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吳振豪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吳振豪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吳振豪學歷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劉夢熊 Lew Mon-hu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向關心國家命運的讀者強烈推薦此文!】 ------------------------- 紀念《歷史決議》40週年,堅守徹底否定文革的底線 1981年6月27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之際,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全文於1981年7月1日正式刊登在...
吳振豪學歷 在 劉夢熊 Lew Mon-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向關心國家命運的讀者強烈推薦此文!】
-------------------------
紀念《歷史決議》40週年,堅守徹底否定文革的底線
1981年6月27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之際,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全文於1981年7月1日正式刊登在《人民日報》上,作為對建黨一甲子的嚴肅而誠懇的獻禮。
《歷史決議》通篇3.8萬字,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徹底否定了“文革”,科學辯證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表達了要反思錯誤、改革政治經濟不合理制度的決心,是黨的百年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決議之一,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一同構成了改革開放的思想基石。四十年後的今天,極“左”思潮仍然不時衝撞社會底線,回顧決議的製訂歷程,重溫其彰顯的精神價值,依然有現實意義。
1980年2月召開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接受了“凡是派”領導人汪東興、紀登奎、吳德和陳錫聯辭職的申請,選舉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這次會議還決定,要仿照中共“七大”那樣,制訂一份歷史決議,給建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來一個“蓋棺論定”,以消除人們的思想混亂,達到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
起草工作從當年3月開始,由鄧小平和胡耀邦親自主持,參與起草的有胡喬木、於光遠、吳江、廖蓋隆、龔育之、鄭必堅、鄭惠等20多位資深理論家。當時中央對這個決議起草是異常重視的,整個過程九易其稿,先後經過了一年多的廣泛討論,範圍最廣的一次是眾所周知的“四千人大討論”。這次討論持續了一個多月,參加人員包括中直機關、地方、軍隊中高級幹部近4500餘人,此外,在中央黨校學習的1500多名學員也參加了討論,實際人數近6000。
在決議起草過程中,鄧小平先後17次約談負責起草文件的中央領導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後來其中9次談話被收錄到《鄧小平文選》第二卷,胡耀邦也是一直全程參與,多次主持書記處會議認真審閱歷次文稿。可以說,《歷史決議》是共產黨百年曆史上,打磨最嚴謹、傾注心血最多、討論最充分的一份文件,各個觀點都經過反复推敲和廣泛吸收各方意見,這也是雖然經歷時代的變遷,但是結論依然經得住考驗,持續散發跨越時代生命力的原因。
該如何評價這個決議的政治作用和歷史意義呢?從80年代改革之初的情形來看,《歷史決議》對建國三十二年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功過是非,做出了系統的、較為有說服力的結論,統一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達到了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對凝聚全國人心、集中搞經濟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十一屆六中全會公報說》,歷史決議將標誌著“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
決議的核心結論,以及份量最重的內容就是徹底“否定”文革,這也是黨內唯一一份專門討論“文革”、並作出結論的文件。從長遠歷史意義來講,可以說是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一枚“定海神針”,沒有徹底否定“文革”這個結論和政治底線,就不會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成果,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歡天喜地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的自豪感。總結1978年以來中國崛起的幾個基本經驗,那就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對外虛心學習和開放,給予人們充分的生產自由,建設一個包容和法治的社會,而“文革”所宣揚的價值無一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歷史決議》可以說是徹底打碎了“四人幫”給黨製造的意識形態枷鎖,如果沒有歷史決議明確向全世界廣而告之徹底否定“文革”,我們的改革開放隨時可能觸碰意識形態底線,不可能這麼縱深地推行下去。
同時,《歷史決議》不僅是鄧胡老一代革命家留給我們的政治文本,還是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精神遺產,其中所蘊含的很多精氣神都值得今天好好挖掘、發揚學習。
第一,《歷史決議》所體現的理論勇氣、歷史責任感值得學習。對於當時而言,如何評價毛澤東,如何評價建國後一些列重大決策,是非常棘手的事情。這個文件充分體現了當時鄧葉胡等諸位決策者的強烈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而不是得過且過或迴避問題,留給後人再做。
