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和撒那旅行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和撒那旅行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和撒那旅行社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26的網紅旅行熱炒店Podca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幾週前我們Ep.37的來賓、友台 耳朵旅行社 主持班底的頭目大飛跟我聯絡,說想要製作他們節目一週年的特別企劃,請我用幾分鐘簡單分享一個私房景點;既然有上友台節目的機會,又是講我最愛的旅行,當然就一口答應了! 於是隨便列了幾點、想說大概10幾分鐘一定可以講完吧,結果沒想到錄成了將近30分鐘的節目內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晨鳥久候,朝暉才稍至,已經急不及待啼唱。破曉後的紅磡工業區,已見零丁身影,其中一個,正步向一道半開的閘前。這是一個既高且瘦的背影,他熟練地鑽入閘口,任由銀閘半開。半開的店,頭頂着一塊老得泛黃的招牌,正中央用長春的黑棕色畫上「新祥益餅店」,左側打豎刻着「中秋月餅」;右側是「出爐麵飽」。果然是一家超過將...
和撒那旅行社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2:19
[友台訪問推薦] 幾週前我們Ep.37的來賓、友台「耳朵旅行社」 @mimi.tour.podcast 主持班底的頭目大飛跟我聯絡,說想要製作他們節目一週年的特別企劃,請我用幾分鐘簡單分享一個私房景點;既然有上友台節目的機會,又是講我最愛的旅行,當然就一口答應了! 於是隨便列了幾點、想說大概10幾...
和撒那旅行社 在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22 14:59:08
有賴摩洛哥人的狡猾. 無賴。 令我多了4個小時和三毛的獨處時光. 靜靜座在撒哈拉旁的村落裏. 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時間溫柔輕綠. 陽光不斷述說著故事. 那些久違而細膩的聆聽與感知, 那些清晰的畫面. 都像站在故事場景裡. 隨著旅途慢慢延展,進而成為故事的一個新角色⋯ · 我在一個與世界最親密的...
和撒那旅行社 在 璇璇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1:20:13
有人跟我要了教堂懶人包, 我一直複製貼上好累啊~ 我直接打一篇給你們啦, 要辦海外婚禮的人, 這篇可以存起來以後看🤍 我去年三月就開始在看教堂, 至少看了1、20間教堂, 上網爬文看評價看照片私訊部落客什麼的(處女座病功課做很仔細), 結果發現除了看教堂~代辦也超重要, 在網路上比了很多家代辦, ...
-
和撒那旅行社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25 12:00:01晨鳥久候,朝暉才稍至,已經急不及待啼唱。破曉後的紅磡工業區,已見零丁身影,其中一個,正步向一道半開的閘前。這是一個既高且瘦的背影,他熟練地鑽入閘口,任由銀閘半開。半開的店,頭頂着一塊老得泛黃的招牌,正中央用長春的黑棕色畫上「新祥益餅店」,左側打豎刻着「中秋月餅」;右側是「出爐麵飽」。果然是一家超過將近四十年的老店,穿過半閘,就腳踏於翠白交錯的馬賽克地磚上,彷彿陣陣舊日的香氣輕繞。倏地,有甚麼濃烈的氣味蓋過了它,鹹甜、酥香,啊,當然是麵包的馥郁。
