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就要來了。首先要面對的,是我即將結束在東華大學的三個月駐校生活。
⠀
⠀
去年十月底,接受母校東華大學的楊牧文學研究中心邀請,回來擔任駐校青年作家。當時花蓮還是晴朗的,剛開始有一點涼意,走在校園裡,槭樹還沒變色,路上少有落葉。常常有新生帶著好奇的眼睛,一群一群騎著腳踏車經過。整個校園是非常明...
新的一年就要來了。首先要面對的,是我即將結束在東華大學的三個月駐校生活。
⠀
⠀
去年十月底,接受母校東華大學的楊牧文學研究中心邀請,回來擔任駐校青年作家。當時花蓮還是晴朗的,剛開始有一點涼意,走在校園裡,槭樹還沒變色,路上少有落葉。常常有新生帶著好奇的眼睛,一群一群騎著腳踏車經過。整個校園是非常明亮的氣氛。
⠀
⠀
學校分給我的空間,正好是詩人楊牧老師生前的研究室──文學院的四樓,距離屋頂整天咕咕叫著的鴿子好近;室內大窗向東,可以遠眺校內的人工湖,如果清晨無風,湖像一面黃金鑄造的鏡子,深夜時湖則是另一個模樣,非常寂寞,適合傷心的人訴說秘密,在那裡我曾看過最美的流星。出了研究室的走廊上,則是完全不同的西側風景:面對學院內的小方場,同時可以遠眺中央山脈群山,晴天時,山與學院都是金色的,陰雨時山脈消失不見,留下孤伶伶濕透了的學院,而如果氣候介於兩者之間,常有霧氣游移在群山腰際,偶而彷彿也瀰漫到學院這邊,從研究室前看去,巨大的山,彷彿是憑空矗立著的……
⠀
⠀
美景述說不完,但都遠遠比不上「這是楊牧以前的研究室」打動我。中學時,我正是受楊牧的散文啟發,而決意成為一個寫作的人。雖然這樣的激動幾次講給別人聽,總是少有人懂。真是非常寂寞。但無論如何,能夠待在文學大師、尤其還是啟蒙自己的前輩的研究室,不管別人理不理解,這都是我從來不敢想像的好事。
⠀
⠀
◆
⠀
⠀
三個月一下就過去了。學期尾聲,期末考期間都是陰天,校園裡已經看不到學期初那種青春活力了,學院旁、食堂裡、宿舍間,遇見的都是睡眠不足的憂愁的臉。
⠀
⠀
或許我也是。駐校時間就要結束,加上寒流幾次造訪,讓人更捨不得離開研究室。有一次又在研究室孤獨地徹夜工作,直到天光大亮,我走出研究室,面向日復一日的西側風景,竟看見學校後方的山上,有著一點寂寞的雪色。
⠀
⠀
這完全在意料之外。隔著距離,淡淡雪白的山看起來非常不真實。但我知道那是真的。以前唸書時其實就看過,只是我徹底忘了,那時還向人形容那雪像糖霜,或許那時的生活願想,總是甜的。只是這時看著那山上的雪色,不知道為什麼,想的卻是細細、苦苦的藥粉。
⠀
⠀
這是現在的我看望生活的方式嗎?相信苦苦的事情,有它之所以要苦苦的意義。我已經不總是花力氣、嘗試把苦的東西調整成甜的了。現在我更渴望知道,那些苦的,是不是真能帶著我前往從未去過的甜美地方?
