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一週就醫歷程-(下)
6/16(三)早上六點半看到舖巾上有血跡,麻麻快嚇死了,但黑豆恢復正常形狀偏小,立即私訊醫院並預約最早時間,一大早醫院還沒開門,焦慮難安忍不住上網求助類似病症經驗(再次感謝所有熱心的好朋友們,讓麻麻帶冬看診有些觀念方向)冬冬依然不停舔肛門,甚至整隻鼠還翻了過去,麻麻用溼紙巾...
冬冬一週就醫歷程-(下)
6/16(三)早上六點半看到舖巾上有血跡,麻麻快嚇死了,但黑豆恢復正常形狀偏小,立即私訊醫院並預約最早時間,一大早醫院還沒開門,焦慮難安忍不住上網求助類似病症經驗(再次感謝所有熱心的好朋友們,讓麻麻帶冬看診有些觀念方向)冬冬依然不停舔肛門,甚至整隻鼠還翻了過去,麻麻用溼紙巾按壓冬冬肛門看看血是鮮紅還是暗紅的,若是鮮紅有可能是用力過度或是大便太硬導致的皮外傷,看到沒有再流血稍稍鬆了口氣並立即跟公司請假,A醫生來電要我帶冬冬過去下午留院觀察說B醫生下午有手術剛好會過去順便看冬冬的狀況
下午B醫生到院來電冬麻了解冬冬情況,並告知目前冬在院活動力正常,肛門沒有再流血,流血的原因有可能皮外傷,冬為了想大便,用牙齒咬或是磨地,也有可能是後腸發炎,結腸小腸出狀況,聽完麻麻紀錄並請B醫生補照X光一張,B醫生檢查後回電:冬冬的肛門有翻開來檢查,沒有黑豆卡住,但有些不明顯的皮外傷,結腸小腸正常,胃有食物但蠕動慢,建議繼續吃本來的藥水(B藥:磺胺劑)加益生菌粉即可,晚上下班去帶冬回家,B醫生當日沒診只是來院手術已離開,由A醫生講解,A說冬冬用的抗生素(A藥)屬於Fluoroquinolone這個群系的,這系列的抗生素廣泛使用在鼠兔,很多藥都是屬於這個大群,看到藥名結尾有Floxacin就是這個大群的抗生素,冬冬過敏排斥導致脹氣的狀況也是他們不願見到的,冬冬不能用吃的但可以改用針劑打,影響比較小,天天不使用針劑治療的原因是他們天生怕痛容易受驚嚇,必竟打針很痛,加上針劑是從皮下吸收,若是治療肺或是腸胃會以用口服的療効比較好
帶冬回家後他很開心又活潑亂跳過來找麻麻討摸摸,也大了正常黑豆,十點餵了藥水(B藥)和益生菌粉,冬又開始出現弓身用力排便困難的疼痛現象,沒有看到正常黑豆,拿溼紙巾幫冬排除卡在肛門的便泥,大約2-3小時後, 冬慢慢開始吃東西,媽媽才放心去睡,本次費用$900 (X光600/張+問診費300)
6/17(四)早上看到冬大正常黑豆,沒有用力不舒服狀況,換了乾淨尿布並記錄時間,觀察黑豆數量,截至晚上10點,12小時,冬總共大10顆黑豆,看來腸胃蠕動需要時間,冬黑豆大的不多,但活動力都正常,診所休診仍有私訊關心冬冬狀況,麻麻詢問藥水(B藥)是否要吃到完,醫生說要吃完5天,醫生說尿色偏深是B藥的關係,不用太擔心,但昨天冬又弓身的反應還是讓我不放心,怕冬反應大,於是麻麻自己決定不再給冬吃藥水(B藥),因為冬腸胃經過A藥的洗禮變得很脆弱的感覺,對B藥反應也不小,所以決定只餵醫生開的益生菌粉加上觀察。
6/18(五)黑豆量有增加,但有4-5顆脹氣水滴便,活動力正常,愛跑跳,就是黑豆少,用針筒多餵些開水給冬,晚上給冬一些寶礦兔,大約4ml喝完沒多久,冬回報麻麻6-7粒溼潤光澤黑豆。
6/19(六)預約一早第一位給以前看過的C醫生看診,想了解不同醫生說法,C醫生說A藥是鼠兔常使用抗生素,如果冬冬不能吃,那麼未來很多藥冬都不能用,和AB醫生說的一樣, C醫生也註記在院內資料中,關於呼吸道異音影片,C認為有可能是壓力緊迫一時的嗆到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吸入性肺炎未確定不會用這麼強的抗生素,請C醫生調出冬之前健檢X光,心臟他認為正常,所以當時未多加說明,聽肺心音正常,觸診肚子,目前首要解決冬腸胃蠕動問題,開了止痛和增加蠕動藥水(簡稱C藥),並預約一週後回診,C醫生要我放心,這些都不是抗生素是安全的,關於天天腸胃問題,通常就像人一樣,會以益生菌增加好菌方式治療,建議餵食草粉、寶礦兔也可以繼續喝,媽媽猜想可能是冬肛門流血,讓嚴謹的B醫生開B藥預防腸胃環境惡化, 回家餵完吃C藥,冬開始大黑豆,數量變多!也繼續搗蛋打翻草架。本次費用 $500 並預約一週後回診
