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nCoV|居家隔離日記 1.
⠀⠀⠀⠀⠀⠀
老實說我已經分不清這是第幾天了?已經一週了吧?我想。
⠀⠀⠀⠀⠀⠀
翻開日記本,第一次紀錄病情是在1/23,也就是小年夜那天。日記裡寫著「從前天半夜開始,感到喉嚨不適⋯」推算發病日應該是在21號凌晨。我記得那天晚上我在...
⠀⠀⠀⠀⠀⠀
⠀⠀⠀⠀⠀⠀
2019-nCoV|居家隔離日記 1.
⠀⠀⠀⠀⠀⠀
老實說我已經分不清這是第幾天了?已經一週了吧?我想。
⠀⠀⠀⠀⠀⠀
翻開日記本,第一次紀錄病情是在1/23,也就是小年夜那天。日記裡寫著「從前天半夜開始,感到喉嚨不適⋯」推算發病日應該是在21號凌晨。我記得那天晚上我在睡夢中驚醒,感到一陣不安;喉嚨在發癢,像乾枯的河。
⠀⠀⠀⠀⠀⠀
不知道是我的焦慮喚起了我的免疫反應?還是我真的受到感染了呢?
⠀⠀⠀⠀⠀⠀
第一次聽到武漢肺炎是在20日上午,我去拜訪一位也住在成都的台灣朋友。她一面聊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一面給我看網友們的搞笑影片。影片中嘲諷著國標舞大賽,來自各地的選手們穿著華麗,只有來自武漢的選手戴著口罩穿著生化衣。那時候的集體氛圍還不像現在一樣恐慌,街上行人一如往常,沒人在戴口罩,也沒人履行防疫措施。
⠀⠀⠀⠀⠀⠀
當天晚上,馬特先生提議搭公車去吃一間土耳其料理,我沒想太多,和平常一樣的簡便裝扮就那樣跳上公車,與一群陌生人旅行到城市的西南方。
⠀⠀⠀⠀⠀⠀
那是我第一次在路上看見「口罩黨」,當時大約是晚間六點,我在公車上看見稀稀落落的人群掛起口罩,這一剎那確實也喚醒了我的防備意識。我向馬特先生提起早晨聽到的新聞,他說他也讀到了。我們彼此沈默了一會兒,好像有些什麼卡在心頭。
⠀⠀⠀⠀⠀⠀
就這樣,當天凌晨我就發病了。睡前讀了許多相關報導,也回頭看了當年SARS的疫情研究。馬特先生一直在旁邊提醒:不要焦慮,你越是焦慮,越容易得病。
⠀⠀⠀⠀⠀⠀
清晨五點,我感覺一陣口乾舌燥,睜開雙眼看著尚未被日光染亮的房;我瞪著天花板,心裏想著:「靠,不會吧?」
⠀⠀⠀⠀⠀⠀
試圖吞吞口水,不痛,好事;我強迫自己繼續睡。起床後,那種乾癢持續存在,我能感覺它正在我的咽喉築巢,織網。
⠀⠀⠀⠀⠀⠀
「Please chill...」馬特先生不斷提醒,我卻感覺有點火大,因為只要不是發生在他的身上,他都可以一副無賴模樣。
⠀⠀⠀⠀⠀⠀
我開始使出十八般武藝,能派得上用場的精油,水氧機,擴香儀;冰箱裡的蒜頭,剛從藥局買回來的酒精。穿出門的衣物用熱開水燙過,抹布和拖把也照樣辦理;所有你想得到的防護措施我都做了,甚至還堵住排水孔,並且囑咐馬特先生上完廁所一定要把馬桶蓋掀下來。
⠀⠀⠀⠀⠀⠀
「Please chill...」馬特先生不斷在我旁邊說,但我冷靜不下來,獨自坐在餐桌前研究冠狀病毒。
⠀⠀⠀⠀⠀⠀
我知道我在感冒,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感冒?一陣流感?或是尚未突變的病毒?我不知道,沒有人能幫我知道。我開始神經兮兮,想著過去幾天去過哪裡?曾和什麼樣的人群接觸?光是想到這裡便沒完沒了,誰也不能保證身邊沒有帶原者?
