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啟封詞學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啟封詞學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啟封詞學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啟封詞學校產品中有2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們不是當事人,你們根本不懂這種感覺有多痛。」🤝 -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下排牙齒長在外面,也就是傳說中的「戽斗」,我很天真相信家人說的話,我只要舌頭一直舔上排牙齒,我就會有一天可以跟別人一樣,直到當我有讀了書、看了牙醫,才知道這是一個大謊言。 - 我很難過自己和別人不同,但同時也很慶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年代娛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每個人心裡都曾有一個名字 刻在了彼此的青春裡 「Hello ,你好嗎?! 」 那個曾經像光一樣走入我生命中的你 想見你 即便再遙遠,也是順路的 2020年最新BL新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由瞿友寧監製、柳廣輝執導,演員則由《紅色氣球》的陳昊森、《返校》的曾敬驊,及...

啟封詞學校 在 關韶文 關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3:48:04

「你們不是當事人,你們根本不懂這種感覺有多痛。」🤝 -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下排牙齒長在外面,也就是傳說中的「戽斗」,我很天真相信家人說的話,我只要舌頭一直舔上排牙齒,我就會有一天可以跟別人一樣,直到當我有讀了書、看了牙醫,才知道這是一個大謊言。 - 我很難過自己和別人不同,但同時也很慶幸,...

啟封詞學校 在 Charles|相片和他的故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0:12:04

#一日如一生的愛 正式公開 / 大家好,終於來到今天,可以正式地告訴大家關於新書上市的消息:) 👉7/27(二)起開始預購、8/1(日)全台正式上市。 ✅購買連結和通路,以及首刷神秘禮物會在下週公告。 - 簡單的兩行字,打字起來卻格外激動,從年初開始洽談並且撰寫的半年期間。 身邊的人一定聽我自我懷疑...

啟封詞學校 在 Chin Hsi 金禧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9:18:25

早安!這星期天給大家滿滿的元氣! 剛剛看了台灣新聞,美國、日本都開始捐贈疫苗了,感動內!希望大家無代志麥出門啊!若真需要出門,請照顧好自己的眼、口、鼻,多洗手。 最重要的還是加強自己自身的免疫系統,多吃維他命c含量高的天然食物,早睡早起,適量運動,規劃自己每天的行程,列出想做的事,反而能讓自己每天...

  • 啟封詞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2:48:06
    有 2,752 人按讚

