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命不畏平安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命不畏平安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命不畏平安意思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0萬的網紅Namewee 黃明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天inbox爆掉了。有來罵我的網路水軍,也有來支持我們的,還有很多人來分享了他們遇到黑警的經歷,故事都很長很悲慘。代表這已經不是個案,是馬來西亞多年來的亂象... 看到有很多很多好心人跑來inbox說要捐錢給我去幫助那位小弟弟... 真的不好意思,我這裡不是慈善機構,沒有合法的募捐戶頭,我只是...
命不畏平安意思 在 Namewee 黃明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天inbox爆掉了。有來罵我的網路水軍,也有來支持我們的,還有很多人來分享了他們遇到黑警的經歷,故事都很長很悲慘。代表這已經不是個案,是馬來西亞多年來的亂象...
看到有很多很多好心人跑來inbox說要捐錢給我去幫助那位小弟弟... 真的不好意思,我這裡不是慈善機構,沒有合法的募捐戶頭,我只是用自己的綿薄之力來幫助別人而已。沒有錢我會自己想辦法,謝謝你們的善心,抱歉沒有一一回復你們。好人一生平安🙏🏼
還有,不要再留言說我是什麼“英雄”,我完全沒有資格,也配不上這個稱號,“英雄”是那些不畏強權,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拿肉身去換取正義和真理的人。在我心中,真正的“英雄”只有三個。
超人,蜘蛛人,香港人。
和緬甸人
#Respect #加油
命不畏平安意思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轉眼,311東日本大地震已經十年了,此時此刻,《卡爬的房間》連續三個晚上,藉由三部品,走進東北的三個城市、走入影視作品之中的景色,走入三段不同的人生,然後與故事中人一起面對著他們走過來的路。
《小海女》:海女、鐵路與地方偶像 交織出專屬於東北故鄉的回憶:
https://reurl.cc/kdE63x
今晚,我們從青森縣八戶車站出發,搭著JR八戶線,依著太平洋一路向南而行,來到這條路線的終點,久慈。這個小鎮緊緊的挨著太平洋,也因此2011年的3月11日那天午後,海嘯無情地吞噬了一切。
這個小鎮被摧殘的不只海膽、鐵路與建築物,還有接住了從東京逃亡的小秋,那滿滿的人情與回憶。
然而面對無情與無常,在這裡安身立命的人們,點燃他們的堅毅,不畏逆境的勇氣,積極與樂觀,伴隨著潮騷回憶少女組的歌聲,從東北唱到東京,然後在紅白的舞台上唱響「地元に帰ろう 地元で会おう」。
他們的歌聲一字一句傳遞到日本每個角落,應援著東北故鄉的人們,也應援著每個經歷這場天災後,緩緩起身的人們。
---------------------
《小海女》是NHK於2013年所推出的晨間劇,鬼才編劇宮藤官九郎執筆撰寫,能年玲奈演出女主角天野秋。
故事從在東京適應不良的小秋,因緣際會下隨著母親春子回到她闊別許久的家鄉北三陸市開始。
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小秋意外的身受這個城市的景色、生活、人情,以及海女文化所吸引,不但找回了自信也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並結識了摯友結衣,結成了潮騷回憶少女組這樣一個地方偶像。
而因為網路的力量,小秋不但北三陸市的觀光代言人,更成為了全國知名的人物,接著再次回到了東京,踏上一條她從未預期的偶像之路。
除了目前已經改名為 のん的能年玲奈,結衣一角由橋本愛演出,她最近在NHK大河劇《直衝青天》中,飾演主角澀澤榮一的妻子尾高千代。此外,包含有村架純、松崗末優也都有參與演出。
在2013年與《小海女》邂逅之後,想要到小秋、結衣以至於故事中每個人,好好活著的故鄉拜訪,這個想法一直沒有斷過。而這趟旅行終於在2018年,一路從東京北上,在千轉百折之後,抵達了那個乘載了她滿滿依戀的故鄉:北三陸市,而在現實世界的地圖上,寫作久慈。