⠀⠀⠀⠀⠀⠀
「我們唯一能依賴的,只有自己的免疫力。」
⠀⠀⠀⠀⠀⠀
終於在小年夜的這天晚上,我開始發熱,我拿出日記記錄自己的身體。馬特先生也開始擔心,問著:「你想去醫院嗎?」我說我不知道,而且⋯我欲言又止。
⠀⠀⠀⠀⠀⠀
「你知道中國的醫院⋯。而且可能本來沒事的,去了醫院更可怕。」我不敢往下想,只能繼續堅持抵抗力。
⠀⠀⠀⠀⠀⠀
馬特先生每隔半小時替我量一次體溫,但這新買來的溫度計實在教人很困惑,同一時間不同角度測量,溫差可達2-3度以上。有時我的體溫達38,有時又顯示正常。每次顯示38度時,電子螢幕就會閃爍並且發出嗶嗶嗶的叫聲。我和馬特先生不安的對看,他再用雙手摸摸我的額頭,「的確有點熱。」他說,並要我躺下。
⠀⠀⠀⠀⠀⠀
「不要再看那些報導了,你會越看越焦慮。你現在需要的是休息,只是休息。」
⠀⠀⠀⠀⠀⠀
於是我睡了又睡,有時醒來看見他在打電動,有時發現他在廚房進進出出準備做飯。我已經忘記我幾天沒出門了,也忘記今天星期幾?索性上來寫寫日記。
⠀⠀⠀⠀⠀⠀
我並不覺得自己被交叉感染了,只是一般流感吧我想。畢竟大部分被公布的症狀我都沒有;沒有肌肉痠痛,沒有呼吸困難,沒有噁心腹瀉。反倒有咳嗽,流鼻水,些許痰液。
⠀⠀⠀⠀⠀⠀
手邊的精油就快要用完,尤其是氧化物;我想我應該會持續上來寫點日記,報報平安,也順道記錄這幾天看見的失控場景⋯⋯。
⠀⠀⠀⠀⠀⠀
祝好。新春愉快。
⠀⠀⠀⠀⠀⠀
喉嚨癢一直咳嗽新冠肺炎 在 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VID的特殊表現]-皮膚
這幾天台灣確診人數持續破百
很多人很焦心『現在疫情是否已達高峰?』
這一題確實很難回答....
但『台灣人幾乎自主半封城!
商家全面配合,拒絕內用!!
路上行人,幾乎安靜無聲!!!』
這些「幾乎」,都讓我覺得幾乎不可思議!
所以是否疫情悲觀?先別自己嚇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努力,都會帶來成效的
然而,先前中央政府有呼籲過
先讓「有症狀者」來做篩檢
一方面,有症狀者(甚至嚴重症狀者)
以現階段狀況中,需要充足的醫療資源
二方面,也會擔心來篩檢的人群中
其中不乏有確診者.如果自我防護沒做好
你原本沒感染結果排隊、群聚過程中不小心就感染了
但我相信很多人,看這幾天新聞時
咳了一聲嗽、喉嚨癢癢的
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
很多人因為自己過度擔心,都很想趕緊去篩檢
這一題確實相當矛盾....
因為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狀
一直都是被熱烈討論的問題
『咳嗽、發燒、嗅覺喪失』
目前仍認為是最主要的指標
但咳嗽、上呼吸道症狀真的跟一般感冒太難判斷
這邊想提一個比較少人提到的『COVID 19皮膚表現』
資料來源主要是其他疫區國家
因此想來跟大家分享,幫助自己有更多資訊判斷
我特別做了圖板,整理『常見的』跟『特殊的』
『常見的皮膚表現有』:
1.紅疹(chickenpox-type rash):
最常見的皮膚疹、會癢
根據統計常先出現在手肘、膝蓋,有時候也會長在手跟腳上
(不太會長在臉上)
疹子可能是粗糙的、濕濕的、水泡狀。
持續數天到數週。
2.蕁麻疹(Hive-type rash):
第二常見的皮膚疹,跟蕁麻疹很像
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包括臉)、會癢
突然出現並幾小時內就會退下
(其實真的跟一般的蕁麻疹很像,因此很難辨別)
3.其他疹子型態: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like rash)
光敏感性疹子 (light-sensitive rashes):出現在光照射到的臉、脖子等處
血管炎(Vasculitis rashes)
上方是根據過去觀察疫情所統計出的結果
然而,其實上述的皮膚疹
倘若本身就有一些皮膚狀況的人
相信根本無法辨別(例如:尋麻疹)
就像COVID19最常見的感冒症狀,十分難跟一般感冒區分一樣
因此我覺得下方的『特殊皮膚表現』
就變得相當重要!甚至我覺得每人都可以花一點時間閱讀這一塊
1.COVID特殊手指腳趾變化
這形態的皮膚疹,十分特殊!
