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
.
和過去不同,今年的美國大選格外引發港人關注。過去48小時,相信有不少讀者無數次盯緊紅藍相交的美國地圖,瘋狂按下“F5”。更有不少人化身特朗普和拜登「鐵粉」,在不同討論區和社交媒體開戰,焦慮四溢。
.
無論各自的政治立場為何。大部分港人關注大選,只因相信總統...
【@businessfocus.io】
.
和過去不同,今年的美國大選格外引發港人關注。過去48小時,相信有不少讀者無數次盯緊紅藍相交的美國地圖,瘋狂按下“F5”。更有不少人化身特朗普和拜登「鐵粉」,在不同討論區和社交媒體開戰,焦慮四溢。
.
無論各自的政治立場為何。大部分港人關注大選,只因相信總統的更迭,會改變美國對華關係原則,從而影響香港的命運⋯⋯
.
過去一年,越來越多人有了「共和黨反華,民主黨親中」的印象,但民主內黨其實也不乏對華強硬派。2019年特朗普和行政當局開始關注香港問題前,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已同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一道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
如今「國務卿大熱之選」中,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萊斯(Susan Rice)和常駐聯合國代表鮑爾(Samantha Power) 均屬「自由主義鷹派」。認為美國有權力和義務,為實踐自由價值和保障人權對他國發起制裁。前者在任內推動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的聯合軍事行動,鮑爾也在民主黨內普遍批評特朗普「轉嫁抗疫責任給中國」時,批評北京要為全球蔓延疫情負責,無意中為特朗普背書。
.
當然,民主黨內也有為數不少對華溫和派。曾直接聽命於拜登的副國安顧問布林肯(Anthony Blinken) 便多次批評現任政府發起貿易戰損害美國利益;據報為拜登撰寫外交政策的蘇利文(Jack Sullieven)也曾表態中美應和平共處。
.
但正如特朗普執政初期時,曾獲邀在故宮內和習近平夫婦用晚餐,被人評論「創造中美蜜月期」;當時特朗普政府內對華政策也由庫什納(Jarned Kushner)、財長姆努欽(Steve Mnuchin)這樣的「親華派」主導。「親華」或「反華」從來不是民主共和兩黨的主要分歧,兩黨內外交人士對華態度也各不相同。
.
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末,對抗蘇聯成為華府唯一的主旋律。無論是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尼克遜、列根;或是民主黨的杜魯門、甘迺迪乃至對蘇政策最為溫和的卡特,都難走出「冷戰」的對抗框架。
與之相對,在冷戰後無論是民主黨的奧巴馬和克林頓,還是共和黨的布殊總統,都堅持溫和的「對華接觸政策」,希望透過經濟交往和整合,推動中國在政治上「朝美國希望的方向改變」。
.
由此可見,美國外交共識的形塑,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但一旦成形,便很難改變。
.
即使在兩黨鬥爭空前激烈的過去四年,「強硬對華」也成為華府難得的戰略共識。2018年美國將中國列為和蘇聯同級的「戰略對手」後,兩國關係「回暖」便只停留在很多人的期待中。從全面制裁華為等科技企業;通過鼓勵台美官方交流的《台灣旅行法》;再到香港國安法落地後迅速確立《香港自治法》並落實制裁11位中港官員;每一步都在國會跨黨派議員大筆數通過,及行政部門積極配合下通過。
.
即使是一貫對華友善,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都發聲「美國高估了通過加深接觸,改變中國的能力」,承認任內對華政策失效。
.
而美國民間對華態度亦在過去數年迅速翻轉。皮尤研究中心本月6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在新冠疫情「加持」下,美國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觀感的比例已由2017年的48%,攀升至如今的73%,創下有歷史記錄以來新高,類似的情況只發生在1945-1951年冷戰格局逐步形成期間,美國人對蘇聯態度的變化上。政治精英、國會、民意相繼歸邊後,無論特朗普或拜登上台後逆轉中美關係空間均極為有限。
.
不可否認,特朗普執政時期確實推動不少對華強硬措施,但這些政策中有多少來自特朗普的主觀意願,卻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
2016,特朗普派出「立場親華」的布蘭史塔特任駐華大使;
.
