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唐朝武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唐朝武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唐朝武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唐朝武官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要在唐代升官?先搞清楚考核制度! | 生活知史 想要在唐代官場升職,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唐代建立相當完備的政績考核制度,不但有負責官員政績考核的機構,而且還訂立了政績考核的全國標準,考核結果也是公開,讓大家都能清楚了解。 唐朝主管官吏考核的機構為吏部考功司。《唐六典》規定:「考功郎中之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射雕英雄傳 #金庸小說 #武俠小說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金庸一共寫了14本武俠小說,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大家都有看過嗎?今天我們先來說大家應該都看過的射雕英雄傳吧! 射雕英雄傳的時代背景是在宋末時代,是過了靖康之變的時代,1126-2...

唐朝武官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1 10:36:06

司馬相如、卓文君的愛情童話故事 小編網誌 漢武帝一朝,文武百官星光熠熠,辭賦名家司馬相如(前179-前118年)是其中一人,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原來在這個落魄書生與年輕寡婦的愛情故事的背後,有一個更大的政治背景,牽涉到漢景帝和他親弟弟梁孝王之間的恩怨情仇。 先介紹一下...

唐朝武官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17 22:12:03

想要在唐代升官?先搞清楚考核制度! 生活知史 想要在唐代官場升職,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唐代建立相當完備的政績考核制度,不但有負責官員政績考核的機構,而且還訂立了政績考核的全國標準,考核結果也是公開,讓大家都能清楚了解。 唐朝主管官吏考核的機構為吏部考功司。《唐六典》規定:「考功郎中之職,...

  • 唐朝武官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3 07:30:05
    有 467 人按讚

    想要在唐代升官?先搞清楚考核制度! | 生活知史

    想要在唐代官場升職,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唐代建立相當完備的政績考核制度,不但有負責官員政績考核的機構,而且還訂立了政績考核的全國標準,考核結果也是公開,讓大家都能清楚了解。

    唐朝主管官吏考核的機構為吏部考功司。《唐六典》規定:「考功郎中之職,掌內外文武官吏之考課。」唐代的考課,即為官員任期內每年度與四年一次的政績考核。早在唐初武德(618—626年)年間,唐朝政府即著手制定考課法。在貞觀年間,考課法作為《唐令》的第一篇法規正式頒布實施。官員的政績考核主要由吏部負責,有時由皇帝直接委派朝廷大員主持。為了防止作弊,只要升遷官員的實際政績與考核的有出入,負責評核的官員就會降官一等。

    而詳細的考核方式就是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主要的評核依據就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國家對各級官吏考核的共同標准,分別是: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可以看出主要是評核官員的品德操行。而「二十七最」,就是評核官員能夠勝任其崗位,各級官職都有自己的評核標準。例如「法官之最」的標準是「推鞫得情,處斷公允」;「學官之最」的標準是「訓導有方,生徒充業」。當各級官員都依照這樣的標準進行評核後,就會依據他們所得的結果排定升遷降任。如果能夠在大考中獲得其官職的「最」,加上「四善」俱全,就是「上上」,獲得此評價的官員通常就升官有望。要是「一最三善」或「無最四善」則屬於「上中」。而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官員,最起碼要有「一最」或「一善」,這樣就會有中等的評價,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那麼怎麼才是下等的官員呢?要是對自己的崗位實在不熟悉,到處開罪其他官員,那麼就會獲得「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的評價。更嚴重一點,玩忽職守,結黨營群,那就是「背公向私,職事廢聞」。再嚴重一點,貪污舞弊,直接就是「居官諂詐,貪濁有狀」。這三種都是下等的評價,通常就會革職降級,聽候監察部門查處,甚或移交司法部門處置。

    每次考核完成後,京官就會由尚書省公佈優劣等第﹔外地官員由本州長官宣布然後送尚書省奏聞。所有參加評核的官員都會收到「考牒」作為憑證,而且還會發獎金。唐初的考課令規定,獲得中上以上評價的,每進一等,加祿一季。只要幹得好,隨時多一年的工資,想想也是挺幸福的。

    #知史 #生活知史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唐代 #考課 #升遷 #四善 #二十七最

  • 唐朝武官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5 14:00:00
    有 512 人按讚

