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名人偉人傳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名人偉人傳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名人偉人傳記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德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年四月給台南市立圖書館館刊《樂讀誌》寫了篇文章〈重溫童年的書〉,緣起是,世界閱讀日與兒童節都在四月。 文中提到的書與書系,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呢?又,圖中是我台南老家的頂樓和室書房。 〈重溫童年的書〉 我童年的舊家位在大同市場北邊的一條窄巷裡,是南部常見的老透天厝,頂樓是爸爸種蘭花的...
名人偉人傳記 在 ??????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7:50:08
題目:一句說不出口的話 一看到題目,我就馬上幫這篇文章定了大概的樣子,就是充滿感情的一篇文章,所以我用了自己親身的經歷(經驗)去寫了這篇作文 這整篇是我個人很滿意的文章,因為我在寫的時候真的是帶感情去寫!我還寫到哭哈哈哈哈,我寫完之後來回看了很多次,確定寫完沒錯字之後就交給老師了 我覺得要得到...
名人偉人傳記 在 陳德政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19:25:38
今年四月給台南市立圖書館館刊《樂讀誌》寫了篇文章〈重溫童年的書〉,緣起是,世界閱讀日與兒童節都在四月。 文中提到的書與書系,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呢?又,圖中是我台南老家的頂樓和室書房。 〈重溫童年的書〉 我童年的舊家位在大同市場北邊的一條窄巷裡,是南部常見的老透天厝,頂樓是爸爸種蘭花的天台,三樓...
名人偉人傳記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四月給台南市立圖書館館刊《樂讀誌》寫了篇文章〈重溫童年的書〉,緣起是,世界閱讀日與兒童節都在四月。
文中提到的書與書系,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呢?又,圖中是我台南老家的頂樓和室書房。
〈重溫童年的書〉
我童年的舊家位在大同市場北邊的一條窄巷裡,是南部常見的老透天厝,頂樓是爸爸種蘭花的天台,三樓是主臥室,我和姊姊住在二樓。
那時家中還沒有書房,想看課外讀物我會窩在一樓的客廳,外頭常有攤販騎著單車來叫賣衛生紙,偶爾也會出現金髮碧眼的傳教士挨家挨戶地傳福音。每逢寒暑假,爸爸會添購幾冊蔡志忠新的漫畫讓我們讀,《老子說》、《莊子說》等等,雖然「莊周夢蝶」的故事我讀得似懂非懂,不過那畢竟是漫畫書,依然讓我津津有味。
那段珍貴的閱讀啟蒙歲月,有一本書我特別印象深刻,是「九歌兒童書房」的《小勇的故事》,作者是楊小雲女士。小勇是書中的主角,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叫「楊臺生」,這是不是一個很有「時代感」的名字呢?日後每當我在電影或電視劇中又發現一個名叫「臺生」的角色,總會立刻想起那本書。
我第一次看見「五斗櫃」這個名詞,也是透過《小勇的故事》,我從客廳拿著書跑去廚房問媽媽,她轉過身來,拿著鍋鏟向我描繪出五斗櫃的形狀。
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八歲以前的事,三十年了,記憶的強度並未隨著時間衰退,反而與日俱增,可是記憶會不會經過大腦的變造呢?是否其中某些細節是我自己想像出來的?當一個人即將走入中年,往往會對童年的事物重新燃起興趣,想確認自己這一路是如何走到現在的,這時,便需要物證來輔助。
一年前我上網買回了二手版的《小勇的故事》,我一頁一頁翻讀著,泛黃的紙頁間,小勇和他的夥伴楊臺生依然在1980年代的台北城面對各種生活的考驗 — 被同學欺負、養的狗受傷了、作業永遠寫不完。我重溫著他們成長過程的種種挫折,有點慶幸,自己不用再長大一次了。
