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咒》真的有難看到比「貓」還爛嗎?(7.0/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怨咒》是一部美國恐怖驚悚電影,由尼古拉斯佩斯執導,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周約翰、琳雪伊、德米安畢齊、威廉山德勒主演,翻拍自日本《咒怨》,劇情講述女警官為了偵辦一起離奇的命案而來到...
《#怨咒》真的有難看到比「貓」還爛嗎?(7.0/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怨咒》是一部美國恐怖驚悚電影,由尼古拉斯佩斯執導,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周約翰、琳雪伊、德米安畢齊、威廉山德勒主演,翻拍自日本《咒怨》,劇情講述女警官為了偵辦一起離奇的命案而來到死者生前待過的房子調查,沒想到卻發現這裡早已被詛咒,只要踏入其中都將會被怨靈纏上,短短幾年已經三個家庭慘遭毒手,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阻止她的惡行。
⠀
2003 年,由於日本鬼片之父清水崇讓死亡不斷蔓延的《#咒怨》大獲好評,隔年便親自來到好萊塢操刀美國版的《#不死咒怨》,雖然當時講述交換生遭到冤死鬼詛咒的故事還算吸引人,但在之後推出續集表現平庸、票房與口碑持續下滑,甚至 2009 年《不死咒怨3》還不上映直接發行DVD的情況下,索尼影業也暫緩拍攝計畫,直到時隔10年的2020才終於推出重啟版《怨咒》。
⠀
然而新故事卻沒有為這個系列帶來新氣象,除了早在台灣上映之前,從北美傳來幾乎是一面倒的負面評價之外,人們普遍認為《怨咒》是近年最差的恐怖片,也讓許多影迷望而卻步,紛紛表示不會進場觀看。但就我個人而言,不知道是否已經自行把標準放低,或者本身就比較膽小,不只覺得《怨咒》並沒有大家說得這麼糟糕,反倒還因為能夠享受角色遭到惡靈纏身所帶來的驚嚇快感而給予正面的肯定。
⠀
與其說自己是個反指標,我倒認為大家多半被從眾效應給影響,進而讓《怨咒》這部「沒有這麼爛」的電影獲得如此慘烈的評價。或許《怨咒》確實有著無法忽略的缺陷,但不可否認本質上還是一部非常標準傳統的好萊塢恐怖電影,比它差的恐怖片在「布倫屋」也比比皆是,我們是否因為原本對《咒怨》系列抱持高度信心,在期待落空後才導致現在爆炸性的結果?
⠀
《怨咒》把故事聚焦於一位在丈夫癌症過世之後,必須獨自撫養年幼兒子的女警莫頓,透過她試圖用工作來轉移自己注意力而參與偵辦的一起離奇死亡事件,帶著觀眾進入電影以凶宅作為詛咒根源的恐怖噩夢,從蘭德斯把復仇怨靈由日本帶來美國,並殺害自己老公和女兒開始,接連經過周約翰飾演的房屋仲介史賓賽、搬來鎮上養病的結婚五十年夫婦馬西森,最後再傳給前往屋內調查的警官身上,這個故事本身其實相當駭人聽聞。
⠀
因此《怨咒》全片通過主角莫頓調查事件證物所發現的蛛絲馬跡與關聯性,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呈現過去幾位角色因為踏進凶宅而遭到伽椰子纏上,逐漸被幻象逼瘋走上絕路,最後殺害自己家人的過程,或許這種把各條故事線互相交錯穿插的剪輯方式可能讓劇情變得混亂,並造成觀眾的情緒中斷,但也不可否認看著他們接連遇害的景象,也非常清楚帶出《怨咒》一股永遠無法逃離也沒人能夠抵抗的絕望壓迫感。
⠀
《怨咒》就好像是另一個版本的《#女鬼橋》,兩者片中角色努力逃離鬼怪的劇情,還有透過女警(記者)回顧過往事件的敘事方式幾乎如出一轍,然而《怨咒》雖然沒有像《女鬼橋》有著真實校園傳說故事的根據,但整體驚悚程度更高,尤其是飾演馬西森太太的資深女演員琳雪伊,再次展現出她詮釋精神不穩定角色的表演實力,雖然登場篇幅不算太多,但光是出現在銀幕上就隱隱散發出一種伺機而動,不知道何時要爆發嚇死觀眾的氣場,加上他先生說鬼屋就好像是陰陽兩界的交界融合,都成功利用其中的陰森詭譎為以突發驚嚇為主的《怨咒》增色不少。
