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周幼偉兒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周幼偉兒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周幼偉兒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周幼偉兒子產品中有9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台南學甲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學甲社區才藝嘉年華會李春金創意編織展作品創意十足 110.9.30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學甲社區才藝嘉年華會於三十日在學甲區豐和里活動中心登場,除豐和社區媽媽土風舞表演與慈華宮大正琴演奏外,豐和里編織達人李春金創意編織展,展出各種編織品、鑰匙圈、錢包袋、迷您動物造型飾品等等琳瑯滿目,尤其以打包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突發】黎智英犯國安法被捕!大宅直擊!“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今天時辰巳到,請為你的所作所為埋單|高Sir現場直擊10082020 黎智英及兩兒子共7人涉違《港區國安法》被捕,建設力量KOL 高松傑(高Sir)去到黎智英 何文田嘉道理道的大宅進行直播,此乃彰顯公義!非常鼓勵之舉! 打了黃之鋒等一眾...

周幼偉兒子 在 艾斯特的電影紀錄 ✨ 艾電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15:57:20

為蒼生百姓盡心盡力,為所愛之人守護諒解,為自己想做勇於實踐 ; 在無數微小時刻成就彼此未曾想像的現在,而謹記初衷並勇敢迎向未來。 ———艾影集《#機智醫生生活》Hospital Playlist,2020 #第二季即將開演 #第一季精彩回顧 ⠀⠀⠀ 從來沒有如此期盼一部影集的全新到來,直到去年觀...

周幼偉兒子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6 22:46:47

南唐三代帝王簡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魚肉丸子 「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後世郭磨的《南唐雜詠》可謂是對李煜一生評價中的精髓。文采斐然,卻出生於亂世帝王家,躊躇滿志,卻背負著承擔不起的責任。 論辭藻,李煜的詞形象生動、語淺而意深,每每拜讀,只覺口齒生香、意猶未盡。論治國,李煜才能平庸,...

周幼偉兒子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3 15:54:50

【 曾偉權病逝 】 _ 資深藝人曾偉權因肺癌病逝,終年59歲。 _ 周六(14/11)傳媒廣泛報道曾偉權的死訊,及至晚上11時,其契妹Sasa透過鄭敬基的YouTube頻道「多事男人」,發布一條長約7分鐘的聲帶,證實曾偉權日前經已魂歸天國。「各位權權嘅朋友、影迷、傳媒嘅朋友,你哋好,我係Sasa,連...

  • 周幼偉兒子 在 台南學甲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20:26:08
    有 14 人按讚

    學甲社區才藝嘉年華會李春金創意編織展作品創意十足
    110.9.30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學甲社區才藝嘉年華會於三十日在學甲區豐和里活動中心登場,除豐和社區媽媽土風舞表演與慈華宮大正琴演奏外,豐和里編織達人李春金創意編織展,展出各種編織品、鑰匙圈、錢包袋、迷您動物造型飾品等等琳瑯滿目,尤其以打包帶編織的嬰兒搖籃床,更讓與會者大開眼界。
    學甲區長張明寶指出,市長黃偉哲對於疫情衝擊下的在地藝術展覽、表演團體等相當關切,疫情趨緩後指示各區舉辦社區才藝嘉年華,讓在地藝術展覽、表演團隊得以展出表演空間,活化社區活動中心,學甲區在豐和里里長賴清田鼎力支持,辦理社區才藝嘉年華會。
    學甲區社區才藝嘉年華會,三十日上午九點在豐和社區媽媽媽土風舞隊隊長李美華與幹部莊陳惠娟帶領的媽媽粉墨登台,隨著樂曲婆娑起舞揭開序幕,接著平和里慈華宮大正琴研習學會謝春生老師帶領團隊演奏大正琴,悠揚的琴聲,增添會場的熱絡氛圍。
    編織達人李春金創意編織展,也在區長張明寶、里長賴清田、前社區理事長周素蘭等作簡單介紹後正式登場,區長張明寶提及,編織達人李春金參加社區環保編織課程後,自行摸索,將回收材料做手提袋,且再鑽研製作技巧,作品愈做愈精緻,除常見的手提袋外,更編織小錢包以及飾品等等多元,送人或自用兩相宜,讓人愛不釋手。=的價值性,真正不輸百貨公司專櫃的東西,送人、自用都很實在,老師說編織作品最難處理就是收尾的工作,要能平整又要收的漂亮,才是真功夫。展出作品包括手提袋、小錢包、鑰匙圈、菜藍、魚簍、迷您動物造型、禮籃、餅盒、貴婦籃等等數十件,作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區長張明寶、市議員陳昆和助理周正乙、里長賴清田等等對編織達人李春金栩栩如生的作品,更是讚譽有加。
    編織達人李春金憶及,她幼年在學甲區宅口長大,二十三歲那年經朋友介紹與豐和里賴三吉認識進而締結連理,婚後夫婦倆胼手胝足共創家園,育有一男二女,夫家開設雜貨店以從事養殖業,由夫婿負責養殖,她除照顧雜貨店生意,也兼作成衣代工,貼補家用,終將三名子女拉拔長大,且完成大學學業,並在教育與科技領域貢獻所得。由於兒女長大已無後顧之憂,開始參與社區活動。
    李春金說,民國八十四年間前社區理事長周素蘭開辦環保編織課程,聘請編織老師傳授打包帶編織手提袋等等。也許早期從事成衣代工,對編織有股濃厚興趣,且力求變化,課餘後自行摸索,購買相關書籍鑽研,研發各種作品,對編織悟出訣竅,除利用打包帶外,也用真珠帶編織,作品愈做愈精緻,大學畢業兒子也對編織有興趣,並一起在網路觀賞其他編織作品,且揣摩學習。尤其兒子的動物造型狐狸更是栩栩如生,她最近獲聘擔任慈福里編織課程指導老師,在教與學相長之下,透過巧手編織的作品,以不同面貌呈現。李春金說,編織作品最難處理就是收尾,要能平整又要收的漂亮,才是真功夫。值得一提的,家裡經營雜貨店,為方便夫婿批發物品編織一只置物籃,其侄兒卻認為該置物籃猶如搖籃,要求再編織一只接送幼兒方便又安全,她再用打包帶編織仿古的嬰兒搖籃,小孩睡在搖籃床很舒服,在會場展示,十分吸晴,李春金展出作品都是其精心傑作,該項展覽於十月四日前在學甲區豐和里活動中心展出,值得民眾到場細細味味。

