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吳瑪麗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吳瑪麗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吳瑪麗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吳瑪麗學歷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雖然晚了一些,還是要來回顧這個舉足輕重的日子,昨天 8 月 30 日是科幻小說之母 Mary Shelley 的 222 歲冥誕,在今年二月的時候,啟明也推出了其不朽經典《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設計精美的兩百周年紀念版本,也成為了這裡...

吳瑪麗學歷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8 05:55:14

《科學怪人》Mary Shelley ⠀⠀⠀⠀⠀ ⠀⠀⠀ 「研究這門科學的古代學者們曾經許下諾言,要完成人所不及的事情,結果一事無成。現代科學家們很少許願,他們深知金屬是不能互相轉化的,而所謂長生不老藥只是幻想而已。但是,現代科學家們,儘管他們的雙手似乎生來便要與泥土打交道,他們的雙眼也只是盯著顯微...

  • 吳瑪麗學歷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31 09:41:43
    有 155 人按讚

    雖然晚了一些,還是要來回顧這個舉足輕重的日子,昨天 8 月 30 日是科幻小說之母 Mary Shelley 的 222 歲冥誕,在今年二月的時候,啟明也推出了其不朽經典《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設計精美的兩百周年紀念版本,也成為了這裡的二月選書。
     
    故事出自於英國天才女作家 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 與丈夫 Percy Shelley 合力創作,1816 年的夏天她真正從童年走入生活,一家人在日內瓦湖畔度假時,無意間於閒談之中找到靈感,Erasmus Darwin 曾提出將已死但新鮮的機體組織施以電擊,使一具屍體或組裝起來的身體部位重獲生命可行性的理論,因而發展出一個小故事,在丈夫的鼓勵之下進而拓展成瑪麗雪萊的小說處女作,雖然丈夫為這個故事貢獻多少比重一直以來飽受爭議,然而卻也因為他的推波助瀾而得以問世。
     
    瑪麗雪萊出生於雙親皆為知識份子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追求思想獨立、養成大量閱讀及寫作的習慣,然而她一生命運可以說是坎坷多舛,先是與哲學家父親的追隨者珀西雪萊私奔,當時珀西已有家室,瑪莉也懷了珀西的孩子,四年後珀西的元配自殺,兩人終於結束了負債累累、放逐流離與女兒夭折的困境,得以名正言順結成夫妻,卻萬萬沒料到好景不常,就在婚後六年又被迫面臨珀西因船難而驟逝的悲劇,這些大風大浪的撐開了她的生命容器,成為瑪麗雪萊往後創作的諸多養分,在小說、隨筆、旅行散文、劇本、傳記等類型皆有著墨,並可見其強烈的政治理念與前衛的女性意識,對後世的影響無遠弗屆。
     
    「研究這門科學的古代學者們曾經許下諾言,要完成人所不及的事情,結果一事無成。現代科學家們很少許願,他們深知金屬是不能互相轉化的,而所謂長生不老藥只是幻想而已。但是,現代科學家們,儘管他們的雙手似乎生來便要與泥土打交道,他們的雙眼也只是盯著顯微鏡和坩堝,然而,他們卻創造了多少人間奇蹟。他們潛入大自然的幽深之處,揭示了她隱藏著的神秘活動;他們衝上九重天宇,研究宇宙太空;他們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以及我們所呼吸的空氣的特性。他們獲得了新的力量,幾乎無所不能;他們可以駕馭空中雷電,模擬地震,甚至以幽靈世界的幻影嘲笑了幽靈世界。」
     
    瑪麗雪萊《科學怪人》降生於 1818 年,距今已有兩百年足足的悠久歷史,啟發後世無數文學、藝術、動漫、電玩與影視作品,相關電影從 1910 年的默片到後期 Hugh Jackman 的《凡赫辛》與 James McAvoy 的《怪物》都可以看見科學怪人的蹤跡。身為世界經典之中的經典,擁有結構簡單的故事,流暢精彩的鋪陳,浪漫優美的文采,層層堆疊的張力,Frankenstein 這個耳熟能詳之人抱著對科學未知的熱忱創造出一個其貌不揚、異於常人卻不容於世的悲哀生命。
     
    作者早已洞悉人性的自大與必然走向,我們過去總妄想科技發展與人類力量有一天能征服自然、改變法則,甚至是創造生命,但一項全新發明的誕生永遠不會只帶來單方面的益處,反倒衍生出創造者一己之力難以控制也無法想像的巨大災難。對知識的渴求雕塑出當代普羅米修斯,卻忘記生而為人最主要的元素不只是血肉和形體,還會出現欲望、意志、思想,也應具備靈魂、道德、理性,人的性格是何其複雜的組成,而且時時處於變動狀態,任何一點外力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在我生命的最後這幾天裡,我一直在反省我的過去,我認為,我的所作所為是無可指責的。出於一時的狂熱,我製造了一個有理性的生物,我有責任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確保他幸福快樂,安然無恙。這當然是我應盡的義務,可我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義務,即對我同胞的義務,需要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涉及更多人的幸福與疾苦。」
     