追隨着香氣,越過了一扇門來到了後方的工場,做麵包者正是方才高瘦的男人,黝黑的皮膚上,綻放出爽朗的笑容,邊搓着手上的麵糰,邊打着招呼。他是「梁生」,小店的其中一位老闆,至於他的拍檔兼難兄難弟尚未現身,不是偷懶,而是二人幾十年來的作息默契。
熱爐的馥郁
這是一個平常的清晨,梁生埋首於工場內。他負責做麵包西餅,幾乎甚麼都懂。做麵包不算複雜,要用有筋麵粉,加入糖、豬油、雞蛋及奶,以前要用手搓,如今倒好,有機器幫助,於攪拌機內攪成糰便成,同一個麵糰,又能做成各式各樣的麵包。他從機器內挖出一大塊麵糰,走到長方桌子前,左手托起麵糰,右手於桌面撒上一把麵粉。開始做出各種麵包來,菠蘿包搓成圓形,發酵後鋪上菠蘿皮;雞尾包包入椰絲餡,再搓成橢圓形;椰卷搓成條狀,黏上椰絲,卷起;火腿蛋包及腸仔包各自包入肉餡,還有豬仔包、叉燒包、葱包,整齊地擺放於老舊的鐵盤上。舉目四望,工場乃方寸之地,只有一張長桌、一台攪拌機及兩個焗爐。一盤又一盤的麵包,排隊輪候着入焗爐被烤之時,另一位事頭登場。他比梁生看起來矮一截,一頭短髮黑中參白,同樣掛着一個和順的笑容。他是「盧生」,與梁生數十年的好兄弟。
盧生放下了兩大袋午餐食材後,便綁好圍裙於腰間,準備做他的強項——唐餅。唐餅比麵包麻煩得多,每款餅的餅皮都不一樣,要逐一手搓。首先,要做老婆餅。做老婆餅皮需要用沒有筋的白麵粉,於一大堆的麵粉中挖出一個洞,加入雞蛋、糖及豬油。他執起一把糖表示,他們用的是日本砂糖,比較幼一點,不是蔗糖而是菜糖,質感如糖霜般幼細,釀入麵糊中比較均勻,但成本卻貴很多。至於豬油,用處就是令麵糊油膩些許,搓出來的皮沒有那麼黏手,但不能落太多,不然一入口很重豬油味,而且一咬下去餅皮就爛掉。他邊把所有材料混合,邊道:「我哋啲唐餅用手製,所以搓到手痛,機器都做到,但因為機器轉數快,做出嚟冇咁好。」看着他又搓、又包、又夾,要搓得剛剛好,太硬不行,太軟也不行,剛剛搓起的餅皮要放久一點,筋才會增多,餅皮成形不容易。這一層就是沒有韌度的油搓粉,即油皮。老婆餅要有一層層酥的效果,那麼就要有水皮的配合。水皮沒有油所以會韌,竅門就在於將兩者夾起,一層水皮一層油皮,人家就是這樣疊上很多層,反覆摺疊,盧生倒不用,一下就搞定了,他邊做邊解釋:「人人做法唔同,拿!而家水皮夾住咗中間層油皮,我將佢捲起,再壓平,係唔係變咗好多層?就係咁啦,好簡單。」用卷的方法代替摺疊,確實高明。接下來要做餡料,老婆餅的餡料不過就是椰絲、糖冬瓜及芝麻,攪勻兩個小時就會凝固,即可包餡。
才剛把老婆餅入爐,他又開始做燒餅。他們做燒餅的方法又有點特別,用半生熟的糯米粉。熟糯米粉與生糯米粉的分別,在於生粉滑且沒有黏性,熟粉摸上去較粗,但吸水力是生粉的一百倍,兩者混合就不用加滾水,這麼做軟熟又快速,但攪拌時,手腳慢一點都會起粒。餡料有紅豆或花生,包好烤熟即成。雞蛋酥、合桃酥、芝麻餅、鮑魚酥、雞仔餅等唐餅又接着出爐,盧生還未能鬆一口氣,只見他又接過剛出爐的麵包,中間切開製成熱狗及奶油包,又切好牛油做菠蘿油。接着趕往工場幫忙出爐工作,把新鮮熱辣的麵包送到店門的玻璃櫃前,吃麵包太熱不好吃,剛放涼的最好吃。他邊把剛出爐的老婆餅放好攤涼,雖然他們只是薄利多銷,但附近有間旅行社,每次來買超過一百盒再轉賣,他調侃:「我哋賣二十幾蚊一盒,他們賣五十幾六十蚊一盒,我哋同佢哋打工咋嘛。」畢竟生意不如從前好做。二人把新鮮熱辣的麵包送到店門的玻璃櫃前,準備迎接客人。
熱爐的情懷
老店嘛,賣麵包的模式也念舊。兩個玻璃櫃,左邊放麵包,右邊放唐餅,客人來到櫃前一指,阿姐即套上膠袋抓起麵包,一手交麵包, 一手交銀紙,這是幾十年不變的老做法。兩位老闆終於停下手,有空緬懷一下過去。
