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喝茶血壓升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喝茶血壓升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喝茶血壓升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喝茶血壓升高產品中有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是「螞蟻人」嗎? 提醒您注意「糖上癮」的危害?】 上班族壓力大,休息時間來點甜食、手搖飲,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很紓壓,糖分一下肚感覺精神瞬間都來了。不過您知道嗎?糖分其實會對身體產生慢性傷害,長期下來不但會引發疲憊和注意力下降,還會成癮!這也就是為什麼「螞蟻人」(嗜甜者)比一般人容易覺得累的原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80的網紅劉薰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瘦身魔芋蔬菜粥】 又是一個超方便的瘦身食譜 AII IN/ 煮熟/ 攪拌/ 分裝 瘦身的飲食控制與管理更簡單 #適合冬日預防感冒的活力暖粥 下方補充配料單項營養功效解說 #我吃了一碗假的飯 #零卡飽腹魔芋米 #超有料營養滿滿 #瘦身蔬菜粥 #薰愛的黑暗料理 【甘藍菜】 1、經常食用能夠增強人...

喝茶血壓升高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6:21

最高飲食法 作者:牧田善二 #牧田善二 出版社: @delightpress 好讀程度:🌕🌕🌕 推薦程度:🌕🌕🌗 反思程度:🌕🌕🌗 (以上滿分為3顆🌕 / 0.5顆🌗) 肌肉和脂肪怎麼來的? 胰島素可以變成肌肉也能變成脂肪,胰島素可以將吸收進入體內的葡萄糖轉為肌肉細胞,而更多多餘的葡萄糖會...

喝茶血壓升高 在 腹餓帶X馨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2:14:26

食物的故事 -「水煎包與冬瓜茶」 記得在數年前,我認識了一位男孩 我們稱他為阿寶,35歲。 阿寶是我在一個朋友的聚會上認識的, 因為我們都對外語學習很有興趣 所以漸漸的開始很有話聊。 聊到後來,阿寶提出想更認識彼此 一起單獨出去。 和阿寶聊天這些日子,也覺得他人蠻不錯的 對於學習語言很有上進...

喝茶血壓升高 在 Angela營養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36:01

想變瘦的人 都知道基礎代謝率的重要 基礎代謝率升高,平常即使沒在幹嘛 燃燒的熱量也會比較多 這..不就是通往傳說中易瘦體質的康莊大道嗎!  理想很豐滿 現實總是骨感 要快速提升基礎代謝率也沒那麼容易 否則路上人人都是易瘦體質了😂 不過,我們要有富人的思維(最近在看#習慣致富 中毒很深XD),...

  • 喝茶血壓升高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07:30:27
    有 50 人按讚

    【你是「螞蟻人」嗎? 提醒您注意「糖上癮」的危害?】
    上班族壓力大,休息時間來點甜食、手搖飲,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很紓壓,糖分一下肚感覺精神瞬間都來了。不過您知道嗎?糖分其實會對身體產生慢性傷害,長期下來不但會引發疲憊和注意力下降,還會成癮!這也就是為什麼「螞蟻人」(嗜甜者)比一般人容易覺得累的原因[1]。
     
    為什麼每次都對自己說:「我只吃一塊餅乾就好。」但卻不知不覺地一塊接著一塊,有時候甚至把整包的糖果餅乾都吃完了?是因為吃甜食會讓你心情愉悅嗎?如果甜食真的能讓你心情變好,那一開始為什麼要限制自己只能吃一塊?是因為害怕吃太多造成身體的負擔?還是因為你擔心整包餅乾吃個精光後,隨之而來的罪惡感,讓你懊悔不已,責怪自己如此缺乏自制力。
     
    我們會刻意控制甜食的食用量,不敢大口大口地吃,就是因為我們早就知道攝取過多糖分對身體不好。你可能會心存懷疑,吃甜食明明就能讓心情變好。若糖分並不能讓人感到開心或滿足,為什麼每次吃糖果餅乾總是一塊接著一塊[2]?
     
    ■小心!別不知不覺就對糖上癮
    吃太多含添加糖的食物、精製碳水化合物、又喝含糖飲料,會讓身體處在一個因血糖過高而興奮的狀態,過多的糖會衝到血液中,胰島素就會要肝臟合成肝醣,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和身體的脂肪細胞裡,形成脂肪肝,甚至會溢到血液中,造成血管阻塞,增加心臟病的風險[3]。
     
    ■攝取過量的糖,恐會造成身體健康極大危害
    糖在體內會產生類鴉片物質及多巴胺,「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指出,「吃糖就像吃嗎啡一樣,它會讓你有愉悅感,當吃糖變習慣之後,就會習慣要透過吃糖來刺激愉悅感,就像毒品上癮,容易愈吃愈多,長期下來就會影響健康[4]」
     