    「你們不是當事人,你們根本不懂這種感覺有多痛。」🤝
    -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下排牙齒長在外面,也就是傳說中的「戽斗」,我很天真相信家人說的話,我只要舌頭一直舔上排牙齒,我就會有一天可以跟別人一樣,直到當我有讀了書、看了牙醫,才知道這是一個大謊言。
    -
    我很難過自己和別人不同,但同時也很慶幸,至少我的牙齒還算整齊、我也把它們照顧的很白皙,很多人常常誇獎我「關,你的牙齒很漂亮!」我真的哭笑不得,因為我的牙齒就是我最討厭的那一種。😒
    -
    以前醫生告訴我,要等骨頭長齊了才能做手術,在我大學畢業後,我自己默默去牙醫諮詢,才發現一個正顎手術要至少50萬元,我打消了這個念頭,我一直騙自己「沒差啦!又沒有人發現!還不是好好的!」
    -
    其實我從小咬合不正,導致我上下牙齒沒辦法對齊,所有帶筋的肉品我幾乎咬不斷,所有米飯則只能送到後面咬,最後導致牙齒容易蛀牙、根管治療。
    -
    為了圓一個想當記者、主持人的夢想,我小時候拿起學校的墊板,在我所有不能發的「唇齒音」上打叉,所有ㄗ、ㄘ、厶我都劃掉,我想盡辦法用我可以想到的名詞代替,像是「洗澡」我就會改成「淋浴」,這30年來我不斷練習好這件事,就是怕被發現自己發音不清楚。💪🏻💪🏻
    -
    我曾經異想天開,想要一直變胖,因為臉型就會看不見,沒有人知道我的下巴長得比較出來,甚至我相信很多長期看我影片的觀眾,有人根本沒發現,也有人早就發現了。
    -
    在以前「戽斗星球」很紅的日子裡,更是造成了我的極度自卑,一堆人瘋買這樣的玩偶,我真的一點都不覺得可愛,我只是很想問「如果長在你們臉上,真的可以嗎?」
    -
    這些年我很努力賺錢,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前進,但是當我每天被工作塞滿的同時,我卻忘了當時這麼努力賺錢的原因。是的!我想做手術!我想要賺到50萬可以讓自己變成喜歡的樣子!❤️
    -
    在30歲這一年,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我會從下半年開始戴牙套、順利的話明年初動手術,可能會休息一段時間,如果太想我請原諒我,我需要充足的休息才能夠再回來好好工作,術後再繼續戴至少兩年的牙套維持咬合。
    -
    謝謝昨天收到的上百封訊息,你們讓我感到很不孤單,原來在這世界上的某一個角落裡,有人跟我一樣為了想做手術害怕、錢不夠不敢啟齒、做了手術重拾自己,謝謝你們給我的勇氣,讓我以後的「樂觀」不會是被迫練習的出來的,再也不是因為學會「自嘲」而感到幽默。
    -
    我知道這是一個很大並且有風險的手術,但我不想要有任何遺憾,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我要替年幼的自己圓夢,我曾經這麼想做的這件事情,我不能忘記。
    -
    隱藏了這麼久,一次說出來的感覺真好,也謝謝那些早就發現卻不點破的觀眾,你們也是讓我建立自信很重要的伙伴,即便很容易又被摧毀,但是我們不會輕言放棄的!祝我順利吧!✨✨✨
    -
    【重大公告】花50萬動手術!關韶文未來要跟觀眾請長假!
    https://youtu.be/f2VQe7oQcSI
    -
    #正顎手術
    #為了自己的生活勇敢一次
    #變成最美麗勇敢的自己
    #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我自己

  • 啟封詞學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19:19:25
    有 238 人按讚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你看團時很近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為了避免開始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因為我錯過命運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 啟封詞學校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30 13:20:41
    有 321 人按讚

    【✍️涂醫師觀點:「超前部署」先驅是他!後藤新平與李登輝對台灣現代化的關鍵影響】

    前總統李登輝於去年7月30日辭世至今,屆滿周年。他是我們台灣人懷念的「民主先生」,也是日本人遵為「國師」的政治導師。擔任總統期間,#他一步步帶領台灣從軍事獨裁轉變為民主體制,終止動員戡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甚至在政權轉移過程中不流一滴血,成就一場「寧靜革命」。

    日本後藤新平會第一屆後藤新平獎特別頒給台灣的李登輝前總統,2007年6月1日李登輝前總統在東京國際文化會館接受頒獎時,致詞提到他心中偉大的精神導師─後藤新平先生在台灣留下現代化的巨大功績,李前總統感覺兩人之間確實存在一種空間聯繫,他認為後藤新平留給台灣的,不只是輝煌貢獻與成就,特別是其瞻之彌高、望之彌遠的偉大人格與宏大價值觀,深深感動和影響了李前總統。

    細看後藤新平的經歷,他習醫出身,先後擔任日本衛生首長與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1898年3月至1906年6月)。在百年前,台灣仍是未開化的瘴癘之地,疫病橫行,後藤新平秉持「生物學原則」,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台灣調查與建設。

    後藤新平曾說:在目前科學進步之下,必須根據生物學的原則,也就是要發展農業、工業、衛生、教育、交通、警察,必須先進行土地調查、戶口普查及風俗習慣調查,然後依調查結果提出對策。他在台灣的幾年內,制定傳染病預防法、成立疫苗研究所、改進河川汙濁與工廠衛生。不管改善治安或改革經濟、教育、醫療、環境,#後藤新平用科學方法把台灣帶向現代化,如今看來,仍相當具有遠見。

