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喜馬拉雅山山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喜馬拉雅山山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喜馬拉雅山山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喜馬拉雅山山難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德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山之傷〉 登山皇帝梅斯納出生在北義大利的一座山城,地理位置緊鄰著奧地利,他在二戰末期出生,家中九個小孩裡排行第二。梅斯納的父母共生了八個男孩、一個女兒,緊接在梅斯納後頭出生的弟弟甘瑟,後來成為他的攀登夥伴,登山界稱呼兄弟倆梅斯納兄弟(Messner Brothers),彷彿超級英雄電影中某種厲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BBCearth提供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喜馬拉雅山山難 在 Sunny 珈珈?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38:14

- 突然想起六年前 剛好也是四月的那天 尼泊爾發生了很嚴重的大地震 是我曾踏過的那片土地 在出發之前聽到尼泊爾 對那時候年紀的我來說 是一個我從來不了解的陌生國家 雖然只有短短半個月的時間 卻也深刻的影響了我的人生 但這些影響其實是無聲無息的 直到最近有人問起我當時的心情 以及覺得這段旅程對我...

  • 喜馬拉雅山山難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2 22:13:16
    有 62 人按讚

    〈山之傷〉

    登山皇帝梅斯納出生在北義大利的一座山城,地理位置緊鄰著奧地利,他在二戰末期出生,家中九個小孩裡排行第二。梅斯納的父母共生了八個男孩、一個女兒,緊接在梅斯納後頭出生的弟弟甘瑟,後來成為他的攀登夥伴,登山界稱呼兄弟倆梅斯納兄弟(Messner Brothers),彷彿超級英雄電影中某種厲害的角色。

    梅斯納的父親曾在二戰服役,替德軍打仗,戰爭結束成為地方上的老師,也是一名富有熱情的攀登愛好者,這點,梅斯納與幾乎每個偉大的西方攀登者共享了相似的家庭養成—有個喜歡登山的爸爸。

    義大利北方正是多羅米提山的範圍,那是延伸自阿爾卑斯山系南側的山群,最高點海拔3343m。年紀還很小時,梅斯納與甘瑟就跟著父親在多羅米提山區探險,當兩人進入青年階段,當地的困難山峰都已留下他們的足跡,兄弟倆開始將目光瞄準神秘的喜馬拉雅。哥哥先在地方的學校教數學,弟弟則在銀行工作,以儲備遠征的旅費。

    1970年初夏,25歲的梅斯納與24歲的甘瑟加入一支德國探險隊,遠赴巴基斯坦想挑戰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巴峰,那座巍巍巨山海拔8126m,與多羅米提已不在同一個境界。不但如此,兩人想藉由當時無人嘗試的南迦帕巴峰南壁Rupal Face登頂,那是一面高達4600m氣勢驚人的大岩壁,盛滿了冰與雪直入雲端,在當時(或許也包括現在),公認是地球上最難攀爬的一面山壁。

    南迦帕巴峰是世間14座8000m等級的巨峰中位置最西的一座,像一根固定住喜馬拉雅山脈西側的錨。首登發生在1953年,由奧地利攀登家赫爾曼・布爾完成,德國的時空穿越影集《闇》(Dark)在第一季第八集就提到了此事,把這件山岳史上的壯舉,與史達林過世、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並列為1953年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布爾是提倡阿爾卑斯式攀登(Alpinism)的先行者,那意味攀登者不依賴氧氣瓶與固定繩,捨棄大隊遠征式(Expedition Style)的後勤補給,憑自己強大的體能、膽識與技藝攀上眼前的那座山。在布爾之前,南迦帕巴峰已奪走三十幾條攀登者的性命,而8000m等級的巨峰只有安娜普納峰與聖母峰的山頂曾被人插下旗子,20世紀中期,活脫脫仍是高海拔探險的洪荒時代。

    布爾順利「征服」了(這是當年喜歡用的動詞)南迦帕巴峰的新聞轟動全球,他在回國後出版的書籍裡宣稱,Rupal Face永遠不可能被人類攀登。這樣的宣示,或者說,這樣的警告,對梅斯納那種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與決心的挑戰者來說,無疑是一則誘人的邀請。

    兄弟倆遵循阿爾卑斯式攀登的傳統,與艱困的岩面奮戰了四十天,終於登上南迦帕巴峰,是人類史上第三度登頂,也一舉破解了Rupal Face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兩人從山的西壁下撤,途中甘瑟不幸被一場雪崩沖走,梅斯納則在數天後獲救,卻因嚴重的凍傷,必須切除七根腳趾頭。

