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咕咕家北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咕咕家北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咕咕家北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咕咕家北車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焦糖哥哥-陳嘉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太讚了| 台灣沒有這些移工朋友、外配的幫助,就不是現在的台灣。 雖然過程摩擦多、但大家有不同聲音很正常,台鐵這次處理方式很好,希望繼續努力下去。 林佳龍 🌶️新聞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695184 😊摘錄: 有移工...

咕咕家北車 在 阿青的玩樂日記? 台北,台南,台中,高雄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8:06:15

韓式炸雞吃到飽😳 這家的吃到飽真的有夠狂的 居然韓式炸雞通通可以吃到飽🤟🏻 而且還有六種口味可以選擇超豐富 阿青選的其中兩種口味都是滿滿醬汁 韓式辣醬🌶️吃起來甜辣甜辣非常過癮 雪花起司🧀️入口就是滿滿起司香和奶香 炸雞吃起來外酥內嫩真的可以吃好多支🍗 沙拉、PIZZA、炸物和魚板湯也都吃到飽 這種...

咕咕家北車 在 艾瑪斯 艾吃日記。嘉南高/桃竹苗/北北基美食旅遊G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8 06:25:54

🔍赤雞雞排 Chi-Ji Chicken Cutlet - 咕咕咕~吃雞囉!卡哇伊的包裝搭上彩色雞排還有巨無霸雞腿漢堡🤤 光看就很誘人很想吃,外帶外送也能在家吃的過癮👍 - ➿赤雞雞排🅝🅣🅓₇₀: 第一次來也敢吃辣的捧油,這個首推給你們,鮮嫩不柴的雞肉大口咬下,超過癮的 酥脆的外皮還帶有椒麻香辣的口...

咕咕家北車 在 ☍  ? 我是ᴏᴘ ◡̈ 經營0ᴏᴘsᴛʏʟ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2:24:38

🍲🥩🦞 💡最後1張🈶️優惠卷~2020/01/31 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愛吃鍋物 很感謝 婷婷 @ting.jy 和 Momo @cutemo.love.disney 約我一起享用浮誇鍋物🈵️ 套餐還有肉品和海鮮拼盤 整體都很鮮~ 龍蝦炒鍋香氣四溢✨ 肚子餓得咕咕叫超想趕快吃啦❗️ 而且店員各個都非常...

  • 咕咕家北車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2 09:58:25
    有 6,471 人按讚


    |太讚了|

    台灣沒有這些移工朋友、外配的幫助,就不是現在的台灣。

    雖然過程摩擦多、但大家有不同聲音很正常,台鐵這次處理方式很好,希望繼續努力下去。

    林佳龍

    🌶️新聞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695184

    😊摘錄:

    有移工直言,貼不貼地貼是其次,聽到不再禁止移工群聚覺得感動;旅客則說,北車大廳就像火車界的國門,展現多元包容對國際觀感也有加分。

    「危機也是個轉機」,數次參與微笑地貼討論的專家表示,希望透過北車大廳爭議的解套,同時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地貼就是種「看得到的暗示」,象徵廣場打開,也是多元開放的暖身。

    根據台鐵規畫,初步評估可在大廳咕咕鐘底下兩側牆面增加40張椅子,加上車站內原本的椅子,總數達104張。另也評估將NGO團體納入場地短期出借作業,只要符合公益性都免費。

    中原大學較築系教授曾光宗說,車站是公共空間,本應自由開放,如果能夠回歸以往,只要在不違法前提下,讓人自然而然坐下去,就是好的發展。

  • 咕咕家北車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2-27 22:39:18
    有 625 人按讚


    【歸類 台北女生】

    繞了世界半圈,帶著兩卡行李箱回到台中的家。

    媽媽正在廚房。

    客廳的籐椅上躺了一本米色的書—《台北女生》—黃色的書腰被當成書籤,顯示已經看了90多頁。

    「妳有一個女性主義朋友寄書來耶!」媽媽把手擦乾,從廚房裡走出來。

    我被她口中蹦出的「女性主義」形容詞嚇了一跳,更訝異的是母親竟然讀了快一半。

    「很好看耶,就…會讓人想要讀下去,想到妳跟皮皮,妳們現在也像台北女生…….。」母親呢喃地說著,我當然知道她沒說出來的意思。

    「台北女生」在中南部母親心裡的潛台詞是:媽媽很開心我們往北部去,求學、定居,每每回來帶著大都市的香氣;另一方面,也擔心離女兒越來越遠,遠的不只是距離,還有對人、對事的觀點與視野。對母親來說,「台北女生」大概就像「女性主義」一樣,是個有些陌生、但好像能勉強跟女兒生活連結的彆腳形容詞。

