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啣花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啣花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啣花園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 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啣花園 在 lisa 家料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5 08:12:57
《龍吐珠》 ❤️龍吐珠花萼乳白,花冠鮮紅,花絲白色長伸出,恰似玉龍龍口啣紅珠,故稱為龍吐珠。 #花#賞花#花園#龍吐珠#白萼赬桐 (南海植物誌)#白花蛇舌草 #ㄧ點紅#馬鞭草科 #散步#隨手拍 #igflower #flowers #natural#winter...
啣花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
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取自《因為身體記得》
*****************************
這個禮拜天,要跟這本書的作者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作者的學、經歷相當豐富,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特別驚訝的感覺。因為我一向對於身心靈成長的「身體」層面,非常在意,這本書把「身體」的部分,包括身體對心靈的重要性,講得非常詳盡且吸引人,讓我很想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拜師。
「許多哈佛生都曾經因為壓力過大而罹患憂鬱症、崩潰等。」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很多父母想要孩子追求高學歷,卻不在乎相應的風險。我常講一個簡單的道理,雖然簡單,但相當容易被忽略:注意力長期往外,常常會忘了自己!
為了外在的功名利祿,不斷地剝削自己,透支自己的體力、壓抑自己的情感。這顯然不是把自己當好朋友,連朋友都談不上。如果說成是把自己當成慾望的奴隸,也不算誇張。
還好,作者的慈悲大愛,把自己辛苦走來的復原之路,慷慨分享。讓我們有機會早一點醒悟,早一點接納自己,享受自己的存在!
「貴生是東方思維,…簡單的說,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事情,比活下去還重要。」
作者特別提醒,所謂活下去,是活得精采、活得開心、活得自在。這一點雖然不算是社會上重視的功成名就,卻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大成就。
我很榮幸能當面跟作者學習,也邀請各位朋友一同來參與,不管是新書分享會,還是打開書本一起閱讀作者的智慧。祝福您,養生做得好,煩憂不打擾!
*****************************
【文/ 尤虹文】
憂鬱的人生勝利組
大學期間情傷,憂鬱到了一個程度,自殘的念頭便如影隨形,走在十字路口就會莫名其妙的希望車子來撞傷我。徐老師說我十年憂鬱症,真的很準,剛好就是哈佛大二的時候。最諷刺的是,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病了,依舊不知收斂,賣命衝刺。一方面也因為當時哈佛周圍的人都這麼憂鬱的活著,所以我以為,我也應該這麼活著。
好萊塢著名演員娜塔麗.波曼,跟現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同屆。我們大一時,她應該剛畢業,但那時聽說她還住在學校附近,所以我有幾個「星際大戰」入迷的同學,還是在校園內四處尋找她的身影。
她應該算是人生勝利組,是明星,又念哈佛。結果,娜塔麗回哈佛大學畢業演說時,是這麼告訴大家的:
「我剛到哈佛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不配到這所名校。每次我開口說話,都必須不斷向周遭同學證明我不只是個笨演員。大二那年,有許多黑暗時刻:十九歲第一次心碎、吃了有憂鬱症副作用而下架的避孕藥、在冬天想念陽光……好多次,我跟教授會談到一半就悲從中來,放聲大哭,我肩上的擔子如此沉重,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兼顧課業與事業,甚至每天早上連起床都有困難……」
許多哈佛生都曾經因為壓力過大而罹患憂鬱症、崩潰等。娜塔麗.波曼提到的經歷,也是許多哈佛人的親身經歷。我的兩個室友,每天都要吃抗憂鬱的藥。一個同學因為憂鬱加厭食症,瘦得皮包骨,休學一年去療養,畢業後去高盛銀行工作。另外一位作曲天才同學因為一直低迷有自殺傾向,大四被學校送到精神病院去,一段時間後才回來上課。
憂鬱症並不可恥,憂鬱症是一種病,是可以治療的。如果你活得不開心,絕對不是你的錯,那是因為你生病了。你的身體在給你溫柔的提醒,告訴你,你需要幫助了。周圍會有許多人可以幫助你。
沒有人生來就會上網或是去大賣場說:「你好,我今天想來購買憂鬱症這個東西。」不可能的。我們生下來,就是每天要開開心心的活下去。
那為什麼那麼多最頂尖的哈佛生,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搞不清楚呢?為什麼一個人到了人人欽羨的最高點,最後竟落得憂鬱症呢?
