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商業現代化六大發展策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商業現代化六大發展策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商業現代化六大發展策略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19961-Q19980) Q19961: 老師3067是科技etf?見你成日叫人月供佢 係咪現在唔好心急用錢投資?等機會先大量入? 後悔唔疫情果時做,宜家都唔知買咩好 龔成老師: 對,安碩恒生科技(3067)是科技類ETF。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
商業現代化六大發展策略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19961-Q19980)
Q19961:
老師3067是科技etf?見你成日叫人月供佢
係咪現在唔好心急用錢投資?等機會先大量入?
後悔唔疫情果時做,宜家都唔知買咩好
龔成老師:
對,安碩恒生科技(3067)是科技類ETF。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現時的資金,不要心急入貨,如果要買入,先考慮舊經濟股先,之後先再考慮新經濟股,始終現時新經濟股貴。
你可以將部分資金,投資舊經濟類,只要同時留有一定的現金就得,慢慢分注入,同時等機會,不要永遠等機會。
------------------------------------------------
Q19962:
我由2018年尾開始月供$7000以下組合(股票/市值佔組合%)
港鐡:19%
領展:10% (since Oct 19)
中生製藥:3% (since Aug 20)
比亞迪:48%
盈富:21%
另外,由今年開始分注買入安碩恒生科技。暫時只買入了2手。
這個組合都大概有兩年,想檢視一下,2021年應否維持現有組合比例或作調整,以提升資產增長力。另外,會努力留現金等待時機,繼續留意你的分析及學習投資。
謝謝你。
龔成老師:
比亞迪(1211)暫時唔好加注,你原有貨就長線。
而家慢慢加注其他股,3067都可慢慢分注入,如果你想組合增長力提高,就加大3067比例。
最重要是建立「組合」,同時留現金。
始終現時大市無之前咁平,部分股貴,因此要同時留現金。
------------------------------------------------
Q19963:
Halo 龔sir
想問問你點睇來年樓市,會平穩向上定有機會有小調整
因為有買樓計劃
謝謝
龔成老師:
香港樓市,中短期有可能向下(但不會大跌),長遠會向上。
首先要睇經濟基本面,如果經濟持續地差,失業率上升,樓市終會向下,這會對樓市有中期性的影響,不過,就算跌,都不會大跌,最多只是小跌,如果經濟差的情況不是太大,甚至不跌,這是由於背後的需求大。
在長遠計,我仍相信樓市在長遠計,因供求關係,仍是向上多。因為現時香港買樓的需求仍大,而長期供應不足,加上政府往後施政只會更加困難,好多所謂的大計劃都未必能夠實行,又或最後規模細左。
另一方面,需求大,我見唔少適婚年齡的朋友,都正等機會買樓,但未買樓,這些是「潛在需求」,過往每年不斷累積,只要樓市跌少少,就會有需求走出來,這令樓市不能大跌。
另外,樓市另一作用是「投資」,現時的租金無大跌情況,以投資回報率的角度分析,樓價都不會大跌,因此樓市平穩。
長遠計,租金及樓價會平穩,有少少向上,但不是倍升,不會好似過往般倍升,而是平穩向上。
------------------------------------------------
Q19964:
老師,1810,9988想做月供,2選1,
邊隻好D,thx~
另外1183,現價4.6合理嗎?可長線持有?
龔成老師:
兩隻都有質素,都可以進行月供,你同時進行都得。
如果想增長力強D,就小米(1810),如果想穩陣少少,就阿里(9988)。
澳能建設(1183)以過往的業務來睇,只是中等,業務發展不算強,整體不差但又未算好好。
佢最近宣布,同德國創新科技企業Ubitricity達成戰略合作,於大灣區拓展大灣區開發、製造及分銷電動汽車充電業務。
睇翻澳能果邊,主席表示,目標係兩年內在港澳大灣區安裝500至1000個充電裝置。
企業發展力都有,但近期股價其實有點超前反映。這刻投資值博率未算高,如睇好,小注好了。
------------------------------------------------
Q19965:
龔成老師你好,我是你股票班的舊生,自從閱讀你的著作後,我對理財及投資,有了正確的想法,多謝你。
現在我遇上一個問題,我由一年多前,開始月供港交所,本來打算一直長供下去,但見最近它的股價大幅上升,亦即是說,我每月買得的股數,變相減少。
到底我現時,應否暫時停止月供港交所,轉而月供其他股票,待港交所股價回落合理水平,再繼續月供。
龔成老師:
現時港交所(0388)仍略貴,當然,這股是有質素與增長力的,因此你原本的貨,可長線持有。
至於是否月供,由於已開始貴,你可以減金額,或停一停。
是否投資其他股票,就要睇你現時的現金比例,如果現金不多,就儲下現金,如果現金足,就供其他。
------------------------------------------------
Q19966:
老師, 聽左你建議, 而家每月供緊$8000, 加上疫情關係少左用錢, 而家見到自己儲蓄愈來愈多, 都幾開心。而家我身邊個個朋友都玩美股,有d仲話一日賺左10萬,我想問下作為一名投資新手,如果想接觸美股應該可以點樣入手?謝謝。
龔成老師:
第一,港股美股無衝突的,我地最重要投資「有質素的股票」。