    ■攝取過多糖的壞處?
    糖攝取過多,除了容易蛀牙外,還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並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加速身體老化,並被懷疑可能也會增加癌症風險[5]。
     
    ■怎麼樣算是吃太多糖呢?
    根據WHO每日糖攝取量的指導方針,每日的糖攝取量應減少到當日熱量攝取的10%,低於5%更好。有關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上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
     
    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不包括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
     
    喝1杯含糖飲料,添加糖攝取量就容易超過每日上限參考值。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6]。
     
    ■糖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
    1. 體重增加、肥胖
    攝取過多糖就會增加過多熱量,由於糖是「空熱量」,沒有蛋白質或纖維,無法攝取到營養,也沒辦法給你飽足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篇研究[7]也發現,飲用含糖飲料會促進成人和兒童的體重增加。
     
    高糖份的人工食物,能讓血糖快速劇烈變化,因此能很快帶來飽足感,但也很快會餓,很有可能會讓人渴求更多高糖份食物,進而使人對糖的依賴加劇。
     
    柳朋馳醫師指出,吃糖一定會增加熱量,造成體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發胖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容易疲倦、肝功能異常,甚至會增加心血管風險,這些也是糖吃太多,對身體帶來的影響。
     
    2.影響認知功能、情緒
    攝入過多的糖,也會讓你感覺情緒低落,尤其是當你吃高糖、加工的零食。不含蛋白質或脂肪的高糖食物會讓血糖飆升,讓你感到疲倦、煩躁和憂鬱,甚至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Neurology)》上的一項研究也發現,高血糖對認知有負面影響。
     
    柳朋馳醫師指出,高嗜糖的民眾確實會影響認知功能,也會對於記憶有影響,可以從糖尿病病人身上發現,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都會提高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甚至進展成失智症。若是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況下,也會影響到腦血管健康。
     
    柳朋馳醫師提醒「長期吃糖,可能會引發糖尿病,產生這些風險,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3. 皮膚冒粉刺、痘痘
    造成粉刺、痘痘的原因很多,吃糖就是其中一個。《美國醫學會皮膚病學期刊(JAMA Dermatology)》一項研究發現,富含糖的食物及牛奶、脂肪食物的飲食和成人皮膚問題有關。
     
    糖會影響皮膚健康,吃太多糖,容易影響胰島素、荷爾蒙,造成皮膚問題,且還會形成糖化終產物(AGEs),會讓皮膚失去彈性、下垂,斑點與皺紋也會變多。
     
    4.影響消化系統
    柳朋馳醫師說「長期血糖偏高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失衡,容易導致便秘,另外,也有研究發現,糖份攝取也和腸內菌相改變有關係,這些都會影響腸道健康,甚至透過腸腦軸線等,引發憂鬱等狀況」
     
    另一方面,如果攝取添加大量糖分的食物,很可能會減少攝取對於有益腸道、身體健康的蔬果,缺乏重要營養素[8]。
     
    ■糖與糖尿病真有關係?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蓉」表示,很多人以為,吃太多的糖就會得糖尿病,其實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食用過多的糖,會促成三酸甘油脂過高,增加熱量的攝取,增加肥胖的機率,甚至產生「代謝症候群」,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若本身有糖尿病,卻不加以控制糖的攝取量,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以第二型糖尿病為例,造成疾病的起因,除了家族遺傳,多半與肥胖、少運動、BMI值過高、不均衡飲食等後天習慣有關,而糖的熱量高,太常吃會導致肥胖,大家還是要適可而止。
     
    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吃到的糖多為蔗糖,經由轉換一部分分解為葡萄糖,成為血糖的來源;另一部分則轉為果糖,長期累積會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脂肪肝等慢性問題,不容小覷。針對腹部肥胖或三餐飲食不規律又愛吃糖的人,更是要特別小心,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人來得更高[9]。
     
    ■「控制額外添加精製糖」:戒糖後的身體變化,好處多多
    無論是麵包烘焙品、醬料、糖飲等含糖的食物,最好是適可而止,一般飲食建議成人每天的添加糖攝取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更明確,希望女性每天控制添加糖的攝取量在25克以內,男性在37克以下。然而,統計上看起來成人攝取的糖量常常超標兩、三倍以上。
     
    剛開始大家可能對「添加糖有幾克」是沒什麼概念的,而這時就要多多讀食物的成分標示。當食物標示上面有寫到「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都是指添加糖份。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含糖量小於5克的食物。
     
    精緻糖的陷阱 如果認真看食物成分你會發現一罐330cc的可樂,總糖份就是35克。一天喝一瓶就接近添加糖超標了。而許多人認為很健康的乳酸菌飲料,糖份比例也極高,每100毫升常含有15克左右的糖,千萬不要以為上面寫著零脂肪或幫助消化就是健康飲品。
     
    另外,一杯大杯700cc的珍珠奶茶,就算你很客氣的點了微糖版本,總糖量也是將近40克,全糖的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是超過60克的糖。為了健康著想,這些都是少碰為妙[10]。
     
    ■七招減糖大作戰
    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臟病、三高(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發炎、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牙菌斑和蛀牙等等眾多疾病,都與「糖」有關!
     
