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同儕互評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同儕互評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同儕互評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同儕互評表產品中有28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now Sense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在影片裡只出現幾秒鐘,這可是這兩年最讓叔叔感到驕傲的一支影片。 8月4號下午,叔叔接到電話,進入到滑輪協會參與一場緊急會議,內容是關於因疫情和外部種種因素導致延遲的「優秀與潛力滑板選手培訓營」執行計畫。當天晚上又收到消息,長官決定排除萬難也要實施這個需時20天,相當於國家青年選手培育營的訓練計...

同儕互評表 在 高雄健身教練Alo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54:05

強者我學生-精神科醫師 @onthewayto_213 嘲諷和霸凌帶給大家陰影層面上的影響 其實是難以去評估的,這些你以為的有趣和玩笑 可能就是別人一輩子的傷害 我也曾經因為身高受過冷嘲熱諷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行為 但可以找到方法重新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健身重拾我的信心 我也秉持這樣的精神...

同儕互評表 在 子涵 Elsa?涵話效應|文字、藝術、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08:33:02

#好久沒有寫作了 你有過這種時候嗎? 有些時候也談不上是不熱愛或不喜歡,也許就是因為工作地太用力又太久了,讓疲勞的腦袋陷入了彈性疲乏,雖然生活也不算是低潮或差勁,但夜深人靜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過渡耗電的手機,無論睡再多覺或休息,都依舊覺得自己奄奄一息。 那種感覺很像是——心裡的某一塊炙熱已經...

同儕互評表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15:37:39

「人們往往會覺得有必要向路人展示他們的某個面向,彷彿他們也待在櫥窗裡一樣,而是事過境遷之後,也不必把這種展示看得太認真」 《 #克拉拉與太陽》2021, 石黑一雄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如果有一天擬真機器人成為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寂寞』是...

  • 同儕互評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7:30:59
    有 13 人按讚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同儕互評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8:03:46
    有 21 人按讚

