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氣溫低,為了讓身體能保暖,除了換上冬裝外,食補是最常採用的驅寒方式。而其中,帶著辛辣氣味的「薑」就是冬日不可或缺的暖身救星!
薑在生活中的應用,既能內服,也能外用。在東西方料理中,都可找尋其蹤跡,不僅暖身暖胃,更能增添美食風味。像是冬季正夯的薑母鴨、薑絲鮮魚湯、熱呼呼的薑茶、薑汁熱豆花或是西洋...
入冬氣溫低,為了讓身體能保暖,除了換上冬裝外,食補是最常採用的驅寒方式。而其中,帶著辛辣氣味的「薑」就是冬日不可或缺的暖身救星!
薑在生活中的應用,既能內服,也能外用。在東西方料理中,都可找尋其蹤跡,不僅暖身暖胃,更能增添美食風味。像是冬季正夯的薑母鴨、薑絲鮮魚湯、熱呼呼的薑茶、薑汁熱豆花或是西洋應景的薑餅、薑汁汽水等,薑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也因具有調理肌膚與呼吸系統作用,被廣泛應用在精油、薰香、香皂、保養等生活用品中
薑,學名為Zingiber officinale,是草本熱帶植物,開著黃綠色的花,其根莖具有明顯的辛辣芳香氣味,可入食也能入藥。當中的營養價值豐富多元,以下就一起來看看「5個薑薑好的理由」吧!
❶袪溼暖身促循環
內含薑酮醇、薑烯酚,可促進血循,使身體暖和。並能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在高溫潮濕環境中,薑亦可發揮袪溼散熱、幫助代謝之功能
❷強化血循助消化
成份含揮發油類,香味就是源自其揮發性油脂,能加強血液循環,並使體溫上升,發揮暖和作用 ; 且能促進胃液分泌、腸道保健,使消化機能正常
❸解暈止吐增風味
當中的薑辣素,為辣味的主要來源,是料理提味的辛香料 ; 也具減緩噁心想吐之作用。對於預防暈車、暈船、孕婦晨吐、更年期眩暈等都能有正向助益
❹降膽固醇護血管
其含生薑醇,有助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 ; 是有助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下降之成份,以減少肝臟與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蓄積,進而遠離動脈硬化、心臟疾病之風險
❺抗氧提升防禦力
生薑富含維他命C,其抗氧化力卓越,可提高血液抗氧化水平,有助降低心臟等慢性疾病之風險。 抗氧化劑可以增強免疫系統,透過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影響,有助提升人體防禦能力
★薑的分別
薑依採收期的不同可以分為嫩薑、粉薑、老薑和薑母
➡️嫩薑
又名生薑,亦有子薑、紫薑之稱,是種植時間最短的薑,大約生長4個月就能採收,其外皮乾淨偏淡黃色,且帶有紫紅色的鱗片
•口感:纖維較少,嫩薑較脆,辣味也較低,有提味醒胃之用,常用於涼拌、醃漬等開胃小吃用
➡️粉薑
為半成熟的薑,約要栽種6個月,外皮由淡黃色,慢慢轉為土黃,此時的口感很細緻,所以名為粉薑。粉薑比生薑老一點,故溫熱程度稍高,與性寒涼的食物搭配,可以中和食物的屬性
•口感:最細緻,吃起來口感有點粉粉的,比起嫩薑,辣度也較高。粉薑經常用來爆香或煮成甜湯用,有助促進血液循環
➡️老薑
栽種時間長達10個月,這時外皮呈土灰色,看起來偏乾皺,薑肉開始纖維化,咬不爛的薑就是老薑。老薑的辣度很高,與其薑辣素含量高有關係
•口感:老薑辣度是所有薑裡最高,且薑肉纖維化,不易咀嚼。常見使用在中藥方,若為家庭用,則常用在需要味道重的湯品,如薑母鴨、麻油雞、三杯雞等
➡️薑母
老薑不採收留到隔年,才與新生成的嫩薑一併採收,則稱之為薑母,一般薑齡3年以上的薑母最好。其外觀呈現深咖啡色,皮很厚,表皮愈多層,代表薑母的年齡愈長,看起來皺皺的,味道最為辛辣
•口感:最辣,纖維很高,常使用在煲湯,或製成薑麻油
★️薑的品種
除了上述常見的嫩薑、老薑之外,薑還有許多不同品種,風味與營養價值也有所不同
➡️竹薑
又稱竹節薑、本島薑,外型細小瘦長,纖維紮實,養份存在纖維中;嫩竹薑的辛辣與香氣比一般薑濃烈
➡️薑黃
又稱寶鼎香,為薑科薑黃屬植物。其根莖所磨成的深黃色粉末為咖哩的重要成份,也用在南洋料理,嚐起來味苦而辛,帶點土味
➡️沙薑
