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哀居精選封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哀居精選封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哀居精選封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哀居精選封面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Tracy黃鶯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加拿大國寶級大師、詩人、歌手、小説家科恩去世:黑暗是一種保護、它是溫暖的繭,死亡是終點也最後生命之吻 當地時間11月10日,加拿大歌手、詩人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離世,享年82歲。 今年9月,萊昂納德·科恩在82歲生日這天,發佈了自己的第14張專輯《You Want ...

哀居精選封面 在 白玉 BAI YU|時尚職涯導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8:58:42

#時尚大片的拍攝流程介紹 前幾天在限動發起一項問答:為什麼有的時尚大片拍起來很高級?有的卻看起來很商業/平價? 得到不少反饋與回應,詳細的答覆已經放在限動精選 #白玉表示 ⁡ 沒跟到的同學可以點進去看~ / ⁡ 先問,大家喜歡這次封面的影片嗎? 喜歡的愛心❤️先點起來⚡️ 留言你最喜歡哪頁? ...

哀居精選封面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20 11:47:42

【編者的話】香港牛,也是我們的一分子 印象之中,除了 #生肖 屬 #牛,與牛的距離,忽遠又近。 身為土生土長的港島人,在港島居住,在港島工作,除非到野外攀山涉水,不然與牛無緣。對上一次遇見牛,就是到 #昂平草原 #露營,夜裏隔着營帳與牛擦肩。為着是次專題,終於整個月遠征異域,踏足 #塔門、#荔枝...

哀居精選封面 在 Z的桌布大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14:24

謝謝 @storyart.official 的邀請 讓我有機會體驗到這個功能十分充足app(˶‾᷄ ⁻̫ ‾᷅˵) 那接下來看我的介紹吧~ 1.首頁 一打開就是滑不完的各種美編各種類型都有!還有分限時和貼文的模板可以選擇 2.精選的封面 常有人來問我能不能多發精選的封面,沒想到Artory 竟然可以...

  • 哀居精選封面 在 Tracy黃鶯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1-11 22:13:00
    有 91 人按讚


    加拿大國寶級大師、詩人、歌手、小説家科恩去世:黑暗是一種保護、它是溫暖的繭,死亡是終點也最後生命之吻

    當地時間11月10日,加拿大歌手、詩人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離世,享年82歲。

    今年9月,萊昂納德·科恩在82歲生日這天,發佈了自己的第14張專輯《You Want It Darker》。他曾在訪談中談到:「我已經做好了面對死亡的準備。」

    本文為《渴望之書》摘錄自的譯者序言。科恩的歌好像在告訴我們,黑暗也可以是一種保護,一層溫暖的繭。死也一樣。死也可以是一種保護,一種溫暖的限制。

    我們常常都忘了自己會死,不是嗎?

    所以我們才會成為不失者,所以我們才會糟蹋自己好不容易才輪到的人生,所以才有政治和戰爭、欺騙和罪惡。是死在保護我們,提醒我們,教導我們。

    透過一個圓環形的、具有60年代風格、徬彿舷窗般的窗口(或者窺視孔),可以看見一個穿深色西裝的男人。他既不年輕也不太老。他的西裝很合身(就像一副優雅的盔甲)。他站在那兒——那兒看上去像個旅館房間:打開的白色房門(球形門把手),拉了一半的落地窗簾(圖案是繁復的花和枝蔓),從窗角湧入的光——朝右側對著鏡頭,眼睛看著前方。不,你可以看出他其實什麼都沒看,他在沈思,一隻手插在褲袋,另一隻手放在胸前,撫摩著自己的領帶結。這是個回憶的姿勢,回憶某個逝去的場景,並沈浸其中。

