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喪禮衣著家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喪禮衣著家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喪禮衣著家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喪禮衣著家屬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秀雯 律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從2017/3/24 前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上質問伴盟律師團:「如果允許同性結婚,過年祭祖,祖先牌位要寫考考或妣妣?結婚時誰是新郎,誰是新娘? 訃聞上誰是女婿,誰是媳婦? 」... 我當庭在心中暗暗立誓: 未來不但同志要可以結婚,並且我還要成為性平禮俗的倡議者,好好參與革新我們文化中這些男主女...

  • 喪禮衣著家屬 在 許秀雯 律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08:00:02
    有 235 人按讚

    自從2017/3/24 前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上質問伴盟律師團:「如果允許同性結婚,過年祭祖,祖先牌位要寫考考或妣妣?結婚時誰是新郎,誰是新娘? 訃聞上誰是女婿,誰是媳婦? 」... 我當庭在心中暗暗立誓: 未來不但同志要可以結婚,並且我還要成為性平禮俗的倡議者,好好參與革新我們文化中這些男主女從、性別二分(異性戀嫁娶婚的「文法」)陳規。
    很謝謝新北市殯葬管理處開風氣先河舉辦這個有意義的研習。這類演講我會繼續做下去,歡迎邀約!

    |伴盟演講 : 性別平等治喪與案例分享|
    今日(8/5)伴盟許秀雯律師受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之邀,和上百家喪葬業者面對面討論性別平等治喪議題,探討重點除了省思過往男尊女卑、以異性戀婚家為中心的作法外,更進一步探討同婚過後,相關儀俗中稱謂如何調整及妥適處理多元性別亡者或其伴侶、家屬的角色。
    許律師邀請在場業者一起思考兩個問題:
    🤔 喪禮的決策是否一定要以男性為主導?喪葬儀式的規則是否一定要男尊女卑、區隔內外?事實上近年來逐漸有愈來愈多家庭改變傳統上獨尊男性且性別二分的做法,改由依據「子女長幼」,或與亡者的「親疏遠近」來分派喪儀中的角色,這些作法包括:衣著不分內外、捧斗由長女擔任等。
    🤔 訃聞上的親屬關係稱謂、祭奠儀式及相關禮俗是否僅看見異性戀婚姻家庭?單身、不婚、離婚女性如何被置放?同志、跨性別等多元性別又被如何置放?
    許律師提供現代處理喪葬儀式的思考:
    📍 #習俗可以改平等不能等:各種禮俗、儀式規範都是人定的,沒有牢不可破的鐵律,儀式之所以重要,關鍵在於其功能,因此宜重視實質意義而非僅拘泥於形式。
    📍 #民主協商共同決策:喪儀要能達到釋放哀傷、撫慰人心的效果,就要盡可能照顧到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以免徒增遺憾與傷害。
    此次分享迴響熱烈,伴盟盼藉由持續撒種,讓台灣各個層面的社會文化都更臻平等。
    📮 伴盟演講邀約請來信:contact@tapcpr.org
    🌞 支持伴盟持續落實性別平等教育:https://pse.is/U8D48

  • 喪禮衣著家屬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27 23:17:12
    有 397 人按讚


    如果「本土」成為台灣唯一在乎的事,那麼,我想狹隘的未來已不遠矣。

    <這政府在乎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過世嗎?>

    我忍了幾天,還是忍不住要說:台灣政府怎麼了?竟然對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的過世,這麼冷漠?這麼無情?
    2017年的9月24日下午四點半,我趕到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送小說家李永平最後一程。
    喪禮「簡單」而「隆重」。為時約莫一小時。
    家屬來了逝者遠在馬來西亞的兄弟姐妹一行五人,衣著簡樸,顯然形色匆匆,還在極度的憂傷裡。
    來追思會的朋友,多半是李永平的學界友人與學生,外加一些出版界的朋友,以及,同為留台馬華身份的幾位老友。
    場面是有點憂戚且冷清的。

    我坐在那,心情蠻感嘆的。
    國家文藝獎得主耶!從某個對比的意義上來看,李永平就是「桂冠詩人」,是國家級的文化文學代言人 。然而,他的喪禮,規格卻遠遠不如,可能不如一位政界人士,一位影藝明星,甚至一位龐大家族的家父長!

    這也許就算了,文學作家嘛,還能怎樣!
    但,現場勉強算是官方藝文、文化主管的,也不過是國家文學館館長,以及國家文藝基金會的幾位代表。文化部的長官呢?沒有。

    也許,替李永平安排追思會的幾位朋友,沒有想到要這樣安排,但我的看法卻是:凋零了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無論世俗的標準怎麼不在乎,至少文化部要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大事來看!李永平的過世,不是突發狀況,媒體早有報導,文化部的高階官員不可能一無所知(如果這樣那就更該被罵了!),難道,送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有那麼難?當天還有哪件事該比這更重要的嗎?

    我只能「很政治」的聯想,如果,過世的,是一位很本土,很台味的作家,總統府會不表態?文化部會不到場嗎?
    沒錯,李永平是一位「婆羅洲之子」,他的小說泰半是以他熟悉的馬來西亞婆羅洲當敘述的大環境,然而,誠如他自己說的,他拿中華民國護照超過三十年了。他的中文作品包括譯作,全在台灣出版。他的文學生命,全部是與台灣這座島嶼連結在一起,他是台灣人,他是台灣作家,誰能否認!

    馬華媒體問我,怎麼看李永平?
    我的回答很誠實。我並沒有看完他所有的作品,但早期他的《海東青》,他的《吉陵春秋》,他的《拉子婦》,就讓我見識到台灣作家所無法觸及的,屬於熱帶地區豐富的意象與文字。如果,台灣有往亞熱帶以南更南方觸碰的想像力,那麼,李永平,以及跟他一樣,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唸書,寫作,進而留在台灣的馬華作家群,則是「新台灣文化」最可貴的資產!李永平因而是值得台灣人記住他,珍惜他的!

    蔡英文總統口口聲聲新南向政策,但如果凋零了一位,從南方之南遠到而來,成為新台灣人作家的李永平,都沒有得到政府該有的國家級文藝獎得主該有的身後哀榮的話,那我必須說,這國家,離文明很遠,離多元包容的新台灣文化,還很遠!離南向,當然還更遠!

    我很難過,即使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我只要一想到那冷冷清清的國家文藝獎得主最後一里路的悲涼,我就忍不住一股情緒。
    我還是要為李永平說幾句話!

    *再補充幾句*:
    一夜醒來,沒想到一篇感嘆出席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喪禮的感言,得到這麼多迴響,很感動,無論是批評或支持的意見,我都很謝謝。
    那天的喪禮追思,為什麼時間是週日下午四點半?很奇怪的安排吧!
    答案是,原本更慘,是要在板橋一處小佛堂。後來一些文壇老友看不下去,找上台北市長柯文哲,他幫了忙,調出一個空檔,就是9/24下午四點半。
    我寫這篇感觸,乃因,如果沒有一群朋友幫忙,沒有北市府的協助,堂堂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就可能要在一處狹窄的佛堂裡,被追思,被送行耶!
    這不悲哀嗎?
    文學很小眾,一般民眾不熟悉李永平是誰,真的無所謂。
    但我在意的是,文化部不可能不知道李永平,總統府也沒有理由不重視李永平,何況,所謂新南向政策講得如火如荼的!難道一位出身東南亞的重量級作家,魂歸台灣這島嶼,不值得政府重視他的最後一程,不值得協助他的喪禮,讓人感覺文化立國的象徵價值嗎!
    補充這些,依然無法平息我悠悠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