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和美國軍人交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和美國軍人交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和美國軍人交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和美國軍人交往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抗戰勝利76周年 1 今天在台灣是軍人節,在大陸,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其實,紀念的是一樣的事。 就是紀念,中國歷經艱苦漫長的反抗日本侵略戰爭,終於勝利了。 勝利何其不容易! 今年是76周年。 我們可要記得,那些慘遭屠殺的先人,被橫奪的國土與資源,以及還沒有得到的公道。 2 是的,我們無須情緒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

和美國軍人交往 在 偶然?占心|感情合盤|催眠培訓|調頻療癒|AcBar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18:43:03

愛情,不是非得要一直一直辛苦的努力。  與小藍剛認識的時候他還是大學生,是南部長大的孩子在台北讀書。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和他見面時,問他對台北的感受,他說「很擠」。可能是成長環境比較傳統,上大學的他一直無法適應大學同學的互動方式。他不懂為什麼沒有參加系學會就是不合群,為什麼參加系籃一定要幫學長買午餐...

  • 和美國軍人交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4:29:20
    有 3,830 人按讚

    抗戰勝利76周年

    1
    今天在台灣是軍人節,在大陸,是抗戰勝利紀念日。
    其實,紀念的是一樣的事。
    就是紀念,中國歷經艱苦漫長的反抗日本侵略戰爭,終於勝利了。
    勝利何其不容易!
    今年是76周年。
    我們可要記得,那些慘遭屠殺的先人,被橫奪的國土與資源,以及還沒有得到的公道。

    2
    是的,我們無須情緒化。
    我們只需探究真相,擁抱真實。
    日本從清朝末年以來,用武力從中國劫掠屠殺的一切,從沒有任何償還。
    現在在日本皇宮使用的,各大重要神社的珍稀千年檜木,就是從台灣砍來的。
    從當年東三省,台灣,山東,以及武力佔領過的中國土地上,所劫掠的金銀財寶,古物珍玩,和無盡的金錢,,,。
    日本還在享用著。
    歸還了嗎?
    並沒有。

    3
    抗戰勝利,只是意味著日本退出中國領土,並將從中國侵佔的領土歸還中國。
    琉球,羅斯福問蔣介石要不要,蔣介石拒絕,結果美國竟然還是給了日本。
    釣魚島,人家現在直接要生吞了。
    身為戰敗國,日本應該是史上姿態最高,最無需付出代價, 也無須交還犯罪所得的國家。
    包括731部隊,犯罪所得由美國日本共享,高速提高兩國醫療以及生化武器水準。
    但卻自始至終不承認幹過這個罪行,更不要說是道歉賠償了。

    4
    中國應該維持怎樣的中日關係呢?
    我們應該就事論事,擁抱真實,對等,公平。
    過去的傷害,不但不能忘記,更必須持續追討,包括古物歸還,財產歸還,道歉與賠償。
    現在的中日交往,則必須洞察日本的真正目的,更要追求中國的長期利益。

    5
    中日友好是一件好事。
    可是什麼是中日友好?
    友好該不該互利? 該不該平等 ?
    大陸每年跟日本的貿易逆差,是300多億美元。
    10年就是3000億美元。
    日本不顧中國反對,把核汙染水排入大海,汙染我們賴以為生的近海,是不是友好?
    在中國抗議下,日本一步步把釣魚島當作固有國土,是不是友好?
    日本發表兒童版防衛白皮書,將中國描述為威脅日本生存的敵國。而我們卻將日本定位為要中日友好,這是不是巨大反差?
    日本抵制中國科技業,並且加入美國印太戰略。
    圍堵中國,介入干涉南海事宜,很友好?
    日本常年支持台獨,而且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這很友好嗎?

    6
    科學與商業從來不是無國界。
    國家利益,就是存在科學與商業之中。
    日本更是一個擅長利用商業活動,擴大地盤,收集情報,收買人員的國家。
    從清朝以來,日本對中國的手法,就是以武力,商業,金融,文化,媒體,等交互運用,長期滲透,來影響及控制中國的。
    所以,日本我們跟日本交往時,總得要步步謹慎。

    7
    很多人總是說,做生意,何必想太多?
    可是,日本想很多,為什麼我們不該多想一點?
    或者說,這樣太民粹。
    不不不,這一點都不民粹。
    當日本一手跟中國經貿往來,大力投資中國,享受中國給予的巨大紅利與優惠時。
    卻同時在軍事外交上箝制中國,打壓中國的利益。
    那麼我們中國,是該假裝日本一切惡意的作為都不曾發生?
    我們要不要對等的謹慎地保護我們的利益?
    包括文化不被侵蝕,包括情報不被竊取。
    包括不被日本影響我們的意識型態與認知。
    我們需要宣揚的,是中國的文化,而不是日本的文化。
    我們需要守護的,是中國的利益,而不是日本的利益。
    今天是對日抗戰勝利76周年,記取血淚教訓,我們要中國復興。