第二,《歷史決議》彰顯的敢於大膽承認錯誤的精神值得欽佩和繼承。 《決議》通篇對於共產黨執政32年所犯的錯誤都沒有迴避,並且對犯錯誤的原因進行了嚴肅的剖析,鄧小平、陳雲、李維漢等當事人在討論決議的時候也坦誠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比如李維漢勇敢的檢討了他和統戰部在1957年“反右”中的錯誤,他自己要為“反右”擴大化承擔責任。這種執政黨敢於認錯的坦蕩胸懷和巨大勇氣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第三,制訂《歷史決議》的民主精神值得發揚。這個決議可以說是黨的歷史上唯一一份經過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形成的文件。最後定稿前,還邀請130多位民主黨派高級領導人參加討論。在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彭真、李維漢、陸定一、譚震林、夏衍、張愛萍、周揚、方毅、王光美等都提出了很多尖銳的批評意見。雖然,鄧小平、陳雲等出於維護政治穩定的考慮,最終沒有採納這些意見,但這仍是一場發揚民主、振奮人心的盛會,僅討論簡報就出了1000多份,被譽為是“黨內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中央黨校教育長宋振庭說:“我1937年入黨以來,只有這次享受了黨內真正民主生活,思想解放了,把多年不敢講的講了,是一次最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四,《歷史決議》通篇展現的反思和改革基本製度的價值取向值得學習。決議的結論部分,系統指出了各項製度的改革方向,尤其是重點強調要“逐步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括:確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成為有權威的權力機關,在基層政權逐步實現人民的直接民主,樹立憲法權威,保證國家司法機關和各種群眾全體獨立自主形式權利、開展工作。這些制度建設的設想是我們改革開放的重要初心,也是黨的歷史上永遠閃耀光華的思想財富。
《歷史決議》透露著我們黨在那個年代的血氣、朝氣、民主、寬容、智慧和生機,這種精氣神也是80年代改革開放能夠打開局面的根本原因,我們今天又面臨新的改革開放難題,更應該學習和發揚好它。
由於過去對“文革”的反思和揭露不徹底,隨著親身經歷“文革”的那些“反思派”逐漸老去,近些年,整個社會對“文革”批判聲音逐漸式微。而另一方面,各種形形色色的力量,不斷衝擊中央徹底否定“文革”的底線,還有人試圖為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主犯翻案。
現在整個社會對“文革”的認識呈現虛無化、浪漫化和美化的傾向。人們有意識的忽略”文革“中的腐敗、特權、極度不平等,把它想像成為一個公平、沒有貪污的社會;有意識忽略“文革”中的暴力血腥,美化所謂的“大民主”;有意識忽略“文革”中的道德淪喪,把它描述成道德純真的年代;更有很多知名的清華北大教授,從經濟學、政治學專業角度,為建國後蓋棺定論的一些錯誤路線做粉飾,非得說成是被誤解的“正確戰略選擇”。中央現在強調要反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這對於矯正社會試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各種美化極“左”錯誤的言論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值得反思和警惕。
尤其是90後、00後的年輕一代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對“文革”的認知發生很大的改變。 70後、80後一代,尚能對否定“文革”形成較為普遍的共識。然而,在知乎這些高學歷二十來歲年輕人聚集的新媒體上,徹底否定”文革“已經快成為”政治不正確”。對於“文革”對錯與否,這個不應該有爭議的問題,竟然總能引起激烈的討論。
所以,影響未來中國命運的不僅有國際外部風險,以及人口低出生率、經濟增速放緩等經濟挑戰,更有“文革”思維在中國社會捲土重來的思想性危險。這個危險的內核不是唱懷舊老歌、跳廣場舞這種表象的東西,而是:崇拜極權,抗拒民主;推崇用暴力,抗拒法治和協商精神;崇尚國家主義,藐視個人的權利;崇拜權威,反智、反理性主義;盲目自大,排斥一切外來文明,閉關自守。
《歷史決議》是改革開放的”護法神“、“緊箍咒”,只有不放鬆這個緊箍咒,中國才有向更現代、開放、有秩序的社會轉型的可能,否則有可能葬送所擁有的的一切改革成果——正像鄧小平同誌所說的那樣: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dVkp3iWwACqd7ID5nJf9yA?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cene=1&clicktime=1624843105&enterid=1624843105
吳振豪學歷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敬告邱于軒議員 公民無懼 妳好大
年假倒數第二天,收到 #邱于軒 夫妻致贈的兩份賀禮,一份是地檢署刑事傳票,另一份是民事庭通知與民事起訴狀。原想好好放空,待二月底再醒腦振作的我,昨晚無奈地打開議會頻道,反覆觀看邱于軒質詢林園高中營養午餐案達十多遍,身心俱疲的程度,我想,大多數的臉友都懂箇中滋味,無須詳解。
所謂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今天下午把影片放上來供大家一起賞析,相信,看過的臉友,應該能感同身受我昨日眼耳被轟炸的十二分之一。
曾任奧美、台新銀行公關的邱于軒,似乎對自己的中文程度頗為自豪,質詢時還詢問了在場官員有無大專學歷,按理,議場九成以上的官員學經歷和在校成績應該都不比邱于軒遜色,此一設問略顯多餘,邱這句話應該問的對象是張簡正偉,人都到地檢署告狀了,怎麼連被告的名字都會寫錯,竟把 #蓉 寫成 #容。
對比地方法院民事庭通知書的條理有序,邱于軒夫妻的起訴狀囫圇吞棗塞了一堆法條,指責我以張冠李戴的方式誤導讀者。我行文向來的風格就是附上查證的資料供參,既非無的放矢,所評者係屬公共利益與議題,更無指涉個人私德,討論的對象與事實均予具名,不曾逃避文責。
回顧整起事件,從去年9月30日發文,我要求邱于軒說明其夫婿投標時是否揭露關係人身分,邱的回應卻是含糊不清,不想誠實面對。進一步追查後發現,2019年1月4日初任且剛就任議員不到十天的邱于軒,發函向教育局索資,未達目的,便在4月15日教育部門業務質詢時找來林園高中校長和督學列席,質問教育局長吳榕峯為何遲遲不肯給她資料,而書面質詢更清楚詳載: #索取林園高中營養午餐得標廠商資料。
身為民選議員,必須嚴守公職人員利益迴避法,邱明知其夫是參與市府多校營養午餐標案的廠商,毫不避忌地索資,不知檢討反省,莫此為甚!
