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哭聲狀聲詞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哭聲狀聲詞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哭聲狀聲詞英文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表達 ◎柏樺 我要表達一種情緒 一種白色的情緒 這情緒不會說話 你也不能感到它的存在 但它存在 來自另一個星球 只為了今天這個夜晚 才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它淒涼而美麗 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 可就是找不到另一個可以交談的影子 你如果說它像一塊石頭 冰冷而沉默 我就告訴你它是一朵花 這花的氣味...
哭聲狀聲詞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表達 ◎柏樺
我要表達一種情緒
一種白色的情緒
這情緒不會說話
你也不能感到它的存在
但它存在
來自另一個星球
只為了今天這個夜晚
才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它淒涼而美麗
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
可就是找不到另一個可以交談的影子
你如果說它像一塊石頭
冰冷而沉默
我就告訴你它是一朵花
這花的氣味在夜空下潛行
只有當你死亡之時
才進入你意識的平原
音樂無法呈現這種情緒
舞蹈也不能抒發它的形體
你無法知道它的頭髮有多少
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梳成這樣的髮式
你愛她,她不愛你
你的愛是從去年春天的傍晚開始的
為何不是今年冬日的黎明?
我要表達一種細胞運動的情緒
我要思考它們為什麼反叛自己
給自己帶來莫名的激動和怒氣
我知道這種情緒很難表達
比如夜,為什麼在這時降臨?
我和她為什麼在這時相愛?
你為什麼在這時死去?
我知道鮮血的流淌是無聲的
雖然悲壯
也無法溶化這鋪滿鋼鐵的大地
水流動發出一種聲音
樹斷裂發出一種聲音
蛇纏住青蛙發出一種聲音
這聲音預示著什麼?
是準備傳達一種情緒呢?
還是表達一種內含的哲理?
還有那些哭聲
這些不可言喻的哭聲
中國的兒女在古城下哭泣過
基督忠實的兒女在耶路撒冷哭泣過
千千萬萬人在廣島死去了
日本人曾哭泣過
那些殉難者,那些怯懦者也哭泣過
可這一切都很難被理解
一種自己的情緒
一種無法表達的情緒
就在今夜已來到這個世界
在我們視覺之外
在我們中樞神經裡
靜靜的籠罩著整個宇宙
它不會死,也不會離開我們
在我們心裡延續著,延續著
不能平息,不能感知
因為我們不想死去
1981.10
-
◎作者簡介
柏樺,詩人、翻譯家,西南交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生於中國重慶,1979年始從事詩歌、隨筆的創作,以及文學批評、英美文學翻譯等活動。著有詩集《表達》、《往事》、長篇隨筆《去見梁宗岱》、回憶錄《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等,有論文《非非主義的終結》《从主體到身體——關於當代詩歌寫作的一種傾向性》等。與張棗、歐陽江河、鐘鳴、翟永明並稱四川五君子。
-
◎小編柄富賞析
〈表達〉這首詩寫於1981年,當時柏樺在廣州外語學院讀書,在柏樺的回憶錄《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裡,他回憶完成這首詩的過程:「突然一個詞跳出來了,『表達』。我前兩天讀一本英文書時碰見的那個詞,它正好是一首英文詩歌的標題;當時我對這個詞立刻產生了感應,久久地注視著這個孤零零的單詞,竟然忘了讀這首詩。此時,耳邊又想起了這個詞,是什麼東西再次觸發了它?一個聲音在田野深處顫慄著不可名狀的美之恐怖,那是『蛇纏住青蛙發出的聲音』;我還聽到不遠處水流的聲音,清越的風濤吹斷一截嫩枝的聲音……」