    「減糖該怎麼做?」總令人很困惑。畢竟飲食習慣不是說變就能變的,我們得先意識到糖帶來的健康影響,了解哪些食物對健康不利,並找到面對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就提供幾個方法,讓你一步步減糖。
     
    ➤不要喝含糖飲料
    沒錯,雖然街上每走幾步就有一家飲料店,賣著甜滋滋還不給調甜度的大杯茶飲,但這些含糖飲料真的是健康殺手。另外超商裡充斥著可樂、汽水、能量飲料也都是含糖飲料,還有些人以為果汁、奶昔很健康,其實裡面含的糖份還是過量。記得都要避免。
     
    你可能會很狐疑「不喝飲料要喝什麼?」,嗯,喝白開水最好。但如果你真的還無法一步到位,你可以試試看喝氣泡水,氣泡水帶有汽水的口感,但不含糖,如果你還想要更多味道,可以加一點原味檸檬汁和冰塊,在白天就很清涼醒腦了。
     
    咖啡與茶同樣是萬年不敗的飲品,只是你最好選擇喝不加甜味劑也不加糖的,不要習慣「加一匙XX糖漿」這樣的喝法,要的話就加天然的肉桂、薄荷葉等,增添風味。
     
    ➤從明顯含糖高的食物的開始減糖
    哪些食物的含糖量很高呢?蛋糕、麵包、甜甜圈、冰淇淋之中的糖份大概都佔了三分之一強,並不是好的食物選擇。吃愈多,你會愈喜歡吃甜的東西,但身體感到愈累,也不容易覺得飽,反正就愈吃愈多。而且這一類的食物營養成分其實都不高,對身體壞處大於好處。
     
    ➤不吃加工食物
    不管口味是甜的還是鹹的,加工食物總是不可避免的加了不少糖,讓我們覺得肉鬆、肉乾、火鍋料怎麼這麼鹹甜有味,愈吃愈停不下來。愈精緻的食物,添加愈多合成物、顏色、乳化劑、口味,都不利於我們的健康,營養成分少,卻稱增加身體負擔。
     
    ➤學會看標示
    購買食物時,養成看標示的習慣。了解每一百克這個食物裡面,含了幾克的糖。目前建議每天女性不要攝取超過25克的糖,男性不要超過35克。
     
    ➤減少精緻澱粉
    麵粉、白米飯算是精緻澱粉類的食物,本身已經是單醣形式,我們吃下肚後很快變成糖影響血糖值,因此最好是選擇全穀類的主食。
     
    ➤事先計畫好食物選擇
    如果你突然覺得肚子很餓,就很容易亂吃東西,順手抓一把巧克力棒、餅乾什麼的,反正能止住肚子餓的就好。就算你是吃市面上標著「健康」取向的餅乾,像是雜糧棒、蛋白質補充包等,不一定真的健康喔!
     
    但如果你先想好,準備好一盒切好的芭樂帶到公司,就不用在點心時間吃零食。或者在家準備蒸熟無調味的花生、無調味的堅果、不加糖的果乾、水煮蛋、新鮮水果等,作為嘴饞時的點心選擇,就比較能揚棄各種甜滋滋但不健康的食物喔!
     
    ➤盡量睡飽
    睡眠不足時我們會心情不好,免疫力下降,做事難以專心,人會變胖,同時也會影響自己選擇的食物種類,更不可能對高熱量的甜食說「不」。另外愈晚上床睡覺,愈需要零食消夜,因此,還是早早睡覺睡飽飽,最不傷害健康。
     
    一般我們的生活模式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一堆糖,因此你必須先意識到糖的危害與減糖的重要性,再一步步往減糖邁進[1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Yahoo 新聞)沒生病卻常喊累?你可能是「螞蟻人」:https://bit.ly/3lwEKBB
    [2](什麼是糖上癮?:https://www.sportsplanetmag.com/article/desc/17091216593707262)
    [3](康健雜誌)「小心!別不知不覺就對糖上癮」: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test/index/147
    [4](康健)「糖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585
    [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攝取過多糖的壞處?」: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661&pid=9708&sid=9709
    [6](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糖攝取量上限」: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661&pid=9709
    [7]
    Maria Maersk, Anita Belza, Hans Stødkilde-Jørgensen, Steffen Ringgaard, Elizaveta Chabanova, Henrik Thomsen, Steen B Pedersen, Arne Astrup, Bjørn Richelsen, Sucrose-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 fat storage in the liver, muscle, and visceral fat depot: a 6-mo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95, Issue 2, February 2012, Pages 283–289, https://doi.org/10.3945/ajcn.111.022533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95/2/283/4576708
    [8](康健)「糖吃太多,會發生什麼事?」: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585
    [9](翻轉醫療x長照喵) 「愛吃糖,就會得糖尿病嗎?」:https://bit.ly/3AiRl1z
    [10](良醫健康網)「你以為「黑糖、蜂蜜」比糖健康嗎?想要皮膚變好、不再失眠...外科醫師破除「戒糖」2大迷思」: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3003136&p=2
    [11](照護線上)「七招減糖大作戰(懶人包)」: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9/04/sugar.html
      