升小三的暑假,我們從南區搬到東區,新家同樣是一棟四樓的透天厝,內部卻更寬敞了,頂樓仍舊是爸爸養蘭花的基地,而空中花園的另一半這次有空間隔出一個完整的書房,是日式和室的格局,裡頭明亮、溫暖,木頭的香氣混合著紙的味道,我時常一個人待在上面看書。
除了爸爸蒐藏的歷史書、媽媽備課用的國學常識書,我最喜歡的是帶有編輯選書概念的系列書 — 這與我凡事都愛照順序執行的個性多少有點關係。那些系列叢書包括遠景出版社多達一百多冊的「世界文學全集」、梁實秋主編的一百二十集「名人偉人傳記全集」,以及萬象圖書的「希區考克劇場」。
其中我最念念不忘的一套,是漢聲出版社的「青少年拇指文庫」,是的,我已經從少年慢慢過渡到青少年了,小勇和楊臺生不會長大,但我會。今年過年,我重新爬上頂樓,我好久沒進那個書房了,它就像家庭記憶的陳列室,有畫畫比賽的獎牌、大同寶寶、爸媽幾年前在玉山登頂的合照。
已從青少年過渡到成年人的我,坐在木頭地板上翻開「拇指文庫」的第一冊《馬路十字軍》,那是一個關於籃球隊的故事,忽然間,不同年齡的我被蒙太奇到同一個景框裡,熟悉的第一行是這麼開始的:我這輩子從沒這麼害怕過,怕得都快尿出來了……
(刊物翻拍 by 李盈霞 Sia Sia Lee)
#青少年拇指文庫 #台南市立圖書館
名人偉人傳記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師談中年轉業
#那玫瑰色外衣下的事實是
以為自己放棄的,都是自己可以拿得回來的。
我錯了,每一個自傲的選擇都代表著可能失去另一種選擇的結果。
臉書上,傳播界的朋友述說著最近報導的感人小人物,與小人物合照的眼神中仍有堅毅的溫暖;後來從商的朋友年初開了第二家公司,他的消息愈來愈不是臉書得知,而是從新聞中發現;已嫁作人婦的朋友則每日將十歲兒子當偶像般的PO上每日生活照,幸福的媽媽笑臉比她談戀愛時還燦爛!
電影中,雜誌封面上,多的是鼓勵一個人追尋夢想的故事,而且是成功的故事,讓人心生嚮往,無論是青春年少或是中年轉業,都是那麼的勇敢,夢想似乎近在咫尺,只要手一伸出即可觸到;然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此生不虛度。
這些都是真實的故事,經過剪接後的真實。當別人羨慕你竟有勇氣中年轉業,以另一個專業之姿從職場出發時,也不得不承認這玫瑰色外衣下的真實。真實是,每一個人的時光都是公平的,你花了這許多年尋找探索與追求夢想,而別人的年歲也從未停止轉動,無論在哪一行都有累積,更資深了,更得心應手了,更富有了,投入生兒育女的人,孩子也大了。
轉業初期的辛苦,是重新歸零的考驗,沒有優勢,只有妥協,一步步在夢想與現實中妥協、交換,誰說追逐夢想就不必妥協的?當坐計程車成奢侈品時,當屢屢嘗試挫敗後再掙扎爬起時,當人都不看好你時,當工作內容只有少部分與理想相關時,當沒錢送孩子出國念書時,當買菜時竟為了送不送蔥斤斤計較起來時,中年菜鳥要比大學畢業的職場新鮮人更需調適,因為,好日子曾經有過,只是重新來過。
別人羨慕的眼光,是真的;決定轉業的勇敢,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也是真的。中年轉業的玫瑰色外衣下,還有許多真實需要去面對。
也曾常常在演講中鼓勵大家追求夢想,但一個人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站在這山看那山好?待攀上了那山,才知這山好?更甚者根本還沒爬上另一座山就頹廢渴死在山谷?
同意人有無限潛力,但認識自己最重要,無數的成功案例並不能拷貝到自己身上,就像看世界名人偉人傳記也不能重塑歷史場景,然後自己化身劇場中央的亂世英雄。把中年想得太灰色了吧?或許有人會這麼質疑,但若灰色代表現實的顏色,我不想抹煞這實在的、腳踏實地的、懂得妥協的灰色。在中年轉業的粉紅色外衣下,裏衣的灰色斑駁,是讓人尊敬的顏色。
年輕人可以不受世界的框框限制,創意想像無限,在這個推崇創意的年代,中老年人的務實好像得不到應有的尊敬。現實,好像是打敗仗的將軍,無顏見江東父老,只能悄悄退隱。
真實世界中,現實與夢想不該是聯手作戰嗎?夢想在前方殺敵,現實負責後方補給,兩者攜手當有最美妙的平衡。
當自己真實走過中年轉業之路後,不想一昧強調追尋夢想的偉大,反而想對於我那些仍然在過去工作岡位上努力的舊同事表達敬意。毅然決然轉換跑道,固然需要勇氣;那些一直在理想與夢想中浮沉掙扎著求取一點點動態平衡的人,他的勇氣又何嘗不值得敬佩呢?
