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和田驗車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和田驗車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和田驗車廠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豐田CES參展概念車 通過AI實現人車對話 中央社 2017/01/05 20:01 (中央社拉斯維加斯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2017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開幕前夕,各廠商4日紛紛公佈了主要參展內容。豐田汽車發佈了利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AI)技術進行人車對話的概念車「Concept愛...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土除切割的方法,我在幾年前騎二代勁戰就這樣做了,基本上穩定度我認為算不錯的 這次嘗試在三代勁戰上面做修改,做了兩台車的,目前很喜歡,有些觀眾在問這個細節,剛好被蔡姓工程師指定要代工做一份,就順便拍了影片和大家分享囉 這邊要注意一下,很多人會去買鈦片、或裝飾的東西貼在反光片上面,其實這是可以被...
-
和田驗車廠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1 21:00:08這個土除切割的方法,我在幾年前騎二代勁戰就這樣做了,基本上穩定度我認為算不錯的
這次嘗試在三代勁戰上面做修改,做了兩台車的,目前很喜歡,有些觀眾在問這個細節,剛好被蔡姓工程師指定要代工做一份,就順便拍了影片和大家分享囉
這邊要注意一下,很多人會去買鈦片、或裝飾的東西貼在反光片上面,其實這是可以被無聊人士檢舉,然後叫去驗車的,身邊確實有朋友全原廠因為反光片去驗車的案例,所以車友一定要注意。
但市面上賣鈦片的不會跟你說這麼多,不過 Nic 會,所以記得按訂閱
我們可以看一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中的附件七「車輛燈光與標誌檢驗規定」
之中的第六點「後方反光標誌」:
1、機器腳踏車後方反光標誌反光顏色應為紅色,且不得為三角形。
2、反光面距地高在空車狀態時,上緣應在○.九公尺以下;下緣應在○.二五公尺以上。
這裡要記得
附件七的規定要全部符合,不然是可以檢舉告發,然後下場就是全車驗車哦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成為頻道會員的好處❓
✔ 影片、直播留言優先回覆
✔ 不定時在會員社群分享私有資源(學習資源、優惠卷等)
✔ 未來任何活動優先報名通道
一個月最低只要 45 元,立即加入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TB0Pv2k1LdtGeMB6ErtJQ/join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勁戰 #機車改裝 #後土除 -
和田驗車廠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16 21:00:07以前愛亂改 HID 的屁孩很多,在大燈產品改裝逐漸成熟以後,模組化的產品用起來感受如何?
這支影片會和大家分享我從動手 DIY 做,一路到買模組化燈具產品的回憶錄
沒想到我手作的魚眼已經在朋友的車上熬過 6 年了,在第 5 年時壞了光圈跟燈管,維修完燈管之後目前持續服役中。
目前車上的產品是三代勁戰專用的 GAMMAS M3 魚眼。
章節:
00:00 DIY 手作史
02:50 採訪受害者
05:28 我該改大燈嗎?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魚眼 #勁戰 #大燈 -
和田驗車廠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5 21:15:02這支影片和你分享 Nic 自己過去的排氣管改裝經驗,透過行車記錄器分享上路實際騎乘 「回壓」 vs 「靜音直通」的效果
過去十年,曾經玩過的排氣管也不下十支,從二手到全新訂製,選購時都選擇盡可能不擾民的品項,友善使用環境去一同維護台灣這個難能可貴的機車王國。
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排氣管特性,也許這支影片可以幫助到你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任何問題或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排氣管 #回壓 #直通
和田驗車廠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豐田CES參展概念車 通過AI實現人車對話
中央社 2017/01/05 20:01
(中央社拉斯維加斯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2017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開幕前夕,各廠商4日紛紛公佈了主要參展內容。豐田汽車發佈了利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AI)技術進行人車對話的概念車「Concept愛i」。
共同社報導,松下和索尼也宣傳了各自的利用人工智慧的產品和新款電視。
上述概念車的AI能從對話和表情等細節掌握司機的性格和情感。AI會主動提起司機有興趣的話題,或提供包括司機喜歡的地點在內的路線建議。
安全方面,若AI認為司機疲勞度較高,將通過光來刺激神經等以防止事故。感應到司機情緒緊張時會播放音樂使其放鬆,在司機陷入危險狀態時,還能切換至自動駕駛。
豐田將在數年內生產擁有上述部分功能的試驗車,在日本國內展開驗證試驗。豐田負責人稱:「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慧可讓汽車更好地理解人類。」
松下將展出一款裝有人工智慧的圓形桌上機器人,可與人對話或模仿動作。AI在多次學習後能進化至更為自然的對話和動作。機器人內置無線功能和投影儀,可播放遠處傳送來的圖像。
索尼展出的產品以今年計劃發售的商品為主,包括使用下一代面板「有機EL」的電視等。新產品還可應對能突出畫面明暗和色彩濃淡的高清晰圖像技術「高動態範圍成像」(HDR)功能,強調圖像的美感。
索尼社長平井一夫在記者會上表達決心稱:「將掌握HDR的(開發競爭)主導權,作為先驅引領市場發展。」1060105
資料來源:http://times.hinet.net/news/19917910
和田驗車廠 在 TCar 葉明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車報告] Honda New NSX 躍入次世代
4K UHD: https://youtu.be/avRe1sTVE8E
初秋,依然有著夏天濃郁的陰影,高溫、懊熱,但…不重要!