於是一種表達的渴望隨著柏樺這顫慄的感知迸發而出,「我要表達一種情緒」這一句既是整首詩的起點,也是整首詩的主題。情緒或許是自然的,但我們如何表達它,就必須是「我要」表達一種情緒,詩人意識到表達這種情緒的渴望,意識到表達所需要的動能,意識到這些他才能如此寫;而在表達與情緒之間,柏樺感受到了那中間的鴻溝,唯有詩的語言才能表達、甚至創造這一個情緒,因為它從不被我們熟悉。
詩人像是第一個發現火的能人,發現了火,於是必須創造「火」這個概念。這首詩以同樣的立意去表達一個他認為從來不被感知到的一種情緒,事實上有誰能說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相同,快樂、傷心都只是一個符號,如何代表所有人的快樂與傷心。而柏樺所發現(或者說創造)的這個情緒,又超越了快樂傷心這類的普遍性,難以定義(「音樂無法呈現」、「舞蹈也不能抒發」),反過來說又是更普遍的一種生命的情緒,是「水流動」、「樹斷裂」、「蛇纏住青蛙」,是「古城下中國兒女哭泣的」、「基督忠實的兒女在耶路撒冷哭泣的」、「為廣島死傷哭泣的日本人之所哭泣」的聲音,所要傳達的情緒;是有情無情的生命同樣乘載,卻永遠無法被同理的:「那些殉難者,那些怯懦者也哭泣過/可這一切都很難被理解」。
這種情緒是自己的,柏樺說「一種自己的情緒」,言下之意就是「所有生命的情緒」,使用這種反面性的語言,柏樺的詩因此也帶有些許朦朧詩的特質。它「靜靜的籠罩著整個宇宙」而「在我們心裡延續著,延續著/不能平息/不能感知」,詩人說「因為我們不想死去」。據說結尾這一句本來是「因為我們都將死去」,而當時柏樺與剛剛結識到的廣州朦朧詩人吳少秋書信上討論到這一首詩,吳少秋建議他,把「因為我們都將死去」改成「因為我們不想死去」。吳少秋說如此「整首詩的意義就會有一個質的變化,一個抽象的飛躍。用相反的意思來強調真心想表達的意思,你的本意會更堅強、更複雜、更篤信、也更回腸蕩氣。」
吳少秋的建議使柏樺這首詩收束在一個最複雜、最精神的判斷式的頂峰,柏樺認為這首詩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首詩」,在少秋的注視與撥動之下完成了它現在這個樣子與廣泛流傳的命運,柏樺的聲音就這麼從廣州的上空傳遞出去。
這首詩可以說是柏樺早期詩觀的見證,而吳少秋正是影響柏樺早期詩觀的重要人物,柏樺自陳在少秋均勻的節律中,他開始穩健地掌握了自己詩中的百分比,他因此可以及時地找到自己天性中被忽略的瑕疵,控制他的破壞性,正如龐德的一句話「歸根到底,詩人之所以是詩人,就在於他具有一種持久的感情,同時還有一種特殊的控制力。」而柏樺此刻已經在詩人的路上。
參考資料:
柏樺《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巴蜀詩群 #表達 #柏樺 #吳少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4.html
哭聲狀聲詞英文 在 Ann's Englis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ON POINT ]
Boohoo 是在美劇和電影中常聽到的一個狀聲詞,原意是模仿寶寶的哭聲,現在是常被用來嗆人家「噢哭哭~」但心裡其實很不屑或很煩的用詞。
例句中傷心的女生顯然已經抱怨那個男生很久了,於是她朋友很不耐煩地說「噢拜託~哭夠了沒。忘掉他,你再不去讀書就要被當了。」
英文這個語言有很多 #狀聲詞 都有豐富的衍生意思,學會在對話中正確使用這些狀聲詞,能讓你說話更道地,更能幫助培養你的 #英文腦 喔!更多狀聲詞等我在 ON POINT 系列中慢慢分享!
🔺狀聲詞:onomatopoeia
發音 [aa-nuh-maa-tuh-pee-uh]
重音在poe, 發pee的音唷!