    《科學怪人》是對科學的反思、對科技的控訴,觸及哲學、歷史、宗教、社會、倫理、抗爭、心理、善惡、存在與自由意志各個層面,誠如本書譯者的觀點,其中潛伏的反叛因子遊走於無情與同情、加害與受害、正義與非正義、壓迫與被壓迫之間的灰色地帶,並鼓舞了當時的人們為民主和自由勇敢抗爭。
     
    書中父親說了一句,人的經驗往往是盲目的,我們追求拓展智力,渴望探索未知,何錯之有?創造怪物的人本性良善,怪物也只盼愛、接納與陪伴,然而悲劇還是無可避免於社會角落層出不窮,更心酸的,從未有人要求被帶來這個充滿絕望與痛苦的世界上。回望核武、種族清洗,科學怪人亦可以是各種形態,史上多少惡始於善,多少迫害始於非我族類,因此,回歸到吳明益老師於台北國際書展那一場演講上,無論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各個領域,必須持續捫心自問的終歸一個倫理問題:
     
    「我們的責任究竟在哪?」
     
     
     
    ▍延伸閱讀:
     
    2019 上半年度每月選書。
    https://cm3350658.pixnet.net/blog/post/467757194

  • 吳瑪麗學歷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30 08:00:00
    有 155 人按讚


    雖然晚了一些,還是要來回顧這個舉足輕重的日子,昨天 8 月 30 日是科幻小說之母 Mary Shelley 的 222 歲冥誕,在今年二月的時候,啟明也推出了其不朽經典《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設計精美的兩百周年紀念版本,也成為了這裡的二月選書。
     
    故事出自於英國天才女作家 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 與丈夫 Percy Shelley 合力創作,1816 年的夏天她真正從童年走入生活,一家人在日內瓦湖畔度假時,無意間於閒談之中找到靈感,Erasmus Darwin 曾提出將已死但新鮮的機體組織施以電擊,使一具屍體或組裝起來的身體部位重獲生命可行性的理論,因而發展出一個小故事,在丈夫的鼓勵之下進而拓展成瑪麗雪萊的小說處女作,雖然丈夫為這個故事貢獻多少比重一直以來飽受爭議,然而卻也因為他的推波助瀾而得以問世。
     
    瑪麗雪萊出生於雙親皆為知識份子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追求思想獨立、養成大量閱讀及寫作的習慣,然而她一生命運可以說是坎坷多舛,先是與哲學家父親的追隨者珀西雪萊私奔,當時珀西已有家室,瑪莉也懷了珀西的孩子,四年後珀西的元配自殺,兩人終於結束了負債累累、放逐流離與女兒夭折的困境,得以名正言順結成夫妻,卻萬萬沒料到好景不常,就在婚後六年又被迫面臨珀西因船難而驟逝的悲劇,這些大風大浪的撐開了她的生命容器,成為瑪麗雪萊往後創作的諸多養分,在小說、隨筆、旅行散文、劇本、傳記等類型皆有著墨,並可見其強烈的政治理念與前衛的女性意識,對後世的影響無遠弗屆。
     
    「研究這門科學的古代學者們曾經許下諾言,要完成人所不及的事情,結果一事無成。現代科學家們很少許願,他們深知金屬是不能互相轉化的,而所謂長生不老藥只是幻想而已。但是,現代科學家們,儘管他們的雙手似乎生來便要與泥土打交道,他們的雙眼也只是盯著顯微鏡和坩堝,然而,他們卻創造了多少人間奇蹟。他們潛入大自然的幽深之處,揭示了她隱藏著的神秘活動;他們衝上九重天宇,研究宇宙太空;他們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以及我們所呼吸的空氣的特性。他們獲得了新的力量,幾乎無所不能;他們可以駕馭空中雷電,模擬地震,甚至以幽靈世界的幻影嘲笑了幽靈世界。」
     
    瑪麗雪萊《科學怪人》降生於 1818 年,距今已有兩百年足足的悠久歷史,啟發後世無數文學、藝術、動漫、電玩與影視作品,相關電影從 1910 年的默片到後期 Hugh Jackman 的《凡赫辛》與 James McAvoy 的《怪物》都可以看見科學怪人的蹤跡。身為世界經典之中的經典,擁有結構簡單的故事,流暢精彩的鋪陳,浪漫優美的文采,層層堆疊的張力,Frankenstein 這個耳熟能詳之人抱著對科學未知的熱忱創造出一個其貌不揚、異於常人卻不容於世的悲哀生命。
     
    作者早已洞悉人性的自大與必然走向,我們過去總妄想科技發展與人類力量有一天能征服自然、改變法則,甚至是創造生命,但一項全新發明的誕生永遠不會只帶來單方面的益處,反倒衍生出創造者一己之力難以控制也無法想像的巨大災難。對知識的渴求雕塑出當代普羅米修斯,卻忘記生而為人最主要的元素不只是血肉和形體,還會出現欲望、意志、思想,也應具備靈魂、道德、理性,人的性格是何其複雜的組成,而且時時處於變動狀態,任何一點外力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在我生命的最後這幾天裡,我一直在反省我的過去,我認為,我的所作所為是無可指責的。出於一時的狂熱,我製造了一個有理性的生物,我有責任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確保他幸福快樂,安然無恙。這當然是我應盡的義務,可我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義務,即對我同胞的義務,需要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涉及更多人的幸福與疾苦。」
     