第二,不要比人影響,最多散戶輸錢的原因,就是「人買佢買」,這是好危險的。
你要記住,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至於一日賺$10萬,我過往做銀行同證券行,見到唔少散戶都因為短炒做到,但最後都是輸翻。所以,你要睇下,邊D人長期真正賺錢,佢地的方法怎樣,例如巴菲特的。
------------------------------------------------
Q19967:
老師,今次個市因為一直擔心前景,結果冇乜點買貨,感覺又錯失咗良機。可以教我點調整心態嗎?一等可能又要等好幾年⋯
龔成老師:
我建議你用月供股票。
一般散戶好中意「預測」大市點走,但其實好易出錯。你「擔心前景,等大市跌」正是這樣。
所以用平均入市法,月供,這是最好的策略。
我建議你分注或月供買翻D盈富(2800)及其他優質股先,但要同時留現金。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
Q19968:
阿Sir多謝你呀~ 我2020年年中上初階班, 6月底買入人生第一隻股票1972太古地產,然後陸陸續續入手更多股票。本身今年目標係賺10%,去到而家總共有20%+
比我目標多出一倍,財富增值咗之餘,更加開啟我對投資嘅興趣,多謝你帶我走入一個全新嘅世界,好期待下年上進階班學習更多估值嘅方法
2021年,我打算重新執倉,希望可以賣走表現疲弱嘅倉位,買多啲成長股以加速增值財富。我嘅大方向係跟隨中國十四五規劃去佈局,揾一啲我睇好嘅行業,再從行業𥚃面揾優質股/值博率高嘅。
龔成老師:
你有合理回報就好了!要保持知識進步!
你調整組合是可以的,但記得唔好轉來轉去太密,你要建立一個「長期、有質素、平衡、適合你」的組合,建立後就是大方向,唔應該有太大變動。
你應該先睇翻第2堂的內容,去設計組合的大方向。
------------------------------------------------
Q19969:
你好,老師,初初接觸股票,剛出來社會做事,想問問月供0012怎麼看,因為我覺得地產在香港不會輸到哪裡,以及有沒有什麼股票推薦給小弟
另外還有003怎麼看,我想分兩隻供,0012和003,這個組合好嗎,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0012仍是有質素,當然,增長力減少左,預期佢中短期都是弱,不過,這股是睇長線及超長線的。
單計佢手持農地是全港最多的發展商,就明有一定的價值,當然,農地要發展要好長時間,所以先話這股要好長線。你月供可以。
至於煤氣(0003),都有質素,但增長力弱左,而佢改為20送1,反映增長力可能減少左,但不算差。
香港業務不強,但中國部分不差,中短期雖然較一般,但見佢的長遠發展力仍在,但就要耐心點。
由於佢一向都穩定派「相同股息」,在這情況下,反映派息的增長會少左。但整體來說,這企業仍是有質素的。
我睇翻佢近年在中國的投資,仍是保持進行的,每年都有幾十億,這些投資不會好快就見到收成,但這企業就仍是發展中的。我對佢長遠發展仍是正面,只是增長力的問題。
我會建議你月供盈富(2800)+恆基,對你會較好。
------------------------------------------------
Q19970:
想問下,2343,916,1516,175,1478
龔成老師:
太平洋航運(2343)過往業務算是不過不失,但盈利波動,有出現虧損,反映行業變化較大,整體的投資價值為中等。
現價合理區中上部,不是不可投資,但又唔值得佔組合比例太多。
龍源電力(0916)有質素,這股有長線投資的價值。
佢係中國發展風力發電業務,收入大部分來自銷售風電場及火電廠所發的電力,而有關電力銷售主要倚賴淨售電量及上網電價。
旗下客戶為風電場及火電廠連網的各地方電網公司。
過往業務發展不差,生意與盈利保持增長,不過股價就有少少波動,現價合理區頂,但就要留意股價上落風險。這股可長線。
融創服務(1516)有質素的。
財務數據唔差,生意與盈利增長快,現金流強,整體正面,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不過,現價貴,如投資,真的小注好了。
吉利(0175)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現時價位在合理區頂,甚至有少少貴,股價波動,有貨可長線。最好回少少,或這刻小注等跌再加。
丘鈦科技(1478)這股之前好波動,其實呢隻股本身唔算差,前景不過不失,但市場估值的變化就相當大,當企業有不同的消息,都會對股價有一定的影響。
整體來說,不過不失,波動是這股最大的風險。如投資這類股,不能太大注。
------------------------------------------------
Q19971:
阿sir你好, 8500點睇
龔成老師:
天泓文創(8500)現價貴。
佢主要在中國從事廣告及營銷解決方案服務。質素只是一般。
佢的專有廣告資源包括位於深圳福田交通樞紐及廣州南站的若干專有廣告位、位於廣州的數個商場、商業大樓及社區樓宇的廣告位。
另外,佢亦透過非專有廣告資源提供廣告及營銷服務,包括室內廣告平台(電視、電台、報章)、戶外廣告
平台等。
佢亦提供公關、營銷活動及其他服務,包括制定策略、制定廣告解決方案、與媒體平台協調以及舉辦與執行營銷活動。
雖然不是劣質,但企業獨特性不強,生意是有的,現時市值已過高,貴,以佢的賺錢能力來計,不值這個價。
------------------------------------------------
Q19972:
老師你好。 我準備轉按,會套現一百萬現金,想將部份買港股。
心水: 領展,恒基(近年業務不多)好嗎
另外 看到你推介的潛力股 同仁堂科技(1666), 現貨好像算便宜嗎? 及還算有質素嗎?