    他的臉上沒有笑容。

    另一張也是黑白的,但不像上一張那樣泛黃(彷彿年代久遠),場景也沒有什麼敘事感(他在回憶什麼)。它更像一張隨意但很有味道的快照:一個穿深色條紋西裝的男人,戴著墨鏡,手裡拿著一根吃了一半的香蕉(香蕉皮漂亮地耷拉下來)。背景是一間高大空曠、類似Loft的倉庫。他面對鏡頭的角度幾乎跟上一張一樣,另一隻手也插在口袋(這次是上衣口袋),但這次他不像在思考或回憶,他只是在發呆,或者等待。(等待什麼?某個女人?或者某個女人的命令?)跟上一張相比,他顯得很放鬆,他看上去就像個心不在焉的黑手黨。他的體型已經不再鋒利,他的西裝仍然很優雅,但已經不像盔甲而更像浴袍(西裝裡面是白色的圓領衫)。無所謂,他似乎在說,沒什麼好想的,隨他們去。

    他沒有笑。

    哦——你很快就會發現——那是某種Photoshop的電腦效果。油畫效果,那叫。兩個人的臉部特寫佔據了整個畫面,一個老頭和年輕女人。整個背景都虛成了淡藍色,那種暮色剛剛降臨時的淡藍,他們並排著,從那片藍色中浮現出來:發梢,鬢角,皺紋;V字領,白襯衫,條紋領帶。就像一幀剪影。照例,他(以及她)側對著我們(這次是朝左),視線微微向下。那個女人在微笑。那個老頭呢?很難說。他似乎在以極小的幅度微笑(嘴角湧起長長的皺紋),但同時又眉頭微鎖(似乎在追隨某種節奏)。是的,他們給人一種正在跳舞的感覺,無論是身體還是心。你彷彿能聽到柔緩的鼓點響起,音樂像淡藍的暮色那樣瀰漫,然後,他開始唱。

    他開始唱——我不知不覺按下了書架音響的Play鍵。那三張照片就擺在旁邊的書桌上。當然,它們不是真正的照片,它們是三張CD封面。我最愛的三張倫納德·科恩的唱片:《精選集》(The Best of Leonard Cohen),《我是你的男人》(I'm Your Man),《十首新歌》(Ten New Songs)。這三張唱片幾乎概括了他的大半生(謝天謝地,我們不用說「他的一生」,因為我們親愛的老科恩,他還活著,他還在寫,他還在唱)。33歲之前,他依次是早年喪父的富家公子(他9歲時父親去世),加拿大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他22歲出版了第一部詩集:《讓我們跟神話比比》),隱居希臘海島的前衛小說家(兩本意識流風格的小說,《熱愛的遊戲》和《美麗的失敗者》)。而在33歲之後,他依次成為紐約的民謠歌手(住在波普聖地切爾西旅館,抱著吉他自編自彈自唱),迷倒眾生的情歌王子(據說他的唱片法國女人人手一張),南加利福尼亞禿山上的禪宗和尚(主要任務是每天給老師做飯),以及——不可避免的——一個老頭。

    事實上,他似乎從未年輕過。

    漫長而優雅的蒼老綿延了他的整個藝術生命(這也許正是為什麼他越來越迷人、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如果作品——音樂、文學、表演等等——的光芒來源於年輕,那光芒就會日漸黯淡,因為你會越來越不年輕;而如果相反,作品的光芒來源於蒼老,它就會日益明亮,因為你會越來越老)。

    以上面的三張唱片為界,他的蒼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回憶。正如《精選集》封面上那個手撫領帶的姿態所暗示的,科恩早期的歌曲充滿了回憶,回憶過去(希臘,舊愛,甚至舊情敵),偶爾提及現在(酒,寂寞,紐約的冷),但從不提未來(似乎未來毫無意義,或者已經不存在)。那是一種帶著蒼老感的回憶,平靜、憂傷,經過克制的一絲絕望。比如《蘇珊娜》、《別了,瑪麗安娜》,以及那首著名的《著名的藍雨衣》。

    聽這些歌,你彷彿能看見一片雪地,看見素描般的黑色樹枝,看見小小音符般的《電線上的鳥》——那也是他的一首歌名。

    然後是無所謂。既然——反正——越來越老。無所謂得,也無所謂失;無所謂將來,也無所謂過去。他已經懶得去回憶。他當然也懶得去反抗,懶得去憤怒,懶得去爭搶。他甚至懶得去絕望。他已經看穿了這個世界,這個無聊虛偽充滿暴力爭名奪利的世界。

