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洪雪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業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隻鳥能選擇一顆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 ──文學家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戴著耳機,我一邊敲著電腦,一邊聽著三十歲的黑黑說他失業三年的心路歷程。在我採訪的案例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二十幾歲發生失業,黑黑是其中一位,很年輕,很能聊,聊了快三小時,...

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 在 Yusan Lin (林郁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2 04:23:09

9 books read/re-read/listened to in 2019: 📚 (Ones not shown in the photo were done through audible) 1. Harry Potter 1 2. Harry Potter 2 3. Harry Pott...

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 在 Dustin貪食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3:24:01

#往左滑看更多 . 這天晚上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杯杯飲盡的Shot,讓人一時忘了酒精的濃度,回家玩了抓兔子遊戲後才想起昨夜的書香百味,為何喝酒與書本會扯上關係? 那你就得問候問候 Book ing bar 了。 . ▲店家外觀 · 交通位置 . 喝太多給你跌倒,其實我想說的是哈利波特。 Book in...

  • 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7 09:42:54
    有 1,238 人按讚

    [失業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隻鳥能選擇一顆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
    ──文學家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戴著耳機,我一邊敲著電腦,一邊聽著三十歲的黑黑說他失業三年的心路歷程。在我採訪的案例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二十幾歲發生失業,黑黑是其中一位,很年輕,很能聊,聊了快三小時,我的耳機發燙,耳朵也隱隱作痛。就在我以為快結束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一定要告訴我,因為很重要。

    失業期間,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正熱,黑黑上網google男主角盧廣仲,知道前一年盧廣仲退伍,正值三十歲,要大展身手之際,遭逢黃安舉報他台獨,中國大陸的演出一夕之間全都取消。接著遇到創作低潮,寫不出作品,整個人困住了,動彈不得。還沒開始「就業」,盧廣仲就莫名其妙地「類失業」。

    二十歲出道並走紅,盧廣仲年輕的生命裡向來陽光普照,第一次整朵烏雲飄到頭上,整個人沒入陰影中,不知道如何自處。家裡的冰箱塞滿紅酒與啤酒,不喝就睡不著;看到誰或任何事情,都覺得討厭,後來他形容當時自己有如爛泥。

    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盧廣仲突然想起阿公,年輕時到台北經商失敗,連買車票的錢都沒有,不得不一個人走路回台南老家。盧廣仲決定也循著這條路走回家,意外地成了引領他走出生命低谷的一條小徑。

    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盧廣仲在臉書寫道:
    「我要從台北走回台南家,
    今天啟程。
    Rock!」

    回家的路不如想像中順利,沒多久就遇到難關。媒體報導,盧廣仲在台北進入桃園交界的山坡上,眼前突然出現二、三十隻狗一起對他猛吠,情況相當危急,僵持了十五分鐘,還好來了一部公車救他一命。當時他動過放棄的念頭,可是已經在臉書昭告天下,半途而廢實在太丟臉,只得繼續走下去,十一天後回到家。

    沒幾天來到二○一六年,運氣突然開了,他推出新專輯,不久更獲邀演出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第一次演戲就上手,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新進演員兩座金鐘獎,連主題曲〈魚仔〉也一舉拿下二○一八年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年度歌曲獎。至此,盧廣仲比當兵前更紅。

    以前在朋友的眼中,盧廣仲是個正能量的大男孩,搞笑﹑貼心,但是在經過短暫的「失業」,被負能量洗禮過,媒體稱他終於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花甲男孩轉大人》導演瞿友寧為演員開六堂表演課,盧廣仲到第四堂課就進步神速。他跟盧廣仲聊過在大學車禍、練吉他,以及從台北走回台南的低潮期……瞿友寧說:

    「如果人生的厚度不夠,很難成為一個好的表演者。」

    後來黑黑又去看盧廣仲的MV,裡面有句話成了黑黑至今的座右銘:「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阻止你去追求夢想和自我,在每一秒鐘你都是自由的。」黑黑一直以來深受被原生家庭情感綁架的苦,失業期間得了憂鬱症,他說自己其實是自由的,卻被恐懼、自尊、在意別人給困住。盧廣仲可以做到,他也可以,於是起身找工作。

    盧廣仲那一陣子顯然有三十而立的焦慮,畢竟還年輕,很快機會就來敲門。在他的故事裡,你看到失業的真相嗎?