    這是一次悲劇性的成功,梅斯納達成了他的目標,卻一次得到三種傷害:身體的傷,心理的傷,與精神的傷。

    他僅剩三根腳趾頭可供行走了,遑論攀登呢?他還在山上失去了自己的夥伴,甘瑟不單是攀登搭檔而已,更是他從小優游在山中,一起眺望遠方的山脊做著大夢的親弟弟。梅斯納也承受圈內人的責難,有人批評他,不該冒險從西壁下山,也有人指出,他不該帶著技術與經驗都不如自己的甘瑟迎向如此艱險的冰山。

    在極限攀登的領域,有個名詞叫作「生還者的罪惡感」(Survivor’s Guilt),意指災難發生後的倖存者,必須面對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壓力與苛責,也許來自社會的道德判準,也許是他自己萌生的過意不去。

    「為什麼走的是他?而不是我?」這是生還者下山初期的普遍反應,而幾年、十幾年後,這個問句可能演變成一個祈使句—「真希望走的是我,而不是他。」這樣,就不用傷痕累累地活在人世,每當午夜夢迴思緒又回到那個無法重來一遍的現場。

    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其實有幾分相似,我指的並不是他們身上會散發某種氣場或能量(這當然有,不用多說),而是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恰是兩種不容易活到太老的「職業」,前者因為各種山難與意外,後者則是菸毒酒的摧殘以及長期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導致。

    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活得愈老,愈會發現,自己的同儕朋友愈少了,他必須自己老得很寂寞。

    然而,攀登與搖滾從來就是屬於寂寞人的嗜好吧?把這兩種技藝鑽研到一個程度的人,他的行為與判斷就不再會落到「正常人」的範疇裡;換個方式說,你很難用所謂的社會標準去預測、評斷他接下來的舉動。

    1970年夏天的南迦帕巴峰,讓梅斯納遍體鱗傷,他是不是應該從此療傷止痛,高掛登山靴,回義大利的校園裡教數學呢?他沒有。

    1972年,他登頂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盧峰,直到1986年站上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他用十六年的時間成為史上第一位完登14座8000巨峰的人類,而且,他始終沒忘了與弟弟甘瑟的約定,抵抗氧氣瓶的誘惑,奉行著無比困難卻也無比優雅的阿爾卑斯式攀登法。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意志顯示自身為有機體。」

    持續進行登山這項活動,甚至把它當成一種志業,都是意志力特別超群的人。我身邊有許多朋友,每次完成一趟高山縱走,全身上下盡是各種山之傷—擦傷、破皮、瘀青、叮咬、扭傷、韌帶受損,都是家常便飯。為了再次上山,朋友間也流傳著一份物理治療與針灸名醫的推薦名單。

    但你去問他們,每個人都會說那是皮肉之傷罷了,整體的健康狀況因走進山林變得更好,心理和精神層面也變得更強健了。登台灣的山,戲劇規模當然比不上崇偉的喜馬拉雅山,皮肉之傷也無法與梅斯納所歷經的傷痛相提並論,我看似說了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故事,但仔細想,攀登者的內心情狀其實都是一樣的。

    (原文載於Shopping Design 2020九月號)

  • 喜馬拉雅山山難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21:52:08
    有 1,627 人按讚

    「成功來自幸運,也來自義務。造福他人,自己也能登峰造極。」

    最近讀到一本書,是一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整理了十五位教授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跟學生分享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

    這本書的書名,是《記得你是誰》。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傳統,教授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都會講述自己的故事,作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提供這些優秀的未來棟樑,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人生。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不知道,大家曾不曾經,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開始思考自我認同的問題。像我自己,渾渾噩噩的過完求學的歲月,接下來又為經濟生活在打拚,一直到四十幾歲,意外有了老二之後,看著跟我小時候神似的女兒,開始會去思考,我的上半生,是在追求什麼?我的下半生,又要追求什麼。

    比起這些哈佛的商學院教授,自己的人生當然是平淡無奇多了,不過,雖然如此,我心中還是會有一個蠢蠢欲動的聲音,不停地問自己,在我有限的生命裡,我想要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讓自己此生無憾。

    在書中的第一篇故事,是一位翟庫瑪教授,他因為成功研發世界第一套複合式工廠、電腦連線生產控制及產品配銷於一身的製造系統而廣受各界讚揚。(好啦!這部分我承認難到我也看不懂。)

    除了是位學經歷顯赫的學者之外,他同時也是一位成就非凡的登山專家,不過他在五十三歲時罹於山難。

    這位教授在學期末跟學生分享的故事,是他在年輕時,一次瀕死的登山經驗。當時,他跟好友去爬喜馬拉雅山,在登頂後下山時摔下了山脊,滾了兩公里的路程,在皮綻肉開、身上沒有補給品的狀況下,他走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在他體會到真正的孤寂與絕望的感受時,終於遇到了人煙。

