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最近疫情嚴重大家還好嗎🙂今天小編要來探討一個有關「肌肥大」的主題,不論是現在還是解禁後,此篇文章所提到的「訓練法」都可以拿去運用哦🤙🏻再者,我之前在「基因選才」及「想要大肌肌嗎」兩篇文章中有提到肌肉分類與肌肥大內容,可以去複習這篇也會了解的比較快👀
—————
✔️簡介肌肉分類及大小原則(...
嗨大家好👋最近疫情嚴重大家還好嗎🙂今天小編要來探討一個有關「肌肥大」的主題,不論是現在還是解禁後,此篇文章所提到的「訓練法」都可以拿去運用哦🤙🏻再者,我之前在「基因選才」及「想要大肌肌嗎」兩篇文章中有提到肌肉分類與肌肥大內容,可以去複習這篇也會了解的比較快👀
—————
✔️簡介肌肉分類及大小原則(size principle)
肌肉有三種類型分成紅肌🔴與白肌⚪️,紅肌由於肌紅蛋白數量較多所以看起來比較紅,而白肌則相反,那這兩種肌肉差在哪呢?🤔紅肌收縮速度慢且有氧代謝能力強,所以在力量需求較低的運動(如馬拉松🏃♂️)它會先被神經徵招,也就是較小的運動單位,而其徵招的閾值相較白肌低,而白肌可在短時間產生較大力量,所以像是舉重🏋️才比較會徵招到大的運動單位!
—————
✔️大小原則也就是從小運動單位先徵招再來➡️徵招大運動單位,運動單位簡而言之就是神經徵招肌纖維的能力,今天一條神經可以叫十條肌肉做事跟可以叫一百條肌肉做事,哪個發揮力量大?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了😉
—————
🔴想要肌肥大要做力竭嗎?
不需要!😌但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做,以2021的系統性回顧研究得知力竭對力量提升或肌肥大效果都沒有特別好👎🏻所以不要在神化力竭,透過管控好肌肥大其他要素才是長肌肉的重點👐而力竭對力量反而可能有負面影響😥而力竭也只建議在中低負荷時操作,不適合在高負荷重量執行!
—————
🔴肌肥大訓練法與技巧
📍節奏離心法(Tempo Eccentric Technique)
如圖,以深蹲來講蹲下去為離心階段,站起來為向心,而離心過慢反而造成能完成總次數⬇️,進而讓訓練量降低不利於肌肥大❌
📍強調離心法(AEL)
假如今天我要練啞鈴臥推,平常自己只能用30kg練10下,那今天可能用32kg讓別人幫我補向心階段,但離心階段的負荷更重讓我自己承受,對於肌肉的刺激也會更大❗️對於肌肥大是有益的😊
📍超級組與預疲勞技巧(Supersets and Pre-exhaustion)
超級組大家可能都有聽過,優點就是省時間,像是做完臥推馬上接著做划船,或利用其他主動拮抗的關係去執行➕那預疲勞指的是先做單關節運動在做多關節運動➡️可能造成想要刺激的那個部位活化更完整,以促進肌肥大🔥
📍遞減組(Drop Sets)
遞減組就是假如我今天做完臥推40公斤,馬上降重再接著繼續做,以此類推做到力竭為止!
📍團組法(Cluster Sets Technique)
如圖,團組法就是可以自己定義幾下算一個團,幾個團算一組,雖然此方法會比較耗時,但可以做的負荷也會比較大,增加機械張力!
📍血流限制低負荷訓練法(BFR)
透過止血帶或彈性繃帶綁住自己的上下肢,以限制血流🩸讓其部位的代謝壓力增加,促進肌肥大效果💪🏻那BFR我之後會單做一篇文,請大家敬請期待!