外形較生薑細小,外皮顏色呈黃褐色,顏色比生薑深,略帶光澤,切開薑肉呈淡黃色,顏色較生薑淺,辛辣中帶有獨特濃郁香味,適合與肉類配搭,例如雞肉
➡️南薑
東南亞料理很常見的香料「南薑」又有良薑、高良薑、蘆葦薑和紅豆蔻等名,原產於印度、東南亞一帶。種植超過10個月以上才採收的薑即是老南薑,外皮呈棕紅色;嫩南薑則是米白皮帶有鮮紅
★️薑的選法
⏩鼻嗅
新鮮的薑帶有自然的香氣,如果有奇怪的味道(如硫磺味),即勿選購
⏩手摸
若飽滿結實的薑較為新鮮,如果已經變得柔軟並乾癟,表示存放時間較久,則不建議購買
⏩眼觀
帶土量較多的薑表示剛出土不久,一般而言會較為新鮮,而且耐放
★️薑的顧慮
⚠️膽結石者不宜吃薑,因可能增加膽汁分泌而造成負擔
⚠️生薑一天建議攝取在10克內;乾薑則是一天在2~3克間為宜
⚠️食薑出現心灼熱、腹瀉、脹氣時,需留意攝取量或詢問醫師建議
⚠️生薑過量易上火,會使眼睛發熱,並讓眼垢增多,提高眼乾眼澀等症狀,因此適量食用為上策
⚠️生薑若出現腐爛、發霉,請切勿食用。因已產生劣化物質-黃樟素,會造成肝細胞危害,因而誘發炎症等病變
⚠️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且可能有出血風險,應特別留意,特別體況如有疑慮請諮詢醫生再食用
⚠️薑性溫熱,若患有痔瘡者,應避免薑酒同時,否則易使痔瘡加劇。而眼睛乾澀、冒痘、發炎,或喉嚨不適者,皆應減少攝取
⚠️老薑因水分含量低,以網袋壁掛保持通風保存即可;一般生薑則可用鋁箔紙上鋪1張紙巾,把整塊薑包起來,再入冰箱保存,就能避免發芽、也不易長霉
⚠️中醫論述,上午至中午陽氣旺盛,因生薑性辛溫,日食薑具促循環與提振之正向作用;而下午至晚上,則因人體正氣與機能趨緩,夜食薑則易憂擾生理機能,故應避之
#凱鈞有食力
#5個薑薑好的理由
吐膽汁綠色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人也是忙起來就常忘記喝水上廁所🚽嗎?
一般健康成人一天的平均排尿量,一般為1200~1500ml,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大多呈現透明的且為淡黃色,當水分攝取量不足或發汗太多時,必然尿量減少,其顏色就會變得較濃,因此早晨起床時的第一次尿液顏色也會較深。
但如果尿液有其他顏色,那是各代表著哪些問題呢?
1.無色至白黃色尿液
當水喝太多時,會使尿色變淡。但若非因飲水過多的問題,則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前兆。
2.乳白色或混濁尿液
若伴有排尿異常、腰痛、發熱時,應懷疑是嚴重泌尿道感染、化膿,如腎盂炎、尿道炎、膀胱炎、腎結核等。
3.白色黏液狀尿液
由於男性尿道是精液與尿液的共同出口,所以成年男性偶爾會從尿道中排出白色黏液狀的尿液,這是正常現象。
但若經常排出,則可能是罹患前列腺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症,應及早就醫治療,否則易經由性交傳染,引起生殖器官發炎,嚴重還可造成不孕。
4.深黃色尿液
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維他命、中藥大黃等藥劑時,尿液顏色就會變深,只要停止食用即可恢復正常。
病理性因素上,急性發燒或上吐下瀉的病人,因水分會隨著汗及糞便中排出,故尿液會因濃縮而變黃;當肝臟或膽發生病變時,膽汁回從尿道排出,使尿液呈現深黃;外泌尿器官化膿時,也會排出黃色混濁的膿尿。
5.棕褐色尿液
一般嚴重燒傷、輸錯血型的血液、溶血性貧血、熱性疾病、尿液濃縮、急性腎炎、急性黃疸性肝炎等患者,會排出如同醬油般顏色的尿液。
6.紅色尿液
即俗稱的「血尿」。排出血尿時,往往是泌尿系統及其鄰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前兆。 與疾病有關的有泌尿道結石及結合菌感染、腫瘤、膀胱炎、溶血症候群(因劇烈運動)。
7.黑色尿液
膽色素所引起的,如溶血、肝病、惡性瘧疾的病人,會排出黑色尿液; 酚中毒或罹患色素瘤、尿黑酸病時,也會排出黑色尿液,尿液與空氣長期接觸後更明顯。
8.綠色尿液
尿道感染綠膿桿菌。
主要來源出處:早安健康文章 /「尿液顏色看健康報告書!解析尿尿顏色8個密碼,揪出腫瘤、肝腎發炎前兆」,歡迎Google搜尋!