及 平安健康醫療科技(1833)
想問問你意見。多謝!
龔成老師:
你可以考慮領展(0823)、恆基(0012),建議加入盈富(2800),這樣會令你組合更加平衡。
至於同仁堂科技(1666),佢仍算有質素的,不過增長力比過往略減。
佢係一家集產供銷一體的高科技現代化中藥企業,通過了澳大利亞TGA和國家GMP認證,企業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
佢生產六味地黃丸、感冒清熱顆粒、牛黃解毒片等著名產品。
過往生意不差,不過增長力有所減少,由於近年賺錢能力減左,股價所以向下。其實長遠仍有發展的,但就唔值得投資太大注,當小注等佢回勇不是不可。
至於平安好醫生(1833)長遠有發展力。這是不差的潛力股。
佢係中國領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系統平台,透過「移動醫療+AI」,為每個家庭提供一位家庭醫生,為每個人提供一份電子健康檔案、一個健康管理計畫。
平安好醫生係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的先行者,以平均月活躍客戶,以及在線諮詢量計,是中國最大規模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台。
企業的業務有潛力,本身有優勢,大環境的配合,都成了這企業的機遇,前景正面,不過財務數據未算好理想。
雖然長遠的企業價值向上,但股價在中短期,可以十分波動,因為市場以「前景」作估值,故此變化必然很大。好難得出平貴的準確數,只能估估下,作參考。
因此,低風險者未必適合投資,若投資者考慮這股,亦不能大注投資,買入後就耐心長線持有,等待這企業改變整個行業的情況,現價算是合理區中上部。
要留意,現時大市唔算平,你要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9973:
龔成老師,你好,以下是我(35歲,有一個4歲小孩)的投資資料:
1. 股票(股齡10年多)
美團300股($295放左100股)
騰訊100股
小米1000股($28.75放左400股)
巴巴500股(平均價$236-由升轉跌今日終須升番)
港交所100股
李寧500股
京東健康250股(蝕緊6%)
泓富信託16000股(19年買,蝕緊20%,但有息收)
2. 人民幣定期
3. 每年做10萬六年的中人壽融資計劃(約7%息)
4. 兩份中人壽盈豐保(退休60/65每年派息)
問題1
現在股票配置有邊隻需要改善?會唔會太多新興經濟股?
問題2
美團和巴巴佔持倉20多%,需要賣去換其他嗎?另外有興趣安碩恆生科技,但會唔會太多科技股?
問題3
剛了解你的投資方法,價值投資和平均成本月供股票。
但我初期(10年多前)買股時沒有控制好,會不停入錢買,中間有段時間蝕左近一半本金,近期先回本賺少少,所以之前都控制好自己,唔再入錢,怕掉錢落海,有幾多資金買幾多就算,其實只用現在的資金投資可行嗎?
因為我心態係筆錢用來買股就會預左有機會蝕本或蝕晒,自己可以承受。月供股票,平均成本法原理可行的,但我怕每月入錢買股會超出我承受範圍,我應該如果克服?
問題4
如果月供股票現在有邊隻值得月供?因為之前都有朋友月供銀行股,但係覺得銀行股發展前有限,今日股價同幾年前差不多。
感謝你意見!
