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周子瑜的故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周子瑜的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周子瑜的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周子瑜的故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25的網紅榮格讀書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麵包師傅作為台灣之光的情結反思 林建君 (Jan-jing Lin) 吳寶春的故事本身其實就反映一種身在資本主義東方社會的原型觀點:「成功」和「家族」故事或「國族」之間的捆綁。例如王建民之於台灣、林書豪之於台裔、李安之於台灣電影界、曾雅妮之於台灣高爾夫代表、電競比賽的代表隊在青少年文化中表現出...

 同時也有2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周子瑜的故事 在 INCEPTION 啟藝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4:59:55

【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POP MUSIC IN TAIWAN 】,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 Akibo ...

周子瑜的故事 在 INCEPTION 啟藝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4:59:55

【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POP MUSIC IN TAIWAN 】,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 Akibo ...

周子瑜的故事 在 INCEPTION 啟藝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4:59:55

【 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 歷經四年籌備,國內第一個紀錄華語流行音樂展覽【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POP MUSIC IN TAIWAN 】,正式登場。 由策展人梁浩軒與三位共同策展人:李明道( Akibo ...

  • 周子瑜的故事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2-14 23:19:12
    有 9 人按讚

    麵包師傅作為台灣之光的情結反思
    林建君 (Jan-jing Lin)

    吳寶春的故事本身其實就反映一種身在資本主義東方社會的原型觀點:「成功」和「家族」故事或「國族」之間的捆綁。例如王建民之於台灣、林書豪之於台裔、李安之於台灣電影界、曾雅妮之於台灣高爾夫代表、電競比賽的代表隊在青少年文化中表現出的台灣價值。覺得裡面還是有些在與政治相關(非指政黨)的東西可以結合情結(尤其是創傷感)來談。這裡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吳個人成為台灣之光的推演,一部分是從這推演而來的,對於集體英雄現象下的思考,有沒有可能再更推進一步。這些只是初步的雜感,希望可以納入更多的討論。