—————————
✏️[ IN USE ] 系列:和大家分享覺得有趣或必須學的單字片語,每日一字積沙成塔!
✏️[ ON POINT ] 系列:教你最道地的美語用法,讓你說話打字都自然得不得了!
✏️Ann’s English 團班資訊:A1~A2初級班七月中即將開班,歡迎私訊詢問!
#學英文 #英文會話 #英文詞彙 #日常英文 #英文課 #道地英文 #成人英文 #美語 #學習 #學英文一輩子 #learnenglish #englishlesson #dailyenglish #studyenglish #englishonpoint #annsenglish #englishslangs #informalenglish #onomatopoeia #boohoo #englishsounds
哭聲狀聲詞英文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育,窖獄,覺慾】
這一篇要來聊聊我兒子的教育、我自己的學習成長故事、還有我當講師這幾年觀察到的成人學習狀況。我大學不是學習教育相關科系,研究所也不是在念相關內容,講的只是我的鄉野調查心得與自己經驗,拜託如果是教育魔人就不要來戰了喔~
我從2016年開始當教育講師(當然當講師前有學習教育相關的研習、也通過好幾次的考核),除了自己進修時見識到歐美與亞洲學生特質差異大,台灣教學這近幾年,也一邊觀察著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成人們,學習時呈現的狀態。
這些經驗對我是很棒的啟發與震撼教育,尤其是面對這快要一年來,奶諾的小學一年級生涯,常常反思,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適合他的?
#誰規定他是男生的
譬如,有一天,奶諾有一個英文作業是看圖說故事,作業上沒有任何文字只有三格圖畫,要他們模仿例句的形式,口述出三格漫畫的內容。例句是:「He is a boy,he has a dog,he is washing his dog」。接著翻到下一頁,是一位短髮穿藍色衣服的小朋友,正在餵貓咪的圖畫;再下一頁,是個穿紅色衣服綁辮子的小女孩,提了鳥籠裡面有小鳥的圖案。
如果這是考試,我想我們都會很直覺的在藍色衣服小孩那一頁填寫:「He is a boy,he has a cat.....」,然後下一題填寫:「She is a girl,she has a bird......」
奶諾看了看,回答藍色衣服那題說:「She is a girl,she has a cat.....」,然後筋肉老爺就打斷了他,說著:「你講錯了啦~他是男生誒~!」
奶諾十分不服氣地說:「為什麼?我覺得她是女生啊!女生也可以穿藍色,剪短頭髮啊~我們學校女生也有短髮的啊!」
爸爸嘗試著解釋:「但如果這是考試,考試就是要考你會不會分男生與女生該用的代名詞啊~這樣你可能會被扣分~」
奶諾很生氣,生氣地哭了,哭聲把我吸引來;當和事佬之餘我認為兒子非常有道理,誰說粉色的就一定女生穿?男生就不能長頭髮?