    我也是由醫師走向政治之路,特別能理解他的決策方式。我們都把「#預防醫學」的理念運用到「#預防政治學」,如現在為人熟知的「#超前部署」概念。我們都以生理學的基礎,把社會當作一個「人」來看待,對社會問題從診斷開始,再據此提出保健、治療對策。

    李登輝前總統也一樣用務實和前瞻性的眼光在處理問題,他與後藤新平,兩人均屬於先驅者。後藤新平用科學帶來台灣的現代化,李前總統則以民主帶來台灣的自由人權。他們兩人把台灣的「科學」與「民主」推展到新的境界,而這正是一個國家進步最重要的兩項特質。「民主」是少數尊重多數,傾聽民意,不能獨裁;「科學」就是尊重實證和數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一百多年前五四運動提倡的「德先生」(Mr. Democracy)與「賽先生」(Mr. Science),終於在後藤新平及李登輝前總統的睿智及努力下,在台灣成功落實。

    1996年5月20日出版的《新聞周刊》(Newsweek)國際版封面,就是首任民選總統李登輝,封面標題是「#民主先生」(Mr. Democracy)。台灣在李前總統以德川家康的精神,背著十字架一步一步提升台灣的民主。李登輝前總統自己也認為他一生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 #不流血的寧靜革命。

    我受到李前總統很大的啟發與鼓勵,他過去指派我擔任「守根台灣」助選團團長,各地走透透,幫助李登輝學校的校友助選,為的就是深耕台灣,邁向民主。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從後藤新平之於李登輝,雖處不同時空,微斯人吾誰與歸。

    值此李前總統辭世周年之際,發展「#李登輝學」的政治哲學思想,打造「李登輝圖書館」正逢其時。期待讓更多台灣民眾,學習一位政治家的的智慧與領導風範,共同追思與感懷,永遠不忘讓台灣更進步的初心。

    👉照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原文刊載/《蘋果新聞網》「蘋評理」即時論壇 https://reurl.cc/1YL39Q

  • 啟封詞學校 在 年代娛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15 19:00:19

    .
    每個人心裡都曾有一個名字 刻在了彼此的青春裡
      
    「Hello ,你好嗎?! 」
      
    那個曾經像光一樣走入我生命中的你
      
    想見你
      
    即便再遙遠,也是順路的
       

    2020年最新BL新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由瞿友寧監製、柳廣輝執導,演員則由《紅色氣球》的陳昊森、《返校》的曾敬驊,及新生代演員邵奕玫共同主演。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遺憾,而誰是那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1987年台灣解嚴,高二生張家漢在烈日泳池畔初見同校的王柏德,從此再也無法收回目光。當學校解除髮禁、招收女學生,原以為解嚴開啟了自由戀愛的大門,社會與人心卻仍未改變,一再壓抑他們對愛、性與性向的摸索和擁抱,此時學妹的出現,更激化兩人的曖昧關係。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戀,何時才能說出口?
      
    「每一個人的初戀都像史詩電影一樣偉大」《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把年少時那份真摯純愛演繹的淋漓盡致,真誠動容。 由新生代歌手龔言脩所演唱的電影宣傳曲《Hello》,同樣地深情虐心,雖然我們沒辦法讓那些時光重新來過,或許能夠輕聲問候:「你現在好嗎?」
      
      
    《HELLO》數位音樂線上聽

    🎵KKBOX:►https://kkbox.fm/sa5OOq
    🎵MyMusic:►https://bit.ly/3bZtloQ
    🎵friDay:►https://bit.ly/3bWbLlM
    🎵Apple Music:►https://apple.co/2Fti8kE
    🎵Spotify:►https://spoti.fi/2Fti7x6
    🎵LINE MUSIC:►https://www.line-website.com/music-external-link?type=album&dest=2763839
    🎵Jio music:►https://bit.ly/32tjdBy
    🎵TIDAL music:►https://bit.ly/33uCT7n
    🎵qobuz music:►https://bit.ly/3mk1557
    🎵網易云音樂:►https://music.163.com/#/album?id=94903565
    🎵蝦米音樂:►https://www.xiami.com/album/1tvsFuafe93
    🎵QQ音樂:►https://y.qq.com/n/yqq/album/000Bm1lZ0Z7Nqi.html
    🎵酷狗音樂:►https://www.kugou.com/yy/album/single/39140859.html
    🎵酷我音樂:►http://www.kuwo.cn/album_detail/15576600
    🎵咪咕音樂:►https://music.migu.cn/v3/music/album/1135362417
    🎵微博音樂:►https://weibo.com/p/10151501_67004475
      