    1.會失業,不見得是因為不夠優秀、不夠認真,有時只是運氣不好。
    2.失業時,不見得是最爛的事,有時是一個好故事的開端,只要你做點什麼。
    3.失業後,不見得天就塌下來、人生就完了,有時它是一個高峰之前的低谷。

    「改變社會對失業的認知」,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出版社總編輯程鳳儀初次聽到我要寫「失業」主題,楞了一下,並且提醒我不要寫得灰暗與無望。然而在訪問過數十個失業案例,以及讀過有關失業的研究報告,我要跟大家說的話是,失業跟你想的不一樣!它不是一個詛咒、不是一場災難,而是你一定沒有想到的:

    失業,是一個禮物。

    首先來談我的起心動念,是怎麼開始寫這本書的。我得說,它是一個神奇的過程。二○二○年一月,我決定今年要寫一本書,很多想法在腦子裡翻來覆去,都沒個定案。折騰了好一陣子,有一天突然電光一閃,「失業」兩個字跳出來,我居然馬上認定就是這個主題,想也不想就坐下來在臉書發了一則短文,徵求失業個案。一個小時後,叮咚叮咚陸續有人敲門進來報名,順利到好像這些人等了一輩子,就等我開口邀約。

    一個月後,新冠疫情飆高;三個月後,《商業周刊》封面驚悚寫著「失業潮」,有人問我:「你出書怎麼能算得這麼準?」天知道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期間新工作不斷插入,只能向前向後擠出時間,有時一早六點寫,有時晚上十二點還在寫,作息大亂,卻沒想到放棄,就我這個生活規律如定時鬧鐘的人來說,透著濃濃的不尋常。

    這樣說有點不可思議,彷彿不是我要寫書,是上天要我寫,而我像是在履行一個使命,當很多人遭逢失業或恐懼失業,站在十字路口茫然迷惘時,給大家一些特別的訊息,要大家不再排斥失業,因為它會成為生涯的常客;要大家不再害怕失業,因為它會開啟另一扇門,通往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些訊息,完全打破過去我們對失業的理解與思維,重建積極正向的認知框架,讓失業的意義顯現、失業的價值被看到。彌爾頓(John Milton)在《失樂園》一書裡說道:「我們的頭腦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把地獄變成天堂。」是的,我在這本書要把你對失業的想法,從地獄變成天堂,而當你相信什麼,就會變成什麼。以下是五個迷思,以及五個正確的認知:

    1.失業不是懸崖,而是山洞
    尼采說:「一切都是投射。」而我們投射在失業的是一個巨大的黑影,帶來恐懼!以為失業是萬丈的懸崖,一失足跌下去便是粉身碎骨。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失業是失足的結果,粉身碎骨是對失足的懲罰。但是這本書要教你重新想像,失業是一個山洞,看似漆黑無光,裡面藏著你要的寶藏,邀請你走進去展開一趟英雄之旅。一切未可知、充滿不確定,心裡有些害怕,更多的是好奇與興奮。

    2.失業不是無常,而是經常
    俗諺說:「明天與無常,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到。」所以我們害怕無常讓明天到不了。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就業,失業不在預期裡,這使得失業被歸類於無常。但是這本書要告訴你一個事實,失業一直在,只是你不想看見它。隨著科技不連續式的發展,產業更迭快速,景氣周期縮短,失業將更頻繁出現在生涯裡。面對這個就業的雙胞胎,跟它一起成長、強大,才能獲得真正自由。

    3.失業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太優秀
    有多個研究不約而同指出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比起普通上班族,條件優異、積極進取的精英在生涯的發展上,波動更大,周期更短,經常會面臨被失業的情形。這本書要告訴你另一個研究結果,被失業的精英當中,超過八成後來獲得更高的職位、更優的薪水、更大的舞台。同樣是被失業,為什麼有人沉寂下來,而有人躍上高峰,差別在於承擔錯誤,並且不帶羞恥感與罪惡感。

    4.失業不是你不合適,而是工作不合適你
    在這世界上,多的是成功非凡卻失業過的例子,改變這世界的賈伯斯是,寫哈利波特的J.K.羅琳是,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是……顯然,他們的超級成就都是在被失業之後發生,這說明什麼?原來的工作並不合適他們!就像盧廣仲做歌手固然有名,但是真正火紅是在拍了電視劇,當了演員。所以這本書要告訴你,當失業時,不必灰心喪志,而是開心慶祝,因為下一步就是成功轉彎。

    5.失業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得到人生
    採訪數十個失業案例之後,最深的感觸是「有一種失去,就是獲得」。工作是一種嗎啡,讓人亢奮,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不知不覺中失去健康、失去家人、失去朋友、失去生活……唯有失業,才會大夢初醒,發現孑然一身,一無所有。這時候就會想到其他的失去,回到自己、回到家庭,有人重建破碎的婚姻,有人撿回狂飆的孩子。這本書要告訴你,按下暫停鍵,才會看到幸福在身邊。

