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歡慶 #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 一百萬下載.特別活動】 我經營的說書 Podcast 節目「下一本讀什麼?」 自從 2020/09/22 發表第一集的八個月後,在2021/05/31發表第64集之候,Podcast 的累積下載數突破100萬的里程碑了!這是一個每週發表兩集說書,每集用30分鐘...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8:07:22
面對困境,你總是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嗎?😥 在學時是解題大師的你,在職場上卻總是效率不張?😵💫 以前學校教我們如何解決問題,但這些都是制式的🤐,到了職場,形式與過程都變得更多元,讓我們常常在還在找問題時,就被失敗打得措手不及😩! 不用擔心!今天邀請到前埃森哲業務資深董事總經理——Eri...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 在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20:05:59
【#等我慢慢成長】#不再拖延企画 #提升2021下半年的精力和效率 以往JAM也有介紹一個克服拖延的方法(看這篇:#我的計畫表沒有計畫),但相信很多讀者也和小編一樣想獲得更多克服拖延症方法吧! 小編就給大家分享最近在Himalaya中英文音頻學習平台《Boost Productivity》學習到...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 在 荃鈺 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1:19:52
《用一個營隊,打開孩子好奇世界的鑰匙》 . 這是第8場在台南善化的5天營隊, 昨天營隊結束,我在火車上沉澱了一下, 除了收到暑假營隊名額爆滿的消息 回顧照片時,心裡頭卻有百種滋味... . 幫助孩子成長, 其實是這個偏鄉小小心智圖營隊的初衷 . 記得4年前,江老師跟我說: 「偏鄉資源真的很缺乏,曾老...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歡慶 #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 一百萬下載.特別活動】
我經營的說書 Podcast 節目「下一本讀什麼?」 自從 2020/09/22 發表第一集的八個月後,在2021/05/31發表第64集之候,Podcast 的累積下載數突破100萬的里程碑了!這是一個每週發表兩集說書,每集用30分鐘介紹一本書的重點,以及我從書中得到的感想和啟發。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learning/
.
在這段旅程上,從我自己一開始不敢踏出第一步,到拿起麥克風傻傻錄音,再到漸漸習慣發表的節奏,回想起來學到了很多事情,也收到了很多的聽眾/讀者回饋。總有聽眾對我很好奇地問:「平日在科技業上班的你,怎麼還有時間和精力製作 Podcast?」我想,就藉由這次機會回顧一下這段奇妙的旅程,用這篇文章回答這個問題。
.
同時,我的內心也充滿了喜悅和感激,自掏腰包準備一些購書金回饋給聽眾朋友們,有興趣共襄盛舉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則 Facebook 貼文,按讚、分享(記得設地球公開)你為什麼喜歡聽「下一本讀什麼?」、推薦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就有機會抽中博客來圖書購書金(NT$200,共10名)、還有我特別錄製給每位中獎者一段話。
.
【1.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
其實在 Podcast 推出之前,我內心非常猶豫、而且抗拒這個點子。因為在平日工作之餘,我已經有一個斜槓的身分「閱讀前哨站」部落格的站長,兩件事情就已經占去了我許多時間。當時我內心的想法是:「我沒有時間把節目做好吧?我的聲音會有人喜歡聽嗎?我的內向性格會不會不適合講Podcast?」
我理想中的節目應該要有的完美形象,在我身上卻找不到,所以我遲遲沒有踏出那一步。直到後來,我很幸運地讀到一本超棒的書《完成》,書中提到想要「完成」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擺脫恐懼、莫忘初衷,記得你想達成的目標可以為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幫助,然後放手去做。
因此,我轉換了念頭。怕沒有時間製作?那就找一種最節省時間的方式,不要再堅持完美節目的想像。怕聲音沒人喜歡?沒有人可以被所有人喜歡,能夠服務願意收聽的人們已經心滿意足。內向性格不習慣一直講話?先在腦中想像只說給一個人聽,那個人就是過去還不懂得這本書的自己。
.
【2.沒有人在乎你在幹嘛】
.
