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名目gdp實質gdp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名目gdp實質gdp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名目gdp實質gdp計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種對數字毫無感受的台灣井蛙粉專的感動實在很好笑。 台灣2019年政府預估GDP總額19,222,837百萬新台幣,而該年民間消費佔GDP約50%。 換算起來,台灣每一週民間消費總額就達1848億元。 一個多星期的振興券到帳金額只有134億元,僅佔7.25%。 而我從罵馬英九愚蠢的消費券政策開...
名目gdp實質gdp計算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種對數字毫無感受的台灣井蛙粉專的感動實在很好笑。
台灣2019年政府預估GDP總額19,222,837百萬新台幣,而該年民間消費佔GDP約50%。
換算起來,台灣每一週民間消費總額就達1848億元。
一個多星期的振興券到帳金額只有134億元,僅佔7.25%。
而我從罵馬英九愚蠢的消費券政策開始就反覆強調Milton Friedman的「恆久收入假設」:無法改變未來整體收入預期的隨機收入不會改變消費行為。考量GDP其他項目的此消彼漲,簡單計算很可能提高名目GDP總額效果根本不到1%,試問短時間效用且數額比例如此之低的振興券能有啥刺激消費效果?
更進一步,考慮全球經濟因疫情封鎖受創的侷限條件下,此次振興券對台灣整體GDP的效益肯定是負值而非加分,但危害有限,尚屬富裕的台灣社會負擔得起這筆替政客買假業績的費用就是了。
更別說:
1. 台灣GDP統計的貓膩
2. GDP根本就不是計算總體經濟發展的好指標(這點我寫過文章批評了,參見此文
https://tinyurl.com/yyjvcerh )
3. 刺激消費並不會刺激經濟。不是因為實質生產力提高的消費增加弊大於利。
名目gdp實質gdp計算 在 財經雷亂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M圖說故事x 1】美國GDP
很多朋友告訴我,MM網站很特別的一點應該就是那一張張的圖表了吧! 我也認同。我們認為圖表的呈現,其實就是最簡單表示現在趨勢位置的方法。
這些圖表這麼有用,還是要讓朋友看懂才會用,所以我想我乾脆來寫些關於這些圖表的事,聊聊這圖表怎麼用、觀察它時有什麼小故事,或是我們在畫它時的想法。這樣應該可以激發我早點來公司…(已經不能再晚下班了。)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想了解什麼圖!
-------
第一張就先來聊一下美國GDP好了,GDP是最無聊但最重要的圖了! 根據後台顯示,它是觀看的圖表次數前五名! 每周被看次數有2000多次,不過那也有可能是因為它放在最顯眼的地方XD
#美國GDP到底有什麼有用的地方?
現在美國一年的GDP(名目)超過19兆了,佔全世界比重已經將近25%,這其實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我一直依稀很久以前做過一張表,美國在90年代時因科技爆炸成為霸主,GDP領先全球曾一度佔比超過30%。但在2000年之後被整併後的歐盟超越,又因發生金融風暴,因此2008年時美國GDP佔比僅剩20%。而當今在各大新興市場5%以上的成長下,又能再度攀升至25%,且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這也代表金融海嘯時那受困的美國早已恢復。當然,這和美國這個國家文化與特色有很大的關聯。他的技術領先、正成長的人口,加上內需市場不受其他國家風暴影響。(從圖中可看出:如2011年歐債風暴、2015年新興市場風暴,它的GDP都仍是呈現擴張)
回來講這張圖,這張是以美國實質GDP 折成年率(SAAR)過後所計算出的季增年率(藍)和年增率(紅)。美國之所以許多數據喜歡運用SAAR折成年率的方式呈現,最主要就是因為它希望可以1)經過季節性調整 2)呈現整年的總值應為多少(很多人不知道這點),這樣可以呈現出一條較為平滑的趨勢線,去除某些數據在一年中某些時間有不同趨勢的情況。全世界好像也只有美國用這樣的方式去計算。像台灣、歐洲或其他國家會以單季的方式呈現(如這季單季總值是多少,然後再去和去年同期比較),日本則比較特別,它一個國家會出現3種GDP,不但呈現SAAR方式,也用了一般台灣的用法。
