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啃老族心理諮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啃老族心理諮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啃老族心理諮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啃老族心理諮商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周慕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過度努力 #3月5日上市 #博客來兩書七五折 #誠品療心卡 #今晚八點半書籍介紹第二波影片上線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今天終於上市了! . (感覺等了好久!) . . 結果我發現我從沒有貼過正式版的書籍介紹文宣。 .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籍介紹,購買網址我會貼在留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名主播心疼謝忻感嘆小三可憐背罵名 http://yt1.piee.pw/JGBKM 黃宥嘉妹妹神回嘴 http://yt1.piee.pw/JQKGA 小甜甜光速切割謝忻 http://yt1.piee.pw/J392K 預言韓國瑜落選小孟酸郭台銘假託夢 http://yt1.piee.pw/HJ...

啃老族心理諮商 在 周慕姿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14:16:05

#過度努力 #3月5日上市 #博客來兩書七五折 #誠品療心卡 #今晚八點半書籍介紹第二波影片上線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今天終於上市了! . (感覺等了好久!) . . 結果我發現我從沒有貼過正式版的書籍介紹文宣。 .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籍介紹,購買網址我會貼在留言~~...

  • 啃老族心理諮商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5 10:23:39
    有 1,423 人按讚

    #過度努力 #3月5日上市 #博客來兩書七五折 #誠品療心卡 #今晚八點半書籍介紹第二波影片上線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今天終於上市了!
    .
    (感覺等了好久!)
    .
    .
    結果我發現我從沒有貼過正式版的書籍介紹文宣。
    .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籍介紹,購買網址我會貼在留言~~
    .
    .
    #通路優惠
    .
    🌺想要療心卡:
    .
    如果沒有買到療心卡但還是很想要的朋友,我昨天得知誠品的網書和全台幾個實體門市都還會有少量的限量版,大家可以去買看看(實體門市有哪幾家我問到就公佈,不過可能要3/6之後才會上架,大家可以問問門市),
    .
    .
    🌺想要書籍優惠:
    .
    博客來有推出我的作品(寶瓶文化出版)兩書七五折的優惠,也就是說如果你買《#過度努力》兩書也是七五折,一個 #自用送人兩相宜 的概念。
    .
    .
    其他通路可能也有一些優惠,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
    .
    🌺可是我已經預購,但沒趕上療心卡(扼腕)
    .
    如果你先預購,但沒有趕上療心卡,現在也沒辦法到誠品買了,若你能來簽書會、或在任何我樂團演出場合、演講場合遇到我,你願意帶著書來找我的話,我會寫下特別送給你的一句話,謝謝你的支持!!
    .
    .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拿到書,期待和大家一起,開始療癒那個「過度努力」的自己。
    .
    .
    =====這是書籍介紹的分隔線========
    .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
    .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
    .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
    .
    你總是不停歇地往前衝刺嗎?
    .
    因為你恐懼一停下來,你就不夠有用、不夠好、不夠優秀……
    .
    .
    8個令人泫然欲泣的真實生命故事,溫柔提醒我們,在華人推崇努力的文化裡,「過度努力」是多麼容易被忽視,它甚至被完美掩蓋在高收入與不凡成就裡。
    .
    . 
    但,每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靈魂受創、傷痕累累的大人啊。