—
吐膽汁綠色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兒童 #嘔吐「#警戒症狀」‼ #止吐藥:造成 #臉歪嘴斜 副作用⁉
小孩嘔吐原因很多,按年紀不同所需要考慮的疾病也不同,如一歲內的嬰幼兒因為賁門括約肌未成熟或功能失調,就很常見有 #胃食道逆流。一、兩個月內的嬰兒喝奶完假如有非膽汁色噴射性嘔吐,就要小心 #胃幽門狹窄。一般 #病毒性腸胃炎 嘔吐通常只會延續2-4天,因此嘔吐天數過長,或合併有以下警戒症狀,各位爸爸媽媽就要提高警覺,一定要再找醫師評估病情📣以下分享重要資訊,希望對各位爸媽有幫忙😁
--
⚠【#嘔吐時間過長】
找尋潛在病因、時間過長也會造成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
📌 新生兒 >12小時📌 小於2歲 >24小時
📌 大於2歲 >48小時
⚠【#脫水表現】
📌 疲憊、#超過6小時沒小便、嘴唇乾裂、#哭泣沒眼淚、囟門凹陷、體重減輕
⚠【#腸阻塞】
📌 肚子脹、痛 (疼痛程度越來越嚴重)、綠色膽汁嘔吐、血便、吐血🤑
⚠【#腦壓高】
小心 #腦膜炎 或是 #腦腫瘤...等😱
📌 #頭痛、#頸部僵硬、姿勢影響嘔吐、#剛睡醒嘔吐、#沒有噁心感、前囟門突出、頭部外傷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造成肚子痛、嘔吐也是很重要的考慮的病因
📌 意識不清、抽搐、反覆嘔吐
--
🤮 兒童常用止吐藥:#胃利空藥水/ #吐福塞劑 (Domperidone)
🎯【作用】:噁心嘔吐 (增加下食道壓力、胃排空、12指腸蠕動)
🎯【劑量】:
每次劑量:體重(kg) ÷ 3~4 (ml) (最高10ml,不可超過)
一天三次。建議飯前及睡前15-30分鐘服用
#塞劑三歲以下:1次1顆 (10mg),但可視年齡/ 體重/ 症狀增減🔎
🎯【注意事項】:
📝 #罕見引起錐體外徑副作用 (EPS:仿單註明機率是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眼歪嘴斜、翻白眼、面部僵硬…如圖示🥶
🟧一歲以下嬰兒使用需特別注意,#劑量不可過高,尤其一個月大時代謝及血腦障壁尚未發育完全,發生神經副作用風險較高
🟧停藥症狀會自行消失。胃利空產生EPS機率比使用Primperan低很多
📝三歲以下避免連續使用超過7天
📝促進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造成溢乳
📝肝腎功異常、心律不整患者應注意
--
💟 結論
止吐藥物及塞劑只有 #治療症狀 的效果,無法治療病因,因此一定要找醫師詳細評估後再給予藥物治療,也要注意有沒有合併上述的『警戒症狀』,以免錯失嚴重疾病的治療時間。⏳
胃利空及止吐塞劑在正常劑量使用下,因為較不會通過腦血管障壁,所以發生錐體外徑副作用的機會比primperan低很多,但一歲以下嬰幼兒使用就要特別小心,需要醫生的監督追蹤才能使用喔🩺
感謝 @fatty醫院生存日記 提供授權精美EPS圖示
吐膽汁綠色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寶寶「剉青屎」大綠色便便是受驚嚇? 其實這些顏色才要擔心》
★長輩深受廣告詞影響「囝仔著驚駡駡號,吐奶剉青屎」,認為寶寶「剉青屎」大綠色便便是受到驚嚇,要帶寶寶去「收驚」,有必要嗎?
★事實上新生寶寶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色、綠色,甚至墨綠色,因為大便的顏色大部分來自膽汁,有部分來自食物或水分,當膽汁和小腸中的食物殘渣混合分解後,會變成黃褐色、墨綠色;有時母奶或配方奶含鐵質較高,多餘的鐵質沒被身體吸收就會排出來,解出綠色便便,也就是長輩說的「挫青屎」,通常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
★寶寶大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是正常顏色,如果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就是不正常顏色,要懷疑可能是膽道閉鎖或肝內膽汁滯留;黑色或紅色的大便可能是「腸道出血」引起!
★寶寶出生後,要仔細觀察皮膚和糞便的顏色,這在出生後60天內很重要,如果寶寶的皮膚呈現黃疸、眼白發黃,就要仔細觀察比對嬰兒大便的顏色,所以把握寶寶出生60天內的發現黃金期非常重要,爸媽在寶寶排便時,可以利用兒童健康手冊嬰兒黃金九色卡,在陽光或充足的光線下比對來清楚辨識 !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