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否定疑問句中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否定疑問句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否定疑問句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否定疑問句中文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1萬的網紅王可樂日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王さんじゃない?」語調不同,意思不同!】 「王さんじゃない?」這句話,會根據句尾聲調不同,產生三種不同的意思: ① 句尾↗(接近「ㄋㄞˊ」)・・・疑問 疑問句句尾的發音會上揚,類似中文的二聲。 另外看似疑問句發音卻下降的句子是「推測(~だろうか)」的意思。 ② 句尾↘(接近「ㄋㄞˋ」)・・...

否定疑問句中文 在 Kenneth La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3 21:39:11

/ 用英文表達負面意思時,好同學都 hang 晒機,始終好多同學用中文思維分析,今日集中講否定疑問句。 . 相信同學對下面嘅問答方法非常掌握: A:  Did you go to school today? B:  No, I didn’t. (無啊,今日無返)✅ . 但當回答否定疑問句時,就開始好...

  • 否定疑問句中文 在 王可樂日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5 20:32:00
    有 1,692 人按讚

    【「王さんじゃない?」語調不同,意思不同!】

    「王さんじゃない?」這句話,會根據句尾聲調不同,產生三種不同的意思:

    ① 句尾↗(接近「ㄋㄞˊ」)・・・疑問
    疑問句句尾的發音會上揚,類似中文的二聲。
    另外看似疑問句發音卻下降的句子是「推測(~だろうか)」的意思。

    ② 句尾↘(接近「ㄋㄞˋ」)・・・否定(強調)
    否定用法的「~ない」聽起來像是中文的四聲,用來表示「說話者以強烈的語氣否定某事物」。

    ③ 比較接近「ㄋㄞˇ」・・・偶遇認識的人時用
    此時發音比較特別,類似中文的三聲,用於偶然遇到認識的人時用,例如:
    在夜市偶然遇到朋友,對那位朋友說的第一句話「~じゃない」會使用「ㄋㄞˇ」這個聲調。

    需注意的是,這個「~じゃない」偏向女性用語,如果是男生要講,句尾會加上「か」,以「~じゃないか」的方式表達。

    👂 線上課程:https://colanekojp.com.tw/course/online
    👂 JLPT 特訓班:https://colanekojp.com.tw/news/2/26
    👂 官方line@:@ctq6019m

  • 否定疑問句中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28 15:48:29
    有 517 人按讚


    #英美語人士沒告訴我們的秘密
    【台灣正規教育體制的英文 vs. 真實英文】老美為什麼也說 "No, I like it."

    很多人應該都在文法書裡、或是英文課裡聽過,中文和英文對於否定疑問句的方式是不太ㄧ樣的 (!?)。例如,當英美國人問我們 "You don't want it?" 時,英文要回答 No. / Nope. 這樣的句子中,以 Yes 當作開頭回答,在「正規英語教育」中會被視為是不正確的。

    中文為母語的人,的確,也更容易因為 「 對,我不想要」這樣的「中文思維」,(誤) 講出 Yes.

    (Note: 為了不要招引無根據的批評,我要先聲明,我沒有說 Yes or No 是我們可以亂選亂用的,這一切的複雜性,請繼續看下去。)

    但這項規則,真的有這麼黑與白 (black-and-white) 嗎?其實當我們做 conversation analysis,看真正的對話語料後,會發現當母語人士說 "yea" (比Yes 更常) 時,也有很多時候是跟中文ㄧ樣,是在「同意整句話所表達出的概念」。

    所以你也會聽到英語母語人士如此對話:
    A: You don't like it?
    B: Yea...I don't like it. (這時 yea 的「語調」是往下降的)

    你也會在美國人嘴中聽到:
    A: Don't you want it?
    B: NO I want it!
    (這個 NO 會很強烈,去反駁 A 說B 不想要的這件事情。)

    在 Midnight in Paris 這部電影中,就有這樣的一個橋段:

    1 A: 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2 B: No, not really.
    3 A: No, you do.
    4 A: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ating Picasso? My God, did I just say that?
    5 B: Pardon?
    6 A: I don't mean to...I didn't mean to pry. Are you born in Paris?
    7 B: I was born in Bordeaux. I moved here to study fashion. But you don't want to hear this.
    8 A: No, yes I do.

    (你有發現第三個 turn 和第 8 個 turn 的奧妙性嗎?)

