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哥本哈根氣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哥本哈根氣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哥本哈根氣候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世界周報在中天電視台倒數的日子感言》之一/陳文茜 我自2000年因腦部出血停了TVBS的節目,之後在蘭萱牽缐下,擔任中天集團董事長,一待前後快二十年。那是一個只負責公開場合露面的工作。當時的我,書看不了,報紙標題看了,也會嘔吐。休息半年後,我開始「文茜小妺大」節目,與我攜手打造中天新聞全新品...
哥本哈根氣候 在 MsConstanc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4:40:04
🇩🇰🇩🇰🇩🇰#友善的丹麥人 冇得輸 以前中學讀地理科成日都會提到什麼哥本哈根氣候會議 一直都很好奇是這是一個什麼的地方?是很嚴肅的?商業化?還是沉悶? 發覺這樣的天氣剛好都很好,要不就一片片雲,要不就無雲。 要景點有景點,要休閒有休閒,很佩服自己用心計劃的行程😂😂😋 冇得輸 . . . Be pa...
哥本哈根氣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世界周報在中天電視台倒數的日子感言》之一/陳文茜
我自2000年因腦部出血停了TVBS的節目,之後在蘭萱牽缐下,擔任中天集團董事長,一待前後快二十年。那是一個只負責公開場合露面的工作。當時的我,書看不了,報紙標題看了,也會嘔吐。休息半年後,我開始「文茜小妺大」節目,與我攜手打造中天新聞全新品牌的是「李敖大哥大」節目。他在晚上九點至十點的時段,我在十點至十一點的時段。
2001年,911事件,我猶記得趙少康的評語,李敖大師大罵美國,惡有惡報:而我哭喪著臉,談起美國雙子星大廈中,罹難的美國朋友,幾乎淚流。
是的,我雖然解釋了從波斯灣戰爭後美國和當地的衝突,尤其談到以色列復國主義,英國人如何任由猶太人超過了聯合國同意的領土範圍,佔領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數百萬巴勒斯坦人永遠失去他們的家園,其中有一個叫薩伊德的小孩,流亡至埃及。他的父親為了保護孩子,為他取了一個美國式的名字:Edward 。
但想到我的那些如此悲慘遭遇的朋友,仍備感悲慟。
趙先生說:一個反美,一個半美國人(指我)。我雖然未必同意他的簡化分類,但也説明了人對一件事本來就可以有好幾個不同見解,我和李敖,我的情感和我的知識,也彼此衝突,但也彼此容忍,彼此尊重。
李敖的一生,沒有一個價值可以高於言論自由。
他出錢給鄭南榕辦雜誌,他是統派,鄭先生是獨派。李大哥曾經問我什麼派,我回:Apple Pie。我的心中,什麼主義,都沒有老百姓重要。我的甜點,也比主義重要。
我二十多歲時,曾經是中國時報主編,似乎風光,但我看不慣一黨獨大,憤怒台灣仍有政治犯。林義雄太太自美返台,我掙扎一段時間,決定對不起一路賞識我的老闆,遞出辭呈,為政治犯家屬競選。
之後我以不到原薪資十分之一的薪資擔任黨外雜誌總編輯,面對警總查禁,我拿起一旁垃圾筒,直接丟向他們。這是我一生惟一一次對他人暴力攻擊。
一年後,民進黨成立,接下來開放報禁,我以為台灣走上民主化,有了言論自由,才開始追逐自己的人生之夢,至美國求學。
那一年,我已經28歲,比起我的同學、家人出國,包括蔡總統這一類識時務的俊傑,整整晚了六年。
什麼是言論自由?