  • 周幼偉兒子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21:00:31
    有 435 人按讚

    【寶寶10-12個月喜歡亂拿、亂碰東西怎麼辦??】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會爬會走,也開始讓人歡喜讓人憂;他開始逃離大人的掌控,爬到不該去的地方,拿不該吃的東西往嘴巴塞,時常製造驚慌;但太多限制,又怕限縮孩子的探索機會。對此,羅寶鴻老師為大家說明如何回應這年紀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助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探索環境。

    ……………

    小米媽媽
    👩:「女兒快滿周歲,她已經可以不用扶著物品站立步行了。看到孩子學會走路,我們都很開心,但也多了一個煩惱。孩子現在可以隨著她的心意活動,開始喜歡亂碰家裡的東西,我們也曾當面禁止,但她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請問該怎麼教會孩子不要亂碰東西呢?」

    ……………

    羅寶鴻老師
    🧑🏻:「探索是這個時期孩子的本能,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

    到這階段,孩子活動力又更增加一些了。身體平衡發展上,孩子已經能夠扶物站立、扶物行走,甚至能開始獨立走路;手部動作也更成熟,抓握能力越來越好了。隨著可以站立,孩子雙手不再需要用來支撐身體,因此能探索的範圍也更廣。

    很多家長在這時候就會發現孩子開始「什麼都喜歡亂拿」、「講都講不聽」,十分令人困擾。在這階段我希望家長瞭解的是:

    ⭕️ 蒙特梭利觀點

    🧑🏻:10∼12個月孩子愛亂拿東西並非「故意」不聽話或不乖
    🧑🏻:探索環境是這時期孩子的本能,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孩子在3歲以前,「先天的內在發展衝動」會比「後天培養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強,你跟他說不可以做的事,他很可能還是會不斷去做、去嘗試。不要跟這年紀的孩子生氣,因為他真的不是「故意」。

    但與其讓他漫無目的地亂抓、亂拿,什麼都跟他說「不行、不准」,不如有目標地幫助他找到一些對他發展有幫助的活動,統合他內心的發展能量。

    蒙特梭利博士給予的建議是:「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探索是人類本能,唯有透過探索環境,孩子的心智才得以建構。

    孩子這階段最喜歡探索的,就是他從出生到現在每天看到環境裡大人都在做的事。所以他最想要拿來「玩」的,就是每天我們使用的東西。

    在此,父母應該牢記一點:0 ∼3歲孩子最喜歡的並不是玩具。與生俱來就擁有探索與適應能力的孩子,內心有著一股想要融入真實生活與文化的衝動,玩具是無法回應孩子這種偉大的內在需求的。