二人於一九八零年相識,當時同於香港仔一間麵包店一起工作,梁生做麵包;盧生做唐餅。後來因為有技術又勤力,一同被老闆的弟弟挖角 ,走到旺角開店,就是「新祥益」,一九八二年創立。第一間店位於奶路臣街,當年下面是海,多是水上人居住,水上人要出海,所以一次要買很多東西麵包及唐餅,當年生意好得不得了,二人一手包辦,功夫做不停。旺角舊店做了兩年左右,當時老闆嫌太辛苦,着他們頂讓了來做,頂讓費幾萬元,以前幾萬元很多,一個月薪水才九百元,一個麵包才賣五毫子,二人為了自立門戶,就拿出全副身家頂手小店。只是,後來又面對拆樓,水上人都不在了,他們只好搬走。直至六四事件時,他們已經搬到北帝街,一做就做了十多年,接着市政局收購該地重建,二人才看中了現址。那時候的紅磡工業區可興旺,因為工廠多,無論男工女工都佈滿整條街,行人路都沒路走。老店那時候每日都賣出很多麵包,直到啟德機場搬走,一切就差遠了。因為機場搬走影響所有行業,工廠倒閉的倒閉、北移的北移,生意才變少。旁邊的食店都倒閉了不少,他們可好,留得一批熟客,一做就做到現在了。
「提!」、「硬豬!」、「手榴彈!」不知是否上班一族趕時間的緣故,他們都習慣說着這些單字密碼,有趣的是,阿姐都沒有半秒鐘的猶豫,一下子就執起目標。甚至乎,離遠看見某些熟客,阿姐已經袋好麵包,客人來到拿起麵包,直接放下幾個硬幣離開,看似冷漠,卻又是一種說不出的默契。梁生自豪表示,二十多年的客人還在光顧:「梗係因為好食啦!只係我哋冇賣廣告,冇華麗包裝啫。」捱了幾十年,如今二人都看破一切。有沒有生意對他們而言,有甚麼所謂?他們不怕沒有生意,只擔心太多,因為根本就做不來,數十年來的勞損,叫二人手腳放慢了很多。盧生坐在殘破的木椅上,笑言:「好多人叫我哋開分店,我哋唔做咋嘛,我供咗四層樓啦,咩都供完啦!」老頭子幽默,甚麼是四層樓?即是四個女兒,確是非同小可。如今子女長大了、出身了,他們在這裏工作,就當作是娛樂。他笑着跑入廚房煮飯,這也是他們的每個中午,煮一頓家常午飯,與員工同樂。說是員工,他們反應可大,盧生又探出頭來打趣:「我哋呢度冇員工,全部都自動自覺,靜靜哋講,我請嘅全部都係富婆嚟㗎!當做朋友囉,我哋冇壓力嘅。」真的,星期六只開半天,星期日休息,不想太操勞。說時遲,盧生已經端出幾碟菜來,兩位老闆及兩個阿姐吃着笑罵着,一邊工作一邊開玩笑,又有樂趣,又可以吃麵包,甚麼事情都笑一頓,這樣又一天。
有喜有悲,道悲,他們真的啞口無言。梁生說:「我哋冇嗌交呢回事,缺乏乜就開口,大家立即就去做,就係咁樣相處。」一旁的盧生邊點頭邊搭話:「梗係感情好先拍檔咁耐啦!唔好嘅話早就爆煲啦!兩個人互相扶持,有乜所謂?」然而,年華總會逝去,二人都有了退休的念頭,久站了,腳也痛了,沒法子做了,老了。看二人的表情就知道,可惜當然有了,畢竟做了這麼久,他們見面時間比老婆還多,比兒女更多。
「唔捨得,成間鋪都唔捨得,如果要閂門,回望一下真係唔捨得。」那麼一瞬間,已經分不清是誰的聲音。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新祥益餅店
地址:紅磡民裕街29號地下
電話:2333 2997
營業時間:一至五6am-7pm,星期六6am-3pm,星期日休息
詳情: http://bit.ly/2U7HGtF
和撒那旅行社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幾週前我們Ep.37的來賓、友台 耳朵旅行社 主持班底的頭目大飛跟我聯絡,說想要製作他們節目一週年的特別企劃,請我用幾分鐘簡單分享一個私房景點;既然有上友台節目的機會,又是講我最愛的旅行,當然就一口答應了!