    他就像個退休的黑手黨(那張戴墨鏡吃香蕉的唱片封面就是最好的寫照),已經厭倦了打打殺殺的生涯,決定投靠另一個老大:他所愛的女人。

    因為一切都沒有意義,一切都不值一提。除了一件事——愛情。那就是倫納德·科恩式的情歌,蒼老而柔美,毫不激烈,毫無保留,把所有的情感與尊嚴都傾於自己深愛的女人,正如他流傳最廣的那首歌的歌名:《我是你的男人》。

    如果你想要個愛人,他在歌中唱到(用一種近乎喃喃自語的低沈聲調):我會對你百依百順/如果你想要不一樣的愛/我會為你戴上面具/如果你想要個舞伴/請牽我的手/或者如果你發火想把我揍趴下/我就在這兒/我是你的男人。我是你的男人。

    他不停重復著這句話,像是一種咒語,一種哀求,或者,一種祈禱。

    然後他繼續唱,也繼續老。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厭倦——厭倦了唱,也厭倦了老。

    1994年,60歲的他——已經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老人——在南加州禿山上的禪修中心,開始了長達5年的隱居修行。不久,他正式成為禪宗和尚,法號「自閒」(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對以往人生的一種告別,「自閒」的意思是「沈默的一個」)。

    正是禪宗,以其特有的為所欲為,賦予了科恩式蒼老新的活力。一種生氣勃勃的蒼老,一種因為放下自我而變得無所不能的蒼老。他開始微笑,開始跳舞,一切都變得自然而然,就像風,就像溪流,就像一棵樹或一朵雲。

    五年之後,當他拎著皮箱近千首詩歌,從山林回到城市,一如孔子所說,年近70的老科恩已經「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於是2001年,我們有了《十首新歌》。封面上出現了久違的色彩(一片如同暮色般的藍色,一抹令人想起晚霞的昏黃),久違的笑意,以及久違的女人(他的伴唱,莎朗·羅賓森)。他開始繼續唱——或者不如說在低聲吟誦——「我們依然做愛,在我的秘密人生」,「我老了,但我依然陷入,一千個吻那麼深」。他的聲音變得更加蒼老,更加深情,彷彿已經沒有火焰的溫暖爐火。(蒼老使他的深情更加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同時也無所匹敵,因為蒼老對於矯情——深情最容易染上的毛病——有天生的免疫力。)

    他變得更加自由,更加輕盈,現在他可以自如地面對一切,通過釋放一切——不管那是衰老,死亡,還是情慾。

    2006年,72歲的科恩,坦白——同時不無狡猾和驕傲地——把自己的新詩集(它們大多來自從禿山帶下來的那個皮箱)命名為:《渴望之書》。

    我有詩人的頭銜
    或許有一陣子
    我是個詩人
    我也被仁慈地授予
    歌手的頭銜
    儘管
    我幾乎連音都唱不准
    有好多年
    我被大家當成和尚
    我剃了光頭,穿上僧袍
    每天起得很早
    我討厭每個人
    卻裝得很寬容
    結果誰也沒發現
    我那大眾情人的名聲
    是個笑話
    它讓我只能苦笑著
    度過一萬個
    孤單的夜晚
    從葡萄牙公園旁邊
    三樓的一扇窗戶
    我看著雪⋯⋯
    冬天的白噪音
    消除了
    內心的對話⋯⋯

    這是個新的世界,有新的光線,但它並沒有失去舊世界的美好。它只是讓原有的美好顯得更加輪廓鮮明,更加毫無矯飾。因為無論從什麼角度看,禪宗都更像一種自然而然的過渡和延續,而非某種人為的侵入或糾正。