總之,美國會透過折成年率過後的絕對值數字,再去計算季增年率(藍)或年增率(紅)。雖然市場上喜歡解讀季增年率的數字來判斷是否表現不錯(如最新Q2為3.1%),且美國號稱這個數字已排除季節性因素了,但根據經驗,常常美國Q1淡季時GDP表現還是會比較疲弱,所以我本身喜歡觀察的數字還是GDP的年增率。從過去經驗也可以看出來GDP年增率(紅)呈現趨勢性往下時,美國的風暴就來了,而美國的風暴當然也代表著全世界的風暴。
2008年那時候印象很深刻,2008Q1季增年率已經翻負了,美股還有支撐,全球其他股市甚至創高,果不其然2008Q2季增年率還能再反轉向上出現2%成長(看圖) ,但當時已經是窮奴之末了,年增率早已反轉向下,股市高點就在當時,從上可知季增年率波動其實較大,年增率則仍較有趨勢性。這周五要公布美國Q3 GDP了,季增年率應有2.5%,各位留意年增率是否仍有2%以上。
順帶一提,當初我在當研究員時有自建一個預估美國GDP的模型,為了搞懂美國GDP的計算方式研究了好久,而且發現很多台灣機關(包括主計處)在描述美國GDP的算法時都說錯了,所以現在在M平方看美國的研究員我都會要求他們進來首先就要先搞動美國GDP到底是怎麼算。
今天先講到這,有空再續。
經典好文=> https://goo.gl/5pfDQJ
GDP在哪=> https://goo.gl/9NG2oD
#不小心寫太多了可惡
#告訴我還想知道什麼圖好了
加入我們 www.macromicro.me/pro
名目gdp實質gdp計算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PP不是寶,英九不知道
馬英九在卸任前兩天,把最不堪的鹿茸口誤都拿出來自我Kuso一番,本想從此放他一馬,沒想到他在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迪頓的演講場上,又自覺良好的拿「購買力平價指數換算的GDP」炫耀一番,迪頓一時也不假思索,湊上幾句令人傻眼的溢美之辭。因為事關總體經濟的基本觀念,如果就此誤導下去,台灣的經濟難望步上正確之路。
所謂GDP(PPP)是假設一位美國遊客手持22,000美元來台,兌換新台幣後,全數購買最基本型的漢堡,然後計算所能購得的漢堡數乘以美國同型漢堡的售價,所得總金額即為台灣的GDP(PPP),以公式簡示如下:
22,000美元/(台灣漢堡售價/新台幣匯率)美國漢堡售價(美元計價)=台灣GDP(PPP)
檢視上列公式可知台灣漢堡賣得越便宜,或新台幣越貶值,台灣的GDP(PPP)越高。
到此為止,99%的國人包括馬總統及彭總裁都認為這是美事一樁,值得額手稱慶,爭相走告,甚至在外人面前驕其子民,其實這是大錯特錯!何以故?
因為只有在GDP(名目)也趨近同一數字,或GDP(PPP)/GDP(名目)的比值落在1.0±0.11的範圍內,才配稱為高所得的已開發國家,如果台灣的名目GDP趨近GDP(PPP)的46,000元,則台灣在全球排名中(排除產油及城市國家)高居第10名,與瑞典、德國、加拿大、丹麥等先進國家並列,值得大家揚眉吐氣傲視世人。遺憾的是,台灣的此一比值為2.10,與開發中國家如馬來西亞、菲律賓之流為隣。
進一步檢視哪一個因素影響GDP(PPP)/GDP(名目)最大?答案是匯率!如果將2000~2015年十年間的此一比值與實質有效匯率做分析,則台、韓兩地皆呈現高度負相關,台灣的r值為-0.965,韓國為-0.756。思索箇中道理,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匯率一貶,以美金計價的漢堡單價隨之降低,可購買的漢堡數增加,GDP(PPP)當然上升。同時名目GDP因匯率貶值而下降,更促使比值上升。
再比較台、韓兩地近十六年來的匯率走勢,如以2000為100,除2007~2009年次貸風暴期間,韓圜急速走貶15%外,其餘14年韓圜皆傾向上揚,台灣剛好相反,除2004年外,新台幣一路走跌,至去年有效匯率僅剩77,而韓國則為103,這十六年間韓國的GDP (PPP)/GDP(名目)由2000年的1.38到2015年的1.34,中間雖有變動,但起伏不大,雖處風暴仍能維持一定的國力,台灣則由2000年的1.45一路下滑到去年2.10,情況十分慘烈,國人身處其中而不覺其險惡,居高位者如馬總統、彭總裁甚至把購買力平價指數所換算的GDP高達46,000美元一事引以為傲,豈不怪哉!
最吊詭的是如果新台幣匯率走勢,這十六年間比照韓圜,則當下的台灣的GDP(PPP)約36,000美元,名目GDP約為28,000美元,而兩者之比約1.29,與韓國相去不遠,而名目GDP28,000美元,幾乎快達到馬英九一直被人取笑的633,馬英九智不及此,誤將缺憾當寶貝,夫復何言?
最後回到諾貝爾獎得主迪頓的奉承之語,他說:「我認同馬總統在開場致詞所提到的購買力很重要,就好比美國人吃的早餐,和台灣人早餐不同,不能相互比較,因此要修正物價的差異,才能用同樣一把尺衡量全球不同的國家。」這番話不但膚淺,而且似是而非,有失大師風範.如果我們改以燒餅油條做為計算標準,台灣的GDP(PPP)恐怕要飆高到與瑞士並駕其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