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吶喊魯迅內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吶喊魯迅內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吶喊魯迅內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吶喊魯迅內容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把冤錯化為美: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 蔣勳出版專書》 ◎陳文茜 向臺靜農致敬的展覽,於2020年11月圓滿結束。幾位主要參與者,以酒敬天,以黃金玉蘭祭臺老。 夕陽秋風吹照在臺先生一輩子沒有去過的池上,展覽館外的荷花,在秋收季節已近枯萎。 但荷花罈還在,意喻一種精神,永遠不會死,跨越時空,...

吶喊魯迅內容 在 丹尼爾·海的兩三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6 14:06:47

【向守護學生的老師致敬】 麥教授:「霍格華兹正面臨重大嘅危機 波特 你返嚟做咩? 我有啲咩可以幫到你? 好...你去做你要做嘅事 我會守住城堡」 從開學至今 每間參與罷課的學校各自努力 看看這些老師有甚麼看法: 「不是擔心學生罷課「荒廢學業」,而是不知如何教好這堂現實的「政治課」。」 「坊間以「保...

吶喊魯迅內容 在 王昱翔®不小王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09:31

書名 #吶喊 作者 #魯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 . 忘卻了一切還是幸福,倘使伊記著些平等自由的話便要苦病一世!《頭髮的故事》 . 文學的魅力在於不同的生活經驗分享,藉由作者的觀察,參與不同視角與不同的人生,增加自身包容與多樣性的思維。但讀著清末民初作為時代背景的文學,更...

  • 吶喊魯迅內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6 14:19:30
    有 2,330 人按讚

    《把冤錯化為美: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 蔣勳出版專書》

    ◎陳文茜

    向臺靜農致敬的展覽,於2020年11月圓滿結束。幾位主要參與者,以酒敬天,以黃金玉蘭祭臺老。

    夕陽秋風吹照在臺先生一輩子沒有去過的池上,展覽館外的荷花,在秋收季節已近枯萎。

    但荷花罈還在,意喻一種精神,永遠不會死,跨越時空,永不消失。

    臺老師的展覽起源於當代經常有的「寃錯新聞」:「台大不挺台大,臺靜農故居遭拆除」——這則新聞報導刊登在一個不必負責的報紙部落格,一位與臺家有特殊緣分的人發現了,哭著告訴我。我看了一下內容,錯誤不少,因為古蹟的保存權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而文化局從來沒有得到任何單位申請將臺靜農在台第二個宿舍的故居列為古蹟。

    事實是台大某研究所有一群日本老宿舍迷,將一大批房舍建築全批送文化局,未標示其中包括臺先生的建築;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會看完後,認為保留面積太大,而且沒有明顯保留價值,於是行文台大不必當古蹟保存。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當時申報者知道其中有臺靜農故居,於是丟出一則新聞,批評的對象是從頭到尾沒有介入的台大。

    一開始,我們幾位朋友都希望當天各電視台新聞報導此事,搶救臺靜農故居,但不批評台大。

    可惜這個社會比較擅長指責,當文化界注意這個新聞並成為各大電視台的報導時,同聲譴責台大。

    這自然是寃錯了台大校方。

    但時代寃錯的對象太多,包括臺靜農本人。

    臺先生的後代形容臺先生因年輕時是五四運動的左派,來台後門口的對面長期被站崗監視,妻子為補貼家用,院子裡還得養放著雞。

    在大陸年輕時期坐過牢之後的臺靜農,來台後選擇禁語,而且活得愈老愈瀟灑,一杯威士忌、高粱飲下,盡情筆墨。

    那大江東去,本來浪淘盡了這麼多英雄。自己既苟活於平淡寃錯的命運,干脆長笑一聲,不必多語。

    他不耗費時間爭論一個已經無法爭論的時代,只盡情於詩尤其書法之美。

    臺老師向來非常疼愛後輩,包括蔣勳、林懷民老師。念舊感恩的他們當然關心此事,找我談論;林懷民老師當時已宣布退休了,但他的視野永遠不會老退,他不加入瑣碎的爭論,直接主張辦一場「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紀念展」,讓後代之人知道足可代表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之一:臺先生的重要性及其書法地位。