它不需要太抝口的語言,就是我看你不順眼,甚至我討厭你的主張,可是我仍然容許你的言論可以有發表的空間。
所謂報禁、老三台、黨禁,就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不同的意見,可以發表,可以被聽見,可以組織起來擁有勢力。
民主化,就是包容。不是包容你喜歡的想法,而是包容和理解與你不同的聲音。
自2000年起至今,中天電視台共歷經三任老闆,各有風格。員工不斷被賣,他們沒有說話的權利,現在只有失業的風險。
尤其自2008年現任老闆,出自於台商,加上霸氣,政治立場,他入主中時集團以來,即風波不斷。而且許多指控,為他量身打造。
例如他要買系統台,叫媒體壟斷:年代買,鴉雀無聲。曾經參與反媒體壟斷運動的張懸問我,為什麼?我的回答:台灣學者專家向來兩套標準,論述一流,良知二流,他們只是為政治傾向效力,發明一堆包裝名詞。
去年一位我小時候的政治圈朋友,告訴我中天新聞換照審查不會過,關定了。我記在心裡。一步步看著它的發展,但我沒有放棄自己在世界週報每個禮拜應有的努力。
我們以大篇幅報導香港,我是第一個全球媒體在佔中之前,赴香港關心普選,並且在北京宣布令人失望的草案後第一分鐘,訪問香港民主派先進李柱銘律師的媒體。中天電視台的老闆可能和我對香港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但他不只未曾關切,未曾和我溝通,他還是支付我們龐大採訪費用的人。
我曾經告訴他,世界周報是我整理一生後最後最重要的理想。我不會為了主持費跳槽,穩定、不被干預、成全我們的理想,是我惟一的願望。
這些年,自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COP15至今,我們年年派團隊採訪,沒有一次缺席。歐債危機,我們的記者在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巴賽隆納、義大利,了解失落的年輕人,退休金泡湯的老年人。台灣吵高房價,我們前進德國,了解他們的住房政策,如何杜絕炒房。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我們自2015年,年年採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以及哈佛大學的創新基地。敍利亞難民危機我們的記者前往土耳其、敍利亞邊境危險地帶⋯⋯
這些報導會有收視率?
當然沒有,它們絕對不如我們寫一則京都暖心食堂的故事。
這些報導,背後不只是我們的心血,還包括每次出差動輒百萬的經費。
我在其中,和同仁一起努力,而我有增加收入?我和中天電視台只是主持約,每次出國,我自己帶助理,付一半旅館費用,請同仁吃飯。我不但沒有增加收入,平均都得自己支付約30-40萬台幣。
但我甘之如飴。因為那些路上,是我的成長、我的新視野,我對世界的關懷。
它們迎合蔡董事長的政治理念?一點也不相干,他只是默默地支持我,並且以世界周報為榮。
我的政治立場和他也不相同,甚至朋友關係也時而不同。我曾明白告訴他,我是郭台銘的朋友。他也忍耐著看世界周報,播出富士康三十週年,整整一個小時特別報導。郭台銘參選,我告訴他,我本來不參與台灣政治,我也不會如他所願支持特定候選人。他的回答:誰沒有朋友?理解啦!
台灣政府對於中天新聞的處置,把我拉回二十幾歲和警總打架的回憶。
某些人振振有辭,馬英九也關過電視台。殊不論那是否是一個新聞台、是否是政治上批評他的新聞台,我想問民主進步黨,一個對台灣民主發展、言論自由曾經有重大貢獻的政黨,你們準備向國民黨看齊?以馬前總統為典範嗎?