因為很少出現,因此當你突然發現出現這些表現
就跟COVID最特別的「嗅覺異常」症狀
一樣相當直得提高警覺。
這個皮膚疹,又稱作chilblains
長在手指或腳趾上、紅色或紫色的疹子
可能會癢、會痛,外觀上看起來就好像凍瘡。
這種特殊形態的皮膚症狀,一定要很留意!
2.COVID舌頭變化
根據英國皮膚病學雜誌發表一種特殊外觀表現
就是『舌頭的發炎跟紅腫』
舌頭突然的腫大、或者很像地圖舌般的外觀
這跟COVID手指跟腳趾一樣
雖然不是非常高的發生比率,但特殊性高
因此相當直得提高警覺注意!
--------------------------------
新冠肺炎為何會產生皮膚疹、皮膚上症狀?
這是一般人聽到後很好奇的
其實在感染學來說,應該不是新聞了....
許多病毒感染,確實會產生皮膚紅疹
最有名的例如:皮膚疹、玫瑰疹
(相信家中有帶過小孩的媽媽,可能就親身經歷過)
至於COVID 19皮膚表現有什麼重要性?
我節錄一段國外文章資訊:
有20%的確診者發現「皮膚疹」是他們唯一的症狀
並有17%的陽性確診者,皮膚疹是他們出現的第一個反應
如果以相關資訊來講,比例比我想像的還要高...
因此他也可以作為一個較微小的判斷法
(雖然不能跟嗅覺喪失這種特殊表現相比,但也可以作為參考)
以上的內容,我稍微做個簡單手板跟圖片
希望大家都能撥一點點空看一下
目前台灣政策上,仍然希望
無接觸史、無症狀者先不要去篩檢站,增加篩檢醫療量能負擔
但如果你真的有出現以上症狀
請務必要相當提高警覺
就先假設自己可能是帶原者
把口罩帶好、多洗手、戴口罩
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疫情仍在延燒 大家一定要共同守護,希望快過這一關!
喉嚨癢一直咳嗽新冠肺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單日新增16例本土案例;宜蘭遊藝場與新北獅子會分別達8人、11人群聚;專家:民眾做好防疫,是阻斷社區感染的解方】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急速升溫,今日一次新增16例本土案例,地點遍及基隆、宜蘭、新北、萬華。分別是昨日宜蘭遊藝場新增3人確診、新北獅子會前會長群聚新增10人確診。另外1例基隆、2例萬華,這3例感染源尚未明確。兩天之內,已出現23起本土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天上午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衛環委員會)時表示:「疫情非常嚴峻,並非開玩笑,若圍堵沒有做好,近日可能會將疫情警戒升高到第三級。」若警戒來到第三級,則將會禁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聚會,也將關閉部分營業場所。
北市跟新北市政府也召開相關防疫會議,北市府宣布進入「準三級」警戒,明天起進入北市公家機關將實施實名制,6月8日前停辦各式活動。新北市長侯友宜則因應獅子會長群聚事件,做出防疫升級決定,包括全市校園不開放,並擴大消毒範圍至三重、五股、雙和等區,甚至宣布當社區感染爆發無法控制時,新北「該封就會封」。
■宜蘭遊藝場8例確診,1人為宜蘭小學生,該班已停課
昨(11日)宜蘭「銀河百家樂」遊藝場出現一名30多歲女性員工確診,指揮中心匡列37名採檢者,昨日已確診4人(案1208、09、11為員工;1210為常客),今日又新增一名30多歲女性員工確診(案1216)。陳時中表示,這是遊藝場的第一層感染。
第二層感染為這些確診者的接觸者,今日也再確診兩名,一人是未滿10歲的男童(案1231)他是案1211員工的家人,另一名則是60多歲女性(案1232),是案1210常客的接觸者。這起群聚案目前已有8人感染。
由於此次群聚案中有小學生確診,陳時中證實,該小學生在宜蘭就學,該班級已停課,同學也皆匡列為居家隔離者。
(遊藝場的確診者相關資訊,請見「宜蘭遊藝場群聚事件」圖。)
■新北市確診者為獅子會前會長,活動範圍廣,已有11人群聚
昨日新增一名台灣60多歲男性(案1203),為新北市獅子會前會長,5月7日出現疲倦、咳嗽、畏寒等症狀,9日發燒至醫院就醫採檢確診,Ct值18。由於該確診者社交活動範圍廣泛,衛生單位初步匡列115人,今日已有10人確診。