—————
🔴總結:
這篇文東西多且複雜,希望有讓大家學到東西😌如果你還知道什麼肌肥大訓練法麻煩底下👇🏻留言告訴我,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追蹤加分享👏🏻,也歡迎在底下標記那些愛練力竭愛做肌肥大訓練的朋友,下篇我會做有關健美備賽的文章,請大家記得關注我哦!合作邀約也請私訊,謝謝🙏
—————
參考文獻
Krzysztofik M, Wilk M, Wojdała G, Gołaś A. Maximizing Muscle Hypertroph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dvanced Resistance Train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9;16(24):4897. Published 2019 Dec 4. doi:10.3390/ijerph16244897Grgic J, Schoenfeld BJ, Orazem J, Sabol F.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performed to repetition failure or non-failure on muscular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Sport Health Sci. 2021 Jan 23:S2095-2546(21)00007-7. doi: 10.1016j.jshs.2021.01.007. Epub ahead of print.PMID: 33497853.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4th edition
#肌肥大 #力量輸出 #力竭 #重訓 #慢肌 #紅肌 #大小原則 #健美訓練 #神經徵招 #肌肉量 #訓練法 #速度 #訓練 #快肌 #運動表現 #訓練量 #運動單位 #健美 #白肌 #長肌肉
#icon made by dDara,Flat Icons, freepik,Vitaly Gorbachev,Vectors market fromwww.flaticon.com
向心收縮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不在順位中迷路?】
瑜伽練習中常聽到要找到順位Alignment,但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真正下去練習了,看起來一樣,感受起來不一樣,以為很輕鬆,其實很累,這中間的差別其實在Action,有人叫做行動,而Action不代表movement移動。
(註:這是我個人解釋方便的定義)
「不只需要知道擺位,還要知道行動。」
回到肌動學的本質,只要你搞清楚以下幾件事,就能夠幫助你更有系統的分辨出動作本質上的差異。
1 位置 position
2 行動 action
3 狀態 status
舉個例子,舉手好了。
1 位置
以解剖中立位當標準,手在前方叫做肩屈位flexion,手在後方叫做肩伸位extension。
2 行動
手由後往前舉叫做肩屈flexion,手由前往後伸叫做肩伸extension。
3 狀態
是動態還是靜態。
好,燒腦的繞口令來了。
所以你可以在:
肩屈位做肩屈動作
肩屈位做肩伸動作
肩伸位做肩屈動作
肩伸位做肩伸動作
再搭配動態還是靜態,動態就有向心離心收縮的差別,靜態為等長收縮。
以上搭配出不同的口令,另外在chaturanga時的肩胛骨動作,也可以以此類推,上過課的同學不妨自己腦力激盪一下。
當然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背後可能有不同的目的,但了解這些動作的基本原則,可以讓你更容易上手順位的練習跟有概念。
希望這些解釋可以讓你更了解動作的分析方法。
#看見動作的本質
#順位 #Alignment #肌動學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向心收縮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AK 臨床進階肌肉動力學 123》
刷了協會的經典課程BAK BAI FMK,終於進入期待的CAK了。
什麼是進階臨床肌肉動力學呢?
簡單說如果BAK基礎肌肉動力學是由肌肉認識動作,那CAK就是反過來由動作出發去拆解出肌肉的功能,其實比較符合實際的例子。
而CAK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完整,但又只是由基礎肌動學堆疊出的評估系統。
說是基礎,但其實要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容易學得上手,如果未來有興趣上,可以先慢慢把BAK補齊,特別是對解剖學肌動學不是很熟的同學。
CAK1是上肢,包含頸胸肩。
處理上肢的問題,很多時候要從胸椎出發,再來也許看頭頸或是肩胛骨,很多GH關節或手肘手指的問題,根源都不在不舒服的地方。
CAK2是下肢,包含髖膝踝。
了解步態中人體該做出什麼動作,肌肉該怎麼用力,基本上你就懂了下肢。
例如步態中的承重期,髖關節會屈曲內轉內收,膝關節屈曲內轉,足踝背屈外翻形成離心的旋後,就是一般講的旋前。
而推進期,髖關節伸展外轉外展,膝關節伸展外轉,足踝蹠屈內翻形成旋後。
更細的向心離心先不講,但可以看出所有下肢設計的動作都有其目的,當你無法做出某些動作的時候,都會因為動力鏈的關係而放大影響到其他動作,不得不注意啊。
CAK3是核心區。
而真正了解脊椎肋骨骨盆的動作,才能了解核心區域的動作,例如肋骨不同方向的收縮跟擴張,骨盆的三平面動作,還有相對的耦合動作都是平常比較被忽略的,當然核心區的大重點還是呼吸啊, 很多四肢雙側的問題可能都要回到呼吸去處理。
真的超重要。
應用的流程,第一還是評估,沒有評估的處理都是亂槍打鳥。
例如緊的肌肉一定要放鬆嗎?痛的地方一定是問題所在嗎?
