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員工流動率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員工流動率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員工流動率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員工流動率計算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王繁捷 Wang, Fan-Chie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間蛋糕店很紅,一天可以賣好幾千個蛋糕。​ ​ 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很自豪的告訴記者,自己奉行的哲學,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 ​ 那時他的蛋糕,六寸不到200元。​ ​ 幾年之後,售價漲了一倍,然後整個團隊被撤換(包括老闆自己)。​ ​ 之前我有提到,不建議小公司玩價格戰。​ ​ 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民眾溝通型態的變化,這幾年郵政公司的業務受到很大影響。除了傳統的郵政業務外,如果在郵局日常業務之外和一些以服務導向為需求的其他相關單位合作,可使整個郵政的業務轉型,朝更符合民眾需求的角度和方向調整。 ▶最近郵局開始進行郵政績效評鑑機制和總工作衡量表機制的建制,但本...

員工流動率計算 在 啊威Rwei|解壓說|你·我·他的那些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09:45

整理重點書摘✏️Rwei ——— Book 📖 :非常潛力股 - 菲利浦˙費雪 _____ 1️⃣5️⃣項要點,找到績優股 1️⃣公司是否擁有市場潛力充分的產品或服務? ??▶️至少在未來幾年能大幅增加銷售額 數十年維持驚人成長率的公司: ☑️幸運與能力兼具 ☑️因實力而幸運 2️⃣公司目前具吸...

  • 員工流動率計算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2:19:58
    有 207 人按讚

    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間蛋糕店很紅,一天可以賣好幾千個蛋糕。​

    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很自豪的告訴記者,自己奉行的哲學,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

    那時他的蛋糕,六寸不到200元。​

    幾年之後,售價漲了一倍,然後整個團隊被撤換(包括老闆自己)。​

    之前我有提到,不建議小公司玩價格戰。​

    並不是說打著低價策略不會成功,而是相對來講,成功率比較低。​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1. 我自己的經驗​
    2. 看到其它人,低價策略的下場​
    3. 西蒙顧和管理顧問公司,負責全球各大企業的訂價策略(例如保時捷、德國鐵路),經過幾十年的統計後,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價策略成功的比例要比低價策略成功的比例高。​

    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先從低價策略要付出的代價來談起。​

    兩間公司,假設名字分別是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模一樣的產品,而郝便怡想把價格訂得比鋼鋼好低,能砍的地方只有幾個,我列出大家最熟悉的幾個點,廣告、設計、流程效率等等那些比較複雜的先不提:​

    1. 原料​
    2. 人事​
    3. 房租​
    4. 利潤​

    第一個,原料:​
    做低價的大公司能成功,很多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把原物料壓到最低,因為進貨量超級大。​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IKEA的真相》這本書,裡面說了為什麼他們有能力做這麼便宜,除了進貨量大,他們甚至買下森林、伐木場!​

    一般中小企業,進貨量根本比不上大企業,更不用說買下森林這種事,用價格戰能玩嗎?​

    當然如果供應商是你老爸,那你就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料。​

    第二個,人事:​
    想要價格低、CP值高,靠著壓榨員工薪水、體力,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但我非常不建議這種方法,一來是因為違法,再來是不可能持久,流動率必然高,然後員工一定會報復你。​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你有能力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比其它公司提高好幾倍,就能節省一點開銷。​

    就算如此,產品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便宜多少,因為高效率的員工,待遇一定要比較好,再來,很多中小企業老闆並不知道如何讓員工產生高效率,這是專門的學問。​

    第三個,房租:​
    就算房子是你自己的,不用付房租,而對手的房租一個月3萬元,這樣你的產品可以省多少錢?​

    假設一個月賣出3000個產品,那你平均一個產品成本也只能比對手少10元!​

    更何況,房子是自己的這種好事,普通人不用想了。​

    再者,租金較貴的房子,通常有它的廣告效果,或是便利效果在,對於業績有幫助(至於幫助多大又要另外計算了),並不一定房租便宜就是好。​

    第四個,利潤:​
    “我少賺一點,客人就會多,這樣就划算了。”​

    有一些小公司,會這樣跟顧客講,但是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開發票、壓榨員工到極限、用很爛的原料,才有可能做到低價!​

    今天最好是這些公司照規矩來,有開發票、有勞健保、有加班費、有特休,還有辦法維持低價,除非他們有上面所提的那些本事:效率高、流程優化到最好、談判能力強,拿到最便宜原料;或是下面將要提的,真的犧牲淨利。​