由於行程規劃的原因,這一趟並沒有完全還原小秋走過的足跡,返鄉的路線並不是如劇中「盛岡-宮古-久慈」的路線,選擇從東京出發,搭乘東北新幹線一路北上,到達青森縣的八戶站後,換乘JR八戶線到本八戶,並在本八戶住一個晚上,隔天一早再前往久慈。
從本八戶到久慈大約要1個半小時,加上JR八戶線開往久慈的電車大約一個小時一班,因此必須抓好從本八戶出發的時間,才能順利接上。
確認好列車的時間後,當天上午提早出門,先搭車到附近陸奧湊站的早市吃新鮮的比目魚丼與仙貝湯當早餐。
當天,在搭車前的空檔,順道逛了一下當地的市集,一位阿桑向我搭話,她用者濃濃的青森腔問我,是不是東京來的,而我回答「台灣」。
此時她立刻握起我的雙手頻頻鞠躬向我道謝、感謝台灣在311時為日本做的一切。
她接著說,今年81歲,已經在八戶賣了60年的海鮮了。而我們到訪的這天,是這年冬天中,八戶市最冷的一天,因為連八戶人都覺得冷,我們的「運氣很好」。
「台灣應該很熱吧!」她補充說道。
旅行中遇到的人情,即便再小,都彌足珍貴,寒冷的港口城鎮卻有著滿滿的暖意。
時間到了上了車後,沿著JR八戶線一路往南走,大約1個半小時後就抵達了久慈,JR的久慈站與三陸鐵道的久慈站比鄰而建,走幾步路便到了。
雖然劇中的車站是另外搭建而非使用這座車站,但一踏入三陸鐵道的久慈站,迎面襲來的仍是懷念的感覺與滿滿的《小海女》意象,不論是衣服、海報還是手環等商品,都勾起了與北三陸市人們共喜同悲的點滴。
除了聖地巡禮之外,此行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要搭乘期間限定的「暖桌列車」。
從《小海女》的回憶中回到現實後,先到車站的旅客服務中心,向他們說明是預約搭乘「暖桌列車」的旅客,外國旅客須出示訂票時用的護照、繳費,接著就可以領取車票與預訂的"海膽"便當,準備上車。
是的,海膽便當很重要!
三路鐵道的暖桌列車是冬季限定,所有的座位都是暖桌指定席,因此車票比起一般的三陸鐵道列車還要多300日圓,但在寒冬中搭乘暖桌列車是一個很棒的體驗,多300日圓其實一點也不貴。
當天搭乘這部列車的大約有10組客人左右,不過跟服務人員聊了之後發現,只有我們一組外國人,而且當他們聽到我們來自台灣而且是為了追尋《小海女》的足跡時,感到非常的開心,除了不斷向我們表達援助震災的謝意外,也額外送了一些紀念品跟伴手禮給我們。真的覺得很不好意思。
列車出發後,負責導覽的解說員會向大家解說現在窗外的景色為何,有些地方在311時受災嚴重,她也會拿出當時的照片讓大家比對,並說明當時發生海嘯時的情形,那列躲過海嘯侵襲的奇蹟列車也出現在眾人眼前。
除了海嘯之外,在幾個與《小海女》有關的景點,列車也特別停下來讓乘客拍照,像是夏婆婆揮旗與女兒小春、孫女小秋到別的大澤橋梁、結衣大喊想要成為偶像的袖が浜駅(堀內站),滿足了我這趟的心願,甚至站在月台上忍不住模仿結衣喊出「アイドルになりたい!」
在「暖桌列車」上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活動,就是「なもみ」。
なもみ是岩手縣的特別習俗,在小正月,也就是1月15日晚上,將會由成年的村民穿著蓑衣、戴上面具,扮成鬼的模樣,為大家驅逐惰性與惡習,而父母則會帶著小孩讓なもみ抱一抱,象徵為孩子趨吉避凶,讓他們平安長大。
在輛車上出現的兩位「なもみ」,都是當地文化復興協會的成員,其中一位還是會長,在卸下惡鬼面具後,後面是慈祥的老先生。他告訴我們,這個文化隨著時間已經逐漸消逝,他很擔心以後的年輕人不知道這樣的文化。所以只要他還能動,他就會想盡各種方式把「なもみ」傳遞下去,也希望身為台灣人的我,有機會能告訴更多台灣人,在岩手有這樣的傳統存在。
從久慈到宮古,車程大約100分鐘左右,而車上的解說、各式活動與窗外的景色,讓這趟旅程不知不覺就結束了,當列車到了宮古後仍然有些意猶未盡。由於這次主要是要搭列車,因此其他的一些景點反而沒有時間造訪,確實有些可惜。但也成為了下次再度造訪久慈的一個動機。
災後至今,這個臨海小鎮的人們仍持續的與自然搏鬥,想要從巨大的傷害中站起來,無論如何都想替他們打氣與應援。而我能做的,或許就是透過這些文字、聲音與影像,把這些事情傳遞下去,讓大家知道,他們為了家鄉,至今一直都還是很努力。