    ➤➤照片
    [8]
    [7]:FIGURE 1. Mean (±SEM) relative changes in ectopic fat accumulation in VAT, liver, and skeletal muscle.
    [7]:FIGURE 2. Mean (6SEM) relativ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螞蟻人 #糖上癮 #手搖飲 #糖尿病 #失智症 #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新光醫院家醫科 /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喝茶血壓升高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07:30:11
    有 79 人按讚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喝茶血壓升高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17:35:23
    有 28 人按讚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8/18 ~ 08/19]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8/19] 高雄市政府 雨後巡倒清刷、防蚊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424857900909139

    夏天到了...
    討厭蚊子叮

    ●最近你必須特別注意的2種蚊子傳染病
    1╱#登革熱
    病媒蚊|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症 狀|高燒、頭痛、起疹、關節肌肉痛
    預 防|雨後巡倒清刷、防蚊
    了解更多→https://bit.ly/3suvDog
    2╱#日本腦炎
    病媒蚊|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白頭家蚊
    症 狀|無明顯症狀,少數發燒或腦膜炎
    預 防|防蚊、疫苗缺一不可!
    了解更多→https://bit.ly/3gfLDW9
    圖片來源:雄健康- 高雄市政府 衛生局
    ~~~~~~~~~~~~~~~~~~
    [110/08/18] 高雄市政府 防疫時期除了留意身體狀況,心靈的健康也不容忽視!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422110727850523

    ●那麼努力的你,累了嗎?
    ●有淚不輕彈,有「累」,卻要好好談,
    #1925安心專線,提供24小時免付費心理諮詢服務。
    需要的時候就打。

    ●心靈和身體的健康一樣重要

    ●聽聽講座,解放心靈:
    ○「心靈好厝邊」系列8~9月講座活動 https://bit.ly/3ASKXhy
    ○ 9/4提升職場社交「心」距離,歡迎來報名。https://bit.ly/3gaplFe
    ○更多 #高雄市心理衛生資源也可以看這邊 https://bit.ly/2XwTesZ
    ~˙~˙~˙~˙~˙~˙~˙~˙~˙
    [110/08/19] 衛生福利部 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正常腰圍健康有保庇
    https://www.mohw.gov.tw/cp-16-62809-1.html

    疫情期間民眾大多數宅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若飲食攝取上又偏向高油、高糖、高鹽,累積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血壓、腰圍及體重等生理數值超標的健康問題,導致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提高,慢性疾病也可能悄悄找上門。

    根據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五項危險因子:腰圍過粗、血壓、飯前血糖偏高、血脂異常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其中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指標,也是民眾最容易超標的項目,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表示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因此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國民健康署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注意健康檢查報告紅字,並了解自我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

    中壯年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高達近5成「腰」過粗
    55歲陳先生平時因工作繁忙,除了三餐不固定外還常常暴飲暴食,長期下來身形肥胖(BMI≧27)且腰圍高達100公分,但陳先生依然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康檢查才發現血壓、血糖及血脂均超標,被診斷出罹患多種心血管疾病,若再不注意身體健康恐會造成生命危險,陳先生這才驚覺事態嚴重並下定決心與醫師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方式,培養運動習慣,積極進行健康管理。

    中壯年是身體易開始出現一些健康警訊的時期,依據國民健康署107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表2),另近5成中壯年腰圍過粗,其中腰圍過粗又過重或肥胖占3成9,過重或肥胖又是高血壓前期占3成6,若未控制,這一群人將來有高風險成為慢性病患者。因此若要遠離代謝症候群,就從自我健康管理做起,尤其是三高、腰圍過粗、體重過重的族群,平時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很容易被輕忽,更須注意。

    自我健康管理四絕招遠離代謝症候群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糖尿病、心臟病及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前兆,透過預防代謝症候群的自我健康管理四大絕招,希望防疫期間也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落實下列四大絕招就能平安保健康:

    晨起10分鐘量血壓、腰圍及體重:提醒民眾自我健康管理需要落實日常生活中,每天利用早晨起床後的10分鐘進行量測血壓、腰圍及體重以即時掌握個人健康狀況,並及早追蹤管理及治療,降低代謝症候群的威脅。
    健康飲食:透過我的餐盤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自炊及外食均應掌握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的原則,以達各項營養素需求。
    少坐多動30分:減少久坐,養成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達30分鐘的習慣,居家運動可參考本署健康九九網站的「我家也是健身房」多媒體影音,一起動一動以維持健康體態。
    拒絕菸酒不熬夜:落實不抽菸、少喝酒、維持正常作息等良好生活型態,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user/_dQCiWURPZDXrxB0r9P0uvfNJRbuv-80TSueOj6Q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高雄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 #公告

  • 喝茶血壓升高 在 劉薰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23 12:00:01

    【瘦身魔芋蔬菜粥】
    又是一個超方便的瘦身食譜
    AII IN/ 煮熟/ 攪拌/ 分裝
    瘦身的飲食控制與管理更簡單
    #適合冬日預防感冒的活力暖粥
    下方補充配料單項營養功效解說
    #我吃了一碗假的飯
    #零卡飽腹魔芋米
    #超有料營養滿滿
    #瘦身蔬菜粥
    #薰愛的黑暗料理

    【甘藍菜】
    1、經常食用能夠增強人的活力。
    2、維護健康與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200克甘藍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的數量是一個柑橘的兩倍。此外,這種蔬菜還能夠給人體提供一定數量的具有重要作用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與維生素A前身物質(β-胡蘿蔔),這些抗氧化成分能夠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並能有助於細胞的更新。
    3、治療皮膚病。甘藍含有豐富的硫元素,這種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殺蟲止癢,對於各種皮膚瘙癢,濕疹等疾患具有一定療效,因而經常吃這類蔬菜對於維護皮膚健康十分有益。
    4、防治腫瘤。芬蘭的科研人員發現:在吃捲心菜的同時,再喝一杯酸奶,能夠防治腫瘤的發生。因為捲心菜中的某種化學成分,經過發酵後對腫瘤細胞具有抑製作用。捲心菜的姐妹如花椰菜、球莖甘藍等也含有這種化學成分。
    5、甘藍類蔬菜中含有的色氨酸,是一種蛋白質成分,這種化學物質能夠鎮靜神經,促進快樂激素樣物質--5羥色胺的產生。此外,甘藍蔬菜中還含有微量元素硒,這種元素也具有提高人情緒的作用。
    6、補充纖維素。凡是經常吃甘藍蔬菜的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滿足機體對纖維素的需求。這類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纖維素,能夠增強胃腸功能,促進腸道蠕動,以及降低膽固醇水平。此外,經常吃甘藍蔬菜還能夠防治過敏症,因此皮膚過敏的人最好把甘藍視為一道保留菜。
    7、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的來源。甘藍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其中的鉀元素能夠調節體內水液的含量,將體內的有毒物質及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並能代謝掉組織間隙多餘的水分。它所含有的大量鎂元素,不但能夠健腦提神,而且還能提高人的體能與精力;其中的鐵元素,能夠提高血液中氧氣的含量,有助於機體對脂肪的燃燒,從而對於減肥大有裨益。
    8、消炎止痛。甘藍類蔬菜同藥物一樣,能夠減輕關節疼痛症狀,並且還能夠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因此,關節炎患者最好經常吃這類蔬菜,並且為了防止感冒引起的咽喉部炎症,在冬春季節感冒的高發季節,也應當經常吃甘藍菜。
    9、做菜時最好用橄欖油。甘藍菜中幾乎不含脂肪,所以在做菜時應用橄欖油。這是因為在這種不飽和油脂的幫助下,甘藍中所含的各種脂溶性維生素,才能夠被機體吸收利用,從而打造出強壯的體魄。
    10、苗條身材。許多世界上的名模都喜歡食用甘藍菜,因為她們知道這對於瘦身減肥很有好處。其中的理由是:每100克甘藍只含有25卡路里的熱量,並且所含的糖分也很低。因此甘藍能夠穩定血糖水平,你吃了這種蔬菜後也就不怎麼感到飢餓,從而達到飲食減肥的目的。
    折疊藥用價值
    功效:葉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胃痛﹑關節不利﹑火燙傷及腎虛等,可強健﹑通經﹑增智。種子可使人安眠及防止老人痴呆症。
    用法:葉與排骨共煮或燉爛,乾品可與魚燉煮或與排骨或豬肝同燉服食。種子與肉或魚蒸燉同食。鮮葉洗淨搗汁微加溫飯前飲服,亦可搗爛敷燙傷。
    包心菜葉大而厚,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且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是一種天然防癌良藥。重要的甘藍菜有芽甘藍、無頭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紅甘藍等,前四種甘藍,都名列美國防癌協會建議的三十種防癌蔬果。
    甘藍菜性味甘平,具有益脾和胃,緩急止痛作用,可以治療上腹賬氣疼痛
    採摘甘藍菜,嗜睡,脘腹拘急疼痛等疾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等成分,其中以維生素A最多,並含有少量K1,U,氯,碘等成分,尤其K1及U是抗潰瘍因子,因此常食用甘藍對輕微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紓解作用,適合任何體質長期食用。另外含有一些硫化物的化學物質,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防癌作用,其中又以甘藍菜和胡蘿葡,花椰菜最著名,並稱為防癌的三劍客。
    甘藍--天然胃菜甘藍性平味甘,無毒,入胃、腎二經。甘藍是世界衛生組織曾推薦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譽為天然"胃菜"。其所含的維生素K1及維生素U,不僅能抗胃部潰瘍、保護並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旺盛,降低病變的幾率。
    甘藍菜有利於激素分泌,幫助乳房發育。
    一杯芽甘藍所含的纖維質可高達七.五克,是纖維質的最佳蔬菜來源之一。
    各種甘藍均是鉀的良好來源。結球甘藍尚含極豐富的維生素A、鈣和磷。
    甘藍生食或以鮮品絞汁(二百至三百C.C),空腹服用,每天二至三次,效果最好。不過,包心菜比大白菜含的粗纖維多而粗糙,故質硬,消化功能差的人不宜多用。
    甘藍菜含有維生素K,維生素K在維持骨骼密度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上了年紀的婦女,如果服食適量維生素K,骨骼會更加密實,骨折的機會也較少。所以婦女老人要多吃甘藍菜。
    視網膜黃斑退化是65歲以上的老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如果在飲食中增加葉黃素的攝取量,可以幫助預防此病。甘藍菜、菠菜等含有葉黃素。葉黃素作為抗氧化劑,可有效防止視網膜黃斑退化。經常吃這兩種蔬菜,還可使白內障的發病率減少40%。