    .
    .
    過度努力是一種自我耗損與傷害。
    .
    .
    因為過度努力的人,追逐的是他人或社會眼光中的自己,而非 #真實的自己。
    .
    .
    而當你相信自己夠好,你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
    .
    .
    ◆「心理師,你難道不能直接告訴我如何解決我的恐慌嗎?你們沒有SOP嗎?」
    .
    .
    ◆「我為了父母,已經整形到連我自己都不認得了,但為什麼他們還是不要(愛)我?!」
    .
    .
    ◆「我已經好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夠?可是我已經累到要崩潰了……」
    .
    .
    無愛碎裂暴虐的童年處境或家族不能言說的禁忌,以無聲的方式,凌遲他們一生。
    .
    .
    他們甩掉弱小無助的童年自己,以不停歇、不喘息的或戰鬥或逃離的方式,面對生命。成就與薪水、他人的讚賞與喝采是他們肩上的勳章,但他們卻覺得生命蒼白又貧瘠,也總在深夜裡,自我不斷被囓咬與啃噬,甚至罹患各種上癮、恐慌、暴食、憂鬱……
    .
    .
    為什麼他們已經如此努力,拚命讓自己有用、夠好,卻仍無法擺脫空洞人生?
    .
    .
    慕姿心理師認為,心理師這份工作猶如擺渡人,對於書上8個彷若站在懸崖邊的個案來說,無論是在工作上只能贏的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婚姻即將垮掉的工程師或在醫院崩潰的住院醫師……慕姿心理師試著接住、陪伴著持續向下墜落的他們。陪著他們,從漠視無感、抗拒防衛、輕蔑自嘲開始,努力地耐心等待、溫柔同理,以及細膩的諮商專業,妥貼地、柔軟地、呵護地回到過往可能遍體鱗傷的生命經歷,而那不過就是一個個睜大雙眼,驚恐又哭泣不停的稚嫩孩子。
    .
    .
    #本書特色
    .
    .
    ◎當我闔上這本書,除了第N度落下眼眶無法盛載的淚水,也感謝慕姿老師藉由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這個過程,提前渡了我。
    .
    .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
    .
    .  
    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
    .
    ◎「不夠好」,這句話很傷人,也很毒,可惜的是我們很少有防疫措施。
    .
    .
    「不夠好」是自我要求完美的焦慮,還是外在造成的壓力?很難說清楚,畢竟整個追求成功的文化裡,哪個不是從小就被父母、師長們以各種形式來告訴你「不夠好」,我們更常被這三個字體罰、辱罵、嘲諷或貶抑。長大後,被職場主管、老闆、客戶,甚至情人或伴侶嫌棄不夠好。男人被唾棄錢賺得不夠多、成就太低,女人被嘲諷不夠溫柔體貼、賢妻良母。好吧,這個社會沒放過任何人,就是指著你的鼻子直言:「你不夠好」。
    .
    .
      整個社會,不是虎爸或虎媽當道而已,而是已經建構出隱形的「虎社會」。所以當你有童年逆境,就如雪上加霜,所有的逆境都指向一個原因:「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父母才不愛我」。當這個觀點內化成自我價值時,再優秀的菁英都還是與自卑情結相伴,形塑出各式各樣的創傷因應措施,就像這本書提到的購物欲、冷漠疏離、自戀、暴食症及恐慌症等。──賴芳玉(律師)
    .
    .
    ◎我們的一生總在歉疚。對不完美的自己歉疚,為了逃避歉疚,我們不斷努力,卻換來更大的歉疚,只因感覺不夠,無論做得再多,仍然不夠。我們始終認為可以更好一些,為了更好的自己,數度耗盡了自己。
    .
    .
    歉疚是一個祕密的洞,我們都曾長久生活在罪疚的深淵裡。
    .
    .  
    感到歉疚,是否是因為沒人告訴我們,日常的柔軟亦可以承接我們,我們不必挖掘祕密的洞,讓自己墜落下去?沒人告訴我們,傷痕、痛苦、失敗、挫折並非人生的汙點,而是使我們獨特於他者的可能?更或許是沒人告訴我們,生命所遭遇的苦痛艱難,其所留下的傷痕是辨認自己的方式,而非反覆鞭笞自我的刑具?若能沿著這些痕跡,撫摸其紋理,理解並寬容自己,最後即能從傷痕裡映照出自己真實的模樣。──陳曉唯(作家)
    .
    .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傷口。這些傷口,會帶來一些難耐的情緒,這些情緒可能會大而猛烈,讓人無法承受;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們會隔絕它,用一些方法掩蓋、合理化或淡化它,讓自己能不去面對它,以便讓我們能繼續在生活中撐下去。
    .
    .
    諮商心理師,有些時候,就是從你的願意分享中,感受那些你不敢碰觸的情緒,然後,再將它消化成你可以接受、吸收的方式,慢慢地回饋給你。
    .
    .
    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回饋當中,慢慢地理解自己、慢慢地從這些情緒與理解中獲得滋養;我們有機會從這些滋養中慢慢長大,而終於有能力回過頭來,跟那個無法承受如此多創傷與情緒的、內心的小孩說:

    「嘿,沒有關係的,要面對、承受這些真的很不容易。你一個人撐著、還陪伴著我,真的是辛苦了。
    .
    但現在,你不用害怕了,我會陪著你。」
    .
    .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給自己一點溫柔,可以愛著這樣的自己。
    .
    .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你一點溫柔與陪伴。──摘自本書前言
    .
    .
    ◎本書療心話語:
    .
    .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心裡都是受了傷的;之後,以為「努力」可以讓自己不再受傷。就停不下來了。
    .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自己一點、一點地交了出去,用來交換愛、交換不被責罵及鄙視,希望被接納,或是希望能在這個世界上獲得一點位置,能夠生存、能有一點喘息的空間。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勉強自己,也丟失了自己。而自己,原本又該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記得嗎?
    .
    .
    🌺即使你不是父母最愛的孩子,但你仍然是被深愛、被重視的。
    .
    .
    🌺孩子,面對自己不能理解的可怕情況,會用各種方式逼自己適應,只為了能生存下去。
    .
    .
    🌺為了生存,孩子只好內化父母的標準,變成孩子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甚至變成孩子的個性之一。
    .
    .
    🌺「即使你身上有和你父母類似的特質;你個人的意志、你的選擇,都會讓你跟他們不一樣,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你不會複製,也不需要複製誰。你,就是你自己。
    .
    .
    🌺「你像爸爸,也像媽媽,你也是你自己,有他們兩個都沒有的部分。然後,你終於可以不再當爸爸的替身,不再成為媽媽的未來,不用再努力讓誰滿意;可以好好的,讓你自己滿意。
    .
    .
    🌺這麼努力的你,怎麼可能不好?迷失在別人目光與評價中時,記得回到自己身上,以自己的感受為主;我們就有力量,可以抵擋外在世界的不友善。
    .
    .
    #名人推薦
    .
      ◎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賴芳玉(律師)、陳曉唯(作家)專文推薦。
    .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林書煒(POP Radio聯播網台長/主持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張曼娟(作家)、陶晶瑩、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泫然欲泣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 啃老族心理諮商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11:21:32
    有 745 人按讚

    [競爭,終究不是個好東西]

    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是一週內,台大有三個學生自殺,引起社會震撼。日前跟一名也畢業自台大的女生談話,聰明漂亮,能說能寫,非常有想法,目前在工作上表現相當突出。可是當年讀台大時,她也看了一年心理諮商,原因無他,就是競爭思維與比較心理造成的陰影。

    她不是北一女這類第一志願高中畢業,是靠推荐進台大,剛進去時,發現台大學生會讀書也會玩,壓力大到去看心理諮商,可是她從來沒跟別人說這個秘密,因為別人會說:

    「怎麼可能?你都上台大了,我們羨慕你都來不及,你別再不滿足了!」

    競爭的結果,讓我們除了第一,再也看不到別的,包括人是有感覺的﹑人是有情緒的﹑人是需要關懷的﹑人是需要協助的,或者人的精力是有極限的。所以競爭搶第一,會讓人走入死胡同,不自覺地毀了人生,像是生涯﹑愛情﹑友誼等。

    畢業之後,這位女生曾創業5年,經營得相當成功,她也因此到處演講,享有不小的名氣,但是後來突然退出,另外找工作。這個結果頗讓人訝異,任誰都好奇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在聽她娓娓道來之後,我發現癥結還是出在於競爭。

    我指的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同事之間的競爭,甚至是合夥人之間的競爭。這家公司是她和男友共同創業,做了2年後,她提出分手;再做3年,她離職,因為她逐漸感到有些不對勁,但是說不上來是什麼……

    「我可以感受到,他不喜歡我比他亮眼﹑比他出風頭。」

    對,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最不願意承認的情緒:「嫉妒」。這個情緒沒有被察覺,而被嫉妒的人也只是莫名其妙,感覺哪裡怪怪的。更何況這是一對熱戀的情侶,又是共創事業的革命夥伴,一起水裡來火裡去,怎麼還會嫉妒呢?尤其當事人是男生時,嫉妒會壓到潛意識層,表現出來依然正人君子,女生會更疑惑不解。