龔成老師:
1)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以你的年齡,可以投資「潛力股」+「平穩增長股」,可以各佔一半,現錯見你潛力股類別開始多,你原理貨就持有,不過唔好增持。
2)勉強可以,只要之後唔好再加就得,你預單一股票,最好在15%以下,同一行業,最好在30%以下。
3)你要增加股票知識,一般人認為股票高風險,或上落大,是源於他認為股票是一張紙。
其實,股票是企業,只要你仔細了解企業,投資一些有質素,有獨特性的企業,長遠財富回報就不差。
如果你不選股票,建議你月供ETF,如盈富(2800),如果想有較高增長力,就恆生科技ETF(3067)(當然這ETF風險會較高,你要控制注碼)。
其實,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4)盈富。
恒生科技ETF(3067)都可。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
Q19974:
Hello 龔Sir,2020年真的是很難捱的一年。多謝你的指導,一直也有月供2800。就算之前不好消息,家人叫換馬,我都沒有。現在已經平穩,今天也繼續升。
還有想問問,我月供2800@$2000和2238@$1000已經兩年。但2238供了兩年有差不多900估但一直都在輸錢。平均買入價27.62。現在輸大概三$3000應否繼續供?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最重要是長期,中短期一定有有上落,但好多野不用理。
2020年,可能不易過,但所有事情都有危有機的。
中銀香港(2388)有質素的,但增長力不強。我不建議太過集中在銀行股。
2800月供無問題,但你同時應該持有其他股,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
Q19975:
老師你好,我今年35歲,有個小朋友,單親自己照顧小朋友。想問653卓越,我係0.192入嘅,買咗1000000股,$192000
另外買咗8139.
分別係4.2入左,4.9同8.3入左,總共入咗30000股。現在全部蝕左好多錢,暫時手頭上得返10萬現金,份工又俾政府停咗冇收入。請問我而家應該點做好呢?謝謝你
龔成老師:
你現時現金不多,這刻不要再買股票,同時想方法增加收入,至下以下股票,質素都不太好,你有需要就賣出。
卓悅控股(0653)質素只是一般般。
這股在過往的經營環境都唔算好好賺,經常出現虧損,近期面對疫情,情況更弱。相信佢疫情過後會好翻D,但長遠的投資價值始終唔算高。
建議你疫情過後,等佢股價上翻D,賣出,轉其他更優質的股票。
長安仁恒(8139)主要從事膨潤土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以膨潤土為主要原材料之一,經深加工後製成四大類產品,即造紙化學品、冶金球團用膨潤土、優質鈣基土及其他類別產品,並以「長安仁恒」及「潤潔」品牌銷售
。
企業規模細,盈利波動大,有時出現虧損,企業投資價值不高。
你最好賣出部分,然後等佢上翻D再賣出,這股要上翻高位,基本上不容易。
------------------------------------------------
Q19976:
老師 3319 值得長揸嗎?
另外,股市過熱,會爆嗎?
龔成老師:
雅生活服務(3319)不錯的,佢無論在業務本質、規模、品牌、財務數據、前景,都是理想的,反映這企業有一定的質素。
加上這企業的背景因素,以及行業的發展,相信這企業的前景不差,有長線投資的價值。
當然,行業有時會有較大的炒作,股價上落大,要注意風險,而整體是有長線投資價值的,現價未算貴,慢慢分注投資都可以。
現時新經濟股,的確有少少過熱情況,但我相信無人知幾時會爆。我地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同時要有一定的現金,這是重要的。
無人會知幾時個市會有明顯調整,你最重要是平衡,現時新經濟股貴,但如果企業價值向上,過1、2年又變得無咁貴。
------------------------------------------------
Q19977:
老師,想問問見到有人吹某隻股,然後佢真係升。就咁睇都係一間會做嘢嘅企業,唔算鬼,但覺得現價貴
冇入,跟住見到d人講自己賺咗好多⋯⋯點克服呢種what if嘅心情?自問自己個portfolio都唔算太差(保守咗d,我已有買新經濟股同美股)
龔成老師:
你唔好比人影響。
記住,投資是長期戰,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
Q19978:
老師,最近好多投資騙局,可唔可以講多D?
龔成老師:
坊間現時有一類騙局,就是叫你入群組,然後有所謂的專家,由於佢地集團好大,背後有莊家,同時控制多隻股,最初群組專家會推一些股,話升幾多就幾多,因為背後股價佢地控制,所以你地會認為佢好勁。
之後就會推某一隻股,當然佢地已預先將股價推高,引你地買貨後股價大跌。
------------------------------------------------
Q19979:
早前見到成哥分享有關於投資組合風險管理嘅分享貼,當中提到潛力股有兩種,請問應如何分辨該股屬於較穩健或較進取啲潛力股呢?可分別提供相關例子嘛?
唔該晒~~
龔成老師:
這個題目要講有排講。或者我簡單講幾句。
潛力股就是潛力企業,有些潛力企業,本身較穩健,因為佢生意模式已建立,已經有一些賺錢的業務,再不斷利用賺錢業務去發展一些新業務,這類潛力股會較為穩健。
相反,有些潛力企業,現時只是處於燒銀紙的狀態,如果成功當然會有巨大回報,但同時佢面對一定的風險,因為發展過程有機會資金不足或面對種種問題,這類企業風險較高,回報較大。
------------------------------------------------
Q19980:
請教對黃金價格點睇?
