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吸食毒品的後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吸食毒品的後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吸食毒品的後果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鴉片戰爭日誌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鴉片販子面臨的另一項指控是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走私。1831年7月《廣州紀事報》曾刊登了一位讀者的來信。這位讀者認為,從事鴉片走私的來華英商要有羞恥感,「我們英國商人在善於思考的公眾面...
吸食毒品的後果 在 勳哥ㄍ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3:05:47
☠️🍄 近來新興毒品樣態都很有創意,除以市售即溶包產品改裝或變裝外,也有獨樹一格的客製化包裝,軟糖、巧克力、果凍、梅錠等新型態摻混毒品,外觀與內容物都與一般休閒食品相近,兒童及青少年一旦誤食,將造成嚴重後果。 在娛樂場所特別容易接觸到這些新興毒品,食藥署特別提醒,當我們進到娛樂場所,感覺到頭暈、...
吸食毒品的後果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14:23:15
#鴉片戰爭日誌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7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傳教士對鴉片貿易的譴責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鴉片貿易造成的後果阻礙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而為數不多的英美商人反對這一貿易則主要是從道德的角度出發的。堅持不從事鴉片貿易的美國奧立芬商行,...
吸食毒品的後果 在 艾米希莉的啃書觀影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55:51
*⠀ [Netflix 影集 - 白線 White Lines 第一季 ]⠀ .⠀ 🔺完整影評詳見主頁部落格連結!⠀ .⠀ ⠀ ▮令人無法想像的黑暗結局⠀ ⠀ 畢竟《白線》是由《紙房子》主創所打造的全新犯罪懸疑劇,多少會對劇情抱持著一點期待,不過《白線》的鋪陳手法卻比《紙房子》要繁雜許多,儘管故事主...
吸食毒品的後果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8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鴉片販子面臨的另一項指控是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走私。1831年7月《廣州紀事報》曾刊登了一位讀者的來信。這位讀者認為,從事鴉片走私的來華英商要有羞恥感,「我們英國商人在善於思考的公眾面前越少突出鴉片貿易越好」,因為這種貿易標誌著「道德上的墮落和病態」。[18]《廣州紀事報》在發表這篇唱反調的讀者來信時,加了一個和來信一樣長的編者按予以反駁。後者認為,只要在中國進行的鴉片走私不觸犯英國的法律就不必在意。這種觀點,後來在1840年被另一位鴉片貿易辯護者加以發揮。這位作者首先認為,「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人,將鴉片運進中國,而且是在政府沉默的、幾乎是公開的同意之下進行的」,因此,「運送」鴉片並非走私,「不應得到這種汙名」。[17](PP54-55)在鴉片利益集團看來,不僅英國鴉片販子不是走私犯,甚至中國鴉片販子的走私罪名也是很輕微的。
面對英國公眾對鴉片貿易日益高漲的譴責,鴉片利益集團找到的另一塊擋箭牌,就是長期代表英國政府控制著殖民政府的東印度公司從鴉片貿易中也攫取了巨大利益。的確,東印度公司雖從1799年起禁止其船隻攜帶鴉片到廣州,但它作為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代理人,卻控制著鴉片的大部分來源,並對當時印度一些自由邦的鴉片徵收大量過境稅。為了使這一來源穩定並擴大,東印度公司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鴉片生產的環節。它向印度農民提供種子和貸款,對鴉片生產與銷售實行壟斷。根據需要,東印度公司還強迫印度農民種植罌粟,再將低價從農民手裡收來的鴉片高價拍賣,獲取暴利。東印度公司通過投資和拍賣鴉片可獲得超過其投資一倍的利潤,是印度煙農收入的3倍。(1)