    ⭕️ 蒙特梭利觀點

    🧑🏻:真實生活才能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豐富孩子心智
    🧑🏻: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說:「教育,即生活。」每天充斥著各種玩具但缺乏真實生活經驗的孩子,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真實生活才能豐富孩子的心智。所以,成人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要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 就必須從「允許孩子探索環境」開始。蒙特梭利博士說:「為了要滿足孩子探索與發展的需求,環境必須要預備好。」

    我兒子在這階段,最喜歡玩的就是拖把、掃把、澆水壺等,為了讓他可以安全探索環境,每天早上我都會在他起床以前先把環境預備好。例如:每天用來掃地的掃把,我會換成他專用的新掃把;拖把的頭會拆下來換一個乾淨、消毒過的;等他醒了、喝完奶之後,我就會把他帶到客廳活動墊上讓他自由活動。

    他那陣子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爬到放清潔用品的角落把拖把拖出來到客廳,然後坐在椅子上把玩。而且我觀察到在沒有人教他怎麼玩的狀況下,他也會自己玩得很有「心得」。

    他會一隻手垂直握著拖把的柄,然後轉動手腕;在轉動時拖把的毛會張開,他就會趁這時候把拖把頭蓋在地上,讓拖把毛很整齊地呈現出一個圓形。若做成功,他會露出滿足的表情、眼神散發著「我做到了」的光芒,然後再將拖把拿起來、重複練習著。等到一隻手轉累了,他就會換另一隻繼續轉。

    我觀察到:當孩子重複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會開始產生專注;在當下他的身、心、靈能量會統合起來,同時導向一個工作目標。同時,他的眼神會非常專注,綻放著生命光采。

    ⭕️ 蒙特梭利觀點

    🧑🏻:孩子看似不經意的重複行動=他正在自我建構各種重要能力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

    不懂的大人會說「孩子只是在亂玩拖把」,甚至可能會中斷孩子的活動;殊不知其實孩子正透過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自我建構著各種重要的能力—專注力、意志力、手眼協調能力、秩序感、身體協調能力。透過他自發性的活動(spontaneous activity),他也正為以後更多的生活探索、獨立自主做準備—他正在預備他的生命能力與技巧。

    成人總是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被教;但其實我們不知道原來孩子生命有著一個祕密—只要我們提供良好、豐富的環境給他,並在環境中賦予他自由,他就能透過探索環境,藉由「內在導師」(inner teacher,蒙特梭利博士以此來比喻生命的本質、自然的法則)的指引,自我建構出健全、正向的人格。

    ⭕️ Follow the Child

    為了允許孩子透過「內在導師」的指引,自我建構生命本有的發展藍圖,蒙特梭利博士告誡我們成人要「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其實孩子很多時候都比我們更瞭解他想要做的、能幫助到他的是什麼。當他在探索的時候,他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他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問題就在於:我們大人是否願意給他自由。

    如果我們能以謙卑的態度看待孩子探索,允許他自由,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在我們面前展現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做出許多我們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的事。一個1歲不到的孩子,原來能在沒有任何人教導他之下,透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完美他自身的發展;原來在那弱小的身軀裡,正隱藏著一個神聖又偉大的靈魂。

    這是我從事將近二十年幼兒教育親眼看到的事實,確實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很多家長、父母甚至幼兒園老師都「看不見」,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不相信」,所以也間接限制了孩子許多發展的可能性。

    ⭕️ 蒙特梭利觀點

    🧑🏻:這階段的自由與紀律拿捏原則:有限制的自由
    🧑🏻: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我兒子1歲前,每天玩拖把的工作週期(work cycle,意指一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換句話說,他當時的專注力已經有半小時。拖把活動結束後,他會拿掃把來玩,然後再拿廚餘桶。就這樣大概玩了三個月左右,他就逐漸不玩這些物品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內心已透過這些活動習得了各種相關的心智與技能,內在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會往下一個目標邁進。因此,大人不用擔心讓孩子這樣做會養成「什麼都愛亂玩、沒有規矩」的壞習慣。

    於是,他開始每天到戶外拿著澆水壺澆花、澆盆栽……重複練習著。到了1歲半,他每天在花園外面玩澆水,都可以專注一個多小時了。

    在這階段,我們開始讓孩子瞭解有些地方他可以自由進出與探索,但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例如陽台、樓梯間、或者是正在開火煮飯的廚房等。