剛開始想要錄節目的時候,我很擔心親人跟同事會不會覺得很奇怪,怎麼經營部落格還不夠,還要玩 Podcast?後來做了前幾集之後我才發現,真的沒什麼人在乎。一直錄到十幾集,我爸媽才注意到我有這個「廣播頻道」,錄到三十多集之後,才有同事發現我在錄 Podcast。大家的生活都很忙,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只有你真正在乎自己的事。
另一方面,我一開始很害怕負評,尤其像是 Apple Podcast 有評分機制,可以讓聽眾留言評論。這跟部落格的經營不同,部落格沒有這種公開評論的地方,你看不到那些討厭你的人的留言。讓我意外的是,留負評的人非常的少,大多是受到幫助和啟發的聽眾前來留言。
後來我聽了一些 Podcast 前輩分享,那些不喜歡你節目的人早就跳過不聽了,真正會花心力特別留負評的是少數中的少數。但是負評如果帶有建設性,那就是非常寶貴的回饋。像是我收到了一些關於音質、語速、節奏的指教,這都幫助了我用來改善節目的品質。
.
【3.抱持成長心態,你只是「還不會」】
.
經營 Podcast 有一個很棒的學習,那就是認識到「成長心態」的重要性。Podcast 說複雜不複雜,但說簡單也真的不簡單,尤其對於從來沒有錄音、剪輯、調校聲音的我而言,這是一個全新而且陌生的領域。因此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第一個念頭很可能是「我不會做 Podcast」。
但如同《心態致勝》這本書中提到的成長心態觀念,面對任何陌生有挑戰的事情,你只要轉念想成「我還不會,但我可以試著去學會」就可以帶來轉機。這一路上,我學會了怎麼挑選麥克風設備、學會了基本的剪輯技巧、學會了說話的節奏和呼吸的調整。漸漸地,我會把那些還不夠完美的部分,當成是我「還不會」的事情,我知道總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學會那些事情。
.
【4.工作與斜槓的時間管理術】
.
要在平日忙碌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錄製 Podcast,說實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認為有兩個關鍵幫我達成了這個任務。第一個關鍵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把所有會造成分心的事情盡量排除。我進一步減少了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FB、IG),把許多訂閱的電子信和粉專取消追蹤。我讓自己被資訊轟炸的機會變少了,把注意力留給閱讀,以及思考我該分享哪些書中的故事。
第二的關鍵是善用「分段作業」,在節目錄製的前幾集,我總是習慣一口氣做完所有事情。包含講稿和心智圖的準備、錄製聲音、剪接校正、最終編輯和發表上架。有時候一忙起來就弄到深夜,搞得工作和生活品質連帶受到影響。後來,我試著把一集的 Podcast 分成三段式作業,講稿、錄製、上架,三件事分開在不同的日子處理。
.
【5.讓一份時間發揮多種效益】
.
同時經營部落格、Podcast、還要忙著工作的生活模式,讓我開始認識到,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一定要讓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價值。例如我開始會在工作的時候,偶爾紀錄當下在工作中得到的靈感,或者是工作不盡理想的地方,下一次該怎麼改善。把這些資訊,記錄下來當成部落格和 Podcast 的養分。
同樣的,在撰寫部落格文章的時候,我就會納入一些工作中筆記過的想法,同時在文字和故事的取捨之間,選擇之後錄製 Podcast 的時候容易表達的格式。在真正下筆之前,我也習慣先繪製「心智圖」,甚至是製作成「全息圖」,讓自己在寫文章和錄音的時候更有脈絡可循。引用《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的概念,花同樣時間製作的一份內容,讓它發揮在不同的場景裡,就是高產出的一種。
.
【6.對你顯而易見的事情對別人有幫助】
.