    失業是一個創傷,多年後看似好了,當有人提及時,陰影卻會不自覺地飄上心頭,情緒跌落至深淵。也有人不是自己遭遇失業,而是家人同事,也會杯弓蛇影,長期處於不安與焦慮中。甚至有人從第一天上班起,就戒慎恐懼,深怕失業,不敢犯任何小錯,活得卑微渺小。足見失業這個恐懼,是勒索,也是綁架。

    因此我們永遠要保持高度自覺,在生涯這條道路上,我們是一隻飛翔的鳥,不是路邊的一棵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羅曼.羅蘭說:「一隻鳥能選擇一棵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我們是自由的,失業不過是從這棵樹飛到下一棵樹的路上,前一棵樹的陰影且讓我們抖落在陽光裡。智利電影導演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以作品《鼴鼠》、《聖山》聞名,他說:

    「籠裡出生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失業是為了飛翔,飛吧!

    --------------------------------
    本文摘自《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

    洪雪珍最新著作,各大書店都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 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1 03:02:32
    有 208 人按讚

    《正常就好,何必快樂》推薦序
    如果電話亭|

    內文|
    日本岩手的海邊有座純白的電話亭,人們從或近或遠的地方跋涉而至,拿起老派的黑色轉盤電話,想說的話很難說出口,沉默或哭泣都是有的。與其他的電話亭不同,這具電話並沒有接線。興建者是日本311震災的倖存者,他將此命名為「風之電話亭」,無法輕易轉達的,就交給風吧。

    讀《正常就好,何必快樂》時,我腦中反覆浮出這個畫面。在冬夜的一座電話亭裡(因為背景是英國,想像的電話亭自動置換為紅色),珍奈・溫特森正透過話筒,把這本書的內容一字一句傳遞過來。

    書中的確有著難以忘懷的電話亭場景,她在出版《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後,收到母親怒氣沖沖的來信,信中命令她打電話回去。此時她們已有數年沒有見面,沒有太久之後,她們將迎來最後一次見面。她的住處沒有電話,她找到一座電話亭,溫特森太太家也沒有電話,母親也走到一座電話亭去等電話。

    她們當然看不見彼此,但珍奈・溫特森幾乎完整地看見了母親。穿著醫療用褲襪、平底涼鞋與連身裙,身材高大、127公斤的母親,勢必擠滿了整座電話亭。母親在那,電話通了很久,只是母親也始終不在,如同她生命中許多場景。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推薦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讀者,也去讀《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在25歲寫下的第一本小說《柳橙》,與她在51歲寫下的自傳《正常就好,何必快樂》,如同一張紙的兩面,在適當的光線角度之下,讀者可以看見另一面的字跡。例如,小說裡的主角是被丟棄在教堂的孤兒,現實生活的她,是被溫特森夫妻領養的棄嬰。

    但也無妨,單獨讀這本書,並不會減損其鋒芒。是的鋒芒,本書是利器,開過光,刀尖沾的是自己的血。這也不是形容詞,她也算死過一次。

    書名來自溫特森太太跟她說過的話,她在16歲因為性傾向跟母親起爭執,母親質問:「若你可以正常,你為什麼要快樂?」

    之後她離家,蝸居在朋友的小車上,為了建立生活的秩序,她在前座吃飯閱讀,後座睡覺。不上學的時候拼命工作,跟女友見面,去圖書館照著A-Z的順序讀書,以考上牛津大學為目標在生活。在學校與老師爭論文學作品時,被英文科主任注意到,萊特婁太太收留她。珍奈・溫特森生平第一次,擁有一把可以開啟屋子大門的鑰匙。

    遲了一年,她還是考上牛津,長久的閱讀轉換成真正的入門票,工人階層的子女在某種意義上翻身了。忍耐著牛津的性別歧視、父權姿態,導師對女性的貶損,試圖找到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想要不被嘲笑也不帶罪惡感地去愛另一個女人。

    溫特森太太在1990年過世,《柳橙》出版後、那通電話後的五年。從書裡的線索看,她最後一次返回那個名為「家」的地方,仍在讀大學,她跟母親可能有十年沒見過面。

    父親後來再娶,結婚幾年後,開始打第二任妻子。她開車到父親與繼母居住的老人安養中心,把父親從房間接出來,開車到河谷,喝著保溫瓶的熱茶。她想談談家暴事件,父親竟然哭了,沉默的人難得多話,說起戰爭與前一段婚姻的惡夢。摘錄原文如下:

      「我真的愛過他......」他喃喃說著。
      「你愛過她,但你現在愛的是莉莉安,而且你絕對不可以對她丟茶壺。」
      「康妮不會原諒我再婚的。」
      「沒關係的,老爸,她會因為你幸福而感到高興的。」
      「不,她不會。」
      而我心想,除非天堂不過是人間一隅,或者她的人格被整個移植,否則,不,她不可能......但我沒辦法說出口。我們只是靜下來,吃巧克力。然後他說:「我一直很害怕。」
      「別怕,老爸。」
      「不怕,不怕。」他得到安慰,點了點頭,像個孩子一樣。他一直是個小孩,我很難過沒能好好的照顧他,難過有那麼多的孩子從未被妥善照顧,使他們沒辦法長大。他們會變老,但長不大。長大需要愛。如果你走運,那樣的愛會在往後的生命中到來。如果你走運,就不會朝愛的臉頰揮拳打去。

    不懂愛的父母,教育出不懂愛的孩子。學習愛很難,尤其是當你的童年就像某種恆河猴實驗,愛從最初就被剝奪,那要從何處去拆解愛的本質呢?

    早年生活與母親困擾著她,她自述,成長於習慣暴力的工人階級,在書中坦言,曾經打過幾個女朋友,直到理解那樣不對才收手。路途艱鉅,道阻且長,要耗費許多年的自省與痛苦,她才能修煉出火眼金睛,看見父親與已逝的母親,都不過是沒學到愛的孩子。包括自己,終於可以放自己一馬,學習愛,也接受被愛。不再追求不穩定回到的對象,不再陷入複雜的關係。

    有個著名的思考問題是: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在珍奈・溫特森的世界裡,問題被更改成:如何把母親拿出電話亭?一是打開門,二是,讓擠滿電話亭的母親走出來。

    本書最初的篇章名為〈錯誤的嬰兒床〉,尾聲之前的篇章為〈傷口〉,前者來自母親的口頭禪,她發脾氣時總說:「魔鬼把我們帶錯了嬰兒床。」珍奈・溫特森覺得自己不會有人要,她就是錯誤的嬰兒床。至於傷口,她後來體認到,傷口是種禮物、是種象徵、也是標記,如同哈利・波特的閃電,那是劫後餘生的印記。傷口銘刻來時路,你來、你見、你活過。

    從那個錯誤的嬰兒床翻身下床,她踏上尋找身世之路,與各種行政程序纏鬥,從泛黃的文件中,尋回自己最初的名字。本書是地圖,也是她的生命史,她在路途中以全知視角,盡力趨近、理解了這兩個母親。紙的正反兩面、透光隱隱可見的所有線索,最後兜在了一起,成為生命與書寫的莫比烏斯環,被拋棄的孩子最終把自己生了回來。降生在殘暴與冷酷之中,踏過絕望幽谷,但這扎扎實實是一本教人如何去愛的寬恕之書。

  • 哈利波特之罪惡之書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6 01:00:31
    有 97 人按讚

    (轉貼)一位留港學生的撤台告白:
    http://bit.ly/2CHN0Jb

    摘:
    「5個月前,當我遠在他地交換的時候,在社群網站的限時動態上看見一些香港同學希望一起簽署反送中條例的連署書。我不是十分相信這會帶來任何改變,我的香港同學們亦然,許多轉發或許只是出於最後一絲不甘心與熱血。

    直到忽然有一天,我們讀到消息,100萬人出現在街上。
    再後來,200萬人一起大遊行。

    現在回想仍十分感慨,原來歷史就是這樣,以一種平淡的方式震撼出場。

    許多人在說,整個反送中運動終究是一場零和遊戲,全輸或是全贏。香港已經回歸20年,兼之政府完全受到中央的影響下,恐怕我們不能夠對後者有太多的期待。

    然而,對許多在香港的留學生如我來說,反送中運動的影響或許還包括,曾經無血也無肉的香港人群體形象,終於在我的心中逐漸清晰。反送中運動最後在歷史上的貢獻,或許不會是讓香港人爭取到他們渴望的民主與自由,而是反映了:一直深植在他們心中的民主與自由精神,並未死去。」

    「11月12日,警察進入中文大學。這一天的校園成為戰場,或許會成為多年後許多人回想起來,還會隱隱作痛的一根刺。」

    「有其他留學生在遍地憂愁中開玩笑道,有著書院制度的中大,現在幾乎就是哈利波特最終集裡被食死人攻打的霍格華茲,連許多車輛在11月12日的晚上自主塞住來中大的道路,以阻擋持續增援的警方,也彷彿是故事裡的情節。

    而我也會忍不住希望,當一切塵埃落地,香港也能夠像哈利波特最終的結局一樣:罪惡的獲得懲罰,冤屈的得到伸張。」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