於是隨便列了幾點、想說大概10幾分鐘一定可以講完吧,結果沒想到錄成了將近30分鐘的節目內容,還用一堆專有名詞轟炸聽眾,真的是個很自私又很多嘴的來賓呢(誤 😂
這集的內容是以「碎石路面上的慢速旅行」發想,畢竟我平常是個極度重視效率與快步調的人,旅行路上少數能讓我慢下來的方法,就是碰到想快也快不起來的情境,碎石路面正是其一。關鍵字大概包括: #阿拉斯加油管 #永凍層 #卑南溪 #惡地 #利吉層 #美國海外領地
除了這集之外,我也趁機整理了迄今上過9個友台、12集節目的訪問集數,歡迎大家有興趣去聽~ 感謝各路優秀創作者給我機會到處串門子、講一些自己節目上沒機會分享的內容,讓我可以偶爾享受放飛自我到處亂噴(而且還不用剪輯喔耶)的福利科科 😌
(以下列表整理至2021/8/29為止,大致依照企劃錄音順序排列)
🔊 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
Ep.60 波斯 x 突厥 x 蒙古混血的烏茲別克 | 帖木兒最後榮光撒馬爾罕
Ep.61 中亞五國:蘇聯製造 | 翻越吉爾吉斯 | 被監控的維吾爾
🔊 閨蜜的海外私房話
Ep.23 在美國如何轉職?美國新創公司跟大型跨國公司的工作環境比較
Ep.24 工程師跨界生活:海外工作者的旅遊人生
🔊 米國蚵仔煎 Oyomelette
Ep.26 美國工作:告訴你轉職新創公司軟體工程師血淚史
Ep.28 美國工作面試經驗分享!
🔊 無濾鏡異國生活 跟著恬恬與Fabianㄧ起刮世界地圖
Ep.33 美國生活、中亞旅行、西伯利亞鐵路懶人包
🔊 借問一下 | 台灣人的 FAQ
S2 Ep.38 City東西軍:美國適應不良症候群
🔊 那美人
S2 Ep.19 紐約和波士頓居住差異
🔊 Josie的候機室
Ep.63 曾經討厭英文卻在美國生活,專攻地理卻成為軟體工程師。有一種對世界的熱愛,叫繪製地圖
🔊 Pei Pei Talks
Ep.33 波士頓|那些除了Freedom Trail、哈佛、MIT以外的波士頓
🔊 耳朵旅行社
【一週年慶生禮物】《旅行熱炒店》的私房景點 台灣,台東縣197縣道;美國,阿拉斯加道爾頓公路
#台東 #travel #tour #backpacker #backpacking #mimi #阿拉斯加 #us #旅行熱炒店 #耳朵旅行社 #taitung #alaska #united_state #jerome_yang #197縣道 #dalton_highway #travelwok #travel_wok #digital_nomad
和撒那旅行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漠中的黃金堡壘|印度齋沙爾默 Jaisalmer
大漠、邊疆與黃金,這三個極具冒險想像的詞彙,讓我在出發前就對位在印巴邊界、Thar沙漠中的黃金城齋沙爾默很是嚮往。齋沙爾默的原文名Jaisalmer,意為山丘上的堡壘。但因為堡壘和其下的城鎮皆是用沙岩打造,在黃昏時會散發出金黃色的色澤,而有了黃金城的稱號。離開精緻且充滿貴族氣息的白城烏代浦與藍城久德浦後,對於即將前往這座鎮守邊疆的古老堡壘,感到非常期待。
我在齋沙爾默走訪了如下的景點:
▌齋沙爾默堡壘 Jaisalmer Fort
猶如從沙漠中拔地而起,古老的齋沙爾默堡壘造建於12紀中葉,有著厚實的城牆,高聳的城門,除了讓我想起西班牙的托雷多 Toledo之外,也像是影集冰與火之歌裡面才會出現的場景。