    【洋蔥】
    功效
    洋蔥中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不僅富含鉀、維生素C、葉酸、鋅、硒,及纖維質等營養素,更有兩種特殊的營養物質——槲皮素和前列腺素A。這兩種特殊營養物質,令洋蔥具有了很多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健康功效:
    預防癌症
    洋蔥的防癌功效來自於它富含的硒元素和槲皮素。硒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刺激人體免疫反應,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同時還可降低致癌物的毒性。而槲皮素則能抑制致癌細胞活性,阻止癌細胞生長。一份調查顯示,常吃洋蔥比不吃的人患胃癌的幾率少25%,因胃癌致死者少30%。
    維護心血管健康
    洋蔥是所知惟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因而會產生降血壓、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洋蔥中含量豐富的槲皮素,其生物的可利用率很高,科學家研究報告指出,槲皮素可能有助於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對於動脈粥樣硬化,能提供重要的保護作用。
    刺激食慾,幫助消化
    洋蔥含有蔥蒜辣素,有濃郁的香氣,加工時因氣味刺鼻而常使人流淚。正是這特殊氣味可刺激胃酸分泌,增進食慾。動物實驗也證明,洋蔥能提高胃腸道張力,促進胃腸蠕動,從而起到開胃作用,對萎縮性胃炎、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等引起的食慾不振有明顯效果。
    殺菌、抗感冒
    洋蔥中含有植物殺菌素如大蒜素等,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有效抵御流感病毒、預防感冒。這種植物殺菌素經由呼吸道、泌尿道、汗腺排出時,能刺激這些位置的細胞管道壁分泌,所以又有祛痰、利尿、發汗以及抑菌防腐等作用。
    小建議:紫皮洋蔥營養成分更高
    根據皮色,洋蔥可分為白皮、黃皮和紫皮三種。從營養價值的角度評估,紫皮洋蔥的營養更好一些。這是因為紫皮洋蔥相對於其他兩個品種的洋蔥味道更辛辣,這就意味著其含有更多的蒜素。此外,紫皮洋蔥的紫皮部分含有更多的槲皮素。
    洋蔥對「富貴病」有很好的預防
    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身重、惡寒、發熱、無汗。可口可樂500毫升,加入洋蔥100g切絲,生薑50g切絲,紅糖少量,慢火燒開約5min,趁熱飲。
    近年發現,除此之外,洋蔥可有效預防「富貴病」,洋蔥含有黃尿丁酸,可使細胞更好利用糖分,從而降低血糖。洋蔥還含有前列腺素,可擴張血管,減少外周血管阻力,促進鈉的排泄,使增高的血壓下降。
    洋蔥中含有少量的棉子糖是一種功能性低聚糖,是洋蔥抵御惡劣環境(耐寒、耐旱)的重要糖類。棉子糖可增殖人體雙歧桿菌,起到潤腸通便、降脂降壓等作用。
    洋蔥中還含有二烯丙基硫化物,有預防血管硬化、降低血脂的功能。在洋蔥中還能測到含槲皮質類物質,在黃醇酮誘導下所形成的配糖體有利尿消腫作用,這些對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症的預防有益,與洋蔥的燥濕解毒功能是一致的。
    其他藥效
    (1)所含前列腺素A是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可對抗兒茶酚胺等升壓物質,促進鈉鹽排泄,有降血壓作用;
    (2)所含硫化物能促進脂肪代謝,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作用;
    (3)洋蔥所含類黃酮能降低血小板的粘滯性,常吃洋蔥可預防血栓,減少心梗和腦血栓概率;
    (4)洋蔥含有與降糖藥甲磺丁脲相似的有機物,能明顯降低血糖含量;
    (5)所含硫化物、微量元素硒等,能抑制胃癌、食道癌、結腸癌、乳腺癌等;
    (6)洋蔥所含揮發油能助性,老人常吃洋蔥可提高性生活質量;
    (7)洋蔥可提高實驗鼠的骨密度,常吃洋蔥可預防骨質酥鬆;
    (9)洋蔥富含維生素C、尼克酸,它們能促進細胞間質的形成和損傷細胞的修復,使皮膚光潔、紅潤而富有彈性,具美容作用。所含硫質、維生素E等,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生成脂褐質色素,可預防老年斑。