    宋朝社會風氣為何變壞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從755年唐朝的「安史之亂」起,到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止,有二百餘年的時間,在當時中國的這片土地上,都是軍閥混戰,政權如走馬觀燈一樣變幻莫測。一些無德無識的膽大無恥之徒,憑藉燒殺搶掠,便可稱霸一方,甚至當上皇帝,號令天下。在那樣的政治條件下,禮義廉恥掃地,社會風氣大壞。

    趙匡胤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的天下,其方式同此前五代十國那些帝王用陰謀手段搶權,並無多大區別。奪取政權後,如果也是繼續不顧社會風氣的淨化、整頓,那麼趙宋王朝,也只會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短命小王朝。

    趙匡胤同此前的那些軍人政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用歷史的眼光審視了形勢,在奪取政權後,立刻實行以儒治國,狠抓了社會風氣的淨化。

    趙匡胤對後周的皇室,不予殺戮,以禮相待;對後周肯於投降的大臣,如宰相范質、王溥等,繼續原職留任。對於曾起兵反抗宋軍後周將領,如汴京衛戍副司令韓通,雖在戰鬥中被宋軍所殺,卻並不敵視,反而褒獎其忠勇。

    趙匡胤為防武人和功臣專權,並未像有的王朝那樣,建國之後大殺功臣,而是用和平的方法,搞了「杯酒釋兵權」,然後以鍛煉軍隊刻苦善戰的名義,讓軍官經常調動,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其兵,並用文臣知州,「重文抑武」。

    趙匡胤還留下嚴懲貪墨之官和不殺言事之官的「祖訓」。

    趙匡胤這所有的「祖宗之法」,都是針對唐末五代十國以來二百餘年社會風氣大壞而發的。宋朝初年很快就出現了廉恥相尚的好風氣。在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和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朝野上下讀書成風,忠於職守成風,講真話成風。田錫、王禹偁、范仲淹、歐陽修、唐介等一大批直言敢諫之士,得到重用。從而使趙宋王朝出現了百年太平的政治形勢。

    「天下太平」的形勢,使朝野上下滋生一種思想認識:「祖宗之法」是「良制美法」,因而是永遠不可更改的。其實,了解歷史的人都明白:世上哪有永遠不可更改之法?

    「祖宗之法」在趙宋王朝的初年,即太祖、太宗時期,確實發揮了治國安民的良好效用,但是,到了真、仁、英、神、哲、徽、欽,以及金兵入主中原,南宋偏安一隅之後,隨著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變化,再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就僵化了,就要四處碰壁了。

    事實上,到了宋仁宗(第四任皇帝)掌政時,全國性的社會風氣就已悄悄地產生了許多弊端了。「重文抑武」的國策,大大弱化了軍隊的戰鬥力,面對西北邊境強大起來的西夏、契丹以及後來的金人武裝進攻,屢打敗仗。由於姑息政策的演化,到真宗(第三任皇帝)時,對貪官就一個不殺了。

    由於官僚機構疊床架屋,任職而不干事的官員越來越多,只靠熬年頭,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便可提職提薪,高官們還有「恩蔭」的特權,其子孫不用任何條件,就可得官位。政以賄成,十官九貪已見怪不怪。「冗官」、「冗費」、「冗兵」的「三冗」現像出現了,到仁宗(第四任皇帝)寶元元年(1038)「三司計度經費,二十倍於祖宗時」(《宋史•蘇舜欽傳》)。

    社會風氣大不如宋朝初年了,人民聚眾起義也開始一夥接一夥了。

    在這種形勢下,仁宗把志在改革的范仲淹召進朝廷,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改革弊政。但是遭到保守的既得利益集團的頑強反抗,他們先是誣衊改革派為「朋黨」,繼而造謠說范仲淹等要廢掉仁宗皇帝。於是仁宗皇帝一改支持「新政」的態度,范仲淹等受到政治清算。

    仁宗皇帝這一反覆,大壞了官場風氣。

    又過了三十年,即當趙宋王朝立國110年那年(宋神宗熙寧二年),銳意變法的王安石被任為參知政事,社會上傳出「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卹,祖宗之法不足守」之言,稱「三不足」。「三不足」是否為王安石親口說出,尚無證考核,但是,它反映了一種改革的呼聲。