    於是常年負責蔣勳老師書畫的「谷公館」負責人谷浩宇開始奔走,常年敬仰臺老師、也是臺老師最喜愛的兩位女弟子疼愛的許悔之,負責一些製作年表與出版品搜集,最後由「台灣好基金會」徐璐統籌一切行政事宜。

    展覽一直到臺先生忌日十一月九日後才結束。

    距離他過世,漸漸被遺忘,共三十年後。

    而儘管台大一開始承受了委屈,我在林懷民老師囑咐下聯絡上台大校長管中閔,他也不想抱怨那些常見的寃錯胡亂式的「台式料理」新聞,過年期間直接在海外跨海指示:一,臺靜農故居不只不能拆,未來還要成立臺靜農紀念館,2021年由台大辦展覽。二,全力協助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覽。

    管校長體現了一種人的好品格:不要沉浸在被攻擊、誤解的情緒中:而是想一下,轉化一下,我可以做什麼。

    臺先生晚年為自己取號:靜者。這正是體悟亂世時期,最好的修為名號。

    他生前不可能想像一個他從未到達的山間小村池上,一個以榖倉改建的藝術舘展覽,以「向敬愛的臺靜農致敬」為名的書畫展,可以創下近兩萬七千人次觀覽。

    這個曾經年輕時以魯迅、陳獨秀為摯友,之後為了在台灣保住性命,外人一問起魯迅,即維持沉默的大左派,可能想好好地吶喊、朗笑!

    寃錯、寃錯,不過是一首詩。

    然後向大地亁一杯:與他疼愛的弟子們豪情對飲。

    不必祭祀我!我生時不語,好似未曾真正來過:我走了留下筆墨,也未曾真正離開。

    2020年十一月九日是臺靜農老師逝世三十周年忌日,蔣勳為在池上的紀念展結束前,在報紙副刊的文章寫下一段注腳:

    * 臺老師的書法從明末王鐸、倪元璐出發,有二王的流動。臺老師的書法從王鐸轉向倪元璐,是一大改變。明亡後,倪元璐的書法,有痛淚的奔濺揮灑,有劍戟的鉤砍,已預告著帖學流熟書風的異變。

    臺老師後來更近一步,親近「石門」摩崖,親近刻石碑版,很顯然也是參與了清代「金石派」一直到康有為的書風革命。

    池上「臺靜農紀念展」最後更換的展品有兩件都與老舍有關,一件是臺老師為老舍寫作二十年寫的一篇紀念文字的手稿,題名為「我與老舍與酒」。另一件是臺老師「懷老舍」的詩稿。

    老舍,寫《駱駝祥子》的老舍,寫《四世同堂》的老舍,創作著名戲劇《茶館》的老舍,也許對今天的台灣青年一代是很陌生的名字了吧。

    〈我與老舍與酒〉是臺老師一九四四年的手稿,現在收藏在台灣大學圖書館。策展人谷浩宇從這篇手稿開始,很仔細閱讀了老舍重要的著作,如《駱駝祥子》。因此使池上穀倉的「紀念展」有了臺老師和他一代文人的風骨形貌,為整個展覽規畫了氣度宏大的尾聲,這是台灣少見的一次有宏觀視野的策展,應該特別感謝谷浩宇的用功。

    * 很圓滿的落幕……

    許悔之以臺老師生前常引的梁啟超集宋詞聯句,加上池上閉幕儀式時眾人追憶的心情,以句如下:

    三杯高梁飲盡
    酒氣湧上心頭

    故人縱浪大化
    筆墨自有江山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
    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不論時代辜不辜負人,每年燕子照常會來到,春與秋會以其節氣代序時光。