    首先,對吳個人的情結推演中,母親在生命中占有角色(情結)和成功(陰影)之間的張力是美的故事,但放長時間線來看,大眾流行的故事和傳統神話的不同之處在次,它並沒有一種可靠明確,可以固著特定義義上的結局和終點。甚至就成功的定義來看,當代觀點是無法跳脫對經濟(商業)之量度和英雄成就(戰績)的評斷。並且對於成功,在商業上甚至會有必須要不停領先,故事(作為品牌)才能不斷被承認。
    亦即,在回顧個人的英雄旅程,會把個人的出身、物質經濟條件和個人生命事件中挫敗視為苦難。但對於成就的肯定在於他不停的戰鬥以得到成功。
    苦難的解讀為什麼會引起共嗚,有幾點或許可以再談一下:
    之一是苦難能和集體的記憶切合,尤其是生產性的工作涉及對社會基層支持(食衣住行育樂)的想象時,這個苦難的說服力和讀者是很貼合的。證明在社會分工之下,內在自己(EGO)可超越某些困難的可能性。
    之二,無論苦難是不是真實的,是不是在媒體上都容易被塑造成一種具有動力的情結?儘管我們都知道成功是由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的基礎形成的。例如在故事裡可以說若沒有啟蒙者的引導,吳不會升起旅程使命感,若沒有物質的支持(他人的賞視和贊助,聖杯權杖方面的不乏),成功的過程能否一直持續下去。而物質的充足對比心靈上的陰影,是一則很有說服力的故事策略(英雄在困難裡成功)。
    之三,苦難是不是我們原本看到的那種樣子?例如故事裡頭對於物質缺乏的恐懼,喪失親人的所構成的陰影情節,這些總體性的構成有沒有我們可以親身檢證的部分(例如我們在社會中能否實際走進他的店,他的麵包,體會到這些總成的結果?)或是苦難在報導裡成為一種故事推進?
    我好奇的是,故事中的吳,放進政治判斷上的吳,以及真實的吳,可能都不是同一個樣子,甚至當我們在台灣之光的神話架構下談吳個人時,談的可能亦不只是吳的本身,而是一再出現的幾個元素的集結:苦難、受傷、陰影、超越和成功。
    所以當在講到這個故事的美的時候,這個美會不會對於集體本身就構成一種典律?
    從這裡應該可以再談集體推演:
    我可以理解「台灣之光」成為集體象徵,反映出對於英雄的期待和一種超越的可能性。(例如體育賽事上的戰續往往和總體體育的困境相互比較),但我也會注意到在各種版本故事之間,呈現出的一種共時現象:在政治低迷之時,體育或堪稱競爭力元素的構成性內容(例如麵包比賽或電競比賽)所推出的「台灣之光」在「政治之外的領域」,這些領域有著可計數戰續的特性,補充了集體的挫敗。
    同意跳出二元對立的觀點,也同是在各種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會有「美」的部分,但回到故事之所以浮現,不可必然的「政治」會有推進的力量,就如同這次的故事延伸出對周子瑜故事的連結,相似「受害者情境」的指認,這兩個故事的受創來源在政治上與其說是來自於國族或種族認同,更內在深層可討論的是,集體對於政治受創的反應。
    也就是說,無論對何種政治認同的人而言,吳和周子瑜的故事都可能是一種關於「受到創傷」的敘事。基於故事所具有的不停前進的歷史性,吳的故事本身的「美」,當然很難用英雄克服陰影和創傷成為台灣之光,加以化約,那表示吳本身的故事反而不重要,而背後的典律才重要?
    但吳的故事對應典律,應該會有一個辯證關係,如同周子瑜的故事也會有對當下的辯證,但兩者的辯證應會不同。吳受到的是基於商業過程中的政治指責,在這故事中覺得甚至可以把一些共時性(中美貿易、華為、疾病……等)的面向放進來談,成為對集體情結的分析。
    這裡還有一個更激進觀點可以談,若承認吳的故事很美,但在現在進行式中,這個「美」的效用能不能繼續解釋?集體情結的效用能不能交錯的對這故事引出更多觀點例如在政治指責的創傷中,吳的台灣之光敘事尚不足以平息爭議,需要由當下的集體代表之一出面,光是這個故事情節本身的物質(麵包品味、高雄、上海、職業分工、實體資源支持)和非物質(台灣之光、英雄、成功),個人(吳自己的故事)和集體(台灣目前的處境、中國的角度、麵包作為商品的角度)都可以進行更前進的討論。若要進入這種分析,主角可能不是吳本人,而是「吳寶春現象」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
    總言之,覺得略掉這些是很可惜的事,畢竟榮格在比較東西方時不免亦把冷戰(美俄關係、民主和極權、唯物和唯心)這個政治性很高的架構納進來,甚至基督教的神聖性亦有它的政治意識,只因政治而略掉這些可能的分析,會是蠻可惜的。

  • 周子瑜的故事 在 林宜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3-23 16:56:14
    有 2,532 人按讚

    本次臨時會主題為「震災重建」,議會同事王家貞議員針對周子瑜簽名桌一案提出批評,要求教育局長於週五前將簽名桌回復原狀。姑且不論該議題是否重要,其與「震災重建」議程毫無相關,於今天提出實在不恰當。

    再就該議題來說,沒錯,任何人不應破壞公物。但周子瑜當天應志工要求在桌上簽名,顯然不是破壞公物,而是賦予這張桌子特別的教育意義,善化國小可以透過這個物件,向年輕學子分享周子瑜的故事、並思考黃安舉報台灣藝人整起事件的歷史意義。

    因此,我認為善化國小收藏周子瑜簽名桌並無不妥,校方也早於日前宣布簽名桌去留交由全校師生共決,我也確信簽名桌的保存符合善化國小全體師生及家長的期待,可受全台南市民公評。

    子瑜簽名桌掀風波 綠營:不應政治化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41628

  • 周子瑜的故事 在 욱정의 한국일상/塔蘿的韓國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1-16 18:08:48
    有 44 人按讚