CAK提供了完整的邏輯思維,去幫助你增加評估的準確性,抽絲剝繭找到真正的兇手或兇手們,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接下來需要處理,如果是PT的話當然會有非常多的徒手手法可以使用,而教練其實也可以使用自己熟練的伸展,自我按摩,工具,PNF或直接設計動作訓練。
不管有沒有徒手,最後一個最重要的收尾就是要訓練,而有了CAK的評估結果,要設計對應的訓練動作也相對簡單。
仔細一點講,需要的能力或關卡主要有:
1 問問題能力
2 根據問問題得到的資訊,決定評估的走向
3 得到評估的結果後,決定處理的方法
4 如果3沒有包含訓練,那一定要加入相關的訓練
5 指導學生訓練的技巧跟能力,也包含示範能力
需要的話還要再重複一次完整的流程。
而就像CAK課程大綱裡的其中一項寫的,它並不是要取代任何系統。
在上CAK之前,我上過了KPM,DNS,Immaculate Dissection,也都有在交替使用,而CAK真的是一個單用就很好用,如果搭配使用,更是讓你的工具箱更加的完整,思考更全面。
而反過來,如果你不熟悉或不想用到評估,個人覺得CAK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了解人體動作的課程,因為只有你真正了解人體的動作模型跟肌肉的協同關係,才能設計出好的訓練動作,或知道你平常的練習少了什麼。
跟著我上課的同學不用擔心,對完答案發現很match,而且我自己也是這樣練的,基本上三天下來的檢測很多都很好,小部分有左右落差也是合理範圍。
不過還是要溫馨小提醒,當要實際應用到評估技巧同時帶來好的結果,學好基礎肌動學是能讓你比較快了解到評估的原則,但後續需要的評估眼力,跟動作設計進退階的能力,還是要一起準備起來的,評估眼力靠經驗累積,動作設計還是回到基本的肌動學加專項的變化組合。
身為動作指導者,如何規劃安全,有邏輯有目的有效率的練習,才是正職啊,評估的能力要多夠用都是看個人,你還有轉介讓專業來的這個選項。
而如果你是肌動學的狂熱份子,相信這堂課一定會讓你上的很過癮,拋開人為的關節動作定義限制,回到骨骼的相對關係,探討動作產生的本質。
但還是再提醒一次,據說有PT上到一半就哭喊:我不要當PT啦!所以一般素人還是記得基礎補好再來哦。
有興趣的同學,下一場是10月,請洽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Physiomotion Lab 動作實驗室
#CAK #BAI #FMK #BAK
#kensyogalife
向心收縮定義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ypermobility? Hyperextension? And Yoga?】
聽到這些名詞,也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問題會是:
❓ Hypermobility 或是 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 (關節過動症候群) 到底是什麼?
❓一個很柔軟的練習者,他就是有Hypermobility 嗎?
❓ Hypermobility 跟 Hyperextension (超伸) 是同件事嗎?
❓ Hypermobility 可不可以練瑜伽?
❓ 那有 Hyperextension 該怎麼練瑜伽或是其他運動?