2017年,包括《時代雜誌》、《明鏡週刊》在內自由派媒體已呼籲美國檢討對華政策,特朗普卻將「習近平是我最好的朋友」掛在嘴邊;
.
2018年,國務院呼籲加強對華制衡的「印太戰略」被特朗普冷落;
.
2019年,經貿團隊力主中國未解決「結構性問題」前不簽貿易協定,被特朗普一口否決。
.
2020年,直到疫情爆發後,「中國」才作為選舉議題頻頻被特朗普掛在嘴邊。
.
至於可能將在未來四年上任的拜登本人雖稱不上對華「友善」,但至少是「並無惡意」。正因如此,他才敢於放任其子亨特(Hunter Biden)在華遊走。但正如過去四年的中美關係走向,和特朗普的最初計劃顯著不同;未來四年,本就弱勢的拜登也很難成為中美關係的舵手,更多地只能順「反華」的大勢漂流。
.
因此,我們會看到熟悉的「傳統外交」回潮。國家安全會議的秘密報告,取代Twitter上的怒吼;和盟友協調的多邊合作,代替過去4年的單邊施壓;美國會重新重視起國際組織,在聯合國每個委員會爭奪領導地位。唯一回不去的,恐怕就是蜜月般的中美關係了。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投資焦點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和平精英官方 在 Dota Her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王者榮耀入選亞運 中國整治網遊 恐扼殺電競選手 王者榮耀入選杭州亞運會的電競比賽項目。(取材自環球時報)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8日公布八款入選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電競比賽項目,其中包括「傳說對決(王者榮耀海外版)」等遊戲。由於正值中國強力執行未成年人「防沉迷網遊」,引來輿論質疑「政策跟不上潮流」、「恐難從小培養選手」。也有電競人士認為,遊戲與電競本有區別,培養選手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之間並不衝突。 紅星新聞報導,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CA)官網8日公布八款入選2022年第19屆杭州亞運會的電競比賽項目,其中包括「傳說對決(王者榮耀海外版)」、「刀塔2」、「夢三國2」、「FIFA」、「爐石傳說」、「英雄聯盟」、「PUBG手游版(和平精英)」和「街霸5」等。 由於公布時刻正值中國官方強力整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期間, 多個國內知名電競賽事要求選手需滿18周歲才能參加比賽。有網民質疑,電競選手需要從小培養,國家又嚴格限制了未成年人網遊的時間,可能因此造成電競選手斷層,扼殺了中國電競運動及產業的發展。 報導引述國內某高校電競專業學生小惠表示,一般來說,電子競技選手的黃金年齡是16歲到20歲,且從12歲或者13歲就要開始進行系統性的遊戲訓練,整個電競行業也是以青訓為核心進行運轉的。 重慶市電子競技協會成員李先生則認為,電子競技應優先服務於成年人,由成年人的經驗去引導未成年人認識電競。且遊戲與電競是有區別的。也許防沉迷相關政策對俱樂部或希望孩子打職業的家長有衝擊,但它更多的是讓這個行業有所規範。 另環球時報引述美國波士頓大學「每日自由新聞報」網站8日一篇文章指出,中國最近下發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時間的通知,在英語媒體對該新規的相關描述中,存在著一種壓倒性的偏見。與2011年南韓通過類似立法時的報導相比,這種充斥著「打壓」和「加強控制」等詞彙的偏見就更加明顯。作者尼克·斯佩蘭薩說,他不完全認同中國政府的做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認同西方媒體不公平和恐華式的描述。
https://wan2playgame.net/35879/
和平精英官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香港應否繼續獨立參加奧運?
文章日期:2021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因疫情而被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圓滿結束了。恭喜香港取得歷來最好成績,中國隊亦取得38面金牌,只差美國一面,是歷屆海外奧運最好成績的一次。當然,如果把香港和台灣的金牌加在一起,其實整個中國拿得的金牌數目已超過了美國。
在漫長疫情中,奧運的確為我們提供一點渴望已久的體育娛樂,甚至可說有助提高全球人民精神。但這場為期只有17天的奧運,代價也非常沉重,是否真的有價值呢?