這10名確診者包含這位男性的妻子(案1218),其他都是獅子會的接觸者(案1219、案1223到1230),一共5男5女,年齡介在50多歲到70多歲之間,
陳時中表示,這起獅子會的群聚案,目前匡列111人,已採檢66人,10人確診、42人陰性,其餘採檢中。他也說明,COVID-19的傳染還是以接觸飛沫為主,獅子會的聚餐時間長、也有一起唱歌,飛沫、接觸傳染都有可能,才會有較多個案被感染。
(獅子會確診者相關資訊,請見「新北獅子會前會長群聚事件」圖。)
■基隆一名女性確診,曾至南部參加進香團,為重症患者
今日還新增一名50多歲女性(案1217),近期沒有出國史,5月2日開始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喘的症狀,在5月4日到10日前往基隆某診所就醫5次,直到11日症狀持續,且病情加重,出現呼吸困難、腹痛、肌肉痠痛到長庚醫院就醫,診斷確診並有肺炎症狀,Ct值25,抗體已成陽性,感染來源不明。目前衛生單位已匡列接觸者25人,其中14人列為居家隔離。
陳時中表示,這名女性在4月23日之前從事擺攤工作,但因不在傳染期內,因此不會匡列該時間的接觸者;此外,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表示,這名個案是這兩天新增的23名本土案例中,唯一重症患者,出現肺炎、容易喘症狀,但沒有插管。
陳時中也證實,此案前幾天有參加南部進香團,去過的地點尚無法掌握,目前指揮中心已在掌握遊覽車成員,並請地方政府了解細節。
■新增兩起不明感染源個案,皆在台北萬華
另外還新增了兩名不明感染源的確診者,分別是一名60多歲的女性(案1220)和一名50多歲女性(案1221),兩人都在台北萬華工作。前者在萬華區三水街「鴻達茶藝館」、後者在萬華區西園路1段「楓香清茶館」工作。
60多歲女性(案1220)居住在新北,她在5月6日出現疲倦、發燒、喉嚨不適等症狀,同日、7日、8日到診所就醫,因為症狀持續,11日前往雙和醫院,診斷出現肺炎,並由醫院採檢確診,Ct值25,衛生單位初步匡列接觸者30人列為居家隔離採檢,疫調持續進行中。
另一名50多歲女性(案1221)居住在台北,5月10日出現喉嚨癢、咳嗽、畏寒症狀,11日前往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就醫採檢確診,Ct值16,衛生單位初步匡列接觸者12人列為居家隔離。
陳時中表示,這兩名個案都還找不到感染源,也沒有看到關聯性。不過由於兩起都是茶藝館,他表示,可能容易有親密接觸,個人防護、口罩沒有辦法戴好,接下來也會加強相關營業場所的稽查。
■華航諾富特案再新增一名空服員確診,但感染源暫列調查中
除了本土疫情,華航諾富特案仍未結案。今日新增一30多歲女性(案1222),是華航空服員。她在5月5日跟10日確診的機師(案1187)一同執勤到越南,9日出現喉嚨痛未就醫,10日匡列為接觸者居家隔離採檢而確診,Ct值22。
陳時中表示,雖然目前已看出與案1187機師有關聯,但是還是將感染源暫時定調在調查中,會等整體病毒基因序列出爐後,再重新判斷,也會整理出華航諾富特案的結案報告。
■專家:邊境、社區、醫院不可同時放鬆,民眾做好個人防疫是最重要的減災方式
曾參與2003年SARS之疫的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在民眾還沒有打疫苗之前,能阻斷已爆發的社區感染疫情,唯一的解方就在民眾身上,「當『勤洗手、拉開社交距離』可以做到8成以上,病毒在社區就很難傳得出去,即便現在已經有一些不明感染源,也還會有一些接觸者確診,但都早期抓到,大家趕快戴好口罩,不讓傳染鏈繼續下去,疫情也能在一個月左右慢慢平息。」
他表示,邊境、社區、醫院是阻斷疫情的鐵三角。他以瑞士乳酪理論(Swiss Cheese Model)舉例,疫情發生,是碰巧通過了每一層乳酪的漏洞,防疫的漏洞愈大,確診個案就有可能從邊境,一路掉到社區,最後造成醫院的負擔。「可以想像過去半年大家的生活比較放鬆,沒有戴好口罩、聚會也沒有少,偏偏我們對病毒沒有抵抗力,病毒能暢行無阻,一下子就會造成多人被感染。」
陳世英認為,即便是在社區平穩的時期,邊境、社區、醫院都只能有一個放鬆,才不會像現在這樣,毫無防備地被病毒入侵。「社區放鬆,邊境就要更嚴格,才不會一直讓個案進入社區;可以縮短檢疫天數,但就要有增加採檢的配套;醫院也要維持警戒,若採檢不夠,也很難即時揪出病例。」