    【金針菇】
    1、金針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豐富,高於一般菇類,尤其是賴氨酸的含量特別高,賴氨酸具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功能。
    2、金針菇,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肝臟病,而且也適合高血壓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這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
    3、金針菇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食用金針菇具有抵抗疲勞、抗菌消炎、消除重金屬鹽類物質、抗腫瘤的作用。
    ⒋ 金針菇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⒌ 食用金針菇具有抵抗疲勞,抗菌消炎。
    ⒍經常食用金針菇,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肝臟病及胃、腸道潰瘍,而且也適合高血壓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這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
    7.金針菇營養成分十分豐富,如蛋白質、維生素B1、B2等,具有利濕熱、寬胸、利尿、止血、下乳的功效,並且治產後乳汁不下,用金針菇燉瘦豬肉食用,極有功效。 
    對人體四大好處
    降低膽固醇
    健康的人體內膽固醇含量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在飲食的時候很不注意,導致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增高,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平時老年多吃些金針菇可以有效的降低體內的膽固醇含量。
    緩解疲勞
    每天工作很勞累的人如果休息不好他們的身體很容易會出現慢性疲勞,我們要緩解疲勞其實不僅僅是通過休息而已,還可以通過飲食來緩解疲勞,有些食物對緩解疲勞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比如金針菇。平時工作太累的人在日常飲食的時候可以多吃些金針菇。
    抑制癌細胞
    癌症對人類的危害是非常大,至今,癌症還沒能完全治好,科學家們對很多癌症也無能為力。我們要預防癌症可以通過飲食來實現,很多食物都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效果。比如金針菇中含有一種叫多糖體樸菇素的物質,抗癌效果很不錯,想要預防癌症的人平時也可以多吃金針菇。
    提高免疫力
    我們都知道身體免疫力越強的人越不容易患病,很多體弱多病的人就是因為身體免疫力太差了。平時除了通過鍛鍊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外,飲食也可以促進身體免疫力的提高,這裡小編建議大家多食用金針菇來提高免疫力,因為金針菇中含有一種可提高免疫力的蛋白質。
    宜忌人群
    宜食
    適合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的老人、兒童、癌症患者、肝臟病及胃、腸道潰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忌食
    金針菇性寒,故平素脾胃虛寒、腹瀉便溏的人忌食。此外,金針菇不宜生吃,宜在沸水中燙過烹調成各種熟食。

  • 喝茶血壓升高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0-29 18:10:52

    超強降血壓好食材——小黃瓜

    日本專業醫師推薦優質小黃瓜食譜,幫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改善高血壓問題,還能減肥!

    小黃瓜清脆爽口,在各年齡層中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食材,尤其天氣熱時吃既開胃又下飯,總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而除了滿足味蕾,小黃瓜同時也是超強的降血壓食材。