今屆東京奧運超支4倍有多,估計東京或將虧本超過300億美元!但日本付出最重要代價並非金錢,當然是更寶貴的健康和生命。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講法是今屆奧運控制疫情工作已做得非常好,直接有關的COVID個案只有400多宗,大部分為本地工作人員,並非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事實上,從7月開始,日本新冠疫情急速惡化,每日確診已升至超過1.4萬宗,比上兩波的峰值高一倍多,怎可能與奧運完全無關?即使奧運村的疫情氣泡有效,病毒並非由運動員直接傳播出去,但必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採訪記者等等,怎證明他們並沒有播毒?
在舉行奧運期間,日本總COVID確診超過17萬宗,死亡人數最少178人。奇怪的是這一浪的死亡率遠比早前兩浪低,如屬實當然是不幸中之大幸,但我實在有點懷疑。日本人口老化,疫苗接種率偏低,只約25%,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Delta變種病毒傳染性超高,致命率不見得比其他病毒株低,為何死亡率彷彿突然下跌了90%?是否治療方法大有進步?或者死亡只是滯後,遲些仍將大幅上升……還是日本政府故意造假?
日本人民並非無知,一直非常反對舉行奧運,開幕前夕的反對率高達85%,連日皇德仁都表態有保留,最大贊助商豐田(Toyota)決定抽起所有以奧運為題的廣告,CEO更杯葛開幕典禮,但政府仍一意孤行,妄顧人民健康和生命,談何民主?日本政府企圖把責任推給IOC,即使IOC真的在合約上,擁有最後決定權,但日本是一個強大主權國,如以保護人民生命為由而毀約,IOC又奈得日本什麼何?最多不就是賠一點錢?
國際奧委會多次爆出貪腐醜聞
那麼為何IOC又執意堅決迫使日本舉行奧運?官方答案是推廣什麼奧運精神,但真正答案當然是金錢和權力。IOC的唯一存在意義就是舉行奧運,超過70%經費來出售轉播權,只計美國NBC已付出77.5億美元,買下至2032年的奧運轉播權。如取消東奧,IOC豈不是需要回水?據報道,IOC運作模式尤如主席巴赫(Thomas Bach)的個人獨裁小王國,他是德國律師,但出身是位曾奪奧運金牌的劍擊運動員,個子小,但出名拼命,永不放棄。IOC主席一職,理論上是義工,但亦有相當豐厚的房屋和各種支出津貼,更當然擁有崇高國際社會地位,整天與世界政商領袖打交道,實屬肥缺,足可滿足一些人的虛榮感。
除此之外,更醜陋的是多年來,IOC是出名有嚴重貪腐問題的,幾乎每屆選擇主辦城市,都出現賄選醜聞,今屆也不例外。日本奧委會前主席竹田恒和(Tsunekazu Takeda),被指控在2013年,經新加坡一家顧問公司Black Tidings輸送了800多萬美元賄款,收買各IOC委員的投票支持東京舉辦權。竹田恒和因此被迫辭職,在2019年更在法國被落案起訴。2016年的巴西奧委會前主席,亦早已因此類似罪名而被捕。
奧運的五環標誌,代表世界大同和平等友誼,但其實代表歐美的兩環是比其他三環大很多的。歷史上IOC的九任主席,全都是白種男士,8名來自歐洲,1名美國人。不少IOC委員更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子、酋長和貴族等,所以對運動選項都非常保守,且充滿保護色彩,不能做到與時並進。馬術、射擊,即使劍擊都是極為小眾,充滿十九世紀歐洲貴族色彩的運動,是否真的符合全球大多數人的興趣呢?