英印政府從鴉片貿易得到的收入,已有多種統計。鴉片戰爭前夕廣州報紙披露的數字是,英印政府從鴉片專賣獲得的利益,是每年8459425盧比,或是981293英鎊。[20]印度學者譚中的統計顯示,從1801到1840年,孟加拉殖民政府從鴉片得到的財政收入為366161809盧比,[21](P88)將近1.5億西班牙元,這個數字還可以折合成1億兩有餘的白銀。其中,在鴉片貿易急劇膨脹的1830年代,該政府平均每年570多萬元的收入來自鴉片貿易。除此之外,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貿易也與鴉片貿易密不可分。它在1834年前,通過出售期票換取鴉片販子手中的白銀,再購買茶葉等運回英國。1834年之後,它在廣州的「財務委員會」則向鴉片貿易投資。所以說,這個公司實際上是鴉片利益集團最為核心的力量之一。
不斷地將它與鴉片貿易的密切聯繫告訴公眾,是英國鴉片商說服英國政府支援他們的一種頗有效率的方法。在英商的輿論工具和其他出版物中,對這方面情況的論述隨處可見,因為這是來華鴉片販子從事鴉片貿易的一種「理由」。故在1839年,當孟加拉英印政府中有人建議,為了道德原則而放棄鴉片生產時,《廣州紀事報》立即憤慨地予以長篇抨擊,指責「一群虛偽的政治道德家,以任何國家政府都不曾依據的理由為基礎,強烈要求放棄(鴉片)生產。……世界上有哪個政府會在一種錯誤地理解、錯誤地解釋的道德的基礎上,曾經放棄,或將會放棄一種對國家的開支必不可少的財源?」(2)
這段文字表露了鴉片貿易辯護者的內心世界。作者的邏輯很簡單:不要談什麼道德,只要看利益,沒有一個國家按照道德原則確定自己的政策,英國人如果基於道德原因而放棄鴉片生產,將是愚蠢的。同樣,要他們放棄鴉片貿易,也是基於「錯誤的道德基礎」上的主張。
四
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在遠離廣州數萬里之遙的倫敦也同樣進行。隨著鴉片問題的日趨擴大,英美社會那些懷有道德心和正義感的人士,也日漸關注這一問題。當時廣州的報紙報導說,「在英國和美國,反對鴉片的宣傳鼓動業已興起,這兩個國家都出版了大量反對這一貿易和吸食行為的出版物,人們還出獎金徵集反對鴉片的最好論文。」[22]在英國的鴉片利益集團和具有道德感的反鴉片團體之間,也很快出現了關於鴉片貿易問題的論戰。
關於在英國發生的鴉片問題的爭論,這裡無法進行詳細論述,僅對可以代表反鴉片力量的地爾窪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和為鴉片利益辯護的撒母耳·沃倫的《鴉片問題》的論點分別作些介紹。
地爾窪(AlgernonSydneyThelwall)是英國的一名傳教士。他的名字在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並不陌生,因為他作為英國反鴉片人士的代表,出版了著名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TheIn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其他中國出版物提到過這本書,書名譯為《鴉片論》。這本長達178頁的小冊子內容豐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將與鴉片貿易有關的資料加以整理,主要有:各家對鴉片毒性的論述;英國的鴉片生產和對華鴉片輸出情況;對華鴉片貿易方式;中國政府對鴉片貿易以及對英人的看法。在將這些材料系統地加以整理後,地爾窪要求英國公眾作為「陪審團」,對鴉片問題進行裁決。他認為英國人民的裁決將會證明他的觀點:「作為興奮劑或奢侈品吸食的鴉片,是一種使嗜好者的心靈、身體和財產走向毀滅的毒藥……這種毒藥被我們在東印度的同胞走私到中國,直接地、系統性地違犯並挑釁人類和上帝的法律,並證明中國政府將我們從愜意的、與其巨大的人口進行無限制的商業交往中排斥出去的行為是正當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我們複雜的仇恨、猜疑和蔑視,對待我們蓄意的傲慢和侮辱,都是合理的。」[23](PP129-131)地爾窪要求英國公眾認真思考這些事實,並起來「抗議或阻止這種大規模的謀殺行徑」,「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不抗議這種罪行———如果你不竭盡努力阻止他們———你就以自己的方式成了他們的夥伴,並(因你無心的默許)成為你的同胞緘默的同謀。」[23](P133)
這本小冊子的第二部分是地爾窪關於鴉片貿易的進一步評論。他認為英國人從事的這種集體犯罪,玷污了英國作為一個基督教國家的榮譽和尊嚴,而中國禁煙政策對於英國這樣的基督教國家來說是一種嚴重考驗。[23](PP140-143)他再次重申,在華英人所控訴的他們在中國所受的種種「冤情」是鴉片貿易的後果這一觀點。[23](P139)地爾窪認為鴉片貿易表明還有更為值得深思的東西。對鴉片貿易這一罪行的反省「引導我們去考察我們對待印度人和中國人的整個行為」,進而思考英國人在東方犯下的「每一種罪行」;[23](PP148-153)英國人在鴉片貿易的狂熱中表現出來的「犧牲一切去滿足貪欲」的精神特質,既使他們在將近200年的時間裡未能成功地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也使他們陷入到瘋狂進行鴉片走私的道德低谷,而「鴉片貿易的罪行在與中國人交往的過程中被當作我們的行為與性格的樣本」,這是英國人在對華交往中所遇困難的原因所在。[23](PP153-158)應該說,地爾窪揭示了英國鴉片商那種「犧牲一切去滿足貪欲」的特點,的確在較深的層次上挖掘了鴉片問題的本質。