⠀
⠀
我在研究室外站了很久,看著那山頭細細的殘雪。遠方傳來火車喀勒喀勒駛過小鎮邊緣的聲音。晨風吹著文學院裡的樹,聽起來像最小最小的海浪,帶有淺淺說不清楚的草葉氣味,有一點刺鼻,讓人有一點想流淚。
⠀
⠀
奇蹟一樣的冬天,就這樣靜靜地度過了。這段日子我覺得非常、非常快樂──但那「快樂」好像不是平日熟悉的那種快樂,裡面有許多心甘情願、但格外寂寞的辛苦,很難向別人解釋。
⠀
⠀
原本覺得,要說這段時間擁有了自由,好像太簡單了。可是若說擁有了自己給與自己愛的能力,又好像太煽情。
⠀
⠀
但現在好像可以了。站在清晨寂靜的文學院裡,晴朗冬日,微風梳理著轉紅的樹林,站在這裡孤單望著遠方巍峨的大山,要說自由,要說被愛,要說受勉勵,要說得到祝福,我都覺得可以的。我覺得我可以那樣說了。
⠀
⠀
要離開了,這間能夠看見雪的房間。那一點苦苦的快樂,那苦苦的快樂不用與誰分享的自由,這是文學給我的,世界給我的,也是我給自己的禮物。我想一直記得。
⠀
⠀
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希望能一直、繼續遇見這樣苦苦的快樂。
⠀
⠀
⠀
─── 看見雪的房間 《 小日子02月號/2021 》
⠀
⠀
⠀
⠀
#林達陽
#小日子
#東華 #NDHU #東華大學 #花蓮 #楊牧 #文學 #英美 #華文 #中文 #詩 #雪 #房間
咕咕叫青年路 在 林達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的一年就要來了。首先要面對的,是我即將結束在東華大學的三個月駐校生活。
⠀
⠀
去年十月底,接受母校東華大學的楊牧文學研究中心邀請,回來擔任駐校青年作家。當時花蓮還是晴朗的,剛開始有一點涼意,走在校園裡,槭樹還沒變色,路上少有落葉。常常有新生帶著好奇的眼睛,一群一群騎著腳踏車經過。整個校園是非常明亮的氣氛。
⠀
⠀
學校分給我的空間,正好是詩人楊牧老師生前的研究室──文學院的四樓,距離屋頂整天咕咕叫著的鴿子好近;室內大窗向東,可以遠眺校內的人工湖,如果清晨無風,湖像一面黃金鑄造的鏡子,深夜時湖則是另一個模樣,非常寂寞,適合傷心的人訴說秘密,在那裡我曾看過最美的流星。出了研究室的走廊上,則是完全不同的西側風景:面對學院內的小方場,同時可以遠眺中央山脈群山,晴天時,山與學院都是金色的,陰雨時山脈消失不見,留下孤伶伶濕透了的學院,而如果氣候介於兩者之間,常有霧氣游移在群山腰際,偶而彷彿也瀰漫到學院這邊,從研究室前看去,巨大的山,彷彿是憑空矗立著的……
⠀
⠀
美景述說不完,但都遠遠比不上「這是楊牧以前的研究室」打動我。中學時,我正是受楊牧的散文啟發,而決意成為一個寫作的人。雖然這樣的激動幾次講給別人聽,總是少有人懂。真是非常寂寞。但無論如何,能夠待在文學大師、尤其還是啟蒙自己的前輩的研究室,不管別人理不理解,這都是我從來不敢想像的好事。
⠀
⠀
◆
⠀
⠀
三個月一下就過去了。學期尾聲,期末考期間都是陰天,校園裡已經看不到學期初那種青春活力了,學院旁、食堂裡、宿舍間,遇見的都是睡眠不足的憂愁的臉。
⠀
⠀
或許我也是。駐校時間就要結束,加上寒流幾次造訪,讓人更捨不得離開研究室。有一次又在研究室孤獨地徹夜工作,直到天光大亮,我走出研究室,面向日復一日的西側風景,竟看見學校後方的山上,有著一點寂寞的雪色。
⠀
⠀
這完全在意料之外。隔著距離,淡淡雪白的山看起來非常不真實。但我知道那是真的。以前唸書時其實就看過,只是我徹底忘了,那時還向人形容那雪像糖霜,或許那時的生活願想,總是甜的。只是這時看著那山上的雪色,不知道為什麼,想的卻是細細、苦苦的藥粉。
⠀
⠀
這是現在的我看望生活的方式嗎?相信苦苦的事情,有它之所以要苦苦的意義。我已經不總是花力氣、嘗試把苦的東西調整成甜的了。現在我更渴望知道,那些苦的,是不是真能帶著我前往從未去過的甜美地方?
