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和樂邨重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和樂邨重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和樂邨重建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香港探古 Hong Kong Heritage Explor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50 -1955 港大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生 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及過高級職員宿舍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教授Raymond Gordon Brown及Chau & Lee所設計。布朗教授於1950年獲委任為建築系院長,將現代建築風格引入香港大學之餘,也訓練出第一批本港出產建築師。當時現代主義建築風潮席...
和樂邨重建 在 香港探古 Hong Kong Heritage Explor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50 -1955 港大建築系第一屆畢業生
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及過高級職員宿舍是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創系教授Raymond Gordon Brown及Chau & Lee所設計。布朗教授於1950年獲委任為建築系院長,將現代建築風格引入香港大學之餘,也訓練出第一批本港出產建築師。當時現代主義建築風潮席捲全球,而戰後香港人口急速上升,面對二戰後的頹垣敗瓦,急需大量新建設,現代主義建築正好提供了解決方案,而社會亦急需一批人才投入建設。
布朗教授可說是桃李滿門,1955年首屆建築系畢業生包括王澤生及伍振民(創立王伍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後來歐陽昭加入組成王伍歐陽建築工程師事務所,其後伍振民退出,改為現今的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廖本懷(香港首個華人政務司,房屋司)、其後亦有李景勳(創立同名建築師樓)及吳煜民等。為戰後香港城市發展貢獻良多。班上超過半數是中國及香港華人,其餘學生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印尼、台灣、葡國,十分國際化。
布朗教授和這批港產初代建築師的早年作品均已有六七十年歴史,不少面臨拆卸重建,包括布朗教授的高級職員宿舍,快將被重建的觀塘賽馬會診所便是王伍的作品。而廖本懷設計的老牌屋邨有和樂邨、福來邨、華富邨等等,當中華富邨亦被規劃於2027年重建。
創系理念
根據布朗教授創系時的筆記,他不認為香港建築系只是歐美學校的影子,亦需要吸收當地的知識去為當地人建設。他甚至聘請了一名風水師教學。學生最重要的質素是sensitivity and imagination,logical thinking,technical sense,administrative ability and power of self-expression。而Far East Builder亦收錄了一些一年班學生的畫作。
在香港的時光,布朗教授及瑞典藉教師不時帶領學生往田野考察(field trip),包括大嶼山寶蓮寺,澳門教堂等等。凌晨時份探望在設計室(studio)埋頭苦幹的學生並提供設計意見,更招待學生們一起享用早餐。據說對學費不足的學生亦樂意慷慨解囊。期間設計了香港大學多幢建築物及在學生廖本懷、Gus da Roza、王澤生的協助下設計了香港大會堂。
直到1957年,由於香港大學開始禁止教師同時私人執業,布朗教授不滿而辭職,並離開了香港大學和香港。建築系上下於沙田大酒店設宴送別布朗教授。隨後他亦去過其他學校任教,很可惜布朗教授最後於英國1962年逝世。
參考書籍:
<熱戀建築>
<筆生建築>
和樂邨重建 在 Dr. Ray 的急症室迎送生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搭傘的叔叔》
最近天寒地凍,加上毛毛細雨,氣溫更覺冰涼。
天氣剛開始轉冷時,急症室的求診人數會減少,因為大家都會躲在家中被窩,沒必要都不會外出。
所以,在最冷那一兩天來醫院的,大都會頗嚴重。
然而冷夠數天,又或者天氣回暖之後,又會迎來水洩不通的場面。
年屆八旬的康叔一臉倦容,由弟弟陪同入院。
「嘩,他這臉,這樣子⋯⋯」
「對啊醫生,他是這樣的。」弟弟淡淡的說:「可能有一個月沒洗澡吧。」
我把毛毯掀開,一陣屎尿酸臭味撲鼻而來。
康叔全身上下的每一吋皮膚,都被乾硬的死皮和厚繭覆蓋著,我和護士把他扶起來時,那些角質脆殻,有如魚鱗般掉下來。
更不用說,褲子上那些糊狀的迷之物質,就像溶掉的酒心朱古力一樣。
(謹此向喜歡吃酒心朱古力的讀者致歉。)
「天啊!搞甚麼鬼呀!」
「醫生,我哥和我們幾兄弟都反臉了,只剩我一個會隔一兩星期去探他一次。」弟弟搖頭說:「他獨居,我知道他照顧不了自己,但他又牛脾氣,不肯住老人院。我也管不了那麼多,只好由他了。」
「那今天你去探他嗎?」
「對啊,天氣那麼冷,一世人兩兄弟,就給他帶點吃的,上到去就發現他倒臥在屎尿當中,那我就報警了。」
「媽的,這怎搞呀?」護士小姐說:「好不好把他捉入卸裝室(Degown room)洗澡?」
「好吧!」我說。
於是,我和兩位護士及兩位學護,一起把康叔身上的污衣脫掉,然後把他扶到有扶手的膠椅上;一邊開花灑灑水,一邊用即棄毛巾把他的「甲殼」刷掉。
作為一個有完美主義的強迫症患者,小弟當然也興致勃勃地為康叔「搣死皮」,看到他有如「剝殼雞蛋」般的幼嫩肌膚,我也感到十分療癒。
經兩位護士再加兩位學護一個小時的努力,總算清理得七七八八,康叔終於可以真面目示人。
功勞和掌聲是給護士們的!
驗血報告回來,康叔嚴重缺水,小弟把他收入院,短短12小時之內,輸了6公升的鹽水。
要是弟弟再遲一兩天才去探望康叔的話,恐怕他早已化成乾屍完蛋了。
住院數天,康叔漸見起色,但從來沒有人來探過他,包括送他來的弟弟。
護士致電聯絡過弟弟,但他如前所述,因為康叔堅拒入住老人院,所以只能夠由他自生自滅了。
再者,弟弟本身亦年邁體弱,因此對康叔也是鞭長莫及。
年前,社會有一個話題叫隱閉青年;然而康叔可以算是隱閉長者:獨居而乏人問津,從未在公營醫院診所覆診,也沒有社會福利機構跟進。
「今次大步檻過,返到出去要好好做人喇。」我語重心長地對康叔說。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康叔已經不太適合回家獨居了。
以前我念小學的時候,住在舊式的慈雲山邨,現在經已重建了。
對於新一代來說,就是舊一點的富山邨、和樂邨、瀝源邨和彩虹邨。
那陣子家家户户都打開門,鄰里關係很好,日常生活借糖借鹽借豉油,人生大事誰結婚誰添丁誰住院,街頭巷尾都有如自家人一樣。
當年大家都窮,但感覺上好像沒有那麼多被遺棄的獨居老人,也許是少年我太年輕吧。
回家的路上,烏雲密佈的天空下著微雨,顯得格外蒼涼。
面前有一位廿來歲的女生,背著一個很大的背包,沒帶雨傘或雨衣,穿過熙來攘往的街道。
路上行人要不是低頭看著電話,就是瞄一下這女生便撐著傘繼續走。
作為一個風度翩翩的金魚叔叔,當然是「機會來了飛雲」地急步走上前——紳士的雨傘是為婦孺張開的——即使是陌生人。
這簡單的人情味,正是我們所缺乏而又需要的。
就趁著這個冬天,讓你我都試著突破框框,為身邊的人獻出一份雪中送炭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