  • 和美國軍人交往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2:02:17
    有 6,068 人按讚

    【台灣該如何看阿富汗事件(不要再疑美論啦)】​

    最近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結果塔利班(神學士)快速大反攻,在幾日內摧枯拉朽地攻下首都喀布爾,各國荒張地撤僑。​

    中東政治原本不是本站的守備範圍,但最近看到好多國內的媒體開始炒作疑美論,例如講說美國隨時都會拋棄盟友、美國總是把別的國家當成棋子、台灣不能依靠美國云云,這時就該來好好討論了。我們不是中東政治專家,無法將前因後果講清楚,但這邊提供一些各方觀點參考。​

    1、​

    首先要認識這場已經進行了20年的阿富汗戰爭。在911恐怖攻擊之後,美國於2001年10月份連同幾個盟軍發起戰爭,起初的目的是要逮捕賓拉登等蓋達組織的成員、懲罰拒絕交出賓拉登的塔利班政權。這也就是美國發起的「反恐戰爭」之始。​

    雖然美國快速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阿富汗戰場在各地一直持續進行,無法結束。歐巴馬剛上任時宣布增兵三萬、想要趕快結束戰爭,後來2011年成功擊斃賓拉登,美軍主力部隊開始慢慢撤出,但是阿富汗戰場仍然持續。一直到2015年美國才宣布主要部隊撤離,只有留下兩千人左右留守,此時的行動代號叫做 Operation Freedom's Sentinel(自由守望),主要目的是維持和平、讓民選政府可以順利運作。​

    去年川普政府曾跟塔利班簽訂撤軍協議,雙方保證撤軍過程不使用武力(結果 …… )。拜登政府上台後,照原訂計劃從阿富汗撤出,在2021年7月美軍整個撤離。從這邊可以看出,從阿富汗撤軍是兩黨的共識。​

    2、​

    在美國發起對阿富汗戰爭,以及現在撤離時,都擁有高度的、跨黨派的民意支持。在七月份的多份民調指出,贊成撤軍的民意都在七成左右,而且兩黨支持者的贊成反對比例是差不多的。​

    這是由於,這場似乎永無止盡的戰爭,官方數字顯示至少超過四千名美軍和盟軍、超過六萬名阿富汗政府軍陣亡,美國國會在2017的調查報告指出,總花費已經超過2.4兆。此時的民意已經無法支撐這樣子龐大的開銷繼續下去,而且重點在於美軍繼續留在這邊,也無法結束戰爭,實際上的好處並不多。​

    3、​

    在這20年間,阿富汗政府並沒有建立起有效運作的政府,更沒有可以打仗的部隊。雖然美國和聯軍持續援助軍武設備並提供訓練,但以結果論來說是失敗的。這二十年來,雖然各層面的改變的確有發生,但仍無法改變複雜的政治格局。這樣的結果並不只是貪腐的問題,還有部落政治等等因素。​

    當塔利班開始反攻,阿富汗政府軍幾乎完全沒有任何反擊能力,各地幾乎都是開城直接投降。​

    等等,這場景似曾相識?一國之內的內戰,美國介入幫忙,最後放棄了扶不起的阿斗,另一邊勢如破竹贏下內戰(揉眼)。不過,這可能是太過簡化的說法。許多媒體都針對阿富汗情勢做了分析,尤其是討論為什麼崩潰這麼迅速,例如華爾街日報(https://on.wsj.com/3xJcFLv )。​

    為什麼阿富汗軍隊快速崩潰?重點:​
    (1)塔利班趁著與美國和平談判期間,可以好好地集結起來。現在就是抓住美軍離開的機會,大舉進攻。​
    (2)阿富汗的政府軍一向都是配合美國的訓練、且和美軍一同作戰。現在失去了美國的空中優勢與資訊整合,地面部隊的戰力就大幅流失。​
    (3)阿富汗政府的領導力不夠,吸引力遠不及塔利班。再加上政府運作出問題,許多部隊領不到薪水、也沒有足夠的後勤,塔利班加以威脅利誘、保證軍人們的安全,就讓許多地方的政府軍直接投降。同時,塔利班和各地部落長老的關係很好,透過他們去向政府軍招安,甚至還會提供物質補償。​