⠀
⠀
我在研究室外站了很久,看著那山頭細細的殘雪。遠方傳來火車喀勒喀勒駛過小鎮邊緣的聲音。晨風吹著文學院裡的樹,聽起來像最小最小的海浪,帶有淺淺說不清楚的草葉氣味,有一點刺鼻,讓人有一點想流淚。
⠀
⠀
奇蹟一樣的冬天,就這樣靜靜地度過了。這段日子我覺得非常、非常快樂──但那「快樂」好像不是平日熟悉的那種快樂,裡面有許多心甘情願、但格外寂寞的辛苦,很難向別人解釋。
⠀
⠀
原本覺得,要說這段時間擁有了自由,好像太簡單了。可是若說擁有了自己給與自己愛的能力,又好像太煽情。
⠀
⠀
但現在好像可以了。站在清晨寂靜的文學院裡,晴朗冬日,微風梳理著轉紅的樹林,站在這裡孤單望著遠方巍峨的大山,要說自由,要說被愛,要說受勉勵,要說得到祝福,我都覺得可以的。我覺得我可以那樣說了。
⠀
⠀
要離開了,這間能夠看見雪的房間。那一點苦苦的快樂,那苦苦的快樂不用與誰分享的自由,這是文學給我的,世界給我的,也是我給自己的禮物。我想一直記得。
⠀
⠀
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希望能一直、繼續遇見這樣苦苦的快樂。
⠀
⠀
⠀
─── 看見雪的房間《小日子02月號/2021》
⠀
⠀
⠀
_
咕咕叫青年路 在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想和慢友介紹「作伙呷霸的靜香姐姐」
香靜才二十出頭歲,已投入偏鄉教育三年多,陪伴著許多不一樣的孩子成長,和家人三餐共食溫熱的家餚,這幅常景在農村偏鄉變得不平常,父母出外地工作,經濟不寬裕,村子也沒什麼好買,孩子漸漸習慣一天只有早晚餐,甚至更少……
她說著這些故事很動人,號召了一群想參與社會關懷的青年,透過「食」來認識家鄉土地與農業,讓國小學童找回逐漸失去的家庭和諧關係。
年輕教師的活力無限,香靜和孟硯、培芳已經玩出100種以上的互動課程,跟小孩作伴的秘訣就是要比他們更會玩。但前陣子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學校停了課,慢島看她們悶得快憋不住了,想說讓她們正常釋放一下能量,沒想到蹦、蹦、蹦,就出了「料理嘉年華」夏日慶典活動。
慢友們,暑假可以帶小朋友來這場活動,保證小孩玩翻沒電,回家馬上躺平🤣🤣🤣。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49EbQCgdAgqGDSFw6
🌿三天活動介紹
Day1|稻浪來襲!🍙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琅琅上口的唐詩中,究竟隱含著什麼樣的線索和秘密?!
每天吃的米,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除了台灣人吃米飯,還有多少國家也有好吃的米食料理呢?
一起探索世界地圖,認識美味的亞洲米食文化,找出所有吃米飯的夥伴
課程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89545984873231/
-----------------------------
Day2|咕咕雞親子現身!🐔
牧場的母雞下了好多雞蛋,這些小雞會如何長大呢?
雞媽媽生蛋的過程和環境,可是大有學問呢!
甚麼?你還不知道嗎?!讓我們化身小偵探,一起搜查咕咕雞的身世之謎!
課程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68645883628787/
-----------------------------
Day3|豆豆指揮官報到!🥜
甚麼!豆豆軍團突然來襲?!
只有叫出他們的名字才肯罷休,旅人們能夠收服這些嗨翻天的豆豆嗎?
還有還有,你知道豆子除了吃之外,還能拿來做很多事情嗎?
一起探索豆子的秘密!
課程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4572324254940/
------------------------------------------------
🌿活動資訊
日期|2020/08/17-08/19(可分三天單報)
時間|09:45-16:30
地點|慢島生活(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年級|升小一~小三12人、升小四~國一12人
人數|15人開班,24人滿班
費用|1500元/人 #可收實體振興券
(含在地新鮮天然食材、講師、農事體驗、旅平險等費用)
#小朋友叫她靜香姐姐
#專業師資加年輕活力
#慢
#分享生活 #食農教育
咕咕叫青年路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佛光山當三天「小沙彌」——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上)》
#二話不說報名參加#
朋友在佛光大學交換,她說交換回去的同學大力推薦她參加佛光山的「寺院生活體驗營」。
我瀏覽營隊網頁的活動留影,大家在日頭下頭頂書本訓練儀姿,燭光下閉目打坐禪修,在榻榻米上抄寫心經,天啊,這是穿越了嗎?實在新奇!我二話不說也報了名。
端午小長假,我們便一同到了高雄佛光山,體驗為期三日的「小沙彌」生活。
報名網頁上寫,「兩岸學生共同交流」,雖是這麼說,但參加的大多數都是交換生。在台讀書近一年,我觀察到,校園裡許多優質活動,大陸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
雖然台生利用這些時間打工補貼學費也非常了不起,但其實我們都希望能在現場看到更多的台灣朋友呢,相信有了他們,活動會更有趣的!