因為年輕時,不懂兩個字:貴生。
人憂鬱到了一個程度,慢慢的就會開始不愛護自己,黃帝內經把這個稱為「形不與神俱」。像是娜塔麗.波曼,每天都哭、爬不起來,這是憂鬱症的前兆。所有心理變化都有生理基礎,其實都是身體已經開始跟你示警了。
***
聆聽身體發出的警訊
我的經驗跟娜塔麗相似,但是我有聆聽身體的信號嗎?沒有!我有注意到身體給我的溫馨提示嗎?沒有。我還是拚命三郎一樣,要做到最好。這叫什麼?「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
隋珠彈雀出自《莊子.讓王》篇:春秋時代的隋國國君救了一條受傷的蛇,後來大蛇為了報答他,就啣了一顆舉世無雙的夜明珠來送給隋侯,後人稱為隋侯之珠。這是全天下最稀罕、最珍貴的珠寶。
結果,有一個喜歡打鳥的人,竟然選擇用這顆全世界最珍貴的夜明珠,來打那些四處飛來飛去的小麻雀。所有人都笑了,這個傻子怎麼愚蠢至極?
難道,我跟我的哈佛同學們,不是跟這個故事裡的人一樣傻嗎?我們知道得失輕重嗎?我們的生命如此寶貴,每個人都像一顆獨一無二、閃閃發光的夜明珠,結果呢?我們不就是用這顆夜明珠來打鳥?打到就沾沾自喜,打不到就黯然神傷。我們熬夜通宵,我們痛苦吃憂鬱藥,為了4.0GPA成績?為了愛情?為了實習?為了期末報告?為了畢業後的薪水?無數個為了,卻忘了自己。
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把自己弄得憂鬱,把自己送到精神病院,失掉生命,甚至自殺。請問,這一切還值得嗎?沒有什麼比開心、健康的活著更重要。這句話說起來簡單,每個人都知道,但真正做到的人非常少,也非常困難。我也是直到遇見中醫和道家思維,才慢慢的一點一滴修正:活著應該養足精氣神、陽氣,而不是爭求虛假的東西:學位、舞台、評價、名氣。
***
先珍愛自己
之後,我養成習慣:只要家裡出了大事大變故,或心情受到極大驚嚇和波動,一定馬上找中醫或自我調理,從身體下手,保護軀殼,進而保護心神不受傷害。
因為了解貴生的重要,我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為什麼?
會愛到出賣自己、背叛自己的人,怎是真愛?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愛別人?就是因為嫌棄自己、厭惡自己,覺得自己不值、自悲、自咎,不懂得貴生厚生,才會把別人的愛看得比天高、比地深、比自己重。得不到便生不如死。回憶起年輕往事,這真是血的教訓。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少年維特的煩惱》、《羅密歐與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淒美的愛情故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角都是邪氣上身,忘了自己的生命是多麼的寶貴,忘了不管多麼愛一個人,也不能不先愛自己。
任何療法都只是手段,最後還是要靠患者本身。如果無法做到「再愛也不能背叛自己」,這樣的人,即使走遍世界尋訪名醫,病也不可能康復。
.
以上文字取自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43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啣花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
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取自《因為身體記得》
*****************************
這個禮拜天,要跟這本書的作者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作者的學、經歷相當豐富,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特別驚訝的感覺。因為我一向對於身心靈成長的「身體」層面,非常在意,這本書把「身體」的部分,包括身體對心靈的重要性,講得非常詳盡且吸引人,讓我很想要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拜師。
「許多哈佛生都曾經因為壓力過大而罹患憂鬱症、崩潰等。」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很多父母想要孩子追求高學歷,卻不在乎相應的風險。我常講一個簡單的道理,雖然簡單,但相當容易被忽略:注意力長期往外,常常會忘了自己!
為了外在的功名利祿,不斷地剝削自己,透支自己的體力、壓抑自己的情感。這顯然不是把自己當好朋友,連朋友都談不上。如果說成是把自己當成慾望的奴隸,也不算誇張。
還好,作者的慈悲大愛,把自己辛苦走來的復原之路,慷慨分享。讓我們有機會早一點醒悟,早一點接納自己,享受自己的存在!
「貴生是東方思維,…簡單的說,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事情,比活下去還重要。」
作者特別提醒,所謂活下去,是活得精采、活得開心、活得自在。這一點雖然不算是社會上重視的功成名就,卻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大成就。
我很榮幸能當面跟作者學習,也邀請各位朋友一同來參與,不管是新書分享會,還是打開書本一起閱讀作者的智慧。祝福您,養生做得好,煩憂不打擾!