一開始我會覺得自己錄的內容,好像自己都讀懂、讀過了,為什麼還要再說一次?難道別人不會覺得這些事情都已經顯而易見了嗎?我錄的這些內容對人還有幫助嗎?直到後來,許多聽眾和讀者持續給我的回饋,讓我明白了這件事情:「對你顯而易見的事情,會對走在你身後的人帶來幫助」。
如同我們在閱讀每一本書之前,對這本書的認識是很陌生的。直到我把它讀完、消化、整理,然後分享出來,就能讓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或者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甚至帶來靈感。對讀完書的我而言,這些內容是顯而易見,但是對聽眾而前卻是新的氣象。
另外拿我在職場的經驗來說,有些專案處理的方式、表達的方法、溝通的技巧,對我來說已經是內化自己的一部份,甚至起初在分享的時候,會感到不好意思。我總覺得一定有哪位前輩在暗處聽到我的節目,然後覺得節目內容太淺。後來,我收到越來越多的聽眾回饋,告訴我這些職場經驗的分享很受用,我才理解到,自己十年來的職場經驗也是長期成長和蛻變的結果。我不一定是某某「專家」,但這些真實的經驗和領悟,對於走在我身後的職場新鮮人而言,已經足以引導他們找到更好的方向。
.
【7.享受過程,而非結果】
.
兩個月前,當節目推出到第50集的時候,我曾經在 Facebook 粉專分享了當時的感想,我說:「每當白天工作累個半死,回到宿舍夜深人靜時,偶爾會問自己:『你在做一件對的事,對吧?』滑開手機,靜靜地瀏覽 Podcast 聽眾的評論,心裡又多了幾分踏實跟動力。科技的魔力,讓書本不再冰冷,讓我們沒有距離。」
如果你問我,經營 Podcast 的結果怎樣才算是成功?我想說的是,達成一百萬下載的這個里程碑,並不是我給自己訂下的目標,也不是我期望在多少時間內可以達成的「結果」。這個結果固然令人喜悅,但是這段過程帶給我意義更勝於數字上的表現。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出意義來》有段話是這麼說的:「成功若做為人存在的目標,則越拼命追求它,越是得不到它。一個人為了實踐其生命意義而投注了多少心血,就伴隨多少程度的成功。成功只是實現生命意義過程中附帶產生的結果。」這段 Podcast 的經營之旅讓我不斷體會到這句話的真諦,死盯著目標和結果往往不容易成功,反而是找到意義、享受過程的當下,成功隨之而來。
.
【後記:做自己的太陽】
.
我除了用 Podcast 分享最近讀過的書之外,我也時常重新翻找以前寫過的舊文章,並且拿起書重新溫習、帶入新的想法、然後再說出來。回顧自己在這段旅程的改變,從不敢踏出第一步,到克服內心的障礙,最後選擇透過 Podcast 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發現了每個人都有潛能、擁有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英國作家法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讀書可以培養一個完人,談話可以訓練一個敏捷的人,而寫作則可造就一個準確的人。」我試著先閱讀、再寫作、最後說書,令人驚喜的是,科技賦予我們能力讓斜槓化為可能,行動賦予我們養份完成自己的蛻變。
最後,我想起很喜歡的一段歌詞,是歌手魏如萱在〈陪著你〉這首歌裡唱的:「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特別將這篇文章獻給想要開始、或正在經營 Podcast 的朋友們,你的核心內容就是太陽,你的聲音就是光。
.
【語音留言 Q&A 問答活動】
.
我想邀請你參加一個 特別活動,你可以在底下點橘色的「Start Recording」按鈕,直接用手機或麥克風錄音,可以問我問題、或分享收聽節目帶給自己的改變。如果6/13之前有超過10位聽眾留言,我就特別剪輯一集節目來回答和分享。若留言數量不足,我會再分別放到後續說書節目的尾端回答。如果你比較害羞,也可以直接FB貼文留言啦!
1. 問我一段問題,可以是閱讀,也可以是工作和生活,任何你好奇的事?
2. 聽了「下一本讀什麼」之後,對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改變?