這一週麻麻心裡壓力大,花3小時打完紀錄,心裡大石終於落入湖底,昨夜凌晨3點氣管不舒服加上腦袋不停回想冬的狀況,失眠起床吞了助眠和抗組織胺才睡著,因為本身對天天過敏去長庚驗最高等級,好不容易找到稍稍可以避免氣喘的的生活方式,雖然有些辛苦但是很值得,這一週冬生病頻繁地接觸,也不管自己是否帶口罩和面鏡,孩子身體要緊,於是又開始皮膚癢起疹子眼睛紅腫狂打噴涕氣管縮,打完紀錄終於可以好好喘口氣放鬆~~ 因為自己記性不好,所以記錄是必要的!對冬未來就診也有幫助,再次感謝第一時間打電話或是訊息留言分享給冬麻的好心腸好朋友們~~十萬分感恩,也祝福所有毛僕和毛孩們都身體健康!快樂黑豆生產線24小時運作,用現金換黑豆祝大家發大財!❤️✨💩💕🙏🏻
冬冬從小除了結紮之外也沒有生病讓我擔心過,這次也是辛苦冬了🦛❤️
冬好多了!麻麻終於可以好好欣賞別人家的孩子療癒影片了🥳💕
呼吸喘問診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秋假期愉快!
北部仍有不明感染源、零星個案,因此疫情中的中秋節,還是存在南北移動帶來的風險。
除了要請大家持續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高雄市也會在觀光景點、百貨賣場進行人流管制。
避免接觸不特定的人,仍然禁止室外公共場所及騎樓烤肉。
餐廳的部分,建議外帶,內用的部分,請大家繼續落實隔板的規定。
#自助餐 的部分,除了由服務人員夾取之外,顧客自行取菜的部分,取菜夾宜單次使用,假如完成清消,才提供給下一位顧客使用。
因為COVID-19的傳播除了是飛沫傳染之外,另外一個就是接觸傳染。假如共用菜夾,可能會造成整個餐廳的群聚感染。
.
學生部分,目前同意接種疫苗比例達94%。
大同醫院洪仁宇副院長,說明大小朋友們關心的 #校園BNT 注射事項:
接種前,會有體溫量測、問診,請學生們要將健保卡帶著,我們也會確認家長的同意書。
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後可能會有發燒、疲憊、頭痛、肌肉酸痛,但發燒機會通常只10%,且通常在38.5度以下,多喝水就能改善。
如果不舒服情形超過48小時,或者出現呼吸困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腫,建議家長帶他們儘速就醫。
或是胸悶、胸痛、心悸等心臟胸口不舒服的症狀,要特別留意,但發生機會經統計比一萬分之一還要低。
.
高雄市不在籍長輩,先前曾在高雄接種過疫苗者,我們會來通知。若沒有收到通知書,可和區公所聯繫。
呼吸喘問診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喉嚨卡卡、聲音沙啞、耳鳴,可能是胃酸逆流造成❗一次了解咽喉逆流症🤔🤔
40歲的王小姐一進診間就說自己喉嚨疑似卡痰,卻老是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本以為是感冒,誰知道到診所拿了藥也不見好轉,始終不舒服的症狀困擾了她長達半年以上時間。經過理學檢查和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應是胃酸逆流造成,病人驚訝地說:「可是人家常說的火燒心、胃堵堵,我都沒有耶!」
✅慢性咽喉炎是什麼?症狀有哪些?