    而這一切都來自競爭。如果是敵人,競爭會帶來廝殺,血流成河;如果本來是家人﹑朋友或同事,競爭會帶來嫉妒,毀滅既有的關係。但是在我們的社會裡,鼓勵的是競爭,追求的是競爭力,老闆也偏愛用競爭來激發員工的鬥志與潛能,遺憾的是競爭帶來關係的破壞﹑能量的耗損,長久而言,反而是不利於競爭。

    我問女生,在她離開這1年,前男友把公司經營得如何,看得出來她是一個善良的人,她語帶保守地說:

    「他不想擴大經營,只想維持既有的局面就好。」

    這個結局說明什麼?這兩人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前男友失去她,公司就沒人能說能寫,為公司品牌快速打開知名度,開發更多的客戶,當然只能保守經營。然而留在原地踏步走的企業,終將被淘汰。競爭帶來嫉妒,嫉妒帶來破壞,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假使能夠打破競爭的思維,這兩人依舊是好情侶﹑好夥伴。

    因此,PayPall投資者兼聯合創始人彼得.蓋爾(Peter Thiel)有感而發,他說:

    「競爭,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彼得.蓋爾還進一步引用俄國托爾斯泰著名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名言:「每個失敗的公司都是相似的,敗在沒逃過競爭。」我也來借用一下,置換到職涯布局這件事上,改成「每個拿低薪﹑感覺活得辛苦且失敗的上班族都是相似的,敗在沒能逃過競爭。」

    我之所以這麼改這句話,是因為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周圍賺高收入的人經常被問到,為什麼他們從來不去關心同業在做什麼。你猜他們怎麼回答:

    「我沒有在跟誰『同業』喔~」

    聽起來很臭屁,不過我發現他們不論在想法或做法上,的確獨樹一格!相對於其他同業競爭激烈,在同一個池子裡相互撕咬,染紅整池的水,他們卻是優遊自在地在藍海裡游著,沒人競爭,由他們喊價,獲利數倍。也就是說這些人不走紅海策略,人多的地方不去;而是改走藍海策略,只去沒人的地方。

    最近認識一位傳銷界的朋友,他經營12年後,在台灣這家公司的業績占比高達83%,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做傳銷享有如此驚人的占比,便請教他的成功心法,他說:

    「我不追求『成效思維』,而是追求『成長思維』。」

    一般人做事都是成效思維,急著馬上看到成效,特別是賺錢的金額,便很容易跟別人比較,產生競爭心態,有控制的心理,可是沒人喜歡被競爭或被控制,關係就會質變。而做傳銷是做人的事業,人不合就組織大不了。追求成長思維就不同了,在意的是跟自己比較,像是有沒有比昨天成長。最後他做總結:

    「不論講究競爭或追求成效,都是人生的陷阱。」

    我在新書《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越具有競爭力的人,其實失業的可能性越高。有些人原來是公司內萬眾矚目的明日之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有一天他們突然殞落,變得黯淡無光,別人再也記不起來他們曾經光茫四射。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在既有的賽場競爭,是一場有限的遊戲,但是公司卻要員工年年追求無限的績效,具有競爭力的人一開始迭創新高﹑刷新紀錄,年年有亮點推出,但是久了就競爭無力,自高峰摔了下來。失去鬥志之後,再也欲振乏力。競爭,是在「有限遊戲」打「無限戰爭」,最終證明它會失敗。

    工作和生活,都屬於無限遊戲,它不是打敗對手,搶得第一,贏得勝利的過關打怪遊戲。唯有反競爭,才能在競爭這個死胡同之外,看到全新的一條路,並變得有溫度,願意信賴別人﹑欣賞別人,並且與人合作,享受過程的美好。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台中場
    時間:2020年12月18日(五) 18:45-21:00
    地點:文創工房(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2樓)
    報名請上:https://reurl.cc/ldAkKv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圖:董陽孜

  • 啃老族心理諮商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2 12:00:07
    有 150 人按讚

    家庭伸手牌與行乞的社會伸手牌

    新聞報導桃園市中壢區一名24歲妙齡女子日前被民眾發現在街頭乞討,由於她的外貌清秀,和一般街友大不相同,引發外界關注。

    因為馬來西亞少女事件,讓這件事格外引發關注,你們的看法又如何呢?