    歷史裡沒有永遠的掌權者,也沒有永遠被埋沒的豪傑。

    —圖片為蔣勳老師展覽完後撰寫的新書《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

    蔣勳《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附贈「蔣勳十講/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影音導覽DVD)
    博客來:https://bit.ly/3okOL4p
    誠品:https://bit.ly/3qMvxGk
    金石堂:https://bit.ly/3a2xp7f
    讀冊:https://bit.ly/2YcIugm
    MOMO:https://bit.ly/2YfBHmk

  • 吶喊魯迅內容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7 08:58:07
    有 184 人按讚


    很久沒有寫新聞稿了,自己寫完後,想想如果我是媒體記者,可能會問,有什麼名人來參加嗎?畫面好看嗎?有什麼辛辣奇特內容........

    怎麼辦?沒有名人,也沒有悚動標題,新聞稿平實,甚至還有點嚴肅,但,我相信畫面一定好看,內容一定精彩,只是需要花點時間,好好來了解與認真去思考。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很不一樣,不只是因為大稻埕街區本身宛如時空劇場般迷人,而是它是真正有自己基地、部落、社會力的藝術節,有1920年代狂騷精神,有在地傳統店家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人手中長出的藝術節,還有很多年輕創作者藝術家創業者在這裡勇敢追夢,發光發熱...

    許多許多美麗故事,怎麼可能一則新聞稿說明完整,一則新聞畫面能看盡全貌,不可能。

    報導與否,並不是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所在意,我們期待的是大家能在「年貨大街」或「煙火節」這些亮麗活動之外,也能來看看來感受大稻埕真正深厚豐富的藝文活力及文化涵量。

    以下進入新聞稿,
    文長是方便大家抄用,
    更歡迎大家來親自體驗,
    10/18大稻埕見!
    😊😊😊

    「大稻埕1920變裝時空藝陣」
    10/18本週日登場!

    在時空交錯的大稻埕街區,1920年代景致即將再現。 10/18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在大稻埕街區相遇,到時,你會看到1920年代全球風雲人物將再度走上街頭,為人類文化文明齊聲咆哮吶喊。

    1920變裝活動,Cosplay 1920年代的經典人物,因為大稻埕曾是台灣最重要的商港與文化重鎮,最繁榮輝煌時期就在1920年代。那個年代是台灣文化運動的年代,也是全世界文化藝術社會思潮 風起雲湧的年代,許多經典人物影響了人類文明至今。

    活動發起人周奕成表示,大稻埕精神就是1920年代精神。1920年代,狂熱而騷動,表現爲各種各樣挑戰傳統的激進思潮與社會行動,其中最重要的質素即是當時人們對時代變化的回應。也就是創造力(Creativity),畢卡索、達利的繪畫,魯迅、芥川龍之介、海明威、費滋傑羅的小説,包浩斯學派的建築,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葛蘭西的革命理論,陳獨秀的新青年雜誌,蔣渭水與文化協會的文化運動,皆是當時人們出於生命本質之創造力的驅動,對時代的不滿做出反響、反擊。

    臺灣與世界邁入現代的1920年代,蔣渭水等先賢在1921年10月17日在大稻埕創立臺灣文化協會 ,指出台灣人的天命即是促進人類文明。從此新文化運動蔓延全台灣。代表著現代台灣意識的各類藝文創作蓬勃盛行。文學、美術、戲劇、音樂,匯聚於此。大稻埕有百戲匯聚的「戲窟」之 稱。反映出大稻埕為現代台灣藝術文化總匯之地。

    因此每年10月月中當週週日舉辦「1920變裝活動」為「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邀請所有民眾一起打扮成喜愛的1920年代人物穿梭大街小巷,這天走在大稻埕,你會看到來自1920年代的士紳仕女,富商小販,不經意擦肩而過,你可能還會遇見台灣新文化運動領袖蔣渭水、台灣美術畫家郭雪湖、台灣革命運動女將謝雪紅、中國五四運動旗手傅斯年、日本民藝思想家柳宗悅、女性時尚先驅香奈兒等.......。沿街還有街頭藝人表演叫賣,各式戲劇、音樂、舞蹈及馬戲特 技等精彩表演,散佈在整個大稻埕街區上,彷彿穿越百年,回到1920年,世界的大稻埕!