▌耆那教廟宇 Jain Temples
齋沙爾默也有蓬勃的耆那教社群,城內有七座相互聯通的耆那教廟宇,有著精美繁複的雕刻,值得一訪。
▌老宅 Havelis
雖然拉賈斯坦的其他城市也有老宅Havelis,但是齋沙爾莫的似乎更為華麗精緻。這些過去的富商雖然身份是平民,但所蓋出來的豪宅比起王宮卻絲毫不遜色。
齋沙爾默的老宅值得一看的主要有三處,分別是最大最豪華的Patwon-ki-Haveli、猶如空中樓閣的Salim Singh-ki-Haveli,以及門前有大象石雕的Nathmal-ki-Haveli。
▌Bada Bagh 王家陵園
這座王家陵園是十八世紀時的齋沙爾默統治者所建。在往後的時光裡,也陸續增加了其他王室成員的陵墓,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陵園。許多參加沙漠露營團的人,也會順道在此停留。
▌沙漠露營 Camel Safari
沙漠遊是齋沙爾默的觀光重點,一般來說會先搭吉普車到沙漠邊緣,再騎乘駱駝到營地渡過一夜、欣賞日出。隨行程不同可能有兩天一夜,或是三天兩夜的選擇。通常在入住旅館時,就會被問要不要買沙漠行程,但也有旅人會選擇自行到城內的旅行社詢價比較。
我原本也很猶豫是否參加Camel Safari。主要是因為我已去過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杜拜衝沙與納米比亞的納米比沙漠,加上看到網路上的照片其實沒有太吸引我,因此雖然知道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情,我還是決定不參加沙漠行程。但在行前做準備時,有看到前人提到Camel Safari的價格與內容極大的連動,因此有興趣的人最好還是問清楚該價格包含什麼樣的內容,再行下訂會比較妥當。
齋沙爾默是四色城中,令我最驚喜的一座城市。景色美、氣候乾爽且物價便宜,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訪。
▌更完整的呈現旅行時刻
我除了在Instagram上分享旅行攝影的作品外,也有分享一些拍攝當下的短片與空拍影片,希望能夠更完整的呈現我所到訪的地方。當然,也會在限時動態分享日常點滴,以及關於攝影與旅行的資訊。歡迎大家參考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和撒那旅行社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魚耳石:遨遊大西洋的GPS》
時序已然進入十二月,近日摩洛哥武漢肺炎確診單日新增看似下降,然死亡人數已破六千,各項產業前景極度不看好,觀光業更是死透.
原本跟貝桑說好,今天一大早,他跟姪子護送姊姊跟姊夫到離海城約一小時車程的某大城,明天再來找我,哪知他們今天就到,匆匆把兩個老人家送到親戚家,就迫不及待跑來了.
貝桑說,沙漠沒了觀光客,整個村子死氣沉沉,所有人閒賦在家,真的很累很累很累了.
我自己同樣很久沒工作、沒收入了,但在海城,我仍不時量力而為,進行一些「祝福性消費」,尤其是跟一些平時做做歐洲觀光客小生意的攤商,武漢肺炎整個搞死觀光業,頓失生計的,不只是旅行社、飯店跟導遊地陪們呀!
近來,我倒還真陸續收集了些「老東西」,也讓這些有歷史印痕的物件,帶領我深入北非文史.
上禮拜,我依照慣例,到周末市集晃晃,某攤飾品舊貨老闆期待地看著我,因為我常是他整個周末唯一的收入.