⠀
不得不說,《怨咒》給我的感覺只能用強硬、霸道來形容,無論是全片把鬼怪強塞到觀眾臉上的驚嚇方式,或者是對受害者來說完全無解,幾乎毫無理由就被纏上的詛咒,或許這就是《怨咒》整部電影想塑造出來的氛圍。我知道電影存在劇情薄弱的缺陷,其實我也很期待看到莫頓能跟兒子有更多互動,就像溫子仁《#厲陰宅宇宙》多半以親情出發,藉此讓觀眾對角色有更深的帶入,不過考量到《怨咒》在全片如此高壓,片長94分鐘已經極限的狀態下,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成為電影無可避免的硬傷。
⠀
看完《怨咒》走出戲院,我不禁開始思考自己看恐怖電影主要是在追求什麼? 對我來說,觀賞《怨咒》就好像是去遊樂園玩了大怒神一樣,我們知道故事的大致走向(器材的運作方式),也知道接下來會有鬼怪突然出現(急速落下的失重感),但我們仍然會在被嚇到前一個瞬間感到害怕。或許大怒神玩多了還是會想吐,而這正是《怨咒》的最大敗筆,但這種最簡單的娛樂和快感不就是我們看鬼片或玩遊樂設施所希望獲得的嗎?
⠀
在這個人們多半會因為一部恐怖片「沒有突發驚嚇」而給予稱讚的時代,《怨咒》這部完全用突發驚嚇塞滿的電影或許也是一個新奇有趣的選擇。儘管我個人對日本的《咒怨》沒有非常熟悉,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時被嚇得不輕,現在想起卻覺得好笑的那位躲在棉被裡盯著人看的黑眼圈小男孩,但也不可否認過了這麼多年,這部飽受批評的《怨咒》也依舊準抓著原作的概念核心,利用角色好像有機會成功除魔,但最終仍無法擺脫詛咒的絕望,讓我想起這個系列能夠吸引人的魅力所在,所以它真的有這麼差嗎?至少我是有被娛樂到的阿。
⠀
#TheGrudge #TheGrudge2020 #NicolasPesce #BettyGilpin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AndreaRiseborough #WilliamSadler #琳雪伊 #LinShaye #周約翰 #JohnCho #電影 #影評 #恐怖片 #如履影評 @sonypicturestw
咒何時上映 在 Maple的探索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深夜11點魔咒何時解除🥲
#從週一到今天連六11點醒4點才入睡
#身體不是鐵打的
到底怎麼了!!
連續六天11:00左右就驚醒哭鬧
塞了奶喝完奶就精神百倍
媽媽我好厭世
重點是文稿堆積年前還不完😭
謝謝廠商信任只能自己盡力克服了😫
#影片是剛剛上映姐妹情深
#妹妹暴衝撞倒姊姊額頭大哭
#這時間兩姐妹不睡爸媽最想哭
咒何時上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鹿的語言 ◎羅樂敏
自那光明的早晨
街心升起一座濕潤的城
一條無人的小路穿過天橋、大廈和商場
通向城外的密林
我們把隨身物留在旅店
去尋找細葉裡鹿的語言
陽光沿步敞開
前方的路繁茂如枝椏
沒有所謂錯過了的岔口
正如熟爛的果實化入大地
或被吃掉,沒所謂浪費
我們漫無目的
邁向夢的邊陲
泥土下的樹根毫不相干
鋪展出包裏天空的透明氛圍
或許不遠處
他們就在交換嫩葉的明細,你說
在光線失神的間隙
一個音節逸出如掌的鹿角,蹦到葉尖
一聲聲呼喊風的臨降
相依的樹冠瞬間綻開一朵巨大的漣漪
如脈搏向城市散發
我以為一場抑壓已久的撼動即將到來
人類會發現鹿的語言
更貼近呼喚自由的咒語
但你說,那不過是林腹的吐納
正如鹿自古新世就長成
堅定而沉默的蹄
並習慣聯群結隊踏過遍佈密林的泥沼
--
◎作者簡介(自述)
羅樂敏,詩人、編輯、夢想型行動者,著有詩集《而又彷彿》。
--
◎「詩.聲.字」小編 蘿拉 賞析
人與自然之間是自何時開始,逐漸失去連結、脫鉤離散的呢?