    王安石的銳意變法,反映了那一時代的主流思潮。但是,他沒有「摸著石頭過河」,且主要目的是為扭轉國家財政的危機,一系列變法內容對普通百姓沒有好處,還有「擾民」之嫌,所以一些持重穩健的官員,多不肯同他合作。於是,王安石任用了以呂惠卿為代表的急於當官而不擇手段的年輕人到政府各部門出任要職,王安石這一破格提拔年輕人的做法,給一些德行不好、投機取巧之徒開了方便之門。於是,社會大行鑽營投機之風。事情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是王安石最為倚仗的、視為可靠的接班人呂惠卿,在自覺翅膀硬了之後,向神宗皇帝誣告王安石有反叛之心。王安石親自嚐到了他所重用的人帶來的苦果。儘管王安石在後來認識到了呂惠卿是無恥小人,但是十幾年以來,這種激進的變法和對於鑽營之徒的提拔重用,已使社會風氣大壞。這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王安石下台,司馬光上台執政。

    司馬光本來是一個穩健之人。但是,他執政時已風燭殘年(只執政18個月就死在任上),急於想把王安石變法來個「一風吹」,於是又給投機之徒造成了機會。奸臣蔡京瞧準這一機會,在他所管轄的開封府,只用半個月就把王安石變法全廢掉了。王安石的變法並非全不好,蔡京這樣不分青紅皂白,莽撞行事,也是擾民之事。司馬光卻大大表揚了蔡京。可是,就是這個執行司馬光政策的急先鋒,司馬光一去世,他立即來了一個急轉彎,把司馬光等人打成了反革命(所謂「元祐黨」)。

    蔡京比呂惠卿更壞,他給社會風氣的污染也更甚。宋徽宗上台後,蔡京投皇帝所好,在江南的蘇杭一帶搜求古董奇石,運往汴京,稱「花石綱」。「花石綱」把皇帝引向不務正業,把百姓搞得傾家蕩產。蔡京大搞宗派,任人唯親,奢侈腐化,貪污納賄,無所不用其極,使本來已經江山不穩的趙宋王朝,雪上加霜。

    宋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黨爭頻起,貪官肆無忌憚,皇帝不務正業,毫無危機感。百姓走投無路,起義反抗此伏彼起。社會風氣完全壞了。金兵的鐵蹄,把趙宋王室趕到江南。但是,宋高宗出於一己之私,害怕被金兵掠而北去的徽宗、欽宗回來爭奪皇位,竟重用當了金兵俘虜,又被派回來做奸細的秦檜。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殺了抗金大將岳飛父子。朝野上下,一片恐怖。忠奸不分,好人壞人顛倒。南宋王朝一開始就作胎不正,可知以後了。

    對於趙宋王朝的社會風氣由好變壞,生當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大詩人陸游,曾寫過一首五言詩《歲暮感懷》:「在昔祖宗時,風俗極粹美。人材兼南北,議論忘彼此。誰令各植黨,更僕而迭起。中更金源禍,此風猶未已。倘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

    陸游是當世人,又是當事人。他認為:用人唯賢(人材兼南北),言論開放(議論忘彼此),是風俗粹美的表現;結黨營私(誰令各植黨)是風俗敗壞的表現。最後,他以切實感受大聲疾呼:要想天下太平,應以淳厚社會風氣開始。

    限於一首短詩,論述不可能全面。但他的結論「倘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則是十分正確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一些認識:

    一、社會風氣的好壞,或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壞,最根本的原因是最高當政者能否從歷史吸取教訓,從社會實際出發,制定好的方針政策。

    二、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良制美法,形勢變了,法律制度也要相應的改革。

    三、改革,是治國安民的永恆主題。改革不可急躁冒進,要摸著石頭過河。

    四、改革首先要考慮給百姓是否帶來利益,而不能脫離百姓、只追求所謂的「國富」。

    五、用人問題,從來都是當政者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問題。要特別警惕反覆小人的投機取巧。

    以上幾個問題處理得好,社會風氣就會淳化起來;處理不當,社會風氣就會越變越壞。

    宋朝社會風氣由好變壞,乃至亡國,給後世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原文刊載於《歷史學家茶座》總第十八期,作者:宋衍申)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唐朝武官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3 14:00:00
    有 496 人按讚