我不介意觀看游泳比賽,但真的值得分為35個不同距離、不同泳式的個人和接力項目嗎?同樣邏輯,為何跳水不分為3、4、5、10、15米彈板和高台項目呢?為何乒乓球(官方名稱為桌球)只分5項,連男女子雙打都被取消,改為團體賽,只新增混雙?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 收視率不斷跌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所以全球觀眾也逐漸失去興趣,過去幾屆收視率不斷下跌。今屆開幕典禮和之後比賽收視,美國數據顯示,對比上屆下跌近50%,比倫敦奧運時更跌了三分之二。全球收視亦肯定下跌了最少30%,主要原因有4個:
(1)奧運最大市場仍是歐美,今屆地點卻在東京,時差問題嚴重,所以收視差是可以理解的。
(2)部分全球觀眾被形容為「woke」,即是有社會良知,所以杯葛奧運,認為如收看,即代表贊成和支持此「不道德」行為,更將充滿犯罪感。
(3)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網上化和碎片化,誰會真的花數小時觀看賽事直播,最多只會看數分鐘的精華片段。
再加上Esports(電子競技)的崛起,不止對奧運,連對籃球和美式足球等傳統主流運動,都有極大影響。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本以為NBA和NFL的收視率會直線上升,但事實是剛剛相反,收視反而跌了不少。疫情期間,很多比賽停了一段時間,已有影響,另外美國運動員不少為黑人,有些表示支持BLM(Black Lives Matter),令部分白人觀眾反感亦是原因之一。無論如何,受惠的是Esports,吸收更多觀眾,據研究顯示,年輕人平均每周收看超過4小時Esports,比收看傳統運動的約2.5小時還要多。
年輕人收看Esports時數超傳統運動
(4)奧運也企圖扮作跟得上潮流,今屆就加入了滑板、滑浪和攀石等項目。我觀看了部分滑板比賽,感覺上組織得頗差,場地簡陋,比賽沉悶,運動員水準亦不高。下屆巴黎奧運將引入Breakdancing(奧運稱作Breaking),是與時並進嗎?我的反應是使我懷念Michael Jackson!為何不加入比傳統體操更精彩和創意的Parkour,以及直接引進Esports?
我認為奧運做得最差的是虛偽地扮作非政治化,但事實上幾乎每個環節都充滿政治!首先如真的想去政治化,運動員應代表個人,為何代表國家?
好幾屆奧運,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都遭大規模杯葛,明年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已有不少美國政客鼓吹各種杯葛行動。其實我不介意西方杯葛,因為中國從來不是冬季運動大國,如美、加、瑞典等運動員不出席,中國得獎牌的機會將大大提升,多謝!
不過,西方國家也要小心,冬奧是沒有多少城願意舉辦,擔保虧本的「冷煎堆」,今屆只有兩個城市競爭,所以才由根本下雪不多的北京贏得。如再麻煩多多,將來更少城市有興趣申辦。
港隊豐收 惟獎牌平均成本非常高
今屆奧運,香港可說豐收,一金兩銀三銅。香港政府龍顏大悅,馬上決定增撥11億元支持發展體育。但這數面獎牌的成本已非常高,每年港府花近8億元培訓所謂精英運動員,5年下來即已超過30億元,即每面獎牌的成本超過5億元!興建一個單車比賽場館velodrome,已花了超過10億元,有多少個普通市民使用過?
今年港府財赤超過2500億元,再加碼培養少數精英運動員,真的有價值?觀察香港市民和甚至電視台評述員對今屆奧運的反應,似乎只集中支持港隊,對國家隊的反應有目共睹。我甚至懷疑如繼續容許香港單獨參加奧運,是否一個有利團結香港和國家的明智決定。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和平精英官方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宅在家必需品:Himalaya 有聲書平台30天VIP領取活動】
哪兒也別想去的日子,聲音帶你到遠方。
過去薇薇的粉絲頁進行過許多贈書抽獎活動,這次,直接把書店搬到你家,而且還有人念書給你聽!不用抽獎,不用出門,人人都可以領取30天的免費VIP!
【請將這篇按讃、分享,造福朋友。】
【VIP領取時間 限時 5/23-6/12 ,抓緊時間來當VIP!】
Himalaya平台,我已經試用了一個多月,最近因為疫情宅在家裡,更是天天聽,當背景音樂那樣。
這個平台是有聲書、線上課程、Podcast三者的結合。要聽什麼有什麼。
(現在當紅的Podcast 上面都有:百靈果、淡如姊人生實用商學院、姊妹悄悄話、哇賽心理學….)
這幾天吼小孩,吼到喉嚨燒聲,睡前說故事時間都講不了話。
昨天晚上,想起Himalaya上有《小王子》有聲書。
趕緊找來聽,有故事,還有淡淡悠遠的配樂,哥哥妹妹可以聽上一小時,我的喉嚨非常感謝小王子。
然後,我驚訝的發現,《小王子》不但有中文版,還有英文朗讀版、日文版、法文版、韓文版…….這是逼死誰?