報紙沒有換照的法律,電視卻有。因為衛星電視法制定時,仍有戒嚴威權的遺毒。如今,它再度被啟動。
是的,我不是中天電視台的員工,只是簽約主持人。我可以換台,不必在此多言。
但我是台灣民主政治及言論自由的小兵。
當我在街頭為言論自由打架,犧牲自己的青春歲月、前途無量的工作時,今天關台的政府,從總統到主委⋯⋯你們都不在為民主奮鬥的行列。
而你們的年齡或與我相當,甚至比我年長。
你們是台灣民主運動的逃兵,這個我不怪你們,因為人性面對強權本來怯懦⋯⋯但我現在要説,當年的逃兵,如今不只享受權力,還成為言論自由的踐踏者。
這些事,不會只有我一個人記住。
哥本哈根氣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天的夢想驛站》歐洲能源政策系列報導:瑞典篇
【瑞典是全球第一個興建核電廠國家 1980年也是全球第一個公投決定是否廢核的國家 但公投不是是非題而是負責任的選擇題 公投共75.6%民眾參與 過半支持由專家規劃漸進式至40年後廢核 同時漲電價.投資再生能源.並補助貧困家庭電費 但2014年面對俄羅斯潛艇主權威脅 及2005年對抗氣候暖化.反對煤炭發電多重考慮下 只有水力發電資源的瑞典 能源安全已與主權問題結合 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同時 廢核時程再延後至2040年】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首歌要唱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 幫助處理任何事情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 如果你看到一個童話的奇蹟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即使你失敗了 你也可以接受未來
這是70年代全球最著名的,瑞典合唱團ABBA的歌曲:I Have A Dream,相信童話故事的人不多,但是相信瑞典是一個在許多方面,令人羨慕的先進國家的人,絕對很多,這個面積歐洲第五大,只有一千萬人口的小國,是一個在民主法治,環保平權,社會福利,能源規劃等,重要議題上遙遙領先的指標大國。
瑞典是炸藥之父諾貝爾的祖國,從1901年起每年頒發諾貝爾,獎勵科學創新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全世界最早建造核電廠的國家之一,從1950年代開始進行的核能發電,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讓瑞典更加速地發展核電。
但是1979年3月28號,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的反應爐,爐心發生部分溶解的意外事件之後,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輻射影響範圍相當有限,但是瑞典立刻在一年之內舉行公投,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以公投決定是否廢核的國家,1980年3月23號舉行的公投內容,其實不是一個是非題,而是一個三選一的選擇題,但並不是在現有的核電廠之間圈選,選的是一個方向和時程。
A選項是,停止建設新的核電廠,長期漸進式的廢核,
B選項是,結合第一個選項A,但加入了增收水力發電廠的營業稅,對低收入家庭的電費補助,投資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成立核電廠在地的地方委員會,
選項C是現有核電廠在10年內停止營運,禁止建設新的核電廠及開採鈾礦,
75.6 %的投票率,3.3 %的空白票,A選項只有18.9 %的支持,B選項有39.1 %,C選項38.7 %,B選項勝出,而A加上B選項獲得超過半數支持,成為政府政策,公投結果瑞典人民決定,長期漸進式的廢核,以反應爐30年的營運壽命計算至2010年廢核,禁止建設新的核電廠的同時,繼續完成已經動工的反應爐,讓四座核電廠的反應爐總數達到12座。
公投建立了,廢核之後必須全民買單的共識基礎,接受廢核之後電力成本提高,和尋找取代核電的研究開發,六年之後爆發車諾比核災,嚴重指數遠超過三哩島事件,除了加速再生能源的開發,瑞典並沒有在恐慌或是選舉炒作下,變更任何廢核的長程時間表。
「兩座在丹麥對面Barseback de反應爐,分別在1999年和2005年關閉,」時為歐盟執委會主席Javier Solana。
這是因為尊重丹麥反核民意,而關閉的兩座反應爐。