    五代十國 令人眼花繚亂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期,五代是唐朝滅亡後又在中原建立的五個朝代,而十國是同時期在全國內割據的十個政權。

    五代十國雖然只持續了70多年的時間,但卻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不小的傷害,戰亂、飢餓接踵而來,亂世下百姓是最痛苦的。實際上在五代十國以前,還曾出現過一個分裂期就是兩晉十六國,這兩個混亂時代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其中的原因就說來話長了。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之一,五代十國以其混亂無序而聞名於後世。

    五代之前,盛唐以其統一的遼闊疆域和強盛國力而聞名於世。即便到了今天,外國的華人聚集區也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大一統時期的榮耀輝煌。

    然而自唐朝之後,中原大地上硝煙四起,各個政權起起落落,如同走馬燈般換個不停,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依次粉墨登場,被後世稱為五代。

    而中原以外的地區,還有諸多林立的小國,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國,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

    同為亂世,春秋戰國的五霸七雄們雖然也是彼此攻伐,混戰不休,但也能做到守土尊禮,保一方百姓安定。

    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

    一、藩鎮割據埋禍根

    五代十國如此混亂局面的形成,由很多複雜的因素導致,然而追根溯源,則是唐代藩鎮割據埋下的禍根。

    《舊唐書》記載,藩鎮亦稱方鎮,由節度使掌管軍政大權,是天寶年間唐玄宗為防止異族來犯所設立。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稱為天寶十節度。

    然而設立藩鎮固然能抵禦外敵,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弊大於利。因為各個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若是中央朝廷沒有管制的能力,則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導致節度使據地自專各自為政,肆意破壞法度的情形層出不窮。

    自唐中期開始,節度使兼管地方民政、財政權,漸漸形成了可以與中央朝廷對抗的割據勢力,甚至威脅中央政府的統治。

    譬如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便是最先按捺不住向朝廷叫板,公然發動叛亂。中央政府措手不及,玄宗也只得外逃入蜀躲避。

    即使後來叛亂被平息,皇帝重回寶座,但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唐朝後期,各個節度使陽奉陰違,雖然沒有公然發動叛亂,但都在自己轄區內做起了土皇帝。中央政府無力管轄,即便想要削藩,也是有心無力。

    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

    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雖然這場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它成了壓倒腐朽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史書有言:唐代自從唐肅宗以來,藩鎮遍布,久成分裂之勢,然而中央政府猶有表面上的名分。黃巢起事後則情形驟然改變。

    在黃巢起義之後,唐王朝再也無力維持名義上的統治,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宣武節度使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建立後梁;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勗自立為帝,建立後唐 ⋯ ⋯ 五代十國戰亂不休的局面開始形成。

    著名歷史學教授張國剛曾說:五代的歷史,仍然明顯地受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二、異族為禍中原亂

    中國歷史上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按照今人的看法,此語有些過於偏激,畢竟人的好壞善惡與種族無關,不能一棒子打到一堆人。

    然而古往今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局勢若是有外族的插手,則必然會增加許多紛亂爭鬥。與之相同,五代十國時期之所以如此混亂,與眾多外來異族的參與干涉難脫干係。

    正所謂內爭必有外患,強盛一時的唐王朝忽然之間分崩離析,必然引來許多異族的虎視眈眈:西有吐蕃,南有南詔百越,而北方的契丹族則是異族裡最為強大的一個。

    唐中期時,契丹曾和安祿山交過幾次手,雖有過幾次勝仗,但苦於唐朝強盛的國力,契丹始終被禦於國門外。

    而到了唐末,前面說過,各地節度使各自為政,唐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契丹開始蠢蠢欲動,希望藉著各藩鎮混戰之際能謀得些漁翁之利。

    在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首領後,契丹戰士們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奪一番。然而阻隔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道天塹,那就是幽州。

    幽州古稱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一帶。由於中間有太行山、陰山等山脈阻隔,加上唐朝時期的加固,幽州可以說是抵禦外敵的一道堅實堡壘。有幽州阻擋,契丹族想要南下掠奪,也只是癡人說夢。

    然而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賣國賊的存在讓這一切成了現實。後晉皇帝石敬瑭不顧廉恥自稱「兒皇帝」,親手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致使契丹鐵騎可以毫無阻礙的越過幽州,奔馳南下,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除了契丹吐蕃等族,五代十國時期還有諸多少數民族登上中原大舞台。譬如羌族、匈奴、鮮卑、柔然、沙陀等。

