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電子書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電子書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wackynoteis (Waki瓦基)看板book標題[心得]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讀後心得
經理人、職場工作者與創業家必讀的案頭寶典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hbr-at-100/
五年前,當我還在台積電擔任工程師的時候,以團隊領導者的身分(Team Leader)帶著
另外八名工程師執行專案。當時我對「管理」和「領導」還很稚嫩,所以我訂閱了一本雜
誌,試著加速學習管理領導的訣竅。這份雜誌為我的職涯帶來了成長的轉機,它就是《哈
佛商業評論》。
《哈佛商業評論》帶給我的幫助
在我還沒有愛上閱讀書籍之前,我認為《哈佛商業評論》在我心中埋下了那顆愛書的幼苗
。
雖然公司內部對有潛力的工程師會提供一些教育訓練,但我急切地想要「加速」自己的成
長曲線。尤其在開始面臨帶領小團隊的壓力之後,深深覺得有太多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我
就求助於市面上最具權威的商業管理雜誌,也就是 1922 年由哈佛大學商學院創辦的《哈
佛商業評論》。
當時,我鐵了心直接訂閱兩年份,抱著一種「付錢才會認真學」的心態,就這樣開始接受
每個月一本新雜誌的洗禮。我當時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在讀完每一本的時候,
挑一個我覺得可以用在職場上的策略才試試看,或者把書中的一些範例句抄在筆記紙上,
等著日後派上用場。
像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敏捷式專案」和「僕人式領導」就是從《哈佛商業評論》學來的,
我都試著把這些新穎的概念放到工作上做實驗。當時有些團隊成員看到我在讀這本雜誌,
他們臉上的表情就像在 OS:「老闆,你又要用什麼新招式對付我們了…」雖然,每本雜
誌我都只讀不到三成的內容(沒興趣的文章我就跳過),但是經年累月下來,對我產生了
一種淺移默化的薰陶。
偶爾閱讀《哈佛商業評論》的習慣在我心中埋下一個信念:「我可以從全世界頂尖的管理
專家身上直接學管理和領導技巧,不必受限於公司的文化,能看到比身旁同事們還要廣闊
的視野。」以前我曾帶過的下屬對我說過:「你是我看過最不像台積電主管的主管。」或
許,這就是一種另類的肯定。
經典中的經典大集合
《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最近出版的新書,就是我覺得必須收藏的經
典之作。因為書中集結了《哈佛商業評論》過去 100 年來最受歡迎的 30 篇「經典文章
」。
為什麼這些經典值得收藏?像是我們常在商管或職場文章聽到的一些「術語」,或者是某
些經典商管書的作者,他們絕大多數都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文章。甚至有些作者是
因為發表了文章而獲得關注,然後再依據文章的內容,延伸和擴編成一整本書。
這本書集結了像是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的「破壞式創新」,金
偉燦(W. Chan Kim)和芮妮.莫伯尼(Renee Mauborgne)的「藍海策略」,艾美.艾德
蒙森(Amy Edmondson)與馬克.摩坦森(Mark Mortensen)的「心理安全感」,以及眾
多偉大的管理學者和企業領袖的作品。
我認為,與其到處讀很多人對於這些經典術語的二手、三手、四手的詮釋,不如直接閱讀
最原始的那篇經典文章出處。《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收錄的文章我以前
只讀過少數幾篇,而現在我直接閱讀整本書,每一篇都讓我在心裡吶喊「哇」的一聲,就
是一種感到震撼、mind-blowing 的感覺。
自我管理是一切的基石
我簡單摘錄一篇來分享何謂經典。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
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這篇文章,讓自我管理的觀念
開始擴及到全世界的職場工作人士。
在以前的年代,員工比較傾向於把自己當成公司機器底下的螺絲釘,很少會主動思考該怎
麼以「企業」經營角度和方式來管理「自己」。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就是一家企業,我們
會如何管理自己?杜拉克給出以下這些指引。
找出自己的長處
只有當一個人發揮自己的長處時,才會有優秀的表現。就像一家公司要發揮它在市場上的
優勢,才能取得先機。杜拉克說:「發現自己長處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回饋分析。每當
你做出重大決策或行動時,記下你預期會發生的情況,等 9 到 12 個月後,再把實際結
果與你原先的預測相比對。」這個方式強調的是「紀錄」我們心裡的預期和實際的結果。
不要只是在心中催眠自己有哪些長處,而是透過實際的結果去驗證出來。
瞭解自己是怎麼學習的
每個人最適合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像是有些人擅長用閱讀文字的方式來學習,但有些人
擅長透過跟別人的交談來學習,或者有些人只有在做筆記和寫作的時候才能有效學習。杜
拉克認為:「別想改變自己,這是很難做到的。你應該努力改善自己的做事方法,同時,
盡量不要接下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的工作。」如果你明知自己是一隻魚,就不要強迫自己
一定要爬樹。
遵循自己的價值觀
杜拉克年輕時在倫敦從事投資銀行業,雖然他很擅長、表現也很好,但他看不出自己當資
產經理人的角色有什麼貢獻可言。他後來體認到「人」才是他最看重的,否則當他老的時
候成最有錢的人,人生還是沒有意義。而最後他選擇辭職。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在組
織中有所發揮,他的價值觀必須與組織價值觀契合。兩者並不需要完全相同,但必須相當
接近,可以並存。否則,個人不但會有挫折感,也無法做出貢獻。」價值觀是最終的檢驗
標準。
產生貢獻的方式
要對一個組織產生貢獻,常常不是什麼遠大的雄心抱負,而是在短期內就能夠產生正面影
響的貢獻。杜拉克是這麼說的:「我們幾乎不可能預測太久以後的事,這樣做也不會有什
麼收穫。通常,把期限訂在18個月內,計畫仍能維持清晰明確。」我們只需要問自己今後
一年半內,要在哪些領域深耕、該怎麼執行,就能達到改變現狀的成果?
最後,杜拉克提到:「自我管理對個人有一些前所未有的嶄新要求,尤其是對知識工作者
。要做到自我管理,每位知識工作者的思考與行為就必須像一家企業的執行長。」當我們
不再把自己當成一顆螺絲釘,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家要永續經營和成長的企業,我們對自己
的管理方式將截然不同。這也是歷史上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有偉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後記:希望我五年前就讀到
我認為無論是企業的資深經理人、喜歡商管書讀者、或剛開始接觸經營管理的人,《哈佛
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是一本值得收藏起來並重複閱讀的書。我相信從這一本
書中獲得的啟發,將遠大於市面上大部分的衍伸著作。這是一本我希望五年前的我就讀到
的一本書。
附帶一提,前陣子《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的執行長楊瑪利透過 Podcast 專訪瓦基
,我們在節目上聊了另外三篇文章的內容,包含了〈成功人士與眾不同的9個做法〉、〈
藍海策略〉和〈為什麼你至少要有兩份職業〉。我在節目上克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一直跟
瑪利姊分享我是《哈佛商業評論》忠實訂戶的心路歷程。如果你想聽這集節目,歡迎前往
收聽「#54-5 楊瑪利✕閱讀前哨站:瓦基站長,下一本讀什麼?|哈佛人物面對面」。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64.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60576427.A.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