    小黃瓜「營養素+減肥」,雙重效果降血壓

    日本工藤內科副院長、減肥專業醫師工藤孝文表示,小黃瓜不但吃起來口感爽脆,相當美味,還是一種對預防改善高血壓很有效的健康食材。工藤孝文強調,小黃瓜的三種營養素,以及其良好的減肥功效,都對降血壓有好處,可以說是雙重效果:

    |第一種|
    鉀:具備利尿作用,可促進體內多餘的鹽分排出,可消除水腫、預防改善高血壓。

    |第二種|
    瓜胺酸:瓜胺酸是葫蘆科植物中含有的一種氨基酸,可以在體內和氨作用,產生一氧化氮,幫助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降低血管壓力,達到預防改善高血壓的效果。

    |第三種|
    吡嗪:吡嗪是小黃瓜的香氣成分,可幫助改善血液流動,使原本黏稠的血液可能變得順暢,讓血壓可能因此降低。

    減肥:肥胖也和血壓息息相關,肥胖的人脂肪細胞會分泌血管收縮素原(Angiotensinogen),使血管收縮,引起高血壓,如果能瘦下來,就可能減少脂肪細胞,降低血壓。小黃瓜95%是水分,醣類只有1.9g,一條只有約14卡熱量,再加上小黃瓜中的脂肪分解酵素「磷脂酶」,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速度,幫助減肥。另外,小黃瓜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預防改善便祕。

    來看看怎麼吃小黃瓜,有最大的效果

    三餐各吃一條。
    每口咀嚼20次以上。
    也可以在自身血壓容易升高的時間點之前吃。

    工藤孝文表示,如果想要預防改善高血壓,可以在三餐中加入小黃瓜,一天共吃3條即可。另外,每個人血壓高的時間點不太一樣,因此也可以在自身血壓容易提升的時間點之前吃。食用小黃瓜時,每一口要咀嚼20次以上,可以刺激飽食中樞,避免吃太多,而且還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活化棕色脂肪細胞,幫助燃燒內臟脂肪。

    洋蔥中的大蒜素、生薑中的薑辣素可以幫助血液流動更順暢,醋也有降血壓的功效。而調味料也可依喜好酌量加入味噌,其原料大豆含有豐富精氨酸,可以促進脂肪分解酵素運作,和小黃瓜一起吃能增加燃脂的相乘效果。

    材料(1~2人份)
    小黃瓜2條。
    洋蔥80g。
    醋1大茶匙。
    砂糖1大茶匙。
    醬油1大茶匙。
    芝麻油1小茶匙。

    做法

    實拍:
    1.小黃瓜切塊
    2.洋蔥磨泥
    3.醋倒入碗中
    4.斟酌加入少許砂糖
    4.洋蔥磨泥蓋於碗上
    5.完成品特寫

    另外再推薦另外一個食譜

    材料(1~2人份)
    小黃瓜2條。
    生薑20g。
    水1/2杯。

    調味料
    醋1/2杯。
    砂糖1/3大茶匙。
    鹽1/3小茶匙。

    做法
    1.生薑切碎,小黃瓜切方便入口大小,用熱水稍微燙過,再將水完全濾除。
    2.用1/2杯的水加入所有調味料,小火慢煮小黃瓜,水滾後立即關火3.並將小黃瓜放涼。
    4.拌入生薑後靜置約2小時即可享用。

    依據日本東京都醫院經營本部衛教資訊,專門推薦給高血壓患者的食療食譜之中,也同樣有小黃瓜、醋、生薑的組合,簡單製作、吃起來爽口不油膩,是相當適合高血壓的健康食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73

    【更多小黃瓜影片】

    不挨餓瘦下6公斤!小黃瓜飯前吃清腸消水腫
    https://youtu.be/lBJ3g8dgTIk

    脂肪剋星"小黃瓜",分解脂肪消水腫
    https://youtu.be/FLhNz15OpU8

    解熱消水腫,小黃瓜水輕鬆分解脂肪
    https://youtu.be/BmzcjgPngRY

    【小黃瓜相關文章】

    雞蛋竟不能和這超營養食物一起吃!4種不健康的吃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41

    高溫濕熱更易水腫發炎!夏天就吃這7種食物消脹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874

    黃瓜水輕鬆分解脂肪,這2個時間喝最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093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喝茶血壓升高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2-05 16:31:35

    輔大醫院院長王水深的生活保養之道:五不一沒有三要

    五不:向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菸說不。
    這五項都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高危險因子,應該努力避免。

    一沒有:人應該要保持適度壓力,但長期壓力過大會升高血壓、血糖,影響血管健康。

    三要

    均衡飲食:飲食不要多,要精,少糖、鹽、油,多吃綠色青菜,少炸物油膩。王水深平時常吃根莖類,做到多樣化食材,早餐喝果菜汁,纖維多有益健康。油炸類不太吃,其實養成習慣並不會覺得困擾。

    適當運動:每週三次運動,每次三十分鐘,就能活化身體,能持續每天做更好,像走路這種可以每天做的就是很好的運動。

    規律生活:研究已經證實生理時鐘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每天規律生活,不擾亂身體的運作過程,是確保健康的基本要件。

    相關文章:
    台大心臟權威3大養生處方箋:喝這杯助排水、天天打太極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218
    太極養心功法,簡易4式讓血管變年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178
    喝奶茶傷心臟!心臟科醫師:改喝3種茶護心降血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101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