龔成老師:
現金永遠貶值,黃金長期升值,當然中短期會波動,但長遠一定向上,黃金我自己都有投資。
其實我地的投資方法方法好簡單,你不是睇升跌,而是「財富組合的配置」,現金永遠貶值,黃金白銀總有一定的價值,因此可以在組合中,佔比一部分,長線持有。
但由於無現金流,因此又唔值得持有太多。1%-3%已夠。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商業現代化六大發展策略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們曾經到訪過泰國,相信一定會對泰國人民在各種場合、街角各處崇敬泰王的顯著文化特徵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泰王以及王室尊崇的文化價值,加上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已經成為泰國在亞洲近代國家的特色之一。不過,相較於同樣保留皇室的民主國家體制之日本,泰王對於政治的影響力,明顯的比起日本天皇要來的高。儘管如此,泰國的政治局勢卻沒有在泰王從文化價值方面影響政治的部分被穩定下來,反而一直有著爭議與衝突。究竟泰國近代的政治與民主體制和崇敬王室的文化關係又是如何呢?
————————
近年,眾人將目光聚焦在當今泰王拉瑪十世,媒體熱衷以獵奇方式報導這位 68 歲國王的各種荒腔走板,特別是最近謠傳他打算將首圖寵妃扶正成為「第二王后」,以及公主疑似因勸阻此事而被國王打斷雙腿,種種王室花邊傳言甚囂塵上,鬧得滿城風雨。
隨之而來的某些評論,也將去年展開的泰國民主運動,看作是對拉瑪十世的反抗,甚至有人認為,若前任泰王拉瑪九世仍在位,或是由大眾形象較好的公主詩琳通(Sirindhorn)繼位泰王,泰國就不會出現當前的抗爭行動。
但是,這些觀點忽視了頻繁的政治衝突,一直是泰國近代政治史上的常態。2020年的政治社會動盪,只是約70年來泰國民主化嘗試的又一個章節──不同的是,這次王室的角色被凸顯了出來。
而那些有關泰國王室宮鬥、揮霍、荒淫、寵妃等花邊新聞,背後所顯示的真正重點,並不是泰王拉瑪十世本人有多糟糕、多叛逆,而是泰國經年累月、動員上下編織的「王室─國族主義」(Royal-nationalism)意識型態,正在因一個媒體冊封的「了尾仔囝」而逐漸全盤崩塌。
本文會嘗試梳理歷史脈絡,以說明泰國過去藉由王室打造出穩固的「王室─國族主義」意識型態,以及現在為何鬆動。這不會是一篇介紹偉大泰國君主的列王誌,也不會為誰是好國王、壞國王做出評價,而是從各種制度與論述如何生成的角度,檢視泰國王室的形象是怎麼被華麗塑造,而至最後出現裂縫、甚至即將滑落神壇。
至少在 1957 年之前的那些日子,泰國王室陷入了幾乎無聲的狀態。失去專制君權的拉瑪七世在簽署臨時憲法的三年後選擇退位,將王位傳給才 10 歲的拉瑪八世,拉瑪八世根本沒在泰國待過幾天就在 1946 年離奇身亡,繼位的拉瑪九世也未滿 20 歲,且在披汶頌堪的政府底下處處受限,甚至連到外府出訪的自由都沒有,此時期的泰國王室某種程度上呈現了君主立憲制下王室應有的樣貌,安靜而且遠離政治。
而這也是日後鮮少有泰國人記得的狀態:國王曾經這麼沒有存在感。
要從 1957 年說起。那年,沙立(Sarit Thanarat)發動政變,推翻了前文提及的披汶頌堪政府,他除了以披汶頌堪貪汙腐敗為政變理由外,還批評披汶頌堪對國王不敬,並且將原本訂在立憲革命發起日6 月 24 日的國慶日,改為拉瑪九世的生日(12 月 5 日),還大舉恢復了原本在現代化過程中、人民黨系統的政府治下被取消的泰國傳統節日,並讓國王主持那些重要的儀式。
沙立最重要的動作,或許就是讓拉瑪九世和王后踏遍泰國各個省府──甚至是那些最偏遠的村落──讓人民可以親眼看見國王。而另一個彷彿參考泰國傳奇國王拉瑪五世「歐洲之旅」的安排,則是讓拉瑪九世密集地進行國外出訪,透過媒體的傳播渲染,讓泰國民眾看到國王和外國領袖平起平坐的姿態。
為什麼沙立要做這些事?或許因為,透過政變奪權的沙立,需要為自己的行動賦予正當性。畢竟在泰國土生土長、受教育和軍事訓練的沙立,並不像留學歸國的披汶頌堪那麼有個人魅力,他需要拉瑪九世的象徵權威來幫襯自己的統治,只要泰王受到民眾擁戴,那沙立只要宣稱政府和軍隊都是效忠國王,就能合理化自己的統治。
這個策略可以說相當成功,沙立藉著國王的認可累積了豐厚財富,拉瑪九世也藉著沙立的政治策略獲得了聲望,泰國王室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沙立的手段也奠定了 2020 年民主運動人士所批判的「政治傳統」:一次又一次的軍事政變,只要打著捍衛王室的口號,成功後,經過王室的肯認後,就會變成合法政府。
沙立執政時代,也是泰國政府讓王室藉由媒體走入每家每戶的濫觴,自那時起,廣播及無線電視每日都必須安插時段播放王室的該日活動,至今依然如此,2013 年最新規定必須在晚上七點至八點半之間穿插,如果有任何原因需要調整時段的話,仍必須在晚上六點至十點之間穿插播放。