#到佛光山啦#
到了佛光山,我驚呆了,真就是從前武俠小說里好山好水好花好草的寺院。
青山環繞,天空藍得像畫家塗抹一層厚厚純紺色顏料,將畫布原本的白完全遮擋,橙紅色的飛檐探向天際,樹蔭大片大片吻在石階上,身著褐色長袍的師父們逸逸然走在路上,垂眼欠身,點頭問好,哦,這就是佛光山。
#肚子餓了怎麼辦#
連夜從台北來,肚子咕咕叫,見到師父,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ATM機嗎?師父「嗯?」地歪了歪腦袋,回答我:「要到山下才有哦。但師父想知道你為什麼要找它呢?三天活動期間我們都在山上哦!」
我說:「我肚子好餓呀,我想買飯吃!」師父噗嗤笑了,「沒關係的,山裡有提供齋飯,你去用,隨喜打齋即可。」「隨喜打齋?」
師父說:「用齋本身就是一種功德,所以不要介意。」
當時還不太懂隨喜的意思,很久以後才知道,齋飯來自十方供養,應投入合適的硬幣為好。師父當時那樣跟我說,是為了讓我毫無罣礙地食用。
我走進一間樸素的食堂,當時正在供應午餐。很巧的是,雖然身在台灣,可我總有種回到大陸的錯覺。耳畔充斥著的各地口音的普通話,大家不遠萬里來,也太不容易了!
#那麼,我們這些天都在幹什麼呢?#
#我來簡單介紹我們的一天吧#
#這樣的一天#
我被分到三慧班,導師師父來自馬來西亞,於台灣佛光山剃度出家。我們這幾天的作息非常健康,因為報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手機!
五點半起床,打板的聲音鬧不醒我,總需要朋友一邊急急忙忙提褲子一邊用腳踹我:「珊珊!珊珊!師父來了!」每到這時,我才猛地驚醒,「轟」地坐起。
我的床位望出去,一尊巨大的佛像正好被窗戶框出來眯眼對我笑。哼!你還笑,我都快困死了!
六點不到,梳洗完畢,我們在叢林學院教室門口立定排班(排隊),前往大悲殿。一千尊玉白色的佛像在四面八方望著我們徐徐進入,笑得慢慢的。
問訓,拜,起,三次,清脆的樂器玲玲響起,我們開始誦經,睡眼惺忪和精神飽滿的矛盾狀態,竟然可以同時雜糅在一起。
誦完經,什麼都不想便跟著師父前往大寮用早齋,我們雖然努力保證隊形,但儀態跟這裡的氣場相比,實在太不堪了。
師父們早就坐下了,莫名慈祥地看著我們進入,媽呀,這眼神我可太熟悉了!那尊每天看著蓬頭垢面、一臉痴呆的我起床的大佛也是這樣的!
餐廳里還有入山朝拜的大眾,所有人都正襟危坐屏息等待,來了來了!粥,五穀麵包,青菜,小份蔬果,嗯,好吃!
早課開始了,「問...訓...」作為小班長的我學著師父拖長長的尾音,指揮大家起身向授課師父問好。接下來,我們的腦袋在垂釣之間「學習」八大人覺經和六祖壇經。
上完課擦擦口水,便要準備出坡作務(勞動),有的到大寮幫忙今日的過堂(廚房和餐廳的工作),有的去圖書館擦拭典藏經書,有的去大悲殿清整明鏡之台...
下午,我們頭頂厚重的書本訓練站姿和重心,抵抗睡意學習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用餐時齊唱供養咒以感謝十方供養。
我們跟著師兄們學佛教原創的曲子,節奏韻律活潑輕快,有別於我對佛門「老古板」的印象;
傍晚太陽還沒完全下山,殘留竹林後,躲藏雲彩間,我們在大殿外的大理石空地上,圍成小圈坐下,分享自己與佛教或與台灣的因緣。
用完藥石(晚餐)後,我們陸續來到圖書館,選一塊喜歡的榻榻米,跪坐,將腿推到桌子底下,提起一支小狼毫,拔下筆蓋,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心經》。
一筆一划,想到晚餐的素雞好好吃哦!橫竪撇捺,嗯,似乎好久沒打電話給爺爺了;這個過程中,思維雖然跳幀,但心情卻格外地平靜。
晚課在大悲殿內進行,燭光閃爍,空氣里有讓人安定的熏香,我們盤起雙腿,用一小時的冥想,驅趕內心的雜念;禪修結束,我們獻燈祈福,吟誦經典。
充實的一天在「熄燈前最後十分鐘一百多號人全部擠進衛浴室排隊刷牙上廁所的壯景」中結束。我只記得自己斜著伸手接了水,胡亂拍在眼睛鼻子嘴巴上就算洗臉了!
咚一聲跳上床,關節處傳來疼痛,差點忘了我們睡的床就是一塊單人木板,上面啥也沒有!
躺倒前,看著窗口被框住的佛陀大頭像,本想對他說點什麼,困意將我往後一拉,墜入夢境。
-未完待續-
wechat圖文搭配網頁版閱讀🔗:
https://mp.weixin.qq.com/s/w-wLUjooI6QFXo56LnT6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