作為一名神職人員,地爾窪的言論可以說代表了基督徒的道德和良心,理應得到尊重。他的呼籲在英國社會也得到了熱烈回應,一時間湧現了大批的地爾窪擁護者。在1839-1840年,大量討論鴉片貿易是非的小冊子問世。以《對華鴉片罪案》為開端,在英國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關於鴉片問題的討論,也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聲討鴉片貿易的社會氣氛。1840年2月13日,在英國政府加緊策劃侵華戰爭之際,倫敦的一批反鴉片人士成立了一個反鴉片協會。該協會在成立會議上通過了幾項決議,包括:「英國商人對華鴉片貿易侵犯了中華帝國的法律,為此目的在英屬印度公開進行的鴉片種植損害了英國的聲譽,對基督教的品格造成傷害」;同時,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也是非常有害的,它干擾了英中之間的合法貿易,使這一貿易陷入危險;為此,應立即採取措施,在英國發起各種形式的反鴉片運動。[24]
但是,鴉片利益集團也不乏支持者,這些出版物中也包括為鴉片貿易辯護的作品,他們與反鴉片人士之間的交鋒,構成了鴉片戰爭前夕英國社會一場道德與利益之間的論戰。
在反對地爾窪觀點的人士中,撒母耳·沃倫(SamuelWarren)是比較突出的一位。他的《鴉片問題》(TheOpiumQuestion)也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作於1839年底,在次年1月又進行了一些補充。它的主旨,是論證英國政府必須為義律繳給林則徐的2萬多箱鴉片承擔賠償或索賠的責任。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鴉片貿易的性質及評價的問題。由於站在鴉片利益集團的立場上,沃倫在談到地爾窪的書時說:「它對這一問題似乎確實採取了一種狹窄的、片面的觀點;完全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實和由此可以產生的推論,而這本來是他和英國公眾都應明確予以關注的。」[25](P62)
沃倫認為地爾窪和反鴉片的英國公眾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實」。首先,中國政府和道光帝反對鴉片貿易,是為了中國的財政考慮,而不是為了道德問題。[25](P64)他引用了大量上諭和奏摺,來證明白銀問題才是禁煙的真正原因,而這又是不懂「政治經濟學」的結果。[25](PP72-73)其次,英國鴉片商人並非「走私者」。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廣州紀事報》的觀點一樣,沃倫認為「走私者」的定義不符合那些「最為傑出的英國商人———他們的名字在大不列顛、在印度,簡言之,在世界上每一個知道商業精神、榮譽和創新精神的地方都會受到尊重」。[25](PP77-78)他認為英商的行為都是在中國政府瞭解的情況下進行的。再次,鴉片不應僅僅被看作毒品,相反,「鴉片擁有最為不可估量的藥用品性」。而且它對中國人的毒害並非特別嚴重。在他看來,「我們在三億五千萬中國人中銷售的2、3萬箱鴉片,所產生的身體痛苦,決不會比在我們這個道德高尚的、幸福的國家公開地、不受指責地銷售的烈性酒所產生的痛苦多。」[25](P85)第四,對於地爾窪和其他人對英印政府策劃和管理的英屬印度的鴉片生產所產生惡果的抨擊,沃倫也進行了否認。[25](PP87-91)從這些方面來看,《鴉片問題》是一本全面反駁地爾窪的《對華鴉片貿易罪案》的作品,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鴉片利益集團對於鴉片生產和鴉片貿易的辯護。
無論在廣州還是倫敦,這都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辯論。即是說,良心和道德並沒有從實質上影響鴉片貿易。就在英美反鴉片勢力起而抗爭之時,對華鴉片輸出仍在急劇增長之中。這個事實說明,傳教士們引為自豪的基督教道德,在鴉片利益面前是蒼白無力的,巨額利潤的誘惑使鴉片販子克服了對上帝的敬畏。《廣州紀事報》的一位作者厚顏地寫道:「在商業上正確的東西在道德上就不會錯:這是倫敦的一位商人領袖最近確立的基本準則」,(1)集中表達了鴉片販子的價值觀。在這場道德與利益的較量中,後者明顯占了上風。當英國炮艦在中國海岸挑起鴉片戰爭後,甚至一向譴責鴉片貿易的英美傳教士也放下他們一度認為至關重要的這場爭論,而將其輿論的矛頭對準他們原本認為較有道德的清政府。不過,儘管如此,在1830年代發生的這場道德與利益之爭仍然有其意義。它使肆無忌憚的鴉片貿易受到道德原則的鞭笞,使其骯髒的面目暴露在英美民眾的視野之中。在鴉片戰爭的硝煙散盡之後,英國正義輿論繼續對鴉片貿易進行撻伐。而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的反鴉片行動,在晚清時期迄未中斷,並在19世紀末匯為頗具規模的社會運動,對煙毒氾濫的中國社會形成值得重視的影響。」
註解:
[18]Veritas,TotheEditoroftheCantonRegister[N].TheCantonRegister,August2nd,1831.