詩的開始,「我們」就在一場旅途裡,「街心升起一座濕潤的城/一條無人的小路穿過天橋、大廈和商場/通向城外的密林」彷彿神秘力量的指引,為旅人們點明前進的方向,「把隨身物留在旅店」後,去履行此次旅行最重要的目的「尋找細葉裡鹿的語言」。
詩作第二段即明朗地說明這趟追尋並非只有唯一一條路徑可走,「前方的路繁茂如枝椏/沒有所謂錯過了的岔口」,而這是如此自然的事——猶如大自然裡的一切生長茁壯都沒有什麼明確的理由,「正如熟爛的果實化入大地/或被吃掉,沒所謂浪費」一切腐敗消彌也都只是循環裡極為普通而平凡的事。第二段末兩句用由下而上的視角寫出了林木自土裡生根發芽、生長後樹冠延展,但彼此之間會稍留細空隙的畫面,雖然原本「泥土下的樹根毫不相干」,但卻能因著葉冠的延展而彼此靠近,從而能「鋪展出包裏天空的透明氛圍」,大自然的奧妙讓人嘖嘖稱奇。
而詩作三四段裡的「我們」卻一改先前的單純詠嘆,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第三段詩中的「我們」還在交談著,音節脫逸而出,彷彿自有生命;而第四段的「我」似是感知到了某種波動,「相依的樹冠瞬間綻開一朵巨大的漣漪/如脈搏向城市散發」,巨大的衝擊讓「我以為一場抑壓已久的撼動即將到來」,就在一切蓄勢待發,彷彿即將爆破的時刻,下一段的一句:「但你說,那不過是林腹的吐納」,似乎便將那無法用肉眼看見的神秘力量直接抵銷,自然的靈動力量被打回原形--樹木依舊呼吸,什麼都沒有發生。
詩作中的「我們」原本是一起去尋找鹿的語言,卻在後來的旅途中有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與感受,當我以為「人類會發現鹿的語言/更貼近呼喚自由的咒語」而遭到你的反駁之時,或許是我的幻想如泡沫被戳破,也或許是你終究沒能聽見自然的呼喊。而這樣的落差似呼應了越往後來,人類雖創造自己的文明且日益精進,卻逐漸無法理解萬物的語言,隔閡日深,距離日漸遙遠。但自然萬物其實沒有改變,誠如末段所述,「正如鹿自古新世就長成/堅定而沉默的蹄/並習慣聯群結隊踏過遍佈密林的泥沼」即使其語言不再為人所理解,他們沒有改變。
閱讀此詩時,小編想起曾聽過的軼聞,在久遠的以前,人類可以跟自然與神祇溝通,彼時萬物的距離尚不算太遠,而這類的描述也大量可見於各種神話及傳說故事中;亦想起2017年上映的電影《夢鹿情謎》,鹿的姿態除了象徵自然,似乎也呈現出最原始純粹、不經太多掩藏修飾的自我,而鹿的語言,或許就是通往心的語言。至於要如何使用心的語言?我想,那並沒有所謂正確的道路。
--
美術設計:Miss Angle
圖片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香港詩 #羅樂敏 #鹿的語言 #而又彷彿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8.html
咒何時上映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羅樂敏〈鹿的語言〉
自那光明的早晨
街心升起一座濕潤的城
一條無人的小路穿過天橋、大廈和商場
通向城外的密林
我們把隨身物留在旅店
去尋找細葉裡鹿的語言
陽光沿步敞開
前方的路繁茂如枝椏
沒有所謂錯過了的岔口
正如熟爛的果實化入大地
或被吃掉,沒所謂浪費
我們漫無目的
邁向夢的邊陲
泥土下的樹根毫不相干
鋪展出包裏天空的透明氛圍
或許不遠處
他們就在交換嫩葉的明細,你說
在光線失神的間隙
一個音節逸出如掌的鹿角,蹦到葉尖
一聲聲呼喊風的臨降
相依的樹冠瞬間綻開一朵巨大的漣漪
如脈搏向城市散發
我以為一場抑壓已久的撼動即將到來
人類會發現鹿的語言
更貼近呼喚自由的咒語
但你說,那不過是林腹的吐納
正如鹿自古新世就長成
堅定而沉默的蹄
並習慣聯群結隊踏過遍佈密林的泥沼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羅樂敏 創作
#莎拉 手寫,粉專 莎拉手寫,Instagram:sara_sara0316
※本篇收錄於羅樂敏詩集《#而又彷彿》(水煮魚文化,2018年2月)
※羅樂敏(自述)
詩人、編輯、夢想型行動者,著有詩集《而又彷彿》。
※小編 #蘿拉 賞析
人與自然之間是自何時開始,逐漸失去連結、脫鉤離散的呢?