    《科學怪人》是對科學的反思、對科技的控訴,觸及哲學、歷史、宗教、社會、倫理、抗爭、心理、善惡、存在與自由意志各個層面,誠如本書譯者的觀點,其中潛伏的反叛因子遊走於無情與同情、加害與受害、正義與非正義、壓迫與被壓迫之間的灰色地帶,並鼓舞了當時的人們為民主和自由勇敢抗爭。
     
    書中父親說了一句,人的經驗往往是盲目的,我們追求拓展智力,渴望探索未知,何錯之有?創造怪物的人本性良善,怪物也只盼愛、接納與陪伴,然而悲劇還是無可避免於社會角落層出不窮,更心酸的,從未有人要求被帶來這個充滿絕望與痛苦的世界上。回望核武、種族清洗,科學怪人亦可以是各種形態,史上多少惡始於善,多少迫害始於非我族類,因此,回歸到吳明益老師於台北國際書展那一場演講上,無論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各個領域,必須持續捫心自問的終歸一個倫理問題:
     
    「我們的責任究竟在哪?」
     
     
     
    ▍延伸閱讀:
     
    2019 上半年度每月選書。
    https://cm3350658.pixnet.net/blog/post/467757194

  • 吳瑪麗學歷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2-23 10:28:11
    有 92 人按讚

    「研究這門科學的古代學者們曾經許下諾言,要完成人所不及的事情,結果一事無成。現代科學家們很少許願,他們深知金屬是不能互相轉化的,而所謂長生不老藥只是幻想而已。但是,現代科學家們,儘管他們的雙手似乎生來便要與泥土打交道,他們的雙眼也只是盯著顯微鏡和坩堝,然而,他們卻創造了多少人間奇蹟。他們潛入大自然的幽深之處,揭示了她隱藏著的神秘活動;他們衝上九重天宇,研究宇宙太空;他們發現了血液循環的規律以及我們所呼吸的空氣的特性。他們獲得了新的力量,幾乎無所不能;他們可以駕馭空中雷電,模擬地震,甚至以幽靈世界的幻影嘲笑了幽靈世界。」
     
      ─ ─《科學怪人》Mary Shelley
     
    每個月選書的過程總是猶豫的,但從未在闔上封底時過感到一絲後悔,二月是被書展與朱薩克等來台作家洗版的月份,矛盾如我總是樂在其中又同時反其道而行,瑪麗雪萊《科學怪人》是世界經典之中的經典,結構簡單的故事,流暢精彩的鋪陳,浪漫優美的文采,層層堆疊的張力,耳熟能詳的 Frankenstein,抱著對科學未知的熱忱創造出一個其貌不揚、異於常人卻不容於世的悲哀生命。
     
    瑪麗雪萊早已洞悉人性的自大與必然走向,我們過去總妄想科技發展與人類力量有一天能征服自然、改變法則,甚至是創造生命,但一項全新發明的誕生永遠不會只帶來單方面的益處,反倒衍生出創造者一己之力難以控制也無法想像的巨大災難。對知識的渴求雕塑出當代普羅米修斯,卻忘記生而為人最主要的元素不只是血肉和形體,還會出現欲望、意志、思想,也應具備靈魂、道德、理性,人的性格是何其複雜的組成,而且時時處於變動狀態,任何一點外力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在我生命的最後這幾天裡,我一直在反省我的過去,我認為,我的所作所為是無可指責的。出於一時的狂熱,我製造了一個有理性的生物,我有責任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確保他幸福快樂,安然無恙。這當然是我應盡的義務,可我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義務,即對我同胞的義務,需要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涉及更多人的幸福與疾苦。」
     
    《科學怪人》是對科學的反思、對科技的控訴,觸及哲學、歷史、宗教、社會、倫理、抗爭、心理、善惡、存在與自由意志各個層面,誠如本書譯者的觀點,其中潛伏的反叛因子遊走於無情與同情、加害與受害、正義與非正義、壓迫與被壓迫之間的灰色地帶,並鼓舞了當時的人們為民主和自由勇敢抗爭。
     
    書中父親說了一句,人的經驗往往是盲目的,我們追求拓展智力,渴望探索未知,何錯之有?創造怪物的人本性良善,怪物也只盼愛、接納與陪伴,然而悲劇還是無可避免於社會角落層出不窮,更心酸的,從未有人要求被帶來這個充滿絕望與痛苦的世界上。回望核武、種族清洗,科學怪人亦可以是各種形態,史上多少惡始於善,多少迫害始於非我族類,因此,回歸到吳明益老師於台北國際書展那一場演講上,無論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各個領域,必須持續捫心自問的終歸一個倫理問題:
     
    「我們的責任究竟在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