儘管瑞典民意對於核安曾經關切,對長期有秩序廢核依然沒有改變,但是當全球暖化現象在2005之後,越來越迫切,接壤北極圈的瑞典,對於地球暖化的危機意識,終於高於反核意識,尤其瑞典在1997年簽署對抗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要在2008到2012年之間達到5%的減碳量,2009年2月5號瑞典突然革命性地宣佈,獲得聯合政府所有黨團的支持,將廢除停建新的核電廠的公投禁令,也就是在全球暖化更重大的憂慮下,再建新的核電廠,唯一反對的是在野的綠黨,「瑞典將是下一任的主席國,」2009歐盟執委會主席Javier Solana。
「我們已經有了許多會議,當然都和全球氣候暖化有關,」Swedish Prime Minister SB Fredrik Reinfeldt。
那一刻起,瑞典有著成為全球減碳龍頭老大的豪情壯志,計劃在同年12月以歐盟主席國的身份,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COP15以身作則,號召推動全球減碳,「我們需要在2020年前完成15%-30%減碳,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並非不了能,政治領袖在推動一個低碳的未來能擔任什麼任務?,我們可能會有新的技術,但是我們並沒有水晶球可以預知未來,也無法掌握人們對於以未知的技術來結局既有問題的態度,要完全認知這一點,就是決策機構必須要保持面對新技術的中立,避免一開始就選邊站,」時為2009瑞典總理Fredrik Reinfeldt。
這個提案在2010年由國會通過,在1980年公投認定的漸進式的全面廢核架構內,授權啟動加蓋更現代化的反應爐,但僅限於取代營運年限到期後的既有反應爐。
2009年COP15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落幕,2011年發生311福島核災事件,才剛剛開始興建的第四代反應爐,再度成為在野綠黨的攻擊箭靶,被迫暫時叫停。
瑞典總理Fredrik Reinfeldt在此刻提醒瑞典公民,能源議題必須全面而且長遠的思考,"所有能源生產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已建成的核電站,是為了減少使用嚴重污染的化石燃料",另一個使瑞典人認為核能發電的必要性是:主權,國家安全議題。
2014年斯德哥爾摩外海發現俄羅斯潛艇,同樣引發瑞典國內,對於俄羅斯高調提升軍火武裝的趨勢感到擔憂,兩百年來沒有捲入任何戰爭,沒有加入任何軍事聯盟,不屬於北約的瑞典,赫然發現完全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和軍事上的完全孤立,還有能源供應的重要性,瑞典必須擁有自己的能源,這一項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從此成為民意主流至今,迫使堅持反核立場的綠黨,也不得不在進入聯合政府之後,支持淘汰,更換新的第四代核電廠。
「" 執委會報告結論顯示:有效的能源政策,決定於明確的分析廢核的優先順序 ",」歐盟能源顧問Jean-Jacques Nieuviaert。
瑞典也確定在2040年才完成全面廢核計畫,瑞典得天獨厚,目前為止45%供電,仍來自資源充沛的水力發電,35%來自核能發電,而台灣目前水力發電不到2%,核能發電是10%,未來2040年由再生能源,負責除了水力發電之外,所有的供電需求。
核能安全和能源自主,環境污染和節能減碳,就連環保的模範生瑞典,都必須面對沒有簡單答案,魚與熊掌無法兼顧的難題。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哥本哈根氣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12年前《文茜世界周報》首播遭逢卡翠納颶風重擊紐奧良 12年的光陰對地球不過是時間的一小格 哈維又再次重創德州 休士頓降下1101毫米的驚人雨量 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所有航海時代興起 低於或稍高於海平面的沿岸城市 在極端氣候下都極容易發生海水倒灌與洪災】
12年前,2005年9月3號,「文茜的世界周報」開播,「就在今天首播的日子裡頭,美國正發生一百年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文茜世界周報首播片段。
「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我(記者)躲在這裡,用郵筒作掩護,這是紐奧良市中心現在的樣子,風力強到,現在各位看到的是凱悅飯店,各位可以看到每一扇窗戶的慘狀,你可以聽到人們喊救命,大家都期盼,有人伸出援手,但是今晚救援行動暫停,因為實在太危險了,」