#媽媽真的沒有想學八國語言
#小孩肯聽故事睡覺就是好故事
#還有伊索寓言封神演義
炒菜時候,我在聽《曹操傳》,早產出生的他,阿母又早逝,成長過程曲折,怪辛苦的,我本來要罵小孩,心又軟了下來。
摺衣服的時候,聽了商業財經類的《小島經濟學》,這本書幾年前很紅,一直沒時間看,這次用聽的,原來經濟也可以這麼簡單去理解,一個島上三個人,從捕魚分工,就能慢慢發展出經濟。
還有很多親子書籍,好比 《這樣說話孩子最愛聽》、《媽媽天生了不起:從新手到家庭CEO》、《愛的教育:豐子愷藝術啟蒙教育……》、《如何用閱讀教育孩子》
#這麼多怎麼聽得完啊
#我需要一天72小時
張愛玲的多部經典:《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色戒》都找在上面。
馮小剛的電影《芳華》也在線上,意外的是,竟能聽見小說作者「嚴歌苓本人」的聲音推薦。
西方經典也一一囊括:《大亨小傳》、《戰爭與和平》、《月亮與六便士》、《簡愛》《傲慢與偏見》…..
#經典文學是基本的
#聽完一本忽然覺得自己好有氣質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買疫苗險,裡面已經有保險達人跟大家分析目前市面上有的疫苗險《我該買疫苗險嗎?帶你一次看懂疫苗險》。太即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馬上領取VIP了解一下。
英文好的朋友,可以到英文專區,常春藤盟校教授和各領域精英都有著作在上面,原汁原味,很多附有英文的原稿,可以邊聽邊對照看。
聽久了,感覺英文有變好….(假象?)
念小孩都要勞英文…..get up now… wash your face…. brush your teeth
兩隻茫然以對……
我聽了一個多月都還沒聽膩,書中自有黃金屋,你也來把你家打造成金光閃閃的黃金屋吧!
VIP期間,你可以享有:
●尊享4000多本熱銷中文有聲書、廣播劇
從余秋雨引領的中華文化之美 到 世界美術名作講解。
從蔡康永的聊天哲學 到 劉慈欣的異想世界。
也可以聽聽林徽因和她的時代。
也可以聽易中天說禪。
也可以聽聽正念訓練,告別焦躁、失眠。
●暢聽1000多種中英文全球大師課
課程來自行業領袖、學者、常春藤盟校教授和各領域精英。
關於職場發展、自我提升、溝通技巧、商業知識分享、思想力培養、創造力提升、幸福哲學等內容。
(聽完已經脫胎換骨了吧?)
●很重要一點,沒有廣告!沒有廣告!沒有廣告!
因為你是VIP啊!怎麼可以有廣告來打擾你呢!
好了好了,這麼好的事,該怎麼領取VIP呢?
只要三個步驟,動動手指、暢聽書海:
1. 至Himalaya官方網站(https://www.himalaya.com/tw)點選「開啟免費體驗」,選擇註冊方式進行註冊。
2. 註冊完畢後,即有選擇訂閱方案「年訂閱」或是「月訂閱」的頁面,選擇方案後,頁面中間則會顯示「有優惠碼可以使用」的按鈕。(這裡會需要綁定一張信用卡,但免費VIP期限內不會扣款)
3. 按下「有優惠碼可以使用」,並輸入折扣碼「Reading2021」,即可兌換30天免費試用權益。
4. 若您在試用期間想取消訂閱,那在30天內取消訂閱,就不會被扣款喔!
(你也可以下載APP在手機使用,不過用手機無法使用VIP折扣碼,最快方式就是上官網,註冊完、輸入折扣碼領取30 天VIP,然後再去手機下載、登入,這樣就能電腦聽、手機也聽。)
【VIP領取時間 限時 5/23-6/12 ,抓緊時間來當VIP!】
折扣碼是「Reading2021」別忘了!
折扣碼是「Reading2021」別忘了!
-------------------------------------------------------------------------
Himalaya是喜馬拉雅的海外版,海外公司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
致力於打造全球化的音頻知識平台。
Himalaya目前主要運營英語區、華語區、日語區、西班牙語區。
在舊金山、東京、墨西哥有全球化辦公室。
目前已累積有五百萬註冊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