[19]OpiumTrade[N].TheCantonRegister,August2nd,1831.
[20]OpiumMonopoly[N].TheCantonRegister,December3rd,1839.
[21]TanChung,ChinaandtheBraveNewWorld,AStudyoftheOriginsoftheOpiumWar(1840-42)[M].Durham,NorthCarolina:CarolinaAcademicPress,1978.
[22]TheOpiumTrade[N].TheCantonPress,January18th,1840.
[23]A.S.Thewall,TheIn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M].Wm.H.Allen&Co.,1839.
[24]Opium[N].TheCantonRegister,June9th,1840.
[25]SamuelWarren,TheOpiumQuestion[M].London:JamesRidgway,1840.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吳義雄:《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吸食毒品的後果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7日
地點:廣東省城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傳教士對鴉片貿易的譴責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鴉片貿易造成的後果阻礙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而為數不多的英美商人反對這一貿易則主要是從道德的角度出發的。堅持不從事鴉片貿易的美國奧立芬商行,其主要成員是大衛·奧立芬(DavidW.C.Olyphant)和查理斯·經(CharlesW.King)。他們都是懷有強烈道德感的商人,也是基督教新教對華傳教活動的積極贊助人。該行在1836年捐出100英鎊,徵求研究鴉片問題的優秀論文,引起了輿論界的矚目。查理斯·經在為徵文寫給《中國叢報》的長信中指出,發起此一活動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容忍因義士將鴉片粉飾成「無害的奢侈品」。他認為對於基督徒來說,在鴉片貿易問題上「洗手不幹」是不夠的,還應該「通過正當手段阻止這一邪惡」。因此,他們希望有人能對鴉片貿易的政治、經濟和道德後果作出透徹的研究。[7](PP413-418)
對於《中國叢報》和奧立芬商行等的批評,鴉片販子及其喉舌盡可能地予以反擊。《廣州紀事報》編者辯解說:「我們認為,中國的鴉片貿易,無論好壞,在印度商人群體的利益方面,和在中國人的品味方面,都具有強大基礎。」即使是「具有高超知識和純潔的宗教」、不斷取得「觀念的進步」的西方世界,也是「陷溺於暴力和淫欲」的,因此,「我們真的應該停止指責這種中國人惟一的奢侈」愛好。他露骨地說,「只要中國人的這種品味繼續存在,只要印度的(鴉片)生產還在準備滿足這種品味,就不會缺少販賣這種藥物的手段」;即使廣州外商停止「服務」,還會有「其他更無良心的人」取而代之。(1)與此同時,《廣州週報》的編者則認為奧立芬商行的孤軍奮戰是不會有結果的,即使當時廣州的外商放棄鴉片生意,也會有其他人來接手。他認為「中國吸食者才是(鴉片問題的)直接原因」,只要他們的這種「品味」還存在,「恐怕任何制止這一貿易的外部措施都無法奏效」,因為商業法則是,「只要存在需求,就不會缺少滿足這一需求的企業」。(2)這兩份報紙都回避了鴉片貿易與基督教道德相衝突的問題。《廣州紀事報》在1840年2月發表了將近4個版面的文章,對查理斯·經的一封抨擊鴉片貿易的公開信進行反批評,嘲笑他懷著「基督徒的貞潔」將鴉片問題作為「困難的道德問題」,還說查理斯·經「並不像鴿子一樣純潔」。[8]
