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周姓藝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周姓藝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周姓藝人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749的網紅Ian討厭想標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兩天電影台又播了《海闊天空》,這確實是一部蠻值得看一下的中國電影。 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原名叫做《中國合伙人》,中國真的很喜歡這種樸實的片名,對比《海闊天空》,這其實證明了,電影工業乃至於整個文化產業,不是有錢就有用的,重要的是有內容跟想法。 不過台灣的電影產業現在也把這些開始丟光光,光看像...
周姓藝人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兩天電影台又播了《海闊天空》,這確實是一部蠻值得看一下的中國電影。
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原名叫做《中國合伙人》,中國真的很喜歡這種樸實的片名,對比《海闊天空》,這其實證明了,電影工業乃至於整個文化產業,不是有錢就有用的,重要的是有內容跟想法。
不過台灣的電影產業現在也把這些開始丟光光,光看像《總鋪師》這種虎頭蛇尾的電影就知道了。
把一切鋪陳非常精美,有偶像有歌舞有笑料,但到了最後,全毀在三個模仿周星馳的評審身上。
這部《海闊天空》,電影號稱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勵志故事,但是對於習慣傳媒運作的我們,對此都打上一個問號,畢竟這是一個大家都喜歡包裝的年代。
撇開這些不談,整部電影以這個題材來說,節奏算是非常緊湊,土鱉黃曉明的演技當然是可圈可點,在一片韓流夾殺的氛圍下,如果要拿同個世代,類型相似的台灣演員來比,阮經天只有笑臉,趙又廷只會演生氣,彭于晏在肌肉之外,也少了一些靈動,黃曉明可謂天菜了。
而鄧超跟佟大為加上黃曉明,這中國三大小生在戲中的互動與情感轉折,都是本戲一大賣點,坦白說,台灣要拍這種題材,要找出能讓迷哥迷妹以外的人能認同的同期小生,然後演技收放如此有層次,恐怕非常困難。
台灣戲劇與演藝工作本質上早就開始走向崩壞,台灣目前演員藝人的操作模式(強者我朋友說從某周姓藝人的經濟公司那兒聽來的),先接拍偶像劇或發片,有點知名度後,就往中國送,中國紅了一小塊,再看要不要回來顧一下台灣市場,這種只生不養的演藝模式,就只是在吃台灣演藝工作的老本,只要臉帥奶大,不再須要什麼紮實的唱功或演技就能出道,然後去中國撈錢。於是台灣檯面上只剩下一些醜怪不好笑的小咖藝人。
回到黃曉明、鄧超與佟大為,這三個人的表現奠定了這部電影賣作的基調(票房25億人民幣),表面上是當紅小生,在電影內容裡這三個人的轉折與配合相當地有層次。
成東青從一個沒有自信隱沒在另外兩人身後的農村孩子,蛻變為一個掌握大局的留學教父,王陽從一個浪漫憤青詩人,轉變為一個懂得配合這個世界與世無爭的在世隱者,孟曉駿其實是我裡面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從意氣風發到對於自我的流離失所,透過反芻自我,再次找回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
這些角色的細膩變化,都是台灣這幾年國片熱之後,本土電影抬頭後的那些作品裡很難見到的素雅。三個人彼此之間角色位置連帶情感的轉換也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部份。
最後,導演陳可辛此片能夠賣座,不外乎他選對的題材,改革開放是目前中國人最值得驕傲,台灣人最不屑一談的題材,因為這個轉折,讓台灣人的自尊心碎成土塊,約莫二十年前,台灣人還能到中國的土地上揮金如土羞辱式的旅遊,現在反過來,台灣還要拜託陸客來台消費。因為自卑與怨恨所以台灣人大多不提,於是不敢看這些失敗,只會越來越失敗。而改革開放的美好光景一搭上電影,當然會在中國轟動大賣。
其實從早期的《風塵三俠》到《甜蜜蜜》、《金雞》再到《海闊天空》,陳可辛都以一種獨特的眼光與敘事手法,說出一些別人看不到的,能引起大家共鳴的好故事,然後,能夠把這些故事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緩緩地展現出來,演進觀眾的心底。但是對台灣人來說,在民族情感之下,這部電影就顯得雷聲大雨點小,不過片中還是有很多台灣元素存在的,比方這部電影裡用的音樂,蘇芮的《一樣的月光》、齊秦的《外面的世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都是台灣土生土長的音樂作品,台灣還是有它的影響力在,但是再繼續這樣下去,台灣演藝圈只會把自己的優勢,一點點的賣給別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美國夢,那個夢將帶著我們的期待與自卑,最終也會決定我們究竟是不凡還是平凡。
周姓藝人 在 陳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早上早班的日子,自己吃自己啊,沒有便當可以po。
下午去上一個我很喜歡的老師的雕塑課(就是又有瑜珈球,又有彈力繩,又跑又跳、墊上做核心做到叫救命那種課),竟然是最後一堂課了,下週要改成階梯課。
出了健身房,直接去醫院看報告(好大的落差),結果指數還是不好看,我的「血栓值」還是超過正常標準許多,唉,各方面都已經改善了,卻來了個最恐怖的,「血栓」?就是「中風」吧.....(突然想起某周姓藝人曾哀嘆說自己隨時都可能中風....他也是免疫風濕科的病患)。
醫生問:「最近很累嗎?」「有沒有感冒?」「當然天氣變化太大也有可能」
我只說:「最近很常運動。」(可是不累啊!心情很好。)
醫生說:「一般運動可以,太激烈不行。」
(又跑又跳滿身大汗算不算太激烈?)我沒說出口。好吧,以後盡量多做靜態的運動。絕不讓自己超過負荷。
我跟三花一樣,從外觀看來,一點也不像有病的人,很難想像我已經有兩張慢性處方簽,每兩個月都要抽七管血做檢查,每七個月要到醫院住院打標靶治療的針劑,每天得服用大量的藥物,八年來我已經逐漸習慣、適應且幾乎是適應良好到以為自己快康復了,不過貓生無常,我的人生自然也無常,提著藥袋回家,傳訊息跟阿早報告,她似乎頗緊張,立馬傳了好多關於血栓的資料給我。
作為一個病人,我是最乖最合作那種(三花也是),認命、聽話、遵照醫囑,該做啥做啥,從不退縮,我所能做的也只是這樣,至於無常的部分,就不在我的能力範圍,交給命運吧!
從健身房到醫院,從醫院回家,一路上的光景,途經的人們,無論是在運動中,在公園散步,或在醫院的病榻,是兩三個不同的世界,都給予我極大的衝擊,也再次地提醒我,在能力所及的範圍,我還是希望可以善加運用我這個可用之身,可以跑可以跳的時候,想盡可能感受身體的力量,就如同2008年我生病最嚴重時關在家裡哪也不能去,羨慕人家可以跑步、練瑜珈、到處旅行,而我所乞求的也只是可以走路到附近的自助餐吃飯,買一袋蘋果有力氣提回家。
所以,如今的我很滿足,也願意盡全力珍惜所有失而復得的能力,無論生活,寫作,運動,或者去愛人,曾經被歸零的自己,現在擁有的都是多賺的。
對於未來,怕也沒用,就迎向它,見招拆招吧。
所以就擺脫了沈悶的心情,讓自己寬心、安心,照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