前往語音留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learning/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超級思維》x2本
你聽過「心智模式」嗎?我之前讀過很喜歡的一本經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的作者查理.蒙格(巴菲特的合夥人)曾說過:「心智模式就是大腦做決定時所使用的工具箱;工具箱裡有的工具愈多,你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uper-thinking/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當初我對於「心智模式」這個觀念,仍然有點似懂非懂的。但是,最近我接觸到一本新書《超級思維》,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資料佐證,說明了超過三百種心智模式,有助於我們用於職場環境、個人生活、判斷決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思考者。
這本書的作者是搜尋引擎DuckDuckGo執行長暨創辦人蓋布瑞.溫伯格(Gabriel Weinberg)和統計學家蘿倫.麥肯(Lauren McCann),有趣的是他們是一對夫妻檔。他們發現社會上的一流成功人士,很多都具備著一種「看透世界如何運作」的超能力,並且經常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對於世界如何運作、該採取什麼決策,總有著一些反覆出現的概念,例如機會成本、80/20法則、飛輪效應…等,這些概念被稱為「心智模式」,而能夠善用、整合這些心智模式的人,就被作者稱為「超級思考者」。因此作者彙整了許多我們生活周遭心智模式,搭配主題性的章節安排,讓我們藉由許多故事和圖表,學習各種心智模式,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
.
【為什麼心智模式很重要?】
.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又可稱作「心智模型」,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侷限。心智模式會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他對於事情的判斷和決策。
查理.蒙格曾經說過:「你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讓它們在你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隨後的日子裏能自動地運用它們。」這裡的思維框架指的就是各種不同的心智模式,尤其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必許擁有多元的心智模式,才可以在不同情境做出正確的思考和判斷。
如果一個人懂的心智模式「太少」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如同蒙格先生喜歡引用的一句話:「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有時候,我們必須學習原本舒適圈外的觀念,採取舒適圈外的思考方式,才不會落入狹隘的世界觀,避免用單一的觀念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
【心智模式的用途是什麼?】
.
我很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不斷思考心智模式可以在我的生活當中,帶來哪些不同的啟發,或者是改善我既有的決策。讀完整本書之後,我認為心智模式可以幫我們帶來兩個具體的好處:
1. 用來解釋生活中碰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理解它們的「運作原理」,找出解決的方案。
2. 用來避免偏誤,達成最好的評估和判斷,做出當下最理想的「決策」。
作者認為熟用各種心智模式的人,有時候會培養出一種近似「直覺」的精準判斷力,他說:「直覺有助於引導你更快速地找到正確答案。你越熟練心智模式,對於特定情況有使用哪一種模式的知覺,就會越準確,就能越快利用這些模式做出更好的決定。」
以下我摘錄了書中的四種問題情境,很適合用在日常生活或職場當中,藉由簡單的經驗分享,談談我對這幾個情境裡提到的心智模式的想法。
.
【1.如何運用時間?】
.
你會不會經常覺得「時間不夠」?感覺事情總是做不完,被生活追著跑。關鍵往往不在於時間的多寡,而是「優先序的排定」。書中在提升效率的章節中,介紹了著名的心智模式「艾森豪決策矩陣」,這是一個幫助我們排序生活中「重要」和「緊急」活動的優先序工具。
我們對於時間應用的壓力,通常來自「重要且緊急」和「緊急卻不重要」這兩項,需要注意的是,盡可能把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情,委辦、外包、甚至忽略。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例如做虛工、過度的娛樂,應該嘗試降低或完全排除。
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例如投入深度工作、規劃策略、自主學習。這個象限攸關我們長期的成長,卻因為缺少急迫性而一再被忽略。每次當你決定「做」或「不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試著把那件事情擺進艾森豪決策矩陣的一個象限裡,利用這個心智模式採取理想的行動、聰明地使用時間。
.
【2.如何適應變化?】
.
根據科學家牛頓著名的慣性定律:「靜止的物體恆久維持靜止,運動中的物體,除非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否則仍將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持續運行。」這個物理現象跟我們採取的「信念」和「習慣」有很大的相似性,堅持舊信念或習慣的時間越長,慣性就越強,越難被改變。
如果我們的思考和行為僵化了,我們會變得越來越難以適應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因此,關鍵就是要讓自己盡量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理解各種思維模式,讓自己時時處於一個「適應性」很強的環境哩,允許自己接受新知,改變舊思維,採納更多元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飛輪效應」這個心智模型。起初,要把舊習慣停下來是很不容易的,就像轉動中的飛輪不好煞停。建立新的信念和習慣也很不容易,如同要轉動一個靜止的飛輪,一開始是很費力的,但是一旦累積起了動能,就能夠不費力地讓它一直轉動。
任何個人或專業計畫的進展,都可以從飛輪角度檢視:起初進度必然是緩慢的,但一旦獲得一些動量後,取得進展就更容易了。你的短期努力累積起來將有長期的利益,未來可以將累積的努力加以複合運用。先厚植實力,才有突飛猛進。
.