*****************************
【文/ 尤虹文】
憂鬱的人生勝利組
大學期間情傷,憂鬱到了一個程度,自殘的念頭便如影隨形,走在十字路口就會莫名其妙的希望車子來撞傷我。徐老師說我十年憂鬱症,真的很準,剛好就是哈佛大二的時候。最諷刺的是,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病了,依舊不知收斂,賣命衝刺。一方面也因為當時哈佛周圍的人都這麼憂鬱的活著,所以我以為,我也應該這麼活著。
好萊塢著名演員娜塔麗.波曼,跟現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婿同屆。我們大一時,她應該剛畢業,但那時聽說她還住在學校附近,所以我有幾個「星際大戰」入迷的同學,還是在校園內四處尋找她的身影。
她應該算是人生勝利組,是明星,又念哈佛。結果,娜塔麗回哈佛大學畢業演說時,是這麼告訴大家的:
「我剛到哈佛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不配到這所名校。每次我開口說話,都必須不斷向周遭同學證明我不只是個笨演員。大二那年,有許多黑暗時刻:十九歲第一次心碎、吃了有憂鬱症副作用而下架的避孕藥、在冬天想念陽光……好多次,我跟教授會談到一半就悲從中來,放聲大哭,我肩上的擔子如此沉重,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兼顧課業與事業,甚至每天早上連起床都有困難……」
許多哈佛生都曾經因為壓力過大而罹患憂鬱症、崩潰等。娜塔麗.波曼提到的經歷,也是許多哈佛人的親身經歷。我的兩個室友,每天都要吃抗憂鬱的藥。一個同學因為憂鬱加厭食症,瘦得皮包骨,休學一年去療養,畢業後去高盛銀行工作。另外一位作曲天才同學因為一直低迷有自殺傾向,大四被學校送到精神病院去,一段時間後才回來上課。
憂鬱症並不可恥,憂鬱症是一種病,是可以治療的。如果你活得不開心,絕對不是你的錯,那是因為你生病了。你的身體在給你溫柔的提醒,告訴你,你需要幫助了。周圍會有許多人可以幫助你。
沒有人生來就會上網或是去大賣場說:「你好,我今天想來購買憂鬱症這個東西。」不可能的。我們生下來,就是每天要開開心心的活下去。
那為什麼那麼多最頂尖的哈佛生,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搞不清楚呢?為什麼一個人到了人人欽羨的最高點,最後竟落得憂鬱症呢?
因為年輕時,不懂兩個字:貴生。
人憂鬱到了一個程度,慢慢的就會開始不愛護自己,黃帝內經把這個稱為「形不與神俱」。像是娜塔麗.波曼,每天都哭、爬不起來,這是憂鬱症的前兆。所有心理變化都有生理基礎,其實都是身體已經開始跟你示警了。
***
聆聽身體發出的警訊
我的經驗跟娜塔麗相似,但是我有聆聽身體的信號嗎?沒有!我有注意到身體給我的溫馨提示嗎?沒有。我還是拚命三郎一樣,要做到最好。這叫什麼?「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
隋珠彈雀出自《莊子.讓王》篇:春秋時代的隋國國君救了一條受傷的蛇,後來大蛇為了報答他,就啣了一顆舉世無雙的夜明珠來送給隋侯,後人稱為隋侯之珠。這是全天下最稀罕、最珍貴的珠寶。
結果,有一個喜歡打鳥的人,竟然選擇用這顆全世界最珍貴的夜明珠,來打那些四處飛來飛去的小麻雀。所有人都笑了,這個傻子怎麼愚蠢至極?
難道,我跟我的哈佛同學們,不是跟這個故事裡的人一樣傻嗎?我們知道得失輕重嗎?我們的生命如此寶貴,每個人都像一顆獨一無二、閃閃發光的夜明珠,結果呢?我們不就是用這顆夜明珠來打鳥?打到就沾沾自喜,打不到就黯然神傷。我們熬夜通宵,我們痛苦吃憂鬱藥,為了4.0GPA成績?為了愛情?為了實習?為了期末報告?為了畢業後的薪水?無數個為了,卻忘了自己。
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把自己弄得憂鬱,把自己送到精神病院,失掉生命,甚至自殺。請問,這一切還值得嗎?沒有什麼比開心、健康的活著更重要。這句話說起來簡單,每個人都知道,但真正做到的人非常少,也非常困難。我也是直到遇見中醫和道家思維,才慢慢的一點一滴修正:活著應該養足精氣神、陽氣,而不是爭求虛假的東西:學位、舞台、評價、名氣。
***
先珍愛自己
之後,我養成習慣:只要家裡出了大事大變故,或心情受到極大驚嚇和波動,一定馬上找中醫或自我調理,從身體下手,保護軀殼,進而保護心神不受傷害。
因為了解貴生的重要,我再愛一個人,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為什麼?