命不畏平安意思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還記得今年正夏天的書單是藍色系,而逐漸步入深秋的十月書單排開則是暖色系,粉紅、咖啡,連白底都會配橘紅字樣與書腰,看來大家是有默契的。就在分享這個月待讀書籍的時候,又熊熊發覺拍照時疏忽了一本友人的散文集《#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與日前才辦過活動的 Agatha Christie《#尼羅河謀殺案》,其他大多還是近期上市的作品,除了一本贈書回答燒到的松本清張《砂之器》,我們後面慢慢介紹。
先來看最中間的十月選書《#現代愛情》,無論改編影集或原著故事都相當好看,為《紐約時報》熱門專欄的讀者所投稿之真實人生旅程,從 2004 年開始,持續刊登各類型創作人親筆寫下自身關於愛的經歷,映照出人們在感情裡的笑淚與甘苦,此本書籍精選專欄中 42 個揪心掙扎的篇章,展現勇氣的不同形式。那些戀人之愛、親子之愛、夫妻之愛、陪伴之愛、遲暮之愛,關乎血緣的、無關血緣的,關乎命運的、無關命運的,愛慾交織的、柏拉圖式的,無從解釋的、難以量化的,篇篇撐開這些真實經歷的生命容器,這群踏實生活在遠方的人們會讓你相信,「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只是為電影而生的空泛金句,《現代愛情》透過多段人生風景,帶領我們重新看待各種形式的愛之可能,以及萌生更多勇氣從生活中尋找現階段的歸屬,用不著汲汲營營,用不著驅車趕路,最好的事物,真正屬於我們的一切,會在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時間點,不慌不忙,翩然到來。
其次是首度與博客來合作的村上春樹全新散文集《#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相信大家都有領取到這裡的專屬折價券,這本輕巧細緻的新書,篇幅雖稱不上多,行文維持一貫的冷靜克制、字斟句酌,細讀之下卻沒由來地觸動心弦,就如天底下多數親子關係的模糊命題橫亙一生,兒子從少年走到中年,父親從黑髮走到白髮,村上春樹留存腦海的日常光景也是苦樂參半,從父子倆意圖棄養一隻貓的童年片刻,投射在爸爸被上一代「拋棄」的成長歷程,憑著有限的文獻資料揣摩父親一路走來遭逢的心境轉折與掙扎壓抑,於記憶和現實的錯落下尋找兩個世代和解可能,而後拉遠思考個體在命運洪流中的輪廓、責任以及位置。(完整文章:https://bit.ly/2FYZstl)
個人本月首選還有 Paulo Coelho 的《#嬉皮記》,這是這位享譽國際的作者年輕歲月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在路上遇見改變未來的人生導師,沒有這段旅程,就沒有日後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時有個纖瘦、留著山羊鬍及長髮,懷抱作家夢,名叫保羅的年輕人,他為了尋找自由及人生意義而踏上旅程:首先到玻利維亞、秘魯、智利及阿根廷,接著他來到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在那裡遇見了卡菈,她說服保羅一同前往尼泊爾。他們一起搭乘魔法巴士,在嬉皮小徑上結識了一群有趣的旅伴,每個旅人都有各自的故事,每個人也因這趟旅程而轉變,重新排列人生的優先次序及價值觀。而保羅和卡菈透過探索彼此的關係,做出改變他們人生方向的抉擇。
去年讀過 Evelyn Waugh 的《一掬塵土》後就被這位風格獨特的英國現代主義作家圈粉,另一本代表作《#慾望莊園》也在最近問世,為 BBC 迷你影集《故園風雨後》的原著小說,描述一戰後的英國貴族、天主教、牛津大學校園、異性/同性情愛等議題。男主角查爾斯萊德和賽巴斯提安佛萊在牛津大學相識,出身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查爾斯,個性拘謹卻嚮往隨性自由的生活;賽巴斯提安則出身於傳統英國貴族世家,天性浪漫不畏世俗禮教。兩人的友誼為喜愛藝術的查爾斯打開了一扇通往上流社會的門扉,使他得以造訪布萊茲赫德莊園,進而認識賽巴斯提安的親友,朝夕相處中,查爾斯漸漸發現自己為賽巴斯提安所吸引,兩人之間的關係日漸升溫而變得微妙曖昧,卻讓保守的母親表示不再歡迎查爾斯的來訪,兩人也斷了聯繫。多年後,查爾斯如願成為畫家,結婚育有兩子的他,仍對年少時在布萊茲赫德莊園的記憶有所憧憬,在一趟旅途中遇見了正與丈夫分居的茱莉亞,當年未萌發的激情一點即燃,兩人立即陷入愛河,然而在世俗道德和宗教教條約束下的兩人,又能何去何從?