【3.如何領導團隊?】
.
我最近跟一些剛晉升主管的同事們聊到許多「小主管的辛酸」,其中印象很深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怎麼安排工作,才不會最後變得每件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問題出在於,派工並不是單純依據工作內容的「簡單/困難」來判定,而是必須考量你自己的信心、下屬的能力、後果的重要性。
這時候心智模式「後果信念矩陣」就可以派上用場,這個工具可以幫我們區分什麼時候可以放手讓團隊成員學習,什麼時候才該親力親為。「後果」指的是當這個工作任務,如果沒辦法完成時,造成後果影響的高低。「信念」則是你對工作任務的信心度的高低。
「高信念、低後果」的象限中,是最適合授權讓成員自主學習和練習的部分。「低信念、高後果」則交給成員進行,自己定期查核確保成果達標。「低信念、低後果」則是你對任務沒有信心,後果的影響也很低,這種就必須完全授權。「高信念、高後果」才是你該親力親為的重點項目。
.
【4.如何提升競爭力?】
.
現在的商業環境中,有一個心智模式越來越被重視,那就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指得是為了可用或可行性,只開發具備足夠功能和最小數量的產品讓真人測試。基於「不求完美、先求效用、再求改善」的精神,讓這個策略容易適應快速變化的商場。
企業除了運用這個做法快速接觸客戶之外,還可以使用另一個心智模式「OODA循環」(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來加速獲得回饋和採取下一步行動。這個模式講求的是「觀察」不斷變化的情況,「重新定向」對局勢的評估,「決定下一個最佳方案,毫不猶豫採取「行動」,然後重複循環。
這兩個模式一樣可以被我們拿來應用在自我成長或自主學習的領域:採取最簡單的行動,達成初步的成果,然後觀察、調整、決定下一步,最後採取行動。只是,作者提醒道:「沒有執行的遠見只是幻覺」,我們最常見的誤區在於缺少「行動」,以至於無法讓整個循環順利運作。
.
【後記:你還在拿鐵鎚嗎?】
.
起初,我以為《超級思維》這本書會很生硬,但是一讀之後就停不下來了。作者把三百多個心智模式很有技巧性地穿插在各個章節中,搭配生活、職場、商業應用等不同的故事和情境,讓整本書讀來趣味十足又容易消化。我可以預見的是,在我自己2021年的選書排行中,這本書一定有一席之地。
不可否認的,我總是很喜歡化繁為簡的概念,但是這個真實世界的運作卻很複雜,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透。幸好,我們可以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作者精煉的整理,爬梳古今中外的心智模式。一開始學習的過程必然是緩慢的,但是當每一個知識點逐漸解鎖後,我們眼中對世界的認識肯定是不同風貌。
最後,為什麼每個人都該學習「心智模式」?如同查理.蒙格所說:「如果你只記得單一的事實,就不可能真的知道任何事。如果事實不能在理論的架構上拼湊在一起,你就無法真正運用它們。你腦海裡必須要有模式。」這本書就是學習如何運用心智模式的起點,這是一張藍圖,也是一個工具箱。
放下你手中的鐵槌,試試瑞士刀吧。
.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1、抽出「2本」《超級思維》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心智模式有興趣嗎?為什麼想學習這個心智工具?例如:「我對心智模式很有興趣,我想要改善自己做決策的判斷方式」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17(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18(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善用時間的方法心智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x2本
你想改善自己的職涯發展嗎?你想掌握高績效的職場能力嗎?你想找到翻轉人生的關鍵因素嗎?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就是一個能夠用來「整合思維」的好用工具,不僅能夠加深你對事情的理解、釐清腦中紛亂的想法,還能幫助你制定更有條理的策略。這個工具就是「#心智圖」。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mindmap-book/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我第一次認真動手畫出「心智圖」,是在讀了「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的著作《讀懂一本書》之後。在這本書中,樊登說明了他之所以那麼會「說書」,有很大的功勞來自於他善用心智圖來整理讀書心得。所以跟著他的腳步,我也試著畫了很多張讀後心得的心智圖。