    他被一個小村落裡的小婦人給救了,這個素未謀面的婦人,背著他走了整整三天,帶他到山下就醫,在確定他平安之前,這位婦人寸步不離的守候著他,卻也拒絕他任何的金錢報答。

    後來教授為了感謝她,就籌募基金,來幫這個偏遠的村莊籌辦學校。

    後來這位教授的卓越成就,都來自於這次的經歷,讓他領悟到生命的脆弱,只要一個突發事件,就可能對一個人的境遇造成重大的改變。而一個小村莊裡的婦人,居然願意這樣不計條件地幫助一個陌生人。

    於是他告訴學生們,要認清,自己在世界上所佔的優勢地位,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好運,當好運降臨,我們應該以感恩的心情迎接責任。

    他說:「成功來自幸運,也帶來義務。造福他人,自己也能登峰造極。」

    看完這篇故事,雖然我自己沒有過這麼驚奇的瀕死經驗,但卻也因為自己曾經的產後憂鬱症經歷,受到很多人的幫助,以及幸運遇到一位好醫生,讓我逐漸康復,而深深覺得,自己也是屬於天降好運的人。

    有時候回想,從小到大,真的遇到很多幸運的事,受到很多人的照顧與幫忙。

    這也讓我這幾年覺得自己很有動力,想要盡一些義務,幫助需要受幫助的人。所以每當對人伸出援手,總覺得又靠近本我多一點點。

    另外,我也很喜歡書中最後一篇,曾任哈佛商學院院長的柯拉克教授,所分享的:「走出家門時,提醒自己明辨是非,別被他人牽著鼻子走。要記得你是誰。」

    其實,不管我們是在社會中的角色為何,學歷、成就高低,我們都有機會讓世界變得更好,千萬不要讓自己被身邊的一些雜音影響,去做不符合自己個性和正確觀念的事情。

    人生總有低谷,但你一定要讓自己內心充滿偉大的夢想,年輕時候的你,一定有曾經想改變世界的熱情,我們都有機會去實現,只要你秉持著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永不放棄。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去讀哈佛,但我們能夠,從自己個人特質,找到屬於自己過人的成就。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加入我舉辦的讀書會(在三重),方式可以私訊我喔!

    #亮點~封面的大象好可愛

  • 喜馬拉雅山山難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7 13:02:43
    有 468 人按讚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世界最難攀登也無人成功的山峰: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梅里雪山)

    只要講到中印巴不丹邊界時,一定會發現怎麼一大堆都是拉(La),還有到處都有崗日(Kangri)。其實這是藏語音譯的結果。La是山口,Kang是雪,ri是山。Kangri就是雪山。像錫亞琴冰川得名自主峰:Sia Kangri(Sia雪山)。福編沒學過藏語,但看到那麼多 La 與 Kangri,好歹也會去查一下吧。

    不過今天教室講的既沒有La,也沒有Kangri,是上上篇講到錫亞琴冰川士兵常感覺到靈體時,有人提到的「不眠山」,該山就是從沒人攀登成功的卡瓦格博峰(該山又稱梅里雪山,但那是解放軍測量隊將錯就錯的結果)。該峰是當地太子雪山十三峰中最高峰,海拔6740公尺,但也傳說統領群山,被稱為「雪山之神」。

    卡瓦格博峰也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每年大批藏傳佛教信徒千里迢迢到本地轉山,時間長達1~2周,在山腳至山腰轉山,全部餐風露宿,但他們卻一步一叩,展現世世代代的虔誠。若逢藏曆羊年(傳說卡瓦格博峰的本命年)轉山信徒更是暴增。

    但藏傳佛教信徒最高到4500多公尺高的說拉埡口,絕不能有攀登的念頭。(BTW,在衛藏地區的藏語中,格博是「爺爺」的意思。)

    ☆☆☆☆☆☆☆☆☆☆☆
    我知道有人一定不信傳說,我先就科學上解釋為何卡瓦格博峰居然成為地球上除南極洲山峰以外,極少無法攀登的山峰:

    1.該地有個奇觀叫三江併流: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靠得非常近,平行併流。這其實來自一個特點,太子雪山是青藏高原的東南末端,過後地勢急遽下降。

    2.太子雪山既是青藏高原的東南末端,正面臨印度洋季風吹拂,導致當地降雪量特大(冰川、冰層流動快)

    3.高空西風遇帕米爾高原後開始分南北股,北沿岡底斯山,南沿喜馬拉雅山,在青藏高原末端重新合流,配合印度洋海風,易產生大小氣旋與渦流,天氣幾乎不可能有長時穩定。

    4.卡瓦博格峰緯度偏南,降雪量大但底下融雪量也大,冰層極度不穩固。

    5.山形陡峭增添難度,也增加雪崩機率。

    6.山相對落差極大,雖然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公尺,但從起登處到山頂海拔落差4700多公尺,上上下下落差超過5000公尺。以珠穆朗瑪峰為例,車行能到的大本營是5300餘公尺,落差3500公尺。