從始至終,我貼文監督的對象都是領人民公帑的邱于軒,而非張簡正偉。邱于軒過去最愛嘴因她身為民代,心疼家人受其所累等語,不過,對於訴訟這事,倒是口嫌體正直,推給夫婿提告。意欲夫妻本是同林鳥,訴訟來時各自飛?!抑或是,怕被外界說是大議員告小市民,拿大砲打小鳥?!
公職人員利益迴避法明明白白寫著,廠商投標時必須揭露關係人的身分,邱于軒身為地方立法監督機關的議員,卻未遵守法律規定,卻見邱的起訴書內容避重就輕,意圖混淆視聽。刻意不提違法事實,凸顯其惱羞成怒,憤而提告,想以興訟的方式箝制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必要基礎之一,容或偶有使人不快、震驚與困擾的情況,剝奪了這項權利,社會就無法多元、寬容與開放,民主社會基石將受侵蝕。
像邱于軒這樣的國民黨權貴之後,坐享民主果實的既得利益者,趁著韓流之勢當選民代,不好好履行民眾託付,還藉由提告意圖壓制 #自由檢驗公共人物與公共事務的權利,以及 #公民就此類議題自由交換意見的權利,這詭計絕不會在台灣,特別是在高雄順利得逞。我會繼續堅持,並強力監督可受公評之事,無論多麼艱困,力抗奮戰到底。
註:自邱于軒當選議員後,其夫婿所經營的大發食材和大發冷凍食品,兩年間從各校自辦或委辦營養午餐案共計得標金額2093萬2274元,其中自林園高中獲得15案總計378萬6486元。而這兩家公司至今並未中斷投標,也繼續得標。
由於昨日傍晚剛收到起訴狀,這是我首次撰寫答辯書,請聰慧的臉友們不吝指教,或給予寶貴高見,感謝大家!
邱于軒質詢影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jw.kaohsiung100/posts/4045134405499199
#新年快樂
#開工順利
#漫畫還沒看完
#責任を持って果た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使命なのです
#決して忘れることなきように
吳振豪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軍師聯盟智多星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運籌帷幄的風采卻被蜀漢諸葛亮一人獨占,因為《三國演義》把他塑造成無所不能,又集忠義智勇於一身,民間戲曲甚至編輯諸葛亮貫穿陰陽兩界,所以魯迅才抨擊此些形容讓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其實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也是人才,和他分屬不同政權。諸葛瑾受到孫權器重,遇事徐緩圖之,既不躁進亦不爭功,孫權稱帝後受封為大將軍,對孫權有著生死相隨的效忠。
東吳另一重要謀士是魯肅,《三國演義》裡的魯肅被刻畫成憨厚木訥,在瑜、亮情結中奔走斡旋,看似泛泛庸碌,其實,魯肅的個性忠烈,臨事不苟,又善論述,筆鋒犀利,思度弘遠,是繼周瑜之後的股肱之臣,被《三國志》作者陳壽視為奇才。
赤壁之戰以後三分天下的局面確立,其中以曹操的勢力範圍最大,麾下的能人志士最多。外號「鬼才」的郭嘉,史書記載: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可惜38歲英年早逝,曹操敗走華容道,喟嘆若是郭嘉猶在,絕不至於赤壁之戰慘敗。可見其計策謀略,的確是世之奇士。
被曹操視為漢高祖劉邦之張良的是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擬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作戰方針而得到曹操賞識,又建議曹操把落難的天子漢獻帝迎到許都,讓曹操在政治上搶得先機,形成其他豪強無可匹比的戰略優勢。正所謂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荀彧後來因為反對曹操僭越規制稱魏公而遭冷落,在壽春抑鬱而終。《三國演義》則說是受到曹操的暗示而服毒自盡。荀彧的姪子荀攸也是傑出的戰略家,此人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可惜也是早逝。荀攸一生謀畫奇策十二道,但是負責整理的鍾繇尚未完成而逝,後人對荀攸便沒有深刻的印象了。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生命的火花隨著時間的長河而消逝,上天賜予的陽壽也左右著大局發展,漢末三國時期幾個重要角色的年歲,都比不上終年72歲的司馬懿,還有他的三弟司馬孚,操辦曹魏的軍屯事宜,高壽92歲離世。司馬氏兄弟共同輔助魏文帝曹丕,振興農桑水利,使得府庫充實,國力大振,民間則是阡陌相屬,雞犬相聞;司馬懿又提拔出身寒門的鄧艾等人,厲行屯田政策,並且強調「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即使是曹氏宗親也無特權。
曹丕之後,司馬懿連續輔佐了魏明帝曹叡和齊王曹芳,最後在西元249年誅殺了違法亂紀的曹爽全族,史稱「高平陵之變」,大權正式落入司馬家族,原來他才是軍師聯盟的最後贏家。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