    如何提升製作簡報效率,並快速完成美化編排?有可能用一套簡報背景走天下嗎?
    ⠀⠀
    【全新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先回答第二題,我們是可以用一套簡報背景和範本走天下的,但前提是,這套簡報背景和範本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和需求建立的,在上過一整天的簡報課程後,您大可根據課程中的概念,建立自己的一套範本,那當然就會是您自己獨一無二且專業的簡報範本。
    ⠀⠀
    我們為什麼不推薦任何 PowerPoint 內建的範本,或是其他網路上的範本呢?因為這些範本雖然乍看之下都很好看,但缺點就是,這些範本的圖案大多跟我們使用需求相牴觸。
    ⠀⠀
    像是上面會有一些過大的圖案或是左右不對稱的裝飾,去影響我們內文的配置,進而影響到觀眾閱讀簡報的舒適程度,更別提這些美麗的範本,它們的「美圖」很多都跟我們報告無關的這個重大缺點了。
    ⠀⠀
    所以,請記得,切忌使用公用範本!背景設計不用複雜(全黑或全白就很好:全黑強調專業、全白兼具專業和親切感),放上大量的相關圖片、表格或圖表,內容精簡,在適當地方加以強調,最後別忘記簡報上三分之二是黃金區塊這個重要概念。
    ⠀⠀
    如果行有餘力,您也可以再利用一些簡單但有意義的動畫,讓簡報看起來更引人入勝,重點更加清晰。
    ⠀⠀
    但別忘了,一場演講的焦點永遠是講者,簡報是用來加分的,不是讓您的觀眾失焦,太過複雜的設計,例如過於花俏的動畫,都會讓觀眾的焦點,從講者轉移到簡報身上,再轉移到手機螢幕上,最後進入夢鄉。
    ⠀⠀⠀⠀
    ⠀⠀
    【全新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
    👨‍🏫 講師陣容
    ⠀⠀
    蔡依橙與蔡欣宇醫師,實際在國際舞台連續得獎,教學過程曾修改過 1400 份醫學簡報,類型涵蓋 case presentation、mortality conference、grand round、journal reading、invited speech、實證醫學競賽、品管圈……等,指導過內外婦兒獨立科等醫師、醫療人員與研究者,協助多位校友登上國際舞台,全方位解決您的需求!
    ⠀⠀
    ⠀⠀
    🎯 適合對象
    ⠀⠀
    【住院醫師】常要報告 case presentation、M&M conference、journal reading……等。
    ⠀⠀
    【主治醫師】scientific presentation、poster/e-poster、行政簡報、品管圈、實證……等。
    ⠀⠀
    【實習醫師】需要報 case、報 journal、PBL……等。越早來學,對你人生產生的效用越大。
    ⠀⠀
    【醫護人員】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物理師、治療師、心理師……等。
    ⠀⠀
    【研究人員】專兼任教師、研究員、研究生、博士生…等。
    ⠀⠀
    【相關人士】任何對醫學簡報主題有興趣者。
    ⠀⠀
    ⠀⠀
    🎯 課程特色
    ⠀⠀
    【實戰講者】兩位蔡醫師,都「實際」在國際學會得過獎,熟悉各種醫學領域簡報形式,從 case report 到 scientific presentation,從 invited speech 到行政簡報,每種類型,有什麼重點、該如何拆解,給你最精準的指導。
    ⠀⠀
    【醫學取向】免費的網路資源不少,花大量時間看了卻不會做;簡報書籍與教學眾多,買了卻感覺不太適合?是的,所以我們是從醫學領域中實戰萃取,針對實際場景調整,並用新思惟最受好評的「互動實作」,提供教學!
    ⠀⠀
    【雅俗共賞】我們有超過 1000 位醫學同行的教學與回饋經驗,曾指導過入門者,也協助過進階者。只要您會開機、做過 PowerPoint,就能學!給入門者實用技巧,協助進階者更上層樓,請您放心,這些我們都有經驗!
    ⠀⠀
    【全新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讓你的簡報能從同儕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 同儕互評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3:10:42
    有 20 人按讚

    #統合分析工作坊 課後心得 / 中國附醫 病理部 林昀姍 醫師

    💪 課前問題整理,課中完整帶領,還有實作問到飽。

    課程當天凱閔醫師 #以指定論文為例,先大概點出一些 meta-analysis 的重點,讓我們對這個文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接著是秉濤醫師 #拆解論文的架構,要讓 reviewer 一開始就了解論文內容的重要性,然後要按照嚴謹的格式來建造一篇文章,秉濤醫師也點出許多新手可能會犯的錯誤,例如:評估工具就已經用錯了、沒有與原作者聯繫,或是統計文章數目過少等等,並且提出解決因應之道。

    了解論文是怎麼進行之後,就是最受好評的 #互動實作,參考圖文精美的手冊,一步步跟隨指引操作軟體,任何操作過程發生的小困難或蠢問題,老師們和助教們,都很樂意協助大家排除這些障礙,讓 #統計製圖 不再是論文寫作的絆腳石。

    老師們也很鼓勵大家針對 #自己進行中的論文 來詢問,或是不吝分享一些小訣竅,透過個別的指導,也更能符合大家不同的需求和問題。

    💪 如果你也是「教練我想寫論文!」

    本來以為會很艱澀難懂打瞌睡的課程,時間就這樣飛快的過去了,保證絕無冷場,值回票價。除了破除我起手寫論文的心魔(統計、製圖、和不知從何下手),也讓我能更有效率的 #避開常犯的錯誤,減少未看內文就被 reject 的可能。

    年輕如見習醫師、住院醫師,你們有大好的光陰,這樣好的課程當然是 #先上先贏,立足點就贏過同儕許多;如果是像我一樣,有升遷的壓力,也要趕快來報名學習,新思惟的老師 #絕對傾囊相授不藏私,使你不再視寫論文為畏途!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講者陣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同儕互評表 在 Snow Sense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30 20:00:10

    雖然在影片裡只出現幾秒鐘,這可是這兩年最讓叔叔感到驕傲的一支影片。

    8月4號下午,叔叔接到電話,進入到滑輪協會參與一場緊急會議,內容是關於因疫情和外部種種因素導致延遲的「優秀與潛力滑板選手培訓營」執行計畫。當天晚上又收到消息,長官決定排除萬難也要實施這個需時20天,相當於國家青年選手培育營的訓練計畫。
    問題是,為期20天的集訓,預計執行日期竟然是5天後的8月10號!