畫心智圖這件事情,我採取的是「先行動、後思考」的策略,在累積了一些實作經驗之後,我才接著問自己:「你真的知道心智圖是什麼東西嗎?」為了解答自己的這個問題,我決定求助最熟悉的朋友:「書」。很幸運地,我讀到了一本實用性非常高的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心智圖天后」的台灣學習力訓練師胡雅茹(Monica Hu),她寫過許多本心智圖相關的著作,包含如何做深度筆記、增進閱讀吸收、加強考試記憶力,甚至能用來解決職場難題。
我曾經以為,心智圖只是一種寫筆記的方式,但是在這本書裡我卻學到了:「心智圖不是單純的塗鴉或筆記法,而是一種『思考工具』,也是正確使用大腦的方法。」這個工具只要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能激發大腦的思考,幫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上任何問題。
在這本書裡,雅茹用了精簡的篇幅介紹了心智圖的好處、功能、畫法、注意事項,然後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展示了心智圖的用法。書中共有43種常見的應用題,包含探索人生方向、打造競爭優勢、激發創意靈感、維護人際關係、掌握管理要領、減輕心理壓力、規劃下班之後的生活。
.
【心智圖是什麼?】
.
心智圖(Mindmap)是被譽為「大腦先生」的英國心理學家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於1970年代提出,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圖像式輔助思考」的工具。這個方法是在一個平面上,針對一個特定主題出發,用「放射狀」、「分類法」和「條列式」的綜合方法畫出所有相關聯的對象。
由於這種表現的方式,比起單純的文字更加接近人類思考時的「空間性想像」,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於創造性思維過程中。雅茹對心智圖的中文有另一種詮釋:「心」代表情緒與感性;「智」代表邏輯與理性。畫心智圖的過程就是一種融合了感性與理性的思考方式。當我們把思考的內容畫下來之後,更容易讓我們聚焦目標、瞭解困難、激發靈感,這就是所謂的「思考的可視化」。
.
【心智圖的功能有哪些?】
.
如何讓自己腦中飄渺不定的思考內容,可以紮紮實實地被記錄下來,甚至加以應用?使用心智圖畫下腦中的想法,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當我們看到自己「思考的內容」被呈現在平面的紙張上面,會產生異想不到的六種奇特功能:
1. 整理大腦:快速將雜亂的思緒分類與歸納。
2. 延伸想法:幫助腦中剛萌芽的想法延伸和落實。
3. 聚焦思考:能讓我們看遠、看近,從宏觀聚焦到細節。
4. 找出盲點:檢查思考的過程之中是否有疏漏。
5. 優化想法:把粗糙的原始想法打磨成精美的鑽石。
6. 洞悉慣性:打破無意識的自動駕駛,打破舊的慣性。
.
【畫心智圖的六個步驟?】
.
雅茹給心智圖的定義是:「利用線條與色彩,把關鍵字詞的邏輯關係呈現出來的圖像」,畫一張心智圖具體的六個步驟是:
1. 拿一張白紙,準備三種顏色以上的筆。
2. 把紙張橫放在眼前,在正中央寫下你想探討的「主題」。
3. 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從右上角寫下第一個「主要關鍵字」,然後從主題處畫出一條線連接到主關鍵字的下方。
4. 用同樣顏色的筆,在主要關鍵字後方,逐一寫下相關的「次要關鍵字」。同一種主要關鍵字的脈絡下,使用同一種顏色。
5. 用順時鐘的方式,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寫下第二個主要關鍵字,再接著寫次要關鍵字。
6. 鄰近的兩條關鍵字脈絡,避免用同一種顏色的筆。順著這個邏輯,把主題周圍逐漸畫滿。
這個畫法跟我之前常用的「單色」心智圖不同,雅茹建議把「色彩」也考慮進去,可以讓思考更有層次。我練習畫了許多張心智圖之後,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單色筆。一來是我總是崇尚極簡風格,二來是我的空間概念還不錯,不至於搞混淆不同脈絡的內容,三來是樊登也是用單色的(喂)。
.