與New NSX約會的日子,只期盼有個晴朗的天氣,能在直線路段狂奔至200km/h,享受V6 Twinturbo引擎結合三具電動馬達的爆發力!
在山道上,享受隨心所欲的操控,放縱地在彎道上撒野,讓時空,彷彿進入次世代。
性能憧憬
還記得2013年底,我前往西班牙試駕Porsche 918 Spyder時,曾和日本同業清水和夫先生討論尚為發表的NSX,這款新世代日本超跑,同樣採用Hybrid動力,曾經參與協力開發的清水和夫先生曾告訴我,這輛日系跑車的科技動等級與918 Spyder等終極超跑相同,光是引擎動力就超過500hp,加上三具電動馬達輔助,他認為表現並不亞於其他頂尖跑車!
清水和夫的一席話,讓我充滿了想像空間,雖然,New NSX量產後的動力表現未及800hp,仍無法與Porsche 918 Spyder、McLaren P1及Ferrari LaFerrari等Hyper Car互別苗頭,但相近的科技等級,仍讓我充滿遐想!
好不容易盼到了2015年北美車展,New NSX總算發表量產版車型,3.5升V6 Twinturbo引擎的最大馬力果然有503hp,而前輪各兩具37hp輪內馬達,加上連結引擎那具48hp的電動馬達,讓馬達的整體馬力擁有122hp的水準。以其0~100km/h加速2.9秒,極速307km/h的極速表現,也絕非易與之輩。
時光回到1989年,當時第一代NSX在芝加哥車展發表時,可說是驚艷車壇,而NSX其實就是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新世代跑車實驗車的縮寫,除了絕美的造型,加上全鋁合金打造的車體,科技等級凌駕同儕,此外,NSX的座艙陳設以F16戰機為參考基準設計,因此擁有鮮明的戰鬥特質及優異的駕駛視野。
初代NSX在2005年停產後,面對對手不斷推陳出新,Honda也開始思考要採用哪種動力配置,作為下一代NSX的動力組合。於是在2007年展開名為ASCC(Advanced Sports Car)的新計畫,並在2009年推出新世代Super GT廠車HSV。這輛廠車搭載V10 NA引擎,並採中置引擎配置,因此一度被認為是New NSX研發雛形。然而,2009 F1賽事改採Hybrid的KERS動能回收系統後,又再度牽動全球超跑的設計方針,Honda於是思考,如何在Downsizing的情況下,打造出媲美V10引擎的動力,於是創造出以V6 Twinturbo引擎,搭配三具電動馬達的Hybrid機種。
不同於初代車款圓潤的線條,新車款的造型有稜有角,顯得前衛,也具有次世代的風格。LED頭燈營造鮮明的科技感,前下擾流、側裙乃至於車側的進氣孔,都有其功效,尤其B柱後方刻意鏤空,高速行進時,還具有提升下壓力的功效。
超跑為了提升高速馳騁時的穩定性,底盤與路面的吸附力也同樣重要,因此New NSX採用平整的底盤設計,為了避免車尾產生亂流,原廠特地加上了後分流器,以減緩亂流造成的抬升。
戰鬥內裝
初代NSX的內裝陳設以F16戰機為概念,因此擁有相當好的駕駛視野,New NSX延續過往的特點,在超跑中的駕駛視野可圈可點,利用簡單的跑車化介面,勾勒鮮明的戰鬥感,搶眼的虛擬儀錶,轉速錶採居中設計,可以隨著不同行車模式,微調配置。控制面板中央的液晶顯示幕,操控功能普通,不過下方的行車模式控制鈕則具有優勢的操作便利性,只要向右旋轉,分別可以有Quiet、Sport、Sport+,如要進行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則在Sport+模式下,向右持續旋轉三秒,此時系統會發出嗶嗶聲,接著循跡控制關閉,進入Track模式,其中除了Quiet為EV模式,其餘皆為油、電動力釋放狀態。
雖然座椅造型設計不算突出,但低陷的駕駛坐姿,擁有優異的包覆性,入座後與方向盤、踏板的對應位置標準,感受得到出原廠在規劃上的用心。
強力彈射
這次試駕的時間不算長,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測試及拍攝,在適切的場地就定位後,將行車模式切至Track,踩住煞車及油門,引擎轉速控制在2500rpm,接著放煞車、全油門彈射而出!