    當下,叔叔只有一個念頭:有機會可以把我過去作為滑雪板選手,參與國際賽事,在世界頂尖訓練營做教練的經驗,來跟新一代的板類運動員們分享,我當然願意去做!

    於是,我拿著一份完全陌生的教練和選手名單,一個個開始通知。
    每一位接到我電話的選手跟滑板教練都傻眼,為什麼是一個滑雪教練來做這場訓練的總召集人?
    馬上我就見識到肉搜後被抵制的網路效率,與卡在固有滑板圈子鬥爭中間的無奈。

    開辦一場優良的訓練camp,有太多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時間緊迫,叔叔除了持續打電話說服選手跟他們的父母,還要安排訓練場地、食宿交通、運動物理治療、交互訓練用場地與器材……等等,有太多太多的事要處理。強大的壓力臨頭,我只能鼓勵團隊成員,就讓訓練營的成果來為我們說話。這部戲的主角不是別人,是這群潛力無窮的滑板少年們。我們的任務,是幫助他們找到一個合適的舞台,打理好一切,讓他們保持最佳的狀態,在台上發光發熱,that is our mission!外面吵雜的聲音不要去管,丑角終究蓋不過主角的光環!

    報到當天,長長24人的名單,僅僅來了5人。第三天,增加到7位選手,也多加了1位教練。五天後,聽到許多正面反饋的家長們又放行了幾位選手。
    到了第二週,我們已經是個擁有14位選手加上5位全職工作人員的大團隊了。

    整整20天,叔叔跟這群年僅14-21歲的滑板少年朝夕相處,有太多太多的感慨。
    除了羨慕這個世代所擁有的資源,更多的是對跨世代的青少年們都有的焦慮的感觸。
    或許大家會以為,他們生在這個資源與資訊相對豐富的年代,不需要承擔太多家長同儕甚至社會所給予的無形壓力。事實上正好相反,從很多方面來看,這個世代少年面對的各種壓力,更甚於我成長的那個年代。
    幸運的是,滑板運動本身就是很棒的抒發與慰藉,而這群年輕朋友們成為了當中的佼佼者。如果他們願意在這條路上繼續努力,我們願意分享多年來累積的資源與經驗,幫助他們達到目標。

    滑板運動有著接近七十年的悠長歷史,從衝浪仔在沒浪時拿來玩玩解悶的替代運動,到2016年正式被納入東京奧運;從早期街頭叛逆反社會的形象,到現今不知誕生了多少位身價高達百萬美元且形象正面的滑板選手。時代在改變,滑板運動又何嘗不是。
    所以,我想告訴這群滑板少年:所謂的滑板,所謂的滑板人,從來都不是固定只能有一種樣子。在板場上抽煙喝酒吸毒才是酷的那個年代早就已經過去了,你們完全可以用截然不同的另一種姿態來發光發亮,表現自我,詮釋滑板運動的真諦。

    朋友們,切記,年輕是幸福的,但光陰即逝。如果這條真是你想走的路,那就咬緊牙根走下去吧!
    玩,沒什麼不好,不過真要玩就玩出個名堂來。不要理會外面的聲音,這是你的人生,你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值得擁有的東西永遠得來不易。』

    共勉之。

    特別感謝:樂橙運動物理治療團隊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並研究滑板運動的傷害預防以及運動表現提升的方式,在這麼短時間內找到訓練方案,不只給選手們上了好幾堂課,還有進行了可能是全台有史以來第一次滑板場邊治療護理session.