    在今天看來,這些曾經的異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在當時漢夷分明的情況下,這些進軍中原的少數民族像是倒進油鍋裡的一盆水,讓原本就動盪不安的中原之地變得更加沸騰。

    三、禮樂崩壞尚武力

    《三國演義》裡劉備認為天下禍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喪亂,欲取天下必要先取人心。劉皇叔雖然權謀武藝並不過人,然而這番想法卻是十分有理。

    中國歷史幾千年,歷經商周至明清等諸多封建王朝,歷朝歷代所真正奉行的並非法律條文,而是禮儀道德。即便是有如《唐律疏議》、《宋刑統》、《大明律》等諸多法典條文,其立足的根本也是傳統的道德而非公正的律法。

    自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以來,經過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道德便是歷朝歷代維護統治所奉行的正統思想。

    然而帝王們大肆推崇三綱五常、君權神授這些思想道德倫理,並非真正相信這些,只是為了藉此用作維護統治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

    說白了,在封建農業社會,只要廣大的下層農民們要聽話守規矩,好好種地幹活,自然國泰民安,動亂息止。而讓這些農民聽話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接受道德倫理的約束,即要尊長愛幼,侍父奉君。

    細觀歷史上的諸多盛世譬如文景、開元、康乾等等,其繁榮興盛都離不開思想上的統一。

    而道德崩壞,思想的多元則是亂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朝末年,禮樂崩壞,宗法不復,百家思想爭鳴,迎來了春秋戰國的大變革時代;漢末分三國,傳統儒學被挑戰,佛學興起,玄學道教的老莊思想佔主導,使得魏晉南北朝紛亂數百年。

    與以上兩個亂世相同,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也與思想文化有關。然而所不同的是,春秋戰國與魏晉時期的文化思想是多元化的,各種學說雖然衝突不斷,但卻是欣欣向榮。而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化卻是極度衰弱,與之相對的,是對武力軍事的崇拜。

    歐陽修曾說:「五代是干戈不息、亂賊橫行的世道,禮崩樂壞,三綱五常滅絕,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盡了。」

    五代時期各個政權的統治者們不受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不明禮樂,輕視文人。他們在意的是武力,是軍事。

    《舊五代史•史弘肇傳》裡記載,當時人們認為平定禍亂,安定百姓,只有用刀劍拼殺,文人的禮儀教化不管用。正是這種傳自少數民族的尚武風氣盛行,讓五代十國的中原秩序混亂,戰亂不休。

    因為五代時期尚武風氣太重,宋朝建立後大改風氣,重文輕武,武官受文官節制。這導致了宋朝軍隊積弱,戰鬥力低下,最終被蒙古騎兵所滅。極度尚武或是崇文都是極端,治國安民都不可取。

    四、紛爭繚亂蘊變革

    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十分混亂,亂到史學家們也很少去專門研究。因而對五代歷史的介紹大多附在隋唐史之後,往往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缺少系統的介紹

    其實五代雖亂,卻是亂中有變。各個政權混亂地彼此攻伐間包含著社會結構的大變革。所謂不破不立,在這一場曠世少有的大紛亂之後,迎來的是宋元明清幾個世紀的輝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唐朝武官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12 20:30:10