503hp的汽油動力,加上122hp的馬達性能,加速過程又快又穩,尤其原廠雙離合器序列式九速自手排的設計超棒,換上幾無頓挫,且過程超快,只看轉速錶指針快速朝紅線區閃動,聽著引擎聲浪快速起伏須臾間已完成0~200km/h測試,0~100km/h最佳成績3.4秒,0~200km/h 11.6秒,100~200km/h可於8.2秒達成!
當然,就性能表現上,New NSX絕對不是最快的車款,但強勁的直線加速力卻讓人大呼過癮,更何況在高性能之餘,它還有著12.4km/L優異油耗。
儘管有著出色的加速性能,相較之下,操控性能更讓我感到驚艷!我是台灣試過最多超跑的編輯,New NSX的操控好得讓我感到意外,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加上VGR可變齒比電動輔助方向盤,轉向反應好到讓人有種『這麼準』的驚訝,而這除了得歸功於前42%、後58%的完美配重外,前輪以馬達驅動的設計,可以藉由先進的SH-AWD四驅系統,調配前輪的轉速,不僅可以精準入彎,還可藉由前輪產生的牽引力,提早加速出彎,流暢的彎道表現讓人感到過癮,即使激烈操駕,你能夠在駕駛座上藉由身體感受到車體重心變化。
此外,底盤離地高僅有110mm,能營造鮮明的速度感,再加上絕佳出色懸吊配置,不僅劇烈過彎時能夠保有絕佳的支撐力,在短行程的設定下,不會因為側傾給予駕駛者不安定感,相反地有著精準的轉向特質,搭配超貼地的底盤設定,在彎道可以享受100%人車互動的酣暢,尤其3DQ超高張力鋼板,營造的車體剛性強硬,也能夠讓懸吊發揮應有的操控力。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定位為超跑,想必底盤肯定是硬梆梆,然而,New NSX的舒適性,卻好得不像話!印象裡,避震器調校得如此舒適的車款,只有McLaren MP4/650S,然而面對連續彎道時,McLaren跑車會出現主動支撐性調節不夠迅速,但NSX不會,加上適時四驅的優勢,時速200km/h以上將切斷前輪驅動輔助,成為MR設定,時速突破290km/h後,更將取消後軸電動馬達輔助,憑藉V6 Twinturbo引擎的動力,拼至308km/h極速,直到減速至180km/h,才會恢復四驅狀態。
卓越的科技性,讓人能夠放心地釋放581hp的大馬力,並在過程中,咀嚼、享受貼地的過彎樂趣!
TCar短評
New NSX很棒!無論性能或操控,都讓人找不到破綻,原本以為V6 Twinturbo引擎的聲浪,可能不若V8對手那麼震撼,結果連聲浪都讓人覺得悅耳,舉手投足都具備超跑特質。1280萬元的售價,對於本田迷而言,可能覺得物有所值,然而崇尚歐系品牌的守舊派玩家而言,這輛超跑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掛著Honda的Logo吧!
Honda New NSX
引擎型式 3493c.c. V6 DOHC 24V
綜效最大馬力 581ps
(引擎:507ps/6500~7000rpm、雙前軸馬達:36ps/4000rpm、後電動機:47ps/3000rpm)
最大扭力 引擎:56.1kgm/2000~6000rpm、雙前軸馬達:7.4kgm/0~2000rpm、後電動機:15kgm/500~2000rpm
長寬高 4485x1940x1215mm
軸距 2630mm
車重 178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R19 後305/30 R20
國內售價 1280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定位燈
碳纖維前擾流
碳纖維車頂蓋
碳纖維側裙
碳纖維尾翼
碳纖維氣流擴散器
陶瓷碳纖維碟盤
Y型輻條鋁合金輪圈
真皮碳纖維多功能方向盤
複合真皮座椅
IDS整合行車動態系統(Quiet寧靜、Sport運動、Sport+運動+、Track賽道)
VSA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HAS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TPMS胎壓異常警示系統
雙前座i- SRS氣囊、SRS側氣囊
簾式SRS氣囊
駕駛座膝部SRS氣囊
自動預縮式安全帶
Honda Taiwan 粉絲團
TCar 葉明德
#Honda #NSX #Hybrid #葉明德
和田驗車廠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試車報告] Honda New NSX 躍入次世代
4K UHD: https://youtu.be/avRe1sTVE8E
初秋,依然有著夏天濃郁的陰影,高溫、懊熱,但…不重要!