    這正是透過實際生活讓孩子瞭解「自由與紀律」的開始,我們給予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我們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摘自野人出版《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 周幼偉兒子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8 21:07:58
    有 75 人按讚

    #高敏媽與直男兒
    #開學新鮮症

    開學第二周,到今天星期三為止
    高敏媽沒被直男兒的老師點名

    不僅如此
    回家乖乖做家事

    睡覺時間到了也準時上床睡覺
    不拖拉不囉嗦

    最吃驚的是,作業認真積極
    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個作業困難症患者

    天天被點名 時時被批評
    現在天天乖乖交作業

    本來準備繼續奮戰的我
    心突然冷卻了下來

    難道,我終於熬出了頭?
    這樣的好日子還真難適應😅

    .

    和幾個群友媽媽討論
    他們個個露出不失禮貌的微笑

    「啥?!你不知道嗎?這是 #開學新鮮症 啊?」

    什麼!!震驚!成為男孩媽第12年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果然道行還太淺啊!

    有個既是老師又是媽媽的群友說
    「妥妥的開學新鮮症,開學第一、兩周表現都很好,最多到第三周就會現出原形。」

    .

    #前面乖巧_後面發作

    仔細回想起來
    以前在幼兒園工作時

    也蠻多孩子有 #開學新鮮症
    開學前幾天乖巧,一切表現正常

    等到熟悉環境了
    各種狀況才開始慢慢浮現

    而且越慢發作的越可能是大魔王
    實習那年有個孩子一哭哭半年

    哭到我們班三個老師天天抱著頭
    想跟他一起痛哭😅

    最可怕的是本來已經不哭的
    又會被這孩子傳染情緒 跟著哭成一團
    怎麼哄也哄不好

    .

    #一切都是假象?

    男孩媽個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兒子安靜_必定做妖,#兒子裝乖_遲早現形

    所以
    養成居家思危,時刻警惕的好習慣

    .

    #男孩媽想活命就得苦中作樂

    果不期然
    寫這篇短文結尾時

    我又接到安親班老師打來的電話
    直男兒在補習班坐兩腳椅摔個四腳朝天

    寫完作業很得瑟地大聲唱歌
    吵得其他小朋友無法寫作業

    才剛放下電話
    天氣少女一進門又嘩啦啦細數哥哥的「豐功偉績」
    我好端端地一天要聽幾次告狀啊

    當男孩媽還真沒辦法省心
    人家我也想當一天「別人家的媽媽」
    奈何我們家的直男兒當不了「別人家的孩子」

    既然無法改變他
    只好把他的事情變成我的歡樂泉源了

    #後記

    我跟直男兒說
    我把他的事情寫在網路上

    他看完不但不生氣
    居然還非常得意地說

    媽媽,你看看你
    因為我改變文風 還贏一波人氣(?)

    說完我還沒來得及翻白眼
    他自己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一笑還停不下來 笑到直打咳
    我看了也忍不住大笑起來
    我啊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唉唉唉
    家有直男兒
    媽媽我真是氣他、愛他、又離不開他

    當媽的可能都有一點自虐性格

    往好處想
    老天爺就是知道我的個性謹小慎微
    高敏又喜歡自我設限

    所以賜給我一個如此外放的兒子
    要我此生好好修滿自己的功課吧

    .

    #照片故事:兒子七歲時,老師出了一項烘焙的功課,說是要送給辛苦的老母親,成品出來後,他說做得太美,不能給媽媽吃,拍完照馬上一大口吞下,急得勒…😆

  • 周幼偉兒子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11:06:22

    【突發】黎智英犯國安法被捕!大宅直擊!“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今天時辰巳到,請為你的所作所為埋單|高Sir現場直擊10082020

    黎智英及兩兒子共7人涉違《港區國安法》被捕,建設力量KOL 高松傑(高Sir)去到黎智英 何文田嘉道理道的大宅進行直播,此乃彰顯公義!非常鼓勵之舉! 打了黃之鋒等一眾港獨份子一巴,亦清楚告訴市民大眾守法的信息,不管你有什麼身份地位、後台有多利害,犯了事就必須付上代價,他亦留下一封"給黎智英的信",希望勸勉青少年切勿以身試法,影響一生。

    內容如下:

    黎智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今天時辰巳到,請你為你的所作所為,荼毒青少年的罪行埋單吧。

    一名小市民:KOL 高Sir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立即加入登記【*支持國安法 & 力破戴妖奸計 參與高Sir醒目選民至掂檔活動*】:https://forms.gle/Z4sMNs4srLrtE7pMA
    ————————————————————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5. 贊好高Sir微博: https://weibo.com/jackyko1109。