    「阿!妳們這些台北女生。」

    ==

    「台北女生通常不真的是台北女生。台北女生往往有一個不是台北的家,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要回去。她會從小小的租屋處,光鮮亮麗地拉著行李去搭捷運,搭到台北車站,在複雜的地下道間穿梭,上高鐵,坐下來,喝一口小七買的咖啡,聽哀鳳裡的音樂。她盡力維持那從都會區「回到」家鄉的形象。她不會離開台北很久,因為其實沒有那麼好的收入可以四處旅行。也沒有那麼久的假期。而假期要節省起來去聽起來比較異國風味的歐洲。即使不去歐洲,也想去京都吃甜點看楓葉。比較標新立異的台北女生會去印度、泰國、柬埔寨。台北女生在鏡頭前笑得很美,分不清楚他在對誰笑,但她在那樣的角色扮演當中是得笑,就該那麼笑,很美地笑。」-- 許菁芳 <台北女生>

    ==

    不過,歸類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前天,在幾個純正「台北女生」的下午茶聚會裡,她們抱怨著這本書把她們寫得太現實與狹義。

    “You Don’t Fucking Know Me”她們說。台北女生有很多樣貌,不應該、不願意、更不喜歡被這篇文章「標籤」或「代表」。

    但我相信這不是菁芳的原意。

    許菁芳寫這本《台北女生》,收錄她從2009年到2016年的移動、回憶、與求學生活。即使最多人討論的是這篇早在網路走紅的文章「台北女生」,但那其實只佔這本書的4頁以及一個封面。

    書裡寫的還有高雄、台北、中國、芝加哥、加州、多倫多…,還有台大、社運、政治、留學生、研討會、與街頭…。

    ==

    「二十歲的熱情充滿矛盾。渴望同儕肯定,卻又害怕團體被色彩定義。人說我們是杜鵑花城,我卻覺得這成里長滿驕傲帶刺的玫瑰花。每個人都只願意當雞群裡的鶴,於是整個校園充斥著伸長脖子咕咕叫的禽類,扭到頸項也在所不惜。
    一開始的我無法參透,只覺得踽踽獨行的人們,背影看起來如此巨大生硬;後來才發現,那是因為他們過於孤獨而倔強,需要比一般人更強大而溫柔的愛,才能將其錘鍊成金箔,交織成綿密的網絡。」--許菁芳 <運味>

    「創作的本質原來是反叛,我在台大學到了這一課。人們沿著升學的階梯攀爬,爬到頂了突然縱身躍向天際。從今以後不願再服從體制,搞藝術或搞政治,要追並不存在的完美的愛。」--許菁芳 <台大男生>

    ==

    認識菁芳,剛好就在2009年的春天。她是學生會裡最明亮的光,充滿號召力與能量。而能者後頭總能吸引一群追隨者,校園裡,一起為一些20幾歲認為重要的事聲嘶力竭…,比如大學評比、比如新聞自由、比如音樂會、或是被校長縮小的排球場XD。

    「許菁芳是我們這一輩最有可能當台灣第一女總統的人。」當時一個學弟這麼肯定地對我說。

    雖然台灣進步得太快,現在第一女總統已經有人了。但是我後來最訝異的事情,還是畢業後,當大家紛紛踏上政治路途,菁芳選擇了出國。

    ==

    「我們出國的幾年間,台灣政經情勢大變。說來悲傷,什麼時候最想念台灣?是眼睜睜見台灣往前進了,沒有我。我無法參與台灣的現在,我無法貢獻予台灣的未來。
    一場場街頭運動是一幕幕鄉愁展演,反媒體壟斷、文林苑、美麗灣、反中科、大埔、洪仲丘、太陽花、歷史課綱…島內的人們在街上聲嘶力竭,島外的我們在螢幕前淚流滿面。」--許菁芳 <林佩瑩>

    ==

    2013年春天,我剛搬到DC不久,菁芳到訪,住在書中的小男主角天天家。我們三個人坐在K街的露天酒吧,好像很多能聊,又好像很多都不必聊。

    我望著眼前的她,一點也沒變,皮膚白皙、泛紅的臉頰、淡妝,就像記憶中校園裡的青春無敵。

    那大概就是校園的神奇能量吧!

    我後來讀著她的文章,想像她在冰天雪地裡作台菜的喃喃自語;想像那位校園裡拿著大聲公的女孩,低頭寫散文玩貓的模樣。

    ==

    「流浪的日子好像一旦開始了就沒有盡頭。既然是不回頭地離開故鄉,眼前便只剩不斷往遠處退縮、引誘人向前的地平線。」--許菁芳 <生活在他方>

    ==

    我邊讀邊想,是阿,如果沒有盡頭,就繼續走下去吧。

    內心熱血湧動簡直就要泛出淚光。

    直到唐媽媽叫我把地上的行李收一收,「ㄟ,小姐,這裡是旅館還是妳家」(尾音拉長---)

    #對啦對啦我們台北女生都這樣

    Ching-Fang Hsu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