為了使鴉片貿易在道德譴責面前顯得具有歷史的合理性,鴉片販子及其喉舌的一種辯護策略,是聲稱這種貿易符合用西方文明戰勝中國排外政策的進程。他們強調,由於清政府的對外政策,他們無法在正常貿易中獲益,「英國貿易商和製造商都不可能從中取得利潤,他們在廣州的代理人也無法取得任何令人滿意的結果,故這個貿易是不可能維持的」,這樣,鴉片貿易就「成為讓自由貿易商承擔合法貿易的負擔的主要途徑」。[9]他們還認為,鴉片問題誠然造成了許多罪惡,但「這是中國人為其排外的與世隔絕的政策所遭受的懲罰之一,因為如果他們不對貿易橫加措施眾多的限制,那麼這個國家的合法貿易就會更為穩定,人們就會轉而避開變化莫測的鴉片市場的風險。」[10]他們宣稱,「所有受惠於鴉片貿易的政府和群體」,應向中國政府正式遞交一份宣言書,告訴道光帝,「鴉片吸食惟一可行的治療方法是將所有的中國港口開放,使整個國家成為國際大道:新的觀念,新的需求,在大眾之中潛藏的未知活力的激發,將最終糾正這種惡癖。」[11]這種奇特的「觀念」,意在用「中國的開放」這樣一個西方長期的憧憬來掩蓋鴉片貿易的邪惡本質。鴉片販子首先要面對道德譴責,是因為鴉片作為一種毒品,給吸食者帶來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毀滅。清政府早在1799年就將其確定為害人的毒品加以禁止,中國民間也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於這種毒品的抗議與憎恨,這都是人們熟知的事實。在英國,將鴉片作為毒品看待,也是一種普遍的認識。[12](PP1-23)曾任東印度公司廣州特選委員會主席的馬治平也說過,「除了少量當作藥物使用的情況外,鴉片只能被看作一種致命的毒品」。[13](P22)英國人湯瑪斯·德·昆西(ThomasdeQuincy)的《一個英國癮君子的自白》(ConfessionsofanEnglishOpiumEater)於1821年在英國發表,《中國叢報》在1840年7月將其重新發表。該文通過作者的切身經歷,詳細描述了他成為一個鴉片癮者的過程,證明了鴉片對人身心的摧殘,是一篇具有廣泛影響的文章。《中國叢報》還發表了其他一些文章證明鴉片的毒品特徵。當時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說明了鴉片的性質。1834年,一位叫派勒梯耳(M.Pelletier)的化學家報告,在鴉片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晶體成分,他稱為「類嗎啡」,儘管結構與嗎啡相似,但化學性質則不同;它在人體組織中具有「顯著的活性,只要很小的劑量就能殺死一條狗」。(1)
這些都說明,在鴉片販子們大肆向中國販運鴉片時,中外公眾已經證明、或者說相信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毒品。但鴉片利益集團卻試圖在輿論上消除這種「瑕疵」。要洗脫自己的惡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證明鴉片並非毒品,或者至少不是應該受到特別譴責的毒品。鴉片販子們常常提出的一個理由,就是鴉片問題在中國就像嗜酒問題在西方國家一樣。1840年,一位匿名鴉片販子在《廣州週報》上發表了一封幾乎整整兩版的公開信,為鴉片貿易進行系統的辯護。其中一個主要論點,就是將吸食鴉片說成是一種「嗜好」。按他的這種說法,對中國社會來說,吸食鴉片的後果甚至好於嗜酒,中國吸鴉片者「就像我們具有紳士風度的飲葡萄酒的人」;「通過對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和他們的貿易體系的瞭解,我長期以來得到的結論是,我們進行的鴉片貿易是無罪的,就像對其他國家販賣烈酒一樣。」[14]還有人辯解說,「幾乎所有運到中國的鴉片都是當作奢侈品來使用的……它也是中國藥方中的一味,就像在歐洲一樣,被中國醫生稱為藥材。同樣眾所周知的是,歐洲的演說家、佈道人、教師,偶爾也會求助於鴉片酒。因此鴉片並非『十足的髒物』,它的效果也並非總是有毒的,如果說它有時毀滅生命的話,它有時也拯救生命」,(2)因此不應加以批評。
同時,在印度,也有一些學者試圖證明鴉片不僅無害,而且有用。名字也叫斯圖爾特(Dr.Stewart)的孟買免疫總監于1838年在加爾各答發表了他的研究報告,宣稱鴉片的藥物作用已經得到證明,它在治療瘧疾方面「很成功」,甚至比奎寧還要好;鴉片中含有的嗎啡,具有鎮靜和催眠作用;鴉片中的另一種成分鴉片寧「即使有毒也是極輕微的」,用來治療英國瘧疾,「顯示出非常好的療效」。(3)1840年,斯圖爾特的另一份研究報告再次證明了這些論點,認為只要劑量適當,鴉片寧能改善所有的分泌機能,而且對於「毛細血管具有同樣的作用」,能「支撐生命力」,故「對人類事業有巨大的好處」。[15]