    特別感謝:Nike台灣的協助,讓這次選手有一套超乾淨帥氣的Nike SB制服能拿回家,我們也期待之後能有更近一步的合作來協助滑板運動在台灣的推廣。

    特別感謝:新竹小叮噹滑雪場,給我們最棒的條件包場來進行交互訓練,讓這群滑板選手有了滑雪板的初體驗,也許以後有滑雪板選手能從這裡出來也不一定喔!

    最最最感謝:兩位專業滑板教練 張明堂與高世祥的帶隊教學,不然我這個連ollie都做不好的叔叔要怎麼壓得了這群滑板少年。二位的專業跟每次出場都能技壓全場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提醒自己傷後要更加強訓練,以後也才能跟選手們還有同場的機會。更謝謝你們支持這樣一個正向的選手集訓計畫,希望之後也還有能跟二位同事的機會!


    指導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

    總召集人:文彥博 Perry Moon
    教練:高世祥/ 張明堂
    影片製作:Allen Liu

    Produced by : Snow Sensei
    #SnowSensei #滑雪老司機 #滑雪 #滑雪教學
    #Snowboard #Ski #單板 #雙板 #滑雪場
    #滑雪特技 #特技 #自由式滑雪
    ___________________
    追蹤我們 Follow Us
    ▲Facebook 粉絲專頁: http://bit.ly/2CNo5WK
    ▲Facebook 討論區: http://bit.ly/2RTCghi
    -
    ▲SnowSensei IG: https://bit.ly/2yjFRgs
    ▲DarLing Moonster IG: http://bit.ly/2PYithf
    -
    ▲Youtube頻道: http://bit.ly/2QWFUpp
    -
    ▲Bilibili頻道: http://bit.ly/2t6muYu
    -
    ▲淘宝店:http://Snowsensei.taobao.com
    -
    ▲微信公众号:snowsensei
    -
    ▲微博: http://weibo.cn/snowsensei

    合作諮詢: info@snowsensei.net

  • 同儕互評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0 19:00:1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在做很多決策跟判斷的時候,經常會參考別人的意見;這個在心理學裡面,我們會說它是一種追求「社會認可」,也有相關的理論說法,叫做「社會認同理論」。

    因為呢,我們可以透過跟別人的參照,或者是對比,來幫助自己在面對決策的時候,可能是更正確,或者是選擇出一個更可行的一個方案。

    可是在真實的狀況裡面,它真的是如此嗎?我們先來談幾個研究的案例哦!

    在荷蘭的一個高中,他們運用「社會認可理論」,他們希望讓學生能夠多吃水果,他們選擇的方法,並不是去做那些文宣啊、宣傳啊、去談水果的營養價值。

    他們只是提出了一個跟學生認知相反的說法,也就是說他們告訴學生說,大多數的同學,確實有為了健康而多吃水果。

    這顯然是一個說謊的狀態,但只光這樣的信息傳遞,就讓那個學校的學生,水果的攝取量增加了35%。

    而且更有趣的是,跟這些高中生去做訪談,這些青少年啊嘴巴都很硬,都說他根本不受影響、他根本沒有想要改變自己;可是就以餐廳的統計,水果的攝取量就是增加了35%,這是騙不了人的!

    除此之外,在餐飲業裡面的研究也發現哦,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餐廳、讓客人多點幾道料理,你不用花錢去買更高檔的食材,去找更多更好的廚師;或者是在菜單上面,把那幾道料理寫得天花亂墜。

    如果你經營餐廳,只需要標注這些菜色是最受歡迎的料理,這樣就可以了!

    在北京哦,有幾家餐廳曾經用這種直接、簡單、粗暴,但是很少被運用的促銷策略,結果呢,顧客點那道菜的頻率,增加了13%~20%。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社會認可」,你會發現,認可這件事情,是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決策正確性。

    但是透過「社會認可」做的決策,真的是正確的嗎?它有沒有很多其實是被誤導的呢?