與New NSX約會的日子,只期盼有個晴朗的天氣,能在直線路段狂奔至200km/h,享受V6 Twinturbo引擎結合三具電動馬達的爆發力!
在山道上,享受隨心所欲的操控,放縱地在彎道上撒野,讓時空,彷彿進入次世代。
性能憧憬
還記得2013年底,我前往西班牙試駕Porsche 918 Spyder時,曾和日本同業清水和夫先生討論尚為發表的NSX,這款新世代日本超跑,同樣採用Hybrid動力,曾經參與協力開發的清水和夫先生曾告訴我,這輛日系跑車的科技動等級與918 Spyder等終極超跑相同,光是引擎動力就超過500hp,加上三具電動馬達輔助,他認為表現並不亞於其他頂尖跑車!
清水和夫的一席話,讓我充滿了想像空間,雖然,New NSX量產後的動力表現未及800hp,仍無法與Porsche 918 Spyder、McLaren P1及Ferrari LaFerrari等Hyper Car互別苗頭,但相近的科技等級,仍讓我充滿遐想!
好不容易盼到了2015年北美車展,New NSX總算發表量產版車型,3.5升V6 Twinturbo引擎的最大馬力果然有503hp,而前輪各兩具37hp輪內馬達,加上連結引擎那具48hp的電動馬達,讓馬達的整體馬力擁有122hp的水準。以其0~100km/h加速2.9秒,極速307km/h的極速表現,也絕非易與之輩。
時光回到1989年,當時第一代NSX在芝加哥車展發表時,可說是驚艷車壇,而NSX其實就是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新世代跑車實驗車的縮寫,除了絕美的造型,加上全鋁合金打造的車體,科技等級凌駕同儕,此外,NSX的座艙陳設以F16戰機為參考基準設計,因此擁有鮮明的戰鬥特質及優異的駕駛視野。
初代NSX在2005年停產後,面對對手不斷推陳出新,Honda也開始思考要採用哪種動力配置,作為下一代NSX的動力組合。於是在2007年展開名為ASCC(Advanced Sports Car)的新計畫,並在2009年推出新世代Super GT廠車HSV。這輛廠車搭載V10 NA引擎,並採中置引擎配置,因此一度被認為是New NSX研發雛形。然而,2009 F1賽事改採Hybrid的KERS動能回收系統後,又再度牽動全球超跑的設計方針,Honda於是思考,如何在Downsizing的情況下,打造出媲美V10引擎的動力,於是創造出以V6 Twinturbo引擎,搭配三具電動馬達的Hybrid機種。
不同於初代車款圓潤的線條,新車款的造型有稜有角,顯得前衛,也具有次世代的風格。LED頭燈營造鮮明的科技感,前下擾流、側裙乃至於車側的進氣孔,都有其功效,尤其B柱後方刻意鏤空,高速行進時,還具有提升下壓力的功效。
超跑為了提升高速馳騁時的穩定性,底盤與路面的吸附力也同樣重要,因此New NSX採用平整的底盤設計,為了避免車尾產生亂流,原廠特地加上了後分流器,以減緩亂流造成的抬升。
戰鬥內裝
初代NSX的內裝陳設以F16戰機為概念,因此擁有相當好的駕駛視野,New NSX延續過往的特點,在超跑中的駕駛視野可圈可點,利用簡單的跑車化介面,勾勒鮮明的戰鬥感,搶眼的虛擬儀錶,轉速錶採居中設計,可以隨著不同行車模式,微調配置。控制面板中央的液晶顯示幕,操控功能普通,不過下方的行車模式控制鈕則具有優勢的操作便利性,只要向右旋轉,分別可以有Quiet、Sport、Sport+,如要進行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則在Sport+模式下,向右持續旋轉三秒,此時系統會發出嗶嗶聲,接著循跡控制關閉,進入Track模式,其中除了Quiet為EV模式,其餘皆為油、電動力釋放狀態。
雖然座椅造型設計不算突出,但低陷的駕駛坐姿,擁有優異的包覆性,入座後與方向盤、踏板的對應位置標準,感受得到出原廠在規劃上的用心。
強力彈射
這次試駕的時間不算長,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測試及拍攝,在適切的場地就定位後,將行車模式切至Track,踩住煞車及油門,引擎轉速控制在2500rpm,接著放煞車、全油門彈射而出!