    回望1920年代,是為了前瞻2020未來,今年距離1920剛好一百年,人類世界遭遇Covid-19疫情 重大衝擊,國際旅行中斷,許多城市封城。有許多藝術家在恐懼與困頓,或其他種種心理狀態下持續創作。 台灣防疫得當,免於全球疫情影響,成為人類的大島方舟,似乎承載著某種人類希望向前航行。因此今年藝術節主題為『大島藝舟』,1920變裝活動主舞台,也以畫家陳潔皓繪 製充滿想像創意的『大島藝舟』為主視覺(詳細內容請參閱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官網或FB)。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由思劇場、Bookstore 1920s、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發起,結合多個深耕大稻 埕的在地文化單位,每年整個10月舉辦近百場的藝文展演活動。今年主題『大島藝舟』包含『全 球藝情』『世紀藝力』『街區藝埕』『時空藝陣』等各式精彩節目內容,歡迎10月來大稻埕,進 入1920與2020連結的時空劇場,探索臺灣與世界連結的文化運動。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1920變裝時空藝陣
    #大島藝舟
    #大稻埕

    大稻埕1920變裝時空藝陣
    時間:2020.10.18 週日下午1300~1700
    地點:主舞台 永樂市場廣場 及 2020街頭表演快閃
    (請參閱街區表演路線地圖如下)

  • 吶喊魯迅內容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18 22:20:38
    有 50 人按讚


    最近又一直在思考關於不懂裝懂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還是跟以前一樣困擾我。

    我好怕講話語氣太肯定的人,因為我覺得這世界其實沒有太多事情是肯定的,畢竟這是個日新月異的年代,畢竟這世界太多以訛傳訛的內容農場,畢竟這世界有政治、有宗教,我們的所見所聞就好難沒有偏頗。

    然而總有些人能夠以最最內行的口吻品評一事一物,我看著他們,往往是先不解,繼而憤怒,最後竟然有點可憐他們。不求知、不求真的人,這輩子的見識都被自己的眼界跟面子局限成這樣了,難道不可憐嗎?

    今天又看著家裡的魯迅浮雕,想起他曾說過「從來如此,便對麼?」我就是喜歡感受他對這世界的吶喊。

    真想有個長假期好好讀一遍魯迅全集(而我最近讀的是他寫的《喝茶》,甚是喜歡)。

    裝(一堆跟電影未必有關的牢騷)

    曾經被人狠狠罵過不懂裝懂,因此往後做人說話特別小心。

    「不懂」跟「裝懂」其實可以分開來看的,避免「裝懂」很簡單,少說話就行了,不會的東西直接承認,謙虛求教,已經能免卻許多尷尬。

    逃過「不懂」則難許多,必須要先「懂」,「懂」跟「自以為懂」有天淵之別,可惜無知的人往往更有自信,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因而無可避免地犯下「不懂裝懂」之誤。

    順帶一提,不要裝文青,去咖啡聽看書不見得就是文青,聽獨立樂隊演唱會也不等於文青,看電影,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電影,也不會跟文青掛鉤。文青,即文藝(文學)青年,有其對抗及革命的意義在(可閱讀魯迅先生的文藝與革命),這麼一說,香港跟你我差不多年紀的文青寥寥可數,而且恰巧現在都在監牢裡。

    愛好生活,倦怠政治的,一輩子都不會成為文青,何必裝?

    註:圖為家中的頭版魯迅浮雕,也是《魯迅全集》封面所沿用的那個浮雕,也收藏了《魯迅全集》,可惜仍未一一拜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