    就像是有一份研究說,如果一群受試者,知道大多數的同儕,支持軍隊用酷刑來逼供之後,在這裡面會有80%的人,對於這種做法從不接受,變得比較能夠接受。

    而且不只是在公開場合,會表現出更多的支持,更令人感覺到驚訝的是,他們連私底下的態度,也跟著開始轉變了!

    所以呢,回觀我們現在的生活世界裡哦,我們無時無刻的,在接觸各種媒體給我們的各種訊息,而這些訊息似乎都在給我們傳遞出某些價值觀。

    你深信的那些價值觀、你認同的那些人、事、物;甚至是你深信的信念,你真的確定是出於你自主的選擇,還是其實是被「社會認可」所操弄的呢?

    那麼如果不要談這麼大的理念價值觀,我們談細一點的,我們在行走江湖的過程裡,我們都需要跟別人合作、商務上的合作、生活上的合作。

    小到生活當中的購物行為,大到商務上面的大規模,或大金額的合作,當我們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你的依據是什麼?

    我遇過很多人哦,他嘴巴上講的都很有道理,但是仔細的推敲,它背後還是憑感覺啊!那他感覺的依據是什麼?就是~大家是不是這樣做啊?那這不是社會認可嗎?

    可是如同前面說的,如果你認可的基礎,就是建立在被操作的前提底下,那你要如何去做出,對你相對最適當的判斷呢?

    所以我每次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們先不要去說,怎麼樣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我們先去談怎麼樣能夠退一步的保護自己?

    尤其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跟別人相處互動,你如何去判斷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呢?

    人的存在為了追求「社會認可」,我們常常會去丟一些煙霧彈;比如說你明明很討厭眼前的人,但是你會陪笑臉,這個部分叫做「社會適應」的意義。

    可是如果回到真實的利益呢?你眼前的這個人,他給你訊號,到底那些可信?那些可靠;而那些值得推敲,或者是懷疑呢?

    如果你赫然發現,你都是「憑感覺」的話,那麼你有很高的機率,就是被操弄的呀!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對於那種廣泛的宣稱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

    多那麼一點警覺性,如果願意的話,進一步怎麼樣去學習,去判斷別人的言下之意,跟言外之意,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去取得更多的資訊,進一步可以達成共識,退一步可以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

    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都會知道哦,我有一門課叫做【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正是用有系統的方法,在這一個方面給你前進的幫助。

    所以在這邊特別跟你分享,下一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在10月13號開課,那為什麼要這麼早跟你說呢?

    因為10月13號的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是我在2020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農曆年之後了!

    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而且有很多在職場上,要面對很多溝通情境,無論是領導管理,還是對外的協商談判,都跟我說這門課給他們最具體最真實的幫助。

    我想回到今天談的「社會認可」,我們無時無刻的,都在追求認可的最大公約數;但是我們也要隨時隨地的去警醒,這些認可到底它的依據是什麼?他適合你嗎?

    我們既不能成為這個世界的局外人,但是我們又不能「不假思索」的去認同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一切!

    聽到這裡,覺得做人有點難哦?但是其實做人不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學會一些必要的方法。

    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你能夠在生活裡,取得最大程度的認同,但是又不迷失在追求認同裡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10月13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是2020年的最後一期,錯過的話,你就要等到明年的農歷年之後了!

    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在10月13日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同儕互評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20 19:00:11

    一、校園傷人事件,凸顯青春期孩子的感情困擾,現代父母可以怎麼關心孩子?又該如何靠近孩子?
    二、基本上,孩子能堅持、有毅力是好事,然而該把「毅力」用在哪裡,可以怎跟 孩子談?或是如何討論?
    三、為何青少年這麼害怕被拒絕?對他們來說,拒絕意味什麼?
    四、如果重來一次,兩個高中生可以怎麼做,是更好的方法。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