         
    【HELLO】
         
    發了瘋 著了魔 捆綁我是一條條回憶的鎖
    越寂寞 我越享受 就算多痛都別叫醒我

    Hello 你聽到嗎? 是我在呼喊啊
    Hello hello 請跟我說說話
    親愛的 你好嗎? 你還會想我嗎
    Hello hello 我跟自己說話 請回答
     
    逃不開 躲不過 你的名字早已刻在心裡頭
    想緊握 你卻遠走 究竟我們在哪裡錯過
     
    Hello 你聽到嗎? 是我在呼喊啊
    Hello hello 請跟我說說話
    親愛的 你好嗎? 你還會想我嗎
    Hello hello 我跟自己說話 請回答
     
    永恆是顆虛偽的糖
    任回憶終堆積成牆
    是誰說了誰說了謊
    卻要一直偽裝
    而我們的我們的愛流放

    Hello 你聽到嗎? 是我在呼喊啊
    Hello hello 請跟我說說話
    想知道 你好嗎? 你還會想我嗎
    Hello hello 我跟自己說話 請回答
      
        
       
    作詞Lyricist:張傑/陳瓊貞
    作曲Composer:張傑
    製作人Producer:張傑
    編曲:賴暐哲 Steven Lai
    吉他:張傑 AJ
    Bass : 林奧迪 Lin OD
    鼓:陳柏州(Q毛)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林正忠Jerry Lin
    混音室Mix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Platinum Studio
    配唱錄音師Vocal Recording Engineer:AJ張傑
    配唱錄音室:白金錄音室Platinum Studio
          
    監  製:瞿友寧
    導  演:孫悅慈
    攝  影:古曜華
    現場製片:鄭令婕
    外聯製片:劉芷瑄
    平面攝影:Art 威 https://www.facebook.com/ArtwayImageDesign/
    封面設計:索羅曼斯特 創意溝通
    海報設計:林建偉/林祐睿
    妝  髮:914 makeup'n hair https://www.facebook.com/914JoyceLee/

  • 啟封詞學校 在 古箏女神何瑩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2-11 20:55:32

    #笑傲江湖 #滄海一聲笑 #swordsman

    萬眾期待我今日以"任盈盈"角色
    為大家演奏一曲笑傲江湖之滄海一聲笑
    演奏曲目 :滄海一聲笑?
    古箏演奏 :何瑩瑩 Melody Ho?

    今日人日 "年初七"
    人人都生日
    恭喜你哋人人都開開心心、健健康康。?
    古箏雙指搖 : 一般採用懸腕搖法,大指與食指或中指,保持在三度或與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關節自然彎曲保持不動,其餘三指自然放鬆,彈奏時依靠手腕的力量帶動,完成一個連續和弦的效果。

    古箏刮奏:刮奏的時候,指甲片不能插入太深,也不適合太淺。感覺就比平時彈琴的深度稍微淺一點。手掌和手肘的姿勢和彈琴差不多,要抬起來,不能因為隨意刮奏而失去了手型,耷拉下來。

    搖指:使用大指或食指連續的向里、向外快速彈弦,以達到音色連貫的一種古箏演奏技法。近年來隨著演奏技巧的不斷發展及樂曲表現力的要求,搖指這一指法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並派生出以搖指為基礎的多種演奏形式如八度搖、雙指搖、掃搖、扣搖、多指掃搖等。

    懸腕搖——在扎桩摇和支腕摇的基礎上將指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放,懸腕搖不需要任何支架,完全靠手腕的控制和力量來完成搖指,這種搖指擺脫了扎樁的局限,可以完成自前岳山到碼子之間任何地方音色的要求,如游搖等。