    它就像晨光、暮色、花開、月亮,是在幾乎無法被意識到的時間流逝中,不知不覺地發生。所以當我們這些被科恩歌聲吸引而來的人,當我們在這座禪園般的隱居王國裡面閒逛(無論是以譯者的名義還是「粉絲」的名義),我們不會感到任何陌生,或者不適。

    他還是我們親愛的老科恩。不管身著西裝還是僧袍,他那迷人的招牌式蒼老都依然如故——不,也許更自然,更簡潔,更深邃。

  • 哀居精選封面 在 阮義忠攝影工作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1-28 15:31:13
    有 191 人按讚

    影像逆旅5 認同

    文:阮義忠

    《攝影家》雜誌在阿爾勒攝影節亮相後,逗留古城期間即接到許多投稿,其中,瑞士迪埃亞茲家族的五代攝影家作品讓我格外感興趣,因此毫不猶豫地把這組照片納入第5期,並把封面獻給第一代的阿豐・迪埃亞茲(Alphonse Deriaz, 1827-1889)。
    攝於1872年的這張肖像十分有趣,有著古意盎然的酒紅色調。少年可能是穿上了自己最體面的行頭,西裝、馬甲、領巾、懷錶一樣不缺,髮際間卻插著梳子。可以想見,照片還沒正式開拍,整理儀容的人暫時走開,少年卻依舊正襟危坐,不敢造次,只是眼神隨之而去。畫面清楚傳達,在距離現在140多年的當時,照相這件事的確非同小可。
    記得這期雜誌編好後,還未上版付印我就去了美國,在紐約與國際攝影中心(ICP,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的創辦人科涅爾・卡帕(Cornell Capa)會面。相較於兄長羅伯(Robert),他可謂謹慎過度,對來自台灣小島的我態度保留、頻頻刺探《攝影家》未來幾期的內容。當我提到即將刊登迪埃亞茲家族的作品時,他濃眉一挑:“他們的作品並未被重視,為何引起你的興趣?”
    “攝影術才發明了一個半世紀,這一家五代卻幾乎涵蓋了攝影史的每個階段。從最早的照相館肖像到對世界的探索,從時代軌跡的留影到對不同種族的關懷,再反映社會變遷後相機轉為表達自我的工具。五代的攝影風格截然不同,正可從中看出社會環境、時代腳步與藝術品位是如何影響著攝影人的心、眼與觀念。”我由衷地表示:“身為編輯就要率先作判斷、定標竿,不能只是人云亦云、錦上添花。對於被遺忘、埋沒或低估的作者,我喜歡讓它們得到應有的肯定。“
    在成為一位優秀的照相館師傅之前,阿豐在村裡找不到工作,去英格蘭當過僕人,到澳洲挖過金礦、開過商店,始終厄運連連,直到認識了攝影、習得逐漸流行的濕膠棉底片工藝。在巴黎受聘記錄法國著名遺跡後,回到家鄉包摩斯(Baulumes)開照相館。當時的他絕對料想不到,此舉對後代子孫的影響有多大。
    作家派崔克・迪茲-溫克(Patrick Deedes-Vincke)發現,每一代的迪埃亞茲都曾離開家鄉四處旅行,但在超越自己的能力行事時都會失敗。“攝影對迪埃亞茲家的人而言,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消遣或社會標誌,而是一種需要。他們接納當時的現代主義、塑造獨特的個人風格,使自己成了這一行的先驅。顯現此家族攝影傳統的不僅是冒險家的好奇心,還有一顆極為單純的心靈。“
    同期內容還有派崔克・札克曼(Patrick Zachmann)的猶太人與中國人系列。他表示,選擇新聞攝影是因為一來他不相信自戀,再來就是天生對外在世界和人感興趣。不過也很可能是因為新聞攝影是他的不在場證明,是避免面對面看著自己的一種方法。”
    尼克・瓦普林頓(Nick Waplington)的〈起居室〉,尤其是那張三個魔鬼一般、用吸塵器清掃草坪的小女孩,被他的老師理察・阿文東(Richard Avedon)盛贊:“這張照片顯示了所有主幹——這是一個完全具原創性和充滿動力的藝術家的畢生傑作。”
    羅伯・卡帕曾說:照片如果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布魯斯・基頓(Bruce Gilden)在當學生時發現這句話,當下就決定以此為自己的座右銘。二十年後,在〈面對紐約〉這組照片裡,此話儼然成了他的作品主題。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後我組織台灣攝影家前往紐約聯展,基頓還特地前來致意。