(2005)。
2005年8月29號最高時速280公里的5級颶風卡翠納,在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之間第三次登陸,兩道堤防接連失守,海平面下的紐奧良,立刻淪落人間地獄,「這些人的處境,像動物一樣,我的孩子在受苦,這個城鎮還是美國嗎,難以想像他們這樣對待我們,沒有食物,沒有水,我們需要幫助,我們需要幫助,」CNN新聞片段(2005)。
「(這樣子搶劫,你覺得對嗎),你覺得有什麼不對嗎,(這是不對的),我們什麼東西都沒了,我們只能偷別人的東西求生,餵養我們的孩子,」行搶民眾。
「市長說紐奧良九成都呈現失序,一萬人在昨天撤離,但還有五萬人留在城裡,而也許沒有一個地方,會比會議中心更糟,這裡幾乎被每一個單位忽略,不論地方政府,州政府,聯邦政府,公共和私人機關都一樣,對裡面的災民來說,這裡已經不再安全,對想要重掌狀況的警察來說,也是一樣,」新聞片段(2005)。
「警員全面進駐紐奧良,準備保衛他們的警察局,(我不知道其它地方的狀況,我只知道這裡就像地獄一樣,警察不斷被殺,同樣的事情每天不斷發生,人們需要幫助,我們就試圖幫助他們,我們如果救援太慢,他們就會開槍,黑暗之中,大家不敢稍有動作,那些人射殺警察,他們還強暴兒童和婦女),」新聞片段(2005)。
「颶風過後第五天,救災開始已經第四天,要命的救援隊伍終於抵達紐奧良,50輛卡車,載著食物,醫藥,飲水,安全還有希望,但是對許多人來說,救援來的還是太少太晚,他們經歷了太多,承受了太久,也聽了太多的承諾,(我不想再看到任何人舉行什麼記者會,除非救援物資到來,發送到紐奧良,讓他們來這裡和我們一起看看,哪有什麼卡車和軍隊,別跟我說有四萬人要來,半個人也沒有),布希政府被抨擊因為反應慢,才導致今天的結果,總統被批評缺乏領導能力,今天他終於走下飛機慰問災民,走訪阿拉巴馬和密西西比州,現在正出發前往紐奧良,做了總統該做的事,但他還是沒看到紐奧良 無政府狀態的全貌,」美國前總統布希(2005)。
(我不會忘記今天所看到的,我,我了解這種危急的狀況,需要的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這個國家長期的關注),」新聞片段(2005)。
民眾扶老攜幼大逃命的畫面,像是第三世界國家天災後的場面,卻是發生在世界霸權,美國的實景,卡翠納狂掃墨西哥灣沿岸,災情最為慘重的紐奧良,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泡在水裡,市區積水平均深達三公尺,高樓飯店玻璃全破,民房半倒全毀,汽車被砸爛,政府不得不史上首次宣布「棄城」,一百多萬人大撤離,景象不僅在美國是第一次,放眼全球也屬少見,但有人根本逃不掉,只能等待救援到來。
「我們有這麼多民眾在受苦,我只能說這真是令人痛心,所有我遇到的救援人員都哭了,」時為路易斯安那州長布蘭柯。
「 (颶風侵襲)這只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我們現在經歷的,所有這些災後處理的問題,包括洪水,搶劫,殺戮,性侵,第三部分,這個故事才剛開始尚未結束,這個城市的未來會如何,我們還要重建,」新聞片段(2005)。
重建是漫漫長路,地球暖化更不是一天造成的,卡翠納颶風隔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推出氣候變遷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集中關注全球暖化現象,影片中解釋了那場幾乎,蕩平吞噬整座城市的颶風,威力何以如此強大。
「值得記住的是,當卡翠納登陸佛羅里達州的時候,它還是第一級,當它侵襲紐奧良的時候,它穿越溫暖的水域,當水溫升高的時候,風速隨之升高,它的濕度也連帶增加,各位可以看到,卡翠納颶風形成,從佛羅里達然後進入墨西哥灣,吸收溫暖的水域,它吸收了能量,然後威力就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強,」《不願面對的真相》內容。
高爾表示全球暖化是確實發生的現象,並且大部分是由於人類的活動而導致,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減少,全球氣候不久就將發生重大變化,「北極圈的冰圈快速融化,如果完全融化的話,全世界的海平線將上升20英呎,這會對佛羅里達造成重大災情,上海附近的地區共有四千萬人口,加爾各答附近共有六千萬人口,這是曼哈頓,世貿中心紀念碑將沉入水底,想想看,數十萬名難民流離失所,再想像數億名難民造成的衝擊,」《不願面對的真相》內容。