【畫心智圖的注意事項】
.
我之前自己在畫心智圖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關鍵字都「圈起來」,然後才開始連線。但是雅茹卻強烈地建議「千萬不要把關鍵字圈起來,因為會限制了你的想像」。我回頭檢視了自己畫過的圖,再拿出樊登在《讀懂一本書》展示的讀書筆記心智圖,才恍然大悟原來連樊登也沒有把關鍵字圈起來。這或許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我後來試著不畫圈之後,的確對靈感的發想有起到正面的幫助。
另外,一般而言心智圖是畫給自己看的,是用來跟自己腦袋「對話」的工具,重點不在於精美的畫圖,而是要達到實質的功效。我最近剛好在讀萬維鋼老師的新書《高手學習》,在書中他專門為了心智圖寫了一個段落來探討,他認為:「心智圖,本質上就是思維的草稿圖。更高端的用法則是用心智圖做決策和判斷。」
他進一步說明,大腦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而心智圖就像是大腦的「延伸記憶體」。平常你只能想著四個東西,但是思考某個主題卻要同時考慮八個東西。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八個東西都寫下來,擺在眼前輔助思考。
萬維鋼還認為,有時候你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條列」和「分類」的規則,你可以偶爾跳脫規矩,把不同區域的關鍵字連結起來,更有助於刺激思考。他總結道:「花俏的裝飾和美觀的外型未必實用,真正的武器身上應該有創傷,有錯誤,有煙硝的味道。」實際畫過就會知道,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心智圖必然是潦草亂的,不求花俏,要求功效。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
我除了平常會以心智圖紀錄讀完一本書的收穫之外,反而很少用在其他生活的領域。但是雅茹這本書給了我許多靈感,讓我認識到原來心智圖還可以用在那麼多不同的地方。
像是這本書主打的「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雅茹就用了各種實際的應用案例,讓不同職場階段的讀者都會有所收穫:(1) 小職員,可以用心智圖定位自己的職場技能、盤點競爭優勢、優化工作流程。(2) 管理者,可以用心智圖加強對上級和下屬的溝通、如何避免流程疏漏、如何培育不同特質員工。
另外,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心智圖還可以用來「解決心情上的難題」。例如在工作上遭遇委屈,你可以用「受害者心態」先大肆抒發、宣洩情緒性的字眼寫在紙上,然後再以「旁觀者心態」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把你遭遇的事情重新寫一遍。使用「前後兩張心智圖」的方式,有助於釐清自己的思緒,分清楚哪些是情緒性字眼、哪些是理性的判斷。書中給出的43種案例,相信能幫到身處不同境遇的讀者們。
.
【後記:值得推廣的思考工具】
.
讀完了《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之後,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畫心智圖的方法,也對這個工具有了更多元的認識。如同雅茹引用日本企業講師高橋政史的一句話:「一個人一生之中只要有一到兩種思考框架,將它運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足以處理所有工作上的事物。」
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是我實際畫過了許多心智圖之後,也漸漸地產生認同,心智圖就是一個這樣的「萬用工具」。無論是基本的筆記和回想功能,或者是中階的思考內容整理,到最進階的輔助決策和判斷,心智圖都能夠釋放腦中原本的束縛,讓思緒飛躍於紙上。
最後,分享給你一句我從書裡讀到的話,引述自美國神經學家詹姆斯.奧斯汀的「凱特琳法則」:「運氣偏好那些採取行動的人,當你廣泛涉獵、積極行動,就會出現各種事件,形成『快樂的意外』。」我想,開始學畫心智圖這件事,就是我這幾個月來,遇到最快樂的意外。
.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心智圖天后 胡雅茹
1、抽出「2本」《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心智圖有用嗎?你為什麼會想學心智圖?例如:「我認為有用,我想瞭解心智圖可以用在哪些情境」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3(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4(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