上述過程僅簡要概述了拉瑪九世的形象如何被塑造出來,但或許最為有趣的說法是以下這個:一般泰國民眾對王室的崇拜,與 80 年代後泰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有關。因為新自由主義市場下的經濟波動難以預料,不時出現的新富階級,讓民眾開始用巫術的思維去理解各種爆富和商業成功,泰國文化中傳統的泛靈信仰更助長了這種邏輯,民眾開始尋找各種對商業有助益的象徵物來膜拜,而在泰國「官方論述」中,帶領泰國人擊潰緬甸的泰王納黎宣(Naresuan)和達信大帝(Taksin),或是帶領泰國人免受殖民命運的傳奇泰王拉瑪五世,其威武和賢明之於商業的隱喻,都使得君王的肖像備受青睞,而這種對王室的尊崇,也對拉瑪九世的聲望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_for_supplement/the-myth-of-the-thai-royals-and-kings/
商業現代化六大發展策略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印度為啥錯失工業化機遇?】
印度,這個有著4500年文明史,大英帝國南亞繼承人的國家。
在二戰後,有著第三世界最發達的工業體系:鐵路里程、鋼鐵產量、發電量、產業工人遠超中國,冠絕亞非拉。
1949年,印度鋼鐵產量是中國的近10倍。
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尼赫魯左手拉著中國,右邊跟著馬來西亞,顧盼生輝,儼然第三世界領袖,亞洲追求工業化國家的領導者。
1950年代末期,印度工業化初見成效,百萬噸級的魯爾克拉、比萊鋼鐵廠先後建成,自主制造汽車下線,進入全球十大工業國行列。
印度人堅信: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走上亞洲之巔,與美蘇三國鼎力,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印度先是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被解放軍的炮火摧毀了全球政治影響力,經濟競爭力也被日本、韓國甚至中國臺灣超越,更被完成工業化的中國甩出雲霄。
那麽,占據先發優勢的印度為何錯失了工業化?在中美歐日即將開啟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時候,印度還在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而苦苦追尋,是什麽導致了印度20世紀印度工業化的功敗垂成,印度山川稟賦和工業化歷史細節,為諸君解惑。
【先天不足的山川稟賦】
先天條件決定人成功的一半,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印象中的印度,和中國一樣:物產豐富、礦藏繁多;但事實上,印度的農業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而印度的礦藏資源相比同體量國家,可說是貧乏。
由於印度大陸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降雨極端的不均衡,在7-9月,幾乎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90%,且水量極大,超過農作物的正常需求;其他時間則滴雨難求。
這導致印度主要產糧區-恒河大平原雨季時澇死,非雨季時旱死;更可怕的是,恒河大平原地處高溫熱帶,土壤有機物分解極快(需要更多肥料施加)。
相對於中國降雨均衡、氣溫合適的華北、長江中下遊平原;印度平原先天不足,一年只能一熟,畝單產糧只有中國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所以盡管印度平原總面積比中國多,但糧食總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
印度農業的先天不足,也是導致古代印度:分裂時間大於統一時間的最重要因素,占據平原的印度主體王朝,農耕能力低下(相比中國),實力不足以抵達印度南部,即使抵達了,統治不能穩定,亦不能持久。
所以南亞歷史上的統一大王朝:孔雀、貴霜、笈多、莫臥兒等,基本都曇花一現,而所謂的統一,其外圍領土大多是類似附屬國的土邦,
中央集權統治從未貫徹過。這導致印度邦國林立,小文化圈、小民族圈橫行,小圈的爭鬥,給印度獨立後的工業化目標,帶來了無盡傷痕(本文最後會詳述)。
印度的礦藏呢,不能說少,但作為一個10億人口,就顯得貧乏了。
印度石油儲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煤炭儲量是中國的二分之一,鐵礦是中國的60%,銅礦是中國的七分之一,印度幾乎沒有鉀鹽(制造鉀肥的重要原料),中國是3.6億噸。
礦藏的貧乏,對印度工業化無疑是重大打擊,當中國1990年之前,還可以出口石油、煤炭、鐵礦等能源礦藏,換取工業化資金和先進設備時,印度從一開始,還要進口石油和煤炭,一進一出之間,加重了印度工業化的負擔,特別是重化工業。
美國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曾有一句名言:
“每逢妳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妳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妳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當我們面對印度糧食產量低,工業化速度慢時,總是歸結為人種懶、文化頹廢,但是否考慮過印度先天條件不足造成的巨大不利條件呢?