    少數幾個我認識的經營者,他不壓榨員工,他壓榨自己的健康,來讓自己的產品維持低價。​

    我家旁邊有一個賣湯包的老先生,一個湯包跟女孩子的拳頭一樣大,只賣10元。​

    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得半死。​

    你會想要用自己的健康,來玩低價戰爭嗎?​

    我自己的朋友就是用健康作為玩低價戰的代價,把自己操得半死,產品cp值爆表,然後三十多歲過勞猝死。​

    最後,有一些業者,是真的犧牲利潤,來得到低價。​

    值不值得,這裡來算算看:​
    一樣這兩間公司,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樣的東西。​

    假設一個產品450元,淨利率10%,也就是淨利45元,但郝便怡想要比鋼鋼好便宜,所以需要犧牲淨利。​

    要比鋼鋼好便宜多少錢,消費者才會有感?消費者才會願意多走五分鐘的路,來買你這個便宜幾塊錢的東西?​

    這個答案根據不同產業,會不一樣。​

    假設便宜15元,消費者才有感,售價435,你的淨利剩下30元。​

    原本的淨利是10%,本來一個月賣1000個產品的情況下,45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45000淨利​

    砍價之後,30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30000淨利​

    現在,降了價之後,需要多吸引幾個客人,才能讓淨利回到45000?​

    45000/30=1500,需要賣1500個!​

    只便宜了區區15元,你就需要額外多賣500個產品,才能跟之前成績一樣。​

    西蒙顧和公司就說,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售價只便宜了一點點,銷售量就需要提高這麼多。​

    業績要提升這麼多,你知道難度有多高嗎?​

    而且就算提高到1500,只是讓你獲利成績跟之前一樣而已。​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大部份的情況是,降價之後,業績並沒有從1000成長到1500。​

    原因有很多,例如價格降得不夠沒有感覺、別間公司的客人有忠誠度,比較信任他們、大家不願意省15元,多走5~10分鐘的路(這就是為什麼7-11東西貴,還是賣得好)等等。​

    降價衝量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各項開銷也會增加,例如請的員工需要更多。​

    危險的地方,就是當碰到淡季、各種危機時,龐大的人事費用就是龐大的風險,沒生意做時,薪水還是要照付!​

    只賣1000個產品時,需要2個員工,碰到淡季頂多賠2個員工的薪水。​

    降價之後賣1500個產品才能維持同樣獲利,但需要請3個員工,淡季一到就是賠3個員工的薪水。​

    然後用犧牲淨利的方式來玩低價,對手也很容易模仿。如果你是因為有能力,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對手可能模仿不來,但只是犧牲淨利,對手一定可以學。​

    對手低,你再更低,然後對手再更低,最後會有什麼下場?​

    還有一件要說的,那就是要玩價格戰,初期的建置成本很可能大過你的想像。​

    例如你需要有自動化機器,才能節省流程、人事費用,而機器至少都是百萬千萬起跳。​

    還有以蛋糕為例子,兩百元的六寸蛋糕,和一千元的六寸蛋糕,所花的製作時間根本一模一樣,差別只在原料。​

    (有一些千元蛋糕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裝飾,製作時間就不同了,但這屬於另一種情況,他們將價值放在外觀,但是我這裡的外觀很樸素,價值是在食材本身)​

    兩百元的六寸蛋糕需要做大量才有獲利,做大量,初期就要聘請一堆人,風險能說不高嗎?​

    這是為什麼我選擇高品質的蛋糕做為定位,一開始我只有一個人在做,如果我六寸蛋糕只賣200元,做到死都賺不到錢,而且200元只能用很爛的原料,這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總結來說,低價策略是會成功的,但是低價策略成功背後所需要的技術、財力,往往被忽略。​

    我偏好的方式,是提供最高的價值給客戶,不是讓人單純只因為低價而光顧。​

    -------------------------------​

    作者簡介​

    我是繁捷,貝克街巧克力蛋糕的創辦人。​

    創立這間公司時,我沒有背景強硬的股東、也沒有多金的富爸爸,一切從2張工作桌的大小開始做起。​

    一開始真的很慘,1個月蛋糕賣出去不到10個;太太帶著小孩出門時,也養成了低頭在地上找零錢的習慣。​

    我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睡在堆滿包材紙箱的房間裡(感謝太太和小孩陪我一起睡在這裡)。​

    剛創業什麼都不懂。​

    成本過高、宣傳方式不對、請到錯誤的人幫忙等等,讓情況更加雪上加霜。但是我們撐過來了。​

    從1個月不到10個蛋糕,到1個月數千個蛋糕;從被記者嫌棄不願意報導(是真的被記者打槍,説我們不夠格被報導),到現在遠見、東森、壹週刊、自由時報、TVBS、年代等等的報導。​

    我要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並且未來開課傳承這些經驗。​

    也因為一開始,我沒辦法伸手要錢來解決創業的各種問題,所以我有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不管在行銷、經營管理、技術製造等等都是。​