像王小姐這樣長期喉嚨不舒服的現象,其實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慢性咽喉炎」,俗稱「#喉球症」,亦即咽喉因受到外來刺激引發不適感,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與慢性咽喉炎相對的則是「急性咽喉炎」,即大多數人熟悉的感冒之一種,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通常5~10天便可痊癒。
慢性咽喉炎患者常主訴自己喉嚨搔癢、感覺緊緊的、有異物感,甚至像是有一顆球卡在喉嚨部位,或有想清喉嚨、容易咳嗽乃至聲音沙啞等症狀。由於成因很多, 加上難以單純透過肉眼直接觀察得知,往往增加診斷上的難度,所以臨床上我會先從喉嚨發生不適的確切位置,如上、中、下段,以及病人的年齡層、發作時間與個性特質等先做初步的判別。
假如病患反映不舒服的位置是在喉嚨上段,可能的病因多為鼻涕倒流、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或是來自口腔裡的扁桃腺結石、牙周病等;若位置在中下段,則多為抽菸、咽喉逆流,甚至是淋巴腫塊或甲狀腺腫瘤引起。還有些人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或心理因素,例如前陣子國內疫情嚴峻,門診便出現不少病患因緊張、焦慮導致喉嚨變得較為敏感。
✅當胃酸逆行到咽喉-胃咽喉逆流vs胃食道逆流
其中,因胃酸跑錯地方造成的「胃咽喉逆流」或稱「#逆流性咽喉炎」,是喉嚨產生異物感佔大宗的原因之一。如同個案中的王小姐,許多人聽到胃酸逆流都會直覺聯想到「胃食道逆流症」,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
「胃咽喉逆流」顧名思義,是指胃裡面的內容物逆流到咽喉部位,主要是因上食道括約肌鬆弛,致使胃酸直衝到本來不該存在胃酸的喉嚨處,使得咽喉被胃酸刺激而發炎;而胃食道逆流症是賁門(下食道括約肌)發生鬆弛,導致胃酸逆流到食道。不過,由於食道比較靠近胃部,能抵抗胃酸的侵蝕,當有輕微胃酸逆流時不至於帶來傷害,有時也未必會以症狀來做表現。但咽喉可就不同了,因為結構和表面黏膜非常脆弱的緣故,一旦受到些許胃酸的侵蝕便容易紅腫發炎。以研究統計來看,胃酸逆流至食道平均一天超過50次,患者才會有感覺;但胃酸衝上喉嚨一週只要超過三次,喉嚨就會感到卡卡。
✅喉嚨不適,是咽喉逆流還是其他疾病?「詳細問診+內視鏡」幫助診斷
簡單歸納,胃咽喉逆流和胃食道逆流的最大不同,在於胃咽喉逆流患者胃酸向上逆流的位置較遠,但胃酸量不多,所以病人大多不會有胸口灼熱、火燒心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但伴隨胃酸倒流致使喉嚨發炎的可能表現,則包括喉頭異物感、聲音沙啞,若程度較嚴重也有會喘、呼吸急促症狀;若胃酸跑到氣管造成刺激,會出現慢性咳嗽現象;還有些人會有鼻塞,或是胃酸跑到耳咽管引發耳朵悶塞感,甚至積水而導致耳鳴。
因喉嚨不舒服、疼痛或咳嗽、耳鳴等表現,可能與其他疾病重疊,所以到耳鼻喉科專科診所就醫時一般應包含下列相關病史和理學檢查。
1. 詳細的病史詢問:主要症狀、合併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和頻率、喉嚨不適的程度、何時比較嚴重,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等等。
2. 詳細檢查鼻、咽、喉嚨等上咽喉呼吸道等構造,以確認是否有可見的異常,再根據症狀與理學檢查發現安排檢查幫助確診。
3. 鼻內視鏡檢查:若是胃咽喉逆流,通常便可藉由內視鏡看到胃酸侵蝕導致聲帶有水腫或產生假性聲帶溝,有時也會看到後喉頭紅腫,甚而食道入口處黏膜有增厚現象等變化。