    左手彈弦時,可以選擇戴指甲、指肉撥弦、指甲 撥弦 。
    差別在於: 戴指甲——要花較長的時間習慣左手戴指甲撥時,那 種 「 怪 怪 」的感覺。

    純用指肉撥弦:較痛、練習不當可能會起水泡,但 音色醇厚的優點難以取代。

    Facebook:
    古箏melody何瑩瑩
    https://m.facebook.com/melodyingying/

    IG:
    Melodyguzheng
    https://www.instagram.com/melodyguzheng/

    Youtude:
    Melody Ho

    https://www.youtube.com/c/MelodyHoying

    電郵:
    Melody25673575@gmail.com


    #古箏 #中樂 #古箏碩士 #滄海一聲笑 #任盈盈
    #笑傲江湖 #何瑩瑩 #MelodyHo #瑩聲雅集
    #古箏教學 #古箏專業班 #千金古箏表演團
    #古箏小組班 #古箏專業個人教授 #古箏碩士
    #秋葉緣 #滄海一聲笑 #冰封的心 #仲夏夜戀曲
    #春霜 #古箏 #中樂 #音樂學校 #音樂教室
    #千金古箏表演團 #MissHK #古箏調音班

    你是否想支持我的古箏專輯 ?
    古箏女神 箏心真意
    ?? 如果是的請入數$128在以下戶口, 然後email聯絡我,給我一張入數紙,確認購買。 然後請寫低你的地址,和電話號碼, 我會順豐給你,郵費順豐到付。 ??thanks!


    #卡農
    https://youtu.be/hofSF86EmK8

    #鬼滅之刃
    https://youtu.be/nM4ts9Qh4rs

    #夢中的婚禮 千金
    https://youtu.be/G5152xXsIXc

    #冰封的心 古箏女神原創曲
    https://youtu.be/oVD5MfXTq-o

    #誰令你心癡 張國榮
    https://youtu.be/hF5gkwgwxUM

    #追 張國榮
    https://youtu.be/pifnKs2V-2s

    #倩女幽魂 張國榮
    https://youtu.be/yvu0c5GxUps

    #沉默是金 張國榮 許冠傑
    https://youtu.be/ignEIqCEkQw

    #邊個話我傻 #旱天雷
    https://youtu.be/QJi3h6QgWT8

    #步步高 #廣東音樂
    https://youtu.be/hZNl__IeSyw

    #Last Christmas
    https://youtu.be/XdC6O_H2U34

    #秋葉緣 古箏女神原創曲目
    https://youtu.be/vJNXI-6WH-c

    #月圓花好
    https://youtu.be/i1amyo1Wvvs

    #幸福渠水到俺川
    https://youtu.be/Q_YWVsNcEag

    何瑩瑩個人簡介

    ?音樂學習歷程: 九歲學鋼琴,十歲學古箏。 古箏師隨許菱子教授,啟蒙於吳曉紅老師,獲錢璟老師的指導。 在演藝學院期間, 跟隨彭俊傑老師學習作曲,鄧樂妍老師學習編配。

    ?何氏多次獲得奬學金,得到名師指導: 多次獲《匯豐銀行慈善奬學金》到內地進修: 到廣州隨饒寧新教授, 到北京隨王中山教授。 到台灣隨樊慰慈教授 。 ?何氏參與不同類型的音樂會:

    ?主辦了: 2013《王中山作品專場》 2014《活五調與潮州箏曲》講座音樂會 2014《何瑩瑩碩士畢業演奏會》(全院滿座) 2016 瑩聲雅集《純箏》音樂會(全院滿座) 2018 《純箏2》音樂會 2019 《純箏3.千金之夜》音樂會 2020 《樂行純箏慈善音樂會》

    ?協辦了: 2013《箏動心弦中日箏曲音樂會》(全院滿座) 2015 《箏琛》音樂會(全院滿座)