當然,有人會說,日本、韓國先天條件也不足,他們後天努力了,所以工業化成功了。
下邊我們就看一看印度工業化的後天努力。
【印度國民黨的‘紳士’革命】
欲實現工業化,首先要實現民族、國家獨立。
20世紀上半夜,反殖民、反帝國的革命洪流席卷全球,蘇聯、中國都通過暴力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印度另辟蹊徑,走的是‘非暴力、小清新、不流血’革命。
領導印度獨立的國大黨,類似四一二前的中國國民黨,代表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所謂開明地主的利益,但團結了印度共產黨、農工等左翼力量,政策中亦有社會主義的因子。
憲法規定:印度是一個主權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民主的共和國。
由於二戰德意誌打殘了英國,日不落帝國全球統治力下降,印度得以不經過暴力革命,就獲得了獨立,並繼承了大英帝國在南亞的政治遺產和工業建設。
這種從容不迫、文質彬彬的革命,被世人稱為‘紳士’革命,亦可以稱為‘小清新’革命。優點是避免了流血,國家政權平穩過渡;缺點是沒有滌除印度社會中的封建生產關系和落後階層,反而讓他們大量進入執政階級,成為此後印度社會改革和工業化的最大阻力和隱患。
【蝸牛工業化】
印度獨立後,在尼赫魯的領導下,也效法蘇聯,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了第一、二、三....個五年計劃。
1956年印度工業政策決議:基礎工業、戰略性工業、公益工業掌握在政府手中,私人企業在國家指導下發展。這和中國、日本、蘇聯的國家(計劃)資本主義如出一轍。
於是,印度政府開支了龐大資金發展工業,由於優秀的國際環境,外國援建也絡繹不絕,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都來幫忙。
亞洲一流,百萬噸級的魯爾克拉鋼廠,由德國克虜伯財團援建,杜加普爾鋼鐵廠,是英國鋼鐵制造財團貸款,比萊鋼鐵廠,是蘇聯援建。
印度摩拳擦掌,一頓操作猛如虎,但當人們看到結果時,大吃一驚。
直到1984-1985年,印度國有企業產值占GDP 比例才24.5%,尼赫魯時期,這個數值不超過15%。
印度工業產值占GDP的比例,1980年之前,長期維持在25%以下,而中國1980年工業產值占GDP比例已經高達48%。而直到2018年,印度工業產值占GDP比例依然不超過30%。
一個農業國的經濟發展里程:必然是工業產值大幅度提升,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實現工業化,然後再商業化,出現繁榮的第三產業,工業產值比例出現下降。
從工業產值占GDP比例來看,在尼赫魯以及女兒英.甘地執政(19470-1984),實施國家(計劃)資本主義時期,印度的工業化成就相當潦倒。
更騷的是:1969之前,印度還未施行大銀行國有化,14家最大的私有銀行,占據了全國存款的85%,貸款的84%。
也就是說,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制定了工業化的宏偉藍圖,結果手中的執行工具--國有企業,不在國民中占據主導地位;私有銀行的存在,讓印度政府也無法靠控制資金流向自己計劃的產業。
那麽為什麽印度的工業化,速度是如此的蝸牛呢?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
1. 印度在尼赫魯和英.甘地時期,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行,但由於市場經濟過於強大(特別是塔塔集團這樣的財閥存在),大量私人資本、民營企業並不願意投資重化工業,而更喜歡回報快的消費工業(微輕工業),這導致稀缺的資本不能有效的投入重化工業;而對糧、糖、棉、布等消費品價格的不予管制,放任自由化,導致大量資本流入了商人和上層精英的腰包,這些階層為了享樂,大量進口高檔品,不僅浪費了大量外匯,也浪費了寶貴的再投入資本。
2. 印度農地改革(土地革命)的半途而廢,功敗垂成。
【半吊子的土地革命】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大國想要實現全面工業化,必然先實現農地改革(土地革命)。
大規模投資基礎工業和重化工業,需要巨額資本、脫產的產業工人以及海量的糧食、原料,這些在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都需要建立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時間,生產更多的糧食。
而在重化工業反哺農業,提供廉價的機械、化肥、先進種子之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更多的依靠以下策略實現:
A、均分土地,讓每個農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讓土地和勞力得到更合理的資源配置。
B、集約化生產:利用合作社的方式,動員集體力量,建設水庫、灌溉渠等農業基礎設施;集中農民的零散資本,進行機械購買、肥料種子研發、資本借貸等規模性投資,自我累積農業資本。
C、減少地主、高利貸者等農業食利階層,讓更多剩余資本,投入工業和農業再生產。
在印度獨立後,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農地改革,但由於執政黨-國大黨是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地主的代表,官僚成員也絕大多數來自高種姓地主集團、企業家和商人,來自農民的幾乎沒有。