如果對以上的問題,你腦中沒有答案,可以繼續往下閱讀。
✅ Hypermobility
先來點正規的定義,到底怎樣是hypermobility。
嚴謹的定義是一個人有膠原蛋白的異常,而導致關節過鬆,活動度過大,這通常來自於基因跟遺傳的關係,必須透過血檢才能夠真正斷定。
所以,一個人很柔軟,不代表他就有hypermobility,同理,當一個人有hypermobility,其實他不一定會非常柔軟。
有些人也許有聽過 Beighton Hypermobility Score,他會有9個測試,超過6點你就會被判定為可能有hypermobility,另外也有所謂的維京海盜測試,同理是判斷你是否為hypomobility,就是很硬的人這樣。
不過這些都是簡單的判斷標準,也可想做是人體之間的自然差異分布,而真正的 hypermobility 跟 hypomobility 是存在光譜的極端兩邊。
當你有這些認知,就不用煩惱你或是眼前這個學生,到底是不是有 hypermobility,除非你去做了血檢確認。
✅ Hyperextension
至於超伸,就是比較常見的狀態,包含手肘伸展超過10度,膝蓋伸展超過10度等等,有時候是因為有 hypermobility,但有時候是因為天生骨頭的差異。
所以這兩個也不是直接相等。
✅ Hypermobility可不可以練瑜伽
有人也許聽過,關節過鬆的人練瑜伽很危險,但事實是,當你自己不會練又沒找到好的老師,練什麼都危險。
針對有 hypermobility 的人,他們身體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也許本體感覺也較差,當然這些都是讓他們容易受傷的因素,但就是因為這樣,才更需要練習。
在瑜伽的體位法練習,當你停留穩定的時候,其實都讓肌肉在做等長收縮,當你在流動的時候,肌肉也會經歷了向心收縮以及離心收縮,關鍵就是它都有在做不同的收縮,這就是很好的練習。
而有 hypermobility 的人,有時也是會感受到緊繃感,而這緊繃感其實是來自周邊肌肉無力,大腦的保護機制造成,所以有時候透過訓練,恢復肌肉正常的功能,反而能夠消除緊繃感,因為大腦覺得比較放心了。
所以,hypermobility 可不可以練瑜伽,當然可以,只要你練對。
✅ 有 Hyperextension 該怎麼練瑜伽
最後這個,就是練習者或教學者最常遇到的情況。
一個大膽的答案,如果你有超伸,”基本上”你應該在超伸的狀態下做練習,但前提是:
1 你有良好的本體感覺跟身體控制,能分辨出有啟動的肌肉跟完全放鬆的狀態。
2 練習的強度是適合你的。
3 練習過程甚至過後沒有任何異常不舒服或疼痛。
2018年上 Animal Flow 的時候,講師就有討論到這問題,當時她也是說應該就順著身體的構造去做練習,假設手肘超伸,就在超伸下做練習,不需要特別手肘微彎,但是不能有任何不舒服跟疼痛。
另外如果你常看手倒立的照片跟練習影片,你可能會發現滿多人的手肘超級超伸卻還是在做倒立,當然人家可以不代表你可以,但人家是透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周邊肌肉有足夠的強度支撐,才能夠承受這樣的練習。
記得之前也有學生跟我反應過曾經因為手肘超伸做倒立練習而不舒服,後來我教學生穩定肩胛肩膀跟稍微調整一下擺位後,現在她也都一言不合就倒立,也沒聽學生再說不舒服了。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參考的例子,不代表全部。
所以身為教學者,當然要判斷學生當下的狀態是否因為超伸而有額外風險,手肘微彎不是不可以,但除了這個以外,你有沒有辦法引導學生在安全的情況下建立自己的身體覺知以及穩定的力量才是重點。
你應該不會希望有一天學生緊急情況需要直手撐地的時候,就是受傷的時候吧。
⚠以上文章分享為綜合Podcast跟自己經驗所寫,任何個人的情況還是以自己的醫生或老師意見為主喔。
☑ Jason Crandell Podcast
Episode 178: How to manage hypermobility in the yoga room with Jules Mitchell
#hypermobility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