    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勞可(Ryan Crocker)認為,美國對當前狀況必須要負責。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在沒有阿富汗政府參與的狀況下,自行與塔利班談判,後來阿富汗政府被迫要釋放五千名塔利班戰俘,這些人後來都回到了戰場上面成為塔利班的即戰力。最後一根稻草是美國政府加速撤軍的行動,重創了阿富汗政府與軍隊的信心。​

    4、​

    簡單盤點這20年來的狀況,美國方面達成的目標是推翻了多個被認定為恐怖組織的政權,減少了對美國直接攻擊的恐怖行動。然而,事實上中東政治並沒有因此而穩定下來,反而更加混亂。這二十年來的行動以失敗作收,對美國的形象損傷更是無法衡量。​

    華府智庫圈風向:多半對拜登政府的撤軍「作法」表示非常不滿。例如哈斯(Richard Haass,老牌智庫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主席):「This looks to be both a major intelligence & policy failure with tragic consequences」。政策圈的人們多半認同必須撤軍,但都認為沒有處理好。​

    目前反對撤軍的人是少數,但絕大多數的意見都認為拜登政府在把軍隊撤出阿富汗的策略「執行」出了很大的問題。即使撤軍是兩大黨的共識、且從前面兩位總統任內都有規劃,但是目前的狀況(迅速丟掉整個阿富汗),拜登政府絕對是難辭其咎的。​

    不過話說回來,到底怎麼樣才能達到好的執行成效呢?目前看到的討論似乎較少(畢竟社群媒體上面無法長篇大論),而且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阿富汗的部落政治。在缺乏官僚制度運作的狀況下,政治組織的型態仍然非常傳統,不利於制度的建立與運作。​


    5、反駁疑美論​

    即使如此,我們並不認為,當前阿富汗局勢可以拿來直接套用在台海。許多統派媒體指出,美國就是會棄盟友於不顧,隨時都可能會拋棄盟友。​

    事實上,所有反美、疑美論者論述的共通之處,就是否定除了美國以外任何國家的主動性(agency),講得好像美國可以決定一切事情一樣。其實,從各國自己的角度來看,只要一個國家跟美國的利益有重疊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們和美國的同盟基礎仍然存在。​

    例如以台灣來說,台美共同利益的基礎在於:在美中對抗的情勢底下,位於「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再加上半導體產業鏈等因素。而台灣自己的努力方面包括:這幾年很努力地完成民主轉型而且經濟發展各方面都非常成功,而且也持續地配合美國政策,有各方面的合作關係。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以及持續的國防資源投入,才是國家安全的最根本所在。​

    反觀阿富汗政府一直無法成功建立起有效治理的制度,因為沒有足夠的動力和領袖帶領大家完成政治轉型。之前最具有聲望和能力的是2001年時的北方聯盟領導人馬蘇德,但他被自殺炸彈炸死了,之後北方聯盟再也推不出一個有能力和聲望的領導者(https://reurl.cc/qglk5D )。​

    很多人每次看到中東情勢很亂,就會第一時間出來講說美國不負責任、美國隨意背叛盟友(先前的例子像是庫德族),其實這些講法都忽略了美國合作對象本身的條件。再說,美國也在阿富汗待了20年 ……。對台灣來說,疑美論到底是要推論什麼呢?是說台灣應該棄美國而去?不要跟美國交往?不要配合美國的政策?​

    我們真的非常懷疑這些炒作背後的目的,對於這些不斷強調說台灣孤立無援、隨時會被放棄、被中共入侵的時候一定會輸的論點,實在感到非常鄙視。台灣的國家安全不是「只靠美國」保護(更何況美國根本沒有駐軍在台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防衛意志。​

    住海編:「阿富汗陷落,讓我們重新思考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之所在在哪裡。實際上,美國撤出阿富汗,算是回歸了馬漢海權論所揭示的傳統英美全球大戰略佈局,也就是不實際在陸上擴張,而強調控制重要航道。民主人權很重要,但最好能和地緣戰略利益重疊,例如在台灣就是重疊的。不然說實在的,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可能還不如烏克蘭,而烏克蘭更不如立陶宛。」​

    從地緣政治來看,接下來很可能的發展是:中國必須花費更多的心力在邊疆,而美國有更多有餘裕關注印太。​

    不管如何,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要看清楚國際政治的發展、持續增強自己的實力,而不是鼓吹失敗主義、整天講說自己會被遺棄、甚至一直去講說中共有多強大多厲害然後美國很弱。了解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以及大國的利益所在,我們更能夠知道該怎麼做政策上的調整。​

