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附近,有沒有值得推介的口袋公園(pocket park) ?
自實施社交距離,不少人轉而到室外用膳,其中不乏走到附近公共空間的飯盒一族,而口袋公園,可謂其中總有一個喺左近的進食點,也讓人在生活的壓迫中,可以稍稍放空。
在香港鬧市旺區如中上環灣仔或油尖旺等,口袋公園或休憩處為數其實不少...
在你附近,有沒有值得推介的口袋公園(pocket park) ?
自實施社交距離,不少人轉而到室外用膳,其中不乏走到附近公共空間的飯盒一族,而口袋公園,可謂其中總有一個喺左近的進食點,也讓人在生活的壓迫中,可以稍稍放空。
在香港鬧市旺區如中上環灣仔或油尖旺等,口袋公園或休憩處為數其實不少,使用者也不少,而當中,壞的例子要比好的更多。每次路過這些空間,看到的是維修及清潔的失效,空間佈局的錯置或呆滯,場內各類型設施包括遊樂場、健身設備、桌椅及亭子的單一重複,圍欄和規則無處不在,連原意帶來生氣的花草樹木都顯得奄奄一息⋯⋯更遑論不少口袋公園其實位置甚差(例如在垃圾站或車輛頻繁的道路旁邊),或者根本談不上是「公園」了。呆板、髒亂、破落,它們就像城市中的「死場」,令人不想親近,白白浪費了珍貴的都市空間。
「口袋公園」的概念最初源自美國,早於1897年便由城市改革者Jacob Riis提出,不過美國建設小型社區公園的潮流直到1960年代才出現。戰後美國城市不斷發展,形成大量建築物密集的城市結構,費城的城市中心卻同時出現不少廢棄用地,如何改造和管理這類閒置空間便成為設計師和城市規劃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結果促成不少作為鄰里公共空間用途的小型社區公園,供居民作休憩花園、活動場地之用。「小型社區公園」的概念後來逐漸被其他城市參考摹倣,並由園境設計師Robert Zion設計成「口袋公園系統」,成為填補現代城市缺乏綠化空間的重要拼圖。
一個好公園的佈局,好壞往往是取決於公園的設計能否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以及靈活運用地型。但在公園的設計之中,應該包括建築、傢具、植物、遊樂及健體設施、涼亭、欄杆、間隔、地板物料等不同細節,並要考慮規劃、執行、維護等不同階段的工作方式。只要考慮上述各種因素,一個微小的口袋公園也可以有不同的可能。
在2019《就係香港》春季號,我們追溯本地休憩公園的規劃歷史,同時仔細檢視近100個口袋公園的Good & Bad,發掘改善香港大大小小公園質素的新可能。
#pocket park #公共空間 #社區營造 #往期回顧 #2019就係香港春季號 #2019四期訂閱
呆滯物料 在 夏綠蒂的選股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員發問:
想請問,我在看財報發生的疑問:
首先,我在尚未查新聞前先試者去找信錦2021Q1 三率三降問題。
但發現我找不太到跟新聞一下的結論(如截圖,原物料跟運送成本,工廠產能調配與遷廠)。
👉夏綠蒂回覆:
有些太詳細的,是從財報看不出來,只有會計師和公司內部知道,好比原物料進貨數量以及進貨單價,財報上只會顯示進貨的總金額,那該如何知道更詳細的狀況呢?可以寫信問問發言人,詢問是否可提供成本表,或者直接問進貨的原料是否價格上漲?因為有些檔案太機密對方不會給
然後成本上漲,有幾點地方可以初步了解,好比
(1)
在財報P18有提到:110 年 及 109 年 1 月 1 日 至 3 月 31 日之營業成本分別包括存貨跌價及呆滯損失 20,445 仟元及 1,684 仟 元 。
今年第一季的存貨跌價損失增加不少,這也是成本提高的原因之一。
(2)
一樣是P18頁的存貨
製成品和原物料增加,要不就是賣不出去囤貨,要不就是有訂單所以先備貨,這個可以搭配新聞以及詢問發言人去佐證。
新聞提到原物料成本上漲,而財報上真的也原料金額提高,怕會一直上漲所以公司先買多一點,這點可佐證新聞所述。
"工廠產能調配與遷廠"這類從財報上無法直接看出,只能去看不動產附註,是否有新增設備等等,要確認的話可以聽法說會或是寫信問發言人。
基本上新聞的東西不是不可以信,有些客觀的事實依舊可以參考,如果是營收預估、股價預測就不要看。
呆滯物料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你附近,有沒有值得推介的口袋公園(pocket park) ?
自實施社交距離,不少人轉而到室外用膳,其中不乏走到附近公共空間的飯盒一族,而口袋公園,可謂其中總有一個喺左近的進食點,也讓人在生活的壓迫中,可以稍稍放空。
在香港鬧市旺區如中上環灣仔或油尖旺等,口袋公園或休憩處為數其實不少,使用者也不少,而當中,壞的例子要比好的更多。每次路過這些空間,看到的是維修及清潔的失效,空間佈局的錯置或呆滯,場內各類型設施包括遊樂場、健身設備、桌椅及亭子的單一重複,圍欄和規則無處不在,連原意帶來生氣的花草樹木都顯得奄奄一息⋯⋯更遑論不少口袋公園其實位置甚差(例如在垃圾站或車輛頻繁的道路旁邊),或者根本談不上是「公園」了。呆板、髒亂、破落,它們就像城市中的「死場」,令人不想親近,白白浪費了珍貴的都市空間。
「口袋公園」的概念最初源自美國,早於1897年便由城市改革者Jacob Riis提出,不過美國建設小型社區公園的潮流直到1960年代才出現。戰後美國城市不斷發展,形成大量建築物密集的城市結構,費城的城市中心卻同時出現不少廢棄用地,如何改造和管理這類閒置空間便成為設計師和城市規劃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結果促成不少作為鄰里公共空間用途的小型社區公園,供居民作休憩花園、活動場地之用。「小型社區公園」的概念後來逐漸被其他城市參考摹倣,並由園境設計師Robert Zion設計成「口袋公園系統」,成為填補現代城市缺乏綠化空間的重要拼圖。
一個好公園的佈局,好壞往往是取決於公園的設計能否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以及靈活運用地型。但在公園的設計之中,應該包括建築、傢具、植物、遊樂及健體設施、涼亭、欄杆、間隔、地板物料等不同細節,並要考慮規劃、執行、維護等不同階段的工作方式。只要考慮上述各種因素,一個微小的口袋公園也可以有不同的可能。
在2019《就係香港》春季號,我們追溯本地休憩公園的規劃歷史,同時仔細檢視近100個口袋公園的Good & Bad,發掘改善香港大大小小公園質素的新可能。
#pocket park#公共空間#社區營造 #往期回顧 #2019就係香港春季號 #2019四期訂閱
呆滯物料 在 smit採購協會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呆滯廢料處理請循合法管道處置,否則將惹刑責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