  • 周幼偉兒子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6-26 20:14:39

    Wong Wai Man
    這個星期日,是七月一日,回歸原來已經二十一年。
    六七年到九七年,是香港盛世巔峰的三十年,香港人過的,是流金歲月;九七是分水嶺,香港步入衰世。
    盛極而衰,這本是宇宙自然的規律。
    每逢衰世,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兩條路線,一是儒家精神的中流砥柱,明知不可為仍然挑起時代擔子的志士仁人;另一條是道家因應自然的隱逸遯世,忘記自己,忘記時代,詐醉佯狂,相忘於江湖。

    時代興衰,關鍵都是人。
    一個時代中,有人才,時代就興;人才衰落,時代也就完了。
    一個領袖,懂得賞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事業便成功;如果不認識人才,不賞識人才,不知道培養人才,事業一定失敗。

    領袖如此,政權也是如此。
    至於個人,立身出處,非常重要。你的立足點,你的追求,影響著一個時代的風氣。

    當人人都關心社會太平,百姓幸福,他們可以輔助領袖,做到時代太平,人民幸福,才飄然引退,不要名利,功成身退,不事王侯。中國歷史上很多,這是道家中的隱士。

    隱士,並非對世事漠不關心,他們在時代無可挽救時,遯世去了。但他們不是消極的逃避,他們是有意的保留一點文化血脈,培養下一代,等待創造時代的復興。

    時代興衰,始終決定於人才,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村野隱逸,當大部份人的追求,都是百姓幸福,社會安居樂業,那即使一時衰世,復興的日子也是不遠;如果人人都是隨波逐流,追求的,都是個人榮辱,即使時代未衰,沉淪之象已現。

    有記者最近訪問了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得父母代付首期之助,買了一個292呎,600萬元的劏房單位。因為地方小,他本人的雜物都要放在父母老家,但他坐在新屋廳中梳化,仍是顧盼自豪,說:
    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
    今日香港,持這看法的人很多,但最可怕的,是特區政府都是這樣看。
    所以,他們認為解決了年輕人上樓的問題,就解決了今日香港的問題。
    所以,各司官員,都在呃呃騙騙,無心施政。大小工程,蒙混過關;官商勾結,明目張膽。因為問題只在覓地起樓,人人居者有其屋,社會便相安無事。

    有陰就有陽。
    另一些年輕人,關心社會公義,對香港仍然有夢。他們抗議東北發展,衝擊議會;另一些對官僚施政失誤,走上街頭勇武抗爭;再一些乖孩子循選舉走入議會,在制度中起事……
    有些被捕重判入獄,有些逐出議會,有些被剝奪政治權利。
    強權暴政之下,他們仍然意氣沖霄漢。
    同情者不少,但訕笑者更多。
    如果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這群一無所有,判入獄留案底的年輕人,是典型的香港失敗者了。

    衰世時代,永遠有儒家中流砥柱的志士仁人,求的不是當世事功,這便是中華文化了。
    孔子學生子路,微子篇第十八,有番莽莽蒼蒼的說話。
    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某次落後了,見到一位老人家,用拐杖挑住竹籮,子路急問:
    你有看到我老師他們嗎?
    誰知老頭頂回一句:
    什麼老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淨係識吹牛那些?
    我不識你的什麼老師!
    講完低頭除草。
    子路給他的氣勢攝住,拱手站在一旁,等他忙完再問。
    黃昏日落了,老頭知道子路無飯無宿,就招呼子路回家過夜。還劏了雞款待,叫了兩個兒子出來陪客。
    第二日,子路找到孔子,報告經過。
    孔子一聽,知道老人非常人也,叫子路回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
    子路到那裡一看,人去樓空,老人一家離開了。
    子路對著空房,講出一番亂世大丈夫的道理:
    一個知識份子,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貢獻社會,是不合於義的。
    家庭有長幼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秩序。人倫的倫理不可廢,國家社會的責任如何能廢呢?
    為了潔身自愛,不和俗世合流,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像好清高,但把時代的人類大倫理搞亂了。
    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君子出仕,走入社會,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貢獻社會,行其義也,做該做的事而已。
    至於理想,不能實現,其實,早已心裡有數。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頂天立地,是春秋亂世一個人物。

    香港之所以有希望,因為仍有一群子路一般的人物。
    北京最討厭香港兩大社會活動,一是六四維園燭光,一是七一遊行。你可以不去,但不要訕笑。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貿易戰

    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