那天,看著他期待的眼神,低頭看看他的貨物,好生為難,啊我是很想讓他有點錢賺,但他實在沒啥東西讓我想買呀!
巡視了許久,眼角瞄到一個從沒見過的墜子,好奇地拿起來,問他是啥?
他興奮地說,白色不規則的硬物是從一種叫courbine的大魚頭上取下來的,是courbine魚頭裡面,類似GPS或雷達的東西,而且courbine可以長到很大一尾哦!這種白色硬物是某天他在海城漁市看到,跟魚販要了去,找人做成墜子,在他手邊都好幾年了,乏人問津.
我馬上用手機查了一下啥叫courbine,喔吼吼吼,大西洋來的超大魚!好感人!好,就把這個墜子買回家了!
老闆超開心!這墜子在他手邊好些年,可終於遇到知音了!說著說著,還順道把另一個沒做成墜子的白色原石送我做紀念!
回來後,我查了一下,courbine名叫「大西洋白姑魚」,石首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剛果、地中海、黑海等海域,體長可達兩百三十公分哦,超大尾!
石首魚名稱來自魚頭裡的兩顆堅硬小石(也就是我買的這個墜子裡的白石),也就是「耳石」,又稱石首魚頭石、石首魚腦中枕、石首骨、黃魚腦石、魚首石,據說可當中藥材,治療鼻炎極為有效.
台灣較熟悉的石首魚科應該是黃魚,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說石首魚科有個特異功能:用鰾發聲,石首魚的魚鰾較大,求偶時,附近肌肉擠壓魚鰾,產生震動,發出鼓般的聲響。
然而這種強健且特殊的魚鰾也為石首魚帶來殺身之禍.
石首魚魚鰾乾燥後的製品稱為魚膠、魚肚與花膠,被視為具有抗衰、防癌與止血等神奇功效的絕佳補品,近年來,魚鰾價格高漲,導致濫捕,走私嚴重,也讓石首魚數量愈形稀少.
另外呢,石首魚的耳石可非無用之物,和魚類的聽覺及平衡有關,可維持並調節肌肉協調、感受重力與聲音等,春天繁殖期,石首魚用鰾發聲,用耳石聽聲辨位,相當特殊。
網路上說,石首魚的耳石俗稱「魚腦石」、「黃魚心石」、「黃魚情人石」,一顆魚頭裡,有兩顆耳石,併置時,活似一顆「心」,情人一人保留一顆,若其中一人變心,耳石就會變色.
在歐洲也有類似傳說唷!
據說西班牙早期曾把魚耳石當作護身符配戴,魔法師梅林曾給亞瑟王一顆珍貴的魚耳石,若亞瑟王未能遵照原先承諾與計劃行事,耳石將變色.
粗淺查了些資料,深覺手中這顆小小的墜子超有趣!不僅是在地手工藝品(銀墜是小攤販請工匠加上去的),更是海的故事.對唷,我每天望著大西洋,怎就給忘記了呢!
摸著這塊潔白小石,遙望大西洋,呵,我突然明白阿爾及利亞少了啥!
對!阿爾及利亞國土雖大,但撒哈拉佔了大部分領土,海岸線太短,又是在地中海,少了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啦!無怪乎……,哼哼哼!地緣政治與戰略地位,你懂得!
前四張照片是我手中有墜與無墜之魚耳石,猜想應是大魚來的.
接下來兩張是網路上抓的,摩洛哥大西洋海岸釣到的石首魚照片.
最後一張是釣石首魚的大西洋海岸.
至今全球疫情不止,所有人都累了,愈是如此,我便愈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不使往下墜落.
魚耳石在石首魚生命裡,可是扮演了與外界連結並調節自身平衡的工具,在小攤商口中,則以GPS或雷達做比喻,面對完全無法預料的疫中未來,願我們都能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知道自己在哪裡,想往何處去,並與自身、與環境、與他者,達成某種平衡.
近日分享,只為祝福生命並提醒自身.
願所有人都好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