詩的開始,「我們」就在一場旅途裡,「街心升起一座濕潤的城/一條無人的小路穿過天橋、大廈和商場/通向城外的密林」彷彿神秘力量的指引,為旅人們點明前進的方向,「把隨身物留在旅店」後,去履行此次旅行最重要的目的「尋找細葉裡鹿的語言」。
詩作第二段即明朗地說明這趟追尋並非只有唯一一條路徑可走,「前方的路繁茂如枝椏/沒有所謂錯過了的岔口」,而這是如此自然的事——猶如大自然裡的一切生長茁壯都沒有什麼明確的理由,「正如熟爛的果實化入大地/或被吃掉,沒所謂浪費」,一切腐敗消彌也都只是循環裡極為普通而平凡的事。第二段末兩句用由下而上的視角寫出了林木自土裡生根發芽、生長後樹冠延展,但彼此之間會稍留細空隙的畫面,雖然原本「泥土下的樹根毫不相干」,但卻能因著葉冠的延展而彼此靠近,從而能「鋪展出包裏天空的透明氛圍」,大自然的奧妙讓人嘖嘖稱奇。
而詩作三四段裡的「我們」卻一改先前的單純詠嘆,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第三段詩中的「我們」還在交談著,音節脫逸而出,彷彿自有生命;而第四段的「我」似是感知到了某種波動,「相依的樹冠瞬間綻開一朵巨大的漣漪/如脈搏向城市散發」,巨大的衝擊讓「我以為一場抑壓已久的撼動即將到來」,就在一切蓄勢待發,彷彿即將爆破的時刻,下一段的一句:「但你說,那不過是林腹的吐納」,似乎便將那無法用肉眼看見的神秘力量直接抵銷,自然的靈動力量被打回原形——樹木依舊呼吸,什麼都沒有發生。
詩作中的「我們」原本是一起去尋找鹿的語言,卻在後來的旅途中有了截然不同的觀點與感受,當我以為「人類會發現鹿的語言/更貼近呼喚自由的咒語」而遭到你的反駁之時,或許是我的幻想如泡沫被戳破,也或許是你終究沒能聽見自然的呼喊。而這樣的落差似呼應了越往後來,人類雖創造自己的文明且日益精進,卻逐漸無法理解萬物的語言,隔閡日深,距離日漸遙遠。但自然萬物其實沒有改變,誠如末段所述,「正如鹿自古新世就長成/堅定而沉默的蹄/並習慣聯群結隊踏過遍佈密林的泥沼」即使其語言不再為人所理解,他們沒有改變。
閱讀此詩時,小編想起曾聽過的軼聞,在久遠的以前,人類可以跟自然與神祇溝通,彼時萬物的距離尚不算太遠,而這類的描述也大量可見於各種神話及傳說故事中;亦想起2017年上映的電影《夢鹿情謎》,鹿的姿態除了象徵自然,似乎也呈現出最原始純粹、不經太多掩藏修飾的自我,而鹿的語言,或許就是通往心的語言。至於要如何使用心的語言?我想,那並沒有所謂正確的道路。
※此次除與「#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同步外,我們亦與「#莎拉手寫」一同分享。
#詩聲字 #鹿的語言 #現代詩 #創作 #手寫 #poem #writing #hand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