    好啦,看了3個真實案例,大家應該有點霧煞煞,讓我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吧:

    1️⃣ 按照文法規則回答、跟按照語意 (semantics) / 語用 (pragmatics) 回答,會導致答案有點不一樣。在教室裡,老師應該要用有趣的教材,解釋這樣的複雜性給學生聽。不應該使用選擇題或填空題,扼殺了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其實壓根也沒有呈現正確的資訊給學生)

    2️⃣ 有時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用出來的,即便「表面上」(form) 看起來沒問題,實際上有沒有問題還是不知道。我喜歡我的教授常常跟我們分享的:我們要在乎的是我們在用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因為只看表面分析常常無法分析出這個使用者學會了沒。

    3️⃣ 如果真的很怕用錯,記得口說當中「語調」以及「細節補充」佔有很大的重要性。英語母語人士通常不會只用一個 yes or no 去判斷談話者 (interlocutor) 的意圖 (intention) 和語意 (meaning),大多會用整個 context (上下文) 跟表情、語氣去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我上課(尤其是口說課),喜歡用真正的大數據語料庫 (corpus) 當教材,以及讓學生討論語言的複雜性、變化性,以最後「提升學習意識」。

    提升學習意識後,看美劇、影集時,我們才能真正對於 input 有感。這才是真正學習一個外語的好方法呀!

  • 否定疑問句中文 在 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8 08:00:00
    有 517 人按讚


    #英美語人士沒告訴我們的秘密
    【台灣正規教育體制的英文 vs. 真實英文】老美為什麼也說 "No, I like it."

    很多人應該都在文法書裡、或是英文課裡聽過,中文和英文對於否定疑問句的方式是不太ㄧ樣的 (!?)。例如,當英美國人問我們 "You don't want it?" 時,英文要回答 No. / Nope. 這樣的句子中,以 Yes 當作開頭回答,在「正規英語教育」中會被視為是不正確的。

    中文為母語的人,的確,也更容易因為 「 對,我不想要」這樣的「中文思維」,(誤) 講出 Yes.

    (Note: 為了不要招引無根據的批評,我要先聲明,我沒有說 Yes or No 是我們可以亂選亂用的,這一切的複雜性,請繼續看下去。)

    但這項規則,真的有這麼黑與白 (black-and-white) 嗎?其實當我們做 conversation analysis,看真正的對話語料後,會發現當母語人士說 "yea" (比Yes 更常) 時,也有很多時候是跟中文ㄧ樣,是在「同意整句話所表達出的概念」。

    所以你也會聽到英語母語人士如此對話:
    A: You don't like it?
    B: Yea...I don't like it. (這時 yea 的「語調」是往下降的)

    你也會在美國人嘴中聽到:
    A: Don't you want it?
    B: NO I want it!
    (這個 NO 會很強烈,去反駁 A 說B 不想要的這件事情。)

    在 Midnight in Paris 這部電影中,就有這樣的一個橋段:

    1 A: 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2 B: No, not really.
    3 A: No, you do.
    4 A: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ating Picasso? My God, did I just say that?
    5 B: Pardon?
    6 A: I don't mean to...I didn't mean to pry. Are you born in Paris?
    7 B: I was born in Bordeaux. I moved here to study fashion. But you don't want to hear this.
    8 A: No, yes I do.

    (你有發現第三個 turn 和第 8 個 turn 的奧妙性嗎?)

    好啦,看了3個真實案例,大家應該有點霧煞煞,讓我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吧:

    1️⃣ 按照文法規則回答、跟按照語意 (semantics) / 語用 (pragmatics) 回答,會導致答案有點不一樣。在教室裡,老師應該要用有趣的教材,解釋這樣的複雜性給學生聽。不應該使用選擇題或填空題,扼殺了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其實壓根也沒有呈現正確的資訊給學生)

    2️⃣ 有時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用出來的,即便「表面上」(form) 看起來沒問題,實際上有沒有問題還是不知道。我喜歡我的教授常常跟我們分享的:我們要在乎的是我們在用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因為只看表面分析常常無法分析出這個使用者學會了沒。

    3️⃣ 如果真的很怕用錯,記得口說當中「語調」以及「細節補充」佔有很大的重要性。英語母語人士通常不會只用一個 yes or no 去判斷談話者 (interlocutor) 的意圖 (intention) 和語意 (meaning),大多會用整個 context (上下文) 跟表情、語氣去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我上課(尤其是口說課),喜歡用真正的大數據語料庫 (corpus) 當教材,以及讓學生討論語言的複雜性、變化性,以最後「提升學習意識」。

    提升學習意識後,看美劇、影集時,我們才能真正對於 input 有感。這才是真正學習一個外語的好方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