    一直很喜歡他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被犧牲了的周子瑜】— 鍾樂偉

    一位台灣出身,隻身走到韓國從練習生開始受訓,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到終於捱出來頭來,成為了一位當今能夠於充滿著無比競爭的韓國 Kpop 樂壇上,站得住腳在舞台上表演,可是卻只是因為在一個韓國的綜藝節目上高舉了自己中華民國的國旗,便成為了一位從台灣變節到中國大陸的「台獨狙擊手」猛烈抨擊,牽連到更多中國內地的網民群起而攻之,結果導致了那位歌手被中國內地的電視台全體封殺,最終應該韓國經理人公司之令,只能低頭向鏡頭前的廣大市民宣佈道歉:這就是周子瑜的故事。

    周子瑜在一個韓國國內的綜藝節目中,被節目中問到她是來自那個地方,而台灣的確是她出生的地方,當時她順理成章地回答說「我來自台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節目中,她沒有說過一句關於台獨的事,在她於韓國剛開始的歌手生涯裡,也未曾發表過任何對兩岸關係嚴肅的意見。當然,中國內地的評論人或網民,站於他們的位置與智慧,以任何形式詮釋或曲解周子瑜的說話與行為,亦屬他們國內的自由。只是,作為管理旗下藝人的經理人公司,其實是有權選擇是否配合那些言論,可惜,在經濟掛帥的今天,韓國的經理人公司每每只是考慮市場營利數字,當中的 JYP 尤其如是。

    2008 年開始於中國內地開設分公司後,JYP 娛樂一直力求旗下的藝人可大舉殺入內中國內地市場,以賺取更大的利潤。剛剛過去的 2015 中國內地微博頒獎之夜裡,JYP 娛樂的 2PM 歌手 Nichkhun 取得了「2015 微博男神」獎,另外,JYP創辦人朴軫永更取得了「2015 年最有影響力製作人」的大獎,可見 JYP 已對中國內地市場抱有大舉進軍發展的野心。

    其實除了 JYP,比 JYP 更早於中國內地發展的韓國 SM 娛樂,其實早已發展出成熟的中國 Kpop 商業運作模式。他們透過一些中國內地的中介音樂人,在中國內地大舉舉辦大量演唱會與明星周邊產品銷售,單是旗下的男團 Exo,於中國內地市場,一年便可為 SM 帶來超過1億收入,比少女時代與Super Junior加起來還要多。另外,2014 至 2015 年的一年間,SM 娛樂於中國內地市場,更出現了超過100%的營利增長,可見中國內地市場對韓國娛樂公司來說,就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雞。

    就是如此,便不難理解既然 JYP 娛樂前天早已發了聲明澄清周子瑜與支持台獨無關,後來又因為內地不少牽涉到與韓流有關的商品公司,宣佈與 JYP 暫停合作,結果JYP娛樂因感受到營利威脅,擔心被中國內地市場封殺,便決定在一天之內忽然要求周子瑜就她的行為公開道歉的原因。箇中,因為她的一人行為,影響到 JYP 花了多年於中國內地用心經營的市場,有機會被毀於一旦,JYP 便只能看著商機,犧牲了她的周子瑜。

    周子瑜事件發生後,韓國不少網民都大舉支持她的行為,表示不認為她有絲毫的台獨傾向。一時之間,數十年間因斷交而被撕裂了的台韓友誼,卻因為周子瑜一事而出現轉機,難得兩地人民集中站在同一陣線。可惜,今天的 JYP 的行為,卻令不少台灣人回想起早於台韓斷交前夕時,韓國方面曾承諾與中共建交後不會影響台韓關係,但結果卻是出爾反爾。當 1992 年的 8 月,當時韓國總統盧泰愚宣佈與中共建交後,卻是立即公開與台灣脫離官方外交關係,並要求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人員於 24 小時內離境外,更把原屬中華民國大使館內的資產充公接收,並轉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絕對不近人情,使台灣人深感被韓國人背叛及羞辱的處理兩岸關係手法,23 年多後再次湧現在台韓兩地人民的心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