還有兩本因為觀賞了改編作品,決定趕緊入手的原著小說,《我想結束這一切》與《神棄之地》。相信看完電影的觀眾都對《#我想結束這一切》感到一頭霧水,歡迎一起從原著解惑,在陌生荒涼而充滿壓迫感的場景中,看似甜蜜熱戀的男女主角面對感情的不安、遲疑、倦怠逐漸聚焦放大,使他們不斷重新估量彼此了解的程度、懷疑自己愛與信任的能力、焦慮於內心感受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脫節錯位,終至惶恐得無法辨別身邊詭譎的景物與事件,究竟是心魔的象徵還是真實的威脅。這是一部兼具懸疑性與文學性的驚悚小說,也是關於孤獨、疏離感與存在危機的深刻探索與漫長辯證。另一方面,《#神棄之地》電影也相當精彩,Tom Holland、Sebastian Stan、Robert Pattinson 幾位要角的精彩詮釋都是看頭,透過幾個極度扭曲的靈魂,多段沒有救贖的人生,交織成一部節奏緊張又極度暗黑的暴力驚悚之作。述說從二次世界大戰到 1960 年代,一個讓靈魂麻木的暴力小鎮,一群奇特人物無可避免的絕望命運,他們不時向上帝苦苦祈求,然而始終只得到魔鬼的回應。Donald Ray Pollock 井然有序地編織與敘述故事情節,揉合奧利佛史東扭曲強烈的《閃靈殺手》和美國南方宗教哥德式筆調,揭開美國夢的陰影下潰爛化膿的偽善及恐怖人性,如同《舊約聖經》中最血腥的章節充滿暴力,又集結了黑暗、悲慘、罪惡、謀殺與懸疑各種迷人元素。
東山彰良也再度出了新書《#越境》,以自身獨特的成長經驗,融合幽默的文字紀錄,為一本觀察臺灣與日本的絕妙隨筆集,作者親自表示:「無論小說或散文,我之所以持續書寫,或許便是為了傾聽那股聲音。越境的意思,大概便是『跨越境界線』,而這並不僅限於國界,我們週遭充斥著許多的境界線。首次寫小說時,我便跨越了一條境界線。希望這本散文集,能成為你跨越境界線的某種契機。跨越之後,或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荒蕪風景,也或許會遇到比現在更糟糕的處境,但不試圖跨越,便什麼也說不準」。另一方面,身為昭和時代最後一位文豪,松本清張《#砂之器》生火之處在於他拓展了推理小說的可能性,以沙子堆砌的容器,象徵著隨時可能崩垮的空虛之物,一個在社會底層的陰影中,鍥而不捨追逐真相的刑警。一個在通往未來的光亮中,乘風破浪抓住夢想的青年。是怎樣的完美犯罪,牽引永遠不該產生交集的兩人,在命運之路的盡頭相遇?揭開重重疑雲之際,人性的卑微可憫與現實的無常悲涼,織就一部難解的宿命樂章。楊照老師更進一步解析,「清張的推理是為了探究犯罪的動機,鋪陳犯罪動機又是為了彰顯社會正義。一個沒有推理習慣,缺乏推理能力的社會,必然招來許多謊言,更多黑霧。我們從清張的筆下,跟著他一起看見世人的形貌,看見我們自己。這是清張的胸懷,也是世世代代都閱讀清張作品的原因所在。」
同時,麥田推出的新版《#科學怪人》為 MIT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特別註解版,透別收錄七篇由哲學、歷史、倫理學、性別研究、生物科技等各角度探討《科學怪人》的論文,從人造技術、基因倫理、性別思考等 21 世紀關鍵字出發,與 19 世紀文本跨時空對話,讓讓一般大眾思索科學的發展史以及人類未來的拓展能力,並且反思對於這類能力蘊含的責任。再者還有主題上有些呼應的精準與詩意兼具的醫學書寫之作《#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兼具執業醫師及暢銷作家身分的 Gavin Francis,以東西神話、藝術、文學、歷史及醫學知識為經緯,結合臨床診治的個案實例,透過深富人性關懷的二十四篇專文,探索人類身體的各種改變,闡述「變化」正是你我從生到死、身而為人的本質,進而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情緒,接納再自然不過的身體變化。最後一本翻譯小說《#德文女老師》也令人深感好奇,關於昔日戀人的重逢,沒有溫情敘舊,只有刀鋒上的舞,電子郵件、對白、兩人彼此傾訴的故事、警局筆錄、一段一段手術刀般切割出來的人生與多種敘事手段,奧地利作家 Judith W. Taschler 以舞台劇般的詩意及真實人生的凡庸,回答關於「相愛」和「故事」的謎題。