    關於阿富汗及中東局勢,我們會再持續做更新與討論。相關的素材會先蒐集在下方。​


    #看了這麼多的新聞​
    #實在不得不為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們致哀​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 和美國軍人交往 在 施志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2:30:00
    有 101 人按讚

    【2021年五月第二週 國內外大事報你知】
    【一週大事關注焦點:G7外長會議關注台海問題/中方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歐盟議會欲推動中止《中歐貿易協定》/法國參議院高票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因應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放寬公費疫苗接種標準/政院補助試管嬰兒育嬰留停8成薪】

    國外:

    #G7外交部長會議關注台海問題
    G7(七大工業國)外交部長會議於倫敦舉行,會後公報焦點放在中國南海、東海、台灣問題,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論壇及世界衛生大會。

    #中方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
    上個月澳洲政府停止中國一帶一路協議,近日中方以無限期暫停戰略經濟對話回應,澳洲貿易部長則表示願意繼續與中方對話。

    #歐盟議會欲推動中止《#中歐貿易協定》
    歐盟替新疆香港人權發聲受到中國制裁,歐盟議員籲推動中止雙方貿易協定。

    #法國參議院高票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法國參議院通過「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工作」決議案。提案議員表示台灣在多個領域上有貢獻,特別是防疫表現,應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對中國釋放出台灣並未被西方孤立的訊息。

    國內:

    #因應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放寬公費疫苗接種標準
    華航機師確診引發的連環效應逐漸升溫,確診者足跡遍佈大台北地區。日前指揮中心放寬公費疫苗接種標準,宣布醫護和防疫人員、醫事機構工作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同住家人,也可免費接種,5月10日起將開放軍人及65歲以上長者施打。

    #政院補助試管嬰兒育嬰留停8成薪
    行政院在母親節前拍板放寬育嬰留停的政策,並投入91億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增加產檢次數至14次等。

    -

    台灣政府樂見G7相挺、台海問題國際化。對台灣來說,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同樣也需要國際支持加入多邊貿易組織,包括東南亞國協、TPP、RECP等。因中國投資環境惡化、西方圍堵中國,台灣有機會吸引代工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投資,或者輸出科技產業,台灣政府在這方面應努力讓世界看到台灣產業。西方國家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是第一步,若後續能加入國際貿易體系裡,對台灣經濟才有實質幫助。

    中澳關係急凍,中方宣佈無限期暫停與澳洲戰略經濟對話,但此舉對澳洲影響不大,中澳高層已停止交往有兩年時間,去年中國制裁澳洲產品,澳洲仍能找到替代國,出口額並無受到影響,甚至增加12%。同理,台灣在國際貿易上,雞蛋放在不同盒子裡,面對中國任意制裁,仍能有其他貿易出口國,經濟才不至於受到影響。

    對中國而言,簽署歐中雙邊貿易協定,中國開放歐盟投資汽車、飛機產業,中國投資歐盟再生能源,能暫緩中美貿易戰的衝擊。但因歐盟替新疆香港人權發聲受到中國制裁,歐中關係急轉直下,歐盟議員籲推動中止協定。若協定終止,加上拜登上任後執行多邊主義,美歐關係回溫,歐盟在面對中國的崛起以及龐大的經濟利益,已確定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法國參議院史上首例挺台灣,雖然法國仍遵守一中原則,但釋放出台灣並未被西方孤立的訊息。法國擁有傳統社會主義血統,在國際議題上並不會受美國牽制,去年馬克宏便表示唯有打造歐洲的自主性,再談歐美合作才有意義,不願捲入中美二分局面。因此台灣首度受到法國參議院支持,代表台灣善意的外交模式,基本上是被肯定了。

    近期疫情在台灣有擴散的跡象,指揮中心也擴大公費接種標準,五月初會開放軍人及65歲以上長者施打。蔡總統也鼓勵民眾自費施打疫苗,越多人施打疫苗,台灣越安全。

    台灣生育率已成世界最低,行政院為搶救生育率,在母親節前夕拍板放寬育嬰留停的政策,並投入91億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增加產檢次數至14次等。然而,從勞動部的資料可以看出,從109年三月請領育嬰留停人數為八千人,但今年二月,卻只有四千多人,顯見其實職場對於育兒環境的不友善的推力遠大於薪資補貼的拉力,像是對於育嬰留停職員的壓力、又投保薪資計算的所得替代率不高等,就讓人不能請、不敢請。而此次育嬰留停從六成薪提高到八成薪,是否能夠提高育嬰留停的誘因,仍需要觀察,但最迫切的問題還是該如何改善職場風氣,如果能對於請育嬰留停的工作者更加友善,育嬰留停的效果才能顯現出來。

    #MayW2 #Eventsoftheweek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