包制度脫胎換骨,進而具備國際市場的信心與實力。我們政治人物更要尊重專業,以培養國內營建產業進軍國際為目標,而不要口口聲聲動輒說要防弊、省錢。到頭來,看似省錢,但是虛擲了國家建設的時效,耽誤了民眾的方便和經濟的發展。

    回顧去年發包、今年初動工的淡江大橋工程,是由世界知名已故建築師扎哈.哈蒂設計,完工後將是世界最長的單塔斜張橋,當然不簡單。但先前連續七次都因沒有廠商投標而流標,去年第八次招標,主辦單位祭出追加預算、延長工期、發給投標獎勵金,終於有一家投標也順利決標。

    不論是桃機第三航廈或是淡江大橋這種歷史里程碑的工程,承包商如果順利完工,勢必揚名立萬聲名遠播,對將來投標其他工程有大大加分的效果,但為何都興趣缺缺?原因不外:
    1. 政府預算編列不足,缺乏吸引投標誘因。
    2. 工程太複雜,無法預見的風險太高。
    3. 工程切割幾個標案,介面複雜。
    4. 國內市場太小,除非進軍國際,否則身懷絕技練出一身好功夫也無用武之地。

    我在今年四月啟動「集智台灣」網路政策平台。公共工程發包問題千頭萬緒,如果對公共建設發包制度有心得的朋友,歡迎上平台提案。針對上面所提的諸多問題和現象,我們在平台直播時可以仔細討論,一定可以談出一個長治久安的公共工程發包與管理制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