長期來看,陳世英說,還是鼓勵民眾接種疫苗。而現在全世界面臨的挑戰,是要如何在短期內讓大量民眾快速接種疫苗,「接種的人數多,才能有免疫的效果出來;若接種不夠快速,病毒不斷變種,即便疫苗仍有效力,但效果還是會下降,這些是全球正面臨的考驗。」
■指揮中心:近期可能疫情會升高到警戒第三級
今天上午陳時中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接受質詢時表示,近期疫情嚴峻,很可能疫情警戒會從第二級升高到第三級。
根據現行《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若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就會升級到第三級,限制包含民眾外出時必須全程配戴口罩、禁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聚會;除了維生、秩序、醫療等必要性服務外,營業及公共場域將關閉等。
針對今日新增16起本土案例的狀況,陳時中解釋,由於群聚案件僅遊藝場和獅子會,其他3名找不出感染源都是單起個案,還未達群聚,若這週再出現群聚個案,將會與專家討論,很可能警戒升級。
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先啟動「防疫6大方向」,希望強化管制,包含:
1.落實全國營業場所防疫管理,若未達標準,則會加強查核,必要時將勒令停業
2.加速加強疑似案例通報,國內164個採檢站將在一週內全數恢復採檢
3.地方縣市儘速擴增防疫旅館
4.擴大匡列接觸者進行隔離、採檢
5.專責醫院將在一週內恢復專責、隔離病房區域
6.短期商務縮短檢疫措施,將請相關單位從嚴審查
陳時中說明,目前的防疫物資、口罩、呼吸器、隔離衣等國內都相當充足,也都做好準備。「我們不期待有本土個案,但是現在得做足準備,任何案例來我們就積極防堵、趕快把傳染鏈阻斷。」
至於本週登場的國中會考,陳時中今強調不會有停辦的可能,但對於正在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考生,會安排其他考場,除了將各風險考生分開,也會將同一教室人數降低,確保最安全的距離。
■4例境外移入,自菲律賓、印度入境
今日還新增4例境外移入,其中3例自菲律賓入境(案1212到1214)。他們都是菲律賓籍移工,2男1女,年齡介於20到30多歲。今年4月27日來台工作,都有登機前3天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後到集中檢疫所檢疫,10日期滿採檢確診,Ct值31到35,他們在台期間都沒有症狀,也沒有匡列接觸者。
另一名確診者是台灣40多歲男性(案1215),今年2月到印度工作,5月10日返台,有登機前3天病毒核酸PCR陰性報告,入境時有鼻塞症狀而在機場採檢,今日確診,Ct值28,接觸者兩人都自印度一起返台,仍在集中檢疫所隔離。近日自印度返台的班機共有94人,其中陽性6人、陰性82人,還有6人採檢中。
(文/陳潔;攝影/許𦱀倩;設計/江世民)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機師 #華航 #萬華 #宜蘭 #遊藝場 #獅子會 #群聚 #感染源不明 #社區感染
喉嚨癢一直咳嗽新冠肺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泰籍移工返國後確診,指揮中心:不排除感染源在台灣;新增4名境外移入個案,正匡列機上乘客列居家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下午加開臨時記者會,說明中午收到泰國官方訊息,台灣一名泰籍移工7月21日自台灣返泰,7月25日確診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指揮中心目前正對仍在台灣的相關接觸者進行疫調匡列中。
■指揮中心:確診泰國移工在台2年半未曾出境,不排除是本土感染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移工在台灣北部的公司工作,另外還有8位泰籍同事,其他則是台灣人,該移工的接觸史、宿舍同住室友人數等,都還不清楚,下午已派防疫醫師到現場,並與地方衛生單位配合疫調,匡列密切接觸者、有症狀者即刻送醫。