斯圖爾特證明鴉片的藥物作用,也許具有科學根據。但他的報告卻完全忽略了鴉片對人體的毒害作用,而是著重強調鴉片甯的有益無害。沒有證據表明他的這些試驗和結論是否鴉片利益在科學領域的反映,但他的結論及其明顯的傾向性,卻被鴉片販子及其媒體所利用。他的報告都在支持鴉片貿易的《廣州紀事報》上轉載。
然而,似乎公眾並不接受這種「科學成果」,在英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抗議鴉片貿易的行列。鴉片販子的媒體於是注意到另一個對他們有利的「研究成果」———茶葉是毒品。如果能證明茶葉是毒品,那麼歐美很多人的飲茶習慣就與中國癮君子吸食鴉片沒有什麼區別,因此鴉片貿易就不是特別道德敗壞;如果鴉片貿易仍然被認為不道德,則大量中國茶葉出口到歐美的事實,就構成一種惡的平衡。這種「成果」也刊登在《廣州紀事報》上。據稱,波士頓的一個營養學家阿爾考特醫生(Dr.Alcott)證明茶葉「本質上是毒品」,其毒性可以「毀壞人體的活力屬性和活力機制」。[16]更為聳人聽聞的實驗結果是由紐約的波德爾醫生(Dr.Burdell)得出的。他報告,茶葉熬出的汁能很快殺死鳥、貓和兔子。《廣州紀事報》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告誡說,英國婦女大約每3個月要喝一磅茶葉,其中所含的毒素,可以殺死17280只兔子或10860只貓。[16]
除了以英國和印度的「學術成果」證明鴉片無害外,鴉片販子的另一種辯護途徑,是指出英國社會也存在鴉片問題,但人們卻採取了寬容態度,因此,並非只有來華英商才是應該被指責的物件。1840年,由匿名廣州英商所寫的一本《英國對華事務管理評論》在倫敦出版。作者為了說明中國的鴉片問題並非值得特別關注,進行了一系列的計算。據他提供的數位,按中國人的吸食方式,則1836-1837年度,中國約有鴉片吸食者1426113人,相當於總人口的1/245;而在1839年的英國,將41671磅的進口數量減去正常藥用的數量,尚餘20835磅,是用來吸食的,再按照英國式吸食者的標準,計算出大約有399575人吸鴉片,相當於當時英國人口的1/62。結果是:英國吸食鴉片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是中國的4倍!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比中國人的情況更嚴重」。[17](PP46-48)既然大家都看到,在英國,鴉片並沒有構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那麼,所謂「鴉片毒害中國人」的說法,顯然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人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呢?———這就是作者希望讀者得到的印象。他希望用這種隨意計算出來的數字,來掩蓋中英鴉片問題的不同性質,以減輕對華鴉片輸出的罪孽。」
註解:
[7]CharlesKing,PremiumforanEssayontheOpiumTrade[J].TheChineseRepository,vol.5.
[8]Mr.King’sLettertotheBritishChiefSuperintendent[N].SupplementtoTheCantonRegister,February18th,March10th&17th,1840.
[9]EnglandandChina[N].TheCantonRegister,June2nd,1840.
[10]Formosa[N].ChineseCourierandCantonGazette,March22nd,1832.
[11]Opium[N].TheCantonRegister,August14th,1838.
[12]A.S.Thelwall,TheIniquinitiesoftheOpiumTradewithChina[M].London:Wm.H.Allen&Co.,1839.
[13]AnthonyAshleyCooperShaftesbury,SuppressionoftheOpiumTrade,theSpeechoftheRightHon.LordAshley,M.P.,intheHouseofCommons,onTuesday,April4,1843[M].London,HoulstonandStoneman,1843.
[14]TheOpiumTrade,ToJohnHorsleyPalmer[N].TheCantonPress,January18th,1840.