    台灣的林柏樑用鏡頭呈現了鄉土民俗:“我的台灣人背景不同於那些對中國士人文化感興趣的將領官僚們。他們聽的是京戲,我聽的是在小鄉鎮上、寺廟前演出的台灣歌仔戲。我的品味比較粗俗,我對生命和靈魂比對故宮收藏品的完美高雅更感興趣。我覺得只有在民俗傳統裡,才找得到中國人真正的生活、思想與智慧。“
    此外,還有大陸老一輩攝影家吳印咸的作品精選。當過電影攝影師、教過書、做過美工設計的他,在一步步邁向成功之際,接受共軍領導人物周恩來及葉劍英的邀請,放棄一切到延安,記錄共軍在最艱困環境之下重建戰備力量的史實。
    有了這些豐富的素材,法蘭克・霍瓦便想了一個點子,說這期乾脆作個〈認同〉專號,探討攝影家在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取捨。他寫的編輯前言很有意思:
    “起初,一切似乎如此單純:這兒是個拍照的,那兒是個世界,鏡頭位於兩者之間。料想中,是要忠實複製面前的世界。一切似乎井然有序,然後,一位德國教授奧圖・斯坦能(Dr. Otto Steinert)發明了「主觀攝影」一詞,用來定義受現代繪畫所啟發的攝影實驗。這位教授不明白:只要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拍攝法,那麼所有的攝影就都是主觀的。
    到現在許多人已經覺察到,一張照片對關於攝影者與被攝對象的種種,說得一樣多。攝影者當然是最先瞭解到這一點的人之一,其結果卻是悲哀的;許多人在拍照時無法不擔憂:我要說些什麼關於自己的話呢?總之,這就產生了認同的問題。“
    吳印咸先生我是在1989年見到的,那也是我首度造訪大陸,當時民間還用糧票,港澳台胞則持外匯券消費。藉著陪岳父岳母返鄉探親之便,我到北京拜訪了出版《當代攝影大師——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簡體字版的中國攝影出版社,認識了《中國攝影史》的作者之一陳申。取得該書的繁體字版權後,我回台灣就立刻成立了攝影家出版社。
    當時的北京看不到幾輛私家轎車,到處都是腳踏車,陳申也借了我一輛讓我自己逛。人生地不熟,我就在不同時分看著自己的影子辨認方向,在幾百年未變的胡同裡鑽來鑽去,彷彿身在三十年代那些作家描寫的老北京,頗有樂不思蜀之感。
    我很想見見老一輩的攝影家,陳申便幫著跟吳印咸定了約會。採訪吳老的當兒,我是想介紹他的作品給台灣讀者,沒想到材料一擱兩年多,直到自己辦雜誌後才刊出。記得吳老說他的底片都由單位保管,不在手上,讓我於一本印刷粗糙、薄薄幾頁,每張作品都只有撲克牌大小的展覽目錄上勾取作品,過了幾天才請人將一紙袋的5x7“照片送來我的旅館。
    當時台灣開放大陸探親才兩年,兩岸之間的氣氛仍然詭譎,我在〈會見吳印咸〉一文的開頭就寫著:“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長久生活於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下,在現實生活與思想觀念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而其中又以對中國本身的認同,看法最為分歧。像我這樣背景的人——40歲左右,在台灣出生,受國民黨教育長大的一代,和吳印咸那樣背景的人——90歲,忠貞資深的共產黨員,一個老革命份子,存在這樣兩個中國人之間,當然有命運所造成的很大距離,甚至有永遠無法溝通之處。因此,我與吳印咸交談時,兩人幾乎隨時都在閃躲著什麼似的,一點都不像攝影家在溝通,倒像是兩位外交人員。“
    會見吳印咸的那年我煙癮仍大,寫這篇文章時剛戒煙幾天,原本一根香菸在手文思泉湧,那時卻搞了一個多禮拜還下不了筆。雖然知道,只要衝出去買包菸就會一切如常,可還是硬忍了下來,靈機一動,要太太跟我坐在電腦前,我說、她打,最後再把文章印出來修改。
    從那時起,我的文章就少不了袁瑤瑤;起先她還老老實實地聽話照打,一年多後竟開始批評起我來,有時還擅自更動內容。夫妻倆吵了又吵,到最後我只有妥協,封她個“阮評家”——批評阮義忠的專家。不過,憑良心說,老伴把我的文章改得不錯,很多時候比原先更好。
    為了《影像逆旅》這個專欄,我終於有理由把這份雜誌一期期、一頁頁地再仔細翻閱。每張影像都鮮活如昔,每位作者我都沒有忘記與他們交往的情形。回望之際,竟覺22年逝如一瞬。