接下來五部華文作家作品,本本皆是佳作,正在閱讀的是游善鈞《#瞬間正義》,相當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科幻小說,在不遠的未來,為了解決警察用槍意外頻傳、誤傷無辜民眾的問題,並提升辦案能力,透過人工智慧與員警連結,分析出員警最佳用槍時機的「瞬間正義」系統。薛博澤正是首批祕密參與此計畫的員警之一,在一樁超商搶案中,系統讓他射殺了一名少年現行犯,輿論一面倒譴責警方執法過當,逼得警政署不得不將計畫公諸於世。記者會上,科偵中心蕭苡麟博士出面說明系統機制:於警察大腦植入晶片、配槍加裝生物鎖,執勤時,人工智慧即能透過員警們的感官蒐集外界資訊,警員之間還能相互「共感」,進而決定扣下扳機的唯一瞬間。貫徹正義的那一天眼看就要到來,卻接連傳出民眾遭警方誤擊,隨後,這些發生誤擊的同仁一一「被自殺」,參與計畫的成員人人自危,薛博澤和蕭苡麟該如何挺過風波,並釐清重重疑雲?
以及備受期待的馬翊航新書《#山地話/#珊蒂化》,「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吳明益老師本月罕見推薦了兩本作品,陳宗暉的第一本著作《#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從母親因病離去的記憶談起,寫下曾被霸凌的童年經驗、大學時努力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軍旅時期的荒謬歲月、在蘭嶼工作時找回生命意義的過程,以及近年來與父親相伴、一起練習面對死亡恐懼的日常時光。此本散文集分為「共病生活」、「帶病旅行」、「後病時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疾病隨行,更有他者相伴。在一篇篇沉潛於病中所產出的文字裡,讀者得以看見一個努力向外界「報平安」的人的身影。「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如果這些信件可以讓你也覺得健康快樂 ── 衷於悲哀的快樂,衷於傷病的健康。」先無論那是不是一個別字,這段話中的那個「衷」,不是某種故做堅定的「忠」,也非結束於此的「終」,而是一顆與他人分享心內話的由「衷」之心,而那也是散文創作能夠動人的初衷。另一本為陳信傑的《#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台灣第一本以『電玩遊戲』混合『情慾探索』的小說集,作者以其電玩成長背景,開闢了六條探索的路徑,跟著他和柴貓,我們一起搭乘著大翅鯨,前進最暗黑的欲望之地。這本揉合魔幻場設和情感詩意,集結電玩遊戲主題和同志文學的小說集:在聲光電幻的遊戲架構中誕生的故事,自由的切換了通俗而易感的文學劇情收服了每個人的眼睛,正式將特殊議題的小說,引入大眾文學小說的世界。
最後一本為最具影響也最受爭議的中國當代作家閻連科精心醞釀十年的全新長篇散文集《#她們》,書寫家族裡外四代女性的散文集,一個又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女性,以情意低斂深長的文字,點出難以言明的女人與家族心底事,深刻思索女性生而為人的困乏與她們的命運路徑。這本書旨在叩問「人」的存在性:你若放棄黑白分明的男性、女性視野後,把她們當做女性的「人」或「做為人的女性」時,那就能看到她們身上的光芒。閻連科透過《她們》傾訴女性的運命,爬梳數代女人的生活經驗和際遇。記述母親、姑姑等母輩的生活故事,也書寫同輩的姊姊、嫂子們的身影,一直寫到與孫女輩;他寫出人生的不易與生命的趨光性。從不同世代的女性生存狀態,得以窺見生命在時間之河沖積的生活天地,以及新時代如何改變女人的生存條件與亙古不變的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