503hp的汽油動力,加上122hp的馬達性能,加速過程又快又穩,尤其原廠雙離合器序列式九速自手排的設計超棒,換上幾無頓挫,且過程超快,只看轉速錶指針快速朝紅線區閃動,聽著引擎聲浪快速起伏須臾間已完成0~200km/h測試,0~100km/h最佳成績3.4秒,0~200km/h 11.6秒,100~200km/h可於8.2秒達成!
當然,就性能表現上,New NSX絕對不是最快的車款,但強勁的直線加速力卻讓人大呼過癮,更何況在高性能之餘,它還有著12.4km/L優異油耗。
儘管有著出色的加速性能,相較之下,操控性能更讓我感到驚艷!我是台灣試過最多超跑的編輯,New NSX的操控好得讓我感到意外,前雙A臂、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加上VGR可變齒比電動輔助方向盤,轉向反應好到讓人有種『這麼準』的驚訝,而這除了得歸功於前42%、後58%的完美配重外,前輪以馬達驅動的設計,可以藉由先進的SH-AWD四驅系統,調配前輪的轉速,不僅可以精準入彎,還可藉由前輪產生的牽引力,提早加速出彎,流暢的彎道表現讓人感到過癮,即使激烈操駕,你能夠在駕駛座上藉由身體感受到車體重心變化。
此外,底盤離地高僅有110mm,能營造鮮明的速度感,再加上絕佳出色懸吊配置,不僅劇烈過彎時能夠保有絕佳的支撐力,在短行程的設定下,不會因為側傾給予駕駛者不安定感,相反地有著精準的轉向特質,搭配超貼地的底盤設定,在彎道可以享受100%人車互動的酣暢,尤其3DQ超高張力鋼板,營造的車體剛性強硬,也能夠讓懸吊發揮應有的操控力。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定位為超跑,想必底盤肯定是硬梆梆,然而,New NSX的舒適性,卻好得不像話!印象裡,避震器調校得如此舒適的車款,只有McLaren MP4/650S,然而面對連續彎道時,McLaren跑車會出現主動支撐性調節不夠迅速,但NSX不會,加上適時四驅的優勢,時速200km/h以上將切斷前輪驅動輔助,成為MR設定,時速突破290km/h後,更將取消後軸電動馬達輔助,憑藉V6 Twinturbo引擎的動力,拼至308km/h極速,直到減速至180km/h,才會恢復四驅狀態。
卓越的科技性,讓人能夠放心地釋放581hp的大馬力,並在過程中,咀嚼、享受貼地的過彎樂趣!
TCar短評
New NSX很棒!無論性能或操控,都讓人找不到破綻,原本以為V6 Twinturbo引擎的聲浪,可能不若V8對手那麼震撼,結果連聲浪都讓人覺得悅耳,舉手投足都具備超跑特質。1280萬元的售價,對於本田迷而言,可能覺得物有所值,然而崇尚歐系品牌的守舊派玩家而言,這輛超跑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掛著Honda的Logo吧!
Honda New NSX
引擎型式 3493c.c. V6 DOHC 24V
綜效最大馬力 581ps
(引擎:507ps/6500~7000rpm、雙前軸馬達:36ps/4000rpm、後電動機:47ps/3000rpm)
最大扭力 引擎:56.1kgm/2000~6000rpm、雙前軸馬達:7.4kgm/0~2000rpm、後電動機:15kgm/500~2000rpm
長寬高 4485x1940x1215mm
軸距 2630mm
車重 178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245/35 R19 後305/30 R20
國內售價 1280萬元起
主要配備:
LED頭尾燈、定位燈
碳纖維前擾流
碳纖維車頂蓋
碳纖維側裙
碳纖維尾翼
碳纖維氣流擴散器
陶瓷碳纖維碟盤
Y型輻條鋁合金輪圈
真皮碳纖維多功能方向盤
複合真皮座椅
IDS整合行車動態系統(Quiet寧靜、Sport運動、Sport+運動+、Track賽道)
VSA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HAS斜坡起步輔助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TPMS胎壓異常警示系統
雙前座i- SRS氣囊、SRS側氣囊
簾式SRS氣囊
駕駛座膝部SRS氣囊
自動預縮式安全帶
Honda Taiwan 粉絲團
TCar 葉明德
#Honda #NSX #Hybrid #葉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