不過,假使是觸診時摸到頸部有腫大或硬塊而壓迫到咽喉的話,會進一步做頸部超音波詳細檢查,當懷疑可能有腫瘤時則會轉診至醫院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確認。
✅咽喉逆流怎改善?日常保養做好這6招
因胃酸逆流引發的慢性咽喉炎,除了可使用醫師開立的藥物緩解不適之外,從日常生活做起更有助於改善,避免喉嚨緊繃不適。
1.吃飽飯後不要立即坐著或躺下,保持站立姿或起身散
步、輕鬆走動,可降低腹部用力導致胃酸逆流的機率。
2.不暴飲暴食,少吃過辣、過酸、過甜、過油等刺激性食
物。
3.應規律作息,並戒除吃宵夜習慣,睡前兩至三小時勿再
進食。
4.適度補充能促進腸胃機能的益生菌產品。
5.養成固定運動習慣,保持放鬆心情、充足的睡眠。
6.不碰菸、酒、檳榔,如今已知抽菸、喝酒會使括約肌變
得不易緊閉,嚼食檳榔則會讓口腔黏膜發生病變、提升
頭頸癌發生率,因而出現喉嚨相關症狀。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喉嚨卡卡、不舒服,成因十分複雜,背後也可能潛藏較為嚴重的疾病,必須經過一連串詳細的問診與檢查才能做出較正確的診斷、對症治療。因此,建議第一步需尋求具有經驗與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並盡可能至備有鼻內視鏡檢查、頭頸部超音波設備的院所診查,透過更詳細的觀察相對較能找出病灶,早日解除不適困擾。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慢性咽喉炎
#逆流性咽喉炎
#喉嚨卡卡
呼吸喘問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於挑個人少的地方去走走了❤️
上週三回診胸腔外科(其實當天只有問診,排了月底要做電腦斷層看看肺的狀況),醫師問我最近好嗎?
「都好⋯只是疫情開始後,我就不能照你的醫囑:#日行萬步 了⋯最近開始覺得不太舒服⋯」
「會喘是不是?」
「對!感覺好容易喘🥲⋯怎麼會這樣?」
「正常,妳的肺手術後需要訓練,沒運動走路它擴張不起來。這段時間我也是啊!減少了很多運動,有時候也是會喘⋯⋯」
(聽到醫師也會喘我突然被安慰了🤣)
「但還是要去走,找人少的時間跟地方。都不走還是不行的。」
—————
很多事情就是兩難。
上週我們去了靠海的地方走路,騎自行車跟走路的人雖然不少,但因為整個區域是沿海岸一條長型自行車道、人行道,大家彼此間距離都拉很開。
這週更熱了⋯所以老公找了個有樹蔭的小山丘帶我們去走路,人也相對少。雖然地方小,不到半小時就走完了,但能流流汗、動一動,還是舒服~
途中瓜瓜一直說戴口罩好熱:
「為什麼政府一定要規定我們運動也要戴口罩?」🥲🥲🥲
我說這不只是政府規定的問題,更是保護自己跟他人。我知道這樣很熱,馬麻也覺得好熱好喘,但還是要忍耐喔~
小孩是可以溝通的,重點是我們自己要以身作則。只要我們夠堅定,小孩沒什麼「口罩戴不住」的問題(就像我家絕對沒有「小孩不肯坐兒童安全座椅」的問題)。
#微解封必須在眾人能自我限制的前提下進行
不容易啊⋯但還是要一起箍住自己某部分的自由,為的是更快換來:
出國的自由
運動的自由
逛街血拼的自由
跟親友在餐廳好好吃頓飯的自由
最重要的是:
#安全大口呼吸每一口空氣的自由
㊗️週末健康平安
——————
Ps. 這兩週稍微動了動才發現:
太久沒好好運動,除了會喘、很多地方都卡卡的😖⋯但老公居然還好、都沒喊(他因為年輕時打籃球雙邊都受傷,生平最恨走樓梯,也無法從事跑步、騎車等活動)。
我想我要他乖乖補充 #UC2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是有用的😅⋯真的不要等老了才想到來顧啊!
💕我爸媽跟我們夫妻倆都在吃的UC2在社團有更多分享,可以參考看看🔜 http://bit.ly/202107悠活原力兒童系列及D3與UC2喊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