    如果你正在創業,或是未來要創業,我的經歷將對你很有幫助,好好享受這一趟旅程吧。​

    我寫了一篇關於如何籌到創業資金的經驗,這是PDF檔,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個連結填寫email,文章就會寄到你的信箱: ​
    https://baco-street.com/FOW​

    另外一篇是我做網路行銷的訣竅,我把這幾年來我常用的一個技巧,做成一份PDF檔,一樣在這個連結寫上email之後,文章就會寄到你的信箱:​

    https://baco-street.com/FMW

  • 員工流動率計算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7 18:04:25
    有 160 人按讚

    武漢肺炎病毒的來襲,打亂了我們原有的生活步調,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工作因為疫情受到嚴重衝擊,收入驟減導致經濟陷入困頓。在這樣的情況下,紓困金成了許多人的及時救命雨,政府提出的紓困方案因此更加至關重要,必須能夠真正照顧到每一個受衝擊族群。針對行政院目前提出的紓困方案,時代力量發現仍有許多闕漏,我們將持續發揮監督角色,要求行政部門盡速改進,確保紓困預算精準發放。

    #租屋族需要租金補貼

    疫情之下,許多人收入驟減,原本就佔據每月支出大宗的房屋租金,此時更成為租屋族肩上莫大的壓力。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最新數據,上個月的租金指數再創新高,已經連續維持 10 年 2 個月的不降趨勢,且受限於調查方式的限制,現實生活的租屋環境很可能遠比租屋指數反映的更為惡劣,租屋補助對租屋族來說絕對是不可或缺。

    對此,時代力量已提案要求內政部,即刻研議租金紓困補貼發放方式,並協調各地方政府、國家住都中心減收社會住宅租金,運用現行包租代管代墊機制,簡化租戶申請代墊租金流程,循現行支付體系直接撥予房東租金補助款項,陪伴租屋族度過難關。

    #家庭用電夏季電價減免

    自三級警戒以來,民眾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都儘量待在家中避免群聚,因而家戶用電可能因此比過往提高。依照台電規定,夏季電價自6月1日就開始起算,大家疫情期間未外出卻反而造成電費支出成本大幅增加,根本是變相懲罰乖乖防疫的民眾。

    我們認為,經濟部與台電公司,除加強節能宣導外,也應該研擬調整家戶用電的夏日電價計算方式或計算日期,例如三級警戒期間不用夏日電價計算等配套,好讓全民能夠安心、舒適地在家防疫。

    #NGO也要納入紓困
    除了企業及人民外,非營利組織一樣受到疫情衝擊,但此次政府紓困著重在產業端,NGO作為台灣社會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卻極少能在紓困中得到幫助。

    時代力量要求行政院,應該責成各機關盤點轄下相對應非營利組織,了解其困境及需求,規劃合適的紓困措施。這些朋友過往協助政府承擔許多社會責任,而此時是政府陪伴他們度過的時機。

    #營運補貼別綁人頭、#勞工補貼別綁雇主

    今年受疫情衝擊的,主要都是小店家、小機構跟小教室等內需型的服務業,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資本額小,受衝擊容受力低,員工也普遍可替代性或流動率高。

    針對本次紓困4.0的營運資金補貼,時代力量認為應該考慮用營業額或營業成本的一定比例,作為補助依據,才能真的幫這些受衝擊的小店家跟小教室撐下去。

    另外,目前各部會的紓困補貼中,經濟部全部與教育部大部分的方案,都只能透過事業單位間接補助給勞工,而非直接現金補貼給勞工。

    時代力量主張,勞工不應該只能透過企業來取得薪資補助,因為若遇到雇主停業、或是惡意不申請薪資補助,將會造成勞工有實質薪資減損、卻求訴無門的情形。我們先前曾提案,要求經濟部應該設計直接現金補助給勞工的紓困方案,卻遭經濟部否決,且經濟部至今仍未就上述問題提出解方,未來很可能成為漏洞。

    我們要求,行政院應全盤檢討這種員工薪資補貼綁定雇主申請的紓困模式,儘快開放受雇勞工也能依據實際工作和收入減損證明,直接申請薪資補貼。

  • 員工流動率計算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21 09:00:38
    有 32 人按讚

    【煩惱人事成本?培養「無限思維」領導格局】
    #賽門西奈克 #無限思維 #領導力

    「有限思維」領導者因為想省錢,所以不投資員工,卻忽略了相應產生的額外成本:流動率增加、失去資深員工、等待新員工受訓、適應新文化,這些都會影響生產力。長期下來,造成士氣低落的工作環境。

    相反地,「無限思維」領導者會努力超越當前的財務壓力,盡可能把員工放在獲利之前。面臨困境時,與其將員工看成可被削減的成本,不如將其看做團隊夥伴,因為人的價值無法像機器一樣被計算。