  • 哀居精選封面 在 Novel小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70-01-01 08:00:01
    有 145 人按讚

    《瓶詰地獄》、《夜長姬與耳男》、《貓町》、 《夢十夜》分享贈書活動
    By Mr.V

    【活動時間】
    即刻起~1/8(五)23:59
    1/9(六)會抽出四位書友各自獲得由瑞昇文化提供的《瓶詰地獄》、《夜長姬與耳男》、《貓町》、 《夢十夜》其中一書
    (贈品寄送之故僅限台澎金馬地區的朋友參與)

    【活動辦法】
    按瑞昇文化和此篇文章 (y) ,然後公開分享,回答問題並完成指令。

    請問四本風格迥異的故事中,哪一本的封面最令書友喜歡還是哪一本的故事最令書友想看,為什麼?
    回答完後請在留言處幫自己最愛的書封圖點個 <3

    ◎書籍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本粉絲團保留最終活動解釋權
    ◎如判斷得獎者為抽獎帳號,亦會取消中獎資格。
    ◎因為每個人回答不同,若有抄襲V會以時間記錄去評斷,誰會失去抽獎資格

    【書籍介紹】

    《瓶詰地獄》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彩子的肉體宛如奇蹟般美麗、嬌豔地逐漸成長,翩然映入我的眼中。有時候,就像花精般炫目,有時候,就像惡魔般誘人……於是,當我看著她,不知為何心情就會變得愈來愈陰沉、哀傷。

    這座讓人愉悅的美麗島嶼,已經儼然成為地獄。

    漂流到海濱的三封瓶中信,上頭的內容,是由一對遭遇船難的兄妹在無人島上度過的生活所堆砌而出。但是仔細端詳這三封信之後,卻在各種細節上,流露出諸多難以言喻的不協調感。

    《夜長姬與耳男》

    於是,我凝視著夜長家小姐。或許我太膽小,不覺悟就無法凝視他人的臉。但是,我抑止了畏縮,在凝視中逐漸獲得平靜、感覺滿足之際,才終於了解師父的教誨裡存在著重大的意義。壓迫對方般的俯視是不行的。必須如同無色的清水般看透那人或那物。

    你知道嗎?對於喜愛的東西啊,不去詛咒、殺伐、爭奪,是不行的喔。

    經由師父的推薦,耳男獲得了為夜長姬雕刻佛像的機會。朝著遠離故鄉、那位小姐所居住的村子啟程的耳男,卻未能預料到在目的地等待著他的,會是一段殘酷且妖異詭譎的時光。

    《貓町》

    從很久以前,我便透過某種特別的方法,去過一趟又一趟的奇幻之旅。那種旅行是人們得以遨翔在時空與因果之外的唯一剎那,也不妨說是巧妙利用夢境與現實的界線,在主觀構建而成的自由世界裡恣意徜游。

