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哺餵母乳的技巧答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哺餵母乳的技巧答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哺餵母乳的技巧答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哺餵母乳的技巧答案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看到某牌賣配方奶的廣告字面上打著:延續母乳最好的選擇、銜接母乳第一首選等字的宣傳手法;越看越覺得很不合理。 ok我想說的是,「這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罐配方奶會比母奶好。」這是百分之百的事實,但偶然看到一些配方奶粉誇張文宣的廣告時,就不禁覺得,這些文宣讓新手媽媽好像對自己的母奶都沒信心了耶, ...

  • 哺餵母乳的技巧答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2 15:59:44
    有 4 人按讚

    最近看到某牌賣配方奶的廣告字面上打著:延續母乳最好的選擇、銜接母乳第一首選等字的宣傳手法;越看越覺得很不合理。

    ok我想說的是,「這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一罐配方奶會比母奶好。」這是百分之百的事實,但偶然看到一些配方奶粉誇張文宣的廣告時,就不禁覺得,這些文宣讓新手媽媽好像對自己的母奶都沒信心了耶,

    當然每個媽媽餵奶遇到的狀況都不同,但如果在孩子出生前能多花些時間研究母奶的衛教等,是不是就會更了解母奶的珍貴了。

    過去我也很感謝在我坐月子時強大的護理團隊,在汐止的新生產後護理之家;當時生下女兒我的奶量少到不行,雖然生之前我也做了母奶哺餵很多功課,但當時就是沒有奶,其實非常受挫啊,我也很自責沒有讓女兒一出生就喝到我的母奶,但護理之家的護理團隊每一位護理師跟護理長在當時非常有耐心的教導我每一個細節,我也很努力的擠奶,果然後面就知道技巧在哪了,很多時候真的不是我們沒有奶水,我當時也懷疑我是個沒奶水可餵的媽媽🥲,但其實不是你沒奶水,你只是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跟教育,媽媽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辦到的💪🏽

    好啦;其實我只是想講,拜託配方奶粉不要寫太誇張的廣告文好嗎,這世代的媽媽需要被鼓勵,母奶才是對孩子成長最強大的能量❤️

    推薦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0236

    #新生產後護理之家
    #母奶
    #台灣母乳協會

  • 哺餵母乳的技巧答案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16:47:28
    有 2,084 人按讚

    前幾天朋友傳來一篇好文,讓我反覆看了多次。文中描述身為台灣媽媽在日本育兒遇到的文化衝擊以及受日本媽媽協助的點滴。作者剖析自己處境後所提出的觀點讓我看了頻頻點頭,其中有兩個部份讓我特別有感,希望和大家分享。

    作者表示,他對結交媽媽友非常的消極,主要是日本的媽媽圈子(特別是家庭主婦圈)充滿了無形的框架壓力。覺得養小孩是「媽媽的工作」,結交之後帶來的各種比較無益於個人身心健康。數據也顯示,日本家庭主婦每天花在料理上的時間比歐美多上一個小時。

    我回憶起小時候看日劇裡的媽媽形象,每天準備豐盛的餐點、便當菜色還有各式造型,永遠會把先生的襯衫燙好、皮鞋擦亮......看多了內心不免自我懷疑,我連瓦斯爐都不會開,以後有機會當好太太、好媽媽?也好奇是日本的女性比較厲害還是這些技能我長大以後自然也就會了?長大後我才發現,有些事長大了還是做不好,媽媽就是媽媽,各有她的風格、哪有所謂好壞,這種全能媽媽形象肯定像枷鎖困住許多女生。

    在台灣大家對媽媽的想像至少沒那麼單一,慈母的框架沒那麼重。但這當然不表示在台灣育兒沒壓力,舉凡奶量夠不夠、親餵時間有沒有符合社會期待、副食品吃得好不好通通都要操心。當孩子生長曲線稍有落後時,媽媽也總自我怪罪,擔心做錯了什麼,每道都是難解的課題。在育兒地獄中,又得擔心自己的身材、頭髮和皮膚回不到生產前的樣子。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和學長討論女性權益時,他竟認爲不能用「被壓迫」來形容舊時代的女性,因為權利、義務是相對的,以前女人要負的責任比較少,只要在家就好。我馬上反駁他,姑且不論以前女性是「只要」還是「只能」待在家,在家做各種家務事、照顧小孩一點都不輕鬆。礙於情面我忍住沒有說出口的是:「那是因為你在家的時間就是翹腳、打電動、等吃飯啊!」

    另一個部分則是日本產前、產後照顧員的制度,讓媽媽在離開月中、月嫂後能有緩衝空間,讓我覺得非常值得台灣借鏡。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孕產的資源分配過度集中在醫療端,比如前陣子政府為了刺激生育率,增加產檢給付次數。雖說聽起來增加給付能減輕媽媽負擔,但仔細想產檢真的需要那麼多次嗎?應該也沒有人會因為產檢變多而多生幾個吧!

    就我觀察目前孕產照顧最缺乏的資源並不是產前的醫療,而是產後瑣碎的育兒知識、心理支持、哺餵母乳的細節,這些往往只能靠市場上的月中、月嫂支持。而當媽媽離開月子中心後,巨大的落差又碰上產後憂鬱的高峰期,加上先生沒有產假,往往一人面對,彷彿就從天堂墜入地獄。這時若能有一個機動性以小時為單位的照顧者協助,至少能讓媽媽們喘口氣,一兩個小時都會很有幫助!

    當然,產後照顧的品質要提升,除了增加資源外,照顧相關專業之間的溝通相當重要,以免資訊落差造成更大困擾。好比過去我曾不遺餘力推廣產後盡早下床活動、不需要持續使用束腹帶。但卻有許多產婦和我反應,一入住月中,護理人員就囑咐少下床才不會子宮下垂,甚至質疑媽媽肚子怎麼還那麼大,力推綁肚子課程。相對的,這不代表醫師就無所不能,一些實務的經驗我們也不太熟悉。好比親餵技巧、如何判斷新生兒吸吮的姿勢、如何在第一時間察覺媽媽有產後憂鬱的狀況等,我都常需要和泌乳顧問、心理師甚至是資深媽媽請益。

    最後我想分享文章中,從育兒地獄爬出來的吉田大神的一句話:「我的育兒經驗不代表是唯一正確的方法,養小孩別太用力」畢竟怎麼當媽媽本就沒有標準答案,輕易用自身的經驗去評價別人遇到的育兒困境,不免有點殘忍又毫無幫助!

    #原文放留言處

    歡迎大家分享異國育兒及產後經驗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