    #射雕英雄傳 #金庸小說 #武俠小說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金庸一共寫了14本武俠小說,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大家都有看過嗎?今天我們先來說大家應該都看過的射雕英雄傳吧!
    射雕英雄傳的時代背景是在宋末時代,是過了靖康之變的時代,1126-27年,所以丘處機就幫楊鐵心和郭嘯(xiao4)天的兩個兒子,分別命名為郭靖和楊康,要他們記得靖康之恥。
    那麼究竟什麼是靖康之恥呢?
    原本宋朝皇帝宋徽宗(hui1zong1)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和金兵合作攻打遼國,金兵打敗遼國但是宋兵二十萬軍隊就打敗了,金兵攻陷了遼國燕京。這個戰役暴露了宋朝兵力的虛弱,
    在1126年,金國的女真族完顏宗望率軍攻打設都在河南開封的北宋,並且挾持了宋太宗一系的皇族,妃子,官員和逾十萬首都的平民百姓,北宋正式滅亡,但是康王赵构(zhao4gou4)在南宋稱帝,為了自保,就和金國議和,以黃金五百兩,五千萬銀兩,還要割讓中山,大原,河間三路地給金國,更需要用宰相和親王作為人質放在金國,簡單來說就是向金國俯首稱臣。
    大家有看到一個姓嗎?那就是完顏,是的,女真族的皇族都是姓完顏,但是沒有完顏洪烈這個人,但是是有丘處機這個道長的。
    丘處機,出生於山東,1166年拜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給予他訓名(xun名)處機,號長春子,和馬鈺道長,譚處瑞和劉處玄一同護送王重陽葬於南山,原來真的有全真七子哦!而丘處機也有被鐵木真邀請去尋找長生不老的藥,但是他就說沒有長生不老的方法,更勸他停止殺戮和養生等等。
    王重陽也是真的歷史人物,是中國全真教的創始人。他原本是金朝的武官,因為醉心於研究鐘離權和呂洞賓的思想,呂洞賓不是八仙之一嗎?那個狗咬的。。。原來呂洞賓也是真實歷史人物來的,是唐朝時代的人,王重陽創立了全真教後,把他列為全真教五陽祖師之一。
    那麼郭靖呢?郭靖是在宋朝的真實歷史人物,但是卻和小說的不一樣,在【宋史:忠義傳四:楊震仲傳】所附屬的【郭靖傳】裡面有記載,他是一名四川財主的護衛首領,在1207年,當地的宋朝官員吳曦(xi1)投降於金國,他和當地的居民不投降,和當地的居民遷居到其他地方,但是吳曦把他們趕回去,他和他的弟弟楊瑞寧死不屈,決定死在那裡,於是在那裡投江自盡。
    而郭靖和她媽媽逃到蒙古的時候,被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收留,長子真的是叫拖雷,和郭靖從小玩到大,以安答(就是兄弟)相稱,成吉思汗為蒙古的征服者,征服的土地從中國到烏茲別克斯坦,接近波斯的領土都是蒙古的,但是還沒攻陷宋朝,成吉思汗就病逝了。由他的子孫忽必烈,也就是拖雷的第四子,滅了宋朝和金國,成立了元朝。
    傳說中的成吉思汗殘忍無比,每攻陷一個城就會屠殺裡面的所有百姓,在射雕英雄傳裡面也有講到,郭靖帶領蒙古軍隊前往花刺子模(hua1la4zi3mo2)的撒麻爾幹,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Samarkand,久久無法攻下城,但是就是看見西毒用自己的衣服製作了降落傘,是的,他是脫完衣服冷著下去,可能因為他武功高強,才不會凍死。那不就是空中肉蟲。。。哈哈哈
    郭靖和黃蓉就用了降落傘的東西攻進來撒麻爾幹城,而成吉思汗就下令屠城,郭靖為了保護城裡面無辜的居民,放棄了賞賜,再攻陷花刺子模後,他就需要到了中原才打開錦囊,但是他媽媽就偷偷打開了錦囊,原來攻陷了花刺子模國後就是要攻打宋朝。接下來的故事大家也知道吧。
    但是歷史中,的確,花刺子模國因為貪財,殺了蒙古的商隊,更殺了他的使臣,成吉思汗就率領了20萬大軍,去攻打花刺子模國,抓到了殺死商隊的將領,折磨他至死並且在城內大量的屠殺,為了幫蒙古商隊報仇。
    至於南帝,原名段智興,歷史裡面的確是有大理段氏,但是出家為僧的段正明,並不是他,他沒有出家。
    那麼九陰真經是真的有嗎?傳說中九陰真經是達摩大師創的,但是過後射雕英雄傳在1980年改版,就改成黃裳在萬壽道藏裡面學到的。
    真實歷史裡面,在政和年間,宋徽宗(hui1zong1)皇帝訪求天下道教遺書,就命令黃裳負責刊印道藏,叫做【政和萬壽道藏】,所以真的有萬壽道藏,但是就沒有九陰真經哦!
    好啦!今天講完了射雕英雄傳,下一集就說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吧!哇~還有那麼多本小說,慢慢的講吧!如果對於裡面的人物有所疑問,也可以留言問我,我會盡可能的回答你們。
    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