    從東京來到北越溫泉地的「我」,不經意踏進一處優美閑靜的雅致城市。然而,當我意識到隱藏在這座城市背後的玄妙之處時,出現在我眼前的,是大量呈現人類姿態的貓。貓、貓、貓。不管望向何處,映入視野的全都是貓。我能相信眼前的景象嗎?走過那熟悉的轉角卻迷失了方向,一頭栽進了現實與虛幻交雜的異想空間。

    《夢十夜》
     
    「我死了以後,請埋葬我。用大大的珍珠貝殼來挖墓穴,然後用天上落下來的星星碎片放在那兒作為墓碑。之後請在墓旁等著。因為我會來見你。」
    「請你等一百年。」女人像是下定了決心。
    「一百年,請你坐在我的墓旁等候。我一定會來見你。」
    我只回答,會等的。

    做了這樣的夢。

    由這句經典中的經典、文學愛好者們朗朗上口的開場語揭開序幕。十場情境截然不同、情感層次豐富的夢境,交織出一部迷離卻寓意深遠的奇想巨作。透過文豪夏目漱石的巧筆,一同進入充滿謎團卻也別具特色的幻想世界。

    🌟✨🌟✨🌟✨🌟✨🌟✨🌟✨🌟✨🌟✨🌟✨🌟✨🌟✨

    掀起日本經典文學的嶄新品鑑方式風潮,廣獲創作者、書店從業人士、評論家與讀者熱烈注目的作品

    你曾經閱讀過這些文豪的作品嗎?
    不朽的經典名作,在此以嶄新風貌復甦

    於詞藻交織成的篇章間,感受灌注在丹青的生命
    在彩繪營造出的世界裡,探尋蘊藏於文彩的情感

    由「文豪」經典作品與當代人氣「繪師」攜手的夢幻組合
    將引領諸位跨越時光流逝的隔閡,經由巧筆文字與絕美繪圖融合的精緻工法
    重新發掘由傳世名作所開展出的綺麗世界。

    接下來,就要帶領各位進入文豪與繪師構築的綺想空間
    一同感受那觸動人心的「經典新閱讀」魅力。
    讓我們再次因徜徉文學之海而感動。

    推出後即在日本引起話題熱議,堪稱近年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經典文學新詮釋。帶來截然不同的品鑑體驗,讓讀者與愛書人為之驚艷的「乙女の本棚」(少女的書架)系列,中文版第二波精選作品正式於2020年冬季與各位熱情的系列支持者們見面。

    不論是作為文學閱讀、還是作為畫冊鑑賞,都在翻開作品的同時,從字裡行間與繪圖所建立的世界觀中綻放出極具魅力的氛圍,為您獻上前所未見、與眾不同的「日本經典文學」閱讀感受。

    文豪們凝聚情感以及人生體悟所淬鍊而成的文字,度過悠久的時間長河被傳承至今天,經由嶄新詮釋催生出不同的風貌與價值,讓每個世代的閱讀者,都能以不同的角度與心境去初探,或是再次品味這些經典作品的箇中韻味。

    ☆ 限量版「特製典藏壓紋書盒」
    以沉穩的底色襯托繪師們所描繪出的作品世界觀,壓紋處理設計也讓典雅氣息更加昇華。一次收錄第二波主打作品,套組精緻度再提升!不論是自己收藏,還是作為禮品都是相當雅致的選擇。

    ★ 兼具閱讀、鑑賞樂趣以及收藏價值的作品
    從文字進入故事時是文豪代表性的經典文學作品、從繪圖走進作品世界時是美麗繪本、陳列在書架或書房時是雅致妝點元素、向重要之人表達心意時更是精美禮品。

    ☆ 文豪代表作╳人氣繪師構築的畫面
    從不同的切入點跨越時空的隔閡、觸及文豪豐富且纖細的情感,細細品味經典之作的魅力所在。

    ★ 中文版特別收錄名家精彩解說
    從解析中觸發自身的新思維,開拓品味作品意境的新視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