    #無限賽局
    #黃金圈理論

    =================================
    📖 新世代領導力大師 賽門西奈克 精采著作 📖
    ▸▸ 【博客來79折】https://reurl.cc/2bMWz9
    ▸▸ 【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reurl.cc/GdZald

  • 員工流動率計算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19 11:24:13

    口頭質詢─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民眾溝通型態的變化,這幾年郵政公司的業務受到很大影響。除了傳統的郵政業務外,如果在郵局日常業務之外和一些以服務導向為需求的其他相關單位合作,可使整個郵政的業務轉型,朝更符合民眾需求的角度和方向調整。
    ▶最近郵局開始進行郵政績效評鑑機制和總工作衡量表機制的建制,但本席擔心這些工作衡量表與績效評鑑機制可能是從都會區的角度做整體設計及規劃,沒有考量郵務士的工作包含不同型態和不同地理環境的需求。舉例而言,花蓮縣秀林鄉比彰化縣的地理範圍還大,都是山區道路,送同等量的信件所需時間和成本和都會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計算,若以制式的、全國統一的績效評鑑機制和工作衡量表做為偏鄉郵務士工作量的要求標準是非常不公平的。之前台南等縣市有些工作量過多的郵務士因為在人力精簡過程中沒有考量到既有業務而有不同的意見並表達抗議,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和關懷是讓我們可以提供更好服務的重要基礎。因此,希望你們在考量整體人力需求的調整過程中,一定要納入特殊地理環境所造成不同的時間成本和勞力成本,尤其是東部偏鄉地區。
    ▶另外,有些新增業務並沒有正式列入所謂的績效評鑑,比如和花蓮退輔會合作將獨居榮民的相關資料提供郵務士,請他們在
    送信的同時附帶的關心獨居榮民的狀況。其實郵務士是村里長之外最瞭解地方居民生活型態的人,他們甚至瞭解地方上鄰居
    之間的關連,有些偏遠農村的老人因為行動不便所以會拜託郵務士幫他們購買日用品,在送信時順便帶給他們,基於郵務士
    對於地方的熟悉度、送信的路線及相關的交通成本等等,確實可以一併納入他們的業務,由他們扮演此種輔助性的角色是最
    適合的。但目前這種業務完全是志工性質,沒有任何附加的誘因,不論是獎金上的誘因,連關懷探視工作所花的時間都無法
    正式計入工作時數,而這些工作原本可能是衛福部、內政部、地方社會局、退輔會或其他單位的,你們在資源上是否有這樣
    的規劃?如果衛福部希望將這類的服務納入郵務士的業務,是否能提供資源協助?是否可以正式的計入郵務士的工時?
    翁董事長文祺:以去年為例,郵務士主動關懷獨居老人的次數高達6萬4,000次,目前都是以無償、自願的方式做,我們會考慮列為他們工作衡量的一環,給予適度的credit。我們很樂意與衛福部、地方政府或退輔會合作,至於在預算編列上支應位服部有行政困難,不過郵政公司的財務狀況在不靠外力支援的情況下尚可支應。
    ▶關於花蓮等偏鄉地區的郵局,所謂的一人局顯然人力不足,因為沒有輪替和代班的機制,在一人局服務的人本身的負荷和責任非常大,如果他生病、生產、外出或有其他需求時,有沒有替代的人?
    翁董事長文祺:全省有69個一人局,而且這些一人局都在偏鄉地區,花蓮地區的一人局就有11個,我們會減併一些太集中、業績下滑且在都市地區的小郵局,但對於花東地區的所有郵局,尤其是一人局、偏鄉局,我們絕對不裁、不撤,而且要加強服務。另外我們規定一人局局長輪替的時間要比一般局局長短,2年一定要輪替,一般局是3年輪替,以及替代人力的設計。
    ▶花蓮站升等後人力居然比升等前少,這完全違背當初希望能升等並補足需要人力的基本原則,要儘快處理這個問題。東部地區台鐵員工的流動率非常高,因採全國性的招募人力,招考進來的人不願意留在離家遠、交通不便的東部,是否可以採分區招考或提供其他誘因以補足東部人力的需求,同時也不至於造成現有台鐵人力過度負荷的問題?花蓮站升等後的人力需求何時可以補足?
    周永暉局長:過去是採分區考試,後來改為統一考試,我們也在審慎評估是否採每兩年或三年分區考一次的彈性做法。其次,花東地區有南居北工或家在西部卻必須到東部工作的情況,造成員工的流動率高,我們也希望就這個部分做一些調配,包括評估在加給上再做調整。現在是以臨時人力來補,這次特考錄取名額包括增額錄取的人數總共有25位,預計在6/17、18考試,我們會優先遴補。目前有105人,今年會補足員額125人。除非特考錄取的人沒有報到,如果有報到的話會以增額的方式優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