[15]Dr.Stewart’sReport,Calcutta[N].TheCantonRegister,May26th,1840.
[16]Tea,aPoison[N].TheCantonRegister,July14th,1840.
[17]Anonymous,ReviewoftheManagementofOurAffairsinChina,sincetheOpeningoftheTradein1834[M].London:Smith,ElderandCo.,1840.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來源:
吳義雄:《基督教道德與商業利益的較量——1830年代來華傳教士與英商關於鴉片貿易的辯論》,《明清海防研究》第一輯,網址:http://www.ypzz.cn/f/news-xs?p=8ec18e35918845798b31412fc6ca90bc-c0927d419d9844c5b32924b4856f9887)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吸食毒品的後果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濫用藥物年輕化!國衛院:娛樂用愷他命 三年內再犯率近四成】
2016年震驚社會的「W飯店毒趴」,派對中提供搖頭丸、一粒眠、K他命等10種不同成分的毒品,郭姓小模服用多種毒品神智不清,之後重度昏迷,卻被同行友人丟包醫院不幸喪命。根據法醫檢驗,郭姓小模遺體中有多達9種非法藥物的反應,確定其死因為多重中毒休克,併發橫紋肌溶解症及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註1】
■別碰毒品! K他命(愷他命)使用再犯率近4成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會用K他命來開趴,而這種藥物一開始是拿來做為麻醉用,現在卻被當成娛樂性藥物,但專家研究指出,三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將近四成,而且有女性使用了K他命後,非自然死因多達19倍,一時助興可能會賠上性命。
【國衛院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說:「情緒不太好他要用這個藥,可是事實上呢,它更容易引發這麼多複雜的死因,而且很容易死於自殺。」檢警在邊境查緝大量的新興毒品,包括K他命,但還是不少年輕人,誤以為K他命沒有危害,被拿來娛樂助興,但醫師指出吸食K他命,會影響腦部智力、膀胱萎縮,等永久性的身體傷害,長期濫用難以戒除,恐怕得尿布不離身。
研究數據更顯示,K他命又叫「愷他命」,是一種解離型麻醉藥,藥退後會產生幻覺,使用者,三年內再犯率高達39.5%,而且如果是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非自然死因多19倍,輕生機率更高達31.4倍。【註2】
■愷他命(Ketamine)
▶毒品特性:新興影響精神物質
▶俗名:卡門、K他命、K仔、Special K、Cat Valium
▶類別:中樞神經抑制劑(其他類)
▶毒品級別:第三級毒品
▶醫療用途:手術麻醉
▶娛樂使用愷他命,後果很要命
Ketamine(愷他命、K他命)俗稱K仔、Special K或K,為非巴比妥鹽類之麻醉劑,與PCP(Phencycline)同屬芳基環己胺類結構,是一種用於人或動物麻醉之速效、全身性麻醉劑,會使病人產生與現實環境解離(dissociative)的麻醉作用。
▶危害性
使用愷他命較常見之副作用為心搏過速、血壓上升、震顫、肌肉緊張而呈強直性、陣攣性運動等。Ketamine之藥效可維持1小時,但影響吸食者感覺、協調及判斷力則可長達16至24小時,會使專注力、學習及記憶力受損,並可產生幻覺、錯亂、意識模糊、噁心、嘔吐、複視、視覺模糊、影像扭曲、暫發性失憶及身體失去平衡等症狀。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及心理依賴性,造成強迫性使用,且不易戒除。
最近研究顯示濫用愷他命,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使膀胱壁纖維化增厚,容量變小,產生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下腹部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甚至須進行膀胱重建手術。【註3】
■國衛院:娛樂用愷他命,三年內再犯率近四成
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21/01/25宣布「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為堅主任、與臺大、台北大學合作,追蹤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愷他命初犯者的結果顯示,三年內毒品使用再犯率達39.5%,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達10倍以上。
其中女性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的非自然死因的標準死亡比為19倍,自殺更是高達31.4倍。國衛院呼籲年輕人千萬別好奇地將愷他命當娛樂用。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Addiction【註6】。
■愷他命的主要作用
愷他命是腦中NMDA受體的拮抗劑,是一種解離型麻醉藥。這種解離效用,常令患者在清醒後抱怨有不愉快的夢、意識模糊、幻覺等現象。