莊人祥表示,該名移工自2018年1月17日入境台灣,自此沒有出境過,一直到7月21日回到泰國,目前指揮中心還在跟泰國官方確認,欲了解7月25日是採檢還是確診的時間,愈清楚的資訊愈能更明確地匡列接觸者。
此外,莊人祥說,目前確實無法排除感染源在台灣的可能,不過資訊仍有限,還是要經過疫調才能得知詳細狀況。
■防範新加坡移工引爆二次疫情前例,公衛學者:加強移工宿舍等高危險群篩檢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加坡自2月到4月間防疫都做得不錯,但就是因為社區移工防疫不足,導致群聚感染,造成第二波疫情爆發。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jG9ZbL
「移工一直是我們認為人口密集的社區高危險族群,」陳秀熙說,應該要針對移工聚集地點,如宿舍做全面檢測。他強調,「這並非普篩,而是針對高危險群檢測,其他族群還包括八大行業、長照機構、醫療院所等。」
陳秀熙說,3月時指揮中心和移民署、勞動署其實就有針對移工,宣導防疫社交距離、執行境外管制,都做得不錯;但難免會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潛在社區中,就有可能會出現今天這樣的個案。
■台大、彰化血清抗體調查,將納入移工族群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則建議,針對移工,出、入境以及社區都可以加強採檢。入境PCR檢測外,可以把關篩出無症狀感染者;而出境檢測,就可以避免不時出現外籍人士回到自己國家後確診,懷疑是在台灣感染的情形發生。
至於待在台灣的移工,除了檢測外,詹長權表示,也可以進行抗體檢測,了解移工族群的社區感染情況。目前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血清抗體調查計畫,也已經與勞動部討論,將納入移工為抗體檢測對象,預計這週就會啟動調查。
■新增4名境外移入,1名有肺炎症狀,指揮中心正匡列機上乘客
今天也新增4名境外移入個案。一名20多歲女性(案459)去年12月至南非賴索托工作,本月19日出現頭痛、21日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咳嗽。因當地醫療匱乏,僅自行服藥。此案23日自南非到杜拜轉機、25日入境時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採檢後送集中檢疫所。目前指揮中心已掌握8位同事、友人,列為居家隔離對象。
另外是一對母子,20多歲男性(案460)與50多歲女性(案461),兩人長期居住南非。兒子在21日出現流鼻水、喉嚨癢、鼻塞;媽媽則在22日出現流鼻水、咳嗽,兩人25日自杜拜轉機入境同樣有告知不適,兒子採檢後至集中檢疫所,媽媽則在機場就已發燒,直接後送醫院。
最後則是一名60多歲男性(案462),今年2月獨自到美國探親,7月20日入境無症狀,搭乘防疫計程車返家居家檢疫,24日出現味覺異常、全身無力;26日呼吸急促、喉嚨及關節痛,聯絡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目前X光診斷有肺炎情形,正住院治療中。
指揮中心表示,這些個案都自述在飛機上有戴口罩,不過仍會匡列飛機上的前後兩排乘客,再列入居家隔離對象。(文/陳潔 ;攝影/楊子磊)
圖說:新北市在疫情爆發之初進行社區防疫演習。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jG9ZbL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 https://bit.ly/2A7m87K
【COVID-19專題】http://bit.ly/3bhXgrJ
★深入土地,看見深層價值,#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疫情 #移工 #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