所以,盡管國大黨在印度獨立過程中,為了聯合工農,宣稱要搞土地革命,但在真正執政後,政策起了變化。
印度的土地制度被稱為柴明達爾制,柴明達爾(地主)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國家代管,是收稅中間人,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另一部分是自營土地,擁有世襲所有權。
印度農地改革的策略是:政府贖回柴明達爾們代管的土地,允許保留自營地。
但由於政策執行人本身就是柴明達爾階層,又遭遇印度右翼政黨強烈反對,用法院體系對抗(妄稱政府侵犯個人財產所有權,過低價格贖買等等),導致農地改革推行了10多年之久,給柴明達爾們留下了充分的時間:擴大自營地,把本屬於國家的土地大量侵吞。
結果是,政府只收回了1.7億英畝土地,約占總耕地的48%。改革完,25%農戶依然沒有一分土地,25%的農戶只有土地的1%。而擁有1000英畝以上的地主仍不少見。
尼赫魯的所謂合作社:也因為富農和大地主的反對,不能夠執行。
印度農村仍然是落後的生產方式,一盤散沙,大規模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無法施行。
【工農業惡性死循環】
農地改革半途而廢,導致印度農業效率一直不能夠快速提升,更不能夠提高有效的資源(資金、脫產工人、剩余糧食)給工業;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不能夠快速發展,就不能反哺提升農業效率,印度的工農業陷入了惡性循環。
更奇葩的是,印度農業在一些年頭,連自給都不行,要靠進口大量糧食滿足需要,1961-1966年,印度進口糧食2500萬噸,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外匯,更造成印度外債高築(工業資金不足,也要向外國借款)。
1966年,印度外債已達350億盧比,財政收入的約20%用來還債,印度內循環惡化,走上了依賴歐美和蘇聯的道路。
【棄難求易的綠色革命】
為了達到糧食自給,1965年之後,印度開始推行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的策略是基本放棄進一步改革土地制度,利用機械、良種和肥料增產。
但機械、良種和肥料需要大量金錢,於是印度只得一方面從歐美獲得農業貸款,另一方面只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土地肥沃,見效快的地區。
中央政府提供的農業資金,僅能夠讓300萬地主受到普惠;但擁有小額田畝的農戶超過四千九百萬。
印度綠色革命導致的好處是,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並出現了小片工農業發達的飛地,但廣大腹地依然不能解決農業效率低下的問題,印度的人口和消費需求都得不到解放,工業始終不能形成強大規模。
【劍走偏鋒的互聯網革命】
等到尼赫魯(1947-1964執政)的外孫,英.甘地(1966-1984執政)的兒子拉吉夫·甘地(1984-1989)當選印度總理時,他深感印度工農業落後歐美太多,而當時全球互聯網革命風起雲湧,拉吉夫·甘地高喊:用計算機把印度代入21世紀。
拉吉夫·甘地認為印度有世界第三的高等教育人才數量,要趕上世界潮流,當然拉吉夫拉的互聯網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美歐日的第五大軟件國,拉吉夫·甘地打下基礎的雄厚基礎功不可沒。
不過,在25歲以上人口,73%文盲的當時印度,發展這種高端科技服務業對印度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影響有限,反而更加重了印度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如果說尼赫魯(1947-1964執政)沒有徹底完成農業崛起,那麽英.甘地(1966-1984執政)用綠色革命劍走偏鋒,放棄了全面提升印度農業的戰略,而拉吉夫·甘地(1984-1989)再一次劍走偏鋒,把工農業都交給自由化市場,押註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結果是舍本求末。
這即是印度沒有徹底滌除封建生產關系,完成土地革命,執政層擁有強大保守勢力大背景下的無奈選擇,也是印度歷史上一直不能夠完成大一統,國內利益集團相互內卷的結果。
在印度國內,有十四個語言集團(都宣稱有獨特的文化遺產),有占人口六分之一的穆斯林教派,有三千個婚內聯姻的種姓集團,他們都狹隘的效忠小集團。
階級矛盾、種族矛盾、宗教矛盾橫雜交錯,非但無法對國家整體的目標形成合力,反而導致國家的目標一再變化和妥協,在無盡的內耗和謊言中,冷了英雄的血,麻了百姓的心。
而在印度為清除封建生產關系和團結障礙,追求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漫長過程中,他錯過了20世紀後半葉第二次工業化浪潮,錯過了20世紀70-80年代歐美的產業轉移,錯過了21世初的全球化,錯過了移動互聯網革命,也即將錯過第四次科技革命。
基礎不牢,所有的機遇對印度來說,都地動山搖,把握不住。這就是現代印度面臨的最大難題,但一面補齊基礎,一面追趕,對印度來說,又好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