會愛到出賣自己、背叛自己的人,怎是真愛?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愛別人?就是因為嫌棄自己、厭惡自己,覺得自己不值、自悲、自咎,不懂得貴生厚生,才會把別人的愛看得比天高、比地深、比自己重。得不到便生不如死。回憶起年輕往事,這真是血的教訓。
真正的愛,是一種心氣充盈的溫和能量,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這種溫和之氣會自然而然的散發。你自己舒服,別人跟你在一起也是如沐春風般的美好。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屬於她的一段美好愛情是:「我沒有你,我過得很好;你沒有我,你也過得很好;我們有彼此,我們都過得更好!」
《少年維特的煩惱》、《羅密歐與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淒美的愛情故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角都是邪氣上身,忘了自己的生命是多麼的寶貴,忘了不管多麼愛一個人,也不能不先愛自己。
任何療法都只是手段,最後還是要靠患者本身。如果無法做到「再愛也不能背叛自己」,這樣的人,即使走遍世界尋訪名醫,病也不可能康復。
.
以上文字取自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43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啣花園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上市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
◎徐正雄
✨江蕙:「充滿故事的人生!也是我最難忘的年代!」✨
她走進北投的硫磺煙中,一唱便是十多年。
那首歌裡沒有丈夫和子女,有的是青春叛逆,
與一再撕扯割裂的生命……
我的媽媽,
一生擁有三個名字、三種身分──
靠撿破爛維生、被賣進酒家的童年;十五歲被迫走入婚姻;為了娘家生計,不得不到北投那卡西走唱──媽媽的人生,比一部八點檔連續劇還精采。
但對我來說,她更像是穿插在連續劇之間的廣告。僅存的記憶,只有小時和媽媽四處賣藥表演,或是熬夜等她從北投走唱回來。除此之外,她在我心裡,始終是一個瀆職的母親。
直到四十歲那年,媽媽毫無預警地出現,又一次闖入我的生命,緩緩道出她的一生……
她在命運的大浪中浮沉漂流,
當華服褪去,脂粉顏色盡失,
終在最初的名字,做回原始的自己。
▌一個在那卡西走唱大半生的大無畏女子,比八點檔更戲劇的一生;一個兒子為母親寫下的人生故事,述說渴望自由的靈魂如何在體制中,對抗世人的眼光與生命的壓力。▌
★知名導演‧編劇──誠摯推薦
🔸陳慧翎:「從小,我就喜歡聽故事。期盼在歌仔戲班唱小生的大姑姑和總是華麗登場的姆婆講古早年代的心情,幾乎等同於每晚六點半要守住葉青的歌仔戲。她們最常說的就是我們陳家在西門町曾有一大片香蕉田,要不是阿祖抽鴉片敗光光,我們哪會像現在淒慘落魄!
我只能想像自己曾有那麼百萬分之一的機會能成為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名媛千金,一直到前幾年,我去戶政事務所申請日據時代的戶籍謄本,看見曾祖父的名下土地,開了輾米廠,以及上頭標註的小小「阿」字(吸食鴉片者),才明白那些故事不只是故事。
蘇綉雲,這一生有三個名字的女人,我覽閱了她生命的波折,卻也照見在自己家族裡的每個女人。
其實,我們都被織進一張叫做歷史的毯子。」
🔸蕭雅全:
「《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講述作者母親一生的故事,在故事的側面,也記錄下許多一九七、八○年代的臺灣細節。」
🔸瞿友寧:
「本書書名是以作者角度命之,文字卻用母親的視角,或許這樣更能寫入母親的情感。主人翁侃侃而談自身一生的遭遇,真的宛如八點檔的戲劇轉折,若非親身經歷,幾乎難以想像。第一人稱的敘述,更能顯現在那樣時代背景下,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如何在體制中對抗眾人的眼光與生命的壓力。
我的母親也曾在歌廳駐唱,所以更能感同身受,而那樣充滿魔幻色彩的年代,文字故事雖極其寫實,但也自成一種況味的荒謬與不真實。或許因為劇情曲折離奇,幾乎毫無喘氣地跟著作者走完他母親的一生,毫無冷場,也充滿張力。」
江蕙 Jody Chiang、吳念真、陳慧翎、蔡振南、蕭雅全 觀景窗花園、瞿友寧、譚立安 __懷戀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1/9讓我們一起回到最難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