    ?音樂會重點嘉賓: 2017《二胡金曲欣賞》音樂會(全院滿座) 2017《水月鏡花原是夢》音樂會(全院滿座) 2017《經典重溫》音樂會(全院滿座) 2018《情人節音樂會之鄧麗君名曲》(全院滿座) 2018《粵語電影音樂與插曲》(全院滿座) 2018《秋月》音樂會(全院滿座) 2019《萬花吐豔伴梁祝》音樂會 (全院滿座) 與著名二胡演奏家辛小玲小姐同台演出 2019《梅豔芳名曲》音樂會(全院滿座)

    ?參與大型表演活動: 2013-2015 擔任「康樂及文化事務處」文化大使 2014《第一屆國際古箏研討會》獲選以《曉霧》一曲擔任《交流音樂會》的獨奏。 2017 遠赴大溪地擔任 《大溪地華裔小姐選舉》表演嘉賓 2020 帶領千金古箏表演團以滄海男兒和秋葉緣,兩首曲入選 「香港中樂團《同聲抗疫—香港網上中樂節》八音和鳴」 參與古箏論文演講: 2014《第一屆國際古箏研討會》發表《從活五調看潮州箏曲的調性轉換》。

    ✨何氏以獨奏身份與不同的樂團合作: 與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合作: 2012《周成龍專場音樂會》獲選二重奏《苗山春》 2014《周煜國專場音樂會》獲選領奏《雲裳訴》。 與香港演藝學院交響樂團合作: 2014勝出協奏曲比賽,獲選獨奏《雲裳訴》。

    ✨何氏比賽屢獲殊榮: 《首屆國際古箏之星協奏曲銀奬 》 《首屆國際箏之星專業組銅奬》 《校際音樂比賽箏深造組亞軍》 《校際音樂比賽古箏高級組亞軍》 《中華國際音樂藝術大賽十級組金奬 》 《中國關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全國義演活動古箏金奬》 《古箏少年組新聲柸優異奬》 《香港國際青少年器樂大賽中樂青年專業組銅獎》《青樂杯專業組銀奬》等等。

    ⚡️曾參與樂團: 香港青年彈撥中樂團成員、 香港演藝學院中樂團(中阮及古箏)、 香港演藝學院古箏團、 2017 創立千金古箏表演團。

    ?電視節目: 2014-2019《TVB文化廣場》十多場的演出嘉賓 2019《TVB明愛䁔萬心》與區瑞強先生和吳岱融先生同台演出 2019《TVB流行經典50年》與黎耀祥先生同台演出 2020《藝文誌》半小時古箏專輯 2020《TVB流行經典50年》與歐瑞強先生和鄭子誠先生同台演出
    https://www.facebook.com/523322747744477/posts/2850607571682638/

    ?配樂: 戲劇《只有香如故》 電影 《我媽媽是男人》

    ?演唱會伴奏嘉賓: 2012《張偉文唱好爸爸》 2013《李龍基濃情金曲夜》 2018《區瑞強慈善私房音樂會 2019《區瑞強名曲巨星真經典演唱會》 2019《新二胡唱演流行夜-李軍20世紀魅力香港》 2019《張偉文離別的叮嚀40周年演唱會》 2020 《歐瑞強我家你online演唱會》


    ?音樂專欄: 現任東周刊 e-blog《瑩瑩樂樂》專欄作家。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eblog/365

    ?音樂創作: 2018 何氏積極創作古箏曲目,並成為CASH香港作曲家作詞家協會的會員。 2018 何氏與關振宇先生創作的《秋.葉.緣》入選《第二屆盛事華箏.國際古箏音樂節》作品前40強,何氏並獲邀請擔任其決賽的評委。 2020 何氏與朋友一起創作的 《疫風中破浪》入選 「香港中樂團《同聲抗疫—香港網上中樂節》新韻傳音」。 2020 何氏首張個人音樂大碟《箏心真意古箏女神》面世。


    ?學生屢獲殊榮: 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演奏級(優秀)。 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九級(優秀)。 校際音樂節高級,中級,初級的組冠亞季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