2007年10月,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以高爾,「喚醒了對由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險意識」,將桂冠頒給他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高爾得獎感言表示全球暖化是危機也是轉機,「這是我們遭遇最危險的挑戰,但這也是我們無論如何必須做出改變的最佳機會,」美國前副總統高爾。
美國是全球碳排放大國,但是1997年,全球第一個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美國因為顧慮影響經濟拒絕簽署,「我相信京都議定書是有缺陷的條約,我認為它設定的目標並不科學,」美國前總統布希。
卡翠納颶風後四年 ,不願面對的真相播出後三年,全世界都對全球暖化,有深刻的體會和認識之後,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COP15」,119位國家元首參與,窮國與富國吵了兩週,只擬出三頁內容空洞的協議,減排對抗暖化的具體措施語焉不詳,各國無功而返,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直言批評,「哥本哈根是我一輩子見過最糟糕的會議」佛里曼。
地球持續呈現發燒狀態,接下來每一年的高溫,都打破前一年的紀錄,「2014年美國中西部遭遇寒冬,然而美國西部則遭逢破紀錄的高溫,回顧過去十年資料,2014年成為最炎熱的一年,」新聞片段。
2015年的地球氣候更加炎熱極端,暴雪,強降雨,土石流,熱浪,乾旱,森林火災,「氣候變遷」早已從抽象遙遠的名詞,變成每個人切身感受的「現在進行式」,終於盼到了2016年「巴黎氣候協定」,「它雖然是一個小鎚子,但是我想它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巴黎氣候協定》,第一次讓幾乎地球上每個國家,都承諾逐漸減少,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避免出現氣候變遷帶來的最嚴重後果,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共同接受的折衷方案,是使升溫幅度"遠低於攝氏2度,並努力把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各方努力在本世紀下半葉達成零碳排,好消息沒維持太久,全球暖化懷疑論者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我不相信氣候變遷,不論是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或者他們最近說的極端氣候,今天應該是攝氏21度的,這裡冷死了,說什麼全球暖化,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溫暖一點,這裡冷死了,」時為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
美國國內歷經數月的辯論遊說角力,當時的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及環保署長普魯特,力勸川普兌現退出氣候協定的競選承諾,國務卿提勒森和川普女兒伊凡卡,則希望讓美國留在《巴黎氣候協定》,川普以這項協定危害美國經濟為由決定退出,「從今天開始,美國將停止執行,所有不具強制力的《巴黎協定》,以及這項協定加諸於我們國家,嚴苛的金融和經濟負擔,」美國總統川普。
巧合的是,事隔11年,高爾推出「不願面對的真相續集」,「「不願面對的真相」最受批評的場景,就是當時呈現了因為海平面升高加上暴風雨肆虐,導致水淹911世貿中心,有人批評說,那實在太誇張了,珊迪颶風昨晚肆虐紐約,水淹世貿中心,暴風雨威力更驚人,更具有破壞力,你看這大雨鞭笞城市的景象,這就是全球暖化。」
然後美國德州休士頓,迎來七天下完一年的雨量,哈維颶風可能創下,歷來天災損失最高紀錄,川普總統用一系列推文做出回應,「歷史性的降雨,洪水前所未見」,「哇,專家們說哈維造成500年一遇的洪水」。
星期二川普離開德州,科伯斯克里斯蒂消防站視察時,他注意到約有一千人聚在外頭,並且傳出歡呼聲,「謝謝各位,人真多,來的人可真不少,」美國總統川普。
紐約時報說,「世上所有的洪水都無法淹沒川普的志得意滿」,天佑美國,天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