    坦白說,看到這件事讓我感到憂慮,一是行乞年輕化的社會現象,而是家庭伸手牌/啃老族一直是廣泛被關注的社會議題。

    家庭伸手牌與行乞的社會伸手牌,都在說明一件事,一個成年人不透過勞力與體力的付出,就希望獲得資源與金錢的接收,若廣泛與長期下來,必然造成社會「施與受的失衡」。

    而我想談論的,是關於「功能」這件事。
    在心理諮商工作中,為什麼家庭會出問題,往往因為家人的「失功能」,而有家暴、精神遺棄等各種問題,進而造成孩子各種心理能力的缺失,容易引發心理與情緒疾病。

    而在此社會事件中,一個成年人的失功能,正在發生
    ,包括情緒調節功能:如何面對求職的挫敗;也包括供給生存的工作功能/職能:如何學習一技之長。同時都在成年人身上缺失時,就是一個足以令人憂慮的現象。

    但是,問題回來了,為什麼「伸手牌」現象可以存在?當上一輩的人說到這一輩的幸福時,又為什麼物質無虞,讓人不事生產,或缺乏企圖心?

    這讓我想到Youtuber老高談到的25號宇宙,所介紹的1968年老鼠烏托邦實驗,實驗中供給老鼠足夠的食物與安全的住所,沒有天災與天敵,像天堂般的環境,但實驗結果卻極為慘烈!
    三年後不再有老鼠繁衍,老鼠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包含攤著不動,莫名找其他領地老鼠打架(我懷疑老鼠有憂鬱症了...)。不到五年,全部老鼠在天堂般的環境下,全數死亡。

    這個實驗的介紹給我很大的震撼,當然不一定能將這實驗帶到人類社會來說明,但我所看見的卻是,太過充裕的物質生活供給,人類太容易取得,心中不再認為需要透過付出來獲得渴望時,生命似乎不再需要前進,也不一定需要追求什麼。

    我的歸納是:如何讓一個人擁有夠好的心理功能與工作功能,在於「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物質」。
    愛給予一個人後盾,可以修復後重新強大自己的心理素質,而這份愛是不論你做得好不好,都值得被愛。
    物質給予一個人努力獲取酬賞的動力,同時學會對生活與角色負起責任,認知到要透過「付出」來「接收」,畢竟成年人總是等待「接收」,那社會將成為停滯的泥淖。而當一個人學會付出,也是一種社會化的歷程,付出心力學習會有挫折,而這份挫折在無條件的愛裡,被溫和的接納情緒,被堅定地拒絕依賴情緒,孩子轉大人的心理勢必是疼痛的,但那是成年人必經的成長痛。

    親愛的,你怎麼想?

    --
    建立強大自我的深度訓練課
    1.11/28.29 安全感訓練:成為自信與肯定的自己https://www.iiispace.com/insecure/ (第41期)
    2.12/19.20 關係界限訓練:建立自尊與原則的人生https://www.iiispace.com/limit-new/ (第12期)

  • 啃老族心理諮商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18 16:07:38

    名主播心疼謝忻感嘆小三可憐背罵名
    http://yt1.piee.pw/JGBKM
    黃宥嘉妹妹神回嘴
    http://yt1.piee.pw/JQKGA
    小甜甜光速切割謝忻
    http://yt1.piee.pw/J392K
    預言韓國瑜落選小孟酸郭台銘假託夢
    http://yt1.piee.pw/HJFUA
    命理師撿到槍狂嘴詹惟中一招KO小孟老師
    http://yt1.piee.pw/JW5K5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

  • 啃老族心理諮商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03 21:46:58

    👤來賓: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 羅惠群
    東吳大學健康暨諮商中心主任 姚淑文
    作家 吳娟瑜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 林柏儀

    #啃老族 #尼特族 #標籤化 #歧視 #日本 #台灣 #世代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為服務更多不同需求的觀眾,有話好說開放字幕管理權限,歡迎熱心網友幫忙提供字幕內容,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