國衛院指出,愷他命的麻醉安全係數相對較高,迄今仍用於戰場或災難現場的緊急手術,為聯合國認定的一種必需藥品。但從2000年後,隨著年輕人銳舞派對(又稱銳舞和狂野派對)潮流的盛行,愷他命開始被當成娛樂性藥物使用,尤其是在東亞地區。因此,愷他命變成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成癮性藥物管制上極大的挑戰。
■研究發現,愷他命娛樂性使用有增加的趨勢
台灣從2000年初期開始,從一系列研究中發現,愷他命娛樂性使用有增加的趨勢。起初政府將愷他命列為第三級毒品予以管制,但是由於使用者日眾,在2009年11月透過《毒品危害條例》的修法,實施三、四級毒品行政裁罰。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受行政裁罰的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再次因使用愷他命受罰的機率高達33.85%;若合併計算一、二級毒品者,三年內的再犯率更高達39.95%。更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跟全國死亡資料比對後發現,這些愷他命使用者在初犯三年內的死亡率,若與一般人口中同年齡、同性別者的死亡率相比(稱為標準化死亡比),竟然高達4.9倍。
■吸食愷他命,死亡原因分析
進一步分析死亡原因,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因身體疾病死亡的標準化死亡比(2.1倍)並不太高,反而是一些非自然死因的標準化死亡比(7.6倍)較高,像是最常見的自殺(13.4倍),其次的藥物過量(21.3倍)與暴力毆打(20.7倍)等。若是男女分開來看,女性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的非自然死因的標準化死亡比為19倍,自殺更是高達31.4倍。
國衛院研究清楚顯示,年輕人為娛樂目的使用愷他命,不但會導致之後一再地使用而反覆受罰,還會大幅地增加死亡率,尤其是非自然死因。這些健康危害的範圍與程度,遠比之前小規模研究所顯示的更為廣泛且嚴重。【註4】
■長期藥物濫用會出現2症狀、4狀況
使用非法藥物或未依照醫師指示方式使用藥物,被稱為「藥物濫用」;而「藥物成癮性」則是指長期使用藥物且對藥物產生身體依賴性或心理依賴性。長期藥物濫用,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症狀和後遺症,嚴重則會造成終生的傷害。
藥物濫用可能會出現兩種症狀:
▶「耐藥性」:
重複投予相同劑量時,其效果逐漸降低,必須增加使用劑量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也因此使用了過高的劑量而不自知。
▶「戒斷症狀」:
當使用者突然停止或減少使用量時,在生理、心理上會產生一連串的不舒服。
被濫用的藥物進入人體後,會改變其意志或心智,常見藥物濫用可能會產生以下四種狀況,必須慎防:
一、藥物耐受性
持續使用藥物後須增加劑量才能達到起初的效果,而增加使用量易造成急性中毒。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障礙,產生意識、行為、情緒、認知或感覺上的變化。
二、心理依賴性
因為重複使用成癮性物質,產生精神症狀或病態行為。
三、生理依賴性
減少或停藥會產生戒斷症候群。例如出汗、緊張、嘔吐、痙攣、譫妄等。
四、社會危害性
增加社會成本支出,包括生產力、醫療、監所管理、家庭、社會福利等。
現今生活環境,每個人都有其所需面對的問題和壓力,但解決壓力的方法有許多,藥物使用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如果未經醫師處方而自行使用藥物來處理問題,稍不慎易造成藥物濫用情形。所以有困擾時一定要尋求醫療協助,而不是自行使用藥物。【註5】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TVBS 新聞) - W飯店毒趴小模喪命:http://bit.ly/2MorVfl
∎註2
(華視新聞) - 「別碰毒品! K他命使用再犯率近4成」: http://bit.ly/3ai5S1W
∎註3
(反毒總動員)「愷他命(Ketamine)」http://bit.ly/3thbRMT
∎註4
udn.com 聯合新聞網「國衛院:娛樂用愷他命 三年內再犯率近四成」:http://bit.ly/36uh6zj
∎註5
(UDN)長期藥物濫用 須防4狀況:http://bit.ly/3cuuhEe
∎註6
Pan, W.‐H., Wu, K. C.‐C., Chen, C.‐Y., et al. (2020) First‐time offenders for recreational ketamine use under a new penalty system in Taiwan: incidence, recidivism and mortality in national cohorts from 2009 to 2017. Addiction, https://doi.org/10.1111/add.15337
➤➤照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bit.ly/3ovGgDG
∎(反毒總動員)「孩子吸毒的原因是什麼?」:https://bit.ly/3r32dM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濫用 #年輕化 #愷他命 #K他命
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