但是啊,爸爸說的似乎也沒錯,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下,什麼都是以考試成績為標的,高分才能進入理想學校,拿到優先選擇的門票;即使很嘔這樣的體制,用高低之分把萬象眾生一分為二,把一萬種可能的解答變成只有「是」與「非」兩種選擇......但如果目前還打算在台灣唸書,還可能要升學,就很難避免去「學習寫出考試要的答案」。
最後我們跟奶諾說:「我們也覺得他是女生,媽媽以前也剪過好短的頭髮!不如你去學校問問老師,看看老師給你的建議呢?因為以後還是要面對考試啊~」
#但是選擇題裡沒有我要的答案啊
又有一天,奶諾的英文習作內出現了選擇題,題目是:「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選項欄中,有各種氣候單字,只有一個選項是與科目相關的詞彙;我想這是要考孩子會不會區分出來關於科目的單字,而奶諾先生決定不寫這一題。
「奶諾,你不會這題嗎?為什麼跳過了呢?」我問。
「這沒有我要的答案啊~他問我最愛的科目,這裡面又沒有自然科學的單字!」奶諾說著,眉宇之間很倔。
但是的確啊~他明明會這一題,出題者期望孩子辨認單字,兒子做到了,卻因為沒有想要的答案而跳題。如果是考試呢?他這一題就沒有分數了,考試的機制下,將會讓他變成「英文差」「無法解答問題」的小孩。
#誰准你說唸書是為了賺錢很現實
於是我想到,以前國中時,老師要我們在聯絡簿上寫下:「為什麼要好好念書?」的短作文。
我只記得升上國中後,國一就開始為了高中聯招而戰戰兢兢,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唸書,但我知道許多長輩都說成績好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到錢,對於這樣的說詞有點厭惡感卻又說不上為什麼,於是青春期叛逆的脾氣讓我寫下了:「念書就是為了高分,高分就是為了賺錢,我們被逼著唸書考試只是為了長大能賺很多錢!」。
老師用紅筆圈起來,上面寫著:「價值觀偏差」,然後聯繫我的爸媽,我回家面臨被訓話被處罰,回學校老師要我重新寫一次,就是沒人跟我說:「那到底為什麼上了國中以後就只能以念書考試為主了?」;我只知道,講出我看到的就被罵,那我只好寫:「唸書是為了以後能成為有用的人,能回饋社會。」,老師給了一個大大勾勾,說我這樣寫才很棒。
我寫了學校要的,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回饋社會,更不知道什麼叫做「有用」,最重要的,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每天都要考試不能玩。
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媽媽大費周章終於讓我轉班了,換了一個很棒的班導師,雖然還是每天都要考試,考不到高分就被分科老師打(我那年代老師還可以用藤條打人哩~),但是至少這個老師會分享人生的故事,也願意聆聽我們的想法,不會貿然認定我是怎樣的學生。
我在填鴨體制下長大,直到30歲後才體會到學習真諦:為興趣而學習,為了讓自己成為專家而廣泛接觸各種知識,為了解答疑問而到處找專家發問,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測而努力挖文獻與自己實驗......這個早該在我小學、國中、高中就需要被啟發的能力,卻在我都生了孩子後才培養出來。
但我是幸運的!我看到太多成年人,還是活在填鴨教育的遺毒下,成為了「失去自信」「遺忘天賦」「沒有想法」「不知道如何思考」的人。
歐美國家的學生,很喜歡發問,很愛挑戰老師,超愛分組深論,每當老師到了Q&A時間,學生的問題永遠回答不完,學生們不害怕自己的問題可能被人笑很蠢;
台灣的學生很討厭分組討論,最好老師都不要點到他的名字,老師本人在台上演講到底最好,問問題時間永遠沒人舉手,課程結束後又很愛私下問問題,原來是因為怕被笑,或者根本就是提不出疑問。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本來應該是要幫他找尋天賦、開發興趣,激發學習樂趣與熱忱的目標,最後卻還是變相成為了「變化式填鴨教育」的犧牲者。
為什麼說是變化是填鴨教育?
因為許多私立學校最終還是以升學成績為目標;因為許多公立學校例行改革,最後反而變成效法私小功課多、考試多的模式!
許多熱血老師對於教育充滿了理想與創新,最終卻可能敵不過校方高層的決策與業績目標.......於是,最後,逐漸變成披著教育改革外皮卻依舊壓抑孩子內裡的腹黑大野狼。
#教育不該變成孩子們奔放思想的窖獄
#教育不是應該讓人激發覺醒與學習慾望的嗎
但我要說我們現在的學校已經算很不錯了。雖然教材偶爾詭異,至少老師們與校方都很認同多元學習。但是能幸運多久呢?我們就活在這樣的交予體制之下啊。
(兒子的腳被咬很慘,因為他下課喜歡跑學校小農場研究昆蟲……有好用的防蚊噴霧可以告訴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