心理學家維吉尼亞.薩提爾說:#真正的主權在於 #你擁有許多選擇」。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只要是你的選擇,都不枉此生。
【您可能感興趣的企業諮商系列文章】:
企業內訓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轉職這件事:轉換,是逃避或追尋?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09895600
企業內訓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中年人家庭照顧議題【熟年三明治】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07860239
#台中心理諮商
#台中婚姻諮商
#台中企業諮商
#親密關係講座
名人偉人傳記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幾歲算中年?壓力逐漸增加,體力卻逐年下降,意志力往往比努力還要重要,每一天都在修正理想與放棄幻想中度過...?你自認是中年人嗎?
#屬於中年人的淡淡哀愁與滿足的喜悅 #是什麼呢?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但現代人四十歲還有很多疑惑。
在這變動快速的環境中,上班族一年換個工作、半年換個單位,所擁有的知識永遠都不夠網路飛快累積的速度;單身族換伴侶的速度比一檔電影還快,但最多的情人節還是得在人群中寂寞;為人母的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將來的社會環境;為人父的則擔心自己無法適應即將來臨的工作環境。我很好奇,在經濟成長的壓力下如今有多少人在養家活口實踐自我的職場中還能堅持「慢活」?
生活的節奏,愈來愈快,社會變化的腳步快過個人成長的速度,現代人永遠在追趕,但永遠追不上。今日在傳統環境下受教長大、在變動環境中掙扎茁壯的中年人,面對這樣的環境特別得加把勁兒,舊權力尚未獲得、新科技尚未純熟,前面發號施令的位置愈來愈少,後面急起直追的後進愈來愈多,同輩們自相殘殺,家庭、工作與休閒的比例總是分配不佳,壓力,無限制的增加。
許多徵才廣告擺明要三十五歲以下,調查指出四十四歲以上換工作找工作幾乎是遙遠的夢想,沒有一個時代的中年人壓力大過現代,不是年輕到可以隨便嘗試犯錯誤,又沒有年老到可以退休享受人生。殘忍的是,壓力逐漸增加,體力卻逐年下降,意志力往往比努力還要重要,咬牙硬撐的日子中,每一天都在修正理想與放棄幻想中度過。
中年,也是回顧與再出發的中繼站,會照出一個自己過去十年軌跡的顯影圖。同學們原本資質雷同年齡相仿,但經過十年社會與個人生涯的抉擇,差異愈來愈大,選擇進入家庭當全職媽媽的開始羨慕仍然在職場中拼命的亮麗同學,亮麗同學則羨慕有勇氣當單親媽媽的soho族同學,soho族同學羨慕當老闆賺大錢的王同學,王同學羨慕穩穩當國中老師的穆同學,婚姻不睦的穆同學羨慕走出婚姻的蕭同學,蕭同學則慕那位擁有美滿家庭的全職媽媽同學。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要能學會判斷:哪些是我人生中要追求的改善?哪些又是我必須要接納的現實?到底是看名人偉人傳記,就該心生「我輩當如是」之慨?還是自我接納自我認同,認清自己與別人不同?
這樣的分辨智慧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要長成,太羨慕別人或鞭策自己改變會造成過大的壓力、過小的自信;太接納容忍自我不輕易改變,則會造成職場的淘汰壓力及與人合作的困難,這中間的程度分別與個人特質及環境所需的變項都有相關,學會爭取,也得學會放棄,學會為自己所擁有的而喜悅滿足。
從睥睨天下的社會新鮮人,到步入前有古人、後有來者、自己則很難定位的中年人,愈來愈多時候思考生命的「捨」多過於「取」。取捨之間,是人生的智慧,也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不過,築夢,還是得踏實才行。
【更多關於馬度芸的中年系列文章】:
【婚姻諮商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中年夫妻相處:「要改變?還是不改變?」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10507430
【企業內訓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中年人家庭照顧議題【熟年三明治】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07860239
【企業內訓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轉職這件事:轉換,是逃避或追尋?
http://blog.udn.com/dorisma0914690/1098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