    ******************
    傳說在松贊干布時期,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受居士戒,改邪歸正,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剽悍的神將,也成為了千佛之子嶺尕制敵寶珠雄獅大王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聖山極樂世界的象徵,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區)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

    故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藏族認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統領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則統領整個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因為對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語稱讚都僅僅讚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統領的整個自然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對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對廣博而和諧的自然的不敬。

    其實福編的想法,科學和信仰並不衝突,正因為卡瓦博格峰的氣候與地質條件如此險峻變化多端,法力最大的山神才會選擇居住於此。

    當地有傳說觸怒山神,要被留在山中7年,1991大山難的罹難者,1998年隨冰河移動下了山腰被民眾發現,真的被留了7年。

    ******************
    外地人到卡瓦格博,最適合到3000多公尺高的飛來寺遠觀「日照金山」,當地也這麼說「如果卡瓦格博願意讓你看見,雲霧就會散開,如果卡瓦格博不願意讓你看見,風雲馬上罩頂」。

    福編相信,人可以不迷信,但不要鐵齒。其實網路流傳的不眠山還是虛構的,因為三支救援隊(中國聯合救援隊、日本聯合救援隊、西藏當地登山協會隊)並沒有如小說再發生死亡,但救援隊是抱持著畢恭畢敬的心情上山尋找失蹤者,沒有登頂的打算。或許因為如此神山才沒有再次發怒,但神山連讓救援隊上山都不准(三支救援隊只有純藏人隊抵達一號營地)。

    2001年,德欽縣人大常委在當地藏人與自然保護者共同呼籲下正式立法,不再允許在卡瓦格博進行登山活動。但之後獨立探險家高家虎冒險探勘,雖然找到不少1991大山難受難者遺物,但他本人也在2011年冒險嘗試攀登後失蹤至今。

    當年找到遺物後有成功洗出一張趁著天氣好時,登山者在3號營拍攝攻頂前的照片,有誰能想像沒多久,當地就狂風暴雪,根本無法行動,更在不久之後,就發生掩埋17人的超大雪崩?

    *******附錄:不能登的卡瓦格博山山難大事紀***********

    1990-11-27 中日聯合登山行動開始

    1990年12月,中日聯合登山隊逐步建立了一、二和四號營地(C1、C2、C4),但在建立三號營地(C3)的選址問題上,中日雙方發生分歧。中方主張,營地應該建立在遠離山脊的地方,以避開雪崩區;日方認為,為了登頂節省體力,三號營地應該盡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號營地。最後,井上隊長決定採取折衷方案,三號營地選擇在中方意見和日方意見的中間位置。

    1990-12-20,中方隊員段建新在二號營地觀測到三號營地附近的一次中型雪崩,該次雪崩幾乎危及到三號營地,但也讓登山隊降低戒心(已經崩過了,所以放心點,但我認為這是神山的第一次警告)。

    1990-12-28中午,突擊隊5名隊員接近主峰背後的山脊,到達6200米的高度,但在突擊隊到達6470米的高度時,山頂天氣突變,暴風雪令衝頂行動受阻。下午4點,井上隊長命令放棄,但因風雪過大,突擊隊無法撤回三號營地。晚上10點15分,暴風雪停止,11點13分,突擊隊順利撤回三號營地。因已有第一次衝頂的經驗和實地觀測,登山隊判斷再次衝頂已經沒有大的困難,登山隊全體17名隊員(中國6名,日本11名)在三號營地待機。

    1991-1-1,計畫登頂。但山頂從12月29日開始發生的暴雪沒有停止過,登山隊行動受阻。

    1991-1-3-2230,大本營與三號營地之間進行了最後一次通話,山上隊員表示積雪已經超過160cm。之後失去聯繫。

    1991-1-4-1000,大本營向位於昆明報告求援。暴風雪雖然停止,搜救行動開始。但由於沒有合適的加油點,成都軍區派來的直升機無法展開搜救。

    1991-1-9、16、20,中國登山協會、西藏登山協會和日本救援隊分別趕到,但搜救暴風雪再次發生,兩支救援隊嘗試多條路線上山均告失敗,僅有西藏登山隊成功到達一號營地,但也無法繼續前往二號營地。

    1991-1-9,神山突然在解放軍空軍偵察機接近時散開雲霧,讓他們拍到三號營地的30萬噸暴雪堆積(所以當時大概已知登山隊已因雪崩遭難),彷彿是神山短暫地展示祂的神力。但偵察機再回頭雲霧又再度壟罩。

    1998-7-18,當地牧民郭先生發現登山隊遺物與部分遺骸。

    ===================

    #有人問為何這些登山隊都要選冬